知识经济对生产力促进作用的研究.doc
《知识经济对生产力促进作用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经济对生产力促进作用的研究.doc(2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知识经济对生产力促进作用的研究 摘要 如同产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一样,以芯片、微处理器、光导纤维为特征的电脑、通讯和住处存储技术的日新月异的发展以及它们的紧密结合,正在生产领域掀起一场技术革命,把我们带入知识经济,并酝酿着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从这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技术来看,它是一场增强、扩展、延伸人脑功能的智能革命。正因为如此,它对社会生产力的变革作用甚至超过工业革命。技术进步改造着生产力,而技术进步的源泉,正是作为生产力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源。无论是研究与开发的进行,还是技术创新和创新的扩散,都越来越取决于劳动力素质,即人力资源的素质。知识经济时代,可以说“知识就是力量”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本论文从三个方面对知识经济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为知识经济概述,介绍了知识经济的概念、特征、作用等。第二部分为知识经济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三部分为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关键词:知识经济,生产力,作用 ABSTRACT Just like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changed the face of the earth substant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communication and storage technology that characteristic of the chip, microprocessor and photoconduction fiber, change with each passing day, with the tight function between them, is causing a technical revolution in the production filed, and bring us into the knowledge economy, the coming of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is brewing. Viewed in the core technology, it’s a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that strengthen, expand and extend the function of human brain. Because of this, the changing action of the social productive force even beyo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technical progress is changing the productive force, but the origin of the technical progress is one of the element of productive force ----Human Resource. No matter the researches and operations are carrying out, or technical creativity and the spreading of the creativity, both depend on the quality of the labour power, known as the quality of the human resource.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as it were, “ knowledge is power ” received the most sufficiency expression. Key Words: Knowledge Economy Productive Force Action 目录 一、知识经济概述……………………………………………………………4 (一).知识经济的含义………………………………………………………4 (二).知识经济的特征………………………………………………………5 (三).知识经济的功能………………………………………………………6 二、知识经济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8 (一).现代科技进步使社会生产力系统“软化”…………………………8 (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9 (三).现代科技的发展优化了生产力系统的整体功能……………………10 (四).知识经济实现了四个转变……………………………………………10 三、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12 (一).重视人才在知识经济中的特殊作用…………………………………12 (二).发展知识经济创建国家创新体系……………………………………14 (三).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赋予生产力新活力…………………16 (四).大力发展我国信息产业,为生产力迅速发展铺平道路……………17 (五).知识产业让科学技术顺利转化为生产力……………………………18 (六).积极拓宽知识经济投资渠道,加速生产力的发展…………………19 (七).充分发挥政府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20 参考文献……………………………………………………………………21 一、知识经济概述 在长达2000多年的物质经济发展进程中,从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到工业经济,付出了自然资源过量消耗和生态环境严重失衡的巨大代价,建成了当代的高度文明。当我们全面审视世界2000年来的经济形态演变,无争的事实是,靠传统的土地、劳力、资本等生产要素支撑的物质经济走到了尽头,地球己不堪重负,可持续发展出现深刻危机;无可选择的选择是,在现有文明的条件下,大规模地应用新兴的信息、知识和科技等生产要素替代传统的要素,构造和发展人类社会的最新文明——知识经济。 (一)知识经济的含义 据OECD发表的《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经济》的报告中所下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所谓“知识”,它包括人类发明和发现的所有知识,其中,主要是科学技术,管理和行为科学的知识。知识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反映,也是进行生产活动和社会实践不断积累的经验的总结。从有人类社会存在的那一天起,知识便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元素而存在。在人类社会自然界获取生存必需品的竞争中,人类经济经历了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这些形态。然而,哪种经济型态能缺得了知识呢?如农业经济讲究“适时播种”,“适时”就是知识,没有这种知识,错过了节气,轻则减产,重则颗粒无收。工业经济更是如此,瓦特发明得蒸汽机,以及后来发明得珍妮纺纱机和电动机,使人类的体力得以延伸和解放,带来了我们当今正在享用的工业经济文明,这种蒸汽机、纺织机、电动机都是那个时代人类最尖端的知识结晶。谁都可以认识到,在以往的这些经济形态中,经济形态越发展,所需的知识就越多,知识所起的作用就越大。量变引起质变,终于会到达比任何其他要素,如海洋、土地、森林、矿藏、工厂、机器设备、货币(资本)等都更为重要的这样一个转折点,于是就产生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人类开始进入一个全新的社会经济形态。 (二)知识经济的特征 1.知识经济是知识化经济。表现在软体知识产业的勃兴,这是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初具框架的标志。以知识作为资本发展经济,知识将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还反映在制造业结构的高技术化、服务业的高科技化和产业结构的高技能化方面。 2.知识经济是资讯化的经济。表现在网络化将遍布知识经济社会的每个角落,没有网络化就没有生命力。另一方面是使世界虚拟化。 3.知识经济是资产无形化经济。它在资源配置上,以智力资源、无形资源为第一要素。 4.知识经济是可持续化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牵动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将不再是大量消耗自然资源的制造业,而是以资讯、文化、科技为主体的“软资源”,可最大限度的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破坏。 5.知识经济是全球化经济。随着网络无限制的延伸,以及知识无国界的影响,以知识为主要经济资源的知识经济必定是全球的经济。 6.知识经济是个性化、小型化经济。网络的诞生将企业组织小型化,自动自发、主动学习的知识工作者透过网络工作,以知识与创意为产品,从而实现经济的个性化、小型化。 (三)知识经济的功能 发展知识经济是当今世界各国极为关注的重要课题。许多国家正在研究对策,力争在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因此,加强对知识经济理论的研究与探索,这是摆在各级政府、科技界和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自本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经济专家对未来的经济进行了研究,先后提出了后工业经济、信息经济、高技术经济、智力经济、知识经济等不同的看法。这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名词实际上是在逐步建立一个日渐清晰的概念,即人类正在步入一个以知识或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时代,这便是知识经济时代。 所谓知识经济,按世界经济合作组织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的定义,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简言之,即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这里的“知识”比一般意义上的认识和经验具体得多,它包括四大类:事实、科学原理和法则、诀窍、出处。即人类迄今为止所创造的一切知识都包括在其中了。知识经济与传统经济相比有着自己的特性:第一,它是一种新型的特殊的经济。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罗默的“新经济增长理论”指出,在计算经济增长时,必须把知识直接放到生产体系中考虑,即把知识列入生产函数。世界银行副行长瑞斯查德认为,知识是比原材料、资本、劳动力、汇率更重要的经济因素。他认为,由知识引发的经济革命是重塑全球经济的决定性力量。这就是说,传统的经济是以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来推动的经济。现代经济更多的是靠知识来推动的经济。这种知识经济更能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第二,它是一种潜在的经济。知识融入经济系统之内,成为这个系统的关键生产要素。它对于提高劳动者的知识水平和劳动技能,改革和创新生产工具,开发和利用新的自然资源,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起到十分明显的作用。 知识经济是一种划时代的新事物,它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以及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表现出多方面的社会功能。 首先,知识经济具有经济结构变革的功能。在现代社会生产过程中,人类通过其知识智能化的结果———信息,支配、协调和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于社会生产总过程越来越复杂,各环节的联系和相互依赖性越来越紧密,所以整个社会对信息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信息产业也就应运而生并不断得到发展。不仅如此,知识经济还改变了整个社会生产的产品结构、劳动力结构以及资源和资金的配置,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流通、分配、消费等其他领域的变革,这就导致了整个社会经济结构的更新。 其次,知识经济具有社会变革的功能。马克思指出,在大工业中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以劳动资料(主要是生产工具)的变更为起点,而劳动资料从手工工具转变为机器,这是“劳动资料上发生的一种改变生产方式,因而也改变生产关系的革命”。同样,知识经济通过劳动者掌握并改进各种生产工具,必然推动生产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当代知识经济的兴起,是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的又一次飞跃,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将受到强大冲击。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自动控制系统和各种高科技产业所起的作用正是这种“革命家”的作用。 再次,知识经济具有思想变革的功能。知识经济中的知识,作为观念形态,它参与社会的精神生活,促进人们观念形态的进步和革新,使人们从愚昧无知的精神状态中解放出来。历史证明:科学知识的每一次大发展都沉重地打击了宗教迷信和唯心主义的种种谬论邪说,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科学的事实根据,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变革和思维方式的进步。 总之,知识经济将开始替代工业经济而成为一种崭新的经济形态。这一重大转变,其意义比200年前工业经济开始替代农业经济更加深远。它的出现和到来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是巨大的,可以说又是一次广泛而深刻的社会革命。 二、知识经济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知识经济标志着人类生产力发展的又一次升级换代,即由普通机器时代向智能机器时代的跃升。而促成这一质的变革的关键因素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对生产力系统的全面改造。如果说,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使以制造工具为主的机器大工业成为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产业结构实现了由农业为主向工业为主导的转变,那么,现代科学(主要指电子信息技术)技术的发展则从以下几方面实现了对社会生产力系统的科学化改造,使以工业为主导的社会生产转变为以信息和服务业为主的“知识经济”,完成了生产力由“硬”到“软”的过渡,从而使知识经济成为了一种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高级经济形态。 (一)现代科技进步使社会生产力系统“软化” 工业社会的特点是生产力系统的“硬化”。此时,为了增加产品产量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大量使用机械化的生产手段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并要求强有力的材料、能源和交通设施为其基础条件。而随着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生产力系统的诸因素和生产流程以及产品都开始向“软”的方面转化;劳动力由体力型的大量投入,转变为文化型和科技型的少量人才,生产工具由粗大笨重的普通机器,变为精细灵巧的智能机器;劳动对象由天然的原材料变为优质的人工合成材料和新的能源;生产管理由经验管理转变为系统化的科学管理,生产过程实现了自动化、数字化、虚拟化,汽车、飞机的设计检验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许多产品的商标、品牌等软的成份在商品价值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一些传统产业的“软化率”进一步提高。这一切都预示着“硬化”的物质生产力系统,正在向“软化”的知识生产力系统转变。 (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缔造了新型的生产力系统——信息产业和服务产业 知识型软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以微软为代表的一批计算机和软件企业,正在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据有关资料统计,近10年来,全世界信息产业和产品日益扩大,其销售额1985年为4000亿美元,1995年则为6400亿美元,预计到2000年将接近1万亿美元,从而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这些新型产业大多是高科技产业,产品是高科技产品,如办公与通讯设备,1996年的贸易增长速度达到了26%,远远高于服装和一般消费品。当今国际的竞争已经主要变成了技术的竞争,知识的竞争,谁拥有知识控制权,谁拥有最先进的高科技产品,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优势。这可以由该国获得的专利数目、高水平的科学家的数量、研究和开发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以及其它的技术力量等来衡量。 (三)现代科技的发展优化了生产力系统的整体功能 现代科技改变了经济增长的方式,使人类社会经济生活日益向高效、优质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由于现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综合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更加全面和深入,系统而又细微,掌握了更多的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促进了知识、技术与经济的紧密结合,改变了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活动的效果。以往依靠大量投入资源和劳动,消耗大量物质和能量的粗放经营,正在被更多依靠科学和技术,注重效率和效益的集约经营所代替,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更加协调。所有的这些将把人类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带入高效、优质、和谐、公正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境界。 (四)知识经济是一种高级的经济形态,因为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知识经济实现了四个转变 ①从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的转变。知识经济中的第一生产要素是作为无形资产的知识。这种经济不再依托稀缺资源,它通过知识,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综合的和集约的配置,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利用,通过知识,不断开发出富有的,甚至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从而创造出新的巨量财富。因此,知识成为最主要的资产,是新一代企业实力的主要标志。现在,许多国外高技术企业的无形资产已超过总资产的60%,而美国现在的国民生产总值近三分之一是像微软公司这样的知识企业提供的。微软公司的有形资产规模很小,原材料的库存量很少,但企业资产却高达重2000亿美元,相比之下,通用汽车公司拥有的庞大设施可谓雄居全球之首,而整个资产却只有400亿美元。 ②从知识本身的获取向求知能力的开发转变。在工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代,知识的获取已经是厂商的基本生产要素。在知识经济时代,单纯地获取知识是完全不够的。知识作为商品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它的独一无二和不可替代性。知识的供方是垄断的,知识产权和知识保密使知识成本十分高昂,因此形成自身的知识生产能力就成为至高无上的任务。同时由于技术的更新换代加快,知识更新的周期缩短,从而任何知识都只有暂时性的意义。所以,对企业员工来说,是否具备不断掌握最新知识的能力,比掌握多少现存的知识要重要得多。亚洲开发银行在最近的报告中指出,今后几十年东南亚国家尽管仍然可以把大量劳动力资源用作工业的补充力量,但关键“要看这些国家能否把人变成人力资源”。这里所说的“人力资源”,就是那种具有随时掌握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和素质的人。 ③从重视引进模仿能力向强调创新能力转变。在工业经济时代,通过技术引进实现技术转移,曾经是一些国家企业实现赶超的基本途径。如80年代的日本。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种单纯引进模式正在受到严峻的挑战。首先是因为随着全球大市场的激烈竞争,由于企业普遍奉行成本一质量战略,又由于全球信息网络的形成。技术扩散的速度加快,因而造成产品和工艺在技术上的趋同化,为提高竞争实力,就必须加大创新力度,不断推出新技术产业和技术产品。与此同时,技术贸易壁垒也必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而日趋强化。在此种形式下,开发自己的技术,提高本国和本企业的创新能力,就成为知识经济的基本要求。这样一来,企业管理就不是一般的信息管理,而是创新管理,即通过管理提高企业的创新力和创造力,并把这一点看作是企此经营的中心任务。 ④从技术自身的创新向知识生产的基础能力创新转变。技术创新更多地是着眼于把设想转变为新产品、新工艺、新市场这一应用层面。在工业经济时代,技术创新的基本模式是技术、设计、制造、管理的一体化,其源头是市场消费需求的牵动。应当指出,在这一层面上的创新虽然是自觉的,但在基础科学层面上,即在观念、理论这一最后源头上,创新却常常是不自觉的。当观念上的创新自发地出现时,社会和企业再随机选用某些创意进行技术—产业开发。因此,工业时代的创新主要是技术创新,还不是完整的知识创新,即还没有形成包括基础信息在内的知识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工程。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那种以推进质量更高、性能更好、工艺更新的产品为目标的“增量性创新”或渐近式创新,就暴露出严重的弱点。相反,只有立足于基础性研究的 “突破性创新”才能形成全局的牵动力,形成新的支柱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更新或调整,为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三、大力发展知识经济,促进生产力迅速发展 当今,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的焦点正在转向知识经济。新的知识越来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资源,成为我们新的消费基础。新的知识观念、知识价值、知识生产、知识传播、知识转移、知识功能和知识经济爆长,正成为人们注目的重点,在我国发展知识经济,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之处,诸如思想观念、内外环境、经济条件、体制和政策等都需要调适。因此,必须提高认识,深化改革,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大力发展知识经济,才能促使生产力发展更上一个新台阶。 (一)重视人才在知识经济中的特殊作用,大力发展教育,提高我国人力资本的素质 判断我国离知识经济有多远,生产力水平高不高,教育状况和劳动力素质是一个重要的测量指标。因为,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无不依赖于以智能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的支持。目前,我国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并且是基础型的差距。我国大量企业职工下岗实现再就业十分困难,就充分暴露出我国劳动力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问题。当前,OECD各国再教育事业已经高度发达的情况下,政府的政策仍然更多地注意通过促进公众接受多种技能的训练,特别是掌握学习的能力来不断提高人力素质。这更使我们感到,如果我们不抓紧时间,加快发展我国的教育,劳动力素质低的问题,将继续成为我们发展生产力的一个根本性的障碍。 然而,在目前中国的教育和人才制度下,我们培养出的人才并不适应知识经济起步、发展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制约知识经济在中国生长的一个关键原因。其一是我们的教育体制不适于培养创新人才。学制太死,专业太窄,偏重理论,忽视能力。据调查,现在毕业的大学生,真正适合企业、公司需要的并不多。其二是我国的人才制度不适合鼓励新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关键是人才制度并没有把人才作为中心来认识,而是把用什么样的人作为中心,当动机取代目的时,目的只能围绕动机改变自己,所以,我们的人才缺乏创新精神,即使是有创新,也只是在“规定”范围内创新,来符合一些管理者对人的要求。其三是传统习惯中对创新人才存有偏见。有很多人眼里人才一般是老成持重、饱读诗书的人,而标新立意、自由散漫的人不是人才,甚至是不可救药的人。而一般具有创造能力的人才,往往个性鲜明,独立性、自信力强,这与我国现行人才人事领导体制下对人才的要求是矛盾的,也是传统的中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习惯相左的。 因此看来,发展知识经济,必须首先从改造我们落后的国情状况开始。教育落后,尤其是教育观念落后,就是我们的一个国情实际。我们应顺应世界发展潮流,结合国情实际,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建立开放式、多渠道、多种所有制并存且有利于社会全体成员终身接受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大力发展教育,尽快提高我国劳动力资本的素质,培养二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大量人才,是发展生产力乃至根本解决我国未来就业问题的一个当务之急。 (二)创建国家创新体系使之成为发展知识经济、促进生产力进步的基础和引擎 国家创新体系由观念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制度创新系统和管理创新系统组成,其骨干部分是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政府。大力促进和广泛进行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任务。如果说国家创新体系是知识经济的发动机,知识和创新就是发动机的燃料。加快国家创新体制的建设,无疑是要加强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基础条件,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动力。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全民创新意识和国家创新能力,无疑是我国迈向知识时代的正确道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目标,是使我国的创新综合实力在2010年前后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目前,由中国科学院组织实施的“知识创新工程”,由国家经贸委和组织实施的“技术创新工程”,由教育部组织实施的“211工程”都正在实施之中,还应组织实施“制度创新工程”、“管理创新工程”。在发展创新体系时,我们还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创新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技术成果应用于生产,转化为生产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企业是一个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有没有开发能力,开发什么,直接影响到它的经济效益。因此,企业的科技开发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目标,研究出来的成果会迅速得到转化。所以,要下力气克服过去那种从组织结构到功能结构自我封闭的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的僵化格局,推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发先进技术,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促进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第二,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创新的动力。从当前我国实际看,科技体制改革要按照结构调整、人员分流、机制转换、制度创新的原则,全面推进,分步实施。调整结构就是要调整科研机构所有制结构,由过去单一政府办科研,调整为政府、社会、企业等办科研,要把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逐步由事业法人变为企业法人。同时科研所要调整内部结构、人才结构,以及调整研究开发生产经营之间的结构等等。根据结构调整的需要分流人员,提高效益,加强责任。机制转换,制度创新就是要逐步建立独立自主的决策机制,自负盈亏的经营机制,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内部监督机制等。 第三,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础。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的主要载体。知识经济的来临意味着继土地、资本之后,知识成为一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一种经济资源。科技创新首先需要人才创新。人才创新要求做到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不断吸纳新知识,使得科技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发展有后劲、有长劲。 第四,投入是科技创新的保障。经济落后,归根到底是科技落后,而科技落后与多年来科技投入少有直接联系,特别是与企业投入较少的联系更为密切。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转变各级党政领导的思想,树立科技投入是生产性、战略性投入的意识。具体说来就是要实现国民收入一次分配重点投入,二次分配增加投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银行贷款为支撑,社会其他投入为补充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科技投资机制。 (三)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赋予生产力新活力 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知识经济特别需要强调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与应用,今日美国经济的成功发展,不仅仅在于发展高科技,根本的经验在于有效地促进了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与应用,在所有领域都增加知识含量。目前,美国在大力发展信息技术的同时,制造业仍很强大,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5%,从业人数还不到10%,但却是支撑近几年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力量。美国的农业劳动力只有3%,却生产出全国所需有余的农产品。如此之高的效益和效率,没有高科技作为后盾,是无论如何也做不到的。 我国处于工业经济时代,全面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不可能的,因此应该坚持“并举”方针,即一方面有重点,有步骤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技术跨越;另一方面应更多地考虑到我国传统产业如何利用知识和信息包括管理知识乃至新的思维方式等求得发展,提高效率和效益,让旧的生产力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此外,应该注意发展各种规模的企业。这次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引发了一些大企业集团的衰败破产。因此,对工业的规模效益理论应重新加以认识。目前所说的“大”,指的是有形资产规模大;而在知识经济中,企业竞争成败的第一决定因素不是有形资产的大小,而是其中的高技术含量,是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知识创新能力;在同等无形资产条件下增加有形资产是有利的,但如果没有相应的无形资产,盲目扩充有形资产则可能造成“大船难调头”的被动局面。我国企业改革中的“抓大”要从实际出发,在扩张有形资产规模的同时应努力增长无形资产。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注入。“发展知识经济就是发展高科技”的说法,是对知识经济的片面理解。只有对传统产业注入高技术,才谈得上全面发展知识经济;也只有对传统产业注入高技术,才能真正使生产力发展上一个台阶。 (四)大力发展我国信息产业,为生产力迅速发展铺平道路 知识经济的主要标志是信息产业为龙头的高技术产业的兴起。信息产业发展主要依靠信息技术进步,其代表是计算机和通信的发展和应用。我国信息产业自90年代以来发展很快,其增长速度一直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1997年后,全国已铺设光缆80万公里,电话交换机1.1亿门,网路规模居世界第二;信息设备制造业的销售额也以每年超过30%的速度增长,PC、外部设备、网络设备和元器件产值达到1400亿元以上。尽管如此,我国信息产业存在两个致命弱点:第一,产业结构严重扭曲,信息服务业严重发展滞后,1997年产值仅达148亿元,仅为硬件的十分之一;而设备制造及软件业又与应用脱节,略有超前的信息基础设施出现了能力闲置;第二,国产能力难以纳入国际分工体系。信息产业的关联效应主要体现在对进口要求的拉动,国内需求体系对国内厂家生产的产品认同感比较低。在参与制定国家信息产业政策时,不少人提出了贸易保护的主张,期待改变这种落后状况,但这种办法是行不通的。对重点产业我们保护了几十年,但婴儿却永远长不大。因比较优势的态度认同目前的国际分工,理论上美妙,但实际可能十分危险。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可能要走出第三条道路来,即通过启动信息服务业来拉动国内的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并不断提高供给体系的技术水平。在各地建立的信息港和政府网络平台上,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展和公开化,使满足信息社会需求;扩大的信息用户与网络范围相结合,推进电子商务,从而建立信息资源开发走上良性循环的商业模式;拉动国内以汉化为基础的软件业发展,达到规模后形成自主的标准;以标准为启动器,重组国内硬件产业。为实现这一思路,急需办三件事:一是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化;二是在电讯业鼓励竞争,把通讯费用水平降到国际标准以下;三是对信息资源开发业的发展给予优先的政策支持。中国是一个大国,信息服务业又是一个潜力巨大的产业,充分利用大国市场优势再组中国信息产业,是这个产业获得国际竞争力的现实起点,这样,当信息产业真正发展起来了,新的生产力发展的道路也就铺平了。 (五)建立健全知识产业社会支撑结构,让科学技术顺利转化为生产力 没有相应的社会支撑结构,知识产业不可能迅速发展。我国知识产业社会支撑结构脆弱,表现在:市场体系还不健全,风险投资系统没有形成,教育还欠发达,人才流动不够畅通,中介服务机构薄弱,通信媒体还不完善,信息网络尚未建成等,因此,要建立健全知识产业社会支撑结构。尤其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信息机构和企业是创新系统的主要组织,要采取多种措施使之在体制改革中,大力组织科研生产联合体。科研单位根据生产需要研究开发新知识,并运用到生产中。生产单位为研究单位提供科研经费、测试基地和科研手段等物质条件。两者互相促进,实现整体知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密切产业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增大建立行业性的科研中心或知识经济开发中心,提倡“产、学、研”联合攻关,形成“创新系统”,和“知识传播网络”,攻克重大高知识密度项目,推动知识经济发展,以此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顺利过渡。 (六)积极拓宽知识经济投资渠道,加速生产力的发展 知识产业的发展快慢与资金投入紧密相关。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科技1996年的报告《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指出:经合组织国家投入到教育中的平均经费小于成员国政府支出的12%,投入到研究开发的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近几年来,世界经合组织的知识投入已不是单靠政府,而是开辟了多种渠道,如1993年经合组织的研究开发费,企业占58.8%,政府占36.2%,其它国内来源占2.9%。这说明他们用于知识方面的资金投入已转向以企业为主体,但是,由于我国企业留利少和折旧率较低,使企业自我积累能力比较薄弱。为此,在改革中,我们应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使企业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成为投资主体。通过调整逐步使企业的实际盈利水平能达到35~40%左右,一般经营性的、可正常盈利的知识和技术开发项目逐步转移到企业投资,由企业承担投资风险。如果企业急需的知识与技术开发项目资金不足,国家可以通过有偿投资或增加股份的方式给以适当支持,实行国家和企业投资共担,利益共享。这样,经济细胞——企业搞活后,生产力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七)充分发挥政府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为生产力发展提供导向与服务 在协调知识经济运行的实践中,政府承担着重要责任。在政策上,特别是与知识产业、科技、教育相关的政策,政府应当尽快完善政府政策支撑体系,形成强有力的导向与激励机制,包括:鼓励知识型人才进入企业的政策,激励知识成果商品化、产业化的政策,鼓励知识技术创新、知识创新与产品开发的政策,建立具有高知识密度的科技工业园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政策,鼓励产学研一体化的政策,淘汰落后科学知识、技术知识的政策;完善知识型经济成果奖励制度等等。在法律上,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在知识建设上,要支持知识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知识的生产、传播与应用机制。在行政指挥上,要协调产、学、研各方联台互动的关系,使各方携手共进,促进知识经济和生产力迅速发展。 已见端倪的知识经济,正如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预见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时作的比喻:“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我们应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主动的务实精神,抓住机会,迎接挑战,大力加强科学研究,尽快建立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科学支撑体系,以促进生产力迅速向前发展,实现江主席提出的“科教兴国”之伟大战略。 参考文献 【1】 朱玉杰.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经济日报.1999.5 【2】严义埙.接世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光明日报1998.4 【3】刘磊.等编著知识经济:第三次经济革命.中国大地出版社2002 【4】李京文.知识经济:21世纪的新经济形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5】冯之浚.著知识经济与中国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 【6】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上的报告.中共十五大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0 【7】李京文著.迎接知识经济新时.上海远东出版社2000年 【8】薛永应.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战略大思考.人民出版社2001年 【9】薛永应.生产力经济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 21-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知识经济 生产力促进 作用 研究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