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模式高考历史.doc
《答题模式高考历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答题模式高考历史.doc(2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历史分析“公式” 答题模式***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如“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主要原因涉及当时国内外各种矛盾,包括帝国主义侵略、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影响、马克思主义传播等因素;根本原因则是主要原因中最深层的因素。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 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答题思路*** 1答题的文字表达方式 基本方法:文字表达一要字迹端正、排列整齐、疏密得当; 二要文句通顺、平实、语言准确; 三要在形式上“三化”,即段落化,一问一段,简明直观;要点化,一个得分点一句话;序号化,不同的段和不同的句上标出不同的序号,做到条理分明,一目了然。 2如何分析变法或改革成败的原因: 基本方法:注意四点 :一是看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改革或变法是否符合历史潮流和趋势 二看改革的政策与措施是否正确,是否得以有效贯彻。 三看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四看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3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外显比较式问答题的特点是比较的范围具有确定性。解答时要认真审清比较对象比较项、限制条件,分析问答题要求与课本知识的关系,然后按设定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 4内隐比较式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此类内隐式比较问答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比较对象做具体分析,自己设法确定比较项。如果是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比较,比较项一般从背景、原因、过程、特点、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确定;如果是历史人物,比较项一般从所处时代、所处阶级、主要功绩、局限性、历史地位、影响评价等方面确定。 5比较项的确定方法 基本方法:属于历史人物概念的可分为国籍、时代、称谓、主要活动、评价等要素。 属于历史事件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空间、主体、经过、意义等要素。 属于历史现象概念的历史在诸因素与历史事件的诸因素基本相同,但要把经过改为主要内容或主要表现。 属于历史制度概念的可分解为背景、时间、制定者、主要内容、评价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的知识可分解为革命任务、组织与领导、斗争纲领、主力、方式、性质结果等因素。 属于历史革命结果及影响的知识结构有包括进步性、局限性等。 6分析、评价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解题思路 基本方法:分析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生产力因素,包括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天文历法的进步,劳动力的投入等; 二是生产关系因素,包括新的生产方式的确立,土地政策的调整,农民起义对地主阶级的打击; 三是上层建筑的因素,包括中央集权制度,重农抑商政策的保护与鼓励,宗教、文化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等, 四是看对外关系与民族关系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五是看社会环境因素,国家是否统一与安定; 六是地理条件的因素等。 7分析经济特征型问答题的解题方法 基本方法:分析经济特征要注意三点:其一,从复杂的经济现象中去揭示基本特征; 其二,分析其特征形成的原因及影响;其三,揭示特征语言要精辟,高度概括,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8历史问答题表述中的归纳概括方法 基本方法:归纳和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是两种不同的历史思维能力。 归纳指将众多或零散的或反复出现的历史史实,按其同类梳理,使之由繁杂到简约、由纷乱到条理、有个性到共性的认识; 概括是把具有相同属性的历史事物联合起来,形成带有规律性的、普遍性的道理。归纳是概括的前提。 9开放性问答题的答题方法 基本方法:解答开放性问答题必须明确:重要的不是持何种观点,而是能有理有据的论证自己的观点,即论证是否符合逻辑,是否严密,材料与观点是否统一,理由是否充足。因此,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要确定观点。 其次,要通过对史实的概括提炼,来充分支持观点,尽量少漏观点支持点。第三,要做到史论结合,有论有据。第四,论述要全面,如该题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要指出消极作用,切忌绝对化。 10如何解答主观题中“说明了什么”类型的问题 基本方法:回答说明了什么,实际上是考查把握历史本质,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回答是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 (1)这种斗争的目的是什么?有何进步或倒退的作用? (2)这种斗争的失败是一种历史的必然还是一种偶然? (3)如果是偶然,说明斗争的曲折复杂,而且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如果是必然则说明这种斗争的根本无法实现,是空想。 11分析历史事物、历史现象的背景 基本方法:历史背景是影响、预示事物发展趋向的客观条件,是对导致历史事件发生的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概括总结,这些因素可能是显现的,隐现的。 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 历史因素:是否是历史发展的需要。 现实因素:是否符合现实情况的需要。 主观因素:是否是当事人主观愿望能够的需要。 12论述题的解答和史论结合的方法: 基本方法:回答论述题一般有三个步骤。 第一、判断是非,表明自己的饿观点。第二,列举史实,说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一步当中有注意将母观点(即总的观点)分解成若干个子观点,用所掌握的史实进行论证。观点的展开要有层次性,做到由表及里,有浅入深,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而每个观点都要有史实的支撑,做到史论严密结合。第三,要适当小结,升华观点。解题中的史论结合,主要是指要有适当的史实作为立论的基础,要有鲜明的观点作为立论的导向;坚持“从历史中来,到历史中去”的原则。“从历史在中来”,就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到历史中去”就是由观点驾驭史实,做到观点与史实的统一。 13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基本方法:评价历史人物,实际上就是要评价其一生的功过是非。要正确评价一个历史人物, 首先,必须全面把握其历史活动; 其次,要按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把这些活动分为积极(或进步、功绩)和消极(或反动、过错)两方面,对于有些历史人物,其活动呈现明显阶段性,所以还要分阶段评价; 第三,评价的标准和原则有: (1)生产力标准 (2)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历史发展的不同作用的唯物主义原则,不要夸大英雄人物的作用 (3)阶级的观点 (4)时代的观点,即要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则肯定,反之则否定,同时注意不要用现代人的标准评价古人; (5)不要以偏概全 (6)客观公正,不要带感情色彩 (7)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学会分析历史事件***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呢? 分析历史事件应掌握4要素: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演变过程。 例如“鸦片战争”这一历史事件。高一《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一目“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和第二目“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讲的是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一节第三目“鸦片战争的经过”讲的是鸦片战争的经过;第二节第一目“中英《南京条约》”和第二目“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讲的是鸦片战争的结果;第二节第三目“鸦片战争的影响”和第七节第一目“新思想萌发的原因”及第二目“新思想的萌发”讲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呢? 事事不无原因。 1、中国古代史上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应分析7要素:历史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民族关系因素、对外关系因素、思想文化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如秦朝的统一: 历史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国家数目减少即局部统一。 政治因素——长期战乱,人民困苦,渴望统一。 经济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秦国商鞅变法后逐步强盛起来,国富兵强。 民族因素——春秋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民族联系民族融合加强。 对外关系因素——远交近攻的战略策略。 思想文化因素——韩非子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 个人主观因素——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过程呢? 关于历史事件过程的分析,一般可以有三种方法 1、以时间系事法,以时间为轴心按照历史事件发生发展高潮结束的逻辑顺序进行归纳。 如鸦片战争经过4点:1840年6月,英舰封锁珠江口,战争爆发——接着,沿海北上到达天津白河口——1841年初,英军扩大战争,一年内占香港和东南沿海一些城市——1842年8月,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求和,战争结束。 2、以空间系事法,以地点为纽带进行归纳。 如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点:廊坊、杨村——大沽——天津——北京 3、以人物系事法,按照历史人物的活动来归纳。 如太平天国的防御战,就可以按陈玉成、李秀成以及他们两人共同的行动来掌握。 如新航路开辟的经过,就可以按照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四个人的活动来归纳。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结果呢? 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不外乎四种: ①成功。如:新航路开辟成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等。 ②失败。鸦片战争中国失败、洋务运动破产、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失败、印度民族大起义失败等。 ③既有成功的地方,也有失败的地方。如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等。 ④胜而不胜,不败而败。中法战争,中国是胜而不胜,不败而败,法国是不胜而胜,败而不败。 关于历史事件的结果,一般应该从3个方面考虑:一个“是什么”、两个“为什么”,即结果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说是这样的结果、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如何分析历史事件的影响呢? 1、分项分析: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交等方面分析影响。 如鸦片战争:经济影响——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在经济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政治影响——社会性质的变化、社会矛盾的变化、革命任务和性质的变化。 思想影响——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外交影响——由闭关锁国到门户洞开,独立自主的中国开始沦落为一个主权残缺的半殖民地国家,资本主义列强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不复是主权国家间的平等关系,而是侵略与被侵略、奴役与被奴役的关系。“ 清政府站在中国人民头上发号施令,外国资产阶级却站在它的头上发号施令,这就是那许多条约特权的实质。” 2、全面分析:一分为二,既要看到积极影响,也要看到消极影响或局限性,还要分清主次。 如鸦片战争的积极影响:经济上——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对后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就有积极影响; 思想上——新思想的萌发。 如甲午中日战争的积极影响: 政治上——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所以出现了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等; 经济上——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思想上——出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和农民阶级朴素的反帝(“扶清灭洋”)思想。 3、国际化分析:中国对外国的影响,外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结合思考。 如鸦片战争对英国和世界的影响:对英国,英国战胜,凭借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重要一环。如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政治上,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后、欧美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上,近代工业产生[或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或中国资本主义产生];思想上,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科学技术。 4、转化分析:就是要学会迁移和推广,会转化思维。有两种情况: 一是特殊性影响转化为普遍性影响,如由鸦片战争的影响思考工业革命后西方列强侵华对中国有什么影响,由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影响思考中国古代统一的影响。 二是普遍性影响转化为特殊性影响,如新航路开辟的影响课本上讲了对亚非拉的影响(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灾难: 政治上——欧洲殖民者开始对亚非拉进行政治的控制和渗透; 经济上——经济的剥削和掠夺; 思想文化上——文化和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变化。)。 对中国的影响呢? 政治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从海路相继来到中国边疆进行侵略活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同时使明清统治者走向闭关锁国。 第二,明朝中后期,美洲高产农作物通过菲律宾传入中国,为清朝人口快速增长奠定了物质基础。 第三,天主教从海路传入中国,明清之际出现“西学东渐”局面。 5、学科交叉分析:学科之间的交叉影响,即历史事件对政治的影响, 对地理的影响。 如中国古代的垦荒, 政治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政局, 地理上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 如英国工业革命, 政治上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地理上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带来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历史复习要注意5个隐形知识点*** 隐形知识,是指潜藏于历史课本中不易为人注意而高考中又常考到的知识。我们在进行历史学科的复习中,要注意十个隐形知识点的挖掘和掌握。 一、目录标题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中学历史各册教材的目录或章节标题之中。如奴隶社会编中“第一章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夏商”,就要求学生明白夏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与此相类似的知识点有: 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秦汉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 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三大”即1919年至1923年是中共创立时期;国民党“一大”至汪精卫叛变即1924年至1927年7月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由此可见,教材的目录标题隐含着丰富的知识,学习时要善于挖掘和思考。 二、跨章节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因教材的编写体例,或隐形于背景,或隐形于因果,或隐形于时限,或隐形于补述,或隐形于删简。如战国时的长平之战隐形于秦统一的背景; 曹操及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东汉史实隐藏于三国鼎立一节;司马睿给祖逖刺史空衔的西晋史实隐形于东晋教材; 916年阿保机建国契丹隐形于五代时限之内; 北宋末年钟相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口号隐形于南宋农民战争;蒙古政权的耶律楚材劝止窝阔台汗破坏农业隐藏于元世祖劝课农桑; 春秋的皮囊鼓风冶铁、突厥、契丹兴起于北魏等知识隐形于后面章节的补述。 东周的后期是战国,但东周的后期即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56年,并不等于全是战国,因战国止于公元前221年,比东周时间要长35年,这段史实被隐没于教材的删简之列了。 于是,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三、插图中的隐形知识 通过图案插于课本,形象生动地强调该史实的重要,减少了课本的冗长文字表述,因而也造成了学生所忽视的隐形知识。 如隐形于扉页彩图中的《自由引导人民》,就反映了法国七月革命; 隐形于书中的人物插图《达·芬奇自画像》,就使人不易觉察到课本举出了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有3个; 隐形于书刊手迹之类的插图,更暗示了许多知识,“大总统誓词”中的民国元年,就是指1912年,“严夏和他的主要译著”图中除《天演论》之外,还有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书名相异的《法意》等等。 学习时,对插图的隐含的知识不可忽视。 四、地图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课本的历史地图之中。如“元朝疆域图”和“漕运图”上,都明白告诉人们由于水患,黄河改道入淮的史实。 中国历史课本中历史地图下面附的古今地名注释,更是潜藏着许多重要知识点, 如今天的开封,战国时称大梁,北宋叫东京; 宋代名港明洲,在明代却叫宁波,北京的叫法仅在两宋时就有幽州、南京、中都等几种。 世界历史课本的地图上隐形的重要知识点更多得惊人: 如“美国独立形势图”上表明1783年英国在承认美国独立的条约中,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土地划归了美国。 在“19世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图上,明白告诉学生,在拉丁美洲,除了西班牙、葡萄牙两个殖民国家外,还有荷兰、英国和法国。 所以,学生在对教材的学习中,应该结合地图加以分析和消化。 五、注释中的隐形知识 注释是对教材部分内容的补充说明,按说没有多少必记知识。 可是高考不排除在这出题,一些出人意料的题往往就出在注释上。 如1993年试题的“榷场”,一般答法都是“宋代的边境市场”。 可这不行,非得答成注释的“收税贸易市场”不可。 因此注释成为不可忽视的知识点: 铜器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开始制造;哈雷是英国近代天文学家; 禁军,在南北朝是指皇帝亲兵,在北宋是指国家正规军; 调,指户税,实质上是人头税; 《周髀算经》,可不能据“算经”二字或载有勾股定理”就确认为数学专著,因《中国古代史》选修本就明白注释为天文学著作; 阿蒙神庙,就是卡尔纳克神庙,等等。 这些知识都是通过注释表述出来的,所以在学习时不能忽视。 ***高考历史学习5种记忆法 *** 一、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 、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 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著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 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战争危机 时间:1914~1918年。 经过: (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南线。 (2)五大战役。即:马恩河战役、马祖尔湖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例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线索,主要抓住六点: (1)爆发:来克星顿枪声。 (2)建军:第二届“大 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 (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 (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约克 镇英军投降。 (6)和约:英美签订和约。 三、串线记忆法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 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 例如,中国古代史中赋税制度的演变可整理为: (1)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2)西汉的“编户制度”。 (3)北魏的租调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调制。 (5)唐后期的两税法。 (6)明后期的一条鞭法。 (7)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再如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有关李大钊的主要革命活动的内容散见于第二册和第三册部分章节中。教学时,我按时间的先后把它整理为: (1)领导新文化运动; (2)领导“五四”运动; (3)创办《每周评论 》。 宣传马克思主义; (4)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 (5)参与组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 (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义。 四、歌诀记忆法 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记住。有的则可编制成歌 诀的形式。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再如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名称则可编为: 五代: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上后。 十国:南、北、汉、闽、楚、吴, 南唐南平前后蜀, 还有吴越毋疏忽。 五、趣味记忆法 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就深刻,记得也牢。因此,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造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提高记忆效果。 例如我讲巨鹿之战时,就简略补充“破釜沉舟”成语典故。 讲楚汉战争时补充“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等典故。在讲赤壁之战时朗诵苏轼的《赤壁怀古》等诗篇。 讲商鞅变法告诉学生用“欠三壶酒 ”的谐音来记前359年这一时间,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有人讲,历史就是现实。也就是说历史上发生过的事,现在还在继续发生,只不过形式发生了变化,而现实中的很多事都有历史的影子。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我们现在的改革,历史上多次发生过,现在世界各国的争端和战争,回顾历史,和中国的战国时代、三国时代、欧洲和西亚的帝国时代,多么相似,历史上的悲欢离合的悲剧、喜剧,我们的现实不也在一幕幕重复上演吗。 所以要学好历史,就不要把历史与现实割裂开,要以现实去理解历史,以历史来关照现实,那你就会学出乐趣了,那么对历史就会有深入的体会,对现实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仿佛打开了一片新天地。 高三历史特色题型解题技巧 一、表格类材料题 1)历史表格类材料题主要以数字表格、各种柱状图及坐标曲线等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考查学生对表格的材料处理能力及灵活迁移所学知识的能力。 2)特点:一是数字信息材料和表格为载体,要求学生将数字信息转换成历史知识和文字信息;二是注意对表格内不同栏目信息的比较和鉴别;三是在显示方式上,核心信息量较为隐蔽,要求学生要善于去粗取精,找出图中潜在的有效信息,抓住材料中所讨论的变化动态和趋势。 3)解题步骤: 第一步:仔细读表格,对表格要“三看”,一看表格所反映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表格所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表格的关键信息,尤其是一些关键的数字信息,明确内涵和外延。 第二步:要高度关注提示语,提示语是指题干中的限定词和答题要求等,表格类题中提示语是解题的关键,很大程度上也是最终答案的组成部分。 第三步:捕捉表格中潜在的动态信息,即读出表格中所蕴涵的变化、态势等。 第四步:联系课本知识,利用阶段特征,分析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最后综合判断,得出答案。 【经典例题感悟】 例1:(08年上海历史29)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 【解析】本题以坐标曲线的变化形式考查考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诞生、发展到消亡过程的全面认识和理解能力。它要求考生在掌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能够站在理论的高度把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整体发展规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1870年以后即19世纪70年代产生的,是从无到有,也就是说,“0”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起点,据此可先排除B、C两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高峰,第一次出现在辛亥革命后至一战期间,第二次出现于国民政府统治的前10年(1927年至1936年),其他阶段则是明显下降,主要时段是一战结束后至1927年(原因是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加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937年至1949年(原因是日本的全面侵华和国民党官僚资本的高度膨胀及内战的影响)。1949年以后,因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从1953年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故在1956年三大改造结束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被改造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使命终结。由此可排除D项。本题正确答案为A。 例2(07全国I.21).图六反映的是1956年--1965年间我国: A. 煤炭生产的基本状况 B. 粮食生产的基本状况 C. 钢铁生产的基本状况 D. 石油生产的就本状况 解析: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点判断,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1959~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左倾错误等原因使粮食产量下降,60年代初,八字方针后粮食产量逐年上升,故选B项。 例3(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卷第30题)表2 1870-1910年中国一些进口贷物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 年份 棉布 金属和矿物 机械 1870 28.0 5.8 —— 1880 24.9 5.5 ——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表2反映出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 B.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 C.近代中国工矿企业发展壮大 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解析]本题以表格数据呈现的方式考查考生对中国近代化过程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关注两个方面的史实:一是表格反映的时限是1870年至1910年,这个阶段中国的近代化特点是在洋务运动的刺激和诱导下,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二是表格本身反映的棉布、金属和矿物、机械三者占总进口值的百分比的变化,棉布、金属和矿物进口的百分比均呈下降趋势,表明中国轻工业和矿业发展较快,机械百分比呈上升趋势则表明中国在近代化发展的背景下从国外引进的机器设备增多。因此,本题主要反映出中国近代化特别是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 【举一反三】 1.(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卷第22题)下列对图7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四国工业总量之和在当时世界上占绝对优势 B.各国工业比重的变化与其资本输出量成正比 C.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D.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更加尖锐 2.(2008年高考北京文综卷第15题)下列太平天国的主张,直接体现抗灾意愿的是 选项 A B C D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 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迁彼丰处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 《资政新篇》内容 统一政令,依法治国 听取社会舆论;反对迷信 兴办保险事业 兴办医院和慈善机构 3.(2008年高考上海历史卷第35题)美国建国以后,棉花种植不断地扩展,逐渐形成了一个“棉花王国”。棉花的种植对于美国意味着什么?观察右图,回答问题: ⑴概述棉花产量和奴隶人数的变化情况。 ⑵这种变化对美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⑶为什么图表中的年代只列到了1860年? 参考答案:⑴棉花产量和奴隶人数持续增长。 ⑵奴隶制不断扩张;南北两种不同制度的对立加剧;美国社会走向分裂。 ⑶1860年林肯当选总统,1861年南方奴隶主挑起内战,随后林肯颁布《解放黑奴宣言》,黑人奴隶制度被废除。 4.(2008年高考广东单科历史卷第26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情况表 单位:钱 项目 数量 备注 收入 粮食 8500 折算为货币后的大致值 支出 赋 田租(上缴实物) 283 同上 算赋和口赋(上缴货币) 406 役 兵役和徭役 2300 除部分兵役必须亲身应役外,其余可亲身应役或上缴货币代役,2300钱为代役的货币数量 日常开支 食 4918 据战国比例推算 衣 2732 同上 祭祀等仪式 300 以战国数据为参考 ——资料来源:《汉书?食货志》;《<居延汉简甲乙编>释文》 注:秦汉史料中典型的家庭是五口之家 问题: ⑴计算材料中西汉农民家庭年收入(粮食)与支出的差额。 ⑵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冬天农闲时,农妇常聚集在一起夜织。结合问题⑴的计算结果,简要分析材料中的西汉农民为什么会采用这种耕织结合的经济形式。 ⑶西汉在耕织经济体系下出现了引人注目的商业繁荣现象。根据材料和问题⑵中的信息,简要分析西汉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形式如何促进商业繁荣。 ⑷有人认为,西汉商业繁荣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根据问题⑶中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观点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⑴纳钱代役的情况:8500—(283十406+2300十4918+2732十300)=2439(钱),即亏2439钱;亲身服役的情况:8500—(283+406+4918+2732+300)=139(钱),即亏139钱。 ⑵农民收入不敷支出;衣着消费比重较高;为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农闲纺织。 ⑶部分赋役项目征收货币,农民只有将产品投放市场才能换取货币去纳税;农民的剩余产品投放市场,也是商业繁荣的可能原因。 ⑷不成立。西汉的商业繁荣部分由赋役政策和耕织经济所推动;西汉的商业与催生资本主义萌芽的商业有本质差别;材料中看不见雇佣关系。 二、地图类材料分题 1)地图类材料题可以涵盖各种题型,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地图为主题情境,用直观的图示代替文字描述反映历史现象,主要考查学生读取地图的信息、理解地图所涉及的基本史实的能力;另一种是以地图和文字为主题情境而设题,融读图、阅读文字、逻辑思维于一体。 2)此类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地图信息的处理能力,也考查学生依托地图信息分析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文综考试下对学科间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 【经典例题感悟】 例1:(08全国卷Ⅱ,21)图5为历史上某次战争的形势图。该图所示战局的时间是 A.1812年 B.1914年 C.1918年 D.1941年 解析:C该图上奥匈帝国告诉了我们时间在一战期间,选项BC符合,但图中阴影部分原属俄国范围,现为德国占领,依据所学知识,十月革命胜利时,苏维埃俄国迫切需要退出战争赢得和平,1918年3月,苏俄政府在布列斯特与德国签订和约,规定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和爱沙尼亚的部分属德军占领,答案选C。 例2:(2008年高考上海历史卷第9题)右图所示的是 A秦朝的疆域 B宋朝的疆域 C元朝的疆域 D明朝的疆域 [解析]本题以古代疆域为切入点,考查 考生对祖国古代领土范围的理解和掌 握。解答本题有三种方法。一是根据地 图描述明确该朝代的疆域四至,东至东 海,西至新疆地区,北抵岭北行省,东北至外兴安岭、库页岛一带,南及南海,可判断出是元朝的疆域;二是根据图中出现的各个行省的名称和宣政院的设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元朝的行省制度和行政机构,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三是逐一回顾秦朝、宋朝、元朝、明朝的疆域范围,比照地图提供的疆域范围,进行比较和判断。本题正确答案为C。 【举一反三】 1.(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卷第24题)地圆说的流行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条件之一。图5是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它反映出 A.世界各国的封闭状态被打破 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C.人们对世界尚缺乏全面了解 D.中国与西方的贸易日渐频繁 2.读右图,中国政府面对当时的周边形势, 所采取的政策是 A.重农抑商 B.鼓励对外贸易 C.禁海闭关 D.对外扩张 3.阅读下列两幅图: 回答:(1)两幅图分别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两次重大的历史活动?分别有何重大意义? (2)“图一”中的活动被司马迁称为什么?这一活动最终成功的条件有哪些? (3)两次活动关系如何?除上述路线外,当时的对外交通是否还有其它道路可走?请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4)自秦汉以来,在图二所示道路区域曾有哪些少数民族繁衍生息,与汉族一起创造了中华文明? (5)在今天,从自然和社会角度看,你认为沿上述道路有哪些旅游资源可开发? ①活动: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开辟。意义: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新纪元,天山南北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联成一体。促进了西域社会进步,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丝绸之路开辟加强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诸国联系。中国大规模吸收外来文化,佛教传人中国。秦汉文化也广泛外传。 ②“凿空”。条件:客观: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为西行奠定物质基础。汉武帝大力支持。西域各族深受匈奴压迫,希望和汉通好。主观:张骞个人不畏艰险,为国献身精神。 ③关系:因果关系。有海上丝绸之路。 ④匈奴、乌桓、鲜卑、突厥、回纥、党项、蒙古、维吾尔等。 ⑤自然:西部特有的自然景观。生物景观,如美丽的天山,富有野生动物等。社会:古代丝绸之路沿途闻名中外的历史古迹,如莫高窟,嘉峪关等。少数民族生活区域的风俗、风情等。 三、图片类材料分析题 1)图片类材料分析题主要以历史照片、图片或绘画等为载体,主要考查对历史图片处理能力及依托图片信息说明历史问题的历史阐释能力。 2)历史图片类材料涵盖了选择题、材料题及问答题等各种题型,其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基本模式:一是试题提供图片材料(宣传画、漫画、历史照片、文物展示等)及其材料的出处、注释及提示语等,二是提出“设问”,指出解题的方向和范围。 3)解题步骤:坚持“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审,一是审图,要求弄清图片有几个要素和几层含义,二是审注,注的内容是对图起补充性或解释性的作用,对理解图及组织答案有好处,三是审设问,设问是图片题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不同的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 第二步:比,即对图片中的内容或横向或纵向比较。 第三步:联,即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注意图与教材相关知识的联系。 【经典例题感悟】 例1:(08上海历史 27)右图是1908年《申报》上刊登的一幅反映清末立宪的漫画,作者的意图是 A.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一脉相承 B.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性质相同 C.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不能相容 D.立宪制度与君主专制互不相干 解析:C. 解题的关键是读懂图意,专制是树的下部,立宪在树上部,中间是断开的,二者截然分开,漫画表明立宪之枝无法存活于专制的树干上。 例2:(08年上海历史分叉部分A组14)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解析:D 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解读图片资料,提 取有效历史信息。根据图片的“亩产10261斤的 玉米卫星”和“1958年9月4日”,可知是大跃 进时期,当时“左”倾浮夸风盛行。 【举一反三】 1.(2008年高考重庆文综卷).图6为中国古代著名军事要塞,与之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①防御匈奴军队进扰而建 ②为防止蒙古骑兵南下而建 ③张骞出西域时由此出关 ④吴三桂引清军由此入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08年高考广东单科历史卷)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匾,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3.观察图并阅读简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对箭楼的描述,正确且完整的一组是 图片介绍:北京正阳门-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答题 模式 高考 历史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