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林业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标准.doc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林业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标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林业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标准.doc(2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林业技术专业核心课程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理论实训一体化指导性 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大纲依据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制定的《全国高职高专教育林业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指导方案》编写而成。《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是林业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必需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在林业生产单位从事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森林经营规划设计及森林采伐消耗管理、森林资源实物管理、森林资源监督管理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基本技能,满足从事林业技术专业各岗位对该类知识能力的基本要求。本门课程结业后,学生应达到调查规划设计业务技术人员、森林采伐消耗管理业务技术人员、资源档案管理业务技术人员、森林资源监督管理业务技术人员、专业调查业务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林业专业人才所必需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森林资源管理基本问题的能力,并注意渗透学林、爱林、为林业生产建设服务,勇做绿色尖兵的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㈠知识教学目标 1.了解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基本理论; 2.熟悉森林成熟期与经营周期的基本概念; 3.掌握森林资源分类的基本概念。 ㈡能力培养目标 1.能正确进行林班区划、小班区划; 2.能正确进行小班调查、林业生产条件调查和从事各种专业调查; 3.能准确进行森林资源统计和图面材料的绘制; 4.能合理地确定森林采伐量; 5.熟悉森林经营方案; 6.能及时合理地进行森林资源信息的反馈、修订与管理; 7.能利用计算机处理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图表和森林资源信息的管理; 8.熟练掌握森林采伐消耗管理业务; 9.能熟悉森林资源监测管理的流程; 10.熟悉森林资源评估的方法和手段。 ㈢思想道德教育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林业事业、热爱自然勇于奉献的精神。 2.使学生树立保护森林资源与环境,维持国土生态安全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林业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5.使学生养成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范的科学态度。 6.提高学生的林业法律观念和安全生产意识。 三、教学时数分配建议 单元 序号 课程内容 合计 其中 教学实习 理论 讲授 室内实验、实训 项数 学时数 项数 学时数 绪论 2 2 1 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 7 4 4 3 1 1 2 森林分类与森林区划 8 4 3 4 3 18 3 森林资源调查 12 6 3 6 3 18 4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20 6 5 14 1 4 5 森林采伐量确定 8 4 3 4 6 森林经营方案 4 4 1 6 7 森林资源实物管理 10 6 4 4 6 10 8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 8 4 3 4 9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 11 4 3 7 1 3 合 计 90 44 28 46 16 60 注:现场实习和模拟训练每天按6学时计算,每周30学时。 四、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 论 一、森林资源 教学目标 1. 掌握森林资源概念、森林资源的作用与效益。 2. 熟悉我国森林资源的结构和特点。 教学内容 森林、森林资源的概念、森林资源的作用与效益;我国森林资源的数量与分布、结构与特点。 教学建议 1.通过世界林业发达国家与我国林业情况的对比介绍,使学生对我国林业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使学生对各地区的林业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从林业生产特点,历史教训及发挥森林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讲解森林资源所发挥的作用与效益。 二、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教学目标 1.掌握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概念。 2.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内容、目的、意义。 教学内容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概念;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内容、目的、意义。 教学建议 1.通过实例讲述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积极性。 2.渗透森林资源调查中苦中寓乐的工作情趣。 3.介绍本地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工作的特点。 4.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概念为重点,教学中要予以强调。 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思想与模式 教学目标 1.掌握可持续发展林业和森林分类经营的内涵、森林永续利用、法正林的概念。 2.熟悉林业可持续发展与森林永续利用之间的关系。 3.了解平分法、检查法、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教学内容 平分法、法正林、检查法、森林永续利用、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分类经营、森林生态系统经营。 教学建议 1、从林业生产特点,历史教训及发挥森林的各种效益等方面讲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必要性。 2、分类经营是讲授的重点,教学中要透彻讲解分类经营的内涵。 第1单元 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 第一节 森林成熟 教学目标 1.掌握森林成熟、数量成熟、工艺成熟、竹林成熟的概念; 2.熟悉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竹林成熟龄的确定方法。 3.了解森林成熟在森林经营和森林利用中的意义、经济林成熟的概念、确定方法、非物质产品的森林成熟概念和确定方法。 相关理论知识 森林成熟的概念、森林成熟在森林经营和森林利用中的意义;物质产品的森林成熟:数量成熟的概念、数量成熟龄的确定方法、工艺成熟的概念、工艺成熟龄的确定方法、竹林成熟的概念、竹林成熟龄的确定方法、经济林成熟的概念、经济林成熟龄的确定方法;非物质产品的森林成熟:防护成熟的概念、防护成熟龄的确定方法、自然成熟的概念、自然成熟龄的确定方法、经济成熟的概念、经济成熟龄的计算方法。 实训内容 1. 数量成熟龄的确定; 2. 工艺成熟龄的确定。 3. 竹林成熟龄的确定。 实训场所 教室或实验室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生长过程表、材种出材量表、工艺成熟龄计算表、各种标准地调查资料。 实训措施 根据所学理论,计算一个树种的各种成熟龄,教师在讲评时把学生的计算结果与当地林业生产单位常用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进行体会。 教学建议 1.为让学生接受森林成熟这一复杂现象,可由农作物成熟引出森林成熟,在此基础上分析森林成熟的特点,同时要明确指出森林成熟的对象。 2.数量成熟龄、工艺成熟龄、经济成熟龄的概念、确定方法是重点,教学中要予以加强。 第二节 经营周期 教学目标 1.掌握轮伐期的概念、择伐周期的概念、确定轮伐期的依据、方法和轮伐期的作用。 2.理解择伐周期、轮伐期、伐期龄三者的区别。 3.了解确定择伐周期的方法。 相关理论知识 轮伐期的概念、轮伐期与伐期龄的区别、确定轮伐期的依据、方法和轮伐期的作用;择伐周期的概念、择伐周期、轮伐期、伐期龄三者的区别、确定择伐周期的方法。 实训内容 1. 轮伐期的确定; 2. 确定择伐周期。 实训场所 教室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小班因子登记表、主伐年龄一览表 实训措施 根据提供的资料,对一个树种的轮伐期进行计算,教师在讲评时把学生的分析结果与当地林业生产单位常用结果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进行体会。 教学建议 1.森林成熟与轮伐期、择伐周期是林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的林学经济指标,要结合具体实例列表讲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2.轮伐期的作用是重点,轮伐期的调整方法是难点,教学中要予以加强。 第2单元 森林分类与森林区划 第一节 森林分类 教学目标 1.掌握公益林(地)、商品林(地)、国家公益林(地)、地方公益林(地)的内含和划分方法。 2.熟悉5个林种、22个亚林种的条件和划分方法。 相关理论知识 公益林(地)、商品林(地)、国家公益林(地)、地方公益林(地)的概念及划分标准;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防风固沙林、农田牧场防护林、护岸林、护路林、其它防护林的概念及划分标准;特种用途林:国防林、实验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林、自然保护区林;用材林的概念及划分标准:用材林:短轮伐期工业原料用材林、速生丰产用材林、一般用材林的概念及划分标准;薪炭林的概念及划分标准;经济林:果树林、用原料林、蚕场、其它经济林的概念及划分标准。 实训内容 1. 森林分类; 2. 划分林种。 实训场所 教室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地形图、小班因子登记表、小班调查表。 实训措施 学生根据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归纳,在小班因子调查表上进行标注,教师批改。 教学建议 讲授本节内容时,可让学生自学本省二类调查规程规定的森林分类内容。 第二节 森林区划 教学目标 1.掌握林业区划、森林区划的概念、区划系统。 2.熟悉森林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3.了解林业区划、森林区划的意义与作用、中国林业区划系统。 相关理论知识 林业区划的概念、林业区划的意义与作用、中国林业区划系统;森林区划的目的与意义、区划系统、区划的原则和方法。 实训内容 林班区划的内业设计(区划、编号、求积) 实训场所 教室、图书馆、网络实验室。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网络实验室、图书。 实训措施 通过学生收集图书资料、网上信息或其他信息掌握本省森林的区域划分和其主要功能。 教学建议 根据中国林业区划图讲授我国的林业分区;并根据本省林业区划情况介绍本省林业区划特点及原则。 第三节 小班区划 教学目标 1.掌握划分小班的条件、区划小班的主要依据和区划方法。 2.了解小班与林分的关系。 相关理论知识 小班、林分的概念,权属、地类、林种、起源、龄组、优势树种、郁闭度、立地类型、公益林的事权和保护等级的内涵及区划小班时的依据。 实训内容 区划小班。 实训场所 林场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透图台1组1张、电子求计议、立体观察镜、图板、绘图笔、地形图、航片或卫片、GPS等。 实训措施 教师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后,学生采取GPS定位区划或对坡勾绘的方法在地形图、航片或卫片上描绘小班界限,教师要现场进行评议。描绘小班界限后进行编号;其后求出小班面积或通过GPS读出小班面积。 教学建议 1. 小班区划训练时,要按照不同的地类类型练习; 2. 区划的结果不强调完全一致,只要符合小班区划原则即可。 第四节 组织森林经营单位 教学目标 1. 熟悉林种区的划分、经营类型的组织。 2. 了解组织经营单位的意义和小班经营法。 相关理论知识 林种区的概念、林种区划分的依据、林种区划分的方法;经营类型的概念、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组织经营类型的方法;小班经营法的概念及其特点、经营小班区划的条件、经营小班法与龄级法的比较。 实训内容 1. 划分林种区; 2. 组织经营类型。 实训场所 教室或实验室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小班调查表、小班因子登记表、森林资源分布图等、透图台1组1张、立体观察镜、图板、绘图笔、地形图、航片或卫片等。 实训措施 教师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后,学生采取内业设计方法在地形图、航片或卫片上描绘林种区界限,根据小班因子登记表组织经营类型。 教学建议 有条件时可采取现场教学,边看边讲或边讲边做,也可观看有关录像片,使学生掌握其方法与技术。 第3单元 森林资源调查 第一节 森林资源调查概述 教学目标 1.掌握森林资源调查的概念。 2.熟悉各种调查的对象,目的、任务、资源落实单位、调查的主要内容、间隔期。 3.了解森林资源调查的意义、各种调查的相互关系。 相关理论知识 森林资源调查的概念、意义;各种调查的对象,目的、任务、资源落实单位、调查的主要内容、间隔期及相互关系。 实训内容 1. 编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报告; 2. 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检查验收。 实训场所 教室或实验室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网络实验室 实训措施 教师讲授相关理论知识后,学生根据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内容编制报告。并苏锡连续清查检查验收的程序、项目和要求 教学建议 列举本省每次调查的内容,用以说明各种调查的对象,目的、任务、资源落实单位会更加形象生动,学生更易接受。 第二节 森林经理调查 教学目标 1. 掌握小班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2. 熟悉森林经理调查的概念和内容、森林经理调查成果和质量管理。 3. 了解林业生产条件调查、专业调查、多资源调查的内容和方法、森林经理调查的成果。 相关理论知识 森林经理调查的概念、任务、目的和内容,森林经理调查的准备工作;小班调查的内容和方法;林业生产条件调查的内容和方法;专业调查的内容和方法;多资源调查的内容和方法。森林经理调查成果和质量管理。 实训内容 1. 小班调查; 2. 林业生产条件调查; 3. 专业调查; 4. 森林经理调查报告的编制。 实训场所 实验林场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计算器、(自动改平)角规、测高器、轮尺(或围尺)、测绳、皮尺、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砍刀、粉笔、记录板、薄膜、地形图、森林调查常用数表、样地调查表、小班调查登记表、林场调查资料。 实训措施 小班调查时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标准地或角规点,为保证每个学生有充分练习的机会,每组完成一个林班以上的小班调查,要求在不同地类小班中进行,组内人员工种交叉轮换,分组训练,按人考核。林业生产条件调查和专业调查可以按人或按组选择不同内容进行。森林经理调查报告的编制要求每个人都要完成。 教学建议 1.有条件的情况下,小班调查可结合现场采取边讲边做的方式进行教学。 2.用实例来阐明林业生产调查的主要内容和林业专业调查的内容,避免讲授的枯燥性。 3.教学中要予以强调,克服以往重资源调查,轻林业生产条件调查和专业调查的倾向。 第4单元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 第一节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概述 教学目标 1.熟悉森林资源管理的机构、信息的采集和更新的主要方法; 2.了解森林资源管理的数据、信息、特征和作用。 相关理论知识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的概念、森林资源管理的数据、信息、特征和作用;森林资源管理的机构、信息的采集和更新的主要方法。 技能训练 采集森林资源信息 实训场所 实验林场或实验室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计算器、(自动改平)角规、测高器、轮尺(或围尺)、测绳、皮尺、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砍刀、粉笔、记录板、薄膜、地形图、森林调查常用数表、样地调查表、小班调查登记表、林场调查资料等。 实训措施 采集信息时以小组为单位,为保证每个学生有充分练习的机会,每组完成一定量的调查任务后,组内人员工种交叉轮换,分组训练,按人考核。 教学建议 教师带领学生到现场采集信息,便采集边讲授,效果会更好。 第二节 森林资源统计 教学目标 熟悉森林资源统计的内容和方法。 相关理论知识 森林资源统计表格的样式、内容和方法。 实训内容: 1. 采集森林资源信息 2. 森林资源统计。 实训场所: 实验室 实训设施和仪器备品: 计算机、最新林场营林活动资料一套、最新林场调查资料一套。 实训措施: 每人完成1个林班的资料整理和统计工作,然后全班同学再进行全场汇总,按人考核。 教学建议 要在网络实验室中统计,以便于全班同学对全林场各林班资料的使用和统计。 第三节 图面材料制作 教学目标 熟悉基本图、林相图、分布图、各种专题图的绘制方法。 相关理论知识 基本图、林相图、分布图、各种专题图的内涵、意义、绘制方法。 实训内容: 基本图的手工绘制。 实训场所: 实验室 实训设施和仪器备品: 计算机、最新林场调查资料一套。 实训措施: 每人完成1个林班的资料整理和输入工作,并完成逻辑检查,然后全班同学再进行资源共享,按人考核。 教学建议 要在网络实验室中成图,以便于全班同学对全林场各林班资料的使用。 第四节 森林资源档案管理 教学目标 熟悉森林资源档案的内容、项目、小班、林班档案卡片的建立方法;熟悉森林资源档案查询和检索;熟悉森林资源档案的数据更新、统计和打印。 相关理论知识 森林资源档案的内容、项目,小班、林班档案卡片的建立方法;森林资源档案查询和检索;森林资源档案的数据更新、统计和打印;森林资源多级统计的方法。 实训内容 森林资源档案的数据建立、查询、更新、统计。 实训场所 实验室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计算机、林场成套数据资料、森林资源最新调查数据 实训措施 每人完成1个林班的数据更新、统计和打印,完成一组档案信息的查询和检索,按人考试。 教学建议 森林资源档案的数据更新、统计和打印是重点,教学中要予以加强。 第五节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目标 熟悉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简称FRMIS)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应用。 相关理论知识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目的及其构成;森林资源信息通讯与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实训内容 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应用 实训场所 实验室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计算机、林场成套数据资料、森林资源最新调查数据 实训措施 每人完成1个林班的数据处理。 教学建议 每人完成一定的数据处理,然后进行数据合成。 第5单元 森林采伐量确定 第一节 森林采伐量概述 教学目标 1.掌握采伐量的概念和种类。 2.了解确定合理的森林采伐量的意义、指导思想、计算和确定森林采伐量时的要求。 教学内容 采伐量的概念、主伐量、间伐量、更新采伐量、卫生采伐量、低产林改造采伐量、补充主伐量的概念;确定采伐量的任务、确定合理的森林采伐量的意义、指导思想、计算和确定森林采伐量时的要求。 教学建议 介绍各种年伐量时,要充分分析其特点和适应条件,使学生能够根据资源结构特点合理加以运用。 第二节 主伐年伐量计算 教学目标 1.熟悉同龄林年伐量的计算。 2.了解异龄林年伐量的计算。 相关理论知识 面积控制法:区划轮伐法、林龄公式法、成熟度公式法、按龄级面积分配法、林况公式计算法;材积控制法:按法正蓄积计算公式法、按平均生长量计算公式法、按蓄积量结合生长量公式法;粗放择伐作业年伐量的计算:按择伐周期和平均每公顷择伐量计算公式、小班法;集约择伐作业年伐量的计算:小班法、检查法、施耐德法。 实训内容 1. 确定同龄林主伐年伐量; 2. 确定异龄林主伐年伐量。 实训场所 实验室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计算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系统、林场调查资料一套。 实训措施 可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为保证每个学生有充分练习的机会,每人提交一份主伐年伐量的确定报告。按组训练,按人考核。 教学建议 同龄林年伐量的计算是重点,其中面积控制法中的区划轮伐法、林龄公式法、按龄级面积分配法、林况公式计算法等为重点,教学中要予以加强。 第三节 其他林学措施年伐量的计算 教学目标 熟悉抚育采伐年伐量的计算、卫生采伐年伐量的计算、更新采伐年伐量的计算、低产林改造年伐量的计算、竹林年伐量的计算、补充主伐年伐量的计算。 相关理论知识 抚育采伐、卫生采伐、更新采伐、低产林改造采伐、竹林采伐、补充主伐等年伐量的计算。 教学建议 利用一个林场资料边讲边做效果更佳。 第四节 合理年伐量的确定与分析 教学目标 掌握合理年伐量的确定原则和方法。 了解年伐量的分析。 相关理论知识 用材林合理年伐量的确定、防护林合理年伐量的确定、薪炭林年伐量的确定;年伐量的分析。 教学建议 利用小型林场资料进行分析讲授,使学生了解林场年伐量确定的整个过程。 第五节 森林调整 教学目标 1.掌握基层林场森林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式方法。 2.了解合理的森林结构模式、产品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相关理论知识 合理的森林结构、产品结构、产业结构;森林调整、产品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方式方法。 实训内容 森林结构调整 实训场所 实验室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计算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系统、林场调查资料一套。 实训措施 通过调整采伐量的大小和采伐的间隔期,达到龄级结构的调整的目的。可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为保证每个学生有充分练习的机会,每人提交一份龄级结构的调整报告。按组训练,按人考核。 教学建议 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了解基层林场森林调整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第6单元 森林经营方案 第一节 森林经营方案概述 教学目标 1. 熟悉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程序和依据。 2. 理解森林经营方案的概念、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深度和广度。 3. 了解森林经营方案的作用。 相关理论知识 森林经营方案的概念、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程序、依据、深度和广度。 教学建议 通过解读一个林场的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过程,讲授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程序、依据、深度和广度,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第二节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了解各种规划的主要内容、原则、要求和技术指标。 相关理论知识 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规划、主伐规划、更新造林规划、森林抚育采伐及低产林改造规划、用材林种子园苗圃规划、多种经营综合利用规划、林道网规划、组织机构人员和投资概算、预期效果估计;各规划设计中的原则、要求和技术指标。 教学建议 可结合有关技术规程或规定及现有的森林经营方案讲授。 第三节 集体林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特点 教学目标 了解集体林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指导方针与原则、编制单位、编制的深度与广度、编制的内容与要点。 相关理论知识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指导方针与原则、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单位、集体林区编制森林经营方案的深度与广度、编制集体林区森林经营方案的内容与要点。 教学建议 通过一个集体林区的森林经营方案来讲授。 第四节 森林经营方案编制成果 教学目标 熟悉森林经营方案提交的成果。 相关理论知识 森林调查簿、各种森林资源统计表及规划设计表、图面材料、附件、森林经营方案说明书。 教学建议 通过一个林场的森林经营方案来讲授。 第7单元 森林资源实物管理 第一节 林地管理 教学目标 1. 熟悉林地的管理内容、林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管理的内容、占用、征用林地的审批程序。 2. 了解林地的管理和监督的主要职责、了解林权证核发的条件、林地使用权限的审批、林地开发利用的指导、监督和服务、占用、征用林地须提供的文件。。 相关理论知识 林地的管理内容;林地的管理和监督的主要职责;林地权属的特征和分类、林权证核发的依据和条件;林地保护和开发利用管理的内容、林地利用的条件和管理;占用、征用林地的前提条件、须提供的文件材料,审批程序;占用、征用林地的补偿;违法占用、征用林地的处罚。 实训内容 1. 核发林权证; 2. 林地流转管理; 3. 办理占用、征用林地手续。 实训场所 实验室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林场调查资料 实训措施 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林场工作实际,两个学习小组互为管理单位、生产单位、资产所有人等角色,核发林权证,进行林地利用的审批和管理,占用、征用林地的文件准备,并互相考核。 教学建议 1.如果有条件,建议在现场进行练习。 2.利用具体占用、征用林地案例进行教学。 第二节 林木资源管理 教学目标 1. 森林采伐限额的概念、森林采伐限额的制定及审批手续; 2. 熟悉林木的范围、林木权属特征和林木使用权的流转形式。森林采伐许可证的概念,实施范围、核发单位、申请程序及凭据。拨交伐区和伐区验收的内容和程序。 3. 了解林木的采伐、经营、加工和运输管理、林木资源的保护管理。 相关理论知识 林木的范围;林木的采伐、经营、加工和运输管理;林木权属特征和林木使用权的流转形式和条件;林木资源的保护管理。森林采伐限额的概念、工作的必要性、目标体系、限额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的广度和深度、森林采伐限额的制定及审批手续,熟悉采伐限额管理的实施措施;森林采伐许可证的概念、其法律地位、实施范围、核发单位、申请程序及凭据、拨交伐区和伐区验收的内容和程序。 实训内容 1. 林木使用权的流转; 2. 制定森林采伐限额; 3. 申请森林采伐许可证。 实训场所 实验室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计算机、小班因子登记表。 实训措施 以小组为单位,模拟林场生产实际进行训练,并两两互相检查指错,互相纠正错误。 教学建议 1.通过林木转让的具体案例进行教学,效果更佳。 2.利用一个林场的实际资料编报,模拟采伐限额审批程序进行练习。 第三节 森林多种资源管理 教学目标 1. 熟悉森林旅游资源分类及类型、重点保护森林野生植物级别的划分与管理、森林野生植物的采集、出售、收购管理;森林野生动物保护级别的划分。 2. 了解森林旅游资源的基础知识、了解森林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和管理方法、森林野生植物管理体制及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职责、森林野生动物管理机构及其职责、各级政府职责;森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猎捕管理、经营利用制度。 相关理论知识 森林旅游资源的基础知识;森林旅游资源分类及类型、森林旅游资源类型划分的依据;森林旅游资源调查方法、调查内容、评价方法。森林野生植物管理体制及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职责、重点保护森林野生植物级别的划分与管理、森林野生植物的采集管理、森林野生植物的出售、收购管理、森林野生植物的进出口管理等。森林野生动物管理机构、各管理机构职责;森林野生动物保护级别的划分;森林野生动物资源所有权、各级政府管理职责;森林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猎捕管理、经营利用、进出口管理制度。 实训内容 1. 调查森林旅游资源; 2. 森林野生植物的采集管理。 实训场所 现场或模拟实验室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森林旅游区资料、GPS、轮尺、测高议、罗盘等。 实训措施 1.分组现场调查一个景区,主要调查乔灌林景观、可观赏植物、森林浴林。各组调查结束后进行材料交流。每人提交一份报告。 2.根据材料对林场森林野生植物保护级别进行划分,设计森林野生植物采集管理程序。 教学建议 采用案例教学(有条件要采用现场教学)效果会更好。 重点掌握采集管理和森林野生植物级别的划分及森林野生植物的出售、收购管理。 第四节 生态公益林管理 教学目标 1. 熟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2. 了解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管理;了解生态公益林管理的责任。 相关理论知识 国家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生态公益林建设的方式方法、采伐更新管理措施和管护措施;公益林管理人员的职责、违犯生态公益林管理的处罚措施。 实训内容 1. 申请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2. 生态公益林的采伐更新。 实训场所 实验室、林场。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林场成套资料。 实训措施 采用以内业设计为主,现场勘察为辅的办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勘调,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个人提交一份实训报告。 教学建议 生态公益林区划管理可以结合森林区划同步进行,其它教学采用成型资料让学生模仿编制。 第8单元 森林资源监督管理 第一节 森林资源监测 教学目标 1. 熟悉森林资源监测的主要内容和提交的成果; 2. 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 相关理论知识 国家森林资源监测、地方森林资源监测、资源信息通讯与管理系统;公益林、商品林监测的内容和成果。 实训内容 地方森林资源监测 实训场所 实验室、林场。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林场成套资料。 实训措施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计算,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个人提交一份实训报告。 教学建议 要指出森林资源监测与森林资源调查的关系,以使学生有更加明晰的认识。 第二节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 教学目标 1. 熟悉森林资源资产核算的方法; 2. 了解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指标体系。 教学内容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意义、目标、内容、指标体系;森林资源资产帐户;森林资源资产核算概念、分类、核算方法。 实训内容 林木资源资产核算 实训场所 实验室、林场。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林场成套资料。 实训措施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计算,在此基础上要求每个人提交一份实训报告。 教学建议 在教学中设计利用图表讲授,以利于学生理清学习思路。 第三节 森林资源及林业专项资金审计 教学目标 1.掌握内部控制制度规范;预算资金和自有资金拨付工作运行程序和有关管理规定;资产报废项目管理规定; 2.熟悉森林资源审计的目的、内容; 3.了解森林资源审计概念、种类、方法、程序、审计质量控制。 相关理论知识 森林资源审计目的;森林资源审计方法、程序、审计质量控制;森林资源资产审计、预算资金和自有资金运用的审计;内部控制制度审计、资产报废管理审计。 实训内容 审计报告的撰写。 实训场所 实验室、林场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林场成套关于森林资源资产材料。 实训措施 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森林资源审计方法和程序对林场森林资源资产进行审计,并编制审计报告。 教学建议 以案例教学和实训形式进行。 第9单元 森林资产评估 第一节 森林资产评估概述 教学目标 1. 掌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概念、目的; 2. 熟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方法、特点和评估的程序; 3. 了解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原则。 教学内容 森林资源资产的概念、分类和特点、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概念;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目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原则、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方法、特点和评估的程序 教学建议 着重讲清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概念及其目的。 第二节 森林资产评估知识 教学目标 1. 掌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相关概念; 2. 熟悉营林生产成本、木材生产成本组成内容和核算流程、经营成果及其核算;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果资料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的运用;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系统的特点、内容、功能与设计。 3. 了解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的财务知识。 教学内容 资金时间价值的概念。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的利率。熟悉营林生产成本、木材生产成本的概念、组成内容和核算流程;经营成果及其核算。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果资料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的运用;森林资源资产管理系统的特点、内容、功能与设计。 教学建议 1.着重讲清营林生产成本、木材生产成本组成内容和核算流程、经营成果及其核算。 2.举例说明营林生产成本、木材生产成本和经营成果资料在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的运用。 第三节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方法 教学目标 1. 了解森林资源核查要求、森林资源资产技术规范的使用范围; 2. 熟悉评估立项要求;评估相关资源资料和经济技术指标要求; 3. 掌握林木、林地资产评估方法要求;有关表式的编制;调整系数K值的确定和利率P值的确定原则。 相关理论知识 森林资源资产技术规范的使用范围;森林资源核查要求;评估立项要求;评估相关资源资料和经济技术指标要求;林木资产评估;林地资产评估;森林景观资产评估;整体林业企事业资产评估。 实训内容 1. 林木资产评估; 2. 林地资产评估 3. 整体林业企事业资产评估。 实训场所 实验室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1.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2. 林场《森林资源资产核查报告》一套; 3.当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经济指标》一套。 实训措施 每人提交一份《林木及林地资产评定估算过程》,列出各类林木及林地资产评估测算中所采用的方法、公式、测算过程和测算结果。 教学建议 为提高讲课的实效性,建议提供一个完整的林业经营单位资料,边讲边练。 第四节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 教学目标 1. 掌握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的编制要求; 2. 熟悉评估说明内容、格式和评估结论及其分析; 3. 了解评估工作底稿作用、编制的内容、质量要求和管理;资产评估档案管理。 相关理论知识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作用、制度规定、基本内容、格式;评估说明的基本内容、格式;资产评估工作底稿内容、编制要求和管理;资产评估档案管理。 实训内容 编制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 实训场所 实验室 主要实训备品与材料 1. 计算机网络实验室; 2. 林场《森林资源核查报告》一套; 3. 当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技术经济指标》一套; 4. 《林木及林地资产评定估算过程》一套。 实训措施 每人提交一份《××林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报告》电子文档和文本文档各一份。 教学建议 1.学生应事先掌握word、excel和超级链接、选择性粘贴等计算机手段;2.采取边讲边练方式,提高教学实效性。 五、说明 1.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具有植物学、林木培育与环境、森林营造技术、森林资源调查技术、森林抚育采伐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本课程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分了解、理解或熟悉、掌握三个层次。了解是指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一定的认识;理解或熟悉是指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有比较熟练的基本技能;掌握是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具有熟练的基本技能,能综合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3.林业具有地域广阔性、生境复杂性、效益多样新、生长的长周期性和再生性的特点,加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实施政策有差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具体实施要密切结合本地区进行,要让学生重点掌握森林区划、森林调查、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森林资源管理等的条件和方法,能做到举一反三。 4.实践教学应结合当地森林资源经营管理选择实训项目。在森林区划内容方面应按学生数每人配备一套实训设施;在森林调查内容方面应按学生数每4人配备一套实训设施;在实验室内进行的技术训练项目,可以2人为一组进行,确保每人都有充足的实训机会,提高实践能力。在校园与林场、苗圃相比邻的学校,野外实训项目可随堂进行,若不具备此条件,实训项目可在实验室模拟或安排在实习期间进行。本门课程实习时间建议累计2周为宜。 5.在教学形式与方法上,理论讲授可结合相关内容的录像、科教片、光盘及远程教育网进行。 6.实训设施备品在大纲中只列出主要的备品与材料类别,明细可见附录一的实训设施设备配备一览表。 7.附录二给出了本门课程的主要实训考核项目,可供各校在考核评价学生职业能力时参考。 编写组负责人:王巨斌(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编写组成员:李云平(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陈德成(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陈 涛(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李建娥(河南科技大学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朱志民(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附件一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课程实训设施备品配备一览表 (按每班40人标准) 类 别 名 称 规 格 数 量 备 注 实验室通用设施 实验台 2400×750×850 10 每台容纳4人 实验凳 自选 40 1人1座 测高器 20 2人1组 图板 40 1人1张 透图台 20 2人1组 计算机 40 1人1台 GPS 20 2人1组 角规 10 4人1组 皮尺 10 4人1组 钢直尺 10 4人1组 量角器 10 4人1组 三角尺 10 4人1组 计算器 10 4人1组 打印机 10 4人1组 附件二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主要技能考核评价-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全国 高职 教育 林业 技术 专业 核心 课程 森林资源 经营管理 课程标准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