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doc
《贵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doc(1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贵州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黔党发〔2010〕16号 按照省第十次党代会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总体要求,着眼于为实现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纲要。 序 言 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才是关键。一个地区要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培养造就宏大的人才队伍,以人才为基础,靠人才来推动。 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提出并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省人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科学人才观初步确立,人才政策不断完善,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明显提升;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素质明显提高;人才成长环境加快改善,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但必须看到,我省人才总量较小,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合理,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紧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还不相适应。 进入“十二五”时期,既是我省可以紧紧抓住并且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又是我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更是我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科技教育,促进文化繁荣,建设生态文明,加快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和保障民生,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把人才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首要推动力,切实增强人才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省之路,科学规划,开拓创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努力开创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总体部署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围绕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着力抓好人才培养、引进、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夯实人才发展基础,完善人才发展政策,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激发人才活力,最大限度地鼓励人才干事创业,充分发挥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为加快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委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和政府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综合管理的作用,整合各种资源,统筹各方力量,调动全社会积极性,聚集人才发展合力,推进人才工作协调发展,形成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2、坚持以用为本原则。把用好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中心环节,科学合理配置人才,优先开发人才资源,优先调整人才结构,搭建人才干事创业平台,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实现人才价值,以人才优先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3、坚持改革创新原则。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破除人才成长、人才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引入市场竞争理念,创新人才开发机制,完善人才发展政策,促进人才合理流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激情、创造活力和创业动力。 4、坚持重点带动原则。紧紧围绕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大力开发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学科、重点项目急需人才,拓宽人才开发渠道,带动各类人才资源整体开发,不断扩大人才总量,提升人才队伍素质。 (三)战略目标 到2020年,培养和造就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富有创新活力,适应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力争全省人才发展的各项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人才资源总量较快增长。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97.59万人增加到310万人,增长56.9%,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3%,基本满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人才素质明显提高。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18%;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38人年,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7.78%。 ——人才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全省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学科人才,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开发型人才,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农村人才明显增加。人才的分布和层次、类型、性别等结构趋于合理。 ——人才竞争优势逐步增强。在交通、水利、农业、能源、原材料及新材料、装备制造、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特色食品、城镇发展、金融贸易、旅游、宣传文化、社会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建成200个左右人才基地,形成150个创新能力较强的人才团队,人才规模效益显著提高。 ——人才使用效能显著提高。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环境基本形成。人力资本投资占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8.5%,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30%,人才贡献率达到32%。 贵州省人才发展主要指标 类别 指 标 单位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规模 全省人才资源总量 万人 197.59 250 310 党政人才资源 万人 16.5 19 20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资源 万人 17.97 25 35 专业技术人才资源 万人 78.42 87 105 技能人才资源 万人 54.51 71 90 其中: 高技能人才 万人 12.93 18 25 农村实用人才资源 万人 30.19 48 60 素质 人才资源总量占人力资源的比重 % 8.59 11 13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 % 8.5 13 18 研发人员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人数占研发人员数的比重 % 52.14 52.77 53.17 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数 人年 18 28 38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比重 % 23.7 25.35 27.78 投入 人力资本投资占GDP的比例 % 16.24 17 18.5 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 13.1 23 30 人才贡献率 % 14 25 32 效能 发明专利授权量 件 1894 3000 4500 国际科技论文收录量 篇 218 300 450 万名研发人员科技论文数 篇 3386 8719 15746 注: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及人才贡献率数据均为区间平均值。其中:2009年数据为1978-2009年的平均值,2015年数据为2009-2015年的平均值,2020年数据为2009-2020年的平均值。 (四)战略部署 一是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为人才发展提供组织保证。二是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资本优先积累,建立健全多元化的人才投入机制。三是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注重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大幅度提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四是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改善宏观调控,调整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五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着力加大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扩大人才总量。六是坚持以用为本,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切实提升人才的使用效率。七是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完善人才政策措施,加强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人才法制化建设,努力营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制度环境。 加快推进人才发展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到2015年,重点在完善人才发展政策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创新上有新突破;到2020年,全面落实各项任务,确保人才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重点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1、加快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目标:以提升产业竞争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为核心,以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为重点,加快电力、煤炭、冶金、有色、化工、装备制造、烟酒以及食品、药品等优势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旅游业、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等重点产业人才开发。到2015年,全省重点产业人才达到18万人,并建立一批重点产业人才基地;2020年,重点产业人才达到30万人,人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人才与重点产业发展基本相适应。 主要举措:适应重点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大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的开发力度。整合各种资源,着力打造一批重点产业人才基地。以实施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项目人才队伍建设工程为龙头,充分发挥企业集聚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主体地位和积极作用,加快人才集聚,形成一批人才团队。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大急需紧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充分利用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培养重点产业急需人才,积极采用岗位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加快重点产业人才成长。研究制定加快重点产业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重点产业人才合理分布、优化配置。 2、加快城镇发展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目标:适应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加大城镇规划、城镇建设和城镇管理人才开发力度。到2015年,城镇发展领域人才队伍达到4.2万人;2020年,达到6.2万人,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主要举措:加强省内高等学校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相关学科建设,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夯实城镇发展人才基础,提高城镇发展人才培养水平。加大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人才培训力度,每年选派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学习和到发达地区城市挂职锻炼,培养造就一批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专家。坚持引才引智并举,加快引进一批国内外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领域的优秀人才。 3、加快基础设施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目标: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为核心,加强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全省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人才达到3.3万人;2020年,达到5万人,人才的整体素质大幅度提升。 主要举措: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加快基础设施领域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成长。加强基础设施领域重大项目研究,建立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人才培养机制,安排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开发培训。建立和完善交流合作研究机制,每年在基础设施领域选派一批人才到国内外知名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学习培训。在基础设施领域加强人才基地建设,建立基础设施领域高级人才库。 4、加快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目标:适应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加大生态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环保产业发展和节能减排、污染防治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全省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人才达到1.5万人;2020年,达到2.1万人,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主要举措:加强高等学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关学科建设,扩大人才培养规模。结合石漠化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工程的实施,加强人才培养和实践锻炼。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规划、建设和管理人才的培训力度,每年选派一批人才到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学习培训。加快人才基地建设步伐,积极引进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环保、节能减排和城镇污染防治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 5、加快社会发展领域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目标:适应以保障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发展需要,加大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开发力度。在教育、医疗卫生、政法、宣传文化、人口计生、社会保障、防灾减灾等领域建设一批人才基地,大力培养律师、会计师、评估师等社会发展领域专业人才。到2015年,全省社会发展领域人才达到64万人;到2020年,达到80万人,社会发展领域所需各类人才得到基本满足,整体素质明显提升。 主要举措:研究制定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发展规划,在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实施一批人才工程,继续抓好我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文艺等领域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大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工程,培养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理论人才。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教育、卫生人才和金融人才、政法人才的培养,重点引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金融管理人才。建立重点领域相关部门人才开发协调机制,完善人才分配激励办法,积极鼓励和吸引各类优秀人才到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工作。 (二)优先开发创新型科技人才 发展目标:以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为重点,努力培养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造就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到2015年,全省研发人员达到7万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达到700人左右;到2020年,研发人员总量达到10万人年,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达到1000人左右。 主要举措:研究制定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大工程项目、重点学科、重点科研基地、重要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一批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深入实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加强领军人才、核心技术开发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留学人员创业园、高等院校、重点企业、重点研究机构、重点实验室吸引和聚集人才,加快培养一批在国内具有领先水平的技术专家,培养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的工程技术人才。完善人才“柔性”引进机制,加大力度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和智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权责明确、评价科学、创新引导的科技管理制度,健全有利于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评价、使用、激励措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 (三)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1、党政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以县处级以上党政领导人才为重点,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省党政人才总量达到19万人,力争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70%;到2020年,党政人才总量达到20万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占85%,专业化水平明显提高,结构更加合理,总量从严控制。 主要举措:按照适应科学发展要求和干部成长规律,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实施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构建理论教育、知识教育、党性教育和实践锻炼“四位一体”的干部培养教育体系,着力建设团结、实干、勤奋、廉洁的领导班子,重点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抓好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能力。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树立坚定信念、注重品行、科学发展、崇尚实干、重视基层、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用人导向,扩大选人用人民主,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把懂发展、会发展、敢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党政人才。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培养选拔和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和完善推动科学发展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工作业绩考核,充分发挥干部考核对促进科学发展的导向作用、评价作用和监督作用。加大干部交流力度,畅通干部交流渠道,完善干部交流的配套政策,形成干部交流的长效机制。加强干部监督管理,促进党政人才健康发展。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根据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及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为核心,以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加快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和国际化,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25万人,新任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通过竞争性方式选聘的比例达到1/3左右。到202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35万人,新任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通过竞争性方式选聘的比例达到50%以上。 主要举措:积极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和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依托国内外知名企业、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加强党政机关、高等院校、企业合作培养经营管理人才的力度,建设经营管理人才培训基地。采取组织选拔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的方式选拔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实行契约化管理。完善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积极发展社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机构,加强职业经理人认证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完善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期权股权激励制度。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库。培育和引进一批科技创新企业家和企业发展急需的战略规划、资本运作、科技管理、项目管理等方面专门人才。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以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87万人,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7∶38∶55;2020年达到105万人,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人才比例达到10∶40∶50。 主要举措:进一步创新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扩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规模,提高专业技术人才创新能力;构建分层分类的继续教育体系,着力抓好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点学科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配合实施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系列培养工程,大力实施我省“四个一”人才工程和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加快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着眼于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开发培养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综合运用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配置手段,推进专业技术人才结构调整。制定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鼓励和引导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才向企业、非公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基层一线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合理分布。统筹推进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政府特殊津贴制度,改进专业技术人才收入分配等激励办法。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绿色通道”,重点引进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其他急需紧缺人才。改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生活条件,积极搭建专业技术人才施展才能的平台和载体,拓展发展空间。注重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 4、技能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适应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较高的技能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7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25.35%;到2020年,技能人才总量达到90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占27.78%。 主要举措:按照“国家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的要求,大力实施好我省高技能人才开发工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职业技术院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密切联系、政府推动和社会支持紧密结合的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体系。依托骨干企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和其他各类培训机构,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职业教育中推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和学生生活补贴制度。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等培训方式。制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衔接办法。建立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和评选表彰制度,开展“贵州省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评选,继续推荐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参加国务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贴评选。建立高技能人才绝技、绝活代际传承机制。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 5、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需要,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技术推广人才为重点,着力建设一支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省农村实用人才达到48万人,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有1—2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2020年,达到60万人,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有2名以上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 主要举措: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各类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作用,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整合现有培训项目,健全职业教育网络,配合国家实施好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计划、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重点实施好我省新型农民培养工程。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牵头建立专业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加快培养农业产业化发展急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积极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在创业培训、项目审批、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的支持,重点加强农村发展急需的教师、医生、农业技术人员等方面人才培养。加大城乡人才对口扶持力度,推进城市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社会工作者服务新农村建设、科技人才和文化人才下乡支农等工作。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到基层就业,鼓励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任职。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和宣传力度。 6、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发展目标:适应建设和谐贵州的需要,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到2015年,全省社会工作人才达到4万人;2020年,达到8万人左右。 主要举措:加强社会工作学科体系建设,建立不同学历层次教育协调配套、专业培训和知识普及有机结合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加快社会工作人才开发培养。建设一批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加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制定社会工作者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规定,组织开展社会工作职业资格水平考试,推进社会工作者队伍职业化管理。加快制定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政策措施,推进公益服务类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和公益类社会组织建设,加快社会工作岗位开发。组织实施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标准化建设示范工程。研究制定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为社会工作人才加快成长、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 三、人才发展重点工程 在积极配合国家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等人才发展计划、工程的同时,结合我省实际,实施12项人才发展重点工程。 (一)“四个一”人才工程 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需要,加快培养一支涵盖面较广、素质较高、层次较多的专家群体。到2020年,在全省培养选拔100名左右国内领先、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和社科专家,组成我省的核心专家群体;培养选拔1000名左右具有省内领先水平,在各学科、各技术领域有较高学术造诣和技术水平的学术、技术带头人,组成我省的省管专家群体;培养选拔一批在各学科和技术领域起骨干作用、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术技术人才,组成我省的骨干专家群体;培养选拔一大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组成我省的基础人才群体。 (二)党政干部素质提升工程 围绕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党政干部培养计划及措施,扎实推进党政干部教育培训,扩大培训规模,大幅度提升素质,对全省县处级以上党政干部每5年轮训一遍。采取在职培训、轮岗交流、基层锻炼、承担急难险重任务等多形式、多渠道培训干部,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 (三)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 围绕提高我省企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打造大企业大集团重点领军人才。到2020年,培养100名具有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创新精神和现代经营管理水平、能够引领企业参与国内外竞争的优秀企业家;培养500名熟悉战略规划、资本运作、人力资源管理、财会、法律等专业知识的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1000名有较高专业素质、管理才能的职业经理人才。 (四)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 围绕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需要,以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到2020年,力争院士申报工作取得突破,培养选拔重点产业、重点学科带头人和科技领军人才100名左右、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对象300名左右,形成150个创新能力较强的人才团队。 (五)高技能人才开发工程 围绕新型工业化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以技师和高级技师为重点,大力实施高技能人才开发工程,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到2020年,培养选拔500名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 (六)新型农民培养工程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实施新型农民培养工程,着力提升农村实用人才的素质。每两年选拔表彰100名具有突出贡献的农民企业家、农村特色产业示范带头人、科技种田能手、经纪人和能工巧匠。 (七)优秀教育人才培养工程 适应加快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建设一支高素质、创新型教育人才队伍。到2020年重点培养5000名“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在中小学校、职业院校、高等学校培养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 (八)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 适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保障全民健康的需要,加大卫生人才培养支持力度。到2020年,培养选拔一批医学学科骨干人才,给予科研专项经费支持;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支持培养住院医师5000名;加强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培训全科医师1万名,乡村医疗卫生人员1.5万名,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统筹抓好城市社区卫生人才、疾病预防控制与妇幼保健人才、卫生监督人才、中医药人才、护理与技能人才、计划生育技能人才、卫生管理人才等各类人才的全面发展。 (九)宣传文化人才培养工程 围绕实现贵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以实施省级宣传文化“四个一批”人才工程为抓手,建立高层次宣传文化人才储备制度和人才交流机制,通过加大宣传文化领域重点学科建设、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选派到重点院校深造、实施重点项目支持等方式,在理论界、新闻界、出版界、文学艺术界等领域加快培养一批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到2020年,培养和选拔省级宣传文化“四个一批”人才550名。 (十)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 着眼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社会的需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人才资源,实施“特聘专家”制度,大力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到2020年,全省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学术、技术带头人1000名左右。 (十一)民族地区、边远地区人才支持工程 围绕促进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托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教育培训基地,通过挂职锻炼、定期进修、专题学习、出国培训等方式,加快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制定和完善政策措施,每年引导2000名优秀教师、医生、科技人员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工作或提供服务。采取政府购买工作岗位、创业扶持等方式,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就业和创业。注重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加强少数民族优秀人才选拔任用。 (十二)人才基地建设工程 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学科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强化工作措施,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进一步抓好人才基地建设,吸引、聚集一批高层次人才。到2020年,在全省建设200个左右人才基地,为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学科发展和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建设 (一)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创新党管人才的方式方法,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发展,切实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提高党管人才工作水平。健全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工作专项考核的权重。建立党委常委会定期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进一步完善党委直接联系专家制度,健全重大决策专家咨询制度。推行人才工作情况通报制度,健全人才工作信息报送、重大事项报告和协调沟通制度。理顺各有关职能部门人才工作职责,增强人才工作合力。 (二)改进人才管理方式 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推动政府人才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捷高效转变。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取消不利于人才发展的行政性限制和干预,减少和规范人才评价、流动、使用等环节中的行政审批、行政准入和收费事项。克服人才管理中存在的行政化、“官本位”倾向,取消科研院所、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建立与现代科研院所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度。分类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完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健全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人事制度。大力发展人才中介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三)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 以素质提升和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完善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健全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和能力建设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巩固“两基”攻坚成果,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族教育,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切实增强服务经济、服务地方的能力。深化教育改革,提高创新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加大教学改革力度,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建立考试评价监测制度,加强教育督导制度建设。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开展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建立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优化教育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对应度和适应性。建立人才、用人单位和全社会广泛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 (四)创新人才评价发现机制 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拓宽人才评价渠道,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提高人才评价考核的科学化水平。建立健全科学的职业分类体系人才能力素质标准。完善以群众评议为基础、部门领导评鉴为主导的公务员考核制度,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党政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分类建立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评价制度,建立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以任期目标为依据、工作业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考核评价办法。落实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中的自主权,建成科学、分类、动态、面向全社会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体系。完善职业(执业)资格制度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加强对职业准入资格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制,完善相应的考核实施办法。 (五)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改革人才选拔使用方式方法,科学合理使用人才,促进人岗相适、用当其时、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拔任用机制。完善党政人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探索公推公选等选拔方式,坚持和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职务任期制。推行和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完善公务员管理制度。建立组织选拔、市场配置和依法管理相结合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派出制和推选聘任制。健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委任、聘任、选任等任用方式,建立事业单位关键职位、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等负责人公开选聘制度。 (六)创新人才流动配置机制 建立和完善以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单位自主用人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加强政府对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引导人才向艰苦偏远地区和民族地区流动,改善人才区域结构和基层人才匮乏状况,促进人才合理分布、有效配置。建立人才档案公共管理服务系统。大力发展人才服务业,积极培育专业性、行业性人才服务机构,注重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快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完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机制,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 (七)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 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业绩、能力相适应、鼓励人才创新创造、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保障人才合法权益的分配激励机制。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大胆探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办法,探索建立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推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重点向创新创业人才倾斜。稳步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人才奖励体系,加大对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力度。研究制定人才补充保险制度,支持用人单位为人才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加大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完善人事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依法保护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推进人才工作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国家、社会和单位相结合的人才保障体系。 五、人才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一)坚持人才资本投资优先 各级政府要优先加大对人才发展的投入,将人才发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卫生投入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支出增长幅度。进一步加大人才发展资金投入力度,确保人才发展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的实施。鼓励和引导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投资人才资源开发,建立多元的人才投入机制。落实好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教育培训经费,推动企业加大人才培养、人才资源开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人才项目资金,利用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人才开发项目。 (二)大力推动人才创新创业 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推动人才创新创业。强化人才创业服务,支持高层次人才创办科技型企业,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建立高等学校-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省 中长期 人才 发展规划 纲要 2010 2020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