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导入激趣例谈作者.doc
《新课导入激趣例谈作者.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导入激趣例谈作者.doc(2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新课导入激趣例谈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武汉市江夏区一中 熊贤友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7-2-25 20:33:02 教育心理学认为,任何知识的学习过程,都包含有两大心理因素,那些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叫非智力因索,它是个体学习的动力系统,包括注意、情感、情绪与意志等;那些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叫智力因索,它是个体学习的操作系统,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与思维等心理因素。 一般说来,上课之初,学生的注意往往还停留在上一节课或课间活动的有趣对象或其它操心的问题上,因此,需要通过组织教学去引起他们对开始上课的有意注意,接着就要让学生对新课或新内容发生,兴趣,产生无意注意。 我们知道,语文教材是一篇篇的文章,而文章并非无情物,师生亦为“有情”人,因此,课的伊始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等情感因素,而这正是语文课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质。 有一位同行曾作过这么一个有趣的比喻:如果把语文教学比成一组画卷,课文的导入则是画卷的扉页;如果把语文教学比成一组乐章,课文的导入则是乐章的前奏。课文导入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导入确实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作好准备,开启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给学生提供学习的动力。让他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孜孜以求的心理进入学习的情境中。 那么,如何选准最佳入口,去激发学生兴趣,从而顺利地导入新课呢?经过反复实践,我以为如下作法值得一探。 一、抓住楔机,激发兴趣 高中课本中选有数量较多的优美散文,并且多安排在春、秋季节授课,而这时又正好是春游、秋游时节,因此,教授散文单元时可抓住这一楔机,自然导入新课。比如,讲授《黄山记》时,我是这样导入的: 悠悠的三月风又绿了江南,正是春游的大好时节。不过,限于条件(时间及经济承受力),我们不可能亲自去领略祖国所有的名山大川,但值得庆幸的是古今中外有不少的诗人作家为我们写下了许多不朽的优美文字,我们可以通过这些文字来领略。上学期我们曾跟随李健吾登临五岳之尊,领略过泰山的雄姿、奇景;也曾随同刘白羽放舟母亲河流,饱览过长江三峡的奇景、秀色与险状。今天,我们再来跟随徐迟一道攀登黄山,看能观赏到怎样独特的景色…… 二、别出心裁,增强趣味 语文课不同于其它学科,上正文前有必要介绍作者,而我们的简介往往流于老套,语言也呆板。特级教师朱显驹在简介苏洵时,就别出心裁,值得借鉴。他说,此君有两点值得同学们知道:第一,古代启蒙读物《三字经》上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此君可谓大器晚成;第二,他养了两个好儿子——苏轼和苏辙,唐宋散文八大家,苏家占其三,这一点,大概只有曹操能与他媲美。如此风趣的语言,确能增强趣昧,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了更好地导入课文,在简介以上两点之后,我又增加了第三点:传闻时人争传,竟效其文,有“苏丈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之说。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苏洵的文章…… 三、适当拓宽,激发诗情 中学生对诗歌尤其是古典诗词,有一种近乎迷信的神秘感,因而征服它——求知的欲望更强。在教授古代作家的散文名篇之前,我习惯于用几分钟时间赏析该作家的一首名诗,既适当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比如,教《石钟山记》我是这样导入的: 想必大家都知道这么两句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句子。(出示小黑板:湖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在这首诗中挖掘出了西施与西湖二者之间深刻的类似之处,西子无论怎样打扮都美,西湖无论晴雨都美。而且二者都具有天然的美的资质,不靠人的修饰,不需借助外物,具有本色美。正因为其具有内在资质美,故能随物赋形,变化出无限生动丰富的形态美。诗人对西湖的主观审美评议,使得“西子湖”成了西湖的别名。 苏轼的诗歌有如此巨大的魅力,那么他的文章又如何?下面,我们共同来研读他的传世名作《石钟山记》。 四、重视方法,变乏为趣 议论文是中学师生最感头痛的文体,较之其它文体,议论文最枯燥、乏味,而又略显空洞。如果讲授不得法,将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影响其对此种文体的写作,教师批改起来将会更感头痛,因此,讲授议论文单元前的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议论文单元我是这样导入的: 也许,你曾经向老师请教过“一套快速成文的方法”,而得到回答可能是“文无定法,无终南捷径,全凭苦练”。的确,文无定法,但并非无法可循,无方法指导下的“苦练”是“蛮干”的同义语。也许,你看过《智取华山》这部影片,解放军战士不是打破了“自古华山一条道”的定论而开辟了一条解放华山的道路吗?从今天开始,我们将共同来探讨议论文八步快速阅读法与八步成文法。 (注:八步法的具体内容为:①谈什么,②从何谈起,③主张什么,④是什么,⑤为什么,⑥怎见得,⑦怎么办,⑧会怎样。) 这样导入,既消除了学生对议论文的畏惧感,又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可以充分调动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 五、结合评价,顺势导入 近现代有不少的伟人(或名人)对历史作出了自己独到的评价,从这些评价人手,便可自然地导入新课,并能激发学生更浓厚的兴趣。讲授《鸿门宴》,我是这样导入的: 一九四九年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后,毛泽东同志曾写过一道《七律》,副题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同志在这首诗中号召全体军民乘胜追击国民党反动派,不可像楚霸王那样沽名钓誉,最终导致自己的惨败。 诗中“霸王”即指项羽,那么项羽究竟是怎样“沽名”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鸿门宴》,从中就可找到答案。 六、中外结合,以文释诗 中外许多诗文的创作可谓“英雄所见略同”,既可互为印证,又可由甲文导入乙文。比如,指导学生自读《与妻书》,我是这样导入的: 匈牙利著名诗人裴多斐写过一首《自由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对于这首诗,大家都比较熟悉。如果说这首诗过于抽象的话,那么辛亥志士林觉民的《与妻书》就写得很具体、生动、感人,可以看作是这首诗的一个很好的注脚 七、创设情境,陶冶情操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开拓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中国教育和发展纲要》也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两个纲领性的文件告诉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高度重视美的熏陶,努力实施美的教育。 创设情境是课堂美育的基本步骤。心理学研究表明,美的事物往往能引起审美主体强烈的审美愉悦,而作为“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的课文,通常也能激发学生获得审美愉悦的心理期待。这种审美的心理期待正是教师实施美育的最佳时机。因此,教师应抓住这一楔机,采取有效方法,创设课文需要的情境,将审美期待这种内在情绪外化为审美注意。 四川省首届高中语文青年教师赛课活动一等奖获得者毛波在教《长江三蛱》时,为创设教学情境,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你用纯洁的清流,灌溉花的国土;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长江,我们的母亲河,她不仅创造了壮丽的景色,也孕育了中华灿烂的文明。而长江上景色最为瑰丽多彩,最让我们魂牵梦绕的,还是长江三峡。千百年来,人们为三峡留下了无数的诗篇。杜甫写道:‘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写尽了瞿塘峡水的赫赫声势;李端的‘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则慨叹了巫峡的缥缈艨胧。而同学们最为熟悉的,应该是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自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如果说,历代诗人们描写了飞流直泻的三峡,烟雨苍茫的三峡,那么,刘白羽先生笔下的三峡又是怎样一番景色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刘先生的笔触,走进三峡,畅游三蛱吧!” 这种充满浓浓感情的语言,易于拨动学生的心弦,易于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从而成为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八、制造悬念,扣人心弦 悬念,是人们在阅读文学作品或观看电影戏剧时的一种心理活动,即关注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作品后面将要表现的内容,先在前面作个提示或暗示,但又不马上解答,故事在读者心中留下疑团,产生一种诱惑力,使读者急于求知,非弄个水落石出不可。悬念使作品峰峦叠嶂,摇曳多姿,曲折迷人,被人称为是“引人人胜的绝招”。 《三国演义》中“孔明借箭”一节,就设置了众多悬念,险象环生:周瑜有意刁难,陷害诸葛亮,限令他在短时间内造箭十万,而诸葛亮竟当众答应“三天后江边搬箭”,且立下“军令状”。时间短,任务重,诸葛亮能行吗?周瑜怕诸葛亮造箭,把工匠及铁器全都藏起来,人们为亮担心,他该怎么办?亮向鲁肃借船只、布幔和草来,这又是为什么?两天过去了,亮还没动静,他究竟设的什么计?第三天一早,他密请鲁肃上船去取箭,这十万支箭又从何而来?他带兵前往曹营,船近曹操水寨时又擂鼓呐喊,万一曹操大军出动,又如何是好?这一个又一个的疑团就是悬念,它像磁石一样吸引读者,直到最后,读者才恍然大悟,得到一种“原来如此”的快感和艺术享受。 小说中制造悬念能扣人心弦,课文导人中制造悬念,也可以吸引学生把注意力集中指向教学内容。注意力就像一只小鸟,它是很容易受惊的,只有富有吸引力的诱饵才能把它吸引过来,而悬念就是很好的诱饵。 鲁迅的小说《药》,有位教师是这样利用悬念导入的: “同学们,你们见过用人血馒头治病的事么?今天学习的课文《药》,就是写用人血馒头治病的故事,这‘药’说明了什么呢?” “‘中国’古老的名称除了‘赤县’、‘神州’外,也曾叫‘华夏’。华夏本是一家,现在分成了两家,而且华家吃夏家的血,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秋瑾,我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为推翻腐败的满清王朝,她投身反清斗争,被捕后,不幸在绍兴古轩亭口英勇就义。秋——夏,时令相对,指姓;瑾——瑜,同为美玉,因此人们说作品中的夏瑜是暗指秋瑾烈士的,鲁迅为什么要这样暗指呢?” “辛亥革命终于推翻了满清王朝,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解放中国人民。那么,无数革命先驱所要寻找的救国救民的‘药方’是什么呢?” 这里设置的几个问题,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形成他们心理上的悬念,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急于要弄清问题的心情会驱使他们认真学习课文。 当然,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不能故弄玄虚。卖关子、设卡子,就失掉了悬念的意义,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 个性化阅读,秀出心灵的多彩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不详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7-2-25 20:32:46 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该如何进行,这是当前困扰许多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其实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对此有着明确的指导意见:“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个意见的核心就是关注和重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但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尤其是个性化解读文本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尽可能地发掘学生的阅读潜能,引导其在一次次成功的体验中,萌发参与的热情,不断提高阅读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要求教师有严谨的教学态度,能在课前吃透教材,对文本有深刻、独特的理解,更要求教师时刻留心,做课堂的“有心人”,不断于细节处引发精彩。笔者在新课程实验教材的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现简述如下: 一、宽容“越轨”,淘出金子 在课堂上,许多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牢牢循着自己的思路走,一旦听到一些“不着边际”或听上去有些“唱反调”的问题,就会认为那是调皮捣蛋。其实,提出这样问题的学生未必是存心捣蛋,而是因为他们的思维方式与众不同,思维活动更为活跃。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不能随意地斥责、忽视,而应当宽容地给予他们陈述已见的机会,并趁机进行引导。虽然这些学生提的问题不可能都有价值,但如果教师梳理得当,还是可以从中发掘出许多金子的。我班上有位小个子的男生叫潘肖晖,语文成绩一般,但总喜欢在我激情讲解,渐入佳境的时候高高举起双手,提出一些出格的问题或发表一些异乎寻常的看法。最初,他的做法引起了班上学生的哄笑,我及时制止了学生们的这一做法,告诉他们能不断地提出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这样的学习才是积极有效的学习,才是值得提倡的学习。同时,每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我都会引导学生一起来分析这些问题和看法,评价它们的价值。渐渐地,班里就形成了这样的氛围:遇到有争议的问题和看法,同学们就自发形成几派,展开论辩,在这自发的论辩中,往往能收获许多惊喜。现从中采撷一例: 教学《山中访友》时,读到“蚂蚁,我的小弟弟,茫茫天地间,我们有缘分,也做了一回患难兄弟”一句,在引导学生理解这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珍惜和尊重后,我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让他们说说自己曾经怎样对待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蚂蚁。一些男生红着脸说自己在此之前根本没有意识到蚂蚁也是鲜活的生命,有的曾经用脚踩死过它们,有的曾经将它们投入水中以看其挣扎为乐,有的曾经将它们的身体一分为二。学生的忏悔结束后,我趁机教育他们应该像本文的作者一样珍爱生命,珍爱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让我们这个世界和谐发展。这时,潘肖晖的手又高高地举起,不等我示意,他就站起来颇有些激动地说:“我觉得作者不能算是真的珍爱生命,因为他摘花了,而花也是有生命的。”不待我发话,学生们马上重读了那一句“采一朵小花,插上我的头发”,一番唇枪舌剑又开始了。 “我不同意潘肖晖的说法。作者摘花并不是存心伤害它,而是因为太喜欢它,情不自禁地采下了它,这是喜欢的一种表现。” “我觉得作者的做法不对。喜欢它就应该爱护它,爱护它的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它自由地绽放它的美丽,我相信野花也是更愿意这样的。” “是的,我想如果野花会说话的话肯定会抗议的,就像我们去捕一只鸟的时候它会逃跑一样。” “但野花和鸟毕竟是不同的呀!野花摘了下次还能重开,而鸟如果死了就不能重生了呀!” “野花和鸟都同样拥有生命,而生命应该是平等的!” ••••••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场论战,讨论的意义远远超出了原来的问题。虽然由于这个“突生”环节,原来的教学计划被打乱了,但下课时学生的欢呼声告诉我他们喜欢这样的课堂,而我也为学生的表现欣喜。 二、抓住细节,引发精彩 在教学中,有时会对课堂氛围的平淡感到一些遗憾,我曾经多次思索这个问题,但总是找不出较好的方法。有一次在一份语文教学杂志上看到一篇题为《深入到“标准答案”的背后》的文章,作者总结了自己在教学《小桔灯》时抓住一个学生不经意间提出的问题而引发无限精彩的经验,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开始留意自己的课堂,发现其间也荡漾着许多细节的波纹,每一次,我都努力去捕捉它,力求使其漾出一片美丽的水花。 上冰心的《纸船》的时候,我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朗读时的停顿和重音,并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在学生展示阶段,班里语文成绩最好的韦嘉蓉说:“我觉得‘有一只’的‘一只’要重读才好,但我还没想好理由。”我没有接过这个问题进行讲解,而是如往常一样,顺势将这个绣球抛向全班学生:“对呀,为什么只希望‘有一只’呢?‘我仍是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总希望每一只都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每一只都流去不是更能带去我对母亲的思念么?” “纸船是纸做的呀,一个小小的波浪就可以把它打沉,而我和妈妈又相隔那么的遥远,怎么可能每一只都流到妈妈身边?”反应最快的潘肖晖又抢先发表了见解。 “不对,按实际情况看,根本不可能有纸船真的流到妈妈身边!”喜欢理性思考的吴航锋习惯性地双手一摊。 “的确是这样的,那冰心还要如此执著地去折,——这看起来似乎毫无意义!” “怎么会呢?明知不可能还要‘不灰心地每天地叠着’,仅希望有一只能流到妈妈身边去,付出这么多,所求却这么少,这正说明她爱妈妈爱得深呀!” “难道非要流到妈妈身边去吗?我觉得只要在她的心里觉得已经流到妈妈身边去了,她对妈妈的思念之情就会减轻一些。” “冰心折了那么多的纸船,相信皇天不负有心人,总会有一只真的流到妈妈的身边,带回女儿的思念之情,我想妈妈看到这只满载着女儿思念的纸船,忧郁的心一定会欢喜,心上的石头一定会落地,而这,正是女儿想要的。为了这一切,即使有多么难,只要有一线希望,冰心也决不会放弃。” “我想起了一句歌词‘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过得比我好,什么事都难不倒’,我想这恰好体现了这一境界。其实我们生活中的许多感情也是这样的。我们的爸爸妈妈每天辛苦工作,忙忙碌碌,他们付出那么多,却心甘情愿,从不抱怨。这一切,也应该是源自他们对我们深深的爱吧。” “对呀,人间的爱总是相通的——只求付出,不求回报。” 上课前,我只考虑要引导学生领会冰心带有淡淡感伤的亲之情,但没有想到经过学生的一番演绎,竟然注入了如此深厚的情感,在为学生喝彩的同时,我又一次感到了压力:作为一个教师,应该如何敏感地抓住最佳教学契机,以自己的课堂机智碰撞出学生的思维火花并使之燎原,这一切,需要不断地努力。 三、创设问题,增进体验 课堂上,由学生而引发的个性化阅读体验毕竟不是很多,所以教师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是必要的。在教学中,教师不妨多提示学生“如果你处在这种情境,你有何感受”,“设身处地地想一想”……这其实就是一种调动学生生活经验的方式。此外,许多活动式阅读指导如排演课本剧、人物角色转换等,都是调动学生生活体验的有效方式。教师利用图片、影像、音乐等方式的目的,都是为了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帮助对文本的解读。但我以为立足于文本的经验唤醒应是主要方式。在《木兰诗》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及木兰这一形象,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可汗的封赏,木兰为什么不接受?她选择留下来继续为国效力,为百姓谋福不是更好吗?”经过一番热闹非凡的讨论,学生举起的手就像雨后春笋一般。 “因为她是个女孩子呀。在古代女子是不可以当官的,更何况,她女扮男装就已经犯了欺君之罪。” “应该是由当时女子在社会中的地位决定的吧。古代的女子被要求三从四德,相夫教子,这从很多古装电视剧中都可以看出。其实包括木兰在内的许多古代女子的才智并不比男子逊色,却被要求‘女子无才便是德’,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子的歧视,所以木兰女扮男装建功立业是不被当时的社会所容的。” “的确是这样的,要不然木兰也就没必要女扮男装了,完全可以以一个女子的身份去保家卫国。我还觉得她辞赏还家并不是仅仅考虑了自己的生死,如果真相被发现,不仅她自己必死无疑,按照当时极不合理的严酷律法,势必殃及他的父母兄弟。所以选择离去是她不得不做出的无奈决定,这也恰恰体现了她的善良以及对亲人深深的爱。” “我倒觉得木兰未必就考虑了这么多。作为一个生长于乡村、劳动于乡村的农家姑娘,勤劳质朴是她的本性。对她来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荣华富贵,丝毫比不上与父母团聚的幸福,自由劳动的欢快,与姐弟相亲的和谐。” “是啊,穿了十多年戎装的木兰说不定心里是多么地讨厌打仗呢,她换上女儿装时是那样的开心,那样的活泼可爱,与其‘伴君如伴虎’,倒不如做个在父母面前撒娇的小女儿呢,也许她还已经有了心上人呢!” “还有,也许在十多年的军营生活中,她早已看透了官场的黑暗……” 结束这个环节的教学的时候,我衷心地告诉学生是他们让我深深地理解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我欣赏他们敏捷的反应,宽阔的思维,相信长此以往,他们会有更惊人的表现! 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尝试,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的体验一旦得到引发,他们对文本的解读往往能准确到位,往往能多姿多彩。为人师者,理应不断为其创设机会,使其秀出心灵的多彩。 质疑是创新的开始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wangchao…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07-2-25 20:32:39 【内容提要】由于时代的发展,社会的需求,学校在教学中推行创新教育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而我们的教学实际却是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缺失。这一现象的成因应从学生自身和学校、教师等方面来分析。学生自身因素:1、对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和主动;2、依赖老师 迷信老师; 学校、教师因素:1、严厉的学校纪律;2、教师的高高在上及功利心理;分析上述原因,我觉得从中体现的学生质疑意识、质疑能力的缺乏是导致创新能力缺失的直接因素。因此,我认为质疑是创新的开始,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能力、质疑精神是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更新认识,消化新课标理念,理解并实践重视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其次教师应转变观念,将学生视为合作的伙伴,在课堂上努力激发学生求疑创新的欲望,宽容其求异行为。再次教师还应改进教法,在教学中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教学过程围绕学生的探究而展开,有意识地帮助其开拓思维。创新教育要真正落到实处,有赖于我们评价观念的转变,这包括对学生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对课堂的评价。 【关键词】 创新 质疑 探究 问题 学生 教学 评价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新课标在前言里为语文教育提出了这样的要求,但回观教学实际,我发现当前的语文教学与这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由此,我进行了下面的思考:我们当前的语文教育存在着哪些问题?我们应该朝什么方向去努力?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一、当前的问题———创新能力的缺失。 “许多语文教学是在扼杀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特别是作文,简直是数学作业,一个面孔印出来的!”这是园丁网上一位热心语文教改的网友的留言。这句话虽不无偏激,但实事求是的讲,也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的。语文教学中能力培养尤其是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从而导致学生想象能力的枯竭,不能不说是每一位有责任心的语文教师的心痛。那么造成语文教学这种现状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去探讨: (一)、学生自身因素。 1、对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和主动。 据网上载山西省曾对某初中三个年级各八个班的学生进行调查,在“预习”一项中,40%的人是“老师要求预习才预习”,30%的人“老师要求预习也不预习”经常自觉预习的只占30%。多数初中生仍停留在教师所要求和布置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学习状态。古人说的好:“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许多学生中存在的被动甚至是被逼的学习状态,使能力的培养往往成了纸上谈兵。 2、依赖老师,迷信老师。 在中小学的课堂上,有一种现象并不少见: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老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老师启发什么,学生思考什么;老师启发到哪儿,学生跟着想到哪儿。整堂课,学生的思路完全跟着老师的思路转,不敢也不愿有所突破,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本不能体现出来。学生从小在学习上养成的这种惯性和惰性,使一线的语文教师深受困扰。我本人也曾遇到过这样的事情:在指导初一新生写《向你介绍我》的作文课上,我举了个自己小时候把冲洗照片误解成用肥皂洗而闹笑话的例子,结果批改时发现不在少数的学生将这个例子移植到了自己的作文中,这真让我始料未及。从这次作文训练中可看出思维定势、不愿求新在学生中有一定的普遍性。 (二)、学校、教师因素。 1、严厉的学校纪律。 在中国,学校的纪律历来是很严格的,教师讲课的时候,学生们鸦雀无声,老师问的时候,学生们无声地举手且举手的姿势都是统一规范的,即曲小臂成直角,不举手就发言属于违反课堂纪律。有一种现象我们应该注意到,年级越低的孩子上课时越踊跃,会把手举得高过头顶甚至于以肘击桌来赢得老师的注意,但是在老师的呵斥声中,随着年级的增高,课堂上的手越举越少了,到了初二、初三阶段,基本上没人愿意举手了。 2、教师的高高在上及功利心理。 虽然我们已经在积极提倡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但是这种新的理念并没有得到深入接受,教师依然代表权威,师生关系还是上下关系而非朋友关系,学生在课堂上能否有发言的机会取决于老师。由此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居高临下,强制措施过多,忽视了对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没有为学生创设深入思考、大胆求新的情境,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由于当前对教师优劣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考试排名是教师身上一根无形的枷索,为了在考试中取得好的名次,一些教师不惜以牺牲学生的质疑意识和创新精神为代价。他们甘愿做书本和教参的奴隶,也不许学生越雷池一步,更不必说有自己的想法和异议了。我曾无意间翻看到一位同事批改好的作业本,有这样一道题:意为“外表强硬而内心胆小”的成语是什么?学生写了“色厉内荏”,上面却是一个大大的红叉,我不解,问原因,同事说这是《曹操煮酒论英雄》这一课里面的练习,课本上是“色厉胆薄”。我说这两个词不是同一意思吗。同事说是同义词,可以通用,但要考试好就得一切按书上的。听了这番话,我不由悲从中生,这位学生拿回作业本后将会怎样,我不敢想像。 二、应做的努力———质疑能力的培养。 古人云:“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我们由此可知,质疑是创新的开始,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能力、质疑精神是推进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作为教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理应自觉实践新课标理念,调整旧的课堂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尤其重要的地位,把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学习作为首要的教学方式。要做到这些,唤醒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意识是前提也可以说是关键。那么我们具体该怎么做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一、)更新认识。 过去认为有效的学习就是勤学苦练,而现在更强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师生都必须认识到:1、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应充分参学习过程,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起组织、引导作用。 2、学习应重视探究,学生围绕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尽可能地使用各种资源,从多个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探究过程中随着探究的深入,不断修正结论,因为问题的探究能触发更多的问题,问题解决得越多,最后的结论就能越完整和科学。3、学习活动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学生反思、小结自己的活动。教师应当创设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先前的知识和经验,小结学到了什么和是怎样学习的,应当帮助学生逐渐养成反思的习惯。 (二)、转变观念。 首先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认识到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教学过程中,以尊重、信任、平等、友好的情感去对待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其次,要求教师实行启发、讨论式教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第三、有特殊创造性的学生往往有特别的性格特征,其中有的可能并不令人喜欢,作为教师,应该对他们既严格要求,又要有必要的宽容,不能过分挑剔,更不能压制。 (三)、改进教法。 1、营造良好的质疑氛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欢迎学生提出疑问、坚持独见,还应该及时对这种行为作出肯定和鼓励,坚持一段时间这样做,班级的质疑氛围就能渐渐养成。我曾在这方面尝到过甜头:刚接初二新班上《核舟记》时,讲到苏轼的《赤壁赋》,我顺口带了一句“火烧赤壁这故事就发生在这里。”下课后,一位男生跑来告诉我苏文中的赤壁并非战场赤壁。我马上上网查找资料,发现自己真的弄混了,于是立刻到教室里去纠正了自己的错误,并且非常真诚的表扬了那位男生,并表示教师也非圣人,也会有错,欢迎大家随时“发难”。得了鼓励的学生,此后质疑的热情不断高涨,矛头还指向了书本、教参。上《桃花源记》时他们指出“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句的译文教参上为“男男女女的衣饰打扮,完全像桃花源外的世人”是不确切的,根据上文“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比较确切的翻译应该是“男男女女的衣饰打扮,完全像晋朝以外的人”。当然,他们提出这样的修正,凭的并不是主观臆测,针对自己的疑问,他们查阅了一定的资料,发现相对于秦朝,晋朝的服饰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是汉装的定式被突破了,男子的服饰以衫代替了袍,妇女服饰也崇尚褒衣博带,而且穿法、打扮也常常标新立异,突破了旧时的礼仪。二是胡服被大量地吸收融合进汉人的服饰之中,胡人的裤褶和皮靴已经被汉人普遍接受。在学习《木兰诗》时,他们认为“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这几句诗仅仅理解为体现了木兰不爱慕荣华富贵的纯朴品质是不够的,它同时也应包含了木兰女扮男装不被当时世人所容的无奈,体现了当时女子虽有才华却无机会展现的悲凉…… 2、教学过程围绕着学生的探究而展开。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变陈述式教学为探究讨论式教学,教学过程尽可能“放得开一点”,在问题引入时,要放手学生自己去解决。在《木兰诗》的教学中,学生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联中“将”字的读音有了争议。我没有断定谁是谁非,而是给了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分小组去讨论、探究,要求得出各自的依据。经过一番努力,一部分学生觉得应该念“jiāng”,“将领”之义,作名词。理由是根据文意可理解为:经过多次战争,连将军都战死了,而木兰却活了下来,屡建战功,胜利归来,这充分体现了她的英勇善战。(教参上也是这么注释的。)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此字应念“jiàng”,“带领”之义,作动词。理由是根据文意可理解为:木兰带领军队身经百战,经过多年奋战终于胜利归来,这更好地体现了她的智勇双全。而且“将”字作动词,念“jiàng”在文言文中也是有据可依的,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这个故事里的“将”,《智子疑邻》故事里“(马)将胡骏马而归”的“将”。两种解释在前,哪种更好,学生自能评判。 3、打破思维定势,培养独创精神。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和我们的开国领袖毛泽东都曾作《咏梅》一词,陆词借梅花自况,抒发了报国无门而孤芳自赏的感情,毛词则“反其意而用之”借梅花抒发了斗严寒、傲霜雪、报春讯、求谦谨的情怀。这种求异思维在初中生中是普遍缺乏的,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鼓励与指导学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尤其对学生的那些标新立异,独树一帜,独创一说的做法,应予肯定和支持。滥竽充数这个故事历来被用来讽刺没有真才实学的人,但有学生却指出故事中的南郭先生也有值得称道之处,他尚有一丝自知之明,明白自己没有真才学,在快败露之前能够让出其占据的位置,不像我们当今社会上的某些人,明明无才也无德,但自视甚高,虽然碌碌无为,但非得强踞其位,还拼命压制打击有才干且想做出一番事业的人。学生这种能结合时代特点进行求异思维的火花,教师若能及时抓住并努力使之燎原,其作用是不容小看的。 三、根本的出路———评价观念的转变。 (一)、对学生的评价。 好学生的定义,不能单纯是学习成绩好,听老师的话,还要看他有没有创造精神和创造力。创造精神主要表现为:①独立精神,即喜欢并能够独立思考、独立探索未知领域。②批评精神,即敢于质疑、敢于批评,敢于提出不同见解。③创新精神,即有强烈的好奇心,求新求异。④敢为精神,即有大无畏的精神,敢冒风险。⑤挑战精神,即敢于做大事,不达目的不罢休。中学生的创造精神主要体现在文化科学知识的学习中。 (二)、对老师的评价。 一个好的教师不但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能了解所教学生的发展和成长,并能将教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挂钩。一个好的教师还应与时俱进地培养自身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力。只有思维活跃,勤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教师,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三)、对课堂的评价。 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有一种友好、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不是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与问题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得出结论,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和观点,允许学生自由讨论和争鸣,有意识地表扬有独创见解的学生,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求异思维、多向思维的氛围。好的课不仅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 培养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探究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刘芳华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07-2-25 20:31:15 【摘 要】:自主性学习能力是受教育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自学能力,有利于发展各门学科的自学能力,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知识、能力、素质。 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是时代的要求、新课标的要求、课程的要求、也是学生自身能力的要求。 如何培养学生在语文自读课文学习中的自主性学习能力,主要有两个方面:良好的习惯及科学的方法。 【关键词】: 自主性学习能力; 习惯;方法;培养;点滴做法 叶圣陶先生认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的目的在于不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里强调的就是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自主性学习能力就是受教育者运用已有的知识、能力独立地获取新知识、技能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 语文课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涉及到许多方面:从讲读课文到自读课文,从课堂教学到课后作业都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在此截取自己教学中的一个方面,重点谈谈自读课文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良好的习惯,是培养学生语文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关键: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是促使学生自主、自觉、自我学习的动力,是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关键。那么在自读课文学习中需要培养怎样的学习习惯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 课前预习: 战争中有句名言“不打无准备之战”,同样在语文学习中亦如是。培养课前预习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更主动的学习课文内容,提高课堂学习兴趣与效率。 教师可根据课堂内容布置具体的有针对性的预习习题,让学生独立的解决,并在课堂上共同探讨。例如在学《荒岛余生》时,首先我让学生预习生字词、相关的文学背景及所选自的名著《鲁滨孙漂流记》、文章内容以及主题思想。当然,并不是每篇课文都要像上面所列举的那样面面俱到,这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不同的学生有所选择。 2、 积极参与、勤于动脑: 自读课文强调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课堂主人公的地位。因此学生的积极参与不仅是必须的,而且是教学过程能否进行下去的重要因素。所以我花了很多心思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上来,并且让他们在学习中承担起“小主人”的重任,变被动为主动、消极为积极。在学习《登上地球之巅》这篇课文时,我认为从旁观者的角度去学习,学生对于课文的认识不会很深刻,因为他们没有这样的经历。于是我让同学们采取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去学习,即:四个同学饰演文中四个主人公,其余同学饰记者。饰记者的同学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饰四个文中人物的同学去应对相应的问题。一堂课下来,效果相当好,同学的提问比较精准且与文章的中心联系较紧密,四个文中人物的扮演者,不仅熟悉了课文内容,还额外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调动了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深刻的理解了文章的内容、人物的精神。像这样创设一定情境,让学生去发挥学习主动性的方法,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学的能力,也能激发-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导入 激趣例谈 作者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