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doc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类文本阅读之探究.doc(1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文学类文本阅读 第十七讲) 探 究 (对应学生用书57~61页) 1. 了解探究题的命题特点。 2. 掌握探究题的解题策略。 ●近义词辨析(十三) 1. “心律”与“心率” 心律:心脏跳动的节律,如“心律不齐”。 心率:心脏跳动的频率,如“心率太快”。 2. “刑罚”与“刑法” 刑罚:依照刑法对违法者施行的强制处分。 刑法: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 3. “学力”与“学历” 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凡说“同等学力”一定是“学力”。 学历:学习经历,指持有何级学校的文凭。 4. “徇情”与“殉情” 徇情:照顾私情而违反法律。 殉情:为情自杀。 5. “严整”与“严正” 严整:队伍严肃整齐,管理或书画布局严谨。 严正:立场态度严肃正当。 6. “一齐”与“一起” 一齐:同时各自发出。 一起:一地发生或合到一地。 7. “疑义”或“异议” 疑义:可疑之处,疑惑不定的含义。 异议:不同的意见或议论。 8. “意气”或“义气” 意气:① 意志气概,如“意气风发”;② 志趣性格,如“意气相投”;③ 主观情绪。如“意气用事”。 义气:为朋友牺牲自己利益的气概。 ●易误用的成语(三)之“褒贬不当” 1. 蠢蠢欲动:多指敌人准备进行攻击或坏分子策划破坏活动,贬义词。 误用示例:近年来,新闻学专业越来越热,许多学生也跟着蠢蠢欲动,纷纷选学这一专业,希望将来能做一名新闻工作者。 误用分析:“蠢蠢欲动”是贬义词,却用在选择专业的学生身上,属于贬词褒用。 2. 凤毛麟角:喻指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褒义词。 误用示例: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误用分析:本是褒义词,却用在“不自觉”的人身上,属于褒词贬用。 3. 推波助澜:是比喻促使或助长事物(多指坏的事物)的发展,使扩大影响,是一个含贬义色彩的词。 误用示例:同学们,考入大学仅仅是一个新的起点,让我们志存高远,在老师们的推波助澜下,直挂云帆济沧海! 误用分析:本句用“推波助澜”来形容老师的指导帮助,属于贬词褒用。 4. 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凡能做的都做到了(用于坏事)。 误用示例:面对自然灾害,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怀无所不至。 误用分析:属于贬词褒用,此处应用“无微不至”。 5. 始作俑者:贬义词,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误用示例:鲁迅先生不仅是“五四”新文学的伟大旗手,而且也是现代版画艺术的始作俑者。 误用分析:此处用于形容鲁迅,属于贬词褒用。 6. 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很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多含贬义。 误用示例: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误用分析:此处用该词来形容“艺术爱好者”,是将贬义词误用作褒义词。 7. 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误用示例: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真可谓处心积虑。 误用分析:该词一般用于贬义,此处应该使用“殚精竭虑”。 8. 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贬义)。 误用示例:政府要真正转变职能,非要对现有的政府机构进行彻底的改头换面不可。 误用分析:该词一般用于贬义,用于形容“政府机构改革”不当。 9. 重整旗鼓:指失败之后,重新集合力量再干,是褒义词。 误用示例:虽然敌人被打跑了,但我们知道,他们不会甘心失败,一定会重整旗鼓,卷土重来。 误用分析:该词多用于褒义,此处用来形容“敌人”不当。 10. 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多含贬义)。 误用示例: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误用分析:该词多用于贬义,用于形容剪纸“风格”不当。 11. 守株待兔:贬义词,比喻不主动地努力,而心存万一的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 误用示例:通过查询该车车牌号,民警确认这是一辆被盗车,于是决定守株待兔,等偷车贼来取车。 误用分析:此处用来形容公安干警的机智,显然不恰当。 12. 无所不为:没有什么不干的,指什么坏事都干。 误用示例: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误用分析:用该词形容年轻的科学家克服困难,探索奥秘的勇气,显然是不恰当的。 13.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误用示例:辛弃疾继承并发扬了苏东坡的豪放风格,以翻云覆雨的笔力、激昂跌宕的气势,抒情言志,针砭时弊。 误用分析:本句是说辛弃疾笔下的功夫很深,而且富有豪情。这里显然是误用。 14.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褒义词。 误用示例: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他仍然侃侃而谈,为自己开脱罪责。 误用分析:此句表达的是贬义,应用“振振有词”。 ●常见易考的名言名句(十六) 1.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唐·张志和·渔父) 2.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新唐书·元行冲传) 3.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唐太宗·赠萧禹) 4.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唐·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5.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王勃·滕王阁序) 6.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7.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贺知章·咏柳) 8.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9.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唐·宋之问·渡汉江) 10.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12.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3.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重点虚词“则” 1. 用作连词,可表示多种关系。 (1) 表示承接关系。一般用来连接两个分句或紧缩复句中的前后两层意思,表示两件事情在时间上、事理上的紧密联系。可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如: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 (2) 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如: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3) 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不是表示两词之间)是并列关系。可译为“就”,或不译。如: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4) 表示转折、让步关系。表示意思有转折时,“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却”;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预备下句转入正意时,“则”字用在前一分句,可译为“虽然”“倒是”。如: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2. 用作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写作素材 沈括上山看桃花 青少年时期的沈括,在读到白居易的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时,眉头拧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乍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世人称之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该书在国际上亦受重视,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评价它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 【话题】学与思;探索与执着;实践出真知。 1. 不清楚探究题的命题规律,不会解答探究题。 2. 不懂得探究题的解题策略,答题或混乱,或脱离文本,或“探”得不深刻。 , 一) 了解探究题的一般命题原则与基本形式 探究题的一般命题原则有六点。① 设题重实际,它以高中学生应有的知识文化积累、阅读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基础,符合高中生作答。② 设题有规律,一般在文章的重点、疑难等关键处设题,如文中的议论、抒情处。③ 设题讲根据,一般依据材料的内容(根植于文本)探讨研究,而不是随心所欲,任意发挥。④ 思考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或角度作思考,一般文本中少有现成的答案。⑤ 答案有限制,它不会像平时可以见仁见智。这是选拔人才的高考,阅卷时总会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参考答案,也就是说答案肯定不会“百花齐放”。⑥ 题干表述有区别,有的题干直接说“请你探究一下……问题”;有的不明说,诸如“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请作简要分析”等。如2014年全国卷Ⅱ题:“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探究题的基本形式有四种。① 文本研讨式。这类试题研讨的话题答案指向比较明确,考生可以根据试题所提供的材料、要求,或拓展作答,或借助已有的知识作答,甚至还可借助阅读材料的要点作答。② 社会、生活探讨式。社会、生活探究性题目今后将会是高考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③ 知识积淀式。此类试题探讨的对象常常是考生在课本中接触得比较多且较为熟悉的,但如果仅有课本知识,是很难写出有分量的答案来的。此类试题的特点往往是由阅读材料导出,讨论对象比较确定。④ 创新发掘式。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本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思考与见解,由考生根据生活的感受、体验、经历去思考、发掘、创新。 , 二) 掌握探究题的解题方法 1. 由点切入,放大内涵。一些探究题常在词句这样一个“点”的层面设题。如果我们忽视它,答案就难以到位。答题时,我们应从关键词句的“点”入手,联系全文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一内涵,分层级解答其好处,揭示其丰富的意蕴。 2. 顺藤摸瓜,探究心理。为了表达情感,作者往往借助一些意象进行描述。答这样的探究题要能透过重要的意象把握作者的心理。这些意象就是解开作者“心思”的钥匙。我们要善于顺着重要意象的“藤”摸作品所蕴含的心理的“瓜”。 3. 注重比较,揭示实质。探究不是闭门造车,很大程度上需要比较。作者常常将不同的事物在一定的背景下所呈现出的不同状态放到一起让我们阅读,其实,这就是要我们进行比较理解。所以,比较是探究题解答的一个良方。通过比较,我们便容易把握作者所想表达的真实思想。 4. 学会选择,创意解读。新课标非常重视选择性,在教材配备上如此,在新高考试题命题上也如此。面对选题,学会选择也是我们应对的一个重要的方法。首先是选择自己爱好的、拿手的作答,另外也要考虑选择保险的项目作答。一旦选定,解答时要注意条理性和答题的“创意”。因为,选择性的题目对“创意解读”十分看重。需要注意的是,“创意”要建立在对作者思想、手法理解准确的基础上,而不是天马行空。 5. 深入“慎”出,简单论证。放得最宽的探究题是那些“谈谈你的看法”“说说你的理解”“请作简要分析”之类的“融入法”试题。这种题目将考生“融入其中”,也将当下的生活理念“融入”其中。解答这类试题,我们要注意“深入‘慎’出”,即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谨慎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力求自己的见解要有时代性,符合民族心理,有人文精神。确立了自己的观点后,再结合自己的学识进行简单的论证。 6. 抓住主旨,突出重点。做探究题时,要抓住主旨,仔细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对作者明确表现观点态度的文章,要能找出主旨。对蕴藏着包括作者观点态度在内的多种不同观点态度的文章,要能够通过辨别筛选,提取作者的观点态度。准确地阐述作者在文中的中心观点,突出文本所要表达的重点。 7. 分条阐述,理清层次。解答探究性阅读题,行文要由浅入深,由实到虚。分条阐述,做到有条不紊,层次清晰。理清层次要以归纳段意为基础,在分析段的大意以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确定层次含义,并准确简明地进行归纳概括。 (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浣花草堂 黄 裳 到四川来以前,在行箧里放进了几册旧书,其中清初朱鹤龄的《杜诗辑注》是部头最大的。虽然觉得有些累赘,可是终于还是放进去了。半月以来,枕上灯前,有时间就拿来翻翻,真也给旅途平添了无限趣味。尽管已经是平日熟读了的,可是在蜀道上重读,就会给你带来更为新鲜的感受。诗人的写景抒情、用字遣词,有时候也只有面对真实的山川风物才体会得出那严肃的创作态度和可贵的才华。 杜甫在成都住过一段不短的时间,在集子里留下了四五卷诗,约占他全部留下来的作品的六分之一。人们就从他的诗里追寻他当日居住的草堂的遗址。从宋代开始,人们就在成都西郊为他建了一座祠堂,这就是“浣花草堂”。 历代经过十次以上大小的修缮,直到今天,更修整得焕然一新,成为游赏的登临胜地。 走出西郊,经过青羊宫、百花潭,沿着公路走去,二三里后更左折走上一条田间小径,就可以远远望见一丛浓绿,那就是草堂的所在了。 这里有好大的一座庭院,四面是连绵不断的围墙,远远绕过去,才看得见那山门。走进去又是照例的几重佛殿,伽蓝,天王,佛像,这些都给迫切想要看到工部祠的人们增添了焦急的心情。一直走到最后的一层大殿,才在一块石碑上看到,这原来是草堂寺,还不是草堂。 从大殿里出来,向和尚问了路,才又从右面的一道侧门里穿出去,来到真正要拜谒的地方。从侧门出,迎面就可以看到用青花碎瓷片叠起来的“草堂”两个大字,再转过去,就是一条曲折的、为两堵矮矮的红墙围起来的夹道。那暗红色的夹墙,碎石的泥径,墙外的翠竹幽篁,幽静极了。古建筑里经常使用的这种暗红颜色,不知怎的,自然会产生那样庄严宁静的气韵。 从夹墙里穿出去,眼前展开了一个新的天地,几十棵参天的翠柏、香楠矗立在绿草如茵的庭院里。一套四座厅堂,由石径小桥连接起来,这就是草堂的一系列主要建筑了。 穿过花径,走到工部祠去。这是草堂几组厅堂的最后一座。小小的殿宇,前面的院子里散布着几株用石坛围起的大树。洁净无尘。这时候,云影微破,秋天金黄色的太阳洒了下来,穿过翠柏的枝叶,留下了满庭稀疏的日影。 走进祠里去看,厅内一排三龛,当中塑着杜甫的像。虽然是一般化的塑像,却也还清疏,没有怎样的仙气,不能不说是难得的了。旁边两座龛里是陆游和黄庭坚两位宋代诗人的塑像。好像是怕他独居寂寞,所以才陪了一起在这里排排坐的。黄、陆都有石刻像,都比泥塑高明得多。在这间厅堂背后的墙上,还嵌着两块更旧的杜甫石刻画像碑。 草堂后身是一座小小的土山,一道溪水从草堂的右侧绕了出去。前面有回廊曲槛,可以凭栏欣赏池里的圆荷。草堂简朴却也不失规模,给人一种清疏而幽峭的感觉,和杜甫当年居处的风格是近似的。这个新修缮的草堂,和几百年前重修的原样相去不远,在最外面一进过厅墙上有一块石刻旧图,看那里勾勒出来的轮廓,和今天是十分相近的。像这种地方,不用说,大红大绿的建筑,大屋顶之类的铺陈,都是完全不合适的。 这里还新修了一个文物陈列室。在外面的柱子上,看到郭沫若先生所题的一副对联: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是一副出色的对联,它概括了诗人伟大成就的主要方面。人们一直非常喜欢杜甫,说他的作品是“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留给他一个最光辉的席位——诗圣。 坐在水槛上休息。默默地在心里复诵一下杜甫的草堂诗,会使你像一个梦游者似的走入四时不同、风光各异的如许境界。仿佛看到了在晓雾里沾湿了露水的笼竹,呢喃的定巢燕子,冉冉发出幽香的红蕖,往还追逐的蝴蝶,相并相亲的白鸥,随风的柳絮,逐水的桃花,袅袅有如少女腰肢的垂柳,轻得只禁受得起两三个人的野渡,柴门月色,江路梅香…… 老杜是一个多么勤恳的诗人!他从不放过一切刻画现实的机会。他的诗里有丰富的人民生活的写照,可是也不缺乏自然风物的描写。因为这一切都出现在祖国的土地上,也都是诗人所挚爱的。杜甫写出了多么美好的自然景色,多么可爱的和平环境!可有人提到杜甫描写自然的草堂诗,总不免有些惴惴然,仿佛这些诗里的“人民性”总看不大清楚,这恰恰把诗人的伟大处缩小了。 一九五六年十月十五日,成都 (选自《黄裳散文选集》,有删改) 要全面地认识一个诗人,作者的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 ① 反复研读诗人的作品。② 深入了解诗人生活的环境和诗歌所描写的对象。③ 不盲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④ 不片面理解诗人作品,不凭主观随意取舍。(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作者的做法;二是给我们的启示。首先要分析概括作者在全面认识杜甫时的做法是怎样的,然后在此基础上阐述这些做法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在这篇游记里,作者从别人对杜甫诗歌的介绍、评价,后人对杜甫草堂进行的修建,个人对杜甫诗歌的理解及他人对杜甫诗歌的误解等方面全面介绍了杜甫,我们便可在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写出作者的做法带给我们的启示。 (2014·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文本见本书第十六讲“语言与手法分析”中的“典例1”《枣香醉人》) 本文标题为“枣香醉人”,有人认为也能以“根”为标题,你认可哪一个?请阐明理由。 【答案】 (示例1)枣香醉人:“枣”是情感寄托物;“枣香醉人”实际是亲情“醉”人,有助于表现文章主题;文章以“醉枣”起,以“醉枣”结,首尾呼应。 (示例2)根:“根”是文章的主题思想所在,“没有老家的人是没有根的”;老房、老树、老人构成“我”的生命之根和精神依托。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个开放性的题目,需要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阅历来评价。注意评价时要观点鲜明、表达连贯、层次清晰,切不可模棱两可,观点模糊。要能言之成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 三) 掌握探究题的答题思路与步骤 掌握解题的思路:① 明确提出观点;② 分点分层列出事实依据(或文本的具体事例)作合理分析;③ 联系实例表述个人看法。一句话,答案的结构一般可由三个部分组成:表述观点+论证分析+点题总结。 其实,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探究题,其实质就是一道小型的文学评论题。既然是文学评论,就可以按文学评论的方法来答题。因此,掌握一定的文学评论方面的基础知识,可以提高个性化阅读的质量。如小说人物形象鉴赏探究题的答题,大致包括下面的要素:自己对题目所表明的观点、人物性格特征、小说塑造人物所运用的手法、小说塑造人物的意义或作用(包括对主题所起的作用)。考生掌握了知识,明确题目要求探究的内容是属于哪方面的,在阅读作品时就不会漫无边际,在思考时也会回归到文本,落实到文本,在答题时就能够做到有方向,更能够用评论性的语言来答题,就能够获取高分。 同时,学会“踩点”得分。探究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往往包含几个要点,阅卷时往往“踩点评分”,要点齐全就能得满分,要点欠缺就该扣分。答题时要力求全面发现并把握相关的内容要点,使答案要点齐全。使要点齐全的办法是注重分析,把文章或相关部分拆开来,分解为若干部分、若干方面、若干环节、若干因素,明确每一组成部分的特定内容和彼此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可以一一地全面对照,作出正确的归纳,确保不遗漏一个要点。 (2014·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题目。 鞋 刘庆邦 有个姑娘叫守明,十八岁那年就定了亲。定亲的彩礼送来了,是几块做衣服的布料。 媒人一走,母亲眼睛弯弯的,说:“给,你婆家给你的东西。” “谁要他的东西,我不要!” “不要好呀,我留着给你妹妹做嫁妆。” 妹妹跟过来,要看看是什么好东西。守明像是捍卫什么似的,坚决不让妹妹看,她把包被放进箱子,啪嗒就锁上了。 家里只有自己时,守明才关了门,把彩礼包儿拿出来。她把那块石榴红的方巾顶在头上,对着镜子左照右照。她的脸红通通的,很像刚下花轿的新娘子。想到新娘子,不知为何,她叹了一口气,鼻子也酸酸的。 按当地的规矩,守明该给那个人做一双鞋了。她的表情突然变得严肃起来。 她把那个人的鞋样子放在床上,张开指头拃了拃,心中不免吃惊,天哪,那个人人不算大,脚怎么这样大。脚大走四方,不知这个人能不能走四方。她想让他走四方,又不想让他走四方。要是他四处乱走,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可怎么办?她想有了,把鞋做得稍小些,给他一双小鞋穿,让他的脚疼,走不成四方。想到这里,她仿佛已看见那人穿上了她做的新鞋,由于用力提鞋,脸都憋得红了。 “合适吗?” 那个人说合适是合适,就是有点紧。 “穿的次数多了就合适了。” 那个人把新鞋穿了一遭,回来说脚疼。 “你疼我也疼。” 那个人问她哪里疼。 “我心疼。” 那个人就笑了,说:“那我给你揉揉吧!” 她赶紧把胸口抱住了。她抱的动作大了些,把自己从幻想中抱了出来。摸摸脸,脸还火辣辣的。 瞎想归瞎想,在动剪子剪袼褙时,她还是照原样儿一丝不差地剪下来了。 第一次看见那个人是在社员大会上,那个人在黑压压的会场中念一篇稿子。她不记得稿子里说的是什么,旁边的人打听那个人是哪庄的,叫什么名字,她却记住了。她当时想,这个男孩子,年纪不大,胆子可够大的,敢在这么多人面前念那么长一大篇话。她这个年龄正是心里乱想的年龄,想着想着,就把自己和那个人联系到一块儿去了。不知道那人有没有对象,要是没对象的话,不知道喜欢什么样的…… 有一天家里来了个媒人,守明正要表示心烦,一听介绍的不是别人,正是让她做梦的那个人,一时浑身冰凉,小脸发白,泪珠子一串串往下掉,母亲以为她对这门亲事不乐意,守明说:“妈,我是舍不得离开您!” 媒人递来消息,说那个人要外出当工人,守明一听有些犯愣,这真应了那句脚大走四方的话。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回还,她一定得送给那人一点东西,让那个人念着地,记住她,她没有别的可送,只有这一双鞋。 那个外出的日期定下来了,托媒人传话,向她约会。她正好亲手把鞋交给那个人。约会的地点是村边那座高桥,时间是吃过晚饭,母亲要送她到桥头去,她不让。守明把一切都想好了,那个人若说正好,她就让他穿这双鞋上路——人是你的,鞋就是你的,还脱下来干什么。临出门,她又改了主意,觉得只让那个人把鞋穿上试试新就行了,还得让他脱下来,等他回来完婚那一天才能穿。 守明的设想未能实现.她把鞋递给那个人时,让那个人穿上试试。那个人只笑了笑,说声谢谢,就把鞋竖着插进上衣口袋里去了。直到那个人说再见,鞋也没试一下。那个人说再见时,猛地向守明伸出了手,意思要把手握一握。 这是守明没有料到的。他们虽然见过几次面,但从来没有碰过手。她犹豫了一会儿,还是低着头把手交出去了。那个人的手温热有力,握得她的手忽地出了一层汗,接着她身上也出汗了。那个人大概怕她害臊,就把她的手松开了。 守明下了桥往回走时,见夹道的高庄稼中间拦着一个黑人影,她大吃一惊,正要折回身去追那个人,扑进那个人怀里,让她的那个人救她,人影说话了,原来是她母亲。怎么会是母亲呢!在回家的路上,守明一直没跟母亲说话。 后记: 我在农村老家时,人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那个姑娘很精心地给我做了一双鞋。参加工作后,我把那双鞋带进了城里,先是舍不得穿,后来想穿也穿不出去了。第一次回家探亲,我把那双鞋退给了那位姑娘。那姑娘接过鞋后,眼里一直泪汪汪的。后来我想到,我一定伤害了那位农村姑娘的心,我辜负了她,一辈子都对不起她。 (有删改) 文末“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还是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 (观点1)“后记”是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① 从形式上看,“后记”与小说没有直接关系,两者是各自独立的文本。② 从内容上看,小说是乡土生活的诗意想象,“后记”是作者的自我忏悔,两者无法融为一体。③ 从人物塑造上看,“后记”的“真实”事实,限制了小说的想象空间。 (观点2)“后记”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① 从形式上看,小说是一个开放性的文本结构,“后记”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② 从内容上看,“后记”的“真实”改变了小说的田园牧歌风格,于诗意中多了一丝冷峻。③ 从创作倾向上看,“后记”中的自我审视,将传统与现代联系起来,深化了小说的思想主题。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先选好作答角度。从“独立于小说外的写作说明”与“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可知,本题的思维方向是分析小说的结构。选好角度后,结合文本分析出为什么“独立于小说外”或“属于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最后,根据结构的特点,从情节、主题、人物及创作倾向等方面分析“后记”的作用。 请使用“课后训练·专项突破四、五·高效精练”活页练习,及时查漏补缺!-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学 文本 阅读 探究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