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中供热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doc(4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 项目名称:XX省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 项目地点:XX省XX县城区 主管单位:XX省XX县重点项目建设办公室 建设单位:XX省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筹建处 1.2 编制单位及法人代表 编制单位:XX省秦华工程服务公司 法人代表:XXX 1.3 工程概况及项目规模 1.3.1工程概况 按照XX县《2005-2020年总体规划》,XX县城区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老城区、新城区和石油小区。老城区是在老城中心区向东西方向扩展逐步形成的,它包括了老城中心、王家川、雷家滩居住小区以及县城东头的工业区。新城区则是依托槐里坪有利地形地势,逐步形成以商贸、办公、居住为主的城县新区。石油小区是在现有七里村油矿及其张义夫子居住用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功能完善的综合小区。XX县城现状建设用地为207.公顷,现状人口3.38万人。近期为283.5公顷,远期为420公顷,近期人口规模为4.5万人,规划远期人口规模为6万人。 1.3.2工程规模 经过本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后确认,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模包括XX县城区规划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为老城区、新城区和石油小区。根据规划区地形地貌、功能分区、县城道路现状、规划热负荷的性质及分布情况,本项目可研报告拟将本次供热区域分为9个热力区。 其中保留三个集中供热小区的锅炉房和供热管网(分别称为Ⅱ、Ⅲ、VI供热分区及管网),在供热范围内增设六座集中供热锅炉房,本项目只考虑集中供热锅炉房至小区的供热主管网及街区的供热管网。 1、 供热范围内增设六座集中供热锅炉房,锅炉装机总容量约为280兆瓦; 2、 项目实施后,XX县集中供热采暖面积可达到210万平方米; 3、 本项目将敷设XX县城区供热管网:3.72Km。 1.4 项目编制依据 本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依据以下文件编制: (1)《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建设项目建议书》; (2)《XX县城市基础资料汇编》; (3)《XX县城区总体规划》(2005-2020); (4)XX县城区现状图; (5)热负荷现场调查资料表。 (6)主要依据的规范: 采用的规范、标准 《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92)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 《热水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劳锅字[1991]8号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5) 《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 《城镇直埋供热管道技术规程》(CJJ/T81-98) 《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104 -2005) 《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保温管》(CJ/T114-200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 《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9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建筑地面设计规范》(GB50037-96)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4) 《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工业建筑防腐设计规范》(GB50046-95)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9-92)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过电压保护设计规范》(GBJ64-83) 《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GBJ65-83) 《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94) 《钢制电缆桥架工程设计规范》(CECS31:91)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年版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年版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5 项目研究范围及主要工作内容 (1)集中供热站及其工艺方案 1. 本工程将设置集中供热站(锅炉房)六座,供热站用地范围内将建设锅炉房构筑物,根据供热站的规模设计煤场、上煤系统、除渣系统。另外,还需建设综合办公楼,变配电室,机修间,生产生活等辅助设施。 供热站工艺方案的论述详见后面章节。 (2)供热管网及其工艺方案 考虑XX县城区供热现状,本项目只研究集中供热站至小区热力供热主管网及主要街区供热管网。 供热管网工艺方案的论述详见后面章 1.6 项目编制技术原则 (1)根据XX县城区供热现状,在已批复的各项文件的基础上,结合项目建设的资金状况,从实际出发,远近结合,工业民用结合,选择合理、科学的设计方案,确保供热效果,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居住水平。 (2)依据国家有关节能政策,合理利用能源,提高经济效益;实事求是,尊重科学,积极采用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保证与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城市要求相匹配。 (3)县城区集中供热热负荷的确定要具有合理性、全局性和前瞻性 (1)合理性: 对县城管网热负荷现状的调查要详尽,周密.重点是考虑现有负荷在采暖、生活热水等方面有无增减的可能性,调查民用住宅和工业、企业单位的负荷比例,以便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热指标和热负荷; (2)全局性: 确定热负荷时应立足于整个县城热网的联网运行,重点是联网区域管网负荷的调整问题。在考虑各热源能力及相应热网负荷的基础上,不但要满足各供热分片区域内的热负荷需求,同时要兼顾其他区域热负荷的增长和联网运行的调峰功能。 (3)前瞻性: 大型供热外网工程的设计使用寿命要达到15—20年,因此本可研报告要以XX县城市的发展规划为基础,不但要根据现有县城总体规划和县城热力规划来确定民用采暖与生活热负荷的逐年增长量,更要结合延长地区经济发展的趋势作出相应的调整,作出方向性的待发展负荷远景分布规划,以便今后实施时确定负荷及进行管径计算。 (4)确定设计计算参数不但要科学合理,也要灵活可行 (5)集中供热站结合总图布局的规划,考虑建设的可能性,集中供热连片,通过经济与技术比较,选择最优工程方案,充分发挥该项目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确保项目的经济有效性。 (6)供热管网敷设采用直埋敷设,并尽量利用自然补偿,管道埋设深度一般大于1.0米。 (7)集中供热站采用微机进行监测与控制,提高集中供热的自动控制管理水平。为了充分节省能源,便于今后系统的调节,运行安全可靠,采用“质量—流量调节”。同时采用先进的事故报警技术,确保调度人员对整个供热系统进行合理调度和科学管理。 1.7、工程投资 供热管网及热力站 近期 远期(增加) 工程总投资 7524万元; 4079.47 万元 固定资产总投资 7369.67万元; 3995.30万元; 工程费用 5998.58万元; 3375.32万元; 其它费用 825.19万元; 324.04万元; 预备费用 545.9万元; 295.95万元; 建设期贷款利息 78.08万元; 42.33万元; 铺底流动资金 77.17万元; 41.84万元; 热源厂改造投资估算 近期 远期(增加) 工程总投资 3628万元; 15000~16000万元 1.8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采暖负荷 序号 项 目 单位 指 标 1 集中供热站(锅炉房) 座 6 2 供热能力 MW 62.41 3 供热面积 ×104m2 110 4 年供热热负荷 GJ 3.78x105 5 采暖期最大供热负荷 MW 62.41 6 采暖期最小供热负荷 MW 35.274 7 采暖期平均供热负荷 MW 43.316 8 管网供、回水温度 ℃ 130/70 9 管网最大供热半径 Km 4.7 10 管网总循环水量 t/h 894.5 11 管网总补水量 t/h 正常:17.89 事故:35.78 12 年耗煤量 t/a 258730 13 年灰渣量 t/a 87620 14 年耗水量 ×104t/a 3.56 15 年耗电量 万度/a 234 16 职工人员 人 55 17 热源厂占地面积 m2 9600 18 工程总投资 万元 7524.92 19 单位供热总成本 元/m2 10.96 20 管网总长度 Km 17.35 21 工程 三材 耗量 钢 材 t 320 木 材 m3 160 水 泥 t 1560 第二章、麦新镇概况与项目建设条件 2.1麦新镇概况 麦新镇地处松辽平原与内蒙古高原东侧次生沙地交界地带,被西拉木伦河、新开河所夹,是西辽河冲击平原的一角,全镇境内地势高差不大,平均海拔高度为290米,由西向东倾斜,南北平均宽度约7.5公里,东西长50公里,呈西窄东宽的梯形状,全镇总区域面积33公里,其中耕地11.2万亩,土壤肥美、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地上水、地下水资源丰富,民风淳朴,人杰地灵。 麦新镇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经济类型的大镇,农副产品比较丰富,近些年来,全镇各村广大干部群众,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农村经济产业化框架已经奠定,已开发建设的优质水稻、绿色果树、蔬菜瓜果、育肥牛四大主导产品基地已形成规模优势。目前,全镇优质水稻面积已达4万亩,优质果树1.5万亩,蔬菜瓜果1万亩,全镇已形成了稳定的年产玉米9000万斤、豆类500万斤、水稻4000万斤、鲜果700万元、蔬菜瓜果6000万斤的生产能力。生产的金红苹果"123"以"草原龙果"和"草原圣果"的美名享誉区内外,远销吉林、黑龙江、浙江、大庆市等省市,生产的优质大米、"123"苹果被通辽市农业产品鉴定委员会命名为市级首批农业名牌产品,随后又被自治区绿色食品办公室、国家绿色食品鉴定委员会以"草原明珠"品牌注册。麦新镇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特点,形成了麦新农贸交易十分发达这一重要经济特征,是通辽市西部重要的农副产品集散地,镇内有远近闻名的双合兴万人大集,市场占地面积200亩,集市贸易辐射200多个村屯,15万农牧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麦新镇的经济发展比较迅速,2002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1.5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1.2亿元,工业总产值达300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2亿斤;牧业年度牲畜存栏达8.5万头;其中生猪6.5万口;黄牛存栏5200头。全镇有林地面积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3%;财政收入达520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200元;全镇个体私营企业达600多家,其中山东、河北、浙江、安徽、辽宁等外来客商投资兴办的企业达50多家。从业人数达3500人。 2.2 县城供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镇区内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主要以煤和玉米秸秆作为主要燃料,而使用的煤种大多数是当地的霍林河煤和东盛的块煤,长期以来一直作为麦新镇的主要燃料,镇区的现状供热形式为分散式供热,大部分单位供热采用自备独立锅炉房,尚有一些单位因经济困难没有集中供热设施而采用小炉具取暖。镇区内所有燃煤采暖锅炉大部分烟囱在20米以下,除尘设备陈旧,排烟均为低空排放,加上冬季逆温层的影响,县内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污染严重。 统计到2010年10月底,镇区已建成锅炉房20余座,安装各型锅炉约有90台,总锅炉容量约为180兆瓦,主要是办公建筑、商业建筑、宾馆、学校采暖用和部分工业使用。镇内住宅楼很多居民冬季采暖仍然以小锅炉为主。 调查结果表明,麦新镇镇区内的冬季取暖方式比较落后,供热规模都很小,布局分散不合理,。由于联片采暖锅炉房的供热规模较小,则锅炉的单台容量也不可能大,最大为1.4-2.8兆瓦(2-4吨/小时)。镇区现有热水锅炉90台,大部分都是2t以下小锅炉。这样容量的锅炉热效率很低,一般只有40%-50%。按国家及省劳动保护部门规定,此容量的锅炉可以不对炉水进行“除氧”处理,可以采用干式除尘。所以,造成锅炉(包括管道系统)腐蚀严重。另外,由于小锅炉一般都采用简单的排烟除尘设备(无脱硫手段),加之运转工人技术水平低,岗位责任心不强,管理一般化等因素,造成了除尘效率低下,各个小烟囱大量冒黑烟,加重了冬季镇区上空大气污染程度。在镇区更有数百户居民采用当地生产的家用小锅炉供暖。对大气环境形成常年污染。 2.3 镇区供热环境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目前小型锅炉过多,容量小,效率低(平均45%),烟囱均为铁皮钢制烟囱或砖混结构,高度较低,加之消烟除尘设施落后、老化、不完善,造成当地相当严重的大气污染。 l、污染严重: 小型锅炉分散面广,其配套的除尘设备普遍效率底,相当一部分小锅炉房没有正规的除尘器,尤其在采暖季大气污染较严重。 2、浪费能源 分散的小锅炉均以煤为燃料。单台容量在2.8兆瓦(4吨/时蒸汽锅炉或2.8兆瓦热水锅炉)及其以下锅炉一般出力不足,能耗高,热效率低。 3、影响小城镇建设 大量的小锅炉分散在镇区各个位置,煤灰渣在镇内道路上交叉送输,既影响交通,又影响镇容卫生。 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通过上述分析,开鲁县麦新镇的供热现状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目前供热系统无统一规划,镇区锅炉房布置零乱,各部门分散独立供热,没有实施区域集中供热; (2)锅炉单台容量小,热效率低,供热效果差,造成煤、电等能源 的极大浪费。 (3)锅炉房内除尘设备落后、陈旧,效率低,烟囱数量多且高度低 使镇内大气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4)大量的小锅炉房分散于镇内各个位置,煤、灰渣在城市道路上交叉运输,既影响市区交通,而且又影响市容卫生,增加环境污染。 (5)目前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新增建设项目多,现有锅炉房已满足不了供暖要求,形成了年年扩增,年年供热能力不足的恶性循环的严重局面。 随着小城镇建设的发展,采暖面积不断增加,如果继续保持分散无序的采暖供热模式,大气污染和能源浪费的状况将进一步加剧,无法满足购建节能型社会,严重影响了市民的日常生活,制约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与麦新镇建设发展方向更是格格不入,这将是一种不能容忍的局面。因此,发展集中供热事业,改变开鲁县麦新镇供热设施的落后状态已经成为开鲁县麦新镇建设刻不容缓、优先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集中供热系统是不但是现代化城市的基础设施,也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指标之一。实行集中供热,不仅能提供稳定、可靠、高品位的热源,而且可有效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对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合理地利用城市有效空间,美化环境,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 本项目是开鲁县麦新镇小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成后,可满足镇区内绝大部分集中供热,同时可拆除镇区内的小锅炉和烟囱并避免在新建小区的设置小锅炉房,彻底改变原有供热设施简陋、采暖条件落后的局面,符合国务院关于环境治理整顿的政策方向,其意义非常重大。本项目的实施符合国家环保政策要求,符合当地政府中长期发展规划方向。 开鲁县麦新镇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近年来随着国家投资及建设开发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开鲁县麦新镇为树立好的形象,保护好人类的生存环境,随着镇区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口的不断增加,集中供热作为镇内基础设施是重要内容之一,对麦新镇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2.5 项目建设条件 2.5.1 燃料 本项目消耗燃料为燃煤, 煤矿煤质资料如下: 挥发分:Vt 15.06% 灰:Ay 33.08% 水: Wf 0.95% 硫:Sy 3.38% 发热量:QyDW 21120千焦/千克 2.5.2 水源 本项目生产所需用水有本公司自行打深水井解决, 水质资料如下: PH=7.89 铁: <0.05 mg/l 总硬度: 412mg/l 锰: <0.1 mg/l 氟化物: 1.0mg/l 铜: <0.04 mg/l 锌: <0.1 mg/l 浑浊度: 1° 溶解性总固体 998mg/l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透明 2.5.3 电源 镇区内离新建110千伏变电所4.5公里,自备变压器1台,可将电力输送到集中供热站,电力供应便利、可靠。 2.5.4 交通运输条件 XX省XX县道路系统完善,交通条件总体比较发达。境内的西延、侯西及铜蒲铁路均由县城周围经过,加之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和国道108高速公路,为延长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具备了全方位的交通条件。 第三章、供热负荷 3.1 供热范围 3.1.1供热范围 XX省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范围:西至冯家村,东至呼家村,南北以延河为中心向两侧扩展约1.5公里,同时烟雾沟作为城市水源地,整个供热范围约40平方公里。 供热范围图—详见附图—01 3.2热指标确定 3.2.1供热最大热指标的确定 1、热负荷计算方法: 采暖热负荷采用面积热指标估算法进行计算。 2、耗热指标的选取: XX省XX县民用建筑及公共建筑多数为370砖墙,民用住宅建筑一般以三~六层的砖混结构为主,其中有较多平房,大部分建筑是七十~八十年代建设的。近年来才有高层建筑物落成。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规定,未采取节能措施的现有建筑:学校、办公供热设计热指标为60~80w/m2、住宅供热设计热指标为58~64w/m2;采取节能措施的规划建筑:学校、办公供热设计热指标为50~70w/m2、住宅供热设计热指标为40~45w/m2,结合XX省延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范围内基本为现有和在建民用及公共建筑,其外墙均为370厚砖墙,且在本项目供热范围内民用住宅及公共建筑楼房均以3~6层砖混结构为主,平房占有一定比率的实际情况,经过实地调查和参考其它城市供热指标取值,见“现状建筑构成及分类热指标汇总表”: 建筑物构成及分类热指标汇总表 项目 建筑物 性质 所占比例 (%) 热指标 (W/m2) 现状 居住 55 60 商业 21 70 行政 15 70 文教 5.4 70 其它 3.6 70 合计 100 规划 居住 70 45 公建 30 65 合计 100 根据上表计算:本项目现有建筑的采暖热指标(包括5%的管网热损失)取值为: 综合性热指标取67.73w/m2。 本项目正建和规划建筑的采暖热指标(包括5%的管网热损失)取值为: 综合性热指标取52.1w/m2。 3、供热分区及采暖面积的确定 采暖面积是由用地面积乘以建筑容积率,再乘以热化采数而得。民用建筑热化系数取0.7,工业区热化系数取0.4。 3.2.2平均及最小热指标 XX省延长城区采暖期室外计算温度为-13℃,室内采暖设计温度为18℃,采暖期≤5℃的天数为133天,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为-2.2℃,设最大热指标为A,则: 现有城区建筑采暖面积热指标表 表3-1 建 筑 物 性质 采暖热指标W/m2 最大 平均 最小 综合 67.73 59.47 38.28 新建及规划城区建筑采暖面积热指标表 表3-2 建 筑 物 性质 采暖热指标W/m2 最大 平均 最小 综合 52.1 45.74 29.45 3.3 供热规模、供热分区及热负荷 供热规模:XX县为带状城市,用地比较零散,不宜采用大型的集中供热方式,本次规划建议采用分片集中供热方式,以地形地貌、河流和道路的分割为依据进行供热分区。经设计人员与建设方共同实地调查后,确定本集中供热工程:总供热面积为:515.51×104m2 ,其中保留已有供热面积: 44×104m2。 供热分区:XX县城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结合XX县两山一川一河,东西长,南北窄的地形特征,参照XX县城市建设中规划带状组团式的布局模式,在供热分区上可以形成“一河两心三片”的功能结构。 根据地势道路形成的自然街区,本着节约资金,保留与新建结合,合理的、最大限度的以有限的资金取得最好的效益划分供热区域是,在这个前提下,共划分9个供热区域,其中3个区域为原有保留区域。 供热区域划分范围详见图“供热区域范围图”及表3.3-1。 热负荷: Ⅰ区估算采暖负荷为6.77兆瓦,以居住用地为主;锅炉房内设一台7兆瓦燃煤热水锅炉,炉型为链条热水锅炉。 Ⅱ、Ⅲ区为七里村油矿的工业区和住宅区,规划保留两座现状锅炉房,供生产和生活使用。锅炉房的容量和管网可根据该区域内的发展建设而进行扩充改造。 Ⅳ区为规划发展的非工业用地,其中Ⅳ、Ⅴ区的采暖热负荷分别为18.0MW和17.0MW,设锅炉房一座,内设2台17.5MW锅炉,炉型为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 ⅤⅥ、Ⅶ、区为县城的建成区,估算采暖热负荷分别为11.1MW、23.3MW,规划建一座锅炉房,锅炉房容量为:2台17.5MW热水锅炉。炉型为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 ⅥⅧ区为雷家滩住宅小区,保留现状锅炉房和管网。 ⅦⅨ区为县城的建成区,Ⅸ区一台7MW和两台4.2MW燃煤热水锅炉 ⅧX区为规划的工业区,采暖负荷为27MW,设锅炉房一座,内设2台14MW燃煤蒸汽锅炉,炉型为链条锅炉。 ⅨⅫ区为规划发展的非工业用地,采暖热负荷为6.6MW,设锅炉房一座,内设一台7MW燃煤热水锅炉,炉型为链条热水锅炉。 4、区域集中供热站 4.1 热源选择 4.1.1集中供热站的炉型选择: 根据燃烧方式不同,锅炉可以分为链条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烟粉炉等。供采暖和生活用热的锅炉不宜选择煤粉炉。 链条锅炉和循环流化床锅炉有各自的特点,选择什么样的炉型最好,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不是绝对的。 1、锅炉燃烧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以下要求: (1)对煤种的适应性好; (2)对负荷的适应性和压火性能好; (3)消烟、除尘、脱硫效果好; (4)劳动强度较小。 当燃用Ⅱ、Ⅲ类烟煤时,可选择链条炉排锅炉;当燃用发热量、挥发份较低的煤,宜选择循环流化床锅炉;当使用石煤、煤矸石或高硫份煤时,应选用循环流化床锅炉。 2、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特点: (1)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优点 循环流化床锅炉是二十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燃烧方式锅炉,其中主要优点是: ①低污染燃烧。由于循环流化床燃烧炉膛温度可控制在850oC左右,并可在投燃料的同时加投石灰石CaCO3,这样可以达到去除SO2与控制NOx有害物质生成的目的。 ②燃烧适应范围广,除燃用一般的煤以外,还可以燃低热值的煤矸石、油页岩、煤泥等。 ③适合调峰运行,循环流化床锅炉能做到在30%额定负荷下不投油稳燃。 ④锅炉热效率高。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料是在多次循环中完成燃烧的,所以燃料的化学不完全燃烧和机械不完全燃烧的热损几乎可以达到“0”的水平。 (2)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缺点 ①对煤的粒径有严格要求,一般应控制在8mm以下,最好在4mm左右,对煤的运输、堆放、破碎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②由于炉膛风压要求高,鼓、引风机的电动机功率大。 ③锅炉烟尘中原始含尘浓度较高。 ④⑤设备价格较链条炉高。 3、链条炉排锅炉的特点 (1)链条炉排锅炉的优点 ①有比较成熟的制造运行经验。 ②操作简单方便。 ③运行自耗电低于循环流化床锅炉。 ④价格低于循环流化床锅炉。 (2)链条炉排锅炉的缺点 ①对燃料的适应性差,一般只宜燃用Ⅱ、Ⅲ类烟煤。 ②锅炉的热效率和锅炉燃烧效率均低于循环流化床锅炉。 根据以上比较,考虑到XX县城的煤源状况,其煤质较差,所以我们经过设计方案比选,集中供热站选用链条炉排锅炉。 4.1.2集中供热站设计方案 根据XX县城区的现状条件,处于河流沟谷地带,城市可建设用地本来就稀缺,加之地形复杂开发建设具有一定难度,而与之相关的生态问题又必须重点关注,采暖方式为分片集中供热。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有关政策的改变和要求,在燃料的选择使用上应机动灵活,尽量选择清洁能源。以将其对大气的污染降到最低。 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的设计方案根据《XX县城区总体规划》(1996-2010),原12个供热分区,经过调研及经济分析确定为9个供热分区。 4.2 集中供热站厂址 集中供热站(锅炉房)厂址选原则:靠近集中供热区城,在基建、运行维修和环境保护等方面有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锅炉房各建筑物、构筑物和场地的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使挖填方量最小,排水良好。 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的厂址位置详见附图—02 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根据供热区域规模大小和工艺设备流程,确定供热站(锅炉房)的厂址占地面积。 区域供热站(锅炉房)占地面积表 供热分区号 采暖面积 (万M2) 热负荷 (MW) 锅炉房容量 (燃煤热水锅炉) 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 锅炉房占地面积(含煤灰场) Ⅰ 10.42 6.77 一台7MW链条炉 15×32M2 35×50M2 Ⅱ 12.8 9 保留现状锅炉房及管网 Ⅲ 8.82+5.68 6.17+6.24 保留现状锅炉房及管网 Ⅳ 51.8 35 两台17.5MW链条炉 35×36M2 65×55M2 Ⅴ 40.5 34.40 两台17.5MW 35×32M2 65×55M2 Ⅵ 16.7 11.2 保留现状锅炉房及管网 Ⅶ 22.5 15.8 一台7MW和两台4.2MW链条炉 26×32M2 50×50M2 Ⅷ 24.2 28 二台14MW链条蒸汽炉 34×32M2 60×55M2 Ⅸ 10.15 6.6 一台7MW链条炉 15×32M2 15×32M2 4.3.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的厂址比选: 4.4.燃料 本项目消耗燃料为燃煤,XX省延长城区供热锅炉均采用本地区XX省延长煤矿的煤。 4.5 供热介质及供热参数的确定 4.5.1 供热介质: 集中供热站锅炉热水出口温度95℃,:根据国家相关政策,对民用建筑采暖供热的城市热网宜采用热水作为其供热介质。因此,本项目确定供热介质为热水。 热水介质有如下优点: a、热能效率高。 b、调节方便。 c、热水蓄热能力强,热稳定性好。 d、输送距离长。 4.5.2热水供热介质参数: 供水温度一般为95℃,回水温度为70℃。管网输送至管网输送至各热用户 4.6 集中供热站工艺系统 4.6.1 集中供热站热力系统工艺流程: 锅炉供水 管网供水管 管网回水管 热水循环泵 除污器 除氧器 除氧水箱 补水泵 除氧泵 软化水箱 软水器 自来水 4.6.2定压方式 定压点: 集中供热小区地势高差不大,考虑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为防止定压点过高或过低,造成设备承压增大或系统倒空汽化,本系统采用变频连续补水定压方式。定压点设在技术安全可靠、操作管理方便的循环泵入口处。 定压值: 各集中供热区域内,将一级供热管网的定压点设在集中供热锅炉房内循环水泵的入口处。根据建设方提供的现状地形图查知,供热范围内建筑物多为5~7层,高度约20m,集中供热锅炉房的地面标高与一级供热管网最高点高差均在10m内,保证整个系统任何一点在任何情况下均不会发生汽化的压力为10+20=30.0mH2O,考虑3~5mH2O柱的安全富裕30.0+5=35.0mH2O柱。定压压力保证供热系统高点不汽化、不倒空,低点满足设备承压,初步确定定压值为:( 0.30~ 0.4MPa)。 对于有高层建筑的供暖小区,其供暖系统的定压形式,可采用双水箱分层式供暖定压系统,低区可与外网直接相连,它的高度主要取决于室外管网的压力工况和散热器的承压能力,高区部分增设高低位水箱,利用进回 水两个水箱的水位高差进行高区系统循环,同时利用低位水箱的非满管流动的溢流管使系统与外网回水管压力隔绝,从而达到单独定压的目的;也可采用低区部分由锅炉房直供并进行系统定压,高区部分可以通过在高层地下室内增设一套水一水换热器,单独定压,使之与锅炉房直供系统相隔绝。具体采用何种定压系统,应根据供热小区高层建筑单体的实际情况、投资情况及系统布置情况综合确定,保证供热效果。 4.6.3 水处理系统 锅炉房软化水量的确定 1.锅炉的排污率按锅炉的蒸发量的10%计。 2.用户处的管网漏损按锅炉蒸发量的25%计。 3.锅炉房内部汽水损失量按锅炉负荷的5%。 4.锅炉房需软化的水量为: D=1.2×(0.1+0.25+0.05) ×锅炉蒸发量 m3/h 锅炉水处理系统设备的确定 锅炉给水软化设备。根据区域集中锅炉房的总容量及所需软化水量D配置软水设备。 锅炉给水除氧方式采用解析除氧。 4.6.4除渣、除尘系统 除渣系统 Ⅳ、Ⅴ、Ⅷ区锅炉房的灰渣采用水力输送方式。锅炉燃烧后的灰渣通过锅炉排渣管排入渣沟后,用循环水冲至室外灰渣池,通过灰渣池沉淀后,用门式抓斗起重机将灰渣从渣池中抓出,沥干后装车送走。经过沉淀池过滤池后的水通过渣浆泵供锅炉房冲渣、除尘循环使用。 其他区锅炉房除渣系统采用机械除灰渣方式。 除尘系统 锅炉烟气除尘系统根据锅炉的烟气量选用花岗石文丘里喷淋水膜除尘器。其除尘效率为98%,脱硫效率为65%, 4.6.5燃烧系统 给煤系统 集中供热站来煤用汽车卸入储煤场。 Ⅳ、Ⅴ、Ⅷ区锅炉房锅炉给煤采用多斗提升机+皮带运输机 其他区锅炉房锅炉给煤采用手推车+翻斗上煤机 4.7 集中供热站工艺设备 各区域集中供热站的工艺设备见附表4.7-1~4.7-6 5、供热管网 5.1供热范围 5.1.1供热范围 根据XX省XX县集中供热规划要求,确定XX省XX县城区集中供热工程供热范围,根据《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104-2005),本工程热水管网采用直埋敷设,采用有补偿敷设方式。 热力管道均沿人行道直埋敷设,根据城市规划要求及实际情况,一般布置在道一侧,支管道主要沿街区道路及院区道路直埋敷设。(双管敷设) 5.1.4敷设方式 整个供热管网采用直埋方式敷设,对有三通、阀门部件等薄弱环节在应力不满足安全条件时,采用波纹补偿器予以保护。管道覆土深度一般大于1.2m,分支处设阀门井,管道低点设放水井,高点设放气井。 5.1.5管道保温 管道保温材料:蒸汽管道保温采用复合保温,离心玻璃棉加隔热层等,外护管采用钢套管和玻璃钢外。见“蒸汽管道复合保温管结构简图”。 高温水管道选用聚异氰脲酸脂泡沫塑料,保护层选用高密度聚乙烯保护层。根据不同管径,保温厚度按国家标准确定,其范围一般在30~60mm。 5.1.6管道材料 根据管内供热介质参数较低(温度 <150℃,压力<1.6Mpa)的特点,管材选用Q235钢,公称直径DN≤300时,选用无缝钢管,DN>300mm时选用螺旋焊缝钢管,管网测漏方法采用在予制管予埋测漏导线,在锅炉房设测漏仪检漏。 5.2 管网水力计算 5.2.1水力计算 管网计算流量考虑了网损(包括热损和漏损)系数1.05。在水力计算时,供水温度为95℃,其密度为938.8kg/m3,回水温度70℃,其密度为980.59kg/m3,管道粗糙度为0.5mm,局部阻力当量长度比例,干管为0.2,支干管为0.3,使用《城市供热手册》中所给的热水管道水力计算表进行,计算结果见表5.2-1 水利计算表 表5.2-1 管段编号 面积 热负荷 流量 管段长度 管径 流速 比摩阻 管段压降 (M2) (MW) (t/h) 实际(m) 计算(m) (mm) (m/s) (Pa/m) (Kpa) 主干线 5.5管道热补偿、保温材料及附件 5.5.1管道热补偿: 根据供热管网走向,管道热补偿考虑采用自然补偿,在三通、分支和弯头等应力集中处若不能满足应力条件时选用直埋式波纹补偿器。 5.5.2保温材料: 管道保温材料:蒸汽管道保温采用复合保温,离心玻璃棉加隔热层等,外护管采用钢套管和玻璃钢外。见“蒸汽管道复合保温管结构简图”。 高温热水供热管网采用预制直埋保温管,并配备相应的管道附件如三通、弯头及保温管接头材料。预制直埋保温管----聚异氰脲酸脂泡沫塑料保温管,聚异氰脲酸脂泡沫塑料与钢管紧密结合有效隔绝了隔绝了钢管外表面与空气、水的接触,具有良好的防腐性能。聚异氰脲酸脂泡沫塑料导热系数小,具有保温性能好散热损失小的优点。 5.5.3附件: 管道分支线上均安装阀门,阀门采用金属硬密封钢制球阀。管道、阀门、补偿器等附件一律采用焊接连接。 5.6管道试压、冲洗及质量验收标准 5.6.1管道试压 管道在安装完毕,接头处保温前作水压试验,强度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1.5倍,强度试验可分段进行。总试验压力(严密性试验)为工作压力的1.25倍。试压宜在5oC 以上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否则须作防冻措施。 5.6.2管道冲洗 管道系统在试压合格后须用清水进行冲洗,以管内可达到的最大流速或不小于1.5m/s的流速连续进行冲洗,直至出口处水色和透明度与入口处目测一致时为合格。每500米设排污短管一个,冲洗用水接附近城市自来水管,排水管应接至附近排水井。排水管截面积不小于被冲洗管截面积的60%。 5.6.3质量验收标准 管道的施工及验收须按国家标准CJJ34-2002《城市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有关规定和保温管生产技术要求进行。 6、集中供热站平面布置与建筑设计 6.1区域平面布置 (1)供热站在平面布局时充分考虑已有设施的环境以及安全要求。遵循以下原则: 1、以最大限度的减少烟尘和有害气体对周边环境的污染。 2、供热站布置使辅助间和控制室有良好的采光,并使各车间也有较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3、来煤、出渣要方便。 集中供热站包括锅炉间、辅助间、运煤走廊、碎煤机房、煤场、渣池、渣沟、渣泵房、烟囱等构筑物。 集中供热站用地呈规则矩形。主要建筑物应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建筑-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集中供热 工程 可行性研究 报告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