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实施方案.docx
《XX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实施方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XX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 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时期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积极稳妥开展改革试点,是探索建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模式。为提升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根据**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特制定**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总体方案。 一、现实基础 自2006年底以来,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在广泛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以推进“四大一新”(大铜业、大物流、大旅游、大框架城市、新农村建设)来谋求经济社会超常发展的工作思路,确定了超常发展的奋斗目标。经过两年多来的努力,我市经济社会已呈现出超常发展的喜人态势,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56.6亿元,同比增长14.20%。财政总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28.1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30.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43亿元,增长2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28亿元,同比增长64.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27亿元,同比增长23.8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808元,同比 —1—增长13.40%;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同比增长15.80%。 “世界铜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以工促农基础好。围绕建设“三个基地、一个中心”的目标(即铜原料供应基地、电解铜生产基地、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和铜产业物流中心),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关联、上下配套的铜产业集群。目前,全市铜加工企业达78家、铜冶炼能力达85万吨,铜加工能力140万吨。2008年全市铜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65.7亿元、税收31.7亿元。铜产业循环基地拆解加工区全面动工建设,力争2009年投产拆解企业15家以上,年拆解能力70万吨。 大框架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以城带乡基础好。围绕推进“四区合一”、建设“大框架城市”的目标,中心XX县区至**、**的快速通道已完工通车,至**的快速通道预计2009年6月份可建成。按照“一体两翼”发展构想,目前夏埠XX县区、城西片区、鹰雄大道沿线和龙岗工业新城“三区一城”的整体开发已全面启动。以承办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为契机,完成了市体育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等一系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承载能力明显增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同步发展的基础好。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基本实现了“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的目标。2007年全市财政收入过 —2—千万元的乡镇达13个,过亿元的乡镇2个。2008年县乡财政发展迅速,全市37个乡镇街办,过1000万元的26个,比上年增加13个,翻一番,而且全市所有乡镇财政总收入均已过百万元,**市实现乡乡过千万元。 **市的基本市情是。人口少,区域小,经济总量不大,发展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发展势头强。从经济社会发展所处的阶段看,今后一个时期,正处在人均gdp由3000美元向5000美元迈进的关键时期,这既是加快发展的“黄金期”,也是社会矛盾的“凸显期”。立足基本市情,抓住主要矛盾,着眼未来发展,是进行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基本依据。 二、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四大一新”和全面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战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发展为基础,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为切入点,以加快消除城乡二元体制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作用和政府在宏观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互动、开放互通、协调发展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三、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3— (一)基本原则 ——统筹兼顾、整体规划。按照城乡一体化、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对试点区域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实行统筹考虑、总体规划,兼顾各方利益,制定整体改革方案,有效整合城乡资源,全面提高区域内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协调程度,促进城乡一体化。 ——建立机制、合力推进。建立有效的推进机制,以试点地区的自身探索为主,各方面给予必要的支持,上下结合、形成合力。试点地区要在体制上敢于改革,在机制上勇于创新,在举措上善于突破,建立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 ——把握重点、有序实施。坚持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在整体改革中分清急缓、循序渐进、分步实施。把握现阶段重点,加大改革力度,力求取得实效。 ——以城带乡、协调发展。强化政策导向作用,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提高城乡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形成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格局,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5年的努力,重点突破城乡二元体制,加快建立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实现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 —4—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先进生产力向农村扩展、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将**市建设成为体制机制活、统筹水平高、带动作用强的统筹城乡发展先行区。力争到2013年,城乡体制基本接轨、城乡产业相互融合、城乡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差距明显缩小,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积累经验。 四、主要内容 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作为有机统一体,通过规划引领和体制创新、市场运作和政府推动、自行探索和政策支持等手段,着力在规划建设体制、基本公共服务、统筹产业发展、利益协调机制、行政管理体制等五个方面深化改革,加快创新。 (一)加快推进全市域的规划体制改革,优化城乡发展布局。 1、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健全城乡规划委员会制度,加大统筹城乡规划的力度。建立集中统一的市域规划管理体制,健全市域内规划选址分级管理制度和城乡规划备案制度,对市域重点协调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和跨区域建设工程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形成市域统筹规划布局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公用事业和社会发展项目城乡建设新格局,提高资源配臵的效率和设施的共享度。 2、建立全市域一体的规划体系。围绕构建以**区为中心、 —5—**市、**县XX县区为副中心、6个左右乡镇为节点的现代化网络型大城市框架,加快建立由市域总体规划——县(市)域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乡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庄规划组成的覆盖城乡的规划体系。打破行政区划界限,明确分区功能定位,优化公共设施布局,构筑城乡联动发展、整体推进的空间发展形态。分区域确定产业结构、人口布局、建设用地标准、投入产出强度、环境保护要求,全面推行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单元化管理,细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加快对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的编制。做好市域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 3、构建保障科学发展土地管理新机制。在保持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的前提下,按照城乡总体规划和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要求,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构建保障科学发展土地管理新机制。开展农村宅基地管理试点工作、夏埠XX县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加强国有建设用地批后监管工作,严格建设用地供应管理,建立批后监管协同机制,完善建设项目竣工用地验收制度;建立土地执法监管共同责任工作机制,建立土地执法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土地执法监管信息共享制度;进一步理顺强化市区土地储备管理,加强建设用地报批和土地供应管理,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土地征收工作程序;加强农 —6—民建房管理,严格按规划审批农民建房,坚持“一户一宅”制度。 (二)加快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夯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 4、加快农村公路网络及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客运发展新途径,着力构筑纵横交错、内连外畅的城乡交通网络,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完善农村公路路网结构和通达深度,重点抓好县至乡公路、断头路和网络公路的建设。统筹规划推进农村公路路面硬化建设,初步建成内联外畅的公路网络。加快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城乡客运管理模式,打破城乡客运二元分割局面,构筑中心城市到副中心城市、城市到乡镇、乡镇到村的三级公交网络。加快农村渡口改渡建桥工作,按照省、市两级政府的工作部署,多方面筹措资金,全面落实改渡建桥工作。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修订完善并出台《**市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意见》,督促各县(市、区)出台相应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及检查考核细则,明确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主体,把农村公路养护列入公共财政支出范围,保证农村公路的正常养护。 5、建立城乡平等充分的就业制度。加快建立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市场导向自主择业、公平准入鼓励创业和城乡统一的就业制度。加强舆论宣传,倡导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用人观和择业观, —7—引导就业困难群众正确对待利益关系调整,转变就业观念。完善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城乡劳动力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办好市、县(市、区)、镇三级联动,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全面开展充分就业社区、村创建活动,实现城乡劳动者平等充分就业。大力拓展就业渠道,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中小企业,通过拓宽就业渠道,使农村劳动力得到比较充分的就业。着力抓好农民外出就业和回乡创业。不断增强工业园区和小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争取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就地入园就业。全面激活农业创业主体和投资主体,优化投资环境,引导外出务工农民回乡投资创业,对外出务工农民回乡投资办厂的,在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用地审批、项目扶持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加快建立创业风险基金和引导基金,着力提高城乡劳动力的就业和创业能力。 6、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覆盖城乡、多层次、区域内可接续和转移的社会保险体系。加快职工全覆盖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建立未享受各类养老保险、70岁以上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补助制度。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保障标准自然调整机制,实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制度,不断提高供养标准,建立农村困难群众住房救助制度。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之外 —8—的城乡居民全部纳入保障范围,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接轨。建立城镇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参保对象跨区域就医和实时结报制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城乡社会福利事业,逐步实现特殊困难人群社会福利救助全覆盖。 7、加快建立城乡公平的教育体制。实施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改革,建立公平合理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加快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继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扎实推进教育资整合工作,适时出台推进农村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按“做大做强乡(镇)中心小学、做优做精村级完小”的资源整合思路,农村教育的投入向乡(镇)中小学倾斜,力争用3年时间使每个乡(镇)有一所高标准的中心小学。建立县(市、区)域教师统一配臵制度,构建更为开放、灵活的教师流动机制。建立健全农村教师津贴补贴制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流动。完善扶困助学机制,关爱教育弱势群体,进一步建立健全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确保每个家庭经济困难子女都能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加快农村中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覆盖县、乡、村的农村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快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升格,整合市直中专资源,确保**市职业技术学院江铜校区正式挂牌招生。 —9— 8、加快城乡文化协调发展。以市群艺馆、艺术团、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等为龙头,以县(市、区)文化馆、图书馆为骨干,以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为支撑,以村(社区)多功能文化活动室为基础,构建覆盖全市城乡四级公共文化阵地网络,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形成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效益日益得到保障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筹建市艺术中心、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加强各县(市、区)图书馆、文化馆标准化建设,按要求全部独立建馆;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的延伸,为各级图书馆、文化馆配臵文化流动服务车;尽快建立1个市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3个县级基层中心和33个乡镇基层网点;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的配套工作,争取在2010年全市33个乡镇全部都有文化站;加大公共文化服务经费的投入,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区文化活动和农村文化活动等专项经费,促进我市城乡文化协调快速发展。 9、加快发展城乡医疗卫生事业。按照国家和省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大力推进公立医疗机构取消药品加成改革试点,试点单位为**市妇幼保健院、**县人民医院和**县所有的乡镇卫生院。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城乡社区卫生基础设施体系,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范化和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建立乡镇卫生院人员经费保障机制和乡村医生公共卫 —10—生服务补助制度。加大农村卫技人员的培训力度,大力培养农村实用卫生人才,建立规范农村卫技人员进入、退出机制,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建立引进社会资本举办各类医疗机构、参与城乡卫生体系建设的新机制。健全社区卫生服务首诊制度,进一步完善双向转诊及医保差别报销制度,逐步形成“大病进医院、小病进社区”的分级分层分类的医疗服务体系。 10、建立向农村倾斜的投入保障机制。健全农业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不断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保证各级财政对农业投入增长幅度高于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大幅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投入,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比例。认真落实国家对农业的各项扶持和补贴政策。所有乡镇推行“乡财县代管”;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建立健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投入新机制。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引导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公共设施的投资建设,加快形成政府推动、多元投资、市场运作的新机制。 (三)加快探索建立城乡利益协调机制,激发统筹城乡发展的动力。 11、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城镇体系。以建设小城镇为切入点, —11—全面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结合村镇实际,科学编制村镇规划,凡是没有编制规划的建制镇必须尽快组织编制,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多元筹资,拓宽小城镇建设资金渠道,财政安排一定资金;返还城市建设维护税、市政公用设施配套费给小城镇;鼓励和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小城镇建设;建立小城镇土地使用有偿出让制度,实行级差地价;组建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引入市场机制。积极培育小城镇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采取倾斜政策,培育其做强做大,大力发展个私经济,优化农业结构。理顺关系,强化管理,提高小城镇建设管理水平,在各建制镇设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制定和完善小城镇规划管理、建设管理、环卫管理、园林绿化管理等具体办法。 12、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立以各级政府为责任主体、相关部门联动监管、社会成员广泛参与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继续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先补后占。完善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允许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 —12—主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严格界定公益性和经营性建设用地,按照同地同价原则及时足额给农村集体组织和农民合理补偿,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就业、住房、社会保障。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对依法取得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必须通过统一有形的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益。 13、深化户籍登记制度和外来人员居住证制度改革。进一步放宽外来人员来我市落户的条件,凡在我市拥有合法固定的居住场所和合法的收入来源的,均可在我市落常住户口。稳步推进社会保障、土地承包、宅基地、计划生育、兵役优抚等相关政策制度的配套改革。深化外来人员居住证制度改革,构筑人才集聚新高地。 (四)加快建立促进城乡产业互动发展的体制机制,提升统筹城乡发展的水平。 14、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围绕走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努力健全农业产业体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粮食稳定发展,按照稳定面积、调优结构、提高品质、主攻单产、增加总量的思路,积极开展良种进村入户活动,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认真实施“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工程,加 —13—快中低产田改造,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0万亩左右,总产量稳定在60万吨左右。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农产品结构和农业区域布局,在全市形成一批各具特色,具有规模效益、品牌效应和产业聚集力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群。围绕主导、特色产业,扩大基地规模,打造一批“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新亮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省、市级龙头企业,注重培植新型农业龙头企业。引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行业协会健康发展,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三位一体”的改革试点,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农业科技示范镇、示范户建设,发挥好典型引路、辐射带动的作用。对农民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大力支持民营农业科研机构发展,培育科技经纪人。力争三年内健全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并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加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加快建设农产品物流中心和大型农副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形成“生产基地+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举办多种形式的农产品促销活动,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各类农产品展销会、订货会。积极开拓农村消费市场,认真开展“家电下乡”活动。建立健全供销、邮政系统农资连锁经营服务网络,以质优价廉服务“三农”。 —14— 15、加强“三农”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城市人才向农村流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就业。充分利用省委组织部下派选调生、公务员考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三支一扶”、“村官”考录等方式充实农村“三农”人才。完善职称评审制度,切实推动农民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定工作。稳定农村教师队伍,鼓励长期在基层一线的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积极探索农村乡土人才开发培养和优秀人才选拔管理模式,把农村乡土人才纳入人事人才工作的服务范围,打破人才的城乡壁垒,整合现有农业和农村人才资源。大力开展“一村一品”带头人集中培训工作。组织农民技术人员参与全省“一村一品”示范点行业技术培训班,促进各示范点的互动交流。 16、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坚持“规划先行、试点起步、稳步推进”的原则,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发展“一村一品”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具有**市特色的生态农业,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继续抓好以“六改四普及”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建设,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和创新为动力,进一步促进农村民主管理,进一步抓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把农村社区建设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 —15—社会生活共同体,加速区域内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7、建立二三产业集聚集约发展的机制。按照经济流向、区域条件,调整优化开发区、工业功能区的布局,完善服务功能,提升集聚能力。加快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推进国有资本向重点区域和优势产业集中。加快推进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组织,打造“世界铜都”和“中国环保水工产业基地”。制定出台激励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培育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吸引跨国公司在**市建立采购、物流配送中心,打造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 18、建立环境优化经济增长机制。强化生态功能分区,健全环保准入机制,根据区域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及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划定优化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退城进园或退城进郊,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深化排污费权交易制度。完善城乡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医疗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指导和督促乡镇编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划与计划,调整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畜禽养殖业管理,控制农村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深入开展全市农村“卫生清洁工程”,改善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 —16— 19、创新发展地方金融。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机构,组建**市农村商业银行,在县域设立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培育多类别、广覆盖、竞争性强的农村金融市场,支持县域企业的发展。创新金融产品,支持农村信用社深入开展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农户联保贷款业务,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乡镇小企业的投放力度;鼓励农业银行加大在县域、在农业的信贷投入;引导农业发展银行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态及环保建设项目的投入,加大商业性贷款的投放;激发邮政储蓄银行在乡镇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有效利用邮政储蓄银行网点分布广泛,资金充足的优势。促进城市涉农企业与农户建立收购关系,对与城市企业签有订单的农户提供信贷支持,对与农户签有订单的城市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利用小额担保贷款对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提供信贷支持,对企业新增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达到一定比例的,优先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支持。整合各类财政支农资金和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建立健全我市小额担保贷款、中小企业贷款和农业产业化贷款风险补偿机制。鼓励县域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将吸收的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完善《**市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业绩考核奖励办法》。引导各银行业机构设立中小企业贷款的专门机构,积极向中小企业开展票据贴现业务,改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 20、构建新型农村风险防范体系。按照“政府补助、农户自 —17—愿、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扩大农户覆盖面,扩大保险品种,提高保障标准。全面实施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制度。加快探索建立政策性农民自主创业保险制度。探索开展商业信贷与保险联动的改革试点。加快建立农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 (五)加快建立科学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 21、建立城乡一体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乡镇政府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注重实现乡镇政府由全能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坚持机构设臵与调整乡镇行政区划相结合,以统筹城乡发展改革为契机,在实现大乡镇的基础上,合理设臵各类机构,对乡镇原有的内设机构和事业站所实行整合重组。坚持职能配臵与强化乡镇服务功能相结合,逐步将乡镇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到对农户和各类经济主体进行示范引导、提供服务及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坚持编制确定与减轻乡镇财政负担相结合,精简党政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切实加强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控制,严把入口关、疏通出口关。 22、完善统筹城乡发展的责权统一体系。按照“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小机构,大服务”的改革思路,合理划分市与县(市、区),县(市、区)与乡(镇)之间的事权和决策权,调整优化机构设臵。成立城乡一体的交通管理机构, —18—统筹管理鹰雄大道、**大道、邓洪公路等城际快速通道;理顺水务管理体制,建立“大水务”管理模式,统筹管理境内信江流域;积极探索建立农村信息化管理机构,推进农村政务信息公开,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23、创新增强统筹能力的体制机制。继续实施行政区划体制改革,大力整合行政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能力。稳定和完善支农惠农的政策,健全财政支农的刚性增长机制,积极整合财政资源,开展政府主导、财政部门牵头、主管部门参与,以规划为龙头、项目为载体、资金为保障“三位一体”的支农资金整合改革试点,增强公共财政支持“三农”发展的能力。 24、搭建统筹城乡发展的平台。按照“权利下放、超收分成、规费全留、干部配强”的原则,积极推进新市镇的扩权强镇、行政执法管理体制、财政体制和干部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公共服务,加强社会管理,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发展活力,充分发挥新市镇的集聚辐射功能,把新市镇建设成为连接城乡的战略节点。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委农工部),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审定专项改革方案, —19—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 **市统筹城乡发展综合配套改革时间5年,分四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2009年),为试点启动阶段;第二阶段(2010年),为重点突破阶段;第三阶段(2011—2012年),为全面推进阶段;第四阶段(2013年),为完善提高阶段。 待省政府批复总体方案后,制定阶段性实施意见,明确阶段性目标和改革重点,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提出需要由国家和省及有关部门协调解决的问题,扎实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三)健全机制,合力推进。 综合配套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建立市、县(市、区)政府和各部门的联动推进工作机制,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并将改革试点任务作为县(市、区)和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主要内容。各级各部门要重视改革、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加强工作交流,加大宣传力度,合力推进综合配套改革。 —20— 第20页 共20页-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统筹 城乡 综合 配套 改革 试点 总体 实施方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qwe****6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qwe****6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qwe****6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qwe****6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