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doc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教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八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围绕“幽默智慧”这一主题,安排了《杨氏之子》《手指》《童年的发现》3篇课文。文章语言风趣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充满了艺术的魅力。《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手指》一课,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让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人;《童年的发现》生动描写了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的规律的过程。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杨氏之子 2 1.会认25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18个字,正确读写8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文言文。借助注释了解文言文的意思,说说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3.默读课文,说说五根手指各有什么作用,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4.默读课文,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说说自己的感受,还可以说说自己有过什么“发明与发现”。 手指 2 童年的发现 1 口语交际 1 学会收集一些内容积极向上的笑话,选择两三个精彩的笑话讲给全班同学听;避免不良的口语习惯,用心倾听,做一个好的听众。 习作 2 学会先写清楚漫画的内容,再写出受到的启示;写完后,同学互换习作读一读,看看从漫画中获得的启示是不是写清楚了,再根据同学的建议,认真修改。 语文园地 2 1.系统性总结感受课文风趣、充满智慧的语言的方法。 2.训练学生根据情境写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的能力。 3.引导学生欣赏颜真卿的《勤礼碑》,激发学生练习书法的兴趣。 4.积累有关做人的名人名言。 21 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随文识字,提醒学生注意“诣其父”的“诣”字,应该读“yì”,不要读成“zhǐ”。提醒学生注意“禽”字的倒数第二笔是撇折,不要写成竖和提。 2.阅读理解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法,如学生尝试读文、教师示范读文,帮助学生在把短文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利。在读通课文后,引导学生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语言运用 感受杨氏之子风趣、充满智慧幽默的语言,并学会运用这种语言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诣、禽”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的意思。 ▶教学过程 板块一 单元导读,引出课题 1.谈话导入。 要是我问你,你会说话吗?一定有许多同学不以为意,认为这是一个不需要回答的问题。如果我再进一步问,你能把话说好吗?你又会怎样回答呢?会说和说好可不是一回事。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走近一些善于表达的人,看看他们是怎样说话的,从中体会其语言表达的幽默和风趣,感悟语言表达中智慧的闪现。我们先去认识谁呢? 2.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板书:杨氏之子) 3.理解课文题目。 (1)理解“氏”和“之”的意思。 (2)杨氏之子的意思是什么?(杨家的儿子) (3)这样说,我该是“刘氏之女”,你该是什么呢? 4.回顾学过的文言文。 (1)从题目上我们就可以知道,这是用古代语言写成的文章,我们把它叫作文言文。 (2)回顾一下,这学期我们学过的一篇文言文。(《自相矛盾》) 5.教师小结:读文言文、学文言文其实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君不见古人读书摇头晃脑,读得有滋有味吗? 【设计意图】通过单元导读,引出课文题目,以学生的姓氏为切入点,抓住一个古文中典型的语言点,使学生对“氏”能够迁移运用,使课文题目导入实现了情趣与理趣的有效融合。 板块二 初步感知,读出韵味 1.学生试读文言文。 (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读音的字做上记号。 (2)学生自由试读文言文。 (3)指名学生读文言文,集体纠正读错的字音。相机指导多音字“为”和“应”的正确读法。 2.教师范读文言文。 (1)好多人认为文言文难学,其实学好文言文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古时候,诵读诗文是一种很风雅的事,一卷在手,书声琅琅。下面,听老师范读一遍课文。 课件出示: 杨氏之子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2)教师按划分的节奏范读文言文。 (3)怎么样,读文言文也蛮有味道的吧?你们觉得朗读文言文特别要注意什么?(停顿)对,文言文节奏明快,舒缓有度,读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词语和词语、句子和句子之间的停顿。 (4)那你们仔细听老师读第一句。(老师带读第一句,学生跟读第一句) (5)只注意停顿还不行,还要注意读出古文的韵味,再仔细听老师读。(老师带读第一句,学生跟读第一句)这一遍是不是读得更有古文的味道了呢? (6)教师小结:我们读古文的时候要尽量做到字断音连,音断意连。 3.指名学生读第一句,进行朗读指导。 4.学生看着课件上划分好节奏的课文,自由练读。 5.指名学生读全文。教师相机指导文中的“家禽”不同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所以要分开读,不能连起来读。 6.女生读,男生读,全班齐读文言文。 7.检查学生生字词预习情况。(课件出示词语:造诣、禽兽) 指名学生读,再全班齐读。 8.指导学生正确书写“梁”“诣”和“禽”字。(学生观察—老师范写—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学习文言文应重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特别要注意停顿的恰当。学生读得不一样的地方正是他们感到困惑之处,教师将其抽出,并重点讲解,能让学生的读书有更强的指向性,让学生在朗读中不遗余力地实现读懂、读通课文的目标。 板块三 熟读课文,读懂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 课件出示: l 你对杨氏之子了解了多少? l 故事中除了杨氏之子,还有谁? l 他们谈了些什么?你是从哪句话中知道的? 指导学生回答以上三个问题。(学生能感知多少,就感知多少,先不强求正确,这只是初步的感知,主要是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能力。) 2.回顾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还记得我们学习文言文《自相矛盾》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方法吗?(根据注释、插图,联系上下文,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 3.学生自学,理解课文的意思。 多读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但是要想深入、准确地理解字词、句子的意思,还得借助于注释。现在请大家结合注释,逐句理解课文。(学生自学,理解课文的意思。) 4.小组讨论交流:何以得知杨氏之子“甚聪惠”? 5.全班交流反馈。(学生自由交流) 6.引导学生讲述杨氏之子的故事。 谁能把课文的意思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指名学生讲故事) 7.再读课文,读出感情。 现在我们带着理解再来读课文,肯定能读得更有滋味。(全班有感情地读课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内容,这是学习文言文很重要的一种学习方法。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能比较容易地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能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背诵课文。 2.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与幽默。 ▶教学过程 板块一 体会巧妙,感受机智 1.理解孔君平的话。 (1)你听懂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了吗?为什么他单单指着杨梅说,不说其他水果呢?(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板书:杨梅——杨家果) (2)这么巧妙的弦外之音杨氏子听出来了吗?(听出来了)你是从文中哪个地方看出来的?(“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杨氏子也拿孔君平的姓来反驳) (3)这一招在兵法上叫以其人之道——(学生接读)还治其人之身。(板书:孔雀——孔家禽) (4)再自由读读最后两句话。想想杨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么呢。可以借助板书来说说。(如果说杨梅是我杨家的果,那么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鸟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么杨梅又怎么会是我家的果呢?) 2.理解杨氏子的回答。 (1)如果孔君平这样跟你开玩笑,你会如何回答呢?(指名学生回答) (2)我们的回答和杨氏之子相比,你体会到了什么?(杨氏子聪明,语言幽默、有礼貌) 3.对比阅读,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 课件出示: l 孔雀是夫子家禽。 l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第1句话是肯定句,第2句话是否定句) (2)杨氏子的回答妙在什么地方?(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杨氏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杨氏子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3)从杨氏子巧妙的回答中,可以看出杨氏子的什么特点?(杨氏子思维非常敏捷,语言也机智幽默) 4.理解“应声答曰”的妙处。 (1)这么巧妙的回答,杨氏子思考了很长时间吗?(马上回答,不假思索,几乎想都没想) (2)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他是一个思维敏捷、机智、说话有礼貌的孩子) (3)教师小结:杨氏子的回答是如此快速,如此巧妙,如此有礼,怪不得文章一开头就说了——(学生接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5.语言训练。 (1)如果来访的客人姓黄,你觉得他会怎样回答?(未闻黄瓜是夫子家菜) (2)如果来访的君平不姓孔,也不姓黄,而是其他的姓,你会用自己的姓说一句吗?(指名学生说) 【设计意图】感受杨氏之子的聪慧需要创设情境。在师生之间的一次次对读中,为学生搭建起语言实践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之上,没有教师生硬的说教,有的是学生在语言实践过程中真切的体验。 板块二 发挥想象,熟读成诵 1.发挥想象,突出妙处。 (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话会是什么反应。(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杨梅的“杨”和姓杨的“杨”字一样,来考考这个孩子,看他是不是真的非常聪明,没想到,他居然将我的姓和孔雀的“孔”联系起来反问,回答得又是那样婉转,真是了不得!于是他笑着说:“耳闻杨氏之子甚聪惠,今日一谈,果然名不虚传哪!真是可喜可贺!”) (2)谁能用文言文的形式表述孔君平的反应?(孔君平一愣,继而笑曰:“汝多智乎!妙哉,此乃可造之才。”) 2.熟读成诵。 (1)教师引导:古人用了短短5句话55个字就讲了一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了杨氏子的聪慧、礼貌,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应该把它背诵下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男女生比赛背诵课文。 3.教师小结:文言文《杨氏之子》这个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同学们可以把这个故事用自己的话讲给家长听,也可以直接背诵古文给家长听。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想象,体会杨氏子回答的巧妙。指导学生背诵文言文,积累文言文常用字词,在学生心中留下古文的意蕴。 板块三 拓展阅读,好书推荐 1.本文选自《世说新语·言语》,介绍《世说新语》。 课件出示: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大夫言谈、轶事的志人小说集。 2.推荐《世说新语》。 要想了解到更多像杨氏子这样聪慧的人的故事,老师推荐大家阅读《世说新语》,你会发现学习文言文很有意思。 3.总结学法。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文言文,你能回忆一下我们都采用了哪些方法吗?(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想象、多读) 4.教师总结:汉语有着无穷的魅力,有“口吐金兰”的语言香气,有“唇枪舌剑”的语言战争,有“妙笔生花”的语言表达,有“舌战群儒”的语言典故,语言的艺术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许多乐趣。希望同学们能在生活中恰当地使用语言,远离粗俗的字眼,唇齿间流露幽默、风趣的智慧语言。 【设计意图】推荐学生阅读《世说新语》,引导学生课外继续阅读古文,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教学要以读为本,重视朗读训练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秀传统。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读,重点在读,难点也在读,在朗读上必须有质和量的保证。教师应该多读少讲,使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熟读成诵,从而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拓展思维。 2.学习文言文,一味单独地解词释句,只会引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倦怠,从而失去对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本课教学中加入了对“未闻”一词的品读,而后再有滋有味地读,增强了学习文言文的情趣,将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做了很好的诠释。之后,尝试变换不同的角色,创设情境进行师生对读,在语言实践中悄然走近杨氏之子,体会他的机智,为文言文的学习更添一缕韵致,激发学生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兴趣。 3.习得这篇古文便是本课学习的终结吗?不是。我们在课堂上要做的是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与热情,因此,适时向学生推荐《世说新语》,引导学生课外继续阅读古文,将学生学习古文的兴趣和热情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很有必要。2023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班级: 姓名: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题序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得分 一、 认真拼一拼,把字写漂亮。 jīng yíng hé ǎi bāo guǒ zī yuán kāng kǎi gòng xiàn huǐ huài mù dǔ huáng yīng jī dì 二、 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泊(bó bō)船 京(jīng jìng)口 瓜洲(zhōu zhóu) 钟(zhōng zhòng)山 春(chūn chǔn)风 明(míng mìng)月 三、 比一比,再组词。 冠(______) 增(______) 浆(______) 孤(______) 凝(______) 寇(______) 赠(______) 桨(______) 弧(______) 疑(______) 四、 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在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括号里。 余音绕(____) 妙(____)生(____) 天(____)之音 画龙点(____) (____)(____)如生 巧夺天(____) (____)妙(____)肖 高(____)流(____) ①公园里的假山结构新奇巧妙,真可以说是(____)。 ②徐悲鸿画的骏马(____) ③今天我去听了一场音乐会,那美妙的音乐堪称是(____),听后有(____)三日不绝之感。 五、 选词填空。(不重复) 偶然 恍然 依然 竟然 截然 毅然 1.已是三月,天气(_________)很冷,真奇怪。 2.为了集体的利益,小陈(_________)拆掉了新建的房子。 3.谁都没有料到,他(_________)会做出这种事情。 4.在科学领域里,“(_________)的机遇”只会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 5.有时,你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就会(_________)大悟。 6.我没想到两位老师的观点(_________)不同。 六、 按要求写句子。 1.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下列句子写生动。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海边的沙地上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缩写成最简短的句子,不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藏戏,没有不是一代一代地师传身授下去的。(改为肯定的说法,不改变原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回乡偶书》中“__________,__________”用孩童的笑写出了作者的无奈和感慨。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3.我们可以从古诗词中寻觅四季的踪迹。从朱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知道了春的容颜;从杜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知道了秋的绚烂。 4.《童年》的作者是_______,他是________(国家)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他的自传体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 最大的麦穗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 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 弟子们一边低头往前走,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突然( )大家听到了苏格拉底苍老的( )如同洪钟一般的声音( )你们已经到头了( )这时,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做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里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个麦穗。有的人见到了那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定夺”的意思是( ) A.决定取舍 B.决定夺取 C.一定夺取 2.为短文中的词语找意思相近的成语。 如梦初醒—(___________) 两手空空—(___________) 东张西望—(____________) 3.在第五自然段的( )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4.苏格拉底的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习作与表达。 我本来可以放弃,却咬牙坚持了下来;我本来可以沉默,却勇敢地发出了自己的声音;我本来可以争取,却因犹豫而错过;我本来可以面对,却因胆怯而逃避……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类似的经历,也许,这就是成长过程中的喜悦与烦恼。请以“我本来可以________”为题,写一篇400字以上的文章,注意将事情写完整、清楚,并表达出当时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晶莹 和蔼 包裹 资源 慷慨 贡献 毁坏 目睹 黄莺 基地 2、bó jīng zhōu zhōng chūn míng 3、冠军 增加 豆浆 孤单 凝视 日寇 赠品 船桨 弧线 怀疑 4、梁 笔 花 籁 睛 栩 栩 工 惟 惟 山 水 巧夺天工 栩栩如生 天籁之音 余音绕梁 5、依然 毅然 竟然 偶然 恍然 截然 6、 1.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小喇叭。 2.沙地上种着西瓜。 3.藏戏,是一代一代师传身授下去的。 7、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高尔基 前苏联 《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8、 1.A 2.恍然大悟 一无所获 瞻前顾后 3., 、 :“ !” 4.因为他们总以为机会还有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所以错过了机会。 5.人的一生仿佛也是在麦地里行走,我们要珍惜并把握机会,不好高骛远,踏踏实实才能取得成功。 9、例文: 我本来可以停下 写毛笔字,早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个爱好。学了好几年,我考了b级,家里的春联是我写的,班里墙上也贴着我的作品。还记得当初,冲着一门特长踏上了这条路,现在级也考了,赛也比了不少,有分便加了,没分便罢了。在沉重的学业面前,这条路似乎走到了终点。看见堆成山的书本,作业本,我不禁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都学了这么久了,也差不多了,还是把课内的学好要紧。”这是老爸常说的。“要不就算了,这个暑假书法我也不报了,多学点语数英科吧。”这是老妈唠叨的。这些话若是在六七年前听到,我准一百个同意。可现在不一样,我不嫌它累,也不为加分,考级,赢名次,成为老师家长的骄傲。“书法我是肯定要学的,哪怕你们不让我学,我自己也会练。”这是我对他们的回答。 奇怪的是,这时我已经成为那里年龄最大的学生了。更大的大概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而不得不放弃书法,或是和我一样被父母逼着。更小的小孩子,总嚷嚷着不想学,每次来都跟来鬼门关似的,与之前的我如出一辙。一个老师打趣着问我,“你也快八年级了,学校了那么忙还来学书法?”一个旅行者会因为太累就不继续走吗?一个果农会因为太忙就不给果树浇水吗?“坚持下去,都这么久了。”我是这么想的。 这条路上我遇过障碍,本可以就此停下。但身后的路这么长,眼前更是无穷无尽,坚持是唯一的铺路砖。我逼迫自己继续下去,并在以后更大的障碍面前,决不放弃。 15-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杨氏之子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之子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