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伤寒穿孔.ppt
《肠伤寒穿孔.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肠伤寒穿孔.ppt(5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肠伤寒穿孔肠伤寒穿孔大头医生大头医生编辑整理英文名称英文名称intestinal typhoid with perforation类别类别普通外科/空肠、回肠疾病/小肠炎性疾病ICD号号K63.1概述概述 肠伤寒穿孔(intestinal typhoid with perforation)是伤寒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6%。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即使在穿孔后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疗,但因正处于疾病发展的高峰期,机体十分虚弱、抵抗力低下、一般情况较差,加之手术创伤,术后伤寒病继续存在,致使死亡率仍然较高(20%30%)因此仍需对本病有所认识和警惕。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伤寒杆菌是肠道沙门菌属中的D族,属革兰阴性杆菌。菌体体周满布鞭毛,不产生芽孢,无荚膜,能在普通培养基或胆汁培养基上生长。在自然界中,伤寒杆菌生活力较强,对光、热、干燥和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伤寒杆菌的抗原成分十分复杂,有不耐热的鞭毛抗原(H抗原)、耐热的菌体抗原(O抗原)以及与细菌毒力有关的体表抗原(Vi抗原)。伤寒杆菌菌体裂解时释放强烈的内毒素,引起发热、白细胞变化、中毒性休克及激活免疫系统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病因病因 伤寒杆菌仅寄存于人体,成为本病的传染源,食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和带菌者大小便而患病。肠伤寒穿穿孔是伤寒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1.发病机制 随污染的水或食物进入消化道的伤寒杆菌大部分被胃酸杀灭。当进入机体的细菌数超过10万,或因某些疾病造成胃酸减少时,都有可能使一部分伤寒杆菌存活。通过胃酸屏障未被杀灭的肠寒杆菌进入小肠后,穿过小肠黏膜的上皮细胞或细胞间隙侵入肠壁淋巴组织,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其中繁殖增生。部分细菌通过淋巴管进入肠系膜淋巴结大量繁殖,经由胸导管进入血液引起菌血症。伤寒杆菌随血流进入全身各器官,如肝、脾、肾、胆囊等,并在其中繁殖,被吞噬细胞吞噬的细菌再次入血引起第2次菌血症,激活已被致敏淋巴细胞而产生强烈的迟发性变态反应。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细菌崩解所释放的内毒素可刺激组织细胞出现炎症反应,释放多种炎性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造成急性炎症组织改变。剧烈的炎症反应和单核细胞浸润可引起肠黏膜坏死、脱落、形成溃疡,病变部位累及血管可造成肠出血,溃疡侵及肠壁肌层和浆膜层可引起肠穿孔。2.病理 肠伤寒的病理变化主要发生在距回盲瓣100cm以内的末段回肠,集合淋巴结因充血、水肿及增生而肿胀,随淋巴集结坏死脱落而出现肠壁溃疡,溃疡侵犯血管可引起肠道出血。发病机制发病机制当溃疡深达肌层和浆膜层时,一旦肠腔内压力增高或肠蠕动亢进,即易引起急性穿孔。结合临床表现及病理特点,可将肠伤寒病理过程分为4期,即增生期、坏死期、溃疡期和愈合期。(1)增生期:病程的第1周。肠壁上的淋巴结充血水肿,有大量巨噬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明显肿胀,伤寒杆菌被单核细胞-巨细胞吞噬后大多仍在细胞内继续繁殖,并随淋巴-单核细胞散布至全身。在这一阶段,伤寒杆菌和毒素不断进入血液引起全身症状。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2)坏死期:病程的第2周。由于细菌毒素的作用,以及巨噬细胞过度增生压迫血管,局部缺血,导致肿胀的肠壁淋巴组织发生小灶性坏死,并融合扩大成片状。(3)溃疡期:病程的第3周。位于肠壁黏膜下淋巴集结发生组织坏死、脱落,形成沿淋巴集结长径并与肠管长轴平行椭圆形溃疡。溃疡多位于肠系膜对侧,深浅不一,一般达黏膜下层,但也有的深达肌层,甚至累及浆膜。(4)愈合期:病程的第4周。溃疡形成后,黏膜下层出现新的肉芽组织,并被再生的肠黏膜上皮覆盖而愈合。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在病程第3周,即溃疡期,小肠容易在椭圆形溃疡的炎症浸润中心发生穿孔。据统计,约90%的穿孔发生在距回盲瓣100cm以内,但也有个别病例的穿孔发生在空肠、阑尾、盲肠等处。肠伤寒穿穿孔大多为单发,直径多在0.51.0cm,约10%的患者有24个部位出现穿孔,个别可达10个以上。在单发穿孔的周围有时可见到溃疡病变已使肠壁十分菲薄,形成临迫穿孔。因肠伤寒极少引起腹膜反应及粘连,所以穿孔后往往造成弥漫性腹膜炎,很少能被包裹局限或形成内瘘,腹腔内可有很多游离液体,在右下腹或盆腔形成脓肿。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肠伤寒穿穿孔也伴随着伤寒病多在夏、秋季发生。据统计,伤寒病中肠伤寒穿穿孔发生率一般在5%左右,有60%70%的穿孔发生在病程的第2或第3周内,10%20%发生在第1周,个别的发生在第4周或第4周以后。典型的临床表现包括:1.伤寒病症状 典型的肠伤寒有持续高热、腹痛、便秘或腹泻、肝脾肿大、相对缓脉和白细胞减低。典型的临床经过可分为5期,即:(1)潜伏期:在360天,一般为814天。潜伏期长短随感染剂量大小和机体免疫能力强弱而异,细菌的数量多、毒力强、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潜伏期短。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水源性感染摄入的细菌量较少,潜伏期较长。(2)初期:相当于病程的第1周。通常起病较隐匿,最早症状是发热,体温呈阶梯型上升,59天内达3940,常伴有全身不适、畏寒、肌肉酸痛、食欲减退、腹胀、便秘或轻度腹泻、咽痛、咳嗽等。(3)极期:相当于病程的第23周。常出现伤寒的典型表现。这时期有5%左右的患者出现肠穿孔、肠出血。高热:多呈稽留热型,高热持续不退,尤其在耐药性伤寒病人中稽留热十分常见。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少数患者表现为弛张热型或不规则型,发热持续1014天。相对缓脉:伤寒患者的体温在3839出现相对缓脉,这是伤寒患者有代表性的表现之一。健康人随着体温的上升脉搏也相应加快,一般按体温每升高1,脉搏每分钟加快10次的简单方法估计。消化系统症状:伤寒患者可出现所谓伤寒舌,表现为舌质红、苔厚腻、舌尖及舌缘无苔,呈杨梅状。伴随食欲不振同时可有腹部不适或腹胀,右下腹轻度压痛,严重的可出现肠麻痹。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多数患者诉有便秘,部分可有腹泻,大便每天23次,呈黄绿色或棕黄色伴腥臭味。神经系统症状:在发病第1周末,患者常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等无欲貌表现,可出现疲劳和中毒症状,多有耳鸣和听力下降,大多数病人伴随持续发热上述症状逐渐恶化。在发热的第2周,病人神经系统症状加重,以至对周围环境不感兴趣,精神错乱,不安和失眠。严重者可有瞻妄、昏迷或出现脑膜刺激征。玫瑰疹:病程的第1周后,患者肩、胸、腹部及背部分批出现淡红色、稍隆起于皮肤的玫瑰疹,直径24mm,压之退色,数目一般在10个以下,多在23天消退。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因皮疹色较淡、数目少、出现时间短,常易被忽视。肝脾肿大:有40%70%的患者从病程第2周开始可有肝脾肿大,质软且有轻度压痛,可出现肝功能异常。出现黄疸,肝功能有明显改变者应想到有中毒型肝炎的可能。(4)缓解期:相当于病程的第4周。从第3周末开始体温逐渐下降至第4周后达到正常。病情开始好转,呈弛张热型体温。逐渐下降,各种症状逐渐减轻,食欲好转。(5)恢复期:约在病程的第5周进入恢复期。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临床症状先于病理恢复。患者体温恢复正常,症状逐渐减轻或消失,食欲明显增加,出现饥饿感,可有多汗现象。除了上述典型的发病形式之外,还有些患者的表现不典型。有的以肺炎形式起病,在发病的12天出现败血症症状,可有大叶肺炎的症状和体征,痰中可找到伤寒杆菌。有的以关节炎的形式起病,类似风湿热的早期。也有的以胸膜炎、伤寒肾炎、胆囊炎、深度黄疸起病。2.肠伤寒穿穿孔症状 肠穿孔是伤寒病最严重的并发症,常发生在出现症状的第23周,多发生在有较严重的腹痛、腹胀、腹部压痛患者。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也有的发生在治疗几天以后,当病人已开始出现好转时突然出现穿孔。穿孔发生后,患者主诉右下腹疼痛,伴有恶心、呕吐、脉搏细速、出冷汗、体温暂时下降(休克期)等。经过12h后,腹痛和其他症状可稍缓解(平静期)。不久,患者出现腹部持续性疼痛,表情痛苦,体温又迅速上升,查体发现遍及全腹的腹膜炎症状,仍以右下腹明显,全腹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肠伤寒溃疡的数目、大小、深度并不一定与伤寒症状的严重程度一致。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在发生肠伤寒穿穿孔以前,有的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腹部隐痛等前驱症状,也有的病人因长期卧床身体衰弱、反应迟钝,并不一定有腹胀不适,待突然发生穿孔才逐渐感到腹痛加重。还有一种较少见类型的伤寒病人有轻度发热、头痛、全身不适、四肢酸痛、食欲减退等,但症状轻微,仍能正常活动与工作,至来院时已经发生穿孔,所谓逍遥型伤寒。逍遥型肠伤寒病人发生穿孔常被误诊为阑尾炎、阑尾穿孔。有些患者穿孔前有服用泻药、接受钡灌肠或饮食不节史。并发症并发症 伤寒杆菌引起毒血症的中毒症状明显,容易导致中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在原有基础上增高,1/3以上的病人超过10109/L,个别可达20109/L以上(腹膜炎期)。2.血清伤寒凝集试验(肥达氏试验)O抗体效价180以上、H抗体效价1160以上具有诊断价值。3.细菌学培养 发现伤寒杆菌。其他辅助检查其他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有70%以上的病人可见膈下游离气体。2.诊断性腹腔穿刺可协助诊断。诊断诊断 诊断肠伤寒穿穿孔常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多数患者就诊较晚,穿孔时间较长,有严重的腹膜炎表现,中毒症状明显或已有中毒性休克,反应比较迟钝。因精神因素的影响,患者常不能明确叙述病情,体检时仅发现轻度的腹壁压痛和轻度的肌紧张,难于做出伤寒诊断。逍遥型伤寒所出现的右下腹部体征,常容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穿孔的症状和体征表现不典型。1.了解穿孔前的病史 已确诊为肠伤寒,且在诊疗过程中发生腹膜炎症者诊断为肠伤寒穿穿孔比较容易,反之需进一步了解。诊断诊断 (1)是否生活在疫区、有无伤寒接触史。(2)原因不明的持续高热(3840)并伴有头痛、食欲不振、腹胀、绞痛、腹泻时考虑肠伤寒的可能。(3)是否具有伤寒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和特异性化验检查发现,血白细胞计数较低、肥达反应阳性。2.剖腹探查诊断 对缺乏典型病史、临床症状不典型、诊断比较困难的患者可依据其具有腹膜炎体征进行手术探查,如可发现典型的伤寒溃疡穿孔、腹腔积液检出伤寒杆菌即可在术中及术后做出诊断。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肠伤寒穿穿孔后出现的腹膜炎症状和体征与常见腹内空腔脏器穿孔无明显差异,因此在鉴别诊断时除与各具典型临床过程的疾病,如阑尾炎、溃疡病穿孔、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伴穿孔、出血坏死性肠炎穿孔等进行鉴别外,更重要的是要依照伤寒病特有的临床表现和化验检查,如持续高热、腹痛、便秘或腹泻、肝脾肿大、相对缓脉和白细胞减低作为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的基础。在化验检查中,血清肥达反应O抗体效价180以上、H抗体效价1160以上具有诊断价值,特别是从病人血、骨髓、粪便中分离到伤寒杆菌具有与其他疾病鉴别的决定性意义。治疗治疗 1.手术治疗 伤寒穿孔是伤寒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多发生在病程的第23周,在此阶段肠壁的淋巴组织炎性反应最显著,一旦因肠功能不好、肠腔内压增加或蛔虫扰动很容易诱发穿孔。肠伤寒穿穿孔一经诊断即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及时进行剖腹探查和手术治疗。因患者体质较差,病情严重,手术宜采取用时间短、操作简单、对机体干扰小、对组织的破坏少的术式,穿孔修补和腹腔引流手术操作简单,多能达到以上要求,不要轻易进行肠切除。治疗治疗如患者病情已极为严重,不具备手术条件,可采取床旁腹腔引流术,同时给予足量高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加强胃肠外营养支持,进行必要的对症治疗,争取病情稳定再行手术。剖腹探查一般采用右下腹切口,探查必须以彻底为原则。80%的穿孔在回盲瓣50cm以内的末端回肠的对系膜缘,该部小肠的血液循环最差,肠壁相对较薄,承受的压力较大而易于穿孔。肠伤寒穿穿孔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周围肠管充血肿胀,表面覆盖纤维素脓苔,小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治疗治疗 修补手术面临的问题是伤寒穿孔部位的肠壁已经充血肿胀、组织脆弱,容易被缝线切断。为了减少肠瘘的发生在全层内翻缝合时,进针的部位要稍远离穿孔的断缘,最少要离边缘0.51.0cm。行浆肌层缝合时,间断缝合的间距应在0.5cm以上,进针时先在浆肌层之间有一段潜行以防止肠壁被撕裂。注意缝合线结的松紧,既不切割肠管也不要过松。如仅为一处穿孔,临近的肠壁的组织基本正常,单纯穿孔修补后多能良好愈合。如穿孔较大,周围的肠壁水肿、质脆,估计缝合后难以愈合,可在修补穿孔后加用近端肠造瘘术。治疗治疗不应满足于一处穿孔的发现,探查必须涉及全部肠道,要注意多发性穿孔。不具备一次缝合条件的,可以选用回肠近端造瘘术进行肠腔引流。对临迫穿孔者要进行浆肌层缝合。为了提高手术疗效,除需进行可靠的缝合之外,还应强调必须吸除腹腔内凹陷和隐窝可能残存的脓汁,以减少细菌的残存。放置腹腔引流以减少细菌感染和毒素的吸收,给予有效的抗生素和支持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由于肠伤寒病人难于耐受较大手术创伤,原则上应以最简单的手术方式尽快完成手术,但合并有不易控制的大出血时应考虑肠切除、吻合。治疗治疗如采用右下腹斜切口暴露不充分,可以改换腹部探查切口,原切口部分缝合,余作腹腔引流用。凡采用开腹探查大切口者可以进行腹腔冲洗,进一步清除腹腔内污染物,减少细菌和毒素吸收而引起的周身反应。腹腔冲洗液可使用生理盐水、庆大霉霉素及甲硝唑液。2.一般治疗(1)隔离 手术后应继续按肠道传染病进行隔离,并每隔57天进行粪便培养1次,经2次培养阴性后解除隔离。(2)护理:入院后应立即分病室隔离和消毒,做好宣教工作,进行心理护理。治疗治疗严格观察病情,做好记录。对重症病人应加强口腔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定时更换体位,防止褥疮发生,防止肺部感染,高热时可采取物理降温。(3)注意水和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维持:及时补充含钠、钾、钙等离子的液体,通过血气检测及时调整体内酸碱平衡紊乱,纠正代谢性酸中毒,改善机体供氧状况。(4)饮食:术后恢复顺利,肠鸣音恢复,有排气、排便即可开始进食。开始应给予含有足够热量和蛋白质的流质或细软无渣的饮食,少量多餐,以后渐过渡到正常饮食。治疗治疗成人每天供应热量6688KJ(1600kcal)左右,同时供应足够维生素B、维生素C。(5)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糖皮质激素在迅速降温、缓解中毒症状、减轻脏器损害、降低死亡率等方面有一定的效果。但其不能缩短病程,甚至可增加并发症和复发率,所以不应常规使用,对病情危重者在抗生素的配合下慎用。原则上可应用于:病情重,表现高热,物理降温12h无效;高热伴神经症状;中毒症状严重、中毒性心肌炎、肝肾损害较严重、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应用抗生素时出现药疹。治疗治疗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不增加肠出血、肠穿孔的发生率。一般常静脉给药,氢化可的松100200mg/d,或地塞米松5mg/d,用后毒血症现象会很快改善。出现疗效以后需巩固疗效12天。(6)提高免疫力:伤寒患者有一定的免疫抑制现象,可选用人血丙种球蛋白、胸腺素、泛癸利酮(辅酶Q10)、转移因子、干扰素和黄芪等提高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3.病原治疗 对病原治疗必须根据当地的情况因地制宜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首选药物包括:治疗治疗(1)氯霉素(chloromycin):自1948年应用氯霉素治疗伤寒病以来已有50年的历史,目前仍是治疗伤寒病的最成功的药物。氯霉素通过抑菌作用可以降低伤寒病死率,缩短伤寒的自然病程,减少严重的并发症。其缺点是复发率高,耐氯霉素的伤寒杆菌菌株增加,疗效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不能减少带菌状态,对慢性带菌者无效。氯霉素常见的副作用是服后有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口腔炎,少数有神经症状。严重的药物反应主要表现为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治疗治疗因偶有首次应用大剂量药物后因细菌在短期内迅速大量死亡和溶解,大量释放内毒素使毒血症状加重、体温下降,出现治疗性休克者,故不主张首次使用冲击量。对新生儿、孕妇、肝功能损害明显者忌用或慎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用药,成人24次/d,每次0.5g,体温降至正常后12天可减半用量,1个疗程1421天。小剂量的氯霉素治疗1g/d,当体温降至正常后再用3天,停药57天,再用半量约1周,总疗程1421天。(2)磺胺甲噁甲噁唑/甲氧苄苄苄啶(复方新诺明,SMZ-TMP):治疗治疗磺胺甲噁甲噁唑/甲氧苄苄苄啶是杀菌剂、易于使用、毒性小、胃肠道反应小、肠道菌群失调程度轻、中毒症状消失快、复发率低、很少发生毒性危象。经磺胺甲噁甲噁唑/甲氧苄苄苄啶治疗后带菌率低。成人2次/d,每次2片(每片含磺胺甲噁甲噁唑400mg,甲氧苄苄啶 80mg),总疗程不超过14天。磺胺甲噁甲噁唑/甲氧苄苄苄啶的副作用是服用后有恶心、呕吐、皮疹,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昏、头痛、乏力、眩晕以及感觉异常。对造血系统也有影响,可使白细胞下降、血小板减少及贫血。治疗治疗偶有肝肾功能损害,对磺胺过敏、肝肾功能损害及孕妇应当慎用。(3)氨苄西林(氨苄青霉霉霉霉素):46g/d,分34次加至5%葡萄糖液内静滴,常与氯霉素配合使用。氨苄西林治疗伤寒病始于1962年,其毒性小、价格不高,可应用于孕妇、婴幼儿、白细胞过低及肝、肾功能受损者。本药的疗效远低于氯霉素,临床有效反应慢,失败率高达30%,出现药疹的机会多。(4)阿莫西林: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与氨苄西林相似,在退热、改善症状、减少复发、对骨髓造血方面可能优于氯霉素。治疗治疗口服给药后血浆浓度较氨苄西林高2倍。一般剂量为50100mg/(kgd),分4次口服。(5)呋喃唑酮(痢特灵):成人800mg/d、儿童1015mg/(kgd),分4次服用,使用不超过2周,需同时服用维生素B。常见的副作用是服后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少数病人可发生周围神经炎。(6)依诺沙星(氟啶酸):为含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是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可以抑制细菌DNA旋转酶,阻止染色体分离、DNA复制、转录及其他功能,最终破坏DNA达到杀菌的目的。治疗治疗本药的抗菌活性强,口服吸收好,对伤寒杆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而且易渗入细胞内,胆汁内的药物浓度高。成人0.6g/d,分3次服,连用14天。(7)庆大霉霉素(gentamycin):对伤寒有一定疗效,常用剂量成人为1624万U,儿童40006000U/(kgd),分次肌注或静脉滴注,疗程2周。主要毒副作用是对患者听神经和肾脏的损害,孕妇及肾功能不全者忌用。(8)甲砜霉素(thiamphnicol):甲砜霉素是人工合成的广谱抗生素,结构和氯霉素相似,副作用较少,适用于治疗耐药性氯霉素菌株引起的伤寒。治疗治疗成人12g/d,分23次口服,14天为1个疗程。有10%20%的患者可发生白细胞减少。长期以来,氯霉素被用作治疗伤寒的首选药。出现耐氯霉素的伤寒杆菌后,氨苄西林、磺胺甲噁甲噁唑/甲氧苄苄苄啶组为治疗耐氯霉素伤伤寒杆菌的首选药物。继而又出现由质粒介导的对氯霉素、氨苄西林和磺胺甲噁甲噁唑/甲氧苄苄苄啶等多种抗生素耐受的伤寒杆菌。对多元耐药伤寒杆菌治疗可选用以下药物:(9)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治疗治疗为新型喹诺酮类衍生物,具有理想的药代动力学、良好的细胞渗透性及广谱抗菌活性。抗菌谱与诺氟沙星(氟哌酸)相似,环丙沙星的抗菌活性比诺氟沙星高48倍,与青霉素类、头孢霉素类、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无交叉耐药性。成人0.3g/次,1次/12h,口服,1014天为1个疗程。(10)诺氟沙星(norfloxacin):诺氟沙星是目前治疗伤寒的高效低毒抗生素之一,其疗效明显超过氯霉素、氨苄西林和磺胺甲噁甲噁唑/甲氧苄苄苄啶,且使用方便,副作用小,在伤寒流行地区可作为首选药。治疗治疗诺氟沙星属喹诺酮类新型抗生素,通过抑制DNA旋转酶活性而杀灭细菌。诺氟沙星的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对革兰阴性菌具有更强抗菌活性,口服迅速吸收,血清蛋白结合率低,血浓度高,半衰期为36天。一次口服400mg,血峰浓度为1.5l/L,超过对伤寒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口服本药后组织内浓度高,尤其是胆汁浓度更高,适合治疗并发胆囊炎和减少带菌者。诺氟沙星与抗生素或同类药物之间无交叉耐药性,可用于氨基糖甙类和头孢菌素抗生素耐药株以及用氯霉素无效的患者。治疗治疗诺氟沙星的毒副作用轻微,可能出现消化道反应、皮疹、白细胞减少等。对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本药使用方法:单用诺氟沙星0.4g,3次/d,口服,体温正常改为0.4g,2次/d;诺氟沙星加磷霉素联合治疗,诺氟沙星给药方法同前,磷霉素812g/d,分2次静脉滴注;诺氟沙星加头孢孟多(头孢羟唑)联合治疗,诺氟沙星给药方法同前,头孢孟多(头孢羟唑)34g/d,分2次静滴;诺氟沙星加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诺氟沙星给药方法同前,庆大霉霉素1624万U/d,肌注或静滴,1214天为1个疗程。治疗治疗 (11)氧氟沙氟沙氟沙星(氟嗪酸)(ofloxacin):氧氟沙氟沙氟沙星(氟嗪酸)为喹诺酮类第三代衍生物,抗菌谱与诺氟沙星相似。口服后吸收快,血液浓度高而持久,半衰期平均为6h,临床疗效高,副作用少,使用安全方便。大多数病例在5天内退热,临床有效率和细菌培养转阴率为100%。剂量为300mg,每12小时口服1次,1014天为1个疗程。(12)磷霉素(fosfomycinum):磷霉素能阻碍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具有杀菌作用,临床上常与诺氟沙星联合应用。治疗治疗磷霉素是细菌繁殖期杀菌剂,能高浓度地进入细菌体内阻碍细胞壁的早期合成。诺氟沙星能拮抗细菌DNA旋转酶,阻断DNA复制,起快速杀菌作用。与诺氟沙星联合应用后从细菌的不同部位破坏细菌,起双重杀菌作用有效地阻止L型细菌的产生。磷霉素能进入骨髓、血、肝、脾、肾等组织杀死残余伤寒杆菌,提高疗效减少复发。也可以和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霉霉霉霉素)或甲氧苄苄啶(TMP)联合应用。常用剂量成人为416g/d,分次静滴,连续应用2周。治疗治疗 (13)利福平(rifampicinum):利福平是对难治性伤寒的首选药物之一,对多种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杆菌均有杀菌作用,对耐药伤寒杆菌也有效。利福平的价格低廉,使用方便,毒副作用小。成人0.6g/d,空腹服用,热退后至少用药3周,总疗程不少于2周。应用中需定期查肝功能。(14)头孢菌素类:第二、三头孢菌素治疗耐药伤寒的效果好,在胆道内药物浓度高,毒副作用少,退热快,复发率低。常用的药物为:头孢羟唑(cefamandole)剂量为48g/d,分2次肌注或静滴;头孢哌酮(cefoperazone),成人46g/d,分4次肌注或静滴;头孢他啶(头孢羧甲噻肟)适用于使用多种抗菌药物治疗未见效,高热不退的成人病例,剂量为2g/次,2次/d,体温降至正常后剂量减半。治疗治疗上述药物1014天为1个疗程。药物治疗伤寒时应注意:宜做血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选择抗生素。抗菌药物疗程一般为23周,观察一种药物应宜为710天,如仍没有效果再换药。血液中要持续保持药物浓度。预后预后 一般说来,伤寒穿孔的预后与手术治疗早晚、病人全身情况等密切相关。据报道,穿孔后24h内手术,病死率为10%;4872h为30%;已呈现休克者则高达50%。今后,随着医学的发展,诊断水平的提高,本病的预后将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现已有报道手术死亡率在10%以下。预防预防 伤寒患者在接受外科治疗时恰在疾病感染的高峰阶段,患者的身体、衣物以及患者的排泄物等均有较强的传染性,应做好消毒隔离工作。按照肠道传染病的隔离原则彻底消毒病人的排泄物,直到解除隔离期为止。同时要预防和治疗伤寒的复发和再燃。及时发现和检出带菌者,防止慢性带菌者从事其不应当从事工作,对密切接触伤寒患者的人群应进行医学观察,减少疾病的传播。改善环境,保护水源,防止带有伤寒杆菌的粪便污染水源引起急性水型爆发。预防预防食品在制作、加工、运输、销售过程中,要防止带菌者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发生食物型传播。注意饮食卫生和饮水的消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卫生水平。伤寒疫苗的接种可降低发病率,每年坚持接种和补种,使易感人群成为主动免疫对象。谢谢大家!谢谢大家!by 大头医生-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伤寒 穿孔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胜****】。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胜****】,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