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doc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doc(4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七 年 级 上 册 中 国 历 史 知 识 点 第一课 我们的远古祖先 一、人类的起源 时间:地球上出现人类,大约在300万年以前。 传说:1、中国 女娲用黄土造人的故事; 2、西方 上帝先造出第一个男人名叫亚当,再用亚当的一根肋骨,造出第一个女人名叫夏娃。 人类的起源的科学答案: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来的,其依据是对考古发掘出来的古猿和古人类骨骼化石等实物资料进行考察和研究。在从猿到人的演变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作用。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根本区别。 二、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地点:云南元谋县。 生产生活情况: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2、北京人 时间:大约距今70万——20万年之间 地点:北京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 外貌特征:能直立行走,上肢与现代人相似,头部保留着猿类的一些特征。 生产工具:会制造工具,把石头打制石器(旧石器),把树枝砍削成木棒,会使用天然火种及保留火种。 生产活动:几十个人集合在一起,猎取动物,采集植物,作为食物共同分享。 社会组织:原始人群,过群居生活,有了简单的语言。 3.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18000年 地点:北京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生产工具:仍使用打制石器,掌握了磨制、钻孔技术,会用兽皮缝制衣服,并会织渔网一类的东西。掌握了摩擦生火的技术,会人工取火。 外貌特征: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观念: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走进了原始社会。 四、北京人与猿类动物有什么不同? 1、体质特征不同; 2、北京人能制造工具; 3、会使用天然火,并有了简单的语言; 4、共同劳动,共同分享食物。 五、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 北京人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山顶洞人距今约18000年;北京人保留着猿类的一些特征,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一样;北京人会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会使用骨针;北京人的生产活动是采集和狩猎,山顶洞人的生产活动是采集和渔猎,并且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北京人的组织是原始人群,山顶洞人的组织是氏族。 六、人跟动物的根本区别 会不会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 河姆渡人的生活 时间:距今6000多年 地点:长江下游的浙江省余姚市河姆渡镇浪墅村 使用工具: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和骨器等生产工具。 生产活动:农业——种植水稻(世界上最早); 畜牧业——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手工业——烧制黑色陶器; 居住情况:住干栏式房屋(适应当地潮湿闷热的气候),过着定居生活,会挖水井。 二、河姆渡人比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方面有什么进步? 1、食物来源不同: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主要靠采集野生植物果实为生,辅之以渔猎;而河姆渡人有了比较固定的食物来源,即种植水稻,发展原始农业。 2、居住条件不同: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而河姆渡人会建造自己的房屋。 3、生产工具和生活方式不同: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使用打制石器,并且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制和钻孔技术;而河姆渡人使用磨制石器,并且耒耜耕地,而且会制造陶器。 4、社会分工不同: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处于原始的社会发展阶段,无社会行业分工;而河姆渡人有了原始农业、原始畜牧业和原始手工业之分。 三、半坡人的社会状况 时间:距今已有5000多年 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 半坡人的概况:黄河中游的半坡遗址是一座比较完整、比较典型的母系氏族公社的村落遗址。 半坡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 1、半坡人种植粟和蔬菜(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的国家); 2、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特别是广泛用于农业生产中; 3、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器也很丰富,主要是生活用具(陶器几乎全为红色,只有极少数呈灰黑色); 4、饲养的家畜主要是猪和狗,也有少量的牛马羊鸡; 5、能纺织麻布,缝制衣服; 6、居住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房屋(适应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 7、生活中有了绘画、雕塑、刻画符号和装饰等内容。 四、氏族 1、在原始时代,按血缘关系组成的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氏族。 半坡遗址和河姆渡遗址都是氏族村落遗址。 2、特点:土地、房屋等都归氏族公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消费,没有贫富差别。 3、在氏族发展过程中,其先后经历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两个阶段。 五、大汶口遗址 时间:距今四五千年 地点:山东泰安县大汶口一带 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活概况: 1、大汶口原始农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具有磨制石镰、石锄。 2、原始手工业比以前有了更大进步,陶器有黑色和白色。 3、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六、半坡人和河姆渡人的生产和生活有何异同? 相同之处:处于原始社会后期;都以农业为主,并兼有饲养、渔猎和采集;都会建筑房屋和使用磨制石器、陶器。 不同之处:处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种植的农作物不同;建筑居住的房屋不同;制作的陶器艺术风格不同。 第三课 神奇的远古传说 一、炎帝、黄帝和蚩尤 1、传说4000多年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有三位杰出的部落首领,被称为中华三祖。 (1)炎帝,姓姜,号神农氏,是农业生产的创始人,为给人们寻找治病的草药,“尝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炎帝部落原生活在陕西岐山东面,后向东发展,到达今河南、山东一带。 (2)黄帝,姓姬,号轩辕氏。黄帝部落的发祥地在陕西北部,后向东迁徙,曾经到过涿鹿附近。 (3)九黎族的首领蚩尤。九黎族原居住我国东部地区,后来发展到山东、河南、安徽一带,是最早进入中原的部落。 2、炎帝、黄帝和蚩尤之间的战争 (1)背景:当时,部落之间因利益冲突,经常发生战争。 (2)经过: A涿鹿之战:蚩尤打败炎帝,又大举进攻黄帝部落。炎黄结成部落联盟,在涿鹿同蚩尤决战,蚩尤战败南逃,被黄帝擒杀。 B炎帝、黄帝之战:黄炎联盟在打败蚩尤之后,也走向破裂,结果炎帝被黄帝打败。 3、华夏族的形成 炎帝被黄帝打败后,炎黄两部落结成联盟,九黎族的一部分也加入进来,共同成为中原地区的主体居民。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后的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后人尊奉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祖先,认为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他是“人文初祖”。 二、尧舜的禅让 1、禅让:历史上把公共推举、首领让贤的办法称为“禅让”。 2、禅让的实质: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 3、尧舜的禅让:黄帝以后,著名的部落首领是尧,尧老了,召集部落联盟会议,大家推选舜作为继承人,协助尧处理事务。尧死后,舜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舜年老了,也采用同样的方式传为给禹。 三、为什么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炎帝、黄帝生活的时代是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过渡的开端,他们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因此中国人称自己是“炎黄子孙”。 四、你觉得尧、舜、禹各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学习?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禹率领人民治水,能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 第四课 夏传子 家天下 一、禹建立夏朝 1、大禹治水 背景:舜时,黄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舜派禹去治理水患。 大禹治水:禹用疏导的办法把河水引入大海,让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 2、禹建立夏朝 建立:大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 意义: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表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国家之一。 二、王位世袭制 (1)王位世袭制的出现: 禹死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最高统治者。从此,父子、兄弟相承的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2)王位世袭制的影响: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是一种社会进步,基本确立了我国在以后4000年的君主政治制度,对我国后世的影响十分深远。 三、夏朝的统治 阶级关系:夏国王统治夏朝,奴隶主和奴隶两个最基本的阶级。 国家机构:设置了官吏、军队和监狱,制定了刑法,建立了一整套国家机构。 统治区域:夏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 夏朝的生产:农业是最主要生产部门,使用石器、骨器等。当时有铜器,但未用于农业生产,掌握水利灌溉技术和用粮食酿酒的方法。 国家的实质(什么是国家):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夏朝灭亡:夏桀的残暴统治,失去民心,导致灭亡。 四、商朝的兴起 1、商汤灭夏,建立商朝 黄河下游的商部首领汤于公元前1600年起兵推翻夏的统治,建立商朝,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北),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国家。 2、盘庚迁都 商朝前期几次迁都,直到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将都城迁到殷(今河南南阳西北),统治才稳定,后代又称商朝为殷朝。 3、统治区域:东到海滨,西至陕西西部,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4、商朝经济:以农耕为主,畜牧业也有较大发展。工具有石锄、石铲石镰以及木制工具,还使用了青铜工具。农作物有“五谷”,即稻、黍、麦、粟、豆。 三、禅让制演变到王位世袭制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私有制的出现,它说明人类已经进入阶级社会,保护私有制度和剥削阶级的国家机器已经产生。王位世袭制的创立标志着原始公社制度的瓦解。 四、桀恨自己没有杀汤,以至于天下不保,你认为对吗? 错,桀的残暴统治,使他失去民心,这是夏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商汤重用人才,勤于政事,是人心所归。 第五课 公元纪年法 一、公元纪年法 是国际通用的公历的纪年法,为大多数国家采用,我国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时正式采用公元纪年。 1、“公元”:是公历的纪元,是以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年作为公元元年。以元年为界,向后推算,称为“公元××年”;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年” 6 5 4 3 2 公 公 公 3 4 5 6 元 元 元 前 元 2 1 年 年 注:每个单位为1年 年 时间长度计算: (1)假如已知的两个时间都是公元前或都是公元后,那么计算时间长度的公式是:A – B = C (2)假如已知的两个时间一个是公元前,一个是公元后,那么计算时间长度的公式是:A + B – 1 = C 2、世纪:公元纪年中,一个世纪为100年。世纪的前30年为早期,世纪最后30年为晚期,世纪的中间40年为中期。世纪初即这个世纪的最初10年,世纪末即这个世纪的最后10年。 世纪分法:史学界有两种分法 (1)公元元年至公元100年为一世纪,公元101年至公元200年为二世纪…… (2)公元元年至公元99年为一世纪,公元100年至公元199年为二世纪,公元200年至299年为三世纪…… 3、年代:世纪中又以10年为一年代,如20世纪80年代,通常指1980至1989年,也有主张从1981至1990年。 二、中国历史纪年法 1、干支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以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循环相配,组成六十干支,称“六十甲子”,用来表示年代,60年循环一次。 2、帝号纪年法:帝号是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的谥号。 3、年号纪年法:年号是封建帝王为记录在位的年代所定的名号。 4、民国纪年法: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这年为民国元年。 第六课 西周的分封 一、武王伐纣 1、背景:商朝的末代国王纣是一个暴君,他的残暴统治,以致众叛亲离。 2、经过:牧野之战(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军讨伐商纣,周军与商纣的军队在牧野决战,周军大胜,并乘胜进攻朝歌,商朝灭亡。) 3、结果:建立周朝(公元前1046年,武王灭商后,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二、分封诸侯 (一)分封制 1、分封制目的: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实行以周王室为中心的分封制。 2、分封制内容:以周王室为中心,将王族、功臣以及旧贵族的后代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先后分封的有卫、齐、鲁、晋、宋、燕等几十个诸侯国。 3、分封制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不但巩固了原来商朝地区的统治,而且扩大了统治范围,加速了全国经济发展。 (二)嫡长子继承制: 1、内容:西周规定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职位,只有正妻所生的长子有资格继承,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2、作用:保证了王室、贵族统治权利的顺利继承,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三)西周的统治区域:西到今甘肃东部,东到今山东北部,东北到辽宁南部,南面跨过长江。 三、平王东迁 西周灭亡: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西周结束。 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第七课 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甲骨文 1、甲骨文的出土时间及地点:19世纪末,在河南安阳小屯村。 2、甲骨文:甲骨文是殷墟出土的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它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3、甲骨文造字法:以象形为主,但假借、指事、会意、转注、形声等造字法也已具备。 4、甲骨文的内容: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5、甲骨文的作用:为汉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二、青铜工艺 1、青铜器:青铜器是铜、锡、铅的合金,把这三种金属按一定比例放入1000℃以上高温的炉中冶炼,炼出的铜呈青灰色,所以叫青铜。 2、青铜工艺的发展过程:中国古代青铜技术产生和发展于夏、商时期,晚商至西周时期逐步走向鼎盛。 3、商、周青铜铸造业特点:规模宏大,工艺高超,种类繁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4、青铜器主要代表:司母戊鼎(是目前我国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5、青铜工艺的意义: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称夏、商、周时期为青铜时代。 三、金文 1、金文:商、周时期,一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由于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字叫金文。金文因常常铸刻在钟或鼎上,故又叫钟鼎文。 2、意义:它也是研究商、周历史的珍贵资料。 四、甲骨文与金文的联系和区别有哪些? 金文由甲骨文演变而来,字体与甲骨文相近,但比甲骨文规范,已略为简化,线条平直简明,字形也比甲骨文圆润美观。 第八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春秋争霸的原因: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周王室日益衰弱,各诸侯国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大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国的权力,展开了争霸战争,胜利者成为霸主。 2、争霸的实质:为了争夺土地、人口和支配别国的权力。 3、争霸的表现: (1)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称霸的原因:第一:根本原因是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增强国力; 第二:齐国是东方大国,有鱼盐之利,为其争霸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 第三:“尊王攘夷”策略正确,并以此为号召,通过征战,提高齐国的地位。 齐桓公称霸的标志: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齐桓公的霸主地位确立。 (2)晋文公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采用“退避三舍”的策略,在城濮之战中大败楚军,称霸中原。 (3)楚庄王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在邲大败晋军,做了霸主。 (4)吴王阖闾 春秋末期,吴王阖闾打败楚国,成为霸主。 (5)越王勾践 吴越争霸,越王勾践获胜,成为春秋最后一个霸主。 春秋五霸:是指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国的国君,即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4、春秋争霸的影响(作用) 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但诸侯国减少,民族之间交往增多,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二、战国七雄 1、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为战国时期。战国因各诸侯国相互连年征战而得名。 2、三家分晋: 春秋时期,晋国新旧势力斗争激烈。在这些斗争中,赵、魏、韩、智伯、中行、范氏六家新兴势力逐步取得胜利,从而控制了晋国政权,称“六卿专政”。但后来,韩、赵、魏、智四家联合来,灭了范氏和中行,瓜分这两家的土地。到公元前453年,韩、赵、魏又联合灭了智氏,从此晋国政权就控制在这三家手中,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为诸侯,晋国名存实亡,史称“三家分晋”。 3、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有齐、楚、秦、燕、赵、魏、韩,史称“战国七雄”。这七个国家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著名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 (1)马陵之战:公元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齐宣王派田忌、孙膑前去救援。孙膑采取“增兵减灶”之策略,引诱魏庞涓,在马陵魏国大败,无力与其它强国抗衡。 (2)长平之战:公元前262年,秦军向东进攻赵国长平,赵国廉颇采取固守不战策略,双方对峙3年。后赵中秦的所间计,改派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替代廉颇,结果赵大败,实力从此大大削弱。 三、本课有关成语与相关的战役(按时间先后顺序) 1、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忍让和回避,以求避免冲突。源自楚晋的城濮之战。 2、卧薪尝胆: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原指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励精图治以图复国的事迹,后演变成成语,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源自吴越争霸。 3、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源自桂陵之战。 4、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而没有实际经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源自长平之战。 第九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1、铁农具 时间:春秋时开始使用的铁农具在战国时得到推广,此时,我国进入铁器时代。 使用和推广的地域:当时东北至辽河流域,中部到黄河流域,南部至长江流域及长江支流一些地区。 种类和用处:铁齿耙(用来碎土、平地和松土) 铁镰(用于收割庄稼和割草) 铁插(用于掘土和开沟) 铁锄(用于挖土、松土和除草) 铁犁铧(用于破土划沟,主要是深耕) 2、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时间:春秋时已使用牛耕,战国时逐渐推广,开始用两牛牵引进行耕作。 3、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的意义: (1)使大量开垦荒地和深耕细作成为可能; (2)为兴修水利创造条件; (3)使农作物产量大大提高; (4)社会生产力的显著进步,推动了社会的大变革。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1)新兴地主阶级的实力逐渐强大,他们要求获得政治上的权利,并废除贵族的特权。 (2)各诸侯国为顺应新的形势,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2、变法的时间和人物 公元前365年,秦孝公起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各国变法中最为彻底的。 4、变法的主要内:(1)承认土地私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 (3)推行县制:全国设31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5、变法的历史作用:废除了旧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兼并六国、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铁农具与现代农具的区别: 当时有的农具不是全铁,而是包铁式,目的为了省铁。另外形状也有些不同。 四、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够获得成功? (1)商鞅变法符合社会发展规律。 (2)商鞅变法的内容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属于社会的进步力量。 (3)商鞅变法奖励耕战的内容,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4)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提高国力。 (5)商鞅本人有革新的勇气和魄力,又得到秦孝公的支持。 五、填空题: 1、大变革时期,标志着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是(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封建制度的确立影响最大的是(承认土地私有,准许自由买卖) 3、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为强大的封建国家,主要原因是(实行商鞅变法) 4、我国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封建社会的(变法) 5、《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主要是因为(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第十课 春秋战国的科技和文艺 一、科学技术 1、都江堰 修建时间:战国时期 地点:成都西北 工程主持者:李冰父子 作用:历史上: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田地。成都平原因此成为“天府之国”。 今天价值:它至今仍然发挥着分洪、灌溉和运输的巨大作用。 2、杰出的工匠鲁班 时间:战国时期 成就:发明了木工工具,如曲尺、墨斗、刨、钻等,制造了攻城用的云梯,用竹木削成能飞行的鹊。他被后代尊奉为土木建筑工匠的祖师。 3、神医扁鹊 时期:战国时期 成就:采用“四诊法”(望、闻、问、切四诊法)判断病情,成为中医的传统诊断法。他是中医传统诊断法的奠基人。 二、文学 1、《诗经》 历史地位:《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内容:由《风》、《雅》、《颂》三部分组成,收集了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风》采自民间,是《诗经》中的精华。 2、伟大诗人屈原 生活年代:战国时期爱国诗人。 贡献:运用楚国方言和民歌形式,创造出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代表作:抒情诗《离骚》。 有关的节日: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秦国攻陷了楚国国都,屈原自沉于洞庭湖畔的罗江,后人在每年的这一天(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纪念他。 世界地位:屈原的诗歌广为后代传诵,还被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中国和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三、艺术 1、音乐 (1)起源:远古时期我国就有原始歌舞;舜时的《韶乐》。 (2)西周时期:形成了音乐教育制度; (3)战国时期:钟鼓之乐盛行,湖北随县出土的全套编钟,是当时最珍贵的乐器。 2、绘画 春秋战国时期:绘画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 作品:(1)战国《妇女凤鸟图》和《御龙图》,是我国最古老的锦画; (2)青铜器、漆器的花纹,也由简单的图案发展到描写社会生活的复杂图画。 屈原在《离骚》中写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同情人民的深挚感情;“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表现了诗人追求崇高理想、坚忍不拔的精神。 第十一课 百家争鸣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1、孔子生平: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公元前551--479)。 2、孔子的地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3、孔子的历史贡献: (1)在政治思想上:提出“仁”的学说。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主张人们相互爱护,反对暴政。 (2)教育方面: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不少教育经验和方法,如:“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循循善诱”、“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等。 (3)在文化方面的贡献:整理《诗经》,编订了《春秋》;孔子的弟子根据他的言行,编成《论语》一书。 二、百家争鸣 背景: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变化,许多思想家对此提出不同的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儒家 (1)孔子: 历史时间:春秋晚期鲁国人 主要思想:“仁”的学说;“爱人”;“为政以德”;“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 代表作及影响:《论语》;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孟子: 历史时期:战国时期,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后人将他和孔子合称为“孔孟”。 主要思想:“民为贵,君为轻”,主张“仁政”;反对连年的兼并战争。 代表作:其言论收在《孟子》一书中 (3)荀子: 历史时期:战国时期 主要思想: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认为人们能够掌握自然规律,利用自然为人民服务。 2、墨家: 创始人:墨子,战国时期人 思想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主张选举贤能人治理国家,提倡节俭,批判浪费。 3、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历史时期:春秋时期楚国人。 主要思想: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代表作:《道德经》 (2)庄子 历史时期:战国时期 思想主张:鄙夷权贵,批判和嘲笑当时“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合理现象。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对现实人生采取乐天安命的态度。 代表作:《庄子》 4、法家 代表人物:韩非,战国末期。 思想主张:认为历史阶段向前发展的,应按照现实的需要进行改革,国家权力应集中于君主手中。主张以法治国。 代表作:《韩非子》 5、兵家 (1)孙武:兵家创始人。 历史时期:春秋晚期齐国人。 思想主张:“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代表作:《孙子兵法》 (2)孙膑 历史时期:战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 思想主张:强调战前一定要做好准备,论述以寡击众、以少胜多的作战方法。 著作:《孙膑兵法》 第十三课 六王毕 四海一 一、秦王扫六合 1、秦统一的历史条件 (1)春秋战国以来的纷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人民渴望安定和平。 (2)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交往密切,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基础。 (3)商鞅变法后,强大起来的秦国不断兼并邻国的土地。 (4)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使诸侯国数量减少,并且促进了各民族各地区联系的加强,客观上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5)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和决策的适当也是秦统一六国的重要原因。 2、秦统一的经过 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用了10年时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500多年的分裂局面。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秦统一的意义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 (2)秦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为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各族人民的安定生活和相互交往,提供了有利条件,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 (3)秦的统一,为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一)政治方面: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1、建立皇帝制度 皇帝是全国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均集中在皇帝手中,政事无论大小,最后均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2、在中央设“三公” 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使大夫,合称“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太尉掌管军事,御使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废除西周以来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制度,初设36郡,后增至40多。郡的主要长官是郡守,掌管政事和军事,郡下设若干县,郡县的主要官员由皇帝任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这项制度在我国被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 (二)经济方面: 1、统一货币 把原秦国使用的圆形方孔铜钱作为通行全国的统一货币。统一货币,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的经济交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 2、统一度量衡 把秦国度量衡的标准器颁布行天下,统一了长度、容积和重量的标准。这不仅保证了纳税制度的实施,而且对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都有着积极作用。 3、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秦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贯通全国各地的驰道。驰道路面宽阔,路基坚实,两旁植有树木。秦还统一车轨,规定大车两轮间宽六尺,以便于交通运输。 (三)文化方面:统一文字 把简化后的秦字作为通用的标准字体,这种字体叫小篆,允许通用民间流行的隶书。文字的统一,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四)思想方面:焚书坑儒 1、目的:加强思想控制,巩固统治。 2、内容: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书籍一律焚毁。秦始皇还把在背后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数百人活埋 3、影响: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是秦暴政的表现,给我国古代思想文化造成了巨大损失。 (五)民族关系方面: 1、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为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派大将蒙恬大军出击,收复被匈奴占领的河套地区,为防止匈奴再次南下,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全长一万多华里的万里长城。 2、南征越族,开凿灵渠 秦派遣大军征讨南越,统一了南越地区。在征服南越的过程中,秦朝在今广西兴安境内开凿发灵渠。灵渠全长34千米,它沟通湘水和离水,连接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和两广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秦朝疆域 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南到南海,北到长城一带,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第十四课 伐无道 诛暴秦 一、秦的暴政 1、刑法苛严 2、赋税沉重 3、兵役徭役繁多 4、秦二世继位,宦官赵高控制朝政,统治更加残暴。 二、秦末农民战争 (一)第一阶段:陈胜、吴广揭竿而起 1、起义的原因 根本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使人民无法生活下去,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直接原因: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边,在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朝法律,误期都得处死。 2、时间、地点:公元前209年,大泽乡。 3、领导人:陈胜、吴广 4、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5、特点:揭竿而起,斩木为兵 6、建立政权:建立“张楚”政权 7、结果:失败 8、意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二)第二阶段:刘邦、项羽领导农民军推翻秦王朝 1、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几十万秦军包围起义军占领的巨鹿。项羽率军渡过漳河,破釜沉舟,只带三日粮食,背水而战,大破秦军,消灭秦军主力。这是秦末农民战争中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一次以少胜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战。 2、刘邦进逼咸阳: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西进关中,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仅存15年的秦朝灭亡。 三、西汉的建立 1、楚汉战争:秦朝灭亡后,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战争”。最后,项羽战败。楚汉战争是统治阶级争夺帝位的战争。 2、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3、汉初政策——休养生息政策 (1)原因:西汉建立后,社会十分贫困。 (2)内容:汉高祖和他的继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即: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减轻刑罚。 (3)结果(或作用影响):社会秩序逐渐安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第十五课 汉武帝“大一统” 一、王国问题的解决 1、王国问题出现的原因:汉初实行分封了一些王国,王国势力的发展,严重威胁中央政权的统治。 2、王国问题的解决: (1)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 汉景帝接受晁错的建议,削夺王国一些封地。吴、楚等七个王国联合叛乱,景帝派周亚夫率军东征,平息了叛乱,加强了对王国的控制。 (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汉武帝听取主父偃的建议,诸侯王除将王位传给嫡长子外,还可推“私恩”,把王国封地分给其他了弟,建立许多侯国,诸侯王势力大为减弱。后来又陆续削夺大批列侯的爵位,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二、汉武帝的“大一统” 1、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夺列侯爵位,解除王国对中央的威胁。 2、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原因:汉初奉行“无为”而治,诸子百家学说重新活跃起来。到汉武帝时,这种局面已不利于加强皇权。 (2)提出者:董仲舒。他提出维护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的“大一统”思想,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独尊儒术的措施:排斥其他学说; 大兴儒学教育; 任用儒生做官; 在长安兴办太学。 (4)影响: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统治地位从此确立。 3、在军事上:与匈奴的战争 (1)匈奴的崛起:秦末,中原大乱,匈奴乘机在北方崛起,冒顿单于统一蒙古草原,还南下重新占领河套地区。 (2)“白登之围”:公元前202年,冒顿率领匈奴骑兵将刘邦带领的汉军围困在平城白登山,刘邦用计才得以逃出重围。 (3)“和亲”政策:“白登之围”后,汉高祖刘邦采取“和亲”政策,将皇室女子嫁给单于,每年送去大量丝绸、粮食等,但仍不能阻止匈奴对北部边郡的掳掠。 (4)汉武帝与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决战,大败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5)昭君出塞:西汉后期(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请求与汉和亲,宫女王昭君自愿出塞,嫁给了呼韩邪单于。 (6)东汉初,匈奴分南、北两部: 南匈奴:归附东汉,迁到长城内外一带,与边郡没人杂居。 北匈奴:控制天山一带,他们多次南下攻掠东汉边郡,先后被东汉大将窦固、窦宪打败。此后,北匈奴大部分西迁。 第十六课 丝绸之路的开辟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范围:西汉时,人们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天山南北的今新疆地区,称为西域。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汉武帝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时间:公元前138年 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了解了西域的情况和西域人想与汉朝交往的愿望。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 目的:为加强与西域的联系 时间:公元前119年 结果: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 4、西域都护的设置: 时间:公元前60年 行政机构:西汉设立西域都护 职能: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保护商旅往来。 意义:这是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二、东汉对西域的管理 1、班超出使西域 历史背景:东汉初年,北匈奴控制西域。 目的:为恢复对西域的管辖。 时间:公元73 结果:班超利用西域各国的力量,由南而北地击退北匈奴势力,统一了西域,并出任西域都护。 2、班超经营西域:班超在西域活动近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三、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开辟时间: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之后。 2、路线: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过敦煌,出玉门关,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及欧洲的大秦。 3、贸易往来:中国的丝、丝织品、瓷器、四大发明、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以及-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上册 历史 知识点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