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必备复习资料.doc
《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必备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中学必备复习资料.doc(5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精选资料 第一章 绪论 2)心理现象一般分为心理过程与人格两大方面。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标,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现象。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品质或特征的总和。它包括人格倾向性和人格特征两方面,1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观念、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2人格特征。人的能力、性格、信念、世界观逐渐形成。 3)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2测验法。测验法就是运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验,对被试的某些心理品质进行测定,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信度指测验结果的稳定性、一致性程度。效度测验结果的正确性、有效性程度。3调查法。调查法是以收集被试各种材料,间接了解其心理现象的一种方法。分为书面调查和口头调查.4临床法。5个案法 4)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研究任务(学习心理学的意义)1描述心理现象2解释心理活动机制3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研究领域,分为4个层次1基础研究2心理现象研究3心理对象研究4活动领域层次 5)亚里士多德《灵魂论》被认为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心理学的专著 6)现代心理学的学派纷争。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开创的实验心理学既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也标志着心理学上第一个思想学派—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开始。2机能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詹姆斯。3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科学)行为主义心理学史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心理学派,是现代心理学中影响很大的一个学派,其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4完形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默、考夫卡、苛勒。格式塔。5精神分析心理学,弗洛伊德.6人本主义心理学,用来访者中心治疗,对来访者无条件的积极关怀,使来访者实现自己,维持自己,提高自己。7认知主义心理学8精神心理学 。当代心理学呈现出多种研究取向整合和分支学科繁茂发展的特点。 7)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心理学是从事教育活动的基础科学1教育活动要遵循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一个是社会发展规律,一个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2教师工作要有心理学的指导。3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理论是教师专业化的主要指标. 1描述心理现象2解释心理活动机制3预测和控制心理行为 8)教师职业必备的心理素质。1高尚的职业品德2广博的知识3完善的人格4全面的能力。教师能力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系统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核心之一。系统学习能力包括自学能力、专业能力、信息资料的加工利用能力、创新能力。5专业的技能。包括教学设计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监控技能,教学操作和示范技能,教学评价技能,教学研究技能,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技能 教师应掌握的心理辅导技术。包括关注技术,倾听技术,沉默技术,宣泄技术,探讨技术,面质技术,自我表露技术,行为矫正技术 第二章 中学生的身心特征 1)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是心理产生的主要基础。)和周围神经系统(脊神经、脑神经、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脑由脑干、间脑和小脑组成。脑神经一共是12对。 2)通常将生长和发育分为4个时期。胎儿期,初生儿到成人的时期,成人期,老年期 3)真正的定位说开始于失语症病人的临床研究。 4)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回应。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只具有对外界刺激的感应性,而不具有反射能力。分为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部分组成。无条件反射是与生俱来的,不学即会的反射。条件反射是机体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后天训练和学习建立起来的暂时性的反射,是反射活动的高级形式。经典条件反射,巴甫洛夫最早提出和工具性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发明“斯金纳箱”。 5)广义的心理的发生发展指从动物到人类的心理演变过程,它包括动物心理的发生于发展和人类心理的发生与发展。狭义的心理发展指个体的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再到衰老整个生命历程中的心理发展。个体心理发展分为10个阶段。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也叫学龄前期(3-6.7岁)童年期,也叫学龄初期(6.7-11.12岁)少年期,也叫学龄中期(11.12-14.15岁)青年初期也叫学龄晚期(14.15-17.18岁)青年中期(19-25岁)成年期(25-45岁)中年期(4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6)个体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有阶段性、连续性、稳定性、可变性的特点。以及差异性。个体心里发展的动力:教育和社会。 7)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包括遗传,教育,环境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扩展简答:为什么说遗传决定论是错误的?因为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有4个,相互之间缺一不可,相辅相成,片面强调一个事错误的。)一、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前提。)1遗传,指上代的许多生物特征 传递给下代的过程,通过遗传获得的、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成为遗传素质。2生理成熟。指机体结构和机能发育完善的过程,依赖于个体种族遗传的发展程序,有一定规律性,为心理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二、自然环境因素,空气质量、噪声、拥挤和自然灾害对的人的心理与行为影响很大。 8)中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青春期是个体生长发育的鼎盛时期,成为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第一个生长高峰在0-1岁)身高,体重,头面部发生明显变化。青春期儿童的生理机能也迅速增强。1初中生生理发育成熟,特别是性机能成熟,使初中生有成人感,独立倾向日益严重。2心理发展有这样的特点: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思维的自我中心性。这些特点的存在使初中生考虑问题比较片面,冲动和草率。情绪上心理活动强烈,固执,狂暴,自我意识发展的盲目膨胀,情感抗挫折能力差。这些都会引起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盲目自尊或妄自菲薄,情绪易大起大落。 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是个人发展的危机期及如何度过答案为9-15 9)中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过渡性。从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表现: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熟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在身体发育方面和思维水平的发展方面,具体思维向形象思维发展,各种心理特征逐渐接近成人。 2闭锁性。指思维的发展,青少年把探索的视线转向自己的内部,心理活动开始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在斯普兰格理论中叫做第二次诞生,而在汤姆利尔茨的理论中称作内部的获得时期。记日记是青少年的共同特点。青少年的闭锁性还表现在与人交往中变得不那么坦率了,即使对最亲近的人也不能做到毫无保留,有时可能以各种形式做回答而拒绝回答。心理学家把这种特点叫做不坦率性,对成人闭锁对同龄人开放。3社会性,观察、思考和判断社会中的种种现象与问题,有自己的看法,社会情感性丰富和稳定,通过社会环境中与人、事、物的交互作用而逐渐学会认识自己,了解别人。 10)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具体表现。1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初中生思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其思维的抽象逻辑性。体现在:运用假设,逻辑推理,运用逻辑法则。矛盾性体现在: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思维活动中的自我中心的出现。2高中生思维的发展特点: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具有充分的假设性、预计性及内省性。形式逻辑思维处于优势,辩证逻辑思维迅速发展。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阶段进入成熟期。 11)高中生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其概念,推理和逻辑法则的运用能力等三个方面的发展特点上。概念的发展,推理能力的发展,运用逻辑法则的发展。高中生的情绪的发展特点:1情绪的延续性2情绪的丰富性3情绪的特异性。情感发展的特点:1情感逐渐由不稳定到稳定2情感丰富多彩,复杂而深刻。 12)中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低级生理需要相联系)情绪特点:1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2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3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情感特点:1自我意识增强,自尊的迫切需要2情感有文饰、内隐和曲折性。3情感容易受挫,忍受能力差 13)中学生人格的发展。初中生。1意识高涨。大约在1-3岁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期。2反抗心理。第一反抗期出现于2-4岁之间,第二反抗期出现于初中阶段。在结交朋友方面也有新特点:交友范围缩小,重视友谊,与异性朋友之间的关系,与父母关系的变化,与教师关系的变化。 14)高中生人格的发展特点:1自我意识的高度发展。高中阶段是个体自我概念逐渐达到稳定的时期,高中生逐渐学会了全面,客观,辩证的看待自己、分析自己。2价值观的确立3自治需求 15)(怎样度过初中生的危险期)指导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原则。初中生:1提前做好青春期性教育的知识和心理准备2学校与家庭教育相结合3培养乐观向上的情绪。高中生:1引导学生客观评价现实2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3积极开展文体活动4强化心理素质的训练 第三章 中学生的学习 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经验并由经验引起相对持久的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狭义是指人类的学习,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以语言为工具,积极主动的获得社会及个体经验的过程。 2)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学生的学习是在学校,由教师指导,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体力,形成品德的过程。1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的2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3学生的学习是为了促进全面发展4学生的学习是为未来的实践做准备的。 3)学习的种类。1依学习水平划分,加涅分成8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系列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2依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划分,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又根据学习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意义学习(理解性学习)的实质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的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实质性联系是指新旧知识间内在的有意义联系,非人为联系指新旧知识间存在的观念的一致性。3依学习内容和结果划分,我国心理学家主张把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品德的学习。 4)学习理论1刺激—反应理论。(外在行为解释人的行为获得的理论)由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鼻祖)。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即某种情境仅能引起某些反应,而不能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联结学习的公式:S—R。三条学习的定律:准备律(有积极的学习愿望,激发学习的动机、心向),练习律(反复强化),效果律(强化物体对那个人本身有吸引力)。桑代克的联结说是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2认知理论(关于某科的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基本公式)基本观点:一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二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包括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知识的评价。三强调各门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认为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有利于理解该学科的内容,有利于学习内容的记忆和学习迁移,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兴趣的形成。代表人物布鲁纳.3社会学习理论由班杜拉倡导,他认为人类的许多学习,尤其是社会行为方面的学习不必事事亲身经历来获得直接经验,而是可以通过观察获取替代性的间接经验。一个完整的观察学习由四个相互关联的过程组成即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 5)顿悟学习的条件是在这个领域长期坚持努力的人,长期思考,是勤奋耕耘的人。 6)学习迁移有好作用也有坏作用。指一种学习结果对另一种学习的易化或干扰现象。实质就是把学得的知识经验(包括概念、原理、原则、技能、技巧、方法等)加工重组改变后运用于新情境的过程。学以致用,先前知识的运用(正迁移—有利,负迁移—无利) 7)学习迁移的种类。1根据迁移作用的性质,迁移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前一种学习有助于后一种学习的现象是正迁移。前一种学习阻碍了后一种学习的现象是负迁移。2根据迁移的时间顺序的不同,迁移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3根据迁移的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4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例在学习母语时学习英语产生干扰,属负迁移 8)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1形式训练说,训练人的心智大脑2共同要素说,相似的程度有利于迁移的发展,循序渐进3经验概括说(原理说),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理论回到实际)在迁移中的作用4关系转换理论(顿悟说)5认知结构说,认为学习者只有懂得如何把知识应用于不同的情境中,迁移才会产生。 关于这章这节基本理论不清楚,不利于迁移,建立关系。联系清晰,把握深刻。 9)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相似性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2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以及调节,控制认知活动的元认知策略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3对学习材料的概括水平,是影响迁移效果的主要因素4心向与定势,心向和定势都是心理准备状态 10)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1确立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让学生一起参与教学目标的制定,并要学生了解某一阶段学习的目标2精选教材。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有用的经验就必须精选教材内容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教材在经过教师处理之后应具有科学的序列,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4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是促进学习迁移的另一有效方法5创设与应用情况相似的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与日后运用所学知识内容的实际情景最好相类似,这样有助于学习的迁移6提高对基本原理的理解水平。为促进原理的迁移,教学中应要求学生准确的理解基本原理7学生在学习中自己总结出来的规律或法则更有助于学习的迁移。 11)理解是指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认识未知事物的属性、联系与关系,直至解释其本质及规律的思维过程(有意义学习)。知识理解的实质是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举例) 标志是:知道是什么,知道为什么,能举例复述,融会贯通(迁移) 12)促进知识理解的条件: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2提供必要的感性材料。直观教学有3种形式(获得方式):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言语直观、利用变式和比较。变式是指不断的变换材料的呈现形式,从不同角度和方面使非本质特征不断变化,本质特征保持不变,以突出实物的本质特征(例盲人摸象,通过非本质属性解释本质属性的过程)。比较包括同类事物比较和同时比较。比较有利于记忆 13)知识的应用的实质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的过程、迁移。知识 应用可分为3个相互联系的环节:1审题,指了解题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审题是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想象、思维等在头脑中进行一系列的智力活动,尤其表现在要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与综合活动。如何存储以及如何提取知识的所有途径、方法和策略叫做表征。2相关知识的重现。学生在重现相关知识时,产生困难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旧知识的干扰,学生的生理状态,学生的心理状态3课题类化和解题判断的形成。 14)影响知识应用的因素:1知识的领会与巩固程度(可利用性、可辩证性、稳定性、可靠性,原有知识是否扎实)2问题的特征(问题的背景)3学生的智力活动水平(与智商有关、思维习惯) 15)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的、自动化的活动方式。技能具有以下特点:1技能是一种完善化了的动作系统(自动化了的条件反射)2技能以已有经验为基础(形成技能的基本条件)3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技能按其本身性质和特点可以分为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种:1动作技能(实在物)是一种按一定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获得的迅速、精确、流畅和娴熟的躯体运动方式,它借助骨骼和相应的神经过程的活动表现出来2智力技能(观念,动作可以不连贯、可省略)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完成的完善化的智力活动方式。动作技能和智力技能的关系。区别:1活动的对象不同。智力技能属概念的范畴,思维方法2活动的结构不同3活动的要求不同。联系:动作技能是智力技能形成的最初依据,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是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逐步脱离外部动作而借助于内部言语实现的。同时,智力技能往往又是外部动作技能的支配者和调节者,复杂的动作技能往往包含认知成分,需要学习者智力活动的参与,手脑并用才能完成。 16)技能的形成阶段。动作技能的形成:1认知定向阶段。学习者在头脑中形成动作映像,学习者可根据这种动作映像联练习动作2掌握局部动作阶段3初步掌握完整动作阶段4动作协调完善化阶段。智力技能的形成:加里培林分成5个阶段:1活动的定向阶段2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如借助于实物或模型、图表、标本等学习。3有声言语阶段4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5内部言语阶段 17)技能的形成标志。动作技能表现出的标志:1动作结构的改变2动作品质的变化3活动的调节功能加强。智力技能表现出的标志:1智力活动脱离了物质或物质化的活动支持2智力活动的进程压缩,快速反应代替了详尽、展开的推理过程,思维灵敏,思维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高3智力活动自动化,几乎成了无意识的活动。 18)练习过程的一般趋势:1练习成绩的起伏现象,原因一是由学习者的主观原因引起的,如学习者的信心、动机、情绪、身体状态等,二是由客观条件的变化引起的,如练习的方法条件和工具的改变等2练习进程中的高原现象,原因是如生理上的疲劳、感觉技能和中枢机能对动作调节作用减弱、动作强度减弱、兴趣降低、意志品质差、自满情绪、练习方法不当等。 19)提高有效练习效率的条件:1确定练习目标2恰当安排练习时间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4灵活采取练习方式 20)品德即道德品质指个体按照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表现出来的某些稳定的心理特征或倾向。道德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两者区别:1品德与道德所属的范畴不同,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品德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2品德和道德所反映的内容不同。道德所反映的内容比品德 广阔的多,概括的多。道德包含社会生活的总体要求,而品德包含的只是社会、道德规范的局部3品德与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不同。道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社会需要,而品德产生的力量源泉是个体需要。两者联系:1品德是道德的具体化2道德影响着品德的形成于发展3个体的品德对社会道德状况有一定的反作用。 21)品德的基本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部分。 22)品德心理成分的交互作用:品德的各心理成分之间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在个体品德发展中,每一个基本成分都不可忽视。一般来说,道德认识是道德心理的基础和前提,是道德情感产生的依据。道德情感是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的桥梁。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深化、交融的结果就产生了道德动机。道德动机驱动人以道德意志来实践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时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因此,品德的形成是这些心理成分之间共同发生作用的综合过程。 23)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他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依靠他人到自律不依赖他人的过程。把儿童的品德发展分为3个阶段:1前道德阶段(0—3岁),这一时期儿童对问题的考虑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对待规则2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特点:单方面的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赞成惩罚,并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说明是坏的,还把道德法则与自然规律相混淆,认为不端的行为会受到自然力量的惩罚。3自律道德或主观主义阶段(7—12岁)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品德发展理论。 三种水平 发展阶段 心理特征 一 前习俗水平(9岁以下) 1 惩罚定向阶段 只从表面行为看行为后果的好坏,盲目服从权威,旨在逃避惩罚 2 寻求快乐定向 只按行为后果能否带来需求的满足以判断行为的好坏 二 习俗水平(9—15岁) 3 好孩子定向 寻求别人认可,凡是成人赞赏的,自己就认为是对的 4 权威定向 遵守社会规范,认为规范中所定的事项是不能改变的 三 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 5 社会契约定向 了解行为规范是为维护社会秩序而经大众同意所建立的,只要大众取得共识,社会规范是可以改变的 6 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 道德判断以一个人的伦理观念为基础,个人的伦理观念用于判断是非时具有一致性与普遍性 24)青少年品德心理的特点:1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伦理道德已经开始形成2处于动荡性向成熟性的过渡 25)学生品德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培养主要表现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的形成和发展发面。1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道德知识的掌握是道德认识形成的前提,道德信念的确立是道德认识发展的关键,道德评价能力是道德认识发展的标志。2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对学生开展道德认识教育的同时,激发他们的情感/提供榜样的具体形象和生动事例,引起情感上的共鸣/真情感化,激发和保持学生的道德情感3加强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4注重学生的道德行为训练 26)青少年品德不良产生的原因:1客观因素: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环境2主观因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意志力薄弱/好奇心强,盲目模仿/偶然失足到养成不良习惯 27)青少年品德不良的矫正:1学校应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端正办学思想,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从小重视孩子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分数3青少年自身应加强主体意识的培养,培养自己的识别、抵制能力不盲目从众4社会各方面都应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进一步清除有不良影响的坏风气,为他们创造适合其年龄特征的精神食粮,加强社区教育,促进教育社会化 28)学习困难的特征:1智力都是正常的2存在思想品德比较落后或学业成绩不良,甚至两者兼而有之3上述两方面的问题不是由于生理缺陷造成的,也不是环境教育剥夺的结果,而是学校、家庭、社会及本人主观原因所致4学习困难学生需要特殊的督促、辅导和帮助 29)学习困难的类型:暂时学习困难学生,能力困难学生,动力困难学生,整体困难学生。学习困难的产生原因:1认知因素(知识背景贫乏)2人格因素(倾向性,世界观,价值观)3人际关系(师生同学关系)4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 30)学习困难的辅导:1引导学习困难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学习困难学生不善于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反应,因而容易降低学习目标,放弃坚持不懈的学习努力,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意识。2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不断前进的动力之源,始终坚持三个相信的教育理念,即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追求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争取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老师帮助下获得成功。3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获得成功感。让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到成功感,成为激励学习困难学生努力学习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4激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求知欲是学生追求知识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引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5讲究教育教学方法。为了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就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教学方式又要讲究教学方法。6创设有利于学习困难学生进步的环境。学习困难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除了直接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四章 感知与感觉(认知过程) 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最简单的物理属性,感觉不可靠。 感受性的大小是用感觉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2)刚能觉察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做差别感受性。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叫作差别阈限。 3)1834年,韦伯开辟了对最小可觉差的新研究,提出心理学中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这一定律被描述成刺激之间的最小可觉差与标准刺激强度比值是恒定的。 4)感受性的变化规律(感觉的规律):1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后象是指当前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刻消失,还要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2感觉适应。视觉适应包括明适应和暗适应两种。当人们从光亮处来到暗处,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分辨出物体的轮廓,约40分钟后,周围的一切更加清晰,这叫暗适应。而当人们从暗处来到光亮处,刚开始会觉得目眩,看不清周围的东西,约2、3分钟以后视觉才能恢复正常这叫明适应3感觉对比(鹤立鸡群)4感觉的发展。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感觉的相互影响,联觉,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不同感觉的相互代偿 5)视觉辨别物体细节的能力叫视敏度。听觉器官对声波的反应表现为音高、音强和音色。颜色有三个基本的特性色调、明度、饱和度。 6)人眼对色光混合而产生的视觉现象遵循互补律、间色律、代替律。 7)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整体的反映(比感觉更高级,反映问题深刻可靠))知觉的种类: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错觉。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等。 8)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错觉产生的原因:1客观环境的变化2有机体自身特征的影响3各种感觉的相互作用(例度日如年,一日三秋,光阴似箭,日月如梭,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错觉现象通常反映了知觉系统对于标准知觉环境的某种特殊的适应性。 9)知觉的特性:1选择性、在一瞬间不可能同时感知所有的事物,而总是有选择的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对象,把其他对象作为知觉对象的背景这种现象叫做知觉的选择性。2整体性、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3理解性、在知觉的过程中,人总是用过去所获得的有关知识和经验对感知事物理解和领会,知觉的这种特性就是直觉的理解性。4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10)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有预定目的的、有计划的、主动的知觉过程。(高级形式的知觉是观察) 11)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是多种感知觉的综合。 12)中学生观察力的表现:目的性强、准确迅速、长期坚持、正面理解。 13)根据刺激来源于有机体外部还是内部,分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14)为什么把事物当做整体来看(知觉的组织原则):邻近原则、相似性原则、连续性原则、闭合原则、好图形原则、同域原则。 第四章 感觉与知觉 1)感觉过程包括三个主要环节:①对感受器的刺激过程②传入神经的活动③中枢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质的活动,从而产生感觉经验 2)感觉是知觉的区别:①感觉是介于心理和生理之间的活动,知觉是以生理机制为主基础的纯粹的心理活动②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整体的反映③从感觉和知觉的生理机制看,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而知觉则比感觉复杂,它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关系分析综合的结果。 3)影响知觉选择性的主要因素: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与背景差别越大,对象就越让你故意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反之亦然。②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运动的物体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③知觉的选择性也受到知觉者的需要、兴趣、爱好以及知识经验的影响。 4)中学生观察力的培养:根据青少年观察力发展的特点,教师应采取如下方式:①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可以向不同年级的学生提出难以不等的观察训练要求。②明确观察任务。观察的效果决定于观察任务明确到何种程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预先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③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教师还应当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观察兴趣可以通过郊游、参观、访问等多种途径来培养。④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的时候,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⑤教师还要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⑥要引导学生在观察时善辩多思⑦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 第五章 记忆 1)记忆是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是通过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这三个基本环节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2)识记是记忆过程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指个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眼前,能把它们加以确认的过程成为再认。 3)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记忆可分为:1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人们参观所得的印象就是形象记忆,还包括人们见到过的人和物、看到过的画面、听过的音乐、嗅过的气味、尝过的滋味、触摸过的物体等的记忆都属于形象记忆2情绪记忆、情绪记忆是以体验过的某种情绪和情感为内容的记忆,例如对以往愉快事情的回记忆,对受过的惊吓的记忆,或对曾经悔恨的记忆都属于情绪记忆3逻辑记忆、逻辑记忆是以语词、概念、原理为内容的记忆,例如人们对心理学概念、数学公式、物理学定理的记忆都属于逻辑记忆4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例如对游泳、农具的使用、驾驶等动作的记忆都属于运动记忆。 按记忆的意识参与程度划分:1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当个体需要有意识的或主动的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的记忆。2内隐记忆,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4)从信息加工的角度上说,记忆是一个结构性的信息加工系统,是由三个不同的子系统构成的: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5)感觉记忆是在2秒之内,感觉记忆包括图像记忆和回声记忆/短时记忆是指记忆的信息在头脑中贮存、保持的时间比感觉记忆长些,但一般在2秒到1分钟的记忆。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可用组块做单位来测量。短时记忆的容量大约是7+2个组块。 6)组块的大小、复杂性和熟悉性等都可以影响短时记忆的容量。短时记忆的编码方式可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 7)长时记忆指1分钟以为至终生的记忆。长时记忆的信息编码形式主要有:类别群集、联想群集、主观组织。长时记忆的存储:1陈述性记忆与程序性记忆。陈述性记忆是指对用来表征外部世界的物体和事件及其相互联系的知识的记忆。程序性记忆则是指做事情的方法。比如人们在学车之前会读一些有关车的构造的书籍,记住了某些基本设备,这种记忆就是陈述性记忆;当以后人们不断的练习,把知识变成了运动技能,真正学会了开车,这时的记忆就是程序性记忆。 8)常见的联想主要包括: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 9)常用的测量保持量的方法:回忆法、再认法、再学法、重构法。 10)长时记忆信息的提取有两种形式:回忆和再认。 11)遗忘是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和重现,或是错误的再认与重现。遗忘可以分为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两种。 12)艾宾浩斯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艾宾浩斯又根据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著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逐渐减慢,到了一定的时候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则。 13)这种在回忆系列材料时发生的现象叫做系列位置效应,最后呈现的材料最易回忆遗忘最少叫近因效应。最先呈现的材料较易回忆,遗忘较少叫首因效应。 14)遗忘的原因:1衰退说,衰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衰退以至消失的结果。2干扰说3压抑说4提取失败说(回忆背景,提取策略) 16)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17)人们在记忆中常会伴有感性的直观形象—表象。表象是保持在记忆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当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在脑海中再现出来的形象。表象是记忆内容的一种表现形式。表象是通过对现实对象或现象的知觉过程而获得的。表象的种类:①视觉、听觉、动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表象②个别表象和一般表象③遗觉像。 表象的特征:形象性、概括性、可操作性。表象的作用:1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的桥梁2正确识别外界事物的参照3能调节和支配身体的运动。 18)常见的记忆术:自然语言媒介法、地点法、视觉表象法、首字母缩略词法、谐音法。 第五章 记忆 1)影响遗忘的因素: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②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③学习的程度(150%为宜)④情绪体验,情绪体验指识记者对实际材料的需要、兴趣等,对遗忘的快慢也有一定的影响。 2)中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①自觉地运用有意记忆,同时有效地运用机械记忆②多方面的记忆效果达到个体记忆的最佳时期③有效的运用各种记忆策略。 3)有效的记忆策略: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记忆策略,包括(简答、论述、多选):①复述(通过多次复述达到理解)②背诵③结果反馈④记忆线索 4)记忆个体的身心调节(个体怎样进行身心调节才能促进记忆):①增强自信心②调动积极性③调节情绪状态④集中注意力⑤保证充足的睡眠 第六章 思维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思维是一种更高级、更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感性认识是思维活动的源泉和依据。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的特点。思维能反映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 2)人脑对信息的处理包括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的过程这些是思维最基本的过程。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 3)思维的种类(包括哪些现象,怎样进行分类):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直观动作思维又称实践思维,实际动作便是这种思维的支柱。如技术工人在对一台机器维修时,一边检查,一边思考故障的原因,直至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动作思维占据主要地位。具体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表象产生的思维活动(形象物)。表象便是这类思维的支柱。具体形象思维具有3种水平:一是幼儿的思维,二是成人对表象加工的思维,三是艺术思维。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联系认识的思维,概念是这类思维的支柱。抽象逻辑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儿童思维的发展一般都经历直观动作思维、机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三个阶段。2根据思维过程中是以日常经验还是以理论为指导来划分,可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经验思维是以日常生活经验为依据,判断生产、生活中问题的思维,例如人们对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判断,儿童凭自己的经验认为鸟是会飞的动物,人们通常认为太阳从东边升起往西边落下等都属于经验思维。理论思维,是以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论为依据,对问题分析、判断的思维。3根据思维定论是否有明确的思考步骤和思维过程中意识的清晰程度,可分为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直觉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凝聚或减缩,它具有敏捷性、直接性、简缩性、突然性等特点。4根据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向,可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集中思维,发散思维又称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思维的变通性(思维灵活,能随机应变)、流畅性(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和独特性(对问题能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的见解)是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特点。5根据思维创新成分的多少,可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也是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 4)概念是人脑对现实的对象和现象的一般特征和本质特征的反映,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单位。例如房屋这个概念,它反映了各种房屋所共有的本质属性。概念是用词来标志的 5)概念的种类:1根据概念所反映的事物-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心理学 辽宁省 教师 资格证 考试 教育 心理学 中学 必备 复习资料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可****】。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可****】,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