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汇总.doc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汇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汇总.doc(1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一节 人口数量变化 一. 人口的自然增长 1. 决定性影响因素: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出生率:一年内出生的婴儿数占总人数的比率。死亡率:一年内死亡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率。) 2. 其他影响因素:人口基数。 3. 时间特征:近百多年来增长迅速。 4. 空间特征:存在地区差异。 5. 两类国家人口增长情况比较: 两类国家人口增长情况比较 自然增长特点 增长快慢的原因 今后变化趋势 经济发达 人口数量比 发达国家 增长缓慢 社会福利保障完善 较稳定,一 教育文化水平高 些国家还会 生育观念淡薄 逐渐减少。 政治上独立 采取控制人口 发展中国家 增长较快 民族经济的发展 的措施,人口增 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长将趋于缓慢。 二.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1. 构成指标和类型: ① 构成指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② 类型:原始型: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增长缓慢。 传统型: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增长迅速。 现代型: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增长缓慢。 2. 转变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3. 空间差异: ① 发达国家已步入现代型。 ② 我国基本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源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③ 世界仍处于传统型像现代型过渡。 注:人口增长图,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 人口的迁移 1. 人口迁移就是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 判断依据:居住地的变更,时间的持续性(约一年以上),超越一定行政界限。 3. 分类: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 4. 国际人口迁移特点: ① 二战前,伴随地理大发现,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 ② 二战后,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的人口增多。 5.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人口迁移特点: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人口迁移特点 影响因素 迁移特点 流向地区 新中国成立到20 计划经济, 有计划 无 世纪80年代中期 严格的户籍管理 有组织 20世纪80年 改革开放 自发, 从农村向城市 代中期以来 数量大 从内地向沿海 二.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 自然环境因素:气候、土壤、淡水、矿产等。 2.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交通和通信等。 3. 政治、文化因素:政策、政治变革、战争和宗教等。 4.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着主导作用,但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注:人口迁移图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 环境人口容量 1. 环境承载力:一般地说,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 环境人口容量: ⑴ 影响因素: ① 正相关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科技发展水平。 ② 反相关因素: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③ 其它:社会分配制度。 ⑵ 估计值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二. 人口合理容量 1. 人口合理容量: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 估计值不确定。 影响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一. 城市土地利用和功能分区 1. 形成原因:集聚效应。 2. 主要功能分区: ① 住宅区: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 分化:中高级住宅区,低级住宅区。 ② 商业区:位置:市中心、干道两侧或街角路口。 形状:点状、条状。 特殊形式:CBD中心商务区。 特点:建筑物高大稠密。 ③ 工业区:运输量大 → 寻求交通便捷的地带 →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 二.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变化 1. 形成因素:收入、知名度、种族或宗教等。 ⑴ 经济因素:① 距市中心远近 ② 交通便捷程度 ⑵ 社会因素 ⑶ 历史因素 ⑷ 行政因素:如我国的经济开发区多是先建基础设施后招商引资。 2. 空间结构不断变化和发展 3. 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4. 付租水平:商业区变化最急剧,工业区变化最和缓。 注:风玫瑰图、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香港城市土地利用简图 第二节 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一. 城市的不同等级 1. 等级划分标准: ① 超级大城市:人口1000万以上 ② 特大城市:人口100万以上 ③ 大城市:人口50~100万 ④ 中等城市:人口20~50万 ⑤ 小城市:人口20万以下 ⑥ 城镇型居民点:县城、建制镇、工矿区 2. 城市的服务范围: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 3. 城市发展的条件:地形、资源、交通。 二. 城市等级体系 1. 特点: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彼此间间隔越大。 2. 原因:城市等级越高,服务范围越大。 注:枣强镇图、上海市图、德国图 第三节 城市化 一. 城市化及特点 1. 城市化的概念:农业人口转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 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① 推力: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② 拉力: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3. 城市化水平: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体―现― 城市化水平 ←表―示― 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4. 城市化发展特点: ① 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 ② 发达国家起步早 ③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城市化水平较低 5.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始近代城市化的国家。 二.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合理的城市化:改善环境,提高生活水平。 2. 过快的城市化:环境质量下降。 3. 建设生态城市:节能建筑,绿色交通,与自然协调。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 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一.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1. 概念: ⑴ 农业: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⑵ 区位:① 绝对区位:该事物所在的位置,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 ② 相对区位:该事物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空间联系,农业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3. 区位因素: 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②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科技、政策、交通运输。 二. 农业地域的形成 1. 农业地域:农业地域是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等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 混合农业:混合农业主要是以耕作业与畜牧业相结合且两者规模与收益大体相当为特征的农业地域类型。 ⑴ 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 ① 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气候暖湿,土地肥沃 社会经济因素:悠久的历史,引进良种羊,农场规模大,政策,机械化水平高 ② 优点: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⑵ 珠江三角洲的混合农业:桑基鱼塘 主导区位因素:地形、气候 3. 种植业 ⑴ 季风水田农业 ① 地域:亚洲季风区 ② 主要农作物:水稻 ③ 主导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市场(饮食习惯) ④ 生产特点:劳动密集型农业,小农经营,单产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 ⑤ 典型:东南亚 ⑵ 商品谷物农业 ① 地域:温带大陆性气候区 ② 主要农作物:小麦和玉米 ③ 区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气候温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开阔,降水丰富 社会经济因素:机械化水平高,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科技先进,地广人稀 ④ 生产特点: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商品农业 ⑤ 典型: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 4. 畜牧业 美洲(美国、阿根廷):牧牛业 非洲南部、大洋洲(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牧羊业 欧洲西部:乳畜业 亚欧中部:游牧业 ⑴ 大牧场放牧业: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优势区位因素: ① 自然因素:气候温和,草类茂盛 ② 社会经济因素:交通便利,科技先进(发明冷冻船,培育良种牛),市场广阔,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⑵ 乳畜业 ① 地域:西欧 ② 主导区位因素: 自然因素:温带海洋性气候 社会经济因素:紧邻消费市场,布局在市郊 原因分析: 盛行西风 北大西洋暖流 西欧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气候温湿 多汁牧草 地势平坦 第四章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一、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工业的区位选择 导向类型 工业特点 部门举例 区位选择原因 原料导向型工业 原料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原料成本较高的工业 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罐头加工厂 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导向型工业 产品不便于长途运输或运输产品成本较高的工业 啤酒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 接近消费市场 动力导向型工业 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 电解铝工业、化学工业 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业 服装工业、电子装配工业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 技术导向型工业 技术要求高的工业 飞机、集成电路、精密仪表等工业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方 2、区位因素: 对自然界依赖较少,原料动力——充足、劳动力——廉价、地租——便宜、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二、工业区位的选择 1、 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社会生产力发展 原料、动力、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 科技水平提高 区位因素发展变化 市场、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增强 市场需求变化 信息的通达度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新因素 2、 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 鞍钢 宝钢 交通因素 铁路运输便利 水陆交通便捷 主导因素 原料、燃料 市场和交通 地位 曾是我国规模最大、部门最齐全的钢铁生产企业 我国第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大型钢铁联合生产基地 3、 科技进步的影响 交通条件改善和运输能力提高 原料、燃料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 科学技术的进步 工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提高 劳动力数量对工业区位影响减弱 工业产业对信息的依赖程度提高 信息通达性对工业区位影响增强 4、 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时间 主导因素 原因 区位特点 举例 早期 煤炭资源 早期冶炼单位钢铁消耗煤炭较多 靠近煤炭产地 德国的鲁尔区 20世纪初 铁矿资源 冶金技术的改进,冶炼钢铁所用焦煤量大幅度下降 靠近大铁矿 中国的鞍钢、武钢、攀钢等 二战后 消费市场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巨型矿石运输船只出现,海运成本大幅度降低 靠近沿海的消费市场 中国的宝钢、日本的福山、意大利的塔兰托 5、 环境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区位选择要求 举例 环境要求 对环境十分敏感的工业,应建在空气比较洁净的地区,远离烟尘污染的工厂 电子厂、感光器材厂 污染程度 规模小、无污染的工业可以有组织地设在城区 服装厂、玩具厂 规模大,对空气有轻度污染的工业布置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区 机械厂、仓储 严重污染的企业宜布置在远离城市的郊区 钢铁厂、水泥厂 污染类型 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置时考虑风向:应选择在主导风向的下风处,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已知当地最小风频的地区,工厂宜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风向的上风处 水泥厂、酿造厂 水污染严重的工厂,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区及河流上游,尽量布置在下游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 扶梯废物污染严重的工厂,要远离农田或居民区 钢铁厂、发电厂 6、 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政策因素:在优惠政策的影响下,用地、交通、基础设施等区位因素都会发生有利于投资办厂的变化。 决策者因素:决策者的乡土情感及个人的理念和心理等因素,也是工业区选择的重要因素。 第二节 工业地域的形成 一、集聚与工业地域 1、 工业联系是工业社会化、专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 ① 生产工序上的联系 ② 空间利用上的关系 2、 工业集聚 概念: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近距离地聚集起来,形成工业集聚现象。 优点: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迎合技术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量消耗,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取得规模效益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生产建设投资。 3、 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集聚而形成的地域 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以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为基础,以降低生产成本为目的而自发在地理空间上相互靠近,生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密切,为传统工业,结构较单一,改造困难。 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把生产工序上联系密切的工厂布局在一起而形成的工业地域,生产工序上的工业联系密切,空间和信息共同利用的工业联系,经济、环境效益较高,先建成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 二、工业分散与工业地域联系 1、 工业分散,一是老工业区的发展趋于饱和状态,使新建企业不得不迁出老工业区;二是由生产联系的工业企业之间的分散现象,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的区位优势而形成的。 2、 形成 为了充分发挥不同的区域优势,一些有相互协作关系的工厂并不要求集聚,有些工业企业所需要的零部件也不能在同一地区发展,这就形成了工业分散现象 表现 体积小、重量轻、价值昂贵的零部件生产企业与产品组装工厂之间相距较远 产品结构复杂、零部件种类繁多复杂产品生产,其各种零部件生产厂家也可以分布在许多地方,形成跨地区、跨国的网络企业 优势 充分利用各地区的区位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益 结果 引发了工业低于联系,促进了地域之间人员、物资和信息的流动 动力 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以及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和手段 第三节 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一、传统工业区 1、 传统工业 概念 一般是发展历史比较长久的工业地域,大多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核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典例 德国的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俄罗斯的欧洲中部和北部工业区 地位 在各国以致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要作用,目前仍是本国发展新型工业的重要支撑点 问题 普遍面临原料和能量消耗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的问题 发展 30世纪50年代后,尤其是70年代以来,传统工业区经济开始衰落,为此,各国采取多种措施对其进行改造 2、 德国鲁尔工业区 区位优势: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十字路口)、丰富的煤炭资源;水源充足;利铁矿区较近;广阔的消费市场;市场体制健全。 衰落的原因: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钢铁过剩;老工业区发展趋于饱和状态;环境问题严重;新技术革命冲击(根本原因) 综合整治:调整工业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环境。 3、 辽中南工业区和鲁尔区异同 铁矿、石油、海洋资源丰富,海洋运输便利,煤炭资源丰富,铁矿、石油、海洋资源短缺,公有制结构单一 ,水资源不足 辽中南工业区:交通运输便利 鲁尔工业区:内河航运发达 市场体制薄弱 消费市场广阔 大量廉价劳动力 水资源充足 市场体制健全 二、新工业区 1、“新工业”两种典型形式: ①新发展起来一传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 意大利东北部、中部 ②以高新技术为龙头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德国南部、美国的“硅谷”、日本“硅岛”(九洲岛) 3、 高技术工业的主要特点: ① 相关工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占较大比例 ② 增长速度比传统工业快得多,并且处在不断的变化中,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较短 ③ 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提高 ④ 产品面向世界 4、 刺激“硅谷”迅速发展的区位因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地中海气候气候宜人,交通便捷,全世界的人才高地,市场文件,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第一节 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一、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1、 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2、 交通运输方式不仅日益网络化(电和线交织)而且朝着高速化、大型化、专业化发展。 3、 特点:*1~4由优到劣 运输量 运价(运距长) 速度(运距长) 灵活性 铁路 大 2 2 2 水路 大 1 4 4 航空 小 4 1 3 公路 小 3 3 1 (1) 短途运输公路占优势,长途运输水运成本最低。 (2) 管道运输的特殊性: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损耗小、连续性强。 二、交通运输布局 4、 交通运输网中的电和现实交通运输发生的基本要素。 5、 影响交通布局的因素:自然因素(地貌、气候、水文条件)、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根本原因)、技术因素(根本保证) 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一、对聚落空间形态的影响 1、 沿交通干线扩展、基本不变或萎缩。 2、 株洲是典型的“火车拉来的城市”。 3、 浙江嘉兴市沿运河和铁路扩展的特点,说明了嘉兴市的城市形态,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而变化。 二、对商业网点分布的影响 1、 对密度的影响:地势起伏——运输线稀少——运输方式单一——商品流通很难建立和发 展,商业网点很难伸展——商业网点密度明显小于平原 2、 交通运输影响商业网点分布的位置: 区位要求:便捷的交通,大量的消费人口 区位原则:交通最优原则 区位选择:市区环路边缘,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 3、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电信通信、商业贸易。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1、采集渔猎时代:崇拜自然,被动适应环境(生产力水平低下)。 2、农业文明时期:对抗环境(生产力水平很大提高)。 3、工业文明时期:征服环境。 二、直面环境问题 1、人地关系模式图 ① 人类对环境的改造作用 ② 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人类社会 环境 环境 物质 能量 废弃物 ① ② ① ② 索取>再生 排放>自净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 环境问题: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资源短缺)。 2、实质:发展问题。 3、表现:城市:环境污染 乡村:生态破坏 三、可持续发展 1、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条件)、社会持续发展(要求)。 3、原则: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3、深刻的环境危机。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1、工业经济结构中:清洁生产。 2、农业经济结构中:生态农业。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图: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 中国的可持续 发展实践 生态系统 经济系统 社会系统 环境 保护 循环经济 计划生育 零 排 放 低 消 耗 适 度 消 费 (清洁生产,生态农业) 4、北京留民营的生态农业: 调整产业结构、实行综合循环利用、开发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地理 必修 知识点 复习 汇总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w****g】。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w****g】,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