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doc
《第五节-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节-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doc(3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五节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向量法证明平行、垂直关系 考向 聚焦 高考常考内容,主要以向量为工具,通过直线的方向向量、平面的法向量证明线线、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常以解答题形式出现,难度中档,所占分值6分左右 1.(2011年辽宁卷,理18)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D⊥平面ABCD,PD∥QA,QA=AB=PD. (1)证明:平面PQC⊥平面DCQ. (2)求二面角QBPC的余弦值. 解: 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线段DA的长为单位长,射线DA为x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1)证明:依题意有Q(1,1,0), C(0,0,1),P(0,2,0) 则=(1,1,0),=(0,0,1),=(1,-1,0). 所以·=0,·=0. 即PQ⊥DQ,PQ⊥DC.且DQ∩DC=D. 故PQ⊥平面DCQ. 又PQ⊂平面PQC,所以平面PQC⊥平面DCQ. (2)解:依题意有B(1,0,1),=(1,0,0), =(-1,2,-1). 设n=(x,y,z)是平面PBC的法向量,则 即 因此可取n=(0,-1,-2). 设m是平面PBQ的法向量,则 可取m=(1,1,1),所以cos<m,n>=-. 故二面角QBPC的余弦值为-. 2.(2011年北京卷,理16)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是菱形,AB=2,∠BAD=60°. (1)求证:BD⊥平面PAC; (2)若PA=AB,求PB与AC所成角的余弦值; (3)当平面PBC与平面PDC垂直时,求PA的长. (1)证明:∵PA⊥平面ABCD,∴PA⊥BD, ∵底面ABCD为菱形,∴AC⊥BD, ∵PA∩AC=A,∴BD⊥平面PAC. 解:(2)设AC∩BD=O,∵∠BAD=60°,PA=AB=2, ∴BO=1,AO=OC=, 如图,以O为坐标原点,OB、OC所在直线为x,y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 P(0,-,2),A(0,-,0), B(1,0,0),C(0,,0), ∴=(1,,-2), =(0,2,0), 设PB与AC所成的角为θ, 则cos θ=|cos<,>|=||=. (3)由(2)知,=(-1,,0),设|PA|=t>0, 则P(0,-,t),∴=(-1,-,t), 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m=(x,y,z), 则即, 令y=,则x=3,z=,∴m=(3,,), 同理可得平面PDC的法向量n=(-3,,), ∵平面PBC⊥平面PDC,∴m·n=0, 即-6+=0,∴t=,即PA=.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考向 聚焦 高考热点内容,主要以向量为工具,考查通过求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的夹角,进而转化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主要以解答题形式出现,难度中档,所占分值6分左右 备考 指津 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准确的求出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计算要准确 3.(2012年湖北卷,理19,12分)如图(1),∠ACB=45°,BC=3,过动点A作AD⊥BC,垂足D在线段BC上且异于点B,连接AB,沿AD将△ABD折起,使∠BDC=90°(如图(2)所示). (1)当BD的长为多少时,三棱锥ABCD的体积最大; (2)当三棱锥ABCD的体积最大时,设点E,M分别为棱BC,AC的中点,试在棱CD上确定一点N,使得EN⊥BM,并求EN与平面BMN所成角的大小. (1)解:法一:在如题图(1)所示的△ABC中,设BD=x(0<x<3),则CD=3-x. 由AD⊥BC,∠ACB=45°知,△AD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AD=CD=3-x. 由折起前AD⊥BC知,折起后(如题图(2)),AD⊥DC,AD⊥BD,且BD∩DC=D, 所以AD⊥平面BCD. 又∠BDC=90°, 所以S△BCD=BD·CD=x(3-x). 于是=AD·S△BCD=(3-x)·x(3-x) =·2x(3-x)(3-x)≤[]3 =, 当且仅当2x=3-x,即x=1时,等号成立, 故当x=1,即BD=1时,三棱锥ABCD的体积最大. 法二:同法一,得=AD·S△BCD=(3-x)·x(3-x)=(x3-6x2+9x). 令f(x)=(x3-6x2+9x), 由f'(x)=(x-1)(x-3)=0, 且0<x<3,解得x=1. 当x∈(0,1)时,f'(x)>0;当x∈(1,3)时,f'(x)<0, 所以当x=1时,f(x)取得最大值. 故当BD=1时,三棱锥ABCD的体积最大. (2)解:法一:以D为原点,建立如图a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由(1)知,当三棱锥ABCD的体积最大时,BD=1,AD=CD=2, 于是可得D(0,0,0),B(1,0,0),C(0,2,0),A(0,0,2),M(0,1,1),E(,1,0),且=(-1,1,1). 设N(0,λ,0),则=(-,λ-1,0). 因为EN⊥BM等价于·=0, 即(-,λ-1,0)·(-1,1,1)=+λ-1=0, 故λ=,N(0,,0). 所以当DN=(即N是CD的靠近点D的一个四等分点)时,EN⊥BM. 设平面BMN的一个法向量为n=(x,y,z), 由及=(-1,,0), 得可取n=(1,2,-1). 设EN与平面BMN所成角的大小为θ, 则由=(-,-,0),n=(1,2,-1), 可得sin θ=cos(90°-θ)===,即θ=60°. 故EN与平面BMN所成角的大小为60°. 法二:由(1)知,当三棱锥ABCD的体积最大时,BD=1,AD=CD=2, 如图b,取CD的中点F,连结MF,BF,EF,则MF∥AD. 由(1)知AD⊥平面BCD, 所以MF⊥平面BCD. 如图c,延长FE至P点使得FP=DB,连BP,DP,则四边形DBPF为正方形,所以DP⊥BF. 取DF的中点N,连结EN, 又E为FP的中点,则EN∥DP, 所以EN⊥BF.因为MF⊥平面BCD. 又EN⊂面BCD,所以MF⊥EN. 又MF∩BF=F,所以EN⊥面BMF, 又BM⊂面BMF,所以EN⊥BM. 因为EN⊥BM当且仅当EN⊥BF,而点F是唯一的,所以点N是唯一的. 即当DN=(即N是CD的靠近点D的一个四等分点),EN⊥BM. 连接MN,ME,由计算得NB=NM=EB=EM=, 所以△NMB与△EMB是两个共底边的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如图d所示,取BM的中点G,连接EG,NG, 则BM⊥平面EGN.在平面EGN中,过点E作EH⊥GN于H,则EH⊥平面BMN,故∠ENH是EN与平面BMN所成的角, 在△EGN中,易得EG=GN=NE=,所以△EGN是正三角形, 故∠ENH=60°,即EN与平面BMN所成角的大小为60°. 4. (2010年辽宁卷,理19)已知三棱锥PABC中,PA⊥平面ABC,AB⊥AC,PA=AC=AB,N为AB上一点,AB=4AN,M,S分别为PB,BC的中点. (1)证明:CM⊥SN; (2)求SN与平面CMN所成角的大小. 设PA=1,以A为原点,AB,AC,AP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则P(0,0,1),C(0,1,0),B(2,0,0), M(1,0,),N(,0,0),S(1,,0). (1)证明:=(1,-1,), =(-,-,0), 因为·=-++0=0,所以CM⊥SN. (2)解:=(-,1,0), 设a=(x,y,z)为平面CMN的一个法向量, 由得 令x=2,得a=(2,1,-2). 设SN与平面CMN所成的角为θ, 则sin θ=|cos<a,>|. 又|cos<a,>|=||=, ∴sin θ=,又θ∈[0°,90°],∴θ=45°, 故SN与平面CMN所成角为45°. 5. (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理18)如图,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等腰梯形,AB∥CD,AC⊥BD,垂足为H,PH是四棱锥的高,E为AD中点. (1)证明:PE⊥BC; (2)若∠APB=∠ADB=60°,求直线PA与平面PEH所成角的正弦值. (1)证明:以H为原点,HA,HB,HP分别为x,y,z轴.线段HA的长为单位长度,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A(1,0,0),B(0,1,0). 设C(m,0,0),P(0,0,n)(m<0,n>0). 则D(0,m,0),E(,,0), 可得=(,,-n), =(m,-1,0). 因为·=-+0=0. 所以PE⊥BC. (2)解:由已知条件可得m=-,n=1, 故C(-,0,0). D(0,-,0),E(,-,0),P(0,0,1). 设n=(x,y,z)为平面PEH的法向量. 则即 因此可以取n=(1,,0). 又=(1,0,-1),可得|cos<,n>|=, 所以直线PA与平面PEH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求二面角 考向 聚焦 高考重点考查内容,主要以向量为工具,考查通过求两平面的法向量及其角,进而转化为二面角的大小,考查空间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难度中档偏上,所占分值8分左右 6. (2012年重庆卷,理19,12分)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B=4,AC=BC=3,D为AB的中点. (1)求点C到平面A1ABB1的距离; (2)若AB1⊥A1C,求二面角A1CDC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解:(1)∵AC=BC,DA=DB, ∴CD⊥AB, 又∵AA1⊥平面ABC,CD⊂平面ABC, ∴AA1⊥CD, ∵AA1∩AB=A,AA1⊂平面ABB1A1, AB⊂平面ABB1A1 ∴CD⊥平面ABB1A1, ∴点C到平面ABB1A1的距离为 CD===. (2)如图,过点D作DD1∥AA1交A1B1于D1,由(1)知DB、DC、DD1两两垂直,以D为原点,射线DB、DC、DD1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坐标系Dxyz.设直棱柱的侧棱AA1=a,则A(-2,0,0), A1(-2,0,a),B1(2,0,a),C1(0,,a),C(0,,0), ∴=(2,,-a),=(4,0,a), ∵AB1⊥A1C,∴·=0,∴8-a2=0,∴a=2, ∴=(0,,0),=(-2,0,2),=(0,0,2), 设平面A1CD的法向量n1=(x1,y1,z1), 则,∴, 令z1=1,则n1=(,0,1), 因AB⊥平面C1CD,故可取面C1CD的法向量n2=(1,0,0), ∴cos<n1,n2>===. 所以二面角A1CDC1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本题考查了立体几何中点到平面的距离和二面角大小的求法,空间向量的运用,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推理论证能力、化归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难度适中. 7. (2012年江西卷,理19,12分)在三棱柱ABCA1B1C1中,已知AB=AC=AA1=,BC=4,点A1在底面ABC的投影是线段BC的中点O. (1)证明在侧棱AA1上存在一点E,使得OE⊥平面BB1C1C,并求出AE的长; (2)求平面A1B1C与平面BB1C1C夹角的余弦值. (1)证明:连接AO,在△AOA1中,作OE⊥AA1于点E, 因为AA1∥BB1,得OE⊥BB1, 因为A1O⊥平面ABC,所以A1O⊥BC. 由AB=AC,OB=OC,得AO⊥BC,而A1O∩AO=O, 所以BC⊥平面AA1O,所以BC⊥OE,而BB1∩BC=B, 所以OE⊥平面BB1C1C, 又AO==1,AA1=,得AE==. (2)解:如图,分别以OA,OB,OA1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A(1,0,0),B(0,2,0), C(0,-2,0),A1(0,0,2), 由=得点E的坐标是(,0,), 由(1)得平面BB1C1C的一个法向量是=(,0,), 设平面A1B1C的法向量为n=(x,y,z), 由,得, 令y=1,得x=2,z=-1, 即n=(2,1,-1), 所以cos<,n>==, 即平面BB1C1C与平面A1B1C夹角的余弦值是. 8.(2012年安徽卷,理18,12分) 平面图形ABB1A1C1C如图(1)所示,其中BB1C1C是矩形,BC=2,BB1=4,AB=AC=,A1B1=A1C1=.现将该平面图形分别沿BC和B1C1折叠,使△ABC与△A1B1C1所在平面都与平面BB1C1C垂直,再分别连接A1A,A1B,A1C,得到如图(2)所示的空间图形,对此空间图形解答下列问题. (1)证明:AA1⊥BC; (2)求AA1的长; (3)求二面角ABCA1的余弦值. 解:本题考查空间中的垂直关系,求线段长,考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考查空间向量在求解立体几何问题中的应用.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计算求解能力等. (1)如图,过点A作AO⊥平面A1B1C1,垂足为O,连接OB1,OC1,OA1, ∵△ABC与△A1B1C1所在平面都与平面BB1C1C垂直,BB1C1C是矩形, ∴ABCA1B1C1为直三棱柱, 由BC=2,AB=AC=知∠BAC为直角,且OB1=OC1, ∵A1B1=A1C1=,∴OA1⊥B1C1, ∵AO⊥平面A1B1C1,∴OA⊥B1C1,∴B1C1⊥平面OAA1, ∵AA1⊂平面OAA1,所以AA1⊥BC. (2)由(1)可知OA=BB1=4,OA1=+=3, 由OA⊥OA1,∴AA1==5. (3)由(1)知∠BAC=90°,则∠B1OC1=90°, 且OA1在角∠B1OC1的平分线上. 以O为坐标原点,OB1,OC1,OA所在的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0,0,4),B(,0,4),C(0,,4),A1(,,0),则=(-,,0),=(,,-4). 设平面BCA1的法向量为n=(x,y,z), 则,即, 取x=1,则n=(1,1,). 由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为=(0,0,4), ∴cos<n,>===, 由图形可知二面角为钝角,所以二面角ABCA1的余弦值为-.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理解由平面几何图形到空间几何体的转换,其中的平行和垂直关系,线段长度关系等,然后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常见几何体,就容易找出所需要的平行和垂直关系,也容易得出特殊的图形,也容易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来求解. 9. (2012年山东卷,理18,12分)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DAB=60°,FC⊥平面ABCD,AE⊥BD,CB=CD=CF. (1)求证:BD⊥平面AED; (2)求二面角FBDC的余弦值. (1)证明:∵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AB∥CD,∠DAB=60°, ∴∠DCB=120°, ∵CD=CB,∴∠CBD=∠CDB=30°, ∴∠ABD=30°, ∴∠ADB=90°,即AD⊥DB, 又∵DB⊥AE,AE∩AD=A, ∴BD⊥平面AED. (2)解:取BD中点P,连结CP,FP. ∵CD=CB, ∴CP⊥BD. 又∵FC⊥平面ABCD, ∴BD⊥FC, ∴BD⊥平面FCP,∴BD⊥FP, ∴∠FPC是二面角FBDC的平面角. 设CD=1,则CP=, ∴在Rt△FCP中,FP==, ∴cos∠FPC==,即二面角FBDC的余弦值为. 10. (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理19,12分)如图,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C=AA1,D是棱AA1的中点,DC1⊥BD. (1)证明:DC1⊥BC; (2)求二面角A1BDC1的大小. (1)证明:不妨设AC=BC=AA1=1. 又∵D为AA1中点, ∴DC1=,BC1=, ∴BD2=3=AD2+AB2, ∴AB2=2=AC2+BC2, ∴∠ACB=90°, 即BC⊥AC, 又∵BC⊥CC1, ∴BC⊥平面ACC1A1, 又∵DC1⊂平面ACC1A1, ∴DC1⊥BC. (2)解:由(1)知CA、CB、CC1两两垂直. 分别以CA、CB、CC1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B(0,1,0),D(1,0,1), A1(1,0,2),C1(0,0,2), ∴=(1,-1,1),=(0,-1,2), 设平面BDC1的一个法向量n=(x,y,z). 则即 令z=1,则y=2,x=1, 即n=(1,2,1). 可取平面A1BD的一个法向量m=(1,1,0), ∴cos<m,n>===, 又∵二面角A1BDC1为锐二面角, ∴该二面角的大小为. 该题应属立体几何的常规考查形式,一证一求,难度适中. 11. (2012年广东卷,理18,13分)如图所示,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点E在线段PC上,PC⊥平面BDE. (1)证明:BD⊥平面PAC; (2)若PA=1,AD=2,求二面角BPCA的正切值. 解:(1)∵PA⊥平面ABCD,BD⊂平面ABCD, ∴PA⊥BD, 同理PC⊥BD. ∵PA、PC是平面PAC中的两条相交直线, ∴BD⊥平面PAC. (2)解:法一:设AC、BD的交点为O, 连接OE, 则∠BEO即为所求二面角BPCA的平面角, 由(1)知BD⊥平面PAC, ∴BD⊥AC, 又∵四边形ABCD为矩形. ∴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B=AD=2,AC=BD=2, ∴BO=OC=BD=×2=, PC===3, 由Rt△PAC∽Rt△OEC知=,=,OE=, 在Rt△BOE中,tan ∠BEO===3. 即二面角BPCA的正切值为3. 法二:如图,分别以AB、AD、AP所在直线为x、y、z轴,A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1)知BD⊥平面PAC,∴BD⊥AC, ∴矩形ABCD为正方形, ∴P(0,0,1),B(2,0,0),D(0,2,0),C(2,2,0), =(-2,2,0)是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 设n=(x,y,z)是平面PBC的法向量, 由得, 令x=1,则z=2,y=0,∴n=(1,0,2), ∴cos<n,>===-, sin <n,>==, ∴tan <n,>==-=-3 又二面角BPCA为锐角, ∴二面角BPCA的正切值为3. 12. (2012年浙江卷,理20,15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菱形,∠BAD=120°,且PA⊥平面ABCD,PA=2,M,N分别为PB,PD的中点. (1)证明:MN∥平面ABCD; (2)过点A作AQ⊥PC,垂足为点Q,求二面角AMNQ的平面角的余弦值. (1)证明:因为M,N分别是PB,PD的中点,所以MN是△PBD的中位线, 所以MN∥BD. 又因为MN⊄平面ABCD, 所以MN∥平面ABCD. (2)解:法一:连结AC交BD于O,以O为原点,OC,OD所在直线为x,y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如图所示. 在菱形ABCD中,∠BAD=120°,得 AC=AB=2,BD=AB=6. 又因为PA⊥平面ABCD, 所以PA⊥AC. 在Rt△PAC中,AC=2,PA=2,AQ⊥PC,得 QC=2,PQ=4. 由此知各点坐标如下: A(-,0,0),B(0,-3,0) C(,0,0),D(0,3,0), P(-,0,2),M(-,-,), N(-,,),Q(,0,). 设m=(x1,y1,z1)为平面AMN的法向量. 由=(,-,),=(,,) 取z1=-1,得m=(2,0,-1). 设n=(x2,y2,z2)为平面QMN的法向量. 由=(-,-,),=(-,,)知 取z2=5,得n=(2,0,5). 于是cos<m,n>==. 所以二面角AMNQ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法二:在菱形ABCD中,∠BAD=120°, 得AC=AB=BC=CD=DA,BD=AB. 又因为PA⊥平面ABCD, 所以PA⊥AB,PA⊥AC,PA⊥AD. 所以PB=PC=PD. 所以△PBC≌△PDC. 因M,N分别是PB,PD的中点, 所以MQ=NQ,且AM=PB=PD=AN. 取线段MN的中点E,连结AE,EQ, 则AE⊥MN,QE⊥MN, 所以∠AEQ为二面角AMNQ的平面角. 由AB=2,PA=2, 故在△AMN中,AM=AN=3,MN=BD=3, 得AE=. 在Rt△PAC中,AQ⊥PC, 得AQ=2,QC=2,PQ=4. 在△PBC中,cos∠BPC==,得 MQ==. 在等腰△MQN中,MQ=NQ=,MN=3, 得QE==. 在△AEQ中,AE=,QE=,AQ=2, 得cos∠AEQ==. 所以二面角AMNQ的平面角的余弦值为. 13. (2012年天津卷,理17,13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AC⊥AD,AB⊥BC,∠BAC=45°,PA=AD=2,AC=1. (1)证明:PC⊥AD; (2)求二面角APCD的正弦值; (3)设E为棱PA上的点,满足异面直线BE与CD所成的角为30°,求AE的长. 解:如图,以点A为原点,射线AD、AC、AP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半轴建系, 则A(0,0,0),D(2,0,0), B(-,,0),C(0,1,0), P(0,0,2), (1)∵=(0,1,-2), =(2,0,0), ∴·=0, ∴PC⊥AD. (2)=(0,1,-2),=(2,-1,0), 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n1=(x,y,z), 则,即, 令x=1,则n1=(1,2,1). 又平面PAC的一个法向量可取n2=(1,0,0), ∴cos<n1,n2>===. ∴sin<n1,n2>=. ∴二面角APCD的正弦值为. (3)设点E(0,0,a),a∈[0,2], 则=(,-,a), 又=(2,-1,0), 故cos<,>== =, ∴=cos 30°=, ∴a=,∴AE=. 本小题主要考查了空间两直线的位置关系,二面角,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等基础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化归能力和运算能力,难度适中. 14. (2012年四川卷,理19,12分)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PB=90°,∠PAB=60°,AB=BC=CA,平面PAB⊥平面ABC. (1)求直线PC与平面ABC所成的角的大小; (2)求二面角BAPC的大小. 解:法一:(1)设AB的中点为D,AD的中点为O,连结PO、CO、CD. 由已知,△PAD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PO⊥AD. 又平面PAB⊥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D, 所以PO⊥平面ABC. 所以∠OCP为直线PC与平面ABC所成的角. 不妨设AB=4,则PD=2,CD=2,OD=1,PO=. 在Rt△OCD中,CO==. 所以,在Rt△POC中,tan∠OCP===. 故直线PC与平面ABC所成的角的大小为arctan . (2)过D作DE⊥AP于E,连结CE. 由已知可得,CD⊥平面PAB. 根据三垂线定理知,CE⊥PA. 所以∠CED为二面角BAPC的平面角. 由(1)知,DE=. 在Rt△CDE中,tan∠CED===2. 故二面角BAPC的大小为arctan 2. 法二:(1)设AB的中点为D,作PO⊥AB于点O,连结CD. 因为平面PAB⊥平面ABC,平面PAB∩平面ABC=AD, 所以PO⊥平面ABC. 所以PO⊥CD. 由AB=BC=CA,知CD⊥AB. 设E为AC中点,则EO∥CD,从而OE⊥PO,OE⊥AB. 如图,以O为坐标原点,OB、OE、OP所在直线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不妨设PA=2,由已知可得,AB=4,OA=OD=1,OP=,CD=2. 所以O(0,0,0),A(-1,0,0),C(1,2,0),P(0,0,). 所以=(-1,-2,), 而=(0,0,)为平面ABC的一个法向量. 设α为直线PC与平面ABC所成的角, 则sin α=||=||=. 故直线PC与平面ABC所成的角的大小为arcsin . (2)由(1)有,=(1,0,),=(2,2,0). 设平面APC的一个法向量为n=(x1,y1,z1), 则⇔ ⇔ 从而 取x1=-,则y1=1,z1=1, 所以n=(-,1,1). 设二面角BAPC的平面角为β,易知β为锐角. 而平面ABP的一个法向量为m=(0,1,0), 则cos β=||=||=. 故二面角BAPC的大小为arccos . 15. (2011年天津卷,理17)如图,在三棱柱ABCA1B1C1中,H是正方形AA1B1B的中心,AA1=2,C1H⊥平面AA1B1B,且C1H=. (1)求异面直线AC与A1B1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二面角AA1C1B1的正弦值; (3)设N为棱B1C1的中点,点M在平面AA1B1B内,且MN⊥平面A1B1C1,求线段BM的长. 解: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点H为原点,依题意得 A(2,0,0),B1(-2,0,0), A1(0,2,0),B(0,-2,0), C1(0,0,),C(2,-2,). (1)∵=(0,-2,), =(-2,-2,0), ∴cos<,>===, ∴异面直线AC与A1B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设平面AA1C1的法向量m=(x,y,z), 则,即, 取x=,可得m=(,,2), 同理设平面A1B1C1的法向量n=(x',y',z'), 则,即, 取x'=,可得n=(,-,-2). ∴cos<m,n>==-=-, 从而sin<m,n>=. 所以二面角AA1C1B1的正弦值为. (3)B1C1的中点N(-1,0,), 设M(a,b,0),则=(-1-a,-b,), 由⊥平面A1B1C1,得, 即,∴, ∴M(,-,0),∴=(,,0), ∴||==. ∴线段BM的长为. 16.(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理18)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平行四边形,∠DAB=60°,AB=2AD,PD⊥底面ABCD. (1)证明:PA⊥BD; (2)若PD=AD,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1)证明:∵∠DAB=60°,AB=2AD,不妨设AD=1. 由余弦定理得BD=, ∴BD2+AD2=AB2, ∴BD⊥AD. 又PD⊥底面ABCD,可得BD⊥PD, ∵AD∩PD=D, ∴BD⊥平面PAD. ∴PA⊥BD. (2)解:如图,以D为坐标原点,DA,DB,DP分别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设AD=1, 则A(1,0,0),B(0,,0),C(-1,,0),P(0,0,1), =(-1,,0),=(0,,-1),=(-1,0,0). 设平面PAB的法向量为n=(x,y,z), 则,即. 设z=,则得n=(,1,). 同理设平面PBC的法向量为m, 则 可取m=(0,-1,-), cos<m,n>===-. 故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为-. 17. (2010年浙江卷,理20)如图, 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线段AB,AD上,AE=EB=AF=FD=4.沿直线EF将△AEF翻折成△A'EF,使平面A'EF⊥平面BEF. (1)求二面角A'FDC的余弦值; (2)点M,N分别在线段FD,BC上,若沿直线MN将四边形MNCD向上翻折,使C与A'重合,求线段FM的长. 解:法一:(1)取线段EF的中点H,连接A'H. 因为A'E=A'F及H是EF的中点, 所以A'H⊥EF. 又因为平面A'EF⊥平面BEF,及A'H⊂平面A'EF, 所以A'H⊥平面BEF.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A'(2,2,2),C(10,8,0),F(4,0,0),D(10,0,0), 故=(-2,2,2),=(6,0,0). 设n=(x,y,z)为平面A'FD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 取z=,则n=(0,-2,). 又平面BEF的一个法向量m=(0,0,1). 故cos<n,m>==. 所以二面角A'FDC的余弦值为. (2)设FM=x,则M(4+x,0,0), 因为翻折后C与A'重合, 所以CM=A'M, 故(6-x)2+82+02=(-2-x)2+22+(2)2, 得x=, 经检验,此时点N在线段BC上,所以FM=. 法二:(1)取线段EF的中点H,AF的中点G,连接A'G,A'H,GH. 因为A'E=A'F及H是EF的中点, 所以A'H⊥EF, 又因为平面A'EF⊥平面BEF,A'H⊂平面A'EF, 所以A'H⊥平面BEF, 又AF⊂平面BEF,故A'H⊥AF, 又因为G,H分别是AF,EF的中点,易知GH∥AB, 所以GH⊥AF, 又∵GH∩A'H=H,∴AF⊥平面A'GH, 所以∠A'GH为二面角A'FDC的平面角, 在Rt△A'GH中,A'H=2,GH=2,A'G=2, 所以cos∠A'GH=. 故二面角A'FDC的余弦值为. (2)设FM=x,因为翻折后C与A'重合, 所以CM=A'M, 而CM2=DC2+DM2=82+(6-x)2, A'M2=A'H2+MH2=A'H2+MG2+GH2 =(2)2+(x+2)2+22, 得x=, 经检验,此时点N在线段BC上, 所以FM=. 立体几何的开放性问题 考向 聚焦 高考常考内容,主要考查立体几何的开放性问题:(1)条件追溯型;(2)存在探索型;(3)方法类比探索型.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多在解答题的最后一问,难度中档偏上,所占分值4~8分 18. (2012年上海数学,理14,4分)如图,AD与BC是四面体ABCD中互相垂直的棱,BC=2.若AD=2c,且AB+BD=AC+CD=2a,其中a、c为常数,则四面体ABCD的体积的最大值是 . 解析:过点A作AE⊥BC于E,连结DE,则DE⊥BC, 所以四面体ABCD的体积为S△ADE. 由对称性知,点E为BC的中点,且AB=BD=a时,△ADE的面积最大, 又AB+BD>AD,即a>c. 所以S△ADE=c, 因此四面体ABCD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答案: 19.(2012年北京卷,理16,14分)如图(1),在Rt△ABC中,∠C=90°,BC=3,AC=6,D,E分别是AC,AB上的点,且DE∥BC,DE=2,将△ADE沿DE折起到△A1DE的位置,使A1C⊥CD,如图(2). (1)求证:A1C⊥平面BCDE; (2)若M是A1D的中点,求CM与平面A1BE所成角的大小; (3)线段BC上是否存在点P,使平面A1DP与平面A1BE垂直?说明理由. 解:(1)在图(1)中,DE∥BC,AC⊥BC, ∴DE⊥AD,DE⊥DC. ∴折起后在图(2)中,DE⊥A1D,DE⊥DC. 又∵A1D∩DC=D,且A1D,DC⊂平面A1CD, ∴DE⊥平面A1CD. ∴DE⊥A1C. 又∵CD⊥A1C,且CD∩DE=D,且CD,DE⊂平面BCDE, ∴A1C⊥平面BCDE. (2)在图(1)中,∵DE∥BC,AC=6,DE=2,BC=3, ∴AD=4,DC=2, ∴折起后在图(2)中,A1D=4,DC=2, 又∵A1C⊥CD, ∴A1C=2. 由(1)知,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则C(0,0,0), A1(0,0,2),D(0,2,0), B(3,0,0),E(2,2,0), ∴中点M(0,1,), ∴=(0,1,). 又∵=(-1,2,0),=(3,0,-2). 设平面A1BE的法向量为n=(x1,y1,z1), 则,∴ 不妨取x1=1,则n=(1,,). 设直线CM与平面A1BE所成角为α, 则sin α=|cos(-α)|===, ∴α=, ∴直线CM与平面A1BE所成角为. (3)不存在点P,使平面A1DP与平面A1BE垂直. 证明:假设存在点P,使平面A1DP与平面A1BE垂直. 记P的坐标为P(m,0,0),且0≤m≤3. ∴=(m,0,-2),=(0,2,-2), 设平面A1PD的法向量为m,且m=(x2,y2,z2), ∴∴ 令z2=1,得m=(,,1). 又当平面A1DP⊥平面A1BE时,m·n=0, ∴++=0, ∴m=-2∉[0,3]. ∴假设不成立, ∴不存在点P,使平面A1DP与平面A1BE垂直. 本题考查了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尤其第三问中更好地体现了空间向量的优越性. 20. (2012年福建卷,理18,13分)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A1=AD=1,E为CD中点. (1)求证:B1E⊥AD1; (2)在棱AA1上是否存在一点P,使得DP∥平面B1AE?若存在,求AP的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若二面角AB1EA1的大小为30°,求AB的长. 解:(1)以A为原点,,,的方向分别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设AB=a,则A(0,0,0),D(0,1,0),D1(0,1,1),E(,1,0),B1(a,0,1), 故=(0,1,1),=(-,1,-1),=(a,0,1),=(,1,0). ∵·=-×0+1×1+(-1)×1=0, ∴B1E⊥AD1. (2)假设在棱AA1上存在一点P(0,0,z0)(0≤z0≤1), 使得DP∥平面B1AE. 此时=(0,-1,z0). 设平面B1AE的法向量n=(x,y,z),∵n⊥平面B1AE, ∴n⊥,n⊥,得 取x=1,得平面B1AE的一个法向量n=(1,-,-a). 要使DP∥平面B1AE,只要n⊥,有-az0=0, 解得z0=.即AP=. (3)连接A1D,B1C, 由长方体ABCDA1B1C1D1及AA1=AD=1,得AD1⊥A1D. ∵B1C∥A1D, ∴AD1⊥B1C. 又由(1)知B1E⊥AD1,且B1C∩B1E=B1, ∴AD1⊥平面DCB1A1, ∴是平面A1B1E的一个法向量,此时=(0,1,1). 设与n所成的角为θ, 则cos θ==. ∵二面角AB1EA1的大小为30°, ∴|cos θ|=cos 30°, 即=,解得a=2,即AB的长为2.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中的判定与求解问题的关键是合理建系,准确设点,本题第3问较为创新,更能体现向量法的优点,而在法向量的应用上,要注意赋值的有效性. 21.(2010年湖南卷,理18)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是棱DD1的中点. (1)求直线BE与平面ABB1A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2)在棱C1D1上是否存在一点F,使B1F∥平面A1BE?证明你的结论. 解:法一: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 如图所示,以,,为单位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1)依题意,得B(1,0,0),E(0,1,),A(0,0,0),D(0,1,0), 所以=(-1,1,)-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五节 立体几何 中的 向量 方法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