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pdf
《四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pdf(8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四年级科学教案(教科版)上册第一单元 溶解 第一时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目标:1.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肿的变化。2.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的过程。3.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高镒酸钾、砂糖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 同。教学准备:师备:调好的两杯干净的盐水和糖水。生备:五个透明的杯子、水槽、食盐、面粉、沙、高锦酸钾、砂糖、漏斗、滤纸、铁架台。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1、导述:水能溶解很多物质。由于水溶解了自然界中的许多矿物质,生物得到了营养;由于水溶解民空气中的氧气,水中的动物和植物能够 生存我们怎么知道某种物质在水中是不是溶解了?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水能无限制地溶解某种物质吗?用什么办法加快物质的溶解呢?本单元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2、出示两杯干净的盐水和糖水。师:“老师这里有两杯饮料,你猜猜是什么饮料呢?想尝尝味道吗?”“说一说,品尝到了什么味道?你认为它们分别是什么东西制作1的?”“你看见这杯水中的糖和盐了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糖和盐等物质在水中会有哪些变化J二、探究内容:1.食盐在水里溶解了。(1)学生实验活动。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用筷子轻松搅拌一分钟。观察食盐在水中的变化。(2)取一小匙沙,放入盛水的玻璃杯内,用筷子轻松搅拌一分钟。观察沙 在水中的变化。(3)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师:怎样描述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食盐在水里溶解了吗?”“沙在水里溶解了吗?”(4)讨论:哪些现象使我们可以判断出“盐在水里溶解了?哪些现象能 使我们知道“沙在水里没有溶解”?第二节课2.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1)师:“食盐在水里很快就被溶解了,形成了盐的水溶液;沙在水中却很 难被溶解。面粉在水中会怎样呢?”(2)学生实验活动。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水的玻璃杯内,用筷子轻轻搅拌一分钟,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3)交流实验情况。描述面粉在水中的状态。(4)比较面粉和沙、盐在水中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和相同?(1)水中的沙、盐在水中的变化有什么不同?(2)讨论: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3.过滤三个杯里的物质。(1)讲解过滤的方法:2(2)学生活动。观察比较食盐、沙和面粉是否能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3)汇报交流过滤的结果。4、实验总结。(1)讨论:通过实验我们对溶解有什么新的认识?板书食盐在水中化得用肉眼看不见。沙在水中没有化形状没变。面粉在水中慢慢沉降形状没变。食盐溶解在水里能够形成透明、稳定的溶液。课后记:3第二课 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教学目标1、进一步让学生观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2、通过实验学生能比较面粉、沙、食盐和高锯酸钾在水中的相同与不 同。3、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4、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2、引导学生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的过程。教学准备师:玻杯、高镜酸钾。生:筷子、水、食盐、沙。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为了清晰地观察到溶解过程,我们今天用一种有颜色的物质基础来 做实验。二、探究活动1、高镜酸钾的溶解(1)老师讲解高镜酸钾的作用。(2)学生观察高镜酸钾是什么样和什么颜色。(3)学生实验活动。实验前老师强调不能用手直接取高锯酸钾,需要用小匙来取,并 且只能取一小粒。实验时在盛水的杯子上方,轻轻地投入一粒高锯酸钾。要求:投入后观察高镜酸钾在水中的变化。然后用筷子搅拌一下,再观察高镜酸钾的变化。(4)交流实验情况:高镒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吗?它与食盐在水中的溶解有什么相同4与不同?描述高镒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1)、学生实验活动学生再做面粉、食盐、沙在水中溶解实验。要求学生比较它们在水中有什么相同现不同。将观察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中。(2)交流实验结果。3、.整理我们的观察研究结果。(1)比较各种物质在水中变化的异同。食盐沙面粉高锯酸钾砂糖变成的微粒大小在水中的分布是否沉淀能用过滤的方法 分离吗是溶解还是没溶解(2)物质是否在水里溶解了,我们能观察和区别吗?我们是怎样观察和区 分的呢?(3)小结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 在水中,且不能川过滤的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三、全课总结。四、课外拓展:了解还有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里或不能溶解在水里。板书(1)比较各种物质在水中变化的异同。食盐沙面粉高锯酸钾砂糖变成的微粒大小在水中的分布是否沉淀5能用过滤的方法 分离吗是溶解还是没溶解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或沉淀的方法分离出来O教学后记:6第三课液体之间的溶解现象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之间溶解和不溶解现象。2、能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3、能观察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现象,能通过溶解现象得到结论。4、能在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并能大胆想象,做出自己的 解释。教学准备:玻璃杯、胶水、洗发水、筷子、小匙、酒精、食用油、其他一些非 水液体、试管。教学时间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我们已经知道食盐、糖、等固体物质在水中能被溶解。那么液体、能不 能溶解在水中呢?2、探究活动1、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1)、学生实验活动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约束力毫升。慢慢地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实验要求:观察它们是怎样进入水中的?它们在水中是怎样扩散的?先轻轻搅拌一下,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 察。它们在水中溶解了吗?(2)、交流实验结果:描述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的溶解度过程。与食盐和高镜酸钾的 溶解相比,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特点?2、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在水里滴几滴酒精,观察酒精是否在水中溶解?在酒精里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酒精中溶解?在水里滴几滴食用油,观察油是否在水中溶解?7 在食用油中滴几滴水,观察水是否在油中溶解?问:酒精和水相互溶解吗?食用油和水相互溶解吗?运用同样的方法,观察更多的液体与液体之间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问:哪些液体能相互溶解,哪些不能?观察比较醋和和酒精的溶解与胶水或洗发液的溶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与醋和酒精的溶解相比,食用油在水中有什么特点?食用油能溶解吗?通过实验我们能区分液体之间的溶解或不溶解吗?板书液体之间的溶解记录表溶解过程胶水醋食川油酒精怎样进入到水中在水中怎样扩散是否溶解教学后记8第四课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教学目标1、了解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2、知道一些气体也能溶解度于水中。3、培养学生实验研究能力和观察能力。4、使学生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知道一些气体也能溶解度 于水中。2、使学生认识到细致地观察、比较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用:玻璃杯、筷子、食盐、小苏打、汽水、开瓶器和注射器。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活动过程:一弓I入谈话: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有些物质在水中能溶解。哪么在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有什么不同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变个问题。二、探索活动1、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老师讲解实验方法。略。见课本第9面的实验说明。(2)、学生实验活动。(3)交流实验情况:学生交流时老师一边把数据填入表中。食盐的小苏打溶解能力的比较记录表被水溶解的物质2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食盐小苏打溶解能力92.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观察溶解在雪碧(汽水)里的二氧化碳。打开雪碧(汽水)瓶盖,观察液体里逸出的气泡。这就是溶解在饮料中的 气体。用注射器吸三分之一的液体,再用橡皮帽封住管口,然后慢慢地往外拉(往 里推)注射器的活塞,反复2次-3次。观察注射器里的气体和液体的变化。怎样解释注射器里气体和液体的变化?4.观察溶解在水中的空气。这杯水里有空气吗?你是怎样想的?(生活经验的提取)用试管装1/3的清水,在酒精灯上稍微加热。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气泡 出现。怎样解释这种现象?(气体能溶于水中,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能力与所压 大小有关。)5.课后继续观察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互相溶解。板书食盐的小苏打溶解能力的比较记录表被水溶解的物质20毫升水溶解物质的份数食盐小苏打溶解能力气体能溶于水中,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能力与所压大小有关。教学后记:10第五课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大小、水的温度、搅拌能使物质加快溶解。2、能运用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进行相关实验。3、初步学习控制变量的实验。4、能通过小组的形式对控制变量实验进行设计。5、经历对加快方糖溶解的探究过程。教学重点:对加快方糖溶解的探究。教学难点:记录糖块溶解的时间。教学准备小组观察实验用:筷子、玻璃杯、热水和冷水、糖块、食盐、勺子、水 和盆等。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提出问题:怎样加快食盐的溶解速度。2.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学生讨论交流:加快食盐溶解的方法有哪些?形成假设:用搅拌的方法可以使食盐溶解得快;热水比冷水更容易使食盐 溶解;加更多的水使食盐溶解得快3.设计与指导 选择其中一种假设作为研究的问题。小组讨论:怎样利用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设计实验)。实验设计交流。教师初步的指导:控制变量的教学。(见课本n面的要求)4、学生实验活动。5、交流实验结果。6、运用控制变量的观点进一步探究。(见课本n面图下的要求)11 自主选择其余的一种假设进一步研究。小组设计实验,用文字记录设计方案。小组实验活动。小组交流、教师总结评价(过程、方法、知识)第二节课上7、加快方糖溶解的研究。思考:方糖溶解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怎样控制这些影响因素,使方糖的溶解更快些?小组讨论:制定一个研究计划。老师提示:有哪些方法可以使方糖溶解快些?怎样选择实验材料、川多少水来实验?怎样做方糖溶解快与慢的对比?怎样计时?怎样进行实验记录?怎样对实验结果做出解释?交流研究计划。学生实验活动 交流实验情况。8、指导学生做糖块在嘴里溶解度实验。方法可参考课本12面表格中方法。并要求学生填好表格。9、课外作业:尝试溶解更多的物体、寻找更多的方法来加快物体的溶解。板书物质的大小、水的温度、搅拌能使物质加快溶解教学后记:12第六课时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教学目标:1.学生能根据问题讨论,并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2.使学生初步感知和经历探究性实验的方法和步骤。3.能认识到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是有一定限度的(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 量的盐)。4.培养学生初步建立定量研究的概念。5.能在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并能大胆想象,做出自己的解释。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初步建立定量研究的概念。教学难点:经历设计简单的探究实验的活动过程。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用:(大包、小包)食盐、玻璃棒、(大、小)烧杯、水小组观察实验用:食盐(每包2克的食盐10包)、筷子、盛50毫升水的烧 杯、水槽教学时间教学活动过程:1.引入(1)、教师:(出示一杯清水,把一小包盐倒入杯中并搅拌)大家猜猜我用 筷子搅拌之后会出现什么现象?(2)、教师:(再往杯中倒入一小包盐并搅拌)那再放入这包盐搅拌后会有 什么现象?(3)、教师:那我不停地往里面放盐,不停地搅拌,盐会不断地溶解吗?(生:不会吧。)(4)教师: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一下一杯水里到底能溶解多少食盐?(出 示课题)2.探索活动(1)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教师:请学生说说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学生猜测:10包、12包-(有学生反驳)13 师生讨论:这杯子是大杯还是小杯?一杯水是多少?这杯水是冷水还是热水?怎样计算食盐?怎样算溶解到底了?师生小结: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2克一包的食盐?教师:我们怎样来研究呢?学生小组讨论,制定研究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学生根据讨论情况修正计划。教师出示较标准的研究计划,请学生参照。学生根据研究计划,开展研究活动。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全班交流研究结果。3.思考与讨论 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你们有什么其他发现吗?教师:怎样来回答课题?教师:我们知道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食盐,那么100毫升的水呢?教师:你怎样解释研究中出现的现象和结果?教师:在进行了“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的研究后,你还想进一步研究 什么?4.全课小结。板书研究计划班级-小组-研究的问题50毫升的水能溶解多少2克一包的食盐?14研究的准备杯里装50毫升的水2克一包的食盐12包筷子、水槽、记录纸 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我们小组发现:50毫升的水能溶解(克食盐。注意事项)包食盐,即()教学后记:15第七课时 分离盐和水的方法教学目标:1.知道减少水分,可以使被溶解的物质重新沉降出来。2.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和原理。3.能通过小组的形式进行“盐的沉降”的探究实验。4.能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结晶盐。5.培养探究性思维能力。6.能在班级里交流自己的观察研究发现,并能大胆想象,做出自己的解释。教学重点:增加溶液中的水分,想办法溶解浓盐水。教学难点:知道减少溶液中的水分,进行分离盐和水的方法。教学准备:演示实验用:饱和盐水、玻璃棒、水、盐,有关海水晒盐的资料小组观察实验用:饱和盐水、筷子、蒸发皿等蒸发器材、放大镜、食盐等 教学时间教学活动过程:1.提出问题 出示放置在教室内的饱和溶液,小组观察现在的溶液与几天前有什么变 化?学生观察到:从水在玻璃杯壁上留下的痕迹,推测出水分减少了;看到了 有一些白色颗粒沉淀出来。提出问题:沉淀的白色颗粒是怎样来的,水分到那里去了?小组讨论分析两个问题:沉淀的盐是原先被溶解的盐,而不是后来加入的;水分是被蒸发了,而不是人为倒掉了。进一步提问:白色颗粒的沉降与水分有关吗?有些学生认为:水分蒸发是阳光照射的结果,盐的沉降是由于盐粒本 身的重量,慢慢沉降出来。这种认识可以用继续搅拌的方法来检验,不同 继续溶解了,说明:2.提出假设:白色颗粒的沉降与水分的减少有关。3.小组设计实验。164.交流指导。在玻璃杯中加入水,使水面回到原来的位置,搅拌使盐完全溶解。为有效地实验,做一刻度。有哪些办法可以使水分减少,其中哪些方法是合理的,哪些方法是快 速的。选择一种快捷有效的方法进行实验。5、老师讲解酒精灯火焰的结构及正确使用。强调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器材的操作。6、学生实验,教师指导。7、讨论:在水蒸发的过程中,盐会随着水一起蒸发吗?白色颗粒是什么?有哪些证据来证明它就是盐?观察的方法:观察白色沉降颗粒与原先的盐有什么不同?尝味道:这种方法是否合适?都可以溶解。8、怎样从海水中得到盐 生活中的盐是怎样得到的?想象海水晒盐的工艺过程。了解海水晒盐的工艺过程。9、课后要求学生查阅课本19面的资料。板书减少水分,可以使被溶解的物质重新沉降出来教学后记:17第二单元 声音第一课时听听声音教学目标:L引导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2.让学生在感知声音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 别。3.能分辨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区分和鉴别。教学重点:细心倾听周围的声音。教学难点:分辨声音的变化。教学准备:师备:尽量多地搜集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比如口哨、笛子、闹钟、铃铛等。准备好水壶、玻璃杯、音叉、勺子等。生备:搜集关于声音的各种资料。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师:“研究声音的活动开始了,说说你所知道的关于声音的事情。你对声音 的哪些问题比较感兴趣?你想研究关于声音的哪些问题?”二、探究内容:1.听听物体发出的声音。(1)仔细倾听周围的各种声音,说说自己听到了哪些声音。(2)分辨一下,听到的声音分别是由什么物体所发出的?(3)说一说,我们还听到过哪些声音?这些声音是什么物体发出的?(4)讨论分析:在我们听到的声音中,哪些声音是属于自然界发出的?哪些声音是我们生活和工作发出的?(5)和同学交流分享各种声音的感受,并做好记录。2.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1)听听各种固体发出的声音。师:想办法让桌上的各种物体发出的声音,听听这些声音是否相同,18有什么特点?(2)听听各种液体发出的声音。师:想办法让液体发出声音,能想出多种不同的办法让各种液体发出 声音?(3)听听空气发出的声音。师:在我们听到的声音中,哪些声音是由空气发出的?你有办法让空 气发出声音吗?(4)讨论:从以上活动中,你想到了什么?你认为声音与物体有什么关 系?没有物体能有声音吗?3.活动:分辨声音的变化。(1)分辨声音的方向变化:给一学生蒙上眼睛,请他前、后、左、右的 同学分别依次敲击一下桌面,让这个同学辨别一下声音是从哪个方向传 来的。(2)分辨声音的远近变化:给一学生蒙上眼睛,请距离他不同远近的同 学分别敲击一下铃铛,让这位同学分辨一下哪个声音远、哪个声音近。(3)分辨声音大小、高低的不同:把几只玻璃杯一字排开,分别盛上不 同量的水,然后敲击,听听声音有什么不同。按声音的高低给杯子排排 队,你能发现什么?如果改变敲击的力度,你又有什么发现?(4)交流分享:我们在分辨声音变化的活动中有什么收获。三、全课总结。四、课外拓展:1、倾听、分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2、思考、查找关于声音的有关资料。板书声音有高、低、强和弱。有悦耳的声音、有嘈杂的声音。我们喜欢悦耳的声音。教学后记:19第二课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的实践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与不发声物体,能够就观察到的现象积极思考,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测或理解。3.愿意把自己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理解与同学交流分享。教学重点:通过观察、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发生物体与不发声物体,引发思考,并积极地去研究发现物 体发声的秘密。教学准备:师备:锣、鼓、槌子、音叉、电吉他、二胡、小提琴、收录机等。生备:尺子、橡筋、口琴等。学生记录本。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师:“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二、探究内容:1.使物体发出声音。师:“你能用哪些办法制造声音?”(1)使锣、鼓发出声音。说说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让锣、鼓发出声音?讨论、分析:为什么按、压锣、鼓,它们并不发出声音,轻轻敲击 锣、鼓,它们却能发出声音?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20(2)使尺子发出声音。说说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尺子发出声音。讨论、分析:为什么用力弯曲尺子,它并不发出声音,轻轻拨动尺 子,它却能发出声音?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3)使橡皮发出声音。说说自己有什么方法可以让橡皮筋发出声音。讨论、分析:为什么用力拉橡皮筋,它并不发出声音,轻轻拨动橡 皮筋,它却能发出声音?声音和物体有什么关系?和同学一起分享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2.观察发声的物体。(1)观察发声的锣、鼓。看看发声的锣、鼓有什么特点。比较发声的锣、鼓与不发声的锣、鼓有什么不同。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2)观察发声的尺子。看看发声的尺子有什么特点。比较发声的尺子与不发声的尺子有什么不同。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3)观察发声的橡筋。看看发声的橡筋有什么特点。比较发声的橡筋与不发声的橡筋有什么不同。与同学分享自己的发现。(4)想一想:我们观察到的发声物体都在振动,如果让它们停止振动,它们还能发声吗?试一试:想办法让锣、鼓、尺子、橡筋等停止振动,观察它们是不 是发声。说一说:把自己的发现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3.观察音叉的振动。21(1)观察音叉的振动。看一看:振动的音叉是什么样子的。试一试: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击打过的音叉触及水而,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怎样解释你所到的现象?想一想:我们还有哪些办法可以观察到音叉的振动?(2)观察其他物体的振动。听听口琴发出的声音,观察它什么地方在振动。观察收录机喇叭的振动,放磁带、对着喇叭大声说话等。试一试,我们发声时,哪里在振动。猜一猜,我们身体里感觉物体振动的器官是什么?(3)讨论共享。说说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三、全课总结。四、课外拓展:收集关于声音传播的资料。板书声音是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教学后记22第三课 声音的变化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 弱。2、使学生知道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越 高;振动的频率越慢越低。3、要求学生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 状态进行描述,能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4、让学生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起来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知道物体振动幅度在,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2、使学生知道音高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振动的频率越快,声音越 高;振动的频率越慢越低。3、要求学生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 状态进行描述,能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教学准备尺子、玻璃杯、小木棒、大小纸盒、橡皮筋、长短不同的三颗钉子、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你们唱歌时音调是一样的吗?声音有高有低、有弱有强,我们能观 察到声音的这些变化吗?声音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二、探索活动1、观察比较声音强弱的变化。(1)老师讲解实验方法。(见课本29面的说明。)(2)老师提出实验要求:(见课本29面的说明。)(3)学生实验活动。注意观察尺子的振动幅度及声音的强弱。(4)交流实验结果。23描述尺子振动幅度的大小及与声音强弱之间有什么关系?(5)师生一起小结: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第二节课2、观察比较声音高低的变化。(一)、观察比较四个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子声音高低的变化.(1)、老师讲解实验方法。(见课本30面的说明)(2)、学生预测杯子发声的结果。(3)、学生实验活动。(4)学生交流实验情况。向班里同学描述小组的预测和实验,并对结果作简单分析。实验记录表发声预测1号杯2号杯3号杯4号杯第一次实验1号杯2号杯3号杯4号杯第二次实验1号杯2号杯3号杯4号杯第三次实验1号杯2号杯3号杯4号杯(二)、观察皮筋音高的变化。(1)老师讲解用橡皮筋做实验。在不同大小的纸盒上套上橡皮筋,拨弹橡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强调:尽量用同样的力度拨动松紧不同的橡皮筋。)(2)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时注意观察松紧不同的橡皮筋的振动状况有什么不同?(3)学生交流实验中的发现。皮筋越紧声音越高,皮筋越松声音越低。(三)观察长短不同的钉子的音高变化。(1)教师讲解实验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3)学生交流实验发现。(四)总结: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就越低。物24体的粗细,长短也能影响声音的高低。(五)拓展作业:要求学生回家用粗细长短不同的物体继续做音高的实验。板书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物体振动的越快,声音就越高;振动得越慢,声音就越低。物体的长短、大小、松紧的不同,会使物体发出声音的高低发生变化。教学后记第四课 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2、培养学生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的能力。会制作柱形图表3、使学生养成勤于观察、乐于动脑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知道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那部分长度的影响。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2、培养学生探索和描述尺子伸出桌外不同长度在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变化情况的能力。制作柱形图表。教学准备尺子、一本厚的硬皮书、活动记录单。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251、有哪些因素影响声音的变化?2、师:出示一把尺子。问:如果我们不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它振动时发出声音的音高会发生变化吗?3、揭示课题。二、探索研究1、学生小组讨论预测实验结果;实验方案。尺子伸出桌面面俱到4厘米、8厘米、12厘米、16厘米时音高和对 应的尺子发声时的快慢的预测,并填写在表格中。(注意用高、较高、较低、低 和快、较快、较慢、慢来表示)2、教师讲解实验时的注意事项:尺子伸出 桌面的长 度(厘米)我想到的我听到的我看至U的音高的变化顺序音高振动的快慢音高振动快慢要按照尺子部分长度的变化顺序依次进行实验,要注意区别尺子敲打桌 子发出的声音和尺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并尽量避免尺子与桌子撞击。把听到的看到的都记下来。3、学生分组实验。4、学生交流实验中的发现。5、制作柱形图。(1)老师在黑板上出示音高变化柱形图表格。(见课本33表格2)(2)师讲解怎样画柱形图。(3)学生画音高变化柱形图。6、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根据柱形图找出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和它发出声音的音26高变化规律。7、总结、交流和拓展。各小组对发现的规律进行交流。课后要求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音量与物体振动幅度大小的关系。板书尺子伸出 桌面的长 度(厘米)我想到的我听到的我看至U的音高的变化顺序日同振动的快慢音高振动快慢音高变化柱形图声音的高低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高较高较低低4 6 8 10 12 14 16 18(厘米)尺子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教学后记27第5课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 到另一个地方的。2、学生借助实验和想象,对声音传播的方式进行描述。3、学生会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同 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4、让学生意识到从实验中获取事实是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知道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从一个地方传 到另一个地方的。2、学生会设计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实验,对声音在不 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进行比较。教学准备音叉、一个水槽、每两个人一个土电话、铁棒、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每个小组一张“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空气传播声音实验装置。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振动的物体产生的声音是怎样到达我们耳朵的呢?在 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声音会改变吗?28揭示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二、探索研究1.振动与声波(1)学生回忆在第2课中,音叉是怎样引起水面的波动的。(2)学生再来观察这个实验,看一看振动的音叉究竟是怎样引 起水面波动的。(3)交流观察到的现象及自己的想法:(4)学生玩“土电话”要求说话人的声音的大小应以听话人不能直接听到为宜;连接两个“话筒”的线应拉紧。(5)讨论:纸杯里听到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6)小结声音的传播方式: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 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就这样,声音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 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第二节课2.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1)出示铝箔米尺、木制米尺、棉线、尼龙绳。(2)提问:你们认为声音通过哪一种物体传播的效果最好,为 什么?说说你们假设的理由。(3)学生把预测记录在“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记录表”上。(4)讲解实验方法:(5)交流各组的实验发现:29要求学生说说,声音是怎样在这些物质中传播的,并对这些物质 传播声音能力的不同作简单的解释。(6)出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实验装置,让小闹钟发出声 音并放置在玻璃罩内。(7)学生说一说小闹钟的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简要 地画出传播路线图:闹铃一空气一玻璃一空气一耳朵。(8)打开抽气机,学生倾听声音的变化。(9)学生将听到的情况作汇报后。(10)引导学生思考:声音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们认为声音在 空气中传播是事实吗?3、课后拓展:月球上能听到声音吗?为什么?同学们查阅资料。板书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 动,就这样,声音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能力不同,声音在金属中传播强些,在非金属中传播弱些。教学后记30第6课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2、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 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3、通过体验活动感受耳廓的作用。4、使学生知道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 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 各种各样的声音了。5、培养学生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使学生知道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及鼓膜 的作用。2、学生通过探索知道人的听觉产生过程。教学准备耳的结构模型、1个塑料杯、1块大于塑料杯口的薄橡胶(气球 皮)、1根橡皮筋、细沙。教学过程导入谈话: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传播到我们的耳朵,我们的耳朵是 怎样听到声音的呢?揭示课题: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311.耳的结构(1)出示“耳的结构”的模型,向学生介绍耳的结构。(2)学生推测耳各部分的功能。(主要讨论外耳、中耳、内耳的 主要功能。)(3)提问: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起什么作用?2.观察比较鼓膜的振动(1)讲解:“鼓膜模型”制作方法。提示学生,尽量将气球皮绷紧,因为我们的鼓膜就是很薄的、有弹性的一层膜。要仔细观察气球皮上面的细沙有什么变化。(2)指导学生,让发声物与气球皮的距离保持不变,用不同的 力使发声物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气球皮的振动有什么不同,在 距离“鼓膜模型”远近不同的地方用相同的力发声物,观察气球皮的 振动有什么不同。(3)汇报实验中的发现(4)小结:我们耳朵里的鼓膜和气球皮一样,当外界的声音传 到鼓膜时,它就会产生振动。3.了解耳廓的作用(1)出示音乐贺卡。先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大小。(2)再让学生将手放到耳后,感受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变化。把 两手同时放到耳后效果会更佳。(3)小结: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4)举出一些动物耳朵的例子,以加强学生对耳廓作用的了解。324.总结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1)提问: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2)师生共同总结: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它周围的空气发生振 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敲打鼓膜并使它振动。耳朵中的听 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 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一一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 号。5、课后拓展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板书耳朵的结构:外耳耳廓、耳道。中耳一一鼓膜、听小骨。内耳耳蜗、听觉神经。鼓膜有振动产生声音的作用。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教学后记33第7课保护我们的听力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过高或过强的声音会对我们的听力产生伤害,保 护听力就是要避免我们的耳朵听到过高或过强的声音并控制噪声。2、让学生通过阅读保护听力的资料,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 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3、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 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我们的听力经常受到哪些伤害,知道保护听力的做法。2、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听力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耳习惯和在 公共场所保持肃静的习惯。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阅读资料库中的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阅读材料。一个塑料发声罐、几粒黄豆、棉花、毛巾、废报纸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需要精心呵护,怎样才能避免 听力受到伤害呢?揭示课题:保护我们的听力。二、探索研究341.远离噪声(1)播放一段悦耳的音乐,让学生说说听的过程中的感受。(2)提问:你们有没有听到过嘈杂刺耳、使人心烦意乱的声音,谈谈听到这些声音时的感受。(3)学生阅读资料库中呵护自己的听觉器官一文。阅读后 让学生谈谈有什么收获。(4)引导学生交流: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注意保护听力?怎样保护 听力?就如何使用耳塞等进行讨论。2.控制物体发声(1)用塑料罐和其他材料做一只“发声罐”。将不同的材料装进塑料罐和其他材料里,听听哪种材料发出的声音大,哪种材料发出的声音小?(2)制定一个改变“发声罐”发生的计划。小组合作计划并实验。有哪些办法可以减小“发声罐”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发声罐”不发声?把小组的意见集中、修改,选取小组最满意的方法试试。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的计划并展示本组的实验。(3)师生将各种方法进行归纳:这些方法从本质上看可分为控 制声源和阻碍传播途径两种方式。(4)布置学生课后对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减少噪声的进行调查。353、轻轻说话和大声说话。(1)说说你认为我们说话的声音会给周围的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2)说说你在不同环境(如医院、图书馆、电影院等)里的 感受。(3)讨论:我们在不同的环境里应该怎样控制自己的声音 呢?(4)把讨论的结果记录在科学文件夹里。三、全课总结。四、课外拓展:课后调查自己生活的社区有哪些控制声音的措施。板书悦耳的声音使人愉悦;嘈杂的声音使人烦躁。医院、图书馆、电影院、教室等要保持安静,和别人交流要轻 轻说话。教学后记:36第三单元天气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各种天气的特征。2.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记录 天气的特征。3.意识到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高关心天气的意识。教学重点:学生对各种天气特征的描述。教学难点: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讨论和 记录天气的特征。教学准备:师备:课件、天气符号卡片。这两天的本地报纸。生备:搜集各种天气的资料(包括文字的、图片的、音像的),准备参加下次活动时交流。尝试通过不同渠道了解明天的天气。活动 记录本。教学时间 2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你关心天气的变化吗?你看过天气预报吗?”老师在黑板上写“今天天气怎么样?”如果有人问你“今天天气怎么样?你准备怎么回答?二、探究内容:371、了解云量、降水量、风和气温等是天气的基特征。(1)思考:天气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每天天气都在发生变 化,我们怎样描述天气的变化?(2)出示“城市天气预报图”。问:在这张天气预报图中,是怎样反映天气变化的?图中符 号代表的是什么意思?(3)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老师提示:图上标出的温度是指当地的日 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的变化范围。(4)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天气符号。(5)学生分组讨论:说说自己遇到过哪些天气。在不同的天气里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印象最深的一次特殊天气是怎样的,自己当时有什么样的 感受,把它写在学生活动记录本上。怎样把这些天气归类。(按云量、降雨量、气温、风速和 风向分类。)3、了解天气预报中的新内容。(1)说说你知道哪些天气预报的新内容。(2)阅读本地地区发布的天气预报的新内容:空气质量预报、降水概率、舒适度指数、紫外线强度。38(3)讨论:气象台为什么要向社会预报以上这些天气、环境 信息?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它们来指导自己的生活?(4)师:你还知道气象台可以为我们发布哪些关于天气的信 息?(火险等级、穿衣指数)板书晴天 多云 阴天小雨天 中雨天 大到暴雨天 雷雨天大风天 台风天 飓风天炎热天 凉爽天第二节课3、学生实际观察并描述当天的天气。(1)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2)提示学生怎样来观察天气:要从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这几个方面来观察。要在记录本上写上当天的日期,并把 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本上。(3)交流观察发现。(4)学生阅读课本45面的提示。(5)老师对记录方法进行指导。(6)学生改进自己的记录。(7)交流改进后记录。4、拓展知识(生物预报天气。)(1)听老师说谚语。39蚂蚁搬家,必有雨下蜻蜓赶场,大水当防燕子高飞晴天告,燕子低飞雨天报田螺出水面,不久暴雨见久雨闻鸟声,不久转晴朗麻雀洗澡,有雨快到鸡不入笼,阴雨将临鲤鱼跳龙门,大雨定倾盆大蛇横路,泥纵上翻,蚯蚓出土,明天有雨三、全课总结。并要求每个小组要坚持进行一个月的天气观察,把每天的天气现象都记录下来,了解天气在一个月里是怎样变 化的。四、课外拓展:气象台是如何进行天气预报的。查看资料。40第二课 天气日历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一段较长时期的天气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活 动。2、使学生知道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3、学生会运用多种感官和初步地使用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 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一温度”表中。4、让学生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 气信息。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经历一段较长时期的天气观察、记录和分析数据 活动。2、学生会运用多-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科学教案 教科版 上册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曲****】。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曲****】,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曲****】。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曲****】,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