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课件.ppt
《自动控制原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课件.ppt(61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孙小小,PresentationT,*,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標題樣式,按一下以編輯母片文字樣式,第二層,第三層,第四層,第五層,*,*,所在院系:机电工程学院电子系,授课教师:曾玮,办公地点:福煤楼,C,栋,306,手 机:,13860201919,电子邮箱:,zengwei,自动控制原理,(Automatic Control Theory),学时,/,学分:,54+8/3+0.5,课程性质:考试课,/,专业必修课,教学内容:理论课,+,实验课(,34,个,Matlab,仿真实验,地点在福煤楼,C405/407,),考核形式: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实验、考勤、作业、课堂提问等。,三次考勤未到,取消平时成绩!,考试形式:闭卷笔试,参考书目:,王敏,秦肖臻编。自动控制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孙德宝主编。自动控制原理。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胡寿松主编。自动控制原理。第三版。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4,王划一主编。自动控制原理。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先修课程:高数、模电、数电、信号与系统、,Matlab,等,后续对接课程:,PLC,原理及应用、毕业设计等,常用数学工具:微分方程求解、,Laplace,变换及其反变换、线性代数等,课程目的、特色及其应用:,帮助大家建立起研发过程中如何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及调试系统的思维,提供给大家的是一种理念,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通常具备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的必要流程,对数学有一定的要求,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存在多种知识的交叉和应用,与其他多门课程的关联度较大,4,主要内容,概述,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法,根轨迹分析法,频率特性法,控制系统的校正与设计,采样控制系统(线性离散系统)分析,5,第一章 概述,1.1,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明确什么叫自动控制,正确理解被控对象、控制装置和自控系统等概念。,1.2,控制系统的分类:,明确系统常用的分类方式,掌握各类别的含义和信息特征。,1.3,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了解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1.4,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明确对自控系统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三大性能指标的含义。,6,手动控制,人在控制过程中起三个作用:,(,1,),观测,:用眼睛去观测温度计和阀门开度的指示值;,(,2,),比较与决策,:人脑把观测得到的数据与要求的数据相比较,并进行判断,根据给定的控制规律给出控制量;,(,3,),执行,:根据控制量用手具体调节,如调节阀门开度。,控制:,操纵、节制,使不超出范围或随意活动。,水温手动控制系统,水温自动控制系统,系统中增加了:,控制器,电机,加入给定信号,工作原理:,检测实际温度,产生控制信号,通过电机调节阀门的开度,从而调节蒸汽流入,控制水的温度,.,实现没有人直接参入的自动水温控制,.,8,1.1,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数控车床按预定程序自动切削,人造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并回收等。,除了在工业上广泛应用外,近几十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宇航、机器人控制、导弹制导及核动力等高新技术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更具特别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范围现在已扩展到生物、医学、环境、经济管理和其它许多社会生活领域中,,特别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有传热设备控制,反应器控制,流体输送设备控制,精馏塔控制等。自动控制已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9,自动控制,:,就是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控制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被控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自动控制系统,:,是指能够对被控对象的工作状态进行自动控制的系统。它是,控制对象以及参与实现其被控制量自动控制的装置或元部件的组合,,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组成。,一般包括三种机构:测量机构、比较机构、执行机构。,自动控制系统的功能和组成是多种多样的,其结构有简单也有复杂。它可以只控制一个物理量,也可以控制多个物理量甚至一个企业机构的全部生产和管理过程;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工程系统,也可以是比较抽象的,社会系统、生态系统或经济系统,。,10,控制系统分析,:已知系统的结构参数,分析系统的稳定性,求取系统的动态、静态性能指标,并据此评价系统的过程称为控制系统分析。,控制系统设计(或综合):,根据被控对象和给定系统的性能指标,合理地确定控制装置的结构参数,称为控制系统设计。,被控量:,指被控对象中要求保持给定值、按给定规律变化的物理量。被控量又称输出量、输出信号。,给定值,:系统输出量应达到的数值(例如与要求的炉温对应的电压)。,扰动,:是一种对自动控制系统输出量起反作用的信号,如电源电压的波动、环境温度的变化、噪声等。,11,方框图的概念:为了方便分析系统性能,用方框,图表示系统结构,方框,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分别用方框表示,信号线,方框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它们之间的联接用带箭头的信号线表示,输入信号,进入方框的信号,输出信号,离开方框的信号,信号线,方框,信号线,输入信号,输出信号,12,开环控制是指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只受控于控制作用,而,对控制作用不能反施任何影响,的控制方式。采用开环控制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优点: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易于实现,缺点:对扰动没有抑制能力,控制精度低,控制方式,开环控制,13,开环控制系统方框图,控制装置,被控对象,输入量,输出量,(被控制量),输入量:加在电阻丝两端的电压,被控制对象:炉子,被控制量(输出量):炉温,控制装置:开关,K,和电热丝,对被控制量起控制作用。,14,闭环控制,闭环控制是指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与控制作用之间存在着,负反馈,的控制方式。,采用闭环控制的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或反馈控制系统。闭环控制是一切生物控制自身运动的基本规律。人本身就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控制能力的闭环系统。,优点:具有自动补偿由于系统内部和外部干扰所引起的系统误差(偏差)的能力,因而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精度。,缺点:系统参数应适当选择,否则可能不能正常工作。,15,温度计,继电器,电阻丝,炉温,输入量,(炉温希望值),输出量,(炉温实际值),扰动,闭环控制的电加热炉方框图,16,人取书的控制过程,眼睛,脑,手,输入量,(书的位置),输出量,(手的位置),17,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18,反馈的概念,反馈,:,把输出量送回到系统的输入端并与输入信号比较的过程,。若反馈信号是与输入信号相减而使偏差值越来越小,则称为负反馈;反之,则称为正反馈。显然,负反馈控制是一个利用偏差进行控制并最后消除偏差的过程,又称偏差控制。同时,由于有反馈的存在,整个控制过程是闭合的,故也称为闭环控制。,19,反馈控制系统方框图,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名词术语和定义,20,比较以上两种控制方式,由于开环控制的特点是控制装置只按照给定的输入信号对被控制量进行,单向控制,,而不对控制量进行测量并反向影响控制作用。这样,当炉温偏离希望值时,开关,K,的接通或断开时间不会相应改变。因此,开环控制不具有修正由于扰动(使被控制量偏离希望值的因素)而出现的被控制量与希望值之间偏差的能力,即抗干扰能力差。,在闭环控制中,被控量一般是由测量装置检测并反馈到输入端,然后由比较装置将它与输入信号综合得到偏差(误差),有时,测量与综合作用是由一个装置完成的,如水银温度计。由于采用了接触式水银温度计,可以不断对炉温进行测量和比较,根据炉温的实际偏差进行控制,提高了控制精度和抗干扰能力。,21,是开环和闭环控制相结合的一种控制方式。它是在闭环控制回路的基础上,附加一个输入信号或扰动信号的顺馈通路,用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顺馈通路通常由对输入信号的补偿器或对扰动信号的补偿器组成。,优点:具有很高的控制精度,可以抑制几乎所有的可量测扰动,缺点,:,补偿器的参数要有较高的稳定性,复合控制,(a),按输入前馈补偿的复合控制,给定值,被控制量,_,受控对象,检测元件,控制器,前馈控制,(b),按扰动前馈补偿的复合控制,检测元件,_,前馈控制,扰动,被控制量,给定值,受控对象,控制器,_,24,1.2,控制系统的分类,恒值系统和随动系统(按参考输入形式分类),恒值系统,是指参考输入量保持常值的系统。其任务是消除或减少扰动信号对系统输出的影响,使被控制量(即系统的输出量)保持在给定或希望的数值上。,随动系统,是指参考输入量随时间任意变化的系统。其任务是要求输出量以一定的精度和速度跟踪参考输入量,跟踪的速度和精度是随动系统的两项主要性能指标。,集中参数系统,变量仅仅是时间的函数。,这类系统建立的动态数学模型通常是微分方程。,分布参数系统,变量不仅是时间函数,而且还是空间的函数,。这类系统建立的动态数学模型通常是偏微分方程。如很大的蒸馏罐,温度随空间位置不同是有梯度变化的。在实际系统中,大多数系统都是分布式参数系统,但由于偏微分方程求解比较困难,因此在一定误差允许范围内,对系统作一个近似,近似为集中参数系统,这样就可以用微分方程进行分析。,26,线性系统和非线性系统(按照组成系统的元件特性分类),线性系统,是指构成系统的所有元件都是线性元件的系统。其动态性能可用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系统满足叠加原理。,非线性系统,是指构成系统的元件中含有非线性元件的系统。其只能用非线性微分方程描述,不满足叠加原理。同时把可以进行线性化处理的系统或元件特性称为非本质非线性特性。反之,称之为本质非线性,它只能用非线性理论分析研究。,27,(,1,)线性定常系统(本课程的研究重点),如果描述一个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的系数为常数,那么称系统为线性定常系统。,如,(,2,)线性时变系统,如果描述一个线性系统的微分方程的系数为时间的函数,那么称系统为线性时变系统。,如,28,连续系统和离散系统(按照系统内信号的传递形式分类),连续系统,是指系统内各处的信号都是以连续的模拟量传递的系统。,如果系统内某处或数处信号是以脉冲序列或数码形式传递的系统则称为,离散系统,。其脉冲序列可由脉冲信号发生器或振荡器产生,也可用采样开关将连续信号变成脉冲序列,这类控制系统又称为采样控制系统或脉冲控制系统。而用数字计算机或数字控制器控制的系统又称为数字控制系统或计算机控制系统。,29,1.3,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已臻成熟的学科,,又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学科,。从,1868,年马克斯威尔(,J.C.Maxwell,)提出低阶系统稳定性判据至今一百多年里,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经典控制理论(或古典控制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成熟;,第二阶段:,现代控制理论的兴起和发展;,第三阶段:,大系统控制兴起和发展阶段;,第四阶段:,智能控制发展阶段。,30,经典控制理论,控制理论的发展初期,是,以反馈理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原理,主要用于工业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设计和制造飞机及船用自动驾驶仪、火炮定位系统、雷达跟踪系统等基于反馈原理的军用装备,进一步促进和完善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1868,年,马克斯威尔(,J.C.Maxwell,)提出了低阶系统的稳定性代数判据,。,1875,年和,1896,年,数学家劳斯(,Routh,)和赫尔威茨(,Hurwitz,)分别独立地提出了高阶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即,Routh,和,Hurwitz,判据。,二战期间(,1938-1945,年)奈奎斯特(,H.Nyquist,)提出了频率响应理论,1948,年,伊万斯(,W.R.Evans,)提出了根轨迹法。,至此,控制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基本完成,形成了以,频率法,和,根轨迹法,为主要方法的经典控制理论,。,31,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特征,(,1,)主要用于线性定常系统的研究,即用于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的分析与综合;,(,2,)只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的反馈控制系统;,(,3,)只讨论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而忽视系统的内部状态,,是一种对系统的外部描述方法。,基本方法:根轨迹法,频率法,,PID,调节器(频域),反馈控制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控制方式,引入反馈信号后,系统对来自内部和外部干扰的响应变得十分迟钝,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控制精度。与此同时,反馈作用又带来了系统稳定性问题,正是这个曾一度困扰人们的,系统稳定性,问题激发了人们对反馈控制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的热情,推动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完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古典控制理论是伴随着反馈控制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完善和成熟起来的。,32,现代控制理论,经典控制理论只,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只注重系统的外部描述而忽视系统的内部状态。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大局限性。,随着航天事业和计算机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在经典控制理论的基础上,以,线性代数理论,和,状态空间分析法,为基础的现代控制理论迅速发展起来。,1954,年贝尔曼(,R.Belman),提出动态规划理论,1956,年庞特里雅金(,L.S.Pontryagin,)提出极大值原理,1960,年卡尔曼(,R.K.Kalman),提出多变量最优控制和最优滤波理论,在数学工具、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上不仅能提供系统的外部信息(输出量和输入量),而且还能提供,系统内部状态变量,的信息。,它无论对线性系统或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或时变系统,单变量系统或多变量系统,,都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基本方法:状态方程 (时域),大系统理论,20,世纪,70,年代开始,现代控制理论继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控制方法和理论。如,(,1,)现代频域方法,以传递函数矩阵为数学模型,研究线性定常多变量系统;,(,2,)自适应控制理论和方法,以系统辨识和参数估计为基础,在实时辨识基础上在线确定最优控制规律;,(,3,)鲁棒控制方法,在保证系统稳定性和其它性能基础上,设计不变的鲁棒控制器,以处理数学模型的不确定性。,34,随着控制理论应用范围的扩大,从个别小系统的控制,发展到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进行整体控制,从传统的工程控制领域推广到包括经济管理、生物工程、能源、运输、环境等大型系统以及社会科学领域。,大系统理论是过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相结合的系统工程理论,具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目标多样、因素众多等特点。它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多干扰、多变量的系统。,大系统理论目前仍处于发展和开创性阶段。,智能控制,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控制技术,是人工智能在控制上的应用。智能控制的概念和原理主要是针对被控对象、环境、控制目标或任务的复杂性提出来的,它的,指导思想是依据人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技巧,解决那些目前需要人的智能才能解决的复杂的控制问题。,被控对象的复杂性体现为,:,模型的不确定性,高度非线性,分布式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动态突变,多时间标度,复杂的信息模式,庞大的数据量,以及严格的特性指标等。,智能控制是驱动智能机器自主地实现其目标的过程,36,智能控制是从,“,仿人,”,的概念出发的。其方法包括迭代学习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专家控制等方法。,37,1.4,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对控制系统性能的要求概括为三方面:,稳,准,快,稳定性,控制系统运行的必要条件,不稳定的系统是不能工作的,动态性能,系统动态响应的快速性,系统的过渡过程越短越好,稳态性能,过渡过程结束,到达稳态后系统的控制精度的度量,y(t),t,0,y(t),t,0,y(t),t,0,y(t),t,0,(a),(b),(c),(d),38,稳定性,系统在受到扰动作用后自动返回原来的平衡状态的能力,。如果系统受到扰动作用(系统内或系统外)后,能自动返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则该系统是稳定的。稳定系统的数学特征是其输出量具有非发散性;反之,系统是不稳定系统。,39,动态性能,当系统受到外部扰动的影响或者参考输入发生变化时,被控量会随之发生变化,经过一段时间,被控量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或到达一个新的给定状态,称这一过程为过渡过程,在时域中,常用,单位阶跃信号,作用下,,系统输出的超调量,p,上升时间,T,r,,,峰值时间,T,p,过渡过程时间(或调整时间),T,s,和,振荡次数,N,等特征量表示。,40,稳态误差,指稳定系统在完成过渡过程后的稳态输出偏离希望值的程度。,开环控制系统的稳态误差通常与系统的增益或放大倍数有关,而反馈控制系统(闭环系统)的控制精度主要取决于它的反馈深度。,稳态误差越小,系统的精度越高,,它由系统的稳态响应反映出来。,41,1.5,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1,、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分析系统的稳定性,计算系统的性能指标,分析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时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和根轨迹法等,42,1.5,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2,、系统设计,43,小 结,明确什么叫自动控制,正确理解被控对象、控制装置和自,控系统等概念。,明确系统常用的分类方式,掌握各类别的含义和信息特征,明确对自控系统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三大性能指标的含义。,了解自动控制理论发展的四个主要阶段。,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基本概念,:,数学模型及常见的系统。,2.2,时域模型,-,微分方程:,微分方程的建立及线性化。,2.3,复域模型,传递函数:,借助拉氏变换,给出系统传递函,数。经典控制理论中引用最广泛的一种模型。,2.4,控制系统动态结构图:,掌握动态结构图的建立及化简。,45,预备知识,复变函数:,Laplace,变换(拉氏变换),Z,变换,常微分方程解法:,Laplace,变换和反变换,电路理论,基本的电子学和力学知识,2.1,基本概念,定义:,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内部物理量(或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是分析和设计控制系统的首要工作(或基础工作)。,自控系统的组成可以是电气的、机械的、液压或气动的等等,然而描述这些系统发展的数学模型却可以是相同的。通过数学模型来研究自控系统,可以摆脱各种不同类型系统的外部特征,研究其内在的共性运动规律。,建立方法,解析法(机理模型):,依据系统及元件各变量之间所遵循的物理、化学定律,列出各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实验法(实验建模):,对系统施加典型测试信号(脉冲、阶跃或正弦信号),记录系统的时间响应曲线或频率响应曲线,从而获得系统的传递函数或频率特性,2.2,时域模型,微分方程,2.2.1.,建立系统或元件微分方程的步骤,确定元件输入量和输出量,根据物理或化学定律,列出元件的原始方程,在可能条件下,对各元件的原始方程进行适当简化,略去一些次要因素或进行线性化处理,消去中间变量,得到描述元件输入和输出关系的微分方程,对微分方程进行标准化处理:与输出量相关的各项置于等号左侧,而与输入量相关的置于等号右边;等号左右各项均按降幂排列;将各项系数归化为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形式,图,2-1,建立系统或元件微分方程的 步骤,48,例,2.1,机械位移系统,如图表示一个弹簧,质量,阻尼器系统。,f,(,t,),为一作用在运动部件上 的外加作用力,系统产生的位移为,y,(t),,运动部件质量用,M,表示,,B,为阻尼器的阻尼系数,,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要求写出系统在外力,f,(t),作用下的运动方程式。,图,2-2,弹簧质量阻尼器系统,选择,f,(t),为系统的输入,,y,(t),为系统的输出。,列出原始方程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式中,f,1,(t),阻尼器阻力;,f,2,(t),弹簧力。,在忽略弹簧质量的情况下,2.2.2.,微分方程,49,f,1,(t),和,f,2,(t),为中间变量,消去中间变量,整理得,方程两边同时除以,K,令,则有,图,2-2,弹簧质量阻尼器系统,例,2.2,RLC,电路,设回路电流为,由基尔霍夫定律写,出回路方程为:,i,确定元件的输入、输出,Input,:,u,r,(t),Output:u,c,(t),消去中间变量 ,得到描述网络输入输出关系的微分方程为,图,2-3 RLC,电路系统,例,2.3,设流体是不可压缩的,应满足物质守恒定律,可得:,由流量公式得,图,2-4,液位流体系统,52,具有相同结构微分方程的系统称为相似系统,例如:,R-L-C,电路与弹簧,-,质量,-,阻尼器系统,虽然这两个系统就系统本质而言完全不同,但其具有相同结构的微分方程。,i,拉氏变换法求解步骤:,1.,考虑初始条件,对微分方程中的每一项分别进行拉氏变换,得到变量,s,的代数方程;,2.,求出输出量拉氏变换函数的表达式;,3.,对输出量拉氏变换函数求反变换,得到输出量的时域表达式,即为所求微分方程的解。,2.2.3.,线性定常微分方程的求解,求解方法,:,经典法、拉氏变换法。,拉氏,(,Laplace),变换,定义,:设函数,f(t),当,t=0,时有定义,而且积分,存在,,其中,s,是复数,则称,F(s),是,f(t),的象函数,即,f(t),的拉氏变换。记为,f(t),称为,F(s),的原函数。,拉氏反变换,为,55,单位阶跃函数,1(t),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为,单位脉冲函数,单位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为,1,0,t,0,t,56,几个重要的拉氏变换,f(t),F(s),f(t),F(s),(t),1,sinwt,1(t),1/s,coswt,t,1/(s+a),57,拉氏变换的基本性质,(1),线性性质,原函数之和的拉氏变换等于各原函数的拉氏变换之和。,(2),微分性质,若 ,则有,f(0),为原函数,f(t),在,t=0,时的初始值。,(3),积分性质,若,则,58,(4),终值定理,即原函数的终值等于其象函数乘以,s,的初值。,(5),初值定理,:,(6),位移定理,:,a.,实域中的位移定理,若原函数在时间上延迟 ,则其,象函数应乘以,b.,复域中的位移定理,象函数的自变量延迟,a,,原函数应,乘以 ,即,59,例,2.4,:用拉氏变换解微分方程,i,u,c,u,r,C,R,L,60,61,练习,方程两边进行拉氏变换得,整理得,方程两边进行拉氏反变换得,若,则,系统响应如图所示,重点,建立微分方程要掌握所涉及系统的关键公式,例如:牛顿第二定律、基尔霍夫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刚体旋转定律等,建立的微分方程的标准形式,特点:,方法直观,但是微分方程的求解麻烦,尤其是高阶系统。,2.3,复域模型,传递函数,2.3.1.,传递函数的定义与性质,定义:,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系统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问题的提出,传递函数不仅可以表征系统的动态特性,而且还可以用来研究系统的结构或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所谓零初始条件是指,1,)输入量在,t0,时才作用在系统上,即在 时系统输入及各,项导数均为零;,2,)输入量在加于系统之前,系统为稳态,即在 时系统输出,及其所有导数项为零。,64,设,r(t),和,c(t),及其各阶导数在,t=0,时的值为,0,,即零初始条件,则对上式中各项分别求拉氏变换,可得,s,的代数方程为:,由定义得系统得传递函数为,设线性定常系统由下述,n,阶线性常微分方程描述:,式中,c(t),为系统输出量,,r(t),为系统输入量,,a,i,(i=1,,,2,,,3,n),和,b,j,(j=1,2,3,.m),是与系统结构和参数有关的常系数,分母中,s,的最高阶次,n,即为系统的,阶次,,该系统称为,n,阶系统,。,试列写网络传递函数,U,c,(s)/U,r,(s).,例,2.5,如图,RLC,电路,,R,L,C,i(t),u,r,(t),u,c,(t),解,:,零初始条件下取拉氏变换:,传递函数:,66,性质,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分子多项式的次数,m,低于或等于分母多项的次数,n,,所有系数均为实数;,传递函数与微分方程有相通性,,可经简单置换而转换;,传递函数表征了系统本身的动态特性,。(传递函数只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参数,而与输入和初始条件等外部因素无关,可见传递函数有效地描述了系统的固有特性,.,),只能描述线性定常系统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不能表征内部所有状态的特征。,只能反映零初始条件下输入信号引起的输出,,不能反映非零初始条件引起的输出。,服从不同动力学规律的系统可有同样的传递函数,。,传递函数有一定的零、极点分布图与之对应,因此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分布图也表征了系统的动态性能。,67,传递函数的物理意义,显然,在零初始条件下,若线性定常系统的输入的拉氏变换为,R,(,s,),则系统的输出的拉氏变换为,系统的输出为,由于单位脉冲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为,所以,单位脉冲输入信号作用下系统的输出的拉氏变换为,68,单位脉冲输入信号下系统的输出为,g(t),则,可见,系统传递函数的拉氏反变换即为单位脉冲输入信号下系统的输出。因此,系统的单位脉冲输入信号下系统的输出完全描述了系统动态特性,所以也是系统的数学模型,通常称为脉冲响应函数。,69,有理分式形式,传递函数最常用的形式是下列有理分式形式,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D(s),称为,系统的特征多项式,D(s)=0,称为,系统的特征方程,,,D(s)=0,的根称为,系统的特征根或极点,。,分母多项式的阶次定义为,系统的阶次,。对于实际的物理系统,多项式,D(s),、,N(s),的所有系数为实数,且分母多项式的阶次,n,高于或等于分子多项式的阶次,m,,即,n,m,。,2.3.2.,传递函数的表示方式,70,零极点形式,将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多项式变为,首一多项式,,然后在复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得,n,m,(,2.66,),式中 ,称为,系统的零点,;为,系统的极点,;为系统的,根轨迹增益,。,系统零点、极点的分布决定了系统的特性,,因此,可以画出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图,直接分析系统特性。在零极点图上,用,“,”,表示极点位置,用,“,”,表示零点,71,例如,传递函数,的零极点图如图,2.9,所示。,72,时间常数形式,将传递函数的分子、分母多项式变为,尾一多项式,,然后在复数范围内因式分解,得,式中,为,传递系数,,通常也为,系统的放大系数,;为系统的时间常数。,73,2.3.3.,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比例环节,:,输出量无滞后,按比例复现输入量,电位器,74,惯性环节,该环节存在储能元件,典型惯性环节的微分方程为一阶常微分方程,其特点是当系统输入有阶跃变化时,系统输出是由零逐渐跟上,如图所示。,(a),为系统的输入变化,,(b),为系统的输出响应。输出按单调指数规律上升,.,75,积分环节,输出量与输入量对时间的积分成正比,微分环节,输出量与输入量的导数成正比,r(t),c(t),t,积分放大器原理,76,例,2.6,:如图所示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对偏航角的控制,其中,A,、,B,为斜对称配置的喷气发动机,推力均为,F/2,,成对工作。每个发动机到质心的距离为,l,,那么产生的力矩为,T=F,l,,,假设卫星的转动惯量为,J,,,角位移,(t),为输出量,产生的力矩,T,为输入量,那么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注意到在卫星周围的环境中不存在摩擦,所以有,其中,T,J/l,这是由两个积分环节组成的。,77,振荡环节(二阶环节),该环节存在两个储能元件,且所储两种能量可以互相转换,故动态过程表现出振荡特性,78,:,无阻尼自然振荡频率,:阻尼比,延滞环节,延滞时间(死区时间),输出量相对于输入量滞后一个恒定时间,80,关于典型环节的几点说明,一个不可分割的装置或元件可能含有若干典型环节,例如,:无源网络,同一元部件,若选择不同的输入量和输出量,将由不同的典型环节组成,C,R,u,r,(,t,),u,c,(,t,),2.4,控制系统结构图,2.4.1,结构图的基本组成,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等数学模型,都是用纯数学表达式来描述系统特性,不能反映系统中各元部件对整个系统性能的影响。,定义,:,由具有一定函数关系的环节组成的,并标明信号流向的系统的方框图,称为系统的结构图。,结构图又称为方框图、方框图等,既能描述系统中各变量间的定量关系,又能明显地表示系统各部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方框(环节),方框表示对信号进行数学变换。方框中写入元部件或系统的传递函数。,系统输出的象函数等于输入的象函数乘以方框中的传递函数或者频率特性,信号线,信号线是带有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信号的流向,在直线旁边标记信号的时间函数或象函数。这里的信号引出与测量信号一样,不影响原信号,所以也称为测量点,.,综合点(比较点),比较点表示对两个以上的信号进行加减运算,,“,”,表示相加,,“,”,表示相减。进行相加或相减的量应具有相同的量纲单位,分支点(引出点),引出点表示信号引出或测量的位置。,从同一位置引出的信号在数值和性质方面完全相同。,83,结构图特点,结构图是方框图与微分方程(传函)的结合,。一方面它直观反映了整个系统的原理结构(方框图优点),另一方面对系统进行了精确的定量描述(每个信号线上的信号函数均可确定地计算出来),能描述整个系统各元部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零初始条件下的动态性能,,但不能反映非零条件下的动态性能,结构图最重要的作用:,计算整个系统的传函,对同一系统,其结构图具有非唯一性;简化也具有非唯一性。,但得到的系统传函是确定唯一的,.,结构图中方块实际元部件,,因为方框可代表多个元件的组合,甚至整个系统,84,结构图的绘制,建立控制系统各元部件的微分方程,对各元件的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并作出各元件的方框图和比较点。,置系统输入量于左端,输出量于右端,便得到系统结构图。,从与系统输入量有关的比较点开始,依据信号流向,把各元部件的结构图连接起来。,例,2.8,绘制如图所示,RC,网络的结构图。,中间变量:,i,i,1,i,2,;,信号量:,u,r,u,c,根据电路定律,得到以下方程,85,按照上述方程,可以,分别绘制相应元件的结构图,,如图,(a),(d),所示。然后,,根据相互关系将这些结构图在,相同信号处,连接起来,,就得到整个系统的结构图,。,1,1,R,),(,s,U,r,),(,1,s,I,),(,s,U,c,2,R,),(,s,I,),(,s,U,c,1,R,),(,1,s,I,Cs,),(,2,s,I,),(,1,s,I,),(,2,s,I,),(,s,I,1,1,R,),(,s,U,r,),(,1,s,I,),(,s,U,c,2,R,),(,s,U,c,1,R,Cs,),(,2,s,I,),(,1,s,I,),(,s,I,(,a),(,b),(,c),(,d),(,e),练习,绘出,RC,电路的结构图。,U,r,(s),U,c,(s),I,1,(s),1/R,1,1/sC,1,(,-,),R,1,C,1,i,1,(t),u,r,(t),u,c,(t),为了便于系统分析和设计,常常需要对系统的复杂的结构图作等价变换,或者通过变换使系统结构图简化,求取系统的总传递函数。因此,结构图变换是控制理论的基本内容。,2.4.2,结构图的化简,等效变换的原则,结构图的变换应按等效原则进行。所谓等效,即对结构图的任一部分进行变换时,变换前后输入输出的数学关系保持不变,结构图的基本组成形式,串联连接,并联连接,反馈连接,88,等效变换的法则,串联连接的等效变换,传递函数的串联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这些传递函数的积。,上述结论可以推广到多个传递函数的串联,即,n,个传递函数依次串联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n,个传递函数的乘积。,89,并联连接的等效变换,传递函数的并联连接,其等效传递函数为这些传递函数的和。,上述结论可以推广到多个传递函数的并联,即,n,个传递函数并联的等效传递函数,等于,n,个传递函数的和。,90,反馈连接的等效变换,91,比较点(综合点)和引出点的移动,在系统结构图简化的过程中,有时为了便于进行方框的串联、并联或者反馈连接的计算,需要移动比较点或引出点的位置。,比较点前后移动,92,引出点前后移动,93,注意,对综合点和分支点进行移动位置,消除交叉回路。但在移动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必须保持移动前后信号的等效性;,相邻综合点可以互相换位和合并,;,相邻分支点可以互相换位;,综合点和分支点之间一般不宜交换位置。,94,序号,原结构图,等效原结构图,等效法则,1,串联等效,2,并联等效,3,反馈等效,95,4,等效单位反馈,5,比较点前移,6,比较点后移,7,引出点前移,96,8,引出点后移,9,交换和合并比较点,10,交换比较点和引出点(一般不采用,),11,负号在支路上移动,例,2.9,G,4,(,s,),(,-,),G,2,(,s,),G,6,(,s,),(,-,),C,(,s,),R,(,s,),G,3,(,s,),G,5,(,s,),G,1,(,s,),98,例,2.10,:试化简下述系统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C(s)/R(s),显然若不移动比较点或引出点的位置就无法化简。,H,2,(s),99,首先将 间的引出点后移到方框的输出端,接着将 组成的内反馈网络简化,其等效传递函数为,H,2,(s),H,2,(s),100,得到图为,然后将 组成的内反馈网络简化,其等效传递函数为:,H,2,(s)/G,4,(s),H,2,(s),101,得到图为,最后将求得其传递函数为:,H,2,(s)/G,4,(s),102,练习:,试化简下述系统结构图,并求传递函数,C(s)/R(s),显然化简该结构图也需要移动比较点和引出点,需要注意得是,引出点和比较点之间是不宜随便移动的。因此我们将比较点前移,将引出点后移。,得到图为,103,将两个比较点合并,并将求出 的等效传递函数,:,得到图为,得到系统等效传递函数:,2.4.3,闭环系统的结构图和传递函数,控制系统常采用反馈结构,又称闭环控制系统,。通常,控制系统会受到两类外作用信号的影响。,一类是有用信号,,或称为输入信号、给定值、参考输入等,常用,r,(,t,),表示;,另一类则是扰动,,或称为干扰、噪声等,常用,n,(,t,),表示。,通过对反馈控制系统建立微分方程模型,直接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拉氏变换,可求取反馈控制系统的传函。,通过对反馈控制系统结构图简化也能求传函。,反馈通道传递函数,从输出端反送到参考输入端的信号通道,称为反馈通道,前向通道传递函数,前向通道是指从输入端到输出端的通道,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上图中将反馈的输出通路断开,,反馈信号对于参考输入信号的传递函数称为开环传递函数,。,这时前向通路传递函数与反馈通路传递函数的乘积为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作用下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令 ,这时系统结构图如上图,系统传递函数为:,系统输出为:,作用下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令 ,这时系统结构图如上图,系统传递函数为:,系统输出为:,108,系统总输出,根据线性系统的叠加原理,系统的总输出应为各外作用引起输出的综合因而得到系统总输出为:,109,闭环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误差定义为,被控量的测量输出 和给定输入 之差 或,作用下的误差,输入结构图,误差传递函数,n(t),作用下系统的误差传递函数,输入结构图,误差传递函数,总误差,110,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上面导出的闭环传递函数及误差传递函数虽然各不相同,但是他们的分母却是一样的。均为:,令 并称其为,闭环特征方程,。将其改写为如下形式:,对给定的系统而言,特征多项式是唯一的,即闭环极点的分布是唯一的,。,闭环系统的极点与控制系统的瞬态响应和系统的稳定性密切相关,特征多项式与开环传函相关,因此其动态特性可用开环传函分析,这是闭环控制系统各种传递函数都具有的的规律性,称其为,特征多项式,可以是实数或共轭复数,称为,特征方程的根,,-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 原理 课件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精***】。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精***】,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