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教学设计(通用6篇).docx
《《杠杆》教学设计(通用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杠杆》教学设计(通用6篇).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杠杆》教学设计(通用6篇) 【教材分析】 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的内容是力和机械。第四节“杠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有用性,杠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特别广泛,它源于生活,效劳社会,充分表达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二是探究性,杠杆平衡条件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得出f1×l1=f2×l2这一结论。三是根底性,这一节是学习滑轮和其他机械以及机械效率的重要根底。本节内容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1、熟悉杠杆,知道杠杆的几个概念,会确认并画出力臂; 2、知道杠杆平衡条件; 3、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杠杆中的几个概念。 2、经受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进一步学会提出问题,分析归纳试验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关怀社会生产、生活,保持对自然现象的奇怪心, 并乐于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逐步建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难点: 1、通过试验,理解力臂概念。 2、杠杆平衡条件的运用。 【试验器材及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 铁架台,木棍,砖块,绳子,弹簧测力计,钩码,杠杆原理演示器(教材图13.4-5),三角板,多媒体设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用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故事导入; 2、出示砖块、铁架台、木棍、细绳等,请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修建金字塔的情景,调动学生激情。 二、熟悉杠杆 用同学上台模拟古埃及人搬运巨石的实物,介绍支点o、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如下列图)。 三、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用上图实物,演示并讲解什么叫杠杆平衡。 2、提出问题:假如将支点右移,观看l1、l2如何变化?f1又会如何变化?反之,又会怎样变化呢?(学生凭阅历应当说能答复正确)。 3、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参照教材图13.4-5,引导学生思索:为什么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为什么要转变几次钩码重和位置(f1、f2以及l1、l2)? (3)分组合作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学生填写数据,并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试验数据,找出规律。 (5)学生沟通发言,最终总结得出杠杆平衡条件: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即f1×l1=f2×l2 4、稳固与拓展 (1)在上面试验中,假如将两个钩码(质量均为50g)挂在右端8cm处,则在右端20cm处要用多大的力才能使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方向如何? (2)用弹簧测力计演示、验证。 (3)设问:假如将弹簧测力计改为斜向上拉,则读数会如何变化? (4)学生猜测,教师演示,设问: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5)引导学生找出斜向上拉时,f1、f2以及l1、l2在哪里?f2与l2的乘积变了没有?比拟l1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 四、杠杆的应用 1、引导学生画出以下几个杠杆的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1)羊角锤拔钉子 (2) 收渔网 (3) 天平 2、比拟以上三种杠杆中的动力、动力臂的大小,学习三种类型的杠杆。 《杠杆》优秀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洁机械中识别出杠杆;理解支点、阻力、阻力臂、动力、动力臂;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依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 二、方法与过程 经受“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参加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培育学生的观看力、制造想象力;试验操作力量和数据处理力量;能依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育学生仔细、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了解杠杆在我国古代的应用。 【教学难点】 1.设计“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试验方案; 2、力臂确实定、 【教学重点】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方法】 试验探究,引导创新。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是阿基米德,已经两千多岁。在两千多年前,我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两千多年来,我没有将地球撬动,这是事实,这并不是我的错,由于我没有找到一个适宜的支点。可是,很多爱嚼舌头的人硬说我是在吹大话,在说谎。我这个两千多岁的人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委屈。今日,我请大家帮我伸冤,你们情愿吗?不管结果如何,我──阿基米德先在这感谢大家了! 大家有信念吗? 要想帮我伸冤,实际很简单,只需弄清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可。 二、新授 (板书)第一节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是一种古老而简洁的机械,许很多多机械的应用转变和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今日我们就从生活中的杠杆说起,了解机械与人的关系。 1、熟悉杠杆 让学生展现自带的杠杆(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并说出其应用及特征。 争论、归纳各种杠杆的共同特征: (板书)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物理学中叫杠杆。 出示图片:猿人移动石块 置疑:古猿要把大石块移动,用木棍捅石块捅不动,谁能想法帮帮它? 置疑:古猿用的木棍是杠杆吗? 铁锤、剪刀、轮轴、扳子、钢丝钳、镊子等是不是杠杆? 置疑:为什么人们利用杠杆橇石块时总是把支点放在离石块很近的地方?而不放到离石块远一些的地方? 2、熟悉杠杆的几个概念 介绍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强调力臂的画法: 找支点; 画出动力和阻力的作用线; 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的长度即是力臂。 概括为:一找点二画线三作垂线段。 用橡皮、笔、书、直尺设计一个杠杆探究支点在不同位置时动力的大小状况。 结论:动力臂越长、阻力臂越短,越省力;动力臂越短、阻力臂越长,越费劲。 所以人们为了用较小的力撬大石块时,就要把支点放到离石块较近的地方,增大动力臂、减小动力。 (1)提出问题大家能否猜测一下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的关系呢? 3、杠杆的平衡条件 (2)猜测与假设让学生充分猜测,同时用橡皮、小刀、直尺、硬币等物示意给学生看,什么叫杠杆的平衡。 学生可能给很多种猜测如: ①F1+L1=F2+L2 ②F1/L1=F2/L2 ③F1-L1=F2-L2 ④F1×L1=F2×L2 教师带着学生分析以上猜测,甄别那是明显错误的猜测,如①F1+L1=F2+L2③F1-L1=F2-L2,力和力臂单位不一样是不能加减的。 将学生分成两局部分别探究 ②F1/L1=F2/L2 ④F1×L1=F2×L2 (3)制定规划与设计试验 设计试验方案:(引导学生争论,试验装置中力的大小、力臂的大小最好能随时知道。试验探究前,应让学生充分争论他们的探究方案。) 试验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试验器材: 杠杆、铁架台、钩码 试验步骤: ①如图,把杠杆的中点支在铁架台上,调整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为什么要求杠杆静止时,在水平位置呢?(由于这样力臂的数值在杠杆上就能直接读出或量出、) ※ 调整杠杆平衡的方法:左沉右旋 右沉左旋 ②在杠杆两边挂适当钩码,并移动钩码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计算两力的大小,并读出两力臂的值,将力和力臂的数值填入表中;(重复3次) (4)进展试验与收集证据 分析推断:在分析推断过程中有可能消失F1+L1=F2+L2的结论,要求学生仔细分析数据,找到出错的缘由,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根底。 (5)争论、沟通、合作 你的试验结论与你的假设全都吗?你的结论是什么? (6)得出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F1×L1=F2×L2) (板书) 4、杠杆的分类 告知学生分类首先要制定分类原则,然后按原则分类。 无论学生怎样分类,只要符合分类原则,都应充分确定。 5、作业设计: 在如下图的试验装置中: (1)试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觉杠杆左边下倾,这时可以将杠杆右端的螺母向边旋一些,使杠杆水平平衡。 (2)试验时只有8个一样的钩码,杠杆上的点是等间距的,当在A点挂4个钩码时,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水平平衡?请设计出两种方案。 《杠杆》优秀教学设计 篇3 教学思路: 第一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熟悉杠杆,然后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作图来强化。再通过试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其次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熟悉杠杆,只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由跷跷板猜测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试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试验过程中,再参加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试验,让学生熟悉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根底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设计思路: 引入新课时采纳学生体验嬉戏的方法: 跷跷板嬉戏。 1、用凳子面或厚木板放在砖块上,作成简易的跷跷板,请一位同学站在跷跷板的一端,分别让体重差异很大的两位同学先后站在另一端,比拟试验结果。 设计意图:熟悉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同时让学生形成初步感受---力的大小是影响杠杆平衡的条件之一 2、让体重大的同学站在跷跷板一侧靠近支点的中间位置,让体重很小的同学站在跷跷板的另一侧最远端。发觉体重大的同学被翘起来了。 设计意图:进一步熟悉杠杆,意识到杠杆的平衡还与力的作用点有关,由此引出力臂的概念。同时为后面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作好铺垫。 在试验时学生参加热忱很高,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有了剧烈的学好本课的动力。 试验探究二:由跷跷板猜测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试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试验过程中,再参加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试验,让学生熟悉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根底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反思: 1.杠杆这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依据杠杆的五要素把生活中的杠杆模型和抱负的理论模型结合起来,比方剪刀、夹菜的筷子、指甲剪等 2.这节还有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画支点和力臂,这里既牵扯到数学点到直线距离,有涉及到物理的力的作用点和力的示意图,学生感到特别困难。 3.画力臂并比拟力臂大小是下面杠杆分类的根底,肯定要多练并让学生过关。 《杠杆》优秀教学设计 篇4 杠杆这节课可以有如下两种教学思路: 第一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熟悉杠杆,然后介绍杠杆的五要素,并通过作图来强化。再通过试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其次种思路:首先通过实例让学生熟悉杠杆,只介绍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然后由跷跷板猜测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并通过试验探究杠杆的平衡,在试验过程中,再参加用弹簧测力计斜拉的试验,让学生熟悉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然后在此根底上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在上述两种思路中,您赞成哪种方法,理由是什么?谈谈您自己在教学中的做法及设计意图。 我的选择是其次种思路。 一、设计意图 杠杆是一种简洁机械,是一种物理模型,杠杆学问与学生日常生活严密联系。本节的教学难点是对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熟悉,遵循“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设计理念,并考虑学生对模型的认知规律。在教学中可以先制造一个环境,让学生通过“做”来体验杠杆、熟悉杠杆。再通过学生熟识的跷跷板创设便于他们进展观看的物理环境,引导学生猜测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然后通过学生进展自主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试验,表达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提高发觉式、探究式自主学习力量。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和表现自己才华的时机,满意他们制造的愿望,获得施展自己制造才能的时机。 二、 设计思路 我是如此设计的,首先依据课标的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能通过观看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的各种杠杆,提取其共同特征,来熟悉杠杆。 (2)能在杠杆上确认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会画力臂 (4)能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和试验,了解杠杆的构造。 (2)通过参加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的平衡进展猜测与假设,并设计出试验方案,对获得的信息进展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学生探究杠杆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兴趣以及关注历史、关注科学的意识。 依据目标和本节教材特点,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难点 力臂概念的建立,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及熟悉过程 要求学生课前预备: (1)查找生活中与杠杆相关的图片和工具,例如:各种用途的剪刀(理发剪、手术剪、手工剪、园艺剪等)、指甲剪、镊子、钳子、羊角锤、钢丝钳,螺丝刀等。 (2)绘图工具:直尺、铅笔 教学过程设计: 1、 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在几块木板上定几枚钉子,让学生争论如何拔出木板上的钉子,供应的几种器材,找几组同学竞赛来进展。看那组用的方法的最多,最省力的是哪种方法? 投影:日常生活中使用工具的画面(撬棒、压水井手柄,羊角锤撬钉子),引导学生找到这些工具的共同点。在争论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后,引出杠杆的特点:能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引导学生沟通日常生活中见过或者使用过哪些杠杆?进一步加深对杠杆的熟悉。 (通过创设学生常见的又布满趣味的情境来引出讨论的内容,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启发引导,鼓舞猜测。 在上面竞赛的根底上,启发学生思索在竞赛中发觉有什么隐秘,引导学生画出杠杆的三要素(动力,阻力,支点)。并猜测杠杆在什么样的状况下省力?在什么样的状况下费劲?在什么样的状况下不省力又不费劲?可能是什么缘由?在这一环节中根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己通过试验的讨论,来推断什么时候杠杆是平衡的,什么时候是不平衡的,从而熟悉几种不同的杠杆。 出示“小跷跷板”和天平,请学生分析出动力、阻力和支点。教师模拟跷跷板和天平试验,引导学生猜测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 投影:由此可见杠杆的平衡除了与力的有关,还与力的有关。 做推门嬉戏,找两个同学来推门(男同学力气大,让其作用点靠近门轴一些,女同学作用点离门轴远一些),引导争论:为什么男同学难以取胜?交换两位同学施力的位置,(但男同学施力的方向变化)现在为什么他还难以获胜呢? 投影: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除了力的大小、方向之外,还与力的有关。 转变力的作用点到支点的距离和转变力的方向,从这两个方面都能影响杠杆平衡,猜测它们共同的物理本质是什么呢? (再次为力臂的学问做好铺垫)。 3、悉心辅导,设计试验。 安排学生分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主要让学生用平衡架来进展实地讨论。由于平衡架是在两边各挂钩码使其平衡,学生对把平衡架的试验结果与杠杆原理联系起来有一个思维的转化过程,并且让学生找到支点、阻力和动力这三个点,充分地猜测,进展试验验证,获得一组正确的数据。 在试验过程中,除用钩码做三次试验外,再参加用弹簧测力计,先竖直拉,再斜拉的试验,让学生熟悉到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而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由此引入力臂。 教师引导学生画出力臂,并板书示范力臂的画法。 争论:在探究试验中,为什么要使杠杆处于水平位置平衡? (这种设计思路,易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力臂的概念,引导学生画动力臂、阻力臂,能突破难点,能卓有成效的开发学生心理潜能,完善学生的认知构造。) 4、组织争论,获得结论。 然后在此根底上利用试验数据,引导学生总结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引导学生通过试验探究归纳出试验结论,让学生成为“杠杆平衡条件”的“发觉者”、课堂的仆人翁,充分表达学生的主体地位。) 最终让学生将自行讨论自己带来的各种类型的工具和杠杆的平衡条件,对杠杆进展分类。熟悉省力杠杆、费劲杠杆和等臂杠杆的特点。让他们找到生活中应用到杠杆原理的地方,以及为什么要应用杠杆的道理。他们对一些工具提出改良意见,并设计改良方案进展改良,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创新力量。 争论:1、用一只弹簧测力计能测出一头大象的重吗? 2、阿基米德说:“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杆子我能撬动地球”,他的说法能实现吗? (让学生学会猎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培育学生将所学学问与生活相结合的力量;此环节表达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新课程理念。)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1、什么是杠杆? 2、杠杆平衡的条件; 《杠杆》优秀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的: 学问要求: 1.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洁机械中识别杠杆。 2.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3.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力量要求: 1. 培育学生观看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力量。 2. 培育学生分析试验数据得出物理结论的力量。 德育要求: 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能运用解决简洁问题力量 教学难点: 能够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示意图,且能正确找出各种器具的支点。 教具: 抽水机模型、瓶起子、镊子、扳手、羊角锤、天公平,跷跷板挂图,细线 探究性试验:杠杆平衡、杠杆和支架(不带刻度)、钩码若干、刻度尺 课型: 探究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看录像片或图片 看录像片: (1)古代埃及人用杠杆搬动巨石修金字塔。 (2)游乐园里小朋友玩跷跷板。 (3)农村里从井里提水的压水机的杠杆。 (4)钓鱼。 (4)缝纫机的脚踏板。 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常使用简洁机械,如钳子、板手、螺丝刀、瓶起子(出示实物)等。有些机械是简单的,如车床、收割机等简单机械由很多简洁元件组成,其中象杠杆、滑轮等,初中我们主要讨论杠杆、滑轮。 (二)新课教学: 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这说明杠杆能产生巨大的力。那什么是杠杆呢? 大家看这些装置有什么特点? 学生:有一个围着转动的固定点,一根围着固定转动的硬棍。 撬棒撬石头的投影片。 1. 杠杆: 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假如能围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师:杠杆是不是肯定是直的?“硬棒”如何理解? 学生:看图理解。 师:“硬棒”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外形也可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杠杆的构造及有关名词: 对比杠杆撬石头投影片讲杠杆构造。 杠杆的七要素: 注:画力臂方法: (1)确定杠杆支点和力作用线; (2)用直尺或三角板作支点到力作用线垂直距离; (3)标明力臂。动力和阻力可以在支点两侧,也可在支点同侧,当力与杠杆某局部重合时,力臂才恰好是杠杆本身一段长度。 2. 杠杆平衡条件:我们知道天平平衡时才能读数,这时横杆这根杠杆平衡了,这时左右盘质量有什么特点? 探究: 我们现在探究一下杠横平衡条件。 现有杠杆和支架,但没有刻度,假如在一边用细线挂钩码(支架原来平衡),一边不平衡,现在如何使其平衡? 生:找几个同学做几次,使钩码在不同位置时,杠杆平衡,并登记钩码个数和力臂长度(用刻度尺测量力臂长度),记在课本表中(使用前调整使杠杆平衡) 师:大家观看上表数据发觉什么特点?总结出杠杆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条件:略 这个条件就是阿基米德发觉的杠杆原理。 师:假如动力是阻力二倍,那么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 验证杠杆平衡条件(使用带有刻度支架)介绍试验目的方法。 杠杆的应用: 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许多,是不是全部的杠杆都能省力呢?引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归纳杠杆的分类及各类杠杆的特点。 (1)动力臂大于阻力臂 省力杠杆 特点是省了力但费了距离 (2)动力臂小于阻力臂 费劲杠杆 特点是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3)动力臂等于阻力臂 等臂杠杆 特点是不省力也不费劲 请学生分别举例。 小结: 1. 本节课主要把握动力等七个要素,能够娴熟找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并能正确作图。 2. 能够用杠杆平衡条件解答简洁问题。 《杠杆》优秀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华师大版九年级科学第三章第三节内容,由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和杠杆的分类三局部组成。教材安排2课时,由于要让学生自主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我准备用3课时,第一课时熟悉和体验杠杆,其次课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第三课时杠杆的分类和应用。本节课是其次课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所以本节课的重点就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本节课是第一节课熟悉杠杆的连续和深化,也是学习第三课时的必备学问,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力学学问的连续和应用,也是学习滑轮、滑轮组及功等学问的根底,同时也是学习功的原理和机械效率的必要预备,是力学的重点内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把握了杠杆的五要素,对杠杆有了初步的熟悉,通过教师引领可以激发学生连续探究的欲望,对杠杆的平衡的条件的理解有个前概念,是二力平衡的条件的迁移,认为只要动力和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就可以,所以突破这个错误的前概念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1)学问与技能目标:了解杠杆的平衡,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受“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归纳得出杠杆平衡条件,培育学生观看力量、动手力量、分析解决问题力量,以及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力量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育学生探究物理规律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育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三、 教学重难点的.确定和突破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很明确:探究杠杆的的平衡条件,细化下去我觉得有以下四个难点: 1、理解杠杆的的平衡,我预备先通过演示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的转动状况,然后展现杠杆停顿时的状态,提问:为什么不动了,让学生思索到平衡,再追问那杠杆怎样算平衡呢,提示类比二力平衡。从而得出杠杆的平衡是指在动力、阻力作用下的静止状态,另外补充缓慢或匀速转动也就看成杠杆处于平平衡了。 2、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猜测,猜测之前先让学生体验杠杆平衡,不同位置,力的大小不同,杠杆在各种状况下仍能平衡。实在猜测不出,可以让学生翻阅书本,从资料中获得猜测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3、试验设计时对为什么要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理解。我首先让杠杆在倾斜的状况下静止,让学生思索杠杆是否平衡,这样既是对杠杆平衡的概念的稳固,又引出力臂测量的困难。让学生找出并测出动力和阻力,动力和阻力臂。让两个学生上台测量,感受测量的困难和不准,然后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再让学生测量力臂。比照之下让学生选择哪种状况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比拟便利。 4、对为什么要屡次试验的目的的理解,我的处理是让学生根据我的要求做第一组试验左边4个砝码2格处,右边2个砝码找出应当在哪个位置平衡,然后分析第一组数据,杠杆平衡后四个数据有什么关系?学生依据猜测会得出乘积相等,教师提出他们的和是否相等,然后让他们分别计算其他组是否也成立,从而理解假如只有一组数据,会有偶然性,不能得出规律。 四、学情分析 1.学问预备 学生通过有关力的学问的学习,对力的学问、平衡概念等有比拟熟识;学生已学会了天平的调整,这些都为学习本节做好了铺垫。另外能运用常用的试验测量工具。 2.学生现状 九年级学生对科学观看、试验探究、抽象和概括力量已初步形成,形象思维是他们学习科学学问的一种重要的思维形式。 学生对杠杆的熟悉是感性的,但这些熟悉可能浅薄、片面,甚至错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舞学生们积极地去观看、争论、猜测、探究,从中归纳出杠杆平衡的特征及平衡条件。探究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以引导者、合的身份参加学生的学习;学生主动探究,阐述观点、明辨是非,做自己学习的仆人。 五、教法与学法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探究活动中,教师首先要爱护好学生的创新意识,其次要仔细引导学生分析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通过尝试,参加并指导试验, 但学生可能会消失了一些问题,教师应当合理引导、指导,对于没有设计完成试验的,教师要鼓舞学生,积极参加就是迈向胜利的第一步最终归纳结论:F1×L1=F2×L2 六、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通过两题杠杆的作图题,复习杠杆五要素 。通过习题复习杠杆五要素,可以避开学问的枯燥呈现。通过作图可以强调力臂的概念,这样可以为之后的试验的顺当测量供应保障 。 2.概念的提出 先通过演示杠杆在动力和阻力作用下的转动状况,然后展现杠杆停顿时的状态,提问:为什么不动了,让学生思索到平衡,再追问那杠杆怎样算平衡呢,提示类比二力平衡。 小结:杠杆的平衡是指在动力、阻力作用下的静止状态,另外补充缓慢或匀速转动也就看成杠杆处于平平衡了。杠杆的使用过程实际上是若干次平衡的组合,因此讨论杠杆的平衡条件确定会对杠杆的有效、合理的使用带来帮忙, 3.杠杆平衡的体验 依据课本中的活动体验如何使杠杆平衡,感受用力的大小和力臂的大小。通过活动学生既感受了杠杆的平衡,又可以通过活动提出:杠杆的平衡应当满意怎样的条件呢?通过不同的位置所用力的大小不同,体会杠杆的平衡跟力和力臂都有关系。那究竟力和力臂应当满意怎样的条件才能使杠杆平衡呢?从而引出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活动。 4.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1)提出问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是什么 (2)做出猜测:由于有体验杠杆的平衡活动的铺垫,学生很简单猜测跟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动力和阻力臂的大小有关,可以进一步提示学生详细满意什么关系呢?是动力等于阻力,动力臂等于阻力臂吗?有了刚刚的体验活动一局部学生应当可以否认这个答案。让学生放开猜测,学生确定会去看书,即使没有也可以让学生看书,最终得出精确的猜测。 (3)设计试验:有了体验杠杆平衡的活动,学生确定会想到用这些器材,为了让学生体会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意图,我首先让杠杆在倾斜的状况下静止,让学生思索杠杆是否平衡,这样既是对杠杆平衡的概念的稳固,又引出力臂测量的困难。让学生找出并测出动力和阻力,动力和阻力臂。让两个学生上台测量,感受测量的困难和不准,然后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再让学生测量力臂。比照之下让学生选择哪种状况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比拟便利。(提示学生最终可以直接在杠杆上读出力臂) 通过学生小组争论确定试验方案和数据记录表格,然后通过摄像头展现设计较好的小组的争论结果。(最终教师布置第一组数据的要求:左边4个砝码2格处,右边2个砝码找出应当在哪个位置平衡,主要为下面数据处理解决屡次试验的目的的理解) (4)试验探究:这个环节并不难,学生应当能比拟顺当的完成。(强调每次试验前应调平) (5)数据处理:先争论第一组数据,杠杆平衡后四个数据有什么关系?学生依据猜测会得出乘积相等,教师提出他们的和是否相等,然后让他们分别计算其他组是否也成立,从而理解假如只有一组数据,会有偶然性,不能得出规律。 (6)得出结论: (7)应用稳固: 先规定左边是4个砝码,6格处,右边有几种方案能使杠杆平衡-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杠杆 教学 设计 通用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