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教案.doc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教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课题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内 容分析 绪言从学生的亲身感受出发,。教材抓住学生的这种情感,从具体事例出发,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再次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学生情 况分析 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很多饶有趣味并带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指出这些并非只是一些美好的愿望,这些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资料搜集、展示和演讲,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述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 及解决措施 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及解决措施 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教学方法 引导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规划 1课时 教 学 流 程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感悟 5 10 15 5 2 【导入】要求学生看教材中第5页图片(小猫)、图9及图10,这些精美的图片所展现的事实都与化学密切相关,都是用化学方法制成的特殊材料产生的神奇效果。这节课,我将与大家一起走进化学科学,领略化学世界的魅力。 [提问] 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可以说些什么呢? [思考] 作为化学老师,肯定要说化学学科关于水的一些知识。要说出化学的特点,又能与水有联系就必须了解化学,研究化学。究竟什么是化学?化学研究些什么呢? [分析] 简单介绍化学的发展史。 1.古代:火的发现和使用使人类接触到化学,但并没有建立这门科学。 2.原子、分子论的理出:人类建立了化学这门科学。 3.元素周期律(表):完善了化学,使化学研究有规律可循。 4.纳米技术:标志着化学已发展到较高阶段。 5.绿色化学:化学发展的趋势、方向。 [提问] 如何能学好化学呢? [结论] 要学好化学必须做到以下“六个字”: 动脑——思考、反思;动口——提问、交流、解答;动手——实验操作、探究、验证。 [课堂小结] 化学科学是极富魅力的科学,它研究的内容十分丰富,在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中担负着重要的任务。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化学必将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希望同学们勇敢地跨入化学科学的殿堂,积极进取,努力学好化学。 [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理性回答。 [回答]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回答] 要学好化学,就要上课认真听讲,要积极思考、认真完成化学作业,一定要养成不懂就问、多质疑、多思考的好习惯。并且课后要多归纳、多总结。 让学生体会知识,了解知识。 对比化学和其他科目的联系与不同 作业布置 畅谈你心中的化学。 板书设计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课题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内 容分析 物理为化学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基础,也提供了必要的仪器、手段和方法,来认识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因此在进入化学课程学习之初,有必要在小学科学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介绍一些化学课中常用的物理学概念,主要包括熔点、沸点、压强、密度等。 学生情 况分析 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典型事例,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透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颜色、状态、气味、发光、放热等),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相关信息。能够用化学知识揭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现象。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的现象美,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 及解决措施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教学重点 及解决措施 通过物质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方法 引导、归纳、实验、总结。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规划 2课时 教 学 流 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感悟 3 10 10 2 5 2 【导入】演示“火柴梗被折断”“玻璃破碎”“火柴梗的燃烧”等小实验。让同学们思考,这些变化有何不同,引入新课。 [演示] 实验1-1水沸腾,实验1-2胆矾的研碎 [提问] 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实验]演示实验1-3胆矾溶于水,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演示实验1-4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分析] 可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讨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的例子有哪些。 [思考]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什么呢? [分析]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②常伴随能量变化。 [思考]灯泡发光放热、水烧开了有气泡冒出等是不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提问]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小结]本节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需要大家知道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也就是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依据。 [回答]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 [回答]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 [举例] 铁生锈、煤气燃烧、燃放鞭炮等。 学生讨论分析 [回答] 不是,因为没有新物质生成。 [回答] 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让学生从实际体会中感知知识 学生积极参与,共同学习 明白变化的本质,能区分简单的变化。 作业布置 完成P10 1、2、3题 板书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②常伴随能量变化 教 学 流 程(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感悟 4 10 10 10 2 [导入]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例如,我们上节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气体生成。 [新授]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小结] 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分析]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例如,色、味、态、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演示] 实验15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学会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物理性质:两者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化学性质:①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氧气能支持燃烧 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氧气则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 我们在生活中已经了解很多事实,如水和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乙醇(俗称酒精)可作燃料,石墨可用于制铅笔芯,这些事实都表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着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用途。 [课堂小结]我们还学习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讨论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的区分? 学生练习,区分两种性质和两种变化。 让学生明白各学科的联系。 让学生从练习中体会知识点的差别。 作业布置 1、 P10习题4 2、关于试卷用的纸张,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 B.白色 C.不溶于水 D.易撕碎 板书设计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3.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 课题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内 容分析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有引导的观察,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通过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着重培养学生对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并能明确地表述探究所得到的结论。 学生情 况分析 本课题通过两个探究活动来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这两个探究活动都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到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初步学习书写探究活动报告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学会预习实验,了解实验室规则; (3)能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1)能体会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进而体会到化学学习的特点是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及其现象等; (2)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3)通过小组实验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 及解决措施 1.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重点 及解决措施 1.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 2.培养学生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分组讨论、讲诉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规划 2课时 教 学 流 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感悟 3 6 12 8 3 【导入】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并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首先,让我们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 【新授】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对一支蜡烛在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观察。 1、点燃前 [现象] 点燃前:白色圆柱状固体、略有气味、可用小刀切割、浮在水面上。 [结论] 硬度较小,不溶于水而且密度比水小。 2、燃着时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 s后取出。 [现象] 燃着时:石蜡熔化并发光放热,火焰分为三层,外层最明亮,里层最暗,火柴从中间到两端逐渐变黑。烧杯壁上出现水珠,石灰水变浑浊。 3、熄灭后 [现象] 熄灭后冒白烟,用火柴点白烟,蜡烛重新被点燃。 [分析] 烟是固体小颗粒,并且可以燃烧,说明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分析] 本实验体现了学习化学的以下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探究,让我们学会了正确描述现象的方法,也让我们明确了学习化学的特点。希望大家以后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多思考,勤动手。 [思考]学生认真观察,记录现象,并联系实际。 学生先观察现象并描述现象,老师及时纠正学生描述的实验现象。 学生填写书本上的表格。 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体会化学知识。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第(1)部分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点燃前 2、燃着时 3、熄灭后 教 学 流 程(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感悟 3 3 3 8 6 4 3 [导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呼吸,那么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到底有何不同? 下面我们进行本节第二个探究活动。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 [提示]请同学们认真阅读P14的参考信息。 [实验]用排水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并用毛玻璃片盖好正放在桌面上,备用。 1、利用排水吹气法收集两瓶呼出的气体。另取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气。向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分别加入适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实验现象](1)空气瓶几乎没有变化; (2)呼出的气体瓶变浑浊。 [实验结论]说明呼出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含量高。 2、将燃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 [实验现象](1)空气瓶中无变化; (2)呼出的气体火焰变小甚至熄灭。 [实验结论]说明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多。 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呼气,观察并与另一块放在空气的玻璃片作对比。 [实验现象] (1)空气中玻璃片无明显现象; (2)呼气的玻璃片有水珠。 [实验结论] 说明空气中的水蒸气比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气含量少。 [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较少的氧气 [课堂小结]本节课以生活中常见的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入手,通过实验等手段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并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学生和老师一起完成该实验,让学生仔细观察,记录并描述现象。 从实验中让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和信息,感受收获知识的喜悦。也让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第(2)部分作业 板书设计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人体呼出的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水,较少的氧气 课题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内 容分析 教材首先利用实验室的实物照片和简短的文字阐述了走进化学实验室的重要性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教材没有采用单纯的基本操作训练的方法,而是结合具体实验和“活动与探究”等,引导学生在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了解加热等实验基本操作方法,并在现象明显的实验过程中进行基本操作训练,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情 况分析 学生在参与了课题2 中的两个探究活动后,对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已有初步的亲身体验,此时,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走进化学实验室,是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生的实践探索和教师的引导,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 (2)认识常用的化学实验仪器,了解药品放置的规范化。 过程与方法 (1)实验操作时能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2)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演示、学生互教互学等方法,促使学生掌握规范的操作方法。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1)了解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知道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2)能自觉遵守实验室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大胆实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分析 教学重点 及解决措施 药品的取用、加热和洗涤仪器等基本操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观察视频发现违规操作的后果。) 教学重点 及解决措施 对遵守实验室规则及实验规范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通过观察视频发现违规操作的后果。) 教学方法 阅读、实验、观看视频、总结。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规划 2课时 教 学 流 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感悟 3 5 8 8 7 3 2 [导入]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因此学习化学就必然要了解化学实验室。实验室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化学实验室。 [新授]一、药品的取用 当你走进化学实验室时,首先要仔细阅读实验室规则,它们是安全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 [归纳]实验室规则: (1)三不:不摸、不尝、不直接闻; (2)药品用量的取用原则:不浪费药品。未说明用量时液体取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剩余药品的处理。 (一)、固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里(展示广口瓶),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展示药匙)。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保存:广口瓶 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镊子(块状) [演示](1)取锌粒(2)取少量碳酸钠 [归纳]取颗粒:一横二放三慢竖 取粉末:一横二送三直立 (二)、液体药品的取用 [分析]液体药品通常保存在细口瓶里(展示细口瓶)。 保存:细口瓶 取用:倾倒 [演示] 液体的倾倒。 [回答] 1、由于细口瓶塞子上沾有试剂,如果正放在桌面上,可能会腐蚀桌面。 2、为了防止液体外洒或飞溅,试剂瓶口应紧挨着试管口。应该由慢到快地倒。 3、为防止试剂顺瓶口流出腐蚀标签,所以有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 4、有些试剂有挥发性,有些试剂吸水,还有些试剂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这些都将导致原试剂浓度发生变化或变质,因此倒完液体后应立即盖紧瓶塞。 [演示] 用量筒取用液体 1、 需要的仪器:符合规格的量筒和胶头滴管; 2、 分析:(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 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2)当接近刻度时,可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至刻度。 [讨论]量取液体时,如果读数没有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而是采用仰视或俯视的方法,将会对读数产生什么影响? [分析]老师通过图例让学生明白仰视或俯视造成的结果。 [结论]仰视将导致读数偏小,俯视将导致读数偏大。 [演示]滴管的使用。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在实验时应该遵循实验室的规则,以及还知道了如何从盛装药品的容器中如何正确的取用固体、液体等药品。 学生阅读并归纳。 学生仔细观察老师的操作,注意细节。 [讨论] 1、细口瓶的塞子为什么要倒放在桌面上? 2、倾倒液体时,瓶口为什么要紧挨着试管口?应该快倒还是缓慢地倒? 3、拿细口瓶倒液体时,为什么细口瓶标签的一面一定要朝向手心?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学生思考 老师给予点播,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让学生谈谈学习本节的感受,让他们知道正确的操作是非常重要的。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1)的作业 板书设计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药品的取用 1.固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广口瓶 取用:药匙、纸槽(粉末状)、镊子(块状) 2.液体药品的取用 保存:细口瓶 取用:倾倒 3.滴管的使用 教 学 流 程(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感悟 2 5 5 17 5 2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如何取用药品,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 [新授] 二、物质的加热 1、 酒精灯的使用:三禁止 (1)绝对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2)绝对禁止酒精灯互点; (3)用完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 [演示]酒精灯的点燃与盖灭 [实验]完成实验1—9 [结论]酒精等火焰分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常用外焰给物质加热。 2、给物质加热 [归纳]保持试管干燥,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用外焰加热,要先预热再均匀加热。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约45°角,用外焰加热,先预热,再均匀加热,试管口不可对着人。 [思考]给试管加热时,造成试管炸裂的可能原因又有哪些呢? [归纳](1)加热前试管外壁有水珠 (2)加热后立刻用冷水冲洗 (3)加热时没有先预热 (4)加热过程中试管忽然接触灯芯(压灯芯),导致受热不均匀。 (5)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 三、洗涤仪器 [分析]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了简单的实验操作,他讲在我们后面的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大家下来之后多复习巩固。 学生仔细观察,对比,得到结论。 学生思考:夏天家里用火柴点蚊香,该怎么点呢? 学生思考,讨论 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的乐趣,使之产生学习的兴趣和信息。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2)作业 板书设计 二、物质的加热 1.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2.给物质加热:用外焰加热 三、仪器的洗涤 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化学 第一 单元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