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在气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省长在气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长在气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省长在气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省气象工作会议是在我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形势下,省政府专题研究和部署气象工作的重要会议。会议任务十分明确,就是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全国气象科技大会精神,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四川”的主题,认真总结“十五”成绩,科学谋划“十一五”发展,为四川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更加良好的气象服务。会议的召开必将推动我省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近年来,在中国气象局的领导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全省气象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实施科技兴业和人才强业战略,狠抓技术系统建设,努力提高业务水平,积极拓展服务功能,在为政府决策、产业发展、生态建设、防灾减灾等各个领域的服务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实现了“全国争先进,西部创一流”的奋斗目标。特别是面对今年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全省气象工作者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对农民群众的深厚感情,预测在先,闻灾而动,连续作战,及时准确地预报天气情况,积极科学地实施人影作业,为夺取抗旱斗争的全面胜利付出了艰苦努力,作出了重大贡献,充分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精湛的业务技能。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气象战线的干部职工,向所有关心支持气象事业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亲切的慰问和深深的谢意。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气象事业的极端重要性 纵观世界文明的演绎进程,一部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历史同时也是人类适应气候变迁、探索气候规律、进而运用气候资源的历史。气象事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当今世界,运用科技手段装备的现代气象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进入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一定要从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人与自然和谐的层面深刻认识气象事业的重大作用。 (一)大力发展气象事业是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履职能力的迫切需要。气象服务是社会公众广泛受益的公共产品,是政府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这就要求我们把加强气象事业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通过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一是提高信息服务能力。政府基于拥有的信息优势,应当有责任发布高精度、广覆盖、多轨道的公共气象信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指导性建议。目前,气象部门依托电视、网络、手机、公交系统等渠道发布多种天气信息已经成为政府服务社会公众的一个重要平台。二是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我省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重发、频发的大省,其中70%以上的自然灾害属于气象灾害。据统计,我省每年受暴雨、干旱、冰雹等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达到数千万人次,造成经济损失上百亿元。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警服务有利于增强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和水平,保护群众生命安全和经济建设成果。今年我省旱情虽然突破历史记录,但灾害损失却能控制在2001年旱灾水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气象部门提前作出灾情预测,使以早制旱的各项措施得以有效落实。三是提高科学决策能力。政府进行的重大经济社会活动,包括制订区域经济发展规划、开展大型工程建设、进行空中和地面交通管制等,都必须把天气和气候条件作为决策考虑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和气象相关灾害时,气象部门的参与将为政府妥善处置公共危机提供技术支持。近年来,在攀枝花黄磷泄漏、沱江污染、木里火灾等应急处置中,气象部门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气象事业已经成为我省各级政府科学决策体系特别是应急处置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综上所述,气象工作对优化公共服务发挥着支撑性作用,必须鲜明树立“公共气象”理念。 (二)大力发展气象事业是应对气候变化趋势、维护生态环境安全的必然选择。气候是自然环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之一。当前,全球气候正经历着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给世界生态环境带来了持久和难以逆转的负面影响。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主要国家都把应对气候突变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来予以重视。对我省而言,加强气象工作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安全防线的重大举措。突出表现在:一方面这是保障自然生态安全的需要。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直接影响是加剧了我省生态退化的趋势,伴生了水资源短缺、干旱面扩大、江河源头地带水土流失、川西高原湿地和草场退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实现我省“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目标就必须加强对气候变化和生态建设互动关系的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建设,减缓乃至遏制气候变化对我省生态的影响。另一方面这是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需要。全球气候变化的又一个直接影响是加剧了流行性疾病传播趋势。科学观测证明,非典、流感、猪链球菌病等疫情的爆发都与天气变化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开展流行病学的气象研究,多方探求发病机理和传播机制,为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疫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此外,气象事业还广泛参与并活跃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空间安全、食物安全等多个领域。综上所述,气象工作对维护环境安全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必须鲜明树立“安全气象”理念。 (三)大力发展气象事业是破除资源瓶颈压力、增强持续发展后劲的重要途径。资源短缺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发展难题,在人口众多、发展滞后的四川显得更为突出。要实现四川发展的新跨越,一个前提条件就是实现资源开发领域的拓展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通过大力发展气象事业推动气象资源由非传统资源向常规性资源、由基础性自然资源向战略性经济资源转变,将为我们解决这一问题提供出路。突出表现在:一方面有利于解决能源问题。四川横跨3个气候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拥有丰富的光、热、水、气资源。积极开发前瞻性的气象资源技术,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这应当成为我省新能源战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另一方面有利于解决水资源问题。区域性、季节性、水质性缺水是四川的基本省情,全省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只有世界水平的1/3。解决地表水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可以通过开发空中云水资源的新思路来实现。我省地处印度洋水汽输送通道,空中水汽含量是自然降水的14倍以上,开发空间非常巨大。综上所述,气象工作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着前瞻性作用,必须鲜明树立“资源气象”理念。 (四)大力发展气象事业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的保障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之所以区别于传统农业,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要彻底改变“靠天吃饭”的状况,即农业生产摆脱对天气环境的单纯依赖,能够在全天候条件下实现稳定增产。气象事业的积极参与是完成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一是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气候条件是农作物生长的决定性条件。积极开展农用天气监测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科学性,使农作物的播种、施肥、灌溉等与天气变化相适应,持续稳定地增加农业产量。特别是开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精确农业和设施农业建设更需要气象部门提供农业气象情报与评价业务。二是有利于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效益。农业是受气候影响最大的行业。气候变化历来是导致农业生产波动的重要原因。目前全省农作物常年受灾面积高达2000万亩,每年因灾损失接近整个农业产值的20%。搞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评估和重大病虫害趋势预报将有助于大大减少农业灾害损失。气象减灾实质上也是增产,而且是投入更少的增产。三是有利于优化农业的品质结构和区域结构。无论是引进推广新品种,还是制订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一个基础性工作就是开展气候可行性、适应性的分析论证。近年来我省气象系统积极开展第三次农业气候区划工作,参与完成了四川油橄榄、攀西烤烟、资阳油桃等经济作物的区划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综上所述,气象工作对建设现代农业发挥着保障性作用,必须鲜明树立“农业气象”理念。 二、大力加快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 气象事业作为科技型、基础性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国家确定的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领域。“十一五”时期,我省气象事业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的发展方向,按照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的要求进一步强化观测基础,提高预测预报水平,加快科技创新,努力提升气象事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保障与支撑能力,为建设西部经济强省、打造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构建和谐四川提供优质气象服务。气象系统要完成这一任务关键是要加快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 (一)大力健全气象台站网络,推进气象事业设施保障的现代化。现代气象事业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的事业。没有大容量的系统、广覆盖的站点、高精度的设备,就没有气象事业的现代化。“十一五”时期我省气象系统的网点布局和装备建设重点抓好3个方面: 一是加强气象观测站网建设。根据国家统一部署进一步调整完善现有国家气候观象台、气象观测站的站网布局。在此基础上结合我省城乡防灾减灾的需要,在“三主五区”(即主要江河流域、主要城市群、主要交通干线,重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脆弱区、粮食主产区、地质灾害易发区、气象灾害频发区)地带建设1254个自动气象观测站,在盆中丘陵区建设50个土壤湿度监测站,完善对灾害天气和生态气候的监测设施体系。同时加强卫星接收应用系统、天气雷达、雷电监测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十一五”末,全省建成由14个国家气候观象台、14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4454个区域气象观测站等组成的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的现代综合气象观测体系。 二是加强气象信息支撑系统建设。抓好全省气象信息广域网系统和省级局域网系统的升级改造,为气象灾害监测和应急管理提供高效率的网络支持。特别要加快构建气象信息网络外联网,搭建起跨部门、跨行业的气象信息交换平台和公共信息发布平台。要加强四川农经网建设,扩大网络覆盖,提高传输速度,切实解决支农信息进村入户的问题。力争到“十一五”末,全省建成主干网络带宽1000兆、支网带宽100兆、拥有海量存储系统和近万亿次高性能计算系统的现代气象业务网,显著提高气象信息交换应用的设施水平。 三是加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综合考虑抗旱减灾、云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对人工影响天气设施进行合理加密布局。加快建成飞机人影基地,在丘陵旱区设立9个火箭、高炮人工增雨作业基地,新增一批高炮、火箭架和无人飞机,在省市指挥中心和重点作业地区建立30套作业空域自动申报系统。力争到“十一五”末,我省建成全国一流、布局科学的人影决策指挥系统、探测系统、作业系统、保障系统。通过提升设施水平使我省人工增雨作业有效率提高15%以上,增加自然降水10%以上。 (二)大力实施科技兴业战略,推进气象事业技术支撑的现代化。现代气象事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提升的事业。没有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气象事业就不可能有这样精确的预测水平,也不可能有如此强大的服务功能。回良玉副总理指出,“气象科技是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从气象大国向气象强国跨越的根本条件。”对我省而言,加快“十一五”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最核心、最关键、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加强气象科技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气象事业的支撑引领作用。 一要选准气象科研攻关方向。按照全国气象科技大会的要求,当前我省气象科技创新要着眼于增强“三个能力”,即增强防御和减轻气象灾害的能力,增强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增强开发和利用气候资源的能力。围绕这一目标,优先开展5个领域的研究,包括:开展重大气象灾害预测预报技术研究,掌握天气气候系统的演变规律和预测预报方法;开展气象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加强气象资源调查区划和评价分析;开展生态和农业气象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强化生态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技术支持;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新技术研究,提高人影作业水平;开展气象探测技术和信息融合技术研究,提升气象综合探测能力。“十一五”期间要确保完成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5项国家气象局科研项目,力争在一批重大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二要加快气象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构建气象科技成果应用体系,推进科研成果向业务服务转化。明确气象科研和业务单位的分工协作职责,业务单位重点抓好科技成果转化、效果检验、业务评估和意见反馈工作,把业务应用成效作为检验和评估科技成果的重要标志。在全省建立一批农业气象科技推广示范基地,开展关键技术的应用型研究和本地化试验,促进农业气象科技成果的转化。依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试验基地,积极开展人影新技术的试验作业和效果检验。健全部省合作机制,继续开展大气综合探测试验,加快气象观测新仪器、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十一五”期间力争完成5项重大气象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 三要深化气象科技体制改革。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原则健全气象科技创新体系。要打破部门封锁、条块分割、区域分散的状况,实行项目、人才、基地统筹,加快仪器、设备、数据共享,合理配置并有效利用气象科技资源。积极构建研究型、开放式的气象科研平台,充分发挥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的核心作用,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企业的联合、协作和攻关。建立科技主管部门与行业管理相结合、面向气象业务发展的科技项目管理机制,实行气象科技项目全程跟踪管理。完善气象科技项目评价和成果登记办法,健全科技进步奖励制度和激励机制,形成鼓励创新、支持创造的鲜明导向,让一切有利于气象科技进步的源泉充分涌流。 四要强化气象人才队伍建设。气象事业是科技型事业,人才是兴业强业的根本。要紧紧抓住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环节努力建设一支由全国知名气象专家、气象关键领域的科技领军人物和掌握先进技术的业务人员组成的气象工作队伍。加强气象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气象科技教育,提高气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加大引智工作力度,吸纳一批省外、国外高层次人才来川服务。建立健全适应气象科技发展要求的人才标准和选任机制,充分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热情和工作活力,为气象科技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智力保障。 (三)大力拓展气象业务领域,推进气象事业服务功能的现代化。温家宝总理指出:“气象工作要坚持把服务放在首位,为防灾减灾服务,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服务是气象工作的目的和归宿。现代气象事业就是用现代服务体系架构的事业。我们要积极引入现代服务手段和服务形式,丰富公共气象服务的内涵,拓展公共气象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创新公共气象服务的途径和方法,加快构建起界面更加亲切、速度更加快捷、渠道更加通畅、信息更加精确的现代公共气象服务系统。 一要提高气象服务的质量。气象服务作为公共产品,产品质量就是气象信息的精确度和时效性。没有精确度,气象服务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时效性,气象服务就没有实用性。全省气象部门一定要把精确度和时效性作为改进气象服务的两个战略基点,下大力气提高气象信息质量。目前我省天气预报准确率已达到80%以上,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这对于地形复杂、气候多变的四川而言是难能可贵的,但也必须看到,气象服务的精确度越高,指导意义就越强,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就越大。目前提高我省气象预测精确度的空间还很广阔。哪怕是提高1%的精确度,也值得我们付出100%的努力。同时要注重提早预测预报时间,使用户得以及时掌握应对天气变化的主动权。“十一五”期间全省气象部门要依托精细化、集约化预测预报业务平台,力争将灾害性天气的预警时效提早1—3小时,准确率提高5—10个百分点。 二要丰富气象服务的内容。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气象需求将日趋多元化和专业化。气象部门要及时把握气象需求日新月异的变化趋势,大力开发多轨道、无缝隙、精细化的气象产品,为政府机关、社会公众和专业用户提供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气象服务。重点抓好8个方面的服务:提供气象灾害应急服务,开展对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调查和影响评估工作;提供农业气象指导服务,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农业气象灾害预警、农村建设避灾选址、农作物重大病虫害趋势预报等业务;提供城市、环境和公共卫生气象监测服务,开展天气气候因素对城市建设、环境污染和疾病发生规律的影响评估和措施研究;提供交通安全气象保障服务,开展对运输、旅游、渔业活动的气象指导和应急支援;提供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服务,开展对空中云水资源的监测评估和开发利用;提供气候资源普查规划服务,开展对风能、太阳能的利用评估和实时监测;提供气候可行性论证服务,开展对大型工程建设、区域性开发项目的气候因素分析;提供应对气候变化研究服务,开展气候变化监测分析、预估评价和信息发布业务。 三要拓展气象服务的渠道。“渠道为王”是现代服务行业遵循的基本理念。服务渠道是沟通气象部门与气象用户的桥梁,是传递气象产品价值的载体。特别是能不能走好“最后一公里”决定着气象事业的最终成效。气象部门要广辟服务渠道,建立多途径、高效率、广覆盖的信息发布体系,积极开展气象信息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活动。要加强与各类大众传媒和通信企业的合作,灵活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短信等多种形式及时播发气象灾害预报警报信息,扩大气象信息的公众覆盖面。要着力营造人性化、个性化、标识化的气象服务界面,增强气象服务的亲和力和认同感,树立气象部门的良好公众形象。 三、全力营造气象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气象工作关系国计民生,气象服务惠及千家万户。中央作出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大决策反映了社会进步的时代特征,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我们一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部署上来,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与支持气象工作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总体要求与探求气象工作的自身规律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推动四川气象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气象部门工作在地方、服务于地方、受益是地方,理所应当得到地方的关心、帮助和支持。各市(州)要充分认识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真正将气象工作摆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坚决落实好国务院3号文件和省政府16号文件的各项政策措施。要立足本地实际细化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把气象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气象科技发展纳入科技发展总体规划,把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考核。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气象部门研究具体工作,关心气象职工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二)加强公共投入。气象事业是一项综合性强、投入量大、社会关联度高的公益性事业,理所应当由公共财政来给予有效保障。事实上,气象投入是一种先导性、杠杆型投入,能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获得倍增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年抗灾工作的实践表明,防灾环节多投入一元钱,抗灾环节就可以少花几元乃至几十元钱,减灾环节就可以少损失几十乃至几百元钱。今后几年,省级对气象事业的投入要力争有一个大的增长,同时希望各市(州)对气象事业一定要舍得投入。要把增强气象能力建设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并建立气象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三)加强法制保障。根据新时期我省气象事业发展需要,加快气象灾害防御、气候可行性论证、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地方立法研究,及时修订相关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积极推进气象标准化工作,拟订天气、气候、气候资源、气象灾害的地方标准,制订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生态与农业气象服务、雷电防御等业务技术规程。依法管理气象行业秩序,严厉禁止各种未经批准的气象探测、预测预报、灾害防御和气候资源利用等活动。 (四)加强部门协同。气象事业涉及经济社会管理的多个领域,涉及自然科学的多个门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气象工作决不是气象部门的“独角戏”,而应成为政府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合奏曲”。各级发展、财政部门要积极参与气象事业规划实施的协调工作,搞好对重大气象事业发展项目的保障服务。各级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环保、测绘等部门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规划衔接、信息沟通和业务协作,集中整合有限资源,共同建设多部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气象探测、预测预报体系与信息共享平台,提升我省防灾减灾的整体能力。各级规划、建设部门制订城镇规划、审批建设项目,要完善征求气象部门意见的工作程序,严格保护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各部门建立的气象探测设施要纳入气象观测网络的总体布局,由气象部门统一监督指导,健全气象行业管理协调机制。 加快气象事业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机遇难得。实现向气象强省跨越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在了同志们的肩上。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战略方针,牢牢把握世界气象事业发展的前沿动态,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工作的实际需求,大力发展现代气象事业,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您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国际气象节]气象名词解释——秋分(2014年10月9日)[国际气象节]气象谚语——“大暑”农谚(2014年10月9日)[国际气象节]农业气象谚语及解析(2014年10月9日)[先进事迹材料]镇气象信息员先进个人事迹材料(2014年10月9日)[国际气象节]气象谚语——早虹雨晚虹晴(2014年10月9日)[国际气象节]气象部门调查秋作物生长状况(2014年10月9日)[先进事迹材料]气象服务站站长兼气象服务员事迹材料(2014年10月9日)[国际气象节]气象谚语——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2014年10月9日)[国际气象节]气象谚语——夏雨象堵墙,淋孩不淋娘(2014年10月9日)[国际气象节]气象谚语大全(2014年10月9日)[先进事迹材料]气象信息员兼水利员主要事迹材料(2014年10月9日)[国际气象节]气象谚语——“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2014年10月9日)[国际气象节]气象谚语——小满不满芒种不管(2014年10月9日)[先进事迹材料]镇气象信息员先进事迹材料(2014年10月9日)[国际气象节]地质灾害气象保障应急演练总结(2014年10月9日)[国际气象节]省长在气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10月9日) 第16页 共16页-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省长 气象 工作会议 讲话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