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价值及路径.pdf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价值及路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价值及路径.pdf(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社科研究91党的二十大报告旗帜鲜明地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1”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两者结合过程中,首先需要厘清其逻辑前提,其次需要探究其价值意蕴,最后需要明晰其实践路径。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存在着诸多契合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逻辑前提。(一)两者在思维方式上相契合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同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我们头脑中的任何观念都离不开其所依赖的物质基础。因此,无论思考问题还是寻找
2、解决问题之策,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正视和尊重事物的客观存在与发展规律。这一思维逻辑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同样可见。管仲把水看作世界的本原,认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荀子进一步提出“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也,辍广”,世间万物运行的规律客观存在,人不能肆意违背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体现为对立统一规律、质变量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三大规律,中国古代哲学中同样出现了辩证思维的雏形。老子曾提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认为事物的好坏相互依存,福和祸在特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对立统一规律不谋而合。
3、中国先贤所讲的“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体现了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发生质变的哲理。中国古代成语,如“否极泰来”“大智若愚”等,同样与否定之否定规律相契合。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唯物论观点和辩证法思想带有明显的朴素特质,在很多方面还不够成熟,但其基本内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妙,为20世纪初中国先进分子接受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两者在民本观念上相契合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人学思想同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有着相似之处。马克思主义哲学充分发扬了人的主体性,其人学观呈现出对人民的重视和关怀,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
4、在马克思看来,人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更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的本质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而非被约束的、受压迫的劳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毕生都在为实现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中国民本思想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夏朝。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宗法制的瓦解,旧有的社会制度完全崩塌,我国进入了百家争鸣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思想家们提出诸多民本主义的观点,表现出对普通民众的强烈关怀。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国家的兴旺发达、社会的长治久安在于顺应民心,国家的衰败无外乎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合格的国君应该代表百姓的利
5、益,被百姓所爱戴。荀子 中讲“水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价值及路径孙天(河北经贸大学,河北石家庄050061)摘要:进入新时代以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时代化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分析两者内涵上的高度契合性,能够准确把握其相结合的逻辑前提。两者相结合有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并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结合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实践路径,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据,为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表达创设条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发展方向;以马克思
6、主义为引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提供动力。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自信作者简介:孙天(1999),男,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科研究92载舟,亦能覆舟”,用舟和水比喻君王和百姓的关系,君王如舟,百姓如水,如果统治者不善待百姓,百姓就有力量推翻他。这些民本思想历经岁月考验,已成为中华民族思想史上璀璨的明珠,影响了后世几千年的历史,至今仍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所接受。(三)两者在社会理想上相契合马克思主义者所向往的社会形态和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大同社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马克思主义者不仅致力于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更倡导追求共产主义社会形态
7、。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造成了人的异化,人在生产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只有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打碎旧的生产关系,人才能实现对自己本质的真正占有。共产主义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在那里私有制将不复存在,生产资料被全体人民所共同占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旧社会的一切垄断关系被打破,人不再如奴隶一般从事劳作,每个人能够尽己所能,在自己喜欢的行业中工作,社会财富将按需分配。“大同社会”是中国历代思想家们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的目标。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已经沁入中华民族的底色。礼记 中描绘出理想社会的面貌,正所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民自古追求的便是国家由国民共同治理,社会权利公有
8、,百姓生活安居乐业。虽然这种朴素的社会形态追求带有浓厚的乌托邦色彩,因超越了生产力发展阶段只能沦为一种空想,但就内核来说,其对于私有制的否定、公天下的追求和两千年后诞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却极为吻合,这为后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牢固的基石。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价值意蕴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价值意蕴进行阐述,能帮我们更加系统全面地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理论框架。两者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对中国与世界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的前进方向代表了历史的方向,人民群众的社会
9、实践决定了历史的结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的理论如果不被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接受,如果不能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会变为空中楼阁,就会化作一潭死水,被人民群众所唾弃。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为了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内在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要讲人民群众听得懂的话,办人民群众期盼办的事,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求盼,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习近平总书记尤为注重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大众化表达,曾多次引用 老子 中的“治大国如烹小鲜”来阐释马克思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 中华 优秀 传统文化 相结合 前提 价值 路径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