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pdf
《民法典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法典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pdf(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文章编号:1 6 7 1 1 6 5 3(2 0 2 3)0 2 0 0 9 5 0 6民法典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柳福东,罗静(广西大学 法学院,广西 南宁 5 3 0 0 0 4)摘 要:民法典颁布后,现代民事权利客体相较于传统民事权利客体有了重大突破。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智力成果的一种类型,将其纳入民事权利客体进行保护符合其本质属性。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体系要求明确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民事权利客体中的地位、厘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事主体层次、甄别行为人的侵权责任,从而有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民事权利,为促进
2、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关键词:民法典;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事权利客体;私权保护 中图分类号:D 9 2 2.1 6 文献标识码:A D O I:1 0.7 5 3 5/j.i s s n.1 6 7 1-1 6 5 3.2 0 2 3.0 2.0 1 3收稿日期:2 0 2 2 0 8 1 8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2 0 X F X 0 1 4)作者简介:柳福东(1 9 7 1-),男,广西桂林人,广西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民商法研究;罗静(1 9 9 8-),女,广西贵港人,广西大学法学院2 0 2 1级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 e s e a r c h o
3、 n t h e S a f e g u a r d i n g o f I n t a n g i b l e 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 u n d e r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C i v i l C o d eL I U F u d o n g,L UO J i n g(S c h o o l o f L a w,G u a n g x i U n i v e r s i t y,N a n n i n g 5 3 0 0 0 4,C h i n a)A b s t r a c t:A f t e r t h
4、 e p r o m u l g a t i o n o f t h e C i v i l C o d e,m o d e r n o b j e c t o f c i v i l r i g h t s h a v e m a d e a s i g n i f i c a n t b r e a k t h r o u g h c o m p a r e d w i t h t r a d i t i o n a l o b j e c t o f c i v i l r i g h t s.W i t h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s
5、 a f e g u a r d i n g o f i n t a n g i b l e 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I CH),t h e c a l l f o r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 o f p r i v a t e r i g h t s o f I CH h a s b e c o m e i n c r e a s i n g l y l o u d.I t s h o u l d b e r e c o g n i z e d t h a t I CH,a s a t y p e o f i n t e l
6、 l e c t u a l a c h i e v e m e n t,i s i n c l u d e d i n o b j e c t s o f c i v i l r i g h t s f o r p r o t e c t i o n i n a c c o r d a n c e w i t h i t s e s s e n t i a l a t t r i b u t e s.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t h e r i g h t s y s t e m o f I CH r e q u i r e s c l a r i
7、f y i n g t h e s t a t u s o f I CH i n t h e o b j e c t o f c i v i l r i g h t s,c l a r i f y i n g t h e h i e r a r c h y o f I CH,a n d i d e n t i f y i n g t h e t o r t l i a b i l i t y o f p e r p e t r a t o r s,w h i c h c a n e f f e c t i v e l y p r o t e c t t h e c i v i l r i g
8、h t s o f I CH a n d p r o v i d e i m p o r t a n t g u a r a n t e e f o r p r o m o t i n g t h e i n h e r i t a n c e a n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I CH.K e y w o r d s:C i v i l C o d e;i n t a n g i b l e c u l t u r a l h e r i t a g e;o b j e c t o f c i v i l r i g h t s;p r o t e c t i
9、o n o f p r i v a t e r i g h t s2 0 2 3年6月第2 3卷第2期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J u n.2 0 2 3V o l.2 3 N o.2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资源,具有极高的经济、文化价值,对中华传统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意义非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非遗保护工作做出多
10、次重要指示。习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1(P 1 2-1 9)。建立在五千多年文明传承基础上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2 0 2 1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指出,地方应加强非遗的法律法规建设,及时研究制定有关政策措施2(P 1 4-1 7)。我国学者对于非遗的法律保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目前,学界对于非遗法律保护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三种类型,即公法保护模式、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以及混合保护模式。近年来学者们普遍主张对非遗采用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有学者认为,即便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
11、产权制度也未必能为非遗传承人在传承中创造的智力成果提供全方位的保护,但知识产权仍然是现阶段对非遗进行保护的最有实效性的民事手段3(P 7 2-7 6)。对非遗采用民法保护是完善非遗法律保护体系的要求。当前我国对于非遗的保护主要采用行政法规以及知识产权法,对非遗的民法保护较少涉及。民法作为私权保护的重要法律制度和知识产权的私法基础,应当将其运用于非遗保护中,以弥补非遗法律保护体系的缺陷,激发非遗的活力以及传承人的积极性。一、民事权利客体扩张趋势与非遗法律属性的理性证成传统民事权利客体仅局限于具有物质形态的人、物与行为。随着社会科技与经济的发展,对于民事保护的需求不断增多,民事权利客体的范围也随之
12、扩张。出于非遗传承与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不断走向市场。市场化的进程必然引发开发主体对私权保护的需求,因此,民法作为私权保护之母法,对于非遗的私权保护具有重要作用。(一)民法典中民事权利客体的扩张我国民法典及时响应新时代社会经济科技的进步,突破了传统民事权利客体的局限,开始从民事权利向民事权益扩张。民事权利和民事权益两者之间不能混同,两者所涵盖的范围也有所区别。民事权益包括民事权利和民事利益,由于立法者在创设法律时受到种种条件的限制,诸如社会因素、立法技术等,致使一些应当受到民法保护的正当利益有所遗漏。因此,民事权利的外延要小于民事权益的外延。对于民事权益的保护,学者们在民法典草案制定
13、时就对民法保护对象达成共识,即以民事权利为核心,扩展到民事权益。民法典新增的民事权益,包括虚拟财产、个人信息保护、死者的人格利益、胎儿利益的保护等等。可见,当前民事权利客体并不局限于传统的民事权利,对于正当民事利益的保护亦在不断增加。民法典的保护对象由民事权益向私法权益扩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知识产权和商事权利为代表的新兴私权在学界的关注度不断提升。目前我国的民事权利体系中形成了民事权利、商事权利和知识产权三足鼎立的情况。新兴私权与传统民事权利的差别日益彰显,若延续“民事权益”作为民法典保护客体具有较明显的局限性。因此,有学者主张应当引入“私法权益”作为上位概念,用宏观统筹的方法解决我国民
14、法典保护对象的问题4(P 1 4 0-1 4 6)。私法权益涵盖的范围较为广泛,不仅包括传统民事权益,还包括了知识产权与商事权益等新兴的权益。采用私法权益作为民法典保护客体的上位概念,既能有效解决“民”与“商”之争,也能为民法典留下充足的立法空间,以应对知识产权制度与实践的快速发展变化。(二)非遗的法律品性及其识别非遗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其为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5(P 6 9-7 1)。关于非遗的性质,学术界主要存在以下三种学说:一是公权说。支持该学说的学者认为非遗属于公共产品,应当置于公法调整框架之下。二是私权说。支持该学说的学者认
15、为非遗具有私权属性,应当由私法对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保护。三是并存说。支持该学说的学者认为,非遗具有公权属性,但也不能排除其私权属性的特征6(P 5 8-6 6)。对于非遗的法律属性,笔者认为不应当将其进行统一划分,应首先将其分为两部分:一是公共领域部分的非遗资源;二是依靠公共领域部分进行再创造的非遗项目以及文化资源。这两部分非遗均有其独特的法律属性。首先,对于公共领域部分的非遗资源而言,由于其具有的公共文化属69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 性,故而应将其归为公共财产。其次,对于依靠公共领域非遗资源再创造、再转化的非遗产品而言,因开发者或其他权利主体对其产品享有独占、排他的
16、经济性权利,所以可以认为其具有私权属性。以广西邕剧为例,非遗传承人及其他从艺者对于戏曲的演出享有表演者权,并对其创作的戏本享有著作权、收益权等权益。可见,再创造的非遗资源与传承人及从艺者的个人利益紧密相关。此外,非遗本质属性是一种知识产品和智力成果。非遗是由各族人民创造的文化遗产,集中体现了各族人民的劳动智慧,是一种精神性产品。不同于物质性文化遗产的有体形态,非遗往往表现为某种载体上承载的精神文化,可以脱离于载体被人们所感知。与智力成果的本质相同,它们均表现为一种“信息”,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被人们占有和使用。因此,可以说非遗是一种智力成果。根据此特征,几乎所有国内外的非遗均能够归入知识产权保护
17、的范畴。实践也证明了运用知识产权模式保护非遗的可行性。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中输入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案由“知识产权与竞争纠纷”进行检索,结果显示:2 0 1 32 0 2 1年非遗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数量由4 3件上升到2 7 0件,呈逐步上升的需要。可见,知识产权法在非遗保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非遗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综上所述,非遗作为一种智力成果及其二元属性决定了非遗应当作为知识产权法的保护对象。随着非遗项目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于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明确非遗民事权利客体的地位符合民事权利客体扩张的需要,亦是构建非遗权利体系的必然要求。二、民法的权利本位与非
18、遗权利体系的逻辑构成民法作为私权保护之母,赋予社会主体以私权利。非遗作为公权属性和私权属性的结合体,明确其被民法赋予的私权利将便于界定公权的范围,为非遗保护工作中政府行使行政权利提供界限。因此,非遗权利体系的构建应当以民法的基本原则为基础,与民事规范相衔接,符合民事法律精神。(一)非遗权利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权利本位”民法以民事权利为本位,决定了传统民法以民事权利为核心保护对象。对于非遗权利体系的构建应当坚持以“权利本位”为核心,民法中的“本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民法的中心任务;二是在民法价值体系中何种价值标准具有本质性地位7(P 2 4-2 8)。民事权利是民法的本位,民事权利中的意思
19、自治是民法本质价值标准。以民事权利为保护对象与坚持权利本位的保护目标具有一致性。因此将非遗作为保护对象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首先,构建非遗权利体系有利于增强主体的权利观念。在非遗保护工作中,非遗权利人保护私权观念较为薄弱且政府对于私权保护重视程度不足。构建非遗权利体系有利于增强权利人的权利观念,保护非遗良性传承发展。其次,明确“权利本位”在非遗权利体系中的基础性地位,有利于避免“社会本位”的偏向。若非遗权利体系构建以“社会本位”为导向,将加重传承人的社会义务,过分强调社会责任而导致利益缺位,不利于提高传承人的积极性。(二)非遗权利体系的法律归属:民法典民法典为非遗权利体系提供制度基础与理论根基。
20、非遗权利体系的民事适用以民法为制度背景和根基。从理论角度而言,知识产权与非遗均属于智力成果,而知识产权作为民事客体之一,将非遗纳入民事体系保护范畴符合其属性。从现实条件来看,现有非遗保护主要依靠政府行政手段进行抢救性保护,进而导致私权保护的缺位。因此,将非遗归为民事客体的范畴存在法理以及现实基础。民法总则中规定的民法基本原则同样能够在非遗保护中适用,比如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即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该原则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同样具有原则性意义,对于开发者在非遗资源开发中的行为具有指导性意义。除此之外,非遗权利体系构建应当以民法为本,知识产权法为辅。非遗属于
21、各族人民的智力成果,因此在与民法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援引知识产权法的规定对其进行补充完善。例如,在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三条规定的客体不能完全涵盖非遗种类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引用知识产权法的规定,将其他种类的非遗纳入权利体系进行保护。可见,民法基本精神和基本原理对非遗权利体系的构建具有了统领与指导作用。(三)非遗权利体系的基本遵循:民法原则民法原则作为民法的基础,贯穿全部民事法律79 第2期柳福东,罗静:民法典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研究 规范之中,作用于非遗权利体系的形成与运行全过程。民法原则在非遗权利体系中的作用和功能体现如下:首先,具有法律构建指引功能。民法原则体现了民法的基本价值追求,是民事
22、法律规范制定与运行的导向和基本方针。非遗作为民事权利客体,民法的基本原则亦应当贯穿于非遗权利体系构建的全过程,为非遗权利体系构建提供基本的价值遵循。比如民法中的意思自治原则在非遗权利体系中表现为非遗权利人可以依据自愿原则将其所注册的非遗商标授权给其他企业、机构或者个人使用。其次,具有法律解释功能。民法基本原则的存在,是 为 了 帮 助 人 们 准 确 理 解 和 正 确 适 用 法律8(P 1-4 3 5)。在学理方面,民事法律的阐释活动是为了给非遗权利体系中的法律规范适用提供民法教义学上的“导向”与“指引”。在实践方面,法院裁判非遗纠纷案件时,对于法律的解释与适用不能违背民法的基本原则。比如
23、在“上海南翔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豫园旅游商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仿冒纠纷”一案中,“南翔小笼馒头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涉案店铺对于该非遗的宣传具有历史依据不构成虚假宣传9。该案中法院对于虚假宣传的认定本质上是民法中诚实信用原则的体现。最后,具有法律补充功能1 0(P 3-1 9)。在现行法律规范没有明确规定时,法院裁判能够采用民法的基本原则作为裁判依据,以填补法律漏洞和法律规范的空白之处。法律原则不直接作为裁判依据适用,不代表否认其在法律规范漏洞时的填补功能。法官在穷尽法律条文的情况下可以援引民法原则作为裁判依据。在非遗保护实践中,当出现的新情势未有法律明文规定时,可以采用诚实
24、信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等作为裁判依据。(四)非遗的民事权利客体归属:知识产权民事权利分为人身权、财产权和综合性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 民法典)第一 百 二 十 三 条 规 定 民 事 主 体 享 有 知 识 产权1 1(P 1-2 7 7)。作为同时兼具精神权利以及财产权利的知识产权,不能将其简单地归于人身权或者财产权之下,故知识产权在民法中属于综合性权利,与人身权、财产权处于相同的权利位阶。非遗的本质是各族人民创造的智力成果,将其作为民事权利中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具有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从理论依据的角度而言,非遗与知识产权的属性相似。首先,非遗与知识产权均具有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法典 视域 物质文化 遗产 保护 问题 研究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