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陈列表达方式探究——以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主题陈列《客家人》为例.pdf
《民俗陈列表达方式探究——以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主题陈列《客家人》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俗陈列表达方式探究——以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主题陈列《客家人》为例.pdf(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民俗陈列表达方式探究一以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主题陈列客家人为例陈飞龙【摘要】民俗类的陈列在各类陈列展览中占有一定的比例。对于民俗陈列的策划和展示,我们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本文以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主题陈列客家人为例,分别从学术成果的转化、文本表达、形式表达、空间表达等方面进行论述,以供同类型的民俗陈列进行借鉴和参考。【关键词】民俗陈列成果转化表达方式陈列语言52/53学术截止至2 0 2 1年国家文物局的全国博物馆名录统计中,全国共有6 18 3家登记在册的博物馆,据统计,其中以民俗为主题的专业博物馆有2 51家,占比为4%左右。除此之外,在各省市的综合博物馆中,也大多包含有民俗方面的展陈内容
2、。可见,民俗文化类别的展览在博物馆各类陈列展览中占有一定比例。虽然这类型的展览为数不少,但由于各地民俗文化的差异以及展览所传达的主旨、表达方式和手段的不同等,每个民俗陈列都呈现出各自的特点。本文就以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升级改造后的主题陈列客家人为例,分析其在研究成果的转化以及文本表达、形式表达、空间表达等方面所作的尝试和突破,以期对同类型的民俗文化陈列在内容策划及设计布展等方面提供借鉴和参考。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是以收藏、展示、研究客家历史文化和客家民俗文化为宗旨的综合性博物馆,2 0 2 0 年12 月被评为第四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自2 0 0 8年开馆以来,就致力于打造全球客家
3、人的精神家园,在文物收藏、陈列展览、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探索成长发展之路,逐步成为世界客都梅州的文化地标和客家文化的重要宣传窗口。2 0 19 年6 月,筹备了近三年的升级改造主题陈列客家人正式对外开放,再次刷新了人们对客家人及客家文化的认识,深化了观众对客家民系的情感认同。【收稿日期】2 0 2 3-0 5-0 4【作者简】陈飞龙,男,广东蕉岭人。任职于广东中国客家博物馆,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为陈列展览。客家人陈列位于主馆客家博物馆内,展陈面积为37 2 2 平方米,展线为6 30 米。整个陈列以“大客家”的视野和博物馆的视角,充分吸收客家学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大量客家文化元素和客家历史、民
4、俗文物,集中展示汉民族八大民系之一的客家民系丰富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一、相关研究成果在民俗陈列中的转化王春法在什么样的展览是好展览一关于博物馆展览的几点思考中提到“展览应该有其独特的学术性”,同时引用吴洪亮的说法“展览实际上是一个梳理的过程,是一个学习的过程”。这些观点都表明,在展览策划阶段,展览内容必须要有相关学术成果的支撑,并用博物馆陈列的方式将学术研究的成果转化成陈列语言。笔者认为,这个过程需要涉及三个层面的工作:一是要选取哪些学术研究成果作为展览的学术支撑;二是如何将学术成果转化成陈列语言,即采用何种展示方式和手段;三是在转化为陈列内容后如何将相关内容进行整体串连和融合。具体到客家人
5、陈列,其学术支撑主要基于客家学、民俗学、人类学等研究成果,如客家学方面是运用以罗香林为代表的关于客家源流、客家迁徙、客家界定等的研究论述;民俗学方面是运用该学科对信仰民园地客家文博俗、技艺民俗、人生礼俗等民俗事象的研究论述;人类学方面则是运用其对于族群产生、演变、发展,出土文物与人类文明的辩证关系等的研究论述。有了以上的研究成果作为学术支撑,就关系到如何转化为陈列语言以及各部分之间如何融合贯通的问题了。笔者认为,学术成果将分别通过文本表达、形式表达、空间表达等方式进行转化,下文将作具体地论述。二、民俗陈列的文本表达所谓民俗文化陈列,是指通过民俗文物将历史和现实的民俗文化展示出来,从而反映某一地
6、区人民的风俗习惯、文化、艺术,使观众得以认识自我和风俗习俗的发生、发展、性质、功能等,激发人们热爱乡土、祖国和本民族(民系)文化的热情。客家人主题陈列就是以汉民族八大民系之一的“客家”作为展示主题,通过各类民俗事象诠释客家历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世今生,使观众得以了解“客家”这个民系的独特民俗和文化。据郭文钠民俗陈列的发展历程及模式新探讨所述,“民俗陈列方式基本呈现出三种模式:版块式、串联式和并列式”。按照这三种模式的定义和特点,客家人主题陈列应属于串连式,是通过某一线索将整个民俗陈列内容串联起来的线式陈列模式。整个陈列分为“源流篇、人文篇、客魂篇”,各篇章既相对独立又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连起
7、客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接起客家外在的民俗事象及内在的精神内核,从地缘、血缘和文化的联系来展示遍布海内外的客家人,以史叙事、以事串人。客家人陈列从多个维度深入梳理和挖掘客家历史文化,揭示海内外客家人的历史和文脉传承。源流篇以探寻客家发展足迹的角度,展示客家民系的发展经历了肇始中原、开基赣闽、成熟南粤、遍布华夏、迁居海外几个阶段,揭示了客家先民秦汉以来从中原迁居赣闽粤地区形成客家后,宋元以后经多次迁徙后,在各地定居发展,成为遍布海内外8 0 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口上亿的世界性大客家民系的发展历程。人文篇则以品鉴客家文化韵味的方式,展示客家特色民居、民俗风情、英才翘楚、客家风范等,揭示海内外客家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客家人 民俗 陈列 表达方式 探究 广东 中国 客家 博物馆 主题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