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公共教育知识的兴起.pdf
《论中国古代公共教育知识的兴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古代公共教育知识的兴起.pdf(7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2023年8 月总第3 8 卷第4 期教育学研究社科纵横SOCIALSCIENCESREVIEWAug,2023VOL.38NO.4论中国古代公共教育知识的兴起孙杰(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太原0 3 0 0 0 6)【内容摘要】中国古代公共教育知识源起于公共经典文本,历经从教育经验到教育思想乃至准教育理论的知识形态演变。自在状态的古代公共教育知识,散见于古代公共经典文本,是在贵族范围之内流传的、经验形态的教育知识。自为状态的古代公共教育知识记载于以儒家为代表的相关诸子论著,是在以士人为中心的社会民间范围内广泛流传的、思想形态的教育知识。自觉状态的古代公共教育知识,是以准教育理论形态呈现的教育知识
2、,主要体现在以大学中庸学记为代表的教育论著中。从公共教育知识的角度来重新审思轴心时代中国古代教育自身的价值,从亚细亚的古代社会来重新认识轴心时代中国古代公共教育知识的性质,为后学科时代重新把握和定位中国古代教育及古代公共教育知识,并从整体上理解轴心时代的教育精神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关键词】公共教育知识;中国古代社会;教育经验;教育思想;准教育理论中图分类号:G40;G5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0 0 7-9 1 0 6(2 0 2 3)0 4-0 1 4 6-0 7“公共教育知识”与“中国古代社会”是中国古代公共教育知识研究中的两个核心关键词。其中:公共教育知识是与个人教育知识相对应
3、的概念,“个人教育知识是公共教育知识之源,当某个人的教育知识借助特定载体记载下来,在一定范围内流传,为公众认可时它就成了公共教育知识 1 3;中国古代社会是有别于“古典的古代”的“亚细亚的古代”社会,“如果我们用家族、私产、国家 三项来做文明路径的指标,那么,古典的古代是从家族到私产再到国家,国家代替着家族;亚细亚的古代 是由家族到国家,国家混合在家族里面,叫作社稷。因此,前者是新陈代谢,新的冲破了旧的,这是革命的路线;后者却是新陈纠葛,旧的拖住了新的,这是维新的路线。前者是人惟求新,器亦求新;后者则是人惟求旧,器惟求新。前者是市民的世界,后者是君子的世界 2 1-2。具体来说:一方面古代公共
4、教育知识发端于殷周之际,经过“学在官府”的官学与“学在四夷”的私学,以至周秦之际集其大成;另一方面古代公共教育知识源起于古代公共经典文本,以儒家及其教育思想为中心,历经从教育经验到教育思想乃至准教育理论的知识形态演变。也就是说,中国古代公共教育知识就是兴起于“亚细亚的古代”,并具有亚细亚社会性质的教育知识。一、学在官府:古代公共教育知识的自在状态自在状态的古代公共教育知识,散见于以六艺为中心的古代公共经典文本,生成于以“学在官府”为特征的官学教育教学实践,是在贵族范围之内流传的、经验形态的教育知识。(一)王统与圣统:古代公共经典文本身份的确立以六艺为中心的古代公共经典文本,从文本*来稿日期:2
5、 0 2 3-0 5-1 5*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 0 2 0 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中国古代教育经典文本研究的双重路径”(B0A200047)的研究成果。*个作者简介:孙杰(1 9 7 8 一),博士,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教育史。146教育学研究身份来看具有王统与圣统两种典型身份。首先,作性自命出中“圣人”“论会”而教,礼记王为西周官方教本的古代公共经典文本,在官学这制中乐正传承“先王”之遗业“以造士”,一是圣一公共空间内变为贵族的公共知识资源而具有王人,一是先王,体现了两种不同的身份类型。然而,统的文本权威性。这就是章学诚在原道中所描如果
6、从西周官学教育教学实践来看,圣人教化之述的官守学业,“有官斯有法,故法具于官;有法斯所以能得以推行,背后必然离不开王权的有力支有书,故官守其书;有书斯有学,故师传其学;有学持,换句话说,在官学教育体系内王权与圣教之间斯有业,故弟子习其业。官守学业皆出于一,而天实现了动态的平衡。下以同文为治,故私门无著述文字 3 1,官与法、法(二)“典乐,教胃子”中的教育经验与书、书与学、学与业之间彼此关联,惟官有书,惟在贵族范围之内流传的、经验形态的公共教官有学,从而构成了学术官守、学在官府、官师合育知识,保存在作为西周官学教本的古代公共经一的西周教育文化结构体系。其次,作为先秦儒家典文本之中。尚书尧典中的
7、典乐,教胃子”,就乃至汉代之后五经教本的古代公共经典文本,在是古代公共经典文本中最早记述贵族教育活动的儒家话语体系与道学谱系的构建中而具有圣统的教育史料。文本神圣性。以孔子为界,儒家道学谱系中的圣人帝日:“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周孔话语时代以先王(贤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臣)为代表的圣人;一是孔孟话语时代以孔子为代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夔日:表的儒家圣人。其中:在周孔话语时代,以孟苟为“于!予击石挝石,百兽率舞”。(尚书尧典)代表的儒者(或包括孔子本人)从圣人的高度将孔第一个“典乐”人“夔”的音乐教育实践,就成子与周
8、公并尊,从而形成了从尧、舜、禹、汤、文、为古代最早记录音乐教育的公共教育经验武、周公至孔子的道统谱系,构建了以五经为核鲁哀公问于孔子日:“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心的经学体系。先王即圣人,王统即圣统,古代公子日:“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共经典文本由此而拥有先王与圣王之遗业的双重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权威性。在孔孟话语时代,儒家道学层面形成了以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孔子、曾子、子思、孟子之间圣圣相传的学术脉络,舜日: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构建了以四书为核心的经学体系。四书实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学
9、习五经之阶梯,古代公共经典文本由此而在一而足矣。故日夔一足,非一足也。”(吕氏春秋儒家经学体系内获得了神圣地位,这就是古代公察传)共经典文本作为圣王经典和儒门经典的双重权威吕氏春秋构想鲁哀公与孔子之间的对话,性。最后,古代公共经典文本之王统与圣统身份的虽然初衷在于察验与回应“夔非一足怪兽”的过往确立,体现了治统与道统、权力与信仰、学术与信传说,但是以引用和补充尧典夔典乐的方式来仰之间的相互博奔。郭店楚简性自命出与礼展开论证,就使得这段对话具有了深刻的教育含记王制就记述了两种不同身份的古代公共经典义。从“典乐”到“乐正”,从“教胃子”到“以乐传教文本:于天下”,从“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
10、到诗书礼乐,其始出皆生于人。诗,有为为之也。“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服”,正是吕书,有为言之也。礼、乐,有为举之也。圣人比其类氏春秋对尚书中乐教经验的拓展和延伸,而在而论会之,观其先后而逆顺之,体其义而节文之,这其中“和”字就成了乐教的灵魂,这就是尧典理其情而出入之,然后复以教。(性自命出)夔典乐之教育经验的古典教育价值。同样,作为中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王大子、王著,学记文本中就有三处将尚书兑命篇中的子、群后之大子,卿大夫元士之适子,国之俊、选,教育经验作为论证依据来总结和提升教育命题的
11、皆造焉。(礼记王制)情形,分别为:兑命日:“念始终典于学”,用来论147教育学研究证“教学为先”;兑命日:“学学半”,用来论证“教学相长”;兑命日:“敬孙务时敏,厥乃来”,用来论证“安学亲师,乐友信道”。鉴于学记文本都是以相同的模式来展开教育论证,故以“教学为先 段为例来进行说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日:“念始终典于学”,其此之谓乎!(学记)这段教育话语可分为三个层次,其中不仅有论点、论据而且通过论证得出了“教学为先”的教育命题叫,还从论证的方式和语气上给予了双重回应,一是对自我论证的回应,一是对兑命教育经验的回应,这种回应既是对兑命教育经验的
12、新诠释,又是将兑命教育经验作为论证依据来强化“教学为先”的教育命题。既在新文本中彰显了自身的教育价值,又化身成为“教学为先”命题的教育内容,从而为后世学者进一步理解和把握“教学”的地位和作用,提供了新的知识来源和思想参照。这仅是学记引用尚书中相关教育经验的情况,事实上,公共经典文本中的教育经验已成为同时期乃至后世学者的公共教育知识资源,新的教育思想正是在此基础上得以孕育和生成。二、学在四夷:古代公共教育知识的自为状态自为状态的古代公共教育知识,发生于“由措绅先生而显学而诸子百家”2 1 2 2 的文化主体演变,生成于以“学在四夷”为特征的私学教育教学实践,记载于以儒家为代表的相关诸子论著,是在
13、以士人为中心的社会民间范围内广泛流传的、思想形态的教育知识。(一)从官到士:古代公共经典文本主体的演变汉书艺文志在追溯包括儒家在内的诸子之学起源时,提出了对后世学者影响颇大的诸子之学出于王官说。胡适在诸子不出于王官论一文中对诸子之学出于王官学说提出了质疑和批判,“诸子自老聘、孔丘至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其学皆应时而生,与王官无涉 4 3 1,并认为诸子乃殷商亡国之后“沦为奴隶,散在民间”。冯友兰在综合汉书艺文志与章太炎“诸子出于王官说”思想的基础上,认为关于诸子起源“与胡先生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我们则以为这些专家,乃因贵族政治崩坏以后,以前在官的专家,148失其世职,散在民间,
14、或有有知识的贵族,因落魄而亦靠其知识生活”5 3 2,这样诸子就是直接出于职业而间接出于王官,即“王官一职业一诸子”。无论诸子的源起“与王官无涉”或“间接出于王官”,这都是从职业视角来分析和推论诸子的源起问题,间接地说明了王官与诸子、王官学与诸子学之间可能存在的承继关系。之后,钱穆从王官与家言的学术区分,对诸子之学起源作了进一步的考证,“古代学术分野,莫大于王官与家言之别。鲍白令之有言:五帝官天下,三王家天下。官 言其公,家言其私。百家言者,不属于王官而属于私家,易辞言之,即春秋以下平民社会新兴之自由学术也。王官学掌于史,百家言主于诸子,诸子百家之势盛而上浮,乃与王官之史割席而分尊爲,于是有所
15、谓博士。故博士者,乃以家言上抗官学而渐自于官学之尊之一职也。诗书六艺初掌于王官,而家学之兴本焉。百家莫先儒、墨,儒、墨著书皆原本诗书,故诗书者,乃王官故籍下流民间而渐自混于家言之间者。故诗书既与官史有别,亦复与新兴百家言不同。诗书之下流,正可与博士之上浮,交错相映,而说明春秋、战国间王官之学与百家私言之盛衰交替过接之姿态焉 1 0 1 4 9。这就是从王官学到百家言、由百家言(私家)到博士(官学)的诸子百家学术演变史。“道术为天下裂”(庄子天下)的诸子百家学术演变历程,就是古代公共经典文本主体“由绅先生而显学而诸子百家”的过程,即中国的“哲学的突破”。“哲学的突破”是帕森思提出的关于希腊、以色
16、列、印度和中国之古代四大文明发展高峰期(或关键期)的理论,中国的“哲学的突破”相对于其他三个文明古国来说表现得最为温和,这与中国是“亚细亚的古代”而非“古典的古代”的社会性质紧密相关。在余英时看来,“中国的哲学的突破 是针对古代诗、书、礼、乐所谓王官之学 而来的。最先兴起的儒、墨两家,便是最好的说明。孔子一方面述而不作,承继了诗书礼乐的传统,而另一方面则赋予诗、书、礼、乐以新的精神与意义。就后一方面而言,孔子正是突破了王官之学的旧传统。墨子最初也是习诗、书、礼、乐的,但后来竟成为礼乐的批判者”,“其余战国诸家也都是凿王官之学之窍而各有其突破 7 2 1-2 2,从孔墨显学到“凿王教育学研究官之
17、学之窍”的诸子百家之学,这或许正是对侯外务”1 2 4,人性论一知识论、目的论一方法论就构成庐“由绅先生而显学而诸子百家”古代文化主体了古希腊时期教育问题的结构。演变的最佳注解。同样,从古代公共经典文本(六以孔子为代表的诸子同样生活在“天下无道”经)与孔子之间的关系来看,孔子是“最早系统整的危机时代,王权衰落而导致周天子不能维持“礼理六经 的人,并将经籍作为正式的教学内容传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共主地位,与之相匹配的“学授给弟子,从而奠定了六经由古代史料文献发展术官守、学在官府”的西周教育文化体系随之解为儒家经籍的基础,也开始了中国古代教学内容体。由此而来,在士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以社会现实的重大转变
18、”1 8 2 9“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问题为思想起点,以社会现实问题的解决为思想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史记孔归宿的务实态度和价值追求,“这一挽救危机的子世家),这里的“六艺”就是“六经”,虽然后世学“维新”思想,也作为传统而直接影响了孔、墨,更者对孔子的教学内容是否包含易春秋存在争通过孔、墨而影响于古代诸子 2 1 3 5。孔子思想的“哲议,但是论语中明确记载用诗书礼乐学的突破”就是发生在此种历史境遇之中,具体来作为教学内容的教学活动。之后,孔门弟子及再传说,这种突破实现了从以“礼乐”为核心的伦理政弟子“通过强化六学与圣人之间的密切关系,治哲学向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生命哲学的过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古代 公共 教育 知识 兴起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