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盘乡土文化及其植物景观营造.pdf
《林盘乡土文化及其植物景观营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盘乡土文化及其植物景观营造.pdf(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四川建筑第4 3卷第4 期林盘乡土文化及其植物景观营造王静(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成都6 1 1 1 30)【摘要】川西林盘起源于古蜀,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林盘乡土文化也继承传统农耕文化,延续、发展而来,是农耕文化的结晶,而植物景观则是乡土文化的载体。从林盘概况、林盘乡土文化着笔,就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分析林盘乡土文化的形成,总结归纳乡土植物景观的文化属性,提出植物景观营造方式,为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些借鉴。【关键词】林盘;乡土文化;植物景观【中图分类号】TU986.11林盘乡土文化林盘,全称“川西林盘”,简称“林”。林盘往往是宅在林中、林
2、在田中,远远望去只见一片绿林高耸在田中,宅子的房角和院墙若隐若现,耕地将绿林包围起来,绿林又围绕着宅院而生,通常还有沟渠从四周环绕而过,形成“田一水一林宅 独特的空间模式。林盘是在川西平原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农耕文化背景下融合共生并留存至今的产物,与之并生的是具有川西平原独特传统地域文化习俗和川西民居聚落风貌,独具川西平原传统农耕文明特色,称其林盘乡土文化。2林盘乡土文化的形成林盘乡土文化继承传统农耕文明,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同时又具有自身特色,是在自然和历史中形成和演变而来的。成都拥有悠久的农耕文明,是传统精耕细作农耕文化的典型,而川西平原是农耕文化的起源地与发展地,川西平原的林盘又整合了生
3、态、生活、生产,为农耕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林盘乡土文化从形成因素来看,主要有自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等多方面因素。2.1自然因素2.1.1地理条件川西平原是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一处冲积平原,四周群山环抱,东南侧为龙泉山,西北侧为龙门山,又名“川西坝子”。其中又以岷江、沱江及其支流等冲积扇形成的复合冲积扇平原构成主体部分,面积约90 0 0 km,称“成都平原”。成都平原基底由白垩纪和下第三纪碎屑岩组成,主体物质由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组成,地势平坦,坡度由西北向东南微倾,有利于自流灌溉2 2.1.2气候条件成都平原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日照少,降雨充沛,多雾,气温变化小,年
4、平均气温1 6 左右,月平均最高气温26,月平均最低气温4,无土壤及地下水冻结现象。年平均降水量1 0 0 0 mm左右,年平均雨天约1 5 0 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 2.1%,气候温和,很适合居住和发展生产。28【文献标志码】A2.1.3水利条件成都平原水系十分发达,地表水发育江、沱江两大水系,从成都平原西侧进人,呈扇状分流,在东侧的龙泉山山麓收束。岷江于都江堰进入平原,由都江堰水利工程将其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有蒲阳河、走马河、柏条河、江安河,外江有金马河、羊马河、沙黑总河,于新津流出。沱江有绵远河、石亭江、渝江,呈扇状分流,于金堂流出。成都平原渠系密集,河沟纵横密布,有灌渠、溪流、堰塘、
5、水井,有农渠、干渠、支渠、斗渠、毛渠,构成平原水网,适合农田灌溉,发展农业生产。2.1.4壤条件成都平原的土壤主要以水稻土、紫色土为主,地表松散,沉积物巨厚,其上有粉砂、黏土,成都平原耕地集中连片,耕地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质地适中,土壤肥沃,属典型的水田农业区,是四川省境内最肥沃的土壤,很适宜耕种。2.2经济因素2.2.1农业成都平原主要的农作物有水稻、小麦、油菜、棉花、玉米、红茗、土豆、豌豆、胡豆等杂粮,其中以水稻、小麦、油菜为主要农作物,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三熟,多以水稻油菜、水稻小麦轮作3,产量高而稳定,是著名的粮油生产基地。2.2.2副业由于农作物有规律的生长季节,产业结构随之调整,农户开
6、始种植经济作物,如: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成都在1982年就有36 7 种蔬菜,其中葱、芹、菠、白、韭菜等四季供应。果树主要有柑橘、柚子、梨、桃、石榴、枇杷、柿等,并形成定稿日期 2 0 2 2-1 0-1 0基金项目 2 0 2 2 年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项目编号:2 0 2 2 BZ151),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景观与游憩研究中心科研项目(项目编号:JGYQ2020010),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 2 ZR114、2 0 R W2 0 6)作者简介王静(1 98 7 一),女,硕士,讲师,工程师,主要从事建筑工程管理、传统村落、传
7、统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王静:林盘乡土文化及其植物景观营造了水果产业基地。花卉主要有芙蓉花、月季、三角梅、桂花、蜀文化重仙,蜀王仙化、人面鸟身像、太阳神鸟等是成仙想腊梅等,温江区19 8 4年花卉种植户超过30 0 0 户,面积超过象,受道教影响延续和升华。鹤鸣山、青城山,五斗米教是道300hm3。另外还有家庭纺织、器具编织、饲养家禽等副业教的骨干,蜀重视“无为”,道生万物,因时而变。经济。2.4.3水文化2.2.3旅游业川西平原离不开水,更离不开水利工程。杜宇始,水利成都是农家乐的发源地,独特的川西田园风光使得乡村受到关注;鳖灵治水,将岷江分支流人沱江,疏通河道,减轻旅游十分发达。和风景旅游
8、区、名胜古迹、历史文化旅游区川西平原洪水的威胁,将山洪拦截入沱江,改变沼泽密布的相比,乡村旅游具有省时、省钱、自然、清新等特点,让人们深川西平原;秦时,李冰修筑都江堰水利工程,将岷江分为内江深地融人到美丽的大自然中。外来游客的涌人为农户带来和外江,鱼嘴分水、飞沙走石、宝瓶吸水,使得农田自流灌溉,了可观的经济收人,也为乡村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形成随田散居的川西林盘聚落。2.3社会因素2.4.4农耕文化2.3.1移民影响林盘是农耕文明的结晶,农耕文化源于古蜀,蚕丛迁往巴蜀历来就是移民杂处之地,构成四川移民社会。历史成都平原,发展蚕桑和农业,蜀人培养稻作农业,同时对水利上有6 次大规模移民 ,秦灭
9、巴蜀,旧贵族迁人蜀地,为巴蜀进行治理,都江堰水利工程溉田万顷,稻作旱涝保收,农业经输入了人力物力财力;东汉末到西晋,邻近四川的移民因战济迅速发展。先秦就种有稻、稷等作物,农业发展显著。地乱人川;唐末五代至南宋初年,北方移民因战乱人川;元末明方也大兴水利,开稻田。古蜀是传统精耕细作农耕文化,川初,湖北、湖南等地因战乱入蜀;明末清初,18 个省大批移民西平原是农耕文化的起源地和发展地,使农耕文化延续和发因战乱人川;抗日战争爆发后,长江下游的居民人川。展,创造出川西林盘。2.3.2社会习俗3林盘植物景观的文化属性川西平原多父子异居,子女成家便分家,所有的家庭都“宅在林中、林在田中”,林盘在自然、经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乡土 文化 及其 植物 景观 营造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