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对西周乐教的重构.pdf
《论孔子对西周乐教的重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孔子对西周乐教的重构.pdf(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第 期 总第 期 ():论孔子对西周乐教的重构张小雨(文山学院,云南 文山)摘 要:自西周“制礼作乐”后,乐教便与礼教一体,共同成为华夏文明的文化核心。但时人还未将音乐视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来讨论其价值,而是从社会整体需要来界定其性质。因此,当时的乐教主要是一种与礼教相配合的政治体制。自东周“礼坏乐崩”后,孔子通过“以仁释乐”,将主体内在之仁,树立为外在礼乐制度的最终依据,实现了西周乐教的第二次人文化转折,建立了儒家乐教。孔子乐教更加强调内在心性基础,目的是利用包括乐在内的六艺教化,帮助主体彰显内在之仁。孔子还以“抑郑崇雅”、创办私学等实际行动,践行其礼乐教化主张,
2、最终使得音乐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用以表达内在情感的工具。关键词:孔子;儒家乐教;儒家乐论;礼乐教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儒家乐教,简单来说,便是“以乐为教”。它是将音乐舞蹈作为一种教育方式,通过开展音乐活动,在无形中影响参与者的情感志向、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并使其逐渐符合于教育开展者的期望,是一种面向人内心情感道德塑造、充分利用艺术资源的综合性教育模式。故与今日的素质教育、艺术教育相近。孔子是儒家创始人,也是儒家乐教思想的奠基者与开拓者。从当时的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发展脉络来看,他具备双重文化身份:首先,出于对混乱社会现状的深刻担忧,他积极提倡坚守、恢复西周古制来应对时局
3、,并做出“抑郑崇雅”等实践活动。因此,他与同时代的子大叔、子产、单穆公等人一致,首先是以一位维护西周旧制、积极阐述礼乐教化时代价值的贤士大夫而登场的。但是,孔子对西周文化的阐述,并未局限于原始本义,而是以一系列特有的概念与方法进行。正如侯外庐先生所说:“孔子在西周维新传统的约束力,一方面依据对于西周制度的正义心而自认为儒,另一方面又批判了儒者的形式化与具文化,以现实问题的提出与解决为主要任务,这就使得他在讲解诗书礼乐上注入了系统的道德观念,而并不局限于西周古义。”()按杨伯峻先生之统计,在左传中,“礼”字出现 次、“仁”字出现 次。但在论语中,“礼”字出现 次,“仁”字却有 次。如果再考虑到左
4、传在文字篇幅上数倍于论语,则可知孔子对仁的重视远超于前人。杨先生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孔子批判地继承春秋时代的思潮,不以礼为核心,而以仁为核心”()。笔者认为,孔子以继承恢复周礼为己任是清晰的,他之所以强调仁,主要是将其作为“系统的道德观念”注入西周礼制,是将仁视为礼乐教化的价值基础与心理本原。从哲学体系来看,仁确是其特有概念,以仁释礼乐,是他区别于诸位贤士大夫的独特方法。后世收稿日期:作者简介:张小雨,男,山东大学哲学博士,文山学院人文与传媒学院特聘副教授,研究方向:儒家乐教思想。项目来源: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儒家思想的当代诠释”()的阶段性成果。从原著来看,侯先生此处所谓
5、“儒”与“儒者”与后世“儒家”并非同一概念。前者是指在西周体制下,在乡学中以教书相礼为职业的一批教师,而后者则是由孔子开创的一大学派。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第 期 总第 期诸儒在此基础上其不断深化,最终使得孔子获得儒家学派开创者这一文化地位,也使得仁成为整个儒家“一以贯之”的核心观念与根本主张。一、“以仁释乐”的内在转向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但是其内涵却很难被定义,因为在论语等反映孔子学说的文献中,他往往是以问答的形式,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而“因材施教”地阐发其仁学主张。综合来看,仁大概有三方面内涵:爱人为仁。例如:“樊迟问仁。子曰:爱人。”()朱子注曰:“爱人,仁之施。”()爱人即对他
6、人的敬爱、亲爱、爱惜等,是一种道德情感,是仁之“施”具体施行,即仁在情感这一维度的具体彰显。儒家所强调的爱是以“亲亲”为起点,从孝顺父母的亲情推己及人,扩大到社会领域。继而,对父母亲人的孝悌之情,是人之为人所自然具备的情感能力,故仁完全出自主体情感的自然流露,而并非外在宗教信仰、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强制,是人主体意识与自在能力之体现,具备极强的人文内涵;忠恕近仁。例如:“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朱子注曰:“以己及人,仁者之心也。”()忠恕是仁之“方”,即践行仁之具体方法。仁的内涵不仅仅是一种爱人的情感,它还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存在于物我之间
7、、人人之间,是一种以个人为出发点且普遍面向他人的、具有极强现实指向性的道德伦理概念;克己复礼为仁。例如:“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已,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克己”即约束、克制自己之私欲;“复礼”,即使言行复归于礼。儒家认为,礼乃天地运行之规则,合礼便是合天地,是人实现先天所赋之性的过程,复礼也就是复性。复礼的实践维度是非礼勿视、听、言、动。仁是主体自觉自愿去复礼之后的最终结果,是人对其天性的全部落实与彰显。可见,孔子之仁,至少有三个不同层次:仁是人之为人的最高道德准
8、则、精神境地与价值理念,可以作为统摄其他一切道德条目的道德本体而存在。爱是此本体之“施”,忠恕与克己是此本体之“方”,义、礼、智、信等具体道德名目都能够由其统摄,可泛指一切道德条目;“仁”还常与“人”连用,组成“仁人”或“仁者”等指代主体的概念,是指在形下世界中,通过践行道德实践从而实现先天所赋之性的成人、完人,即是朱子所说“全其心之德”后的有德之人、道德完人;仁还是一种形下的具体道德条目,它与义、礼、智、信并列,是从对父母亲人的亲亲之情扩展而来的对他人的普遍之爱,即爱人之情、相亲之情。这可能是“仁”字的初始含义,因为许慎说文 解“仁”字曰:“仁,亲也。从人,从二。”()在孔子看来,实现仁的重
9、要路径是遵礼,这样一来,礼(自然也就包括乐)便借由仁获得了一种道德本体式的合理性依据。孔子首先通过将礼界定为主体实现道德涵养与复归天性的必然选择,继承了春秋诸位贤士大夫的基本观念,即削弱礼乐侍奉神灵的宗教目的,也不只是一种西周政治体制下对个人言行的强制要求,而是从哲学角度特别是自然宇宙论与道德形而上学出发,强调礼所具备的形上意义与道德意识,实现了在周代初年周公“制礼作乐”后,礼乐制度的再一次人文化发展;其次,既然仁是礼之终极目的,且它根基于个人的血缘亲情,那么仁就不是空洞的道德本体与道德条目,而是融情于理的、同时指向情感与行为的价值依据与心理本原。尊礼而行实际是主体自觉的情感需求;最后,孔子将
10、此心理本原,作为评判人各种情感的终极标准,要求人之情感抒发必须符合仁之准则。论语里仁载孔子语:“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仁成为人是否能乐之前提,而人心深处是否能乐,又是其是否能进行乐舞活动的基础条件,故仁实际成为礼乐之根源。自此,孔子及儒家对西周礼制的具体规定之解读,便开始主要从情感、意愿等主体要素出发,而相对搁置其宗教与政治内涵。例如,论语阳货曾记载,孔子弟子宰我对古礼之中的三年之丧产生了困惑,认为时间太长,一年足矣。孔子却反问他“女安乎?”朱子注曰:“夫子欲宰我反求诸心,自得其所以不忍者。”()孔子将三年之丧的正当性直接归结为论孔子对西周乐教的重构 张小
11、雨亲子之爱,认为父母去世后子女为其守孝是个体情感的自然流露,本不用礼规定。但守孝期限不可能无限延长,故由圣人定以三年之限,因为子女生三年,然后才能免于父母之怀。三年之丧的礼制规定,就是子女这三年之爱于其父母的体现,因为有此爱,故有此礼,此礼之目的是将此爱进行具体彰显。孝悌之情便成为此项规定的心理本原,遵守此项规定也成为人自觉的情感需要。爱亲之情是礼的内在依据,只有遵此礼而行,才能使此情获得正当地、合理地抒发,发而得当之情才是符合道德要求之正情,才能获得乐这一道德情感,最终才能上升至仁之高度。一年之丧是情发而不足,三年以上是其情发而过分,三年之丧才是符合情感自然需要的“天下通丧”。孔子继而说到:
12、“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朱子注曰:“敬而将之以玉帛,则为礼;和而发之以钟鼓,则为乐。遗其本而专事其末,则岂礼乐之谓哉?”()礼乐是内在之敬与和的外在抒发,内在之正情为礼乐之本。孔子致力于实现礼乐价值的内在转向,并为礼制的合理性做出说明,使之成为人人皆需要自觉履行的规定。乐教开始走向与西周强调制度性、阶级性不同的内在化、自觉化方向。这也正是儒家乐教与西周乐教的一大区别。礼乐教化不再仅是西周政治制度中乡学、国学的学校教育,而是可以在社会上广泛推行的社会教育,甚至可以成为个人修身养性、表情达意的自主选择。因此,孔子特别强调要通过乐舞活动探知作乐者、奏乐者的内心世界。例如:
13、“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朱子注曰:“必使复歌者,欲得其详而取其善也。而后和之者,喜得其详而与其善也。”()歌唱成为个人抒发内在情感思想的途径,孔子从中意识到歌者之善,愿使其反之,并与其唱和之,从而详细了解。这一过程无任何的宗教因素与政治色彩,完全是道德精神之交流。朱子谓孔子是“气象从容”,便是无任何外在强迫而全为主观意愿的活动。乐舞成为主体性自由意识的体现,也只有在此自由中,才能真正实现情感抒发与艺术创作。当礼乐教化获得仁这一基于个人情感、血缘、亲情的内在本原后,教化便不再只是外在的礼节仪式,也不只是政治强权下的官方意识形态教育,接受它们便是一种自觉的情感需要与道德追求。在孔
14、子看来,虽然部分内容需要“因时损益”,但西周礼乐制度,便是一种能使情发而中节的方法。因此,即便没有政治强力,遵守西周礼乐制度仍然是必须的。孔子从内外两方面同时论证西周礼乐制度的合理性及当代价值,故侯外庐先生说:“孔子关于春秋时代礼乐的批判,并不是掌握着新内容以否定旧形式,而是相反,固执着旧形式以订正旧内容。”()其实存在不足。严格来说,孔子应是掌握着新内容 仁,从而发现旧形式 礼乐,仍有符合现实的价值。故旧形式自其价值内涵来说其实并不旧。可见,与同时期的几位贤士大夫类似,孔子对西周礼乐制度的提倡与维护,首先是从哲学角度进行的。但他却不是从本体论层面界定乐之本,然后论证其价值,而是通过“以仁释乐
15、”,实际是为外在礼乐规范找到了主体内在的自觉意愿,从而在“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下,为世人论证了西周旧制的内在合理性,是孔子在理论方面的建构。此外,孔子还以实际行动重塑西周乐教。二、“抑郑崇雅”的实践运动在论语中,孔子对音乐的专门叙述其实并不多,但他却两次提到郑声,其一是在论语卫灵公,原文曰:“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其二则是在论语阳货,原文曰:“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朱子注解郑声曰:“郑声,郑国之音。”()笼统来说,郑声即是流行于郑国的音乐。由于地域、人口、风俗原因,郑国民间音乐主要
16、受商朝遗风影响,加之郑国处于天下之中,交通发达、土壤肥沃,商业发展水平较高,故产生以娱乐为主,带有“艺术商品”性质的郑声。其主要特点是注重音乐的艺术性与娱乐性而非道德教化。按礼记乐记等儒家文献可知,孔子指责“郑声淫”,仅称其为声,而不为乐,是因为在当时,这些概念存在严格界限,称其为郑声,不是说它在音乐形式的复杂程度上不如乐,而是从价值与道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年第 期 总第 期德角度给予否定,认为其配不上乐之称谓。从文献记载来看,左传昭公元年中还有郑卫之音这一概念,应当与郑声同义。它产生于繁复的演奏手法及宏大的乐队规模。在左传中,医和认为不可尝试演奏五声音阶之外的音乐,为了获取与五声不同
17、的新音阶,就会使用到繁复的手法,发出过分的音调,影响主体内心,使其失去中正平和之情。从考古成果来看,新郑市出土的一套郑国编钟 余架,共计 余枚,其中一组 枚甬钟的音域超过三个八度,具备完整的七声音阶,它们乐律和谐,音品动听,能够演奏出极其多变的调式及旋律。郑国更多继承商代“五音俱全”的传统,并由此取得进一步发展,实现“七音俱全”加“三重变调”,与同时代的周朝编钟存在根本不同。此处之“淫”字,首要的含义是过分而不加节制,并非淫荡之义。郑声在演奏时,多使用繁复的手法、精美的乐器、庞大的乐队,演绎出过分多变的音阶样式和起伏过大的旋律曲调。这与儒家乃至西周乐教所竭力提倡的和平中正原则相背离,故遭到孔子
18、斥责。与郑声相对的概念是雅乐,论语此处将“雅”与“乐”二字连用,组成“雅乐”一词,可能是其首次出现,而不见于尚书、周易、“三礼”、春秋等古文献。但诗经中有大雅小雅,说明其渊源有自。雅乐的内涵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共有 层含义:首先,雅乐最初是指周人之乐或周地之乐。在尚书中,周人多次自称为“有夏”“区夏”。按孙作云先生考证,“夏”字和“雅”字二者在当时同音通用。周人自称夏,实际上也能说是自称雅。雅言既是周本土之语言,也可称之为周言、夏言。雅诗即周本土之诗,也可称之为周诗、夏诗。诗经的大雅小雅便是周地之诗。在一开始,雅乐只是就地域与民族角度讲,指在故商统治时期,在其盟邦周内,由周人用其语言、乐器
19、等制作而成的周民族音乐。在武王伐纣,周成为天下共主后,雅乐产生第二层含义。周公通过“制礼作乐”,自上而下禁止商人音乐当中注重娱乐性的“巫乐”“淫乐”,而仅留下像大濩这类商代圣王之乐,而且还对前代之乐进行了损益。此时的雅乐是指周公所制作之乐,或经周公损益的前代圣王之乐,周礼所说的“六乐”。它们被颁行天下,作为周王室与各个诸侯国宫廷之乐与学校教学之乐,用以取代故商音乐。这展现出雅乐从一地之乐,慢慢演变为一国之乐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雅乐产生第三层含义,即在价值上的含义。雅被解释为正,即西周正乐,周人以此乐去正定故商宫廷、民间的不正之乐,而使得周之教化泽被天下。它们成为西周乐教制度的具体承载。所以郑玄
20、曾说:“雅,正也,言今之正者,以为后世法。”()此三层含义决定了雅乐有三大特点:其一,雅乐的配乐歌词,即唱诗,是用西周王畿之地(即今天陕西省宝鸡至西安一带)的地方语言而作,在语音、用字、句式乃至乐器、舞蹈、舞具等方面,都会和商代音乐有极大的不同;其二,雅乐与周礼一样,具有严格的等级规定,不同等级之人,能够聆听的音乐,能拥有的乐器、乐工、舞蹈队伍等有着严格的规定而不能僭越;其三,制作、聆听、演奏雅乐的一个重要目的,不是像商人特别是纣王那样是为娱乐,而是为了接受西周教化。自此之后,雅这一概念逐渐取代了前文所说“古乐”的“古”,并逐渐获得了一种官方的、合乎规范的、高尚优美的含义。后来,雅乐与郑声的对
21、立,逐渐衍生为雅与俗的对比。雅与俗也逐渐成为了中国美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一组概念,但此处不能将其展开。孔子对雅乐推崇备至,强调治理国家要“乐则韶舞”。可见,韶乐便是雅乐的代表。按论语八佾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邢昺曰:“韶,舜乐名。韶,绍也,德能绍尧,故乐名韶。言韶乐其声及舞极尽其美,揖让受禅,其盛德又尽善也。”()朱子注曰:“美者,声容之盛。善者,美之实也。”()“韶”与“绍”通,意为继承。因为接受尧禅让的舜能够承继尧之德行,故其音乐被称为韶乐,又称之为韶舞。论语述而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朱子论语集注引参见:孙作云说雅
22、文史哲,()。论孔子对西周乐教的重构 张小雨范氏之语曰:“韶尽美又尽善,乐之无以如此也。故学之三月,不知肉味,而叹美之如此。”()韶在内容与形式上做到了“尽善尽美”,得到孔子的极度推崇。朱子认为,“尽善尽美”指的是:“美者,声容之盛。善者,美之实也。舜绍尧致治,武王伐纣救民,其功一也,故其乐皆尽美。然舜之德,性之也,又以揖逊而有天下;武王之德,反之也,又以征诛而得天下,故其实有不同者。”()舜通过接受尧的禅让而和平得到天下,又能继承尧之事业,开创出新的治世。其盛德表现在乐舞上,是韶乐在音乐形式上具备“声容之盛”的高超艺术水平,同时又在音乐的内涵上,即唱词的中心思想上充分歌颂了舜之道德。因此韶舞
23、是文质彬彬、名实相副的雅乐典范。与郑声不同,韶舞不是以娱乐为导向,从而一味追求音乐的外在形式美,而是意在以恰如其分的形式,将舜之全德进行完满地呈现。舜之“道德之盛”善,韶舞的“声容之盛”美,二者互为表里、相得益彰。它之所以能达到“声容之盛”的原因,主要不是乐官伶人娱乐、猎奇思想的实践,而是由舜之道德决定的,是百姓对于他那种无比崇拜的情感,在音乐上的自然抒发。故聆听韶舞,其首要目的,是在以音乐的形式歌颂舜之道德,从而打动人之感情,使之体会到此全德,并从情感上萌发出一种对舜之崇敬及提升自我道德水准的期盼。孔子能“不知肉味”,是借由韶体会到舜之德,实现超越自然感官意义的道德精神境界满足。韶远早于周民
24、族音乐,但在周代建国之后,周人对韶加以继承,并将其作为西周雅乐的一份子而推行天下。孔子称赞其是“尽善尽美”,实际上就是视之为整个雅乐之典范代表,它与孔子的音乐理想和乐教主张高度相合。此外,韶舞之“舞”字,有学者认为应写作“武”,指的是周武王之乐。它是在武王伐纣之后所作。因为武王所行兴兵伐纣之事,乃上顺天意、下合民心,故人们创作这首歌曲来歌颂其盛德。但兴兵得天下始终有所杀伤,不如接受和平禅让,因此,武乐虽然在形式上极美,但其歌颂的对象,即武王讨伐之事,却未能尽善。如若按照此种观点,则论语原文还可以写作“乐则韶武”,即以韶武为代表去指代全部的雅乐,应该翻译为:国家开展乐教就应使用舜之韶乐、周武王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孔子 西周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