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古哲学本体论与郝经的文学批评.pdf
《近古哲学本体论与郝经的文学批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古哲学本体论与郝经的文学批评.pdf(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Vol.37 No.4Aug.2023第 37 卷第4期2023 年 8 月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近古哲学本体论与郝经的文学批评侯文宜,王晋(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摘要:中国学术发展到宋元时的一个重要变化,即是理学的兴起和儒学的本体化。理学汲取佛、道的本体思辨与认识方法,将“理”看作世界的本源和根本规律,由此也深刻影响到文学批评,使之开始由感悟象喻式批评转向本体思辨批评。元初著名理学家、文学家郝经即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其“文道论”“文法论”便是藉此思
2、维得以超越前人的系统建构,不仅在批评史上影响颇大,也是当代文论建设重要的理论资源。关键词:近古;哲学本体论;郝经;文学批评中图分类号:I207.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4-0882.2023.04.012收稿日期:2023-01-25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元理学视域下的郝氏家学与郝经诗文理论研究”(17BZW045)作者简介:侯文宜(1960-),女,山西宁武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美学、文学理论与批评;王晋(1998-),女,陕西神木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文章编号:1674-0882(2023)04-0065-06对于中国文学批评史,在
3、时序上各史家所采用的表述方法不同。或采用通史之法,按上古、中古、近古分期的;或参照通行的文学史,大体按历史朝代分期;或一般径直按年代先后,以文论家批评家的姓名为章目,而不标明分期。其中,应该说郭绍虞先生的 中国文学批评史 最为周备明晰,综合其 1934年版本和1955年版本来看,既兼顾一般通史、文学史的表述,亦厘清批评史内在观念的逻辑演变,故这里即采用郭氏上古、中古、近古之分期。所谓上古即指周秦至魏晋南北朝,中古指隋唐至五代,近古则指宋金元以至明清(鸦片战争前),而作为元初思想家的郝经,恰身处近古哲学转型的时代,深刻受到理学本体论思维的浸润,其思维向度和诗文论明显地带上理学的思辨特征,成为具有
4、理论建树和承启意义的重要批评家。一、近古理学之兴与哲学的本体论思维及其影响宋金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由冲突对峙而走向大一统的过程,又是一个多民族碰撞、融合和多元文化交汇的时期,由此决定了这个时代的社会特点和总体趋势。尽管战乱频仍、朝代更迭、北方民族入主中原,然而有一点却是一以贯之的,那就是儒学汉法在各个朝代的传承和轴心作用。无论是女真族主政下的金朝,还是蒙古人主政下的元朝,要想统治中原大地、复建文明秩序,就不得不尊儒学用汉法,即如元代名臣、著名理学家许衡对元世祖忽必烈建言:“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乃可长久。故魏、辽、金能用汉法,历年最多史册具载,昭昭可见也。”1(P265)金史 文艺
5、传 载:“世宗、章宗之世,儒风丕变,庠序日盛。当时儒者虽无专门名家之学,然而朝廷典策、邻国书命,粲然有可观者矣。”2(P2713)正是在这样的历史逻辑下,自北宋发展起来的理学(又称“新儒学”)成为宋金元直到明清时期的哲学主潮,并在元代被确立为科举考试科目而成为官学。可以说,宋金元时期四百多年,无论朝代变换更迭,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主潮是理学或曰新儒学。无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政权体制下,人们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不一样,其话语形态、思想倾向及其影响力会有不同,但最重要的是其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广泛影响。换言之,理学虽然是一种哲学上的儒学转型,但实际上其意义并不仅限于哲学之学,而是一种思维方法和认识论的转型。
6、正如著名史学家侯外庐所认为的,宋代思想文化的突出特点是理学的生成,而理学的生成同时也就是哲学的本体化。这一点是学界所公认的,尤其不可低估它对整个中国思想史的影响和理论推进,而这一切都无疑带上了鲜明的近世色彩,将人们对世间万象的思考导向了一种形而上的本体向度。具体说,首先应看到近古哲学思维的本体化、思辨化发展及其方法论特点。文学研究 652023年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近古中国哲学发展主潮源自北宋崛起的理学,亦称义理之学,以“二程”、朱熹为代表,强调“理”高于一切。虽然理学派别多样宗旨各异,但“理本论”却最大通约地概括了宋元明新儒学的本质特点,即以“理”为宇宙万物之本源和本体规约。理学的
7、形成无疑有历史语境和时代的原因,但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结果,其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以儒学理想为基础批判佛、道思想而又汲取其本体论思维所建构的新学说,适合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实,早在唐中后期,一些名儒已举起批判佛教的旗帜,面对“三教合一”的无边弥漫,他们力图重振儒学的权威,如韩愈作 原道 提出“道统说”,李翱提出“复性说”,这些思想为理学的产生开了端序,但均未达到本体论层面。直到北宋中期的“二程”兄弟程颢、程颐,才提出“理”本体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如程颢说:“吾学虽有所受,天理 二字却是自家体贴出来。”3(P424)程颐说:“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3(P30)正
8、是从“二程”开始,“理”或“天理”被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使用,亦即被作为世界的本源、本体,它既是指自然的普遍法则,也是指人类社会的当然原则,它适用于自然、社会和一切具体事物,所谓“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由此,带来宋代哲学的理论化、思辨化特点,并进而成为元、明、清历代哲学主潮。对于宋代将儒学本体化的哲学成就,许多学者都有评价,即如侯外庐等所著 宋明理学史 便揭示得非常透彻:北宋时期州县学校兴起,书院林立,促进了学术思想的发展刘敞著 七经小传,废弃汉儒专事训诂名物的传统,开启了以己意解经的新学风。理学是历史范畴,它是在儒家经学、道教与佛教相结合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起来的。理学是哲学化的儒学,其中渗透了佛
9、教和道教的思辨方法和认识方法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4(P7、P20)的确,在理学的产生和儒学本体化、思辨化的过程中,将中国哲学思维和形而上理论建构推进了一大步。所谓本体化,是指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和根本规律;所谓思辨化,是指哲学上运用逻辑推导而进行纯理论、纯概念的思考而得出理论性的结论,也就是将儒家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理论高度。众所周知,一般理论都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思辨哲学的目的“是接过各门科学的结果,然后对这个整体进行反思”,5(P251)进而通过这种方式,达到一种更为本质的系统的结论。宋儒理学对先秦儒学的发展和重构便
10、凸显了这一点。这种哲学上的思辨化、理论化趋向,自然而然会影响到人们的思维,从而带来整个学术上的近古转型。其次我们来看这一本体论思维对文学批评的影响。在郭绍虞先生的 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即写到宋代尤其南宋以降整个中国文学批评史的近古转型:我尝以为一般人之所谓“通”,其意义有三:一是文辞上的通一是知识上的通又一是思想上的通。唐人之学重在文辞上的通,所以以为用助字应求其当律令;汉人之学重在知识上的通,所以以为必须通群经而后始能通一经;宋人之学重在思想上的通,所以以为要贯通万事而无碍。这是思想上的一种进步。文学批评家的思想,也必须能如此有中心、成体系,然后才可以论述,而此种情形,在南宋以后始见发展为了
11、有此分别,所以本书下卷之所论述,于批评家所提出的文学理论之外,更须涉及其学问思想,这好似赘余而不是赘余以南宋金元为第一期,是批评家正想建立其思想体系的时期。6(P3)这里郭氏看到近古批评史的内在变迁,也就是说,到南宋金元之时,文学批评中开始由自得转向自我、由对宋诗理论主张的反思开始转向新的理论建构。最明显和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南宋时期严羽的沧浪诗话 了。一是其方法论上向形而上学的接近,这就是汲取佛学思辨和本体化思维对诗文本质的认知:“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然非多读书、多穷理则不能极其至。所谓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7
12、(P23)二是其逻辑化和系统化的论说结构,整体由“诗辩”“诗体”“诗法”“诗评”“考证”五部分构成,如李铎先生所言“是宋代出现的一部最具严密体系的论诗专著”。8(P116)与南宋一样,在北方文学批评中也形成思辨化的理论转型。虽然与前朝北宋相比,金元之际的文学和文学批评相对沉寂黯淡,“除王若虚、元好问、方回等还以正文风、创诗学自任,写了一些颇有特色的专著传世外,其余作家大多不甚重视批评,仅在诗文序跋中兴之所至写些感想心得”,7(P817)但同样体现出近古的气息。特别到了元代,士人的思想是相当自 662023年由、活跃的,他们不像宋、明两代受到科举和理学的明显束缚,而表现出多元包容的思辨理性,就像
13、元代文学研究专家查洪德先生在 元代理学“流而为文”与理学文学的两相浸润 一文中所说:“元代学术以融合汇通为特色。研究者早已指出,元代理学融会朱陆成为潮流。其实不仅朱陆,举凡传统儒学、张载气学、事功之学以及吕祖谦东莱之学,都为各家吸收,参合变化。在诗文及文学理论界,打通壁垒,转益多师,表现出与宋人各立门户的不同取向。进而在文学与理学之间,也呈现融合汇通之势。这一重要的文化现象,对于元代的学术与文学,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使之表现出与宋、明皆不相同的显著特点。”10(P35-39)而就元初来说,正如郭绍虞所说,郝经是排在第一重要的批评家,由于身兼理学家、文学家的双重身份,使其文学批评典型地呈现出理学文
14、学的两相浸润,极富本体思辨色彩。二、“文道合一”:超越宋儒偏见对文道论的重构郝经是金元之际学问大家,也是当时著名文学家,元史 一百五十七卷有传,今存 陵川集 可窥一斑。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对其作出如此评价:“其生平大节炳耀古今,而学问文章亦具有根柢。如 太极 先天 诸图说、辨微论 数十篇及论学诸书,皆深切著明,洞见阃奥;周易 春秋 诸传,于经术尤深。故其文雅健雄深,无宋末肤廓之习,其诗亦神思深秀、天骨秀拔,与其师元好问可以雁行。”11(P1422)由此我们已可知郝经学问之深厚、思想之深锐,清人陶自悦称其“理性得之江汉赵复,法度得之遗山元好问”虽广为学界接受,其实远不止此。他之能够“独申己见左右逢
15、源”,还因有着源自程颢的郝氏家学之存养底蕴,以及少时尽读贾氏、张氏“万卷楼”藏书,故能贯通经史之学、理学与文学三者,实现对宋儒的超越和批评史上“文道论”的重构。文道关系历来就是文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即如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 所说“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12(P2)二者在社会文化的建构中相辅相成。然而自东汉以降出现了重文轻道或文道分离,故有中唐古文运动和韩愈、柳宗元等提出“文以明道”说。尤其到宋代理学家这里,文道关系成为一个主要问题,理学家追求道学、义理之学,而这些学说无疑有赖于某种形式的表达和呈现,于是“文道”关系再度成为焦点,然而却出现了两种极端的“文道论”。一种是周敦颐提出的“文以载
16、道”说,另一种是程颐提出的“作文害道”,自其产生便时遭诟病。前者彻底将文与道分离,把“文”变成了载道的从属工具;后者则更加走向极端,将“文”看作是有害于体道、传道的“妨事”。两种观点其实都陷入理学本体思维的误区,但因周、程二人的学术影响力而广为流行。对处于灭金后元初的社会重建和文化重建来说,文道关系自然成为文人学者同样面临的问题,在此情况下,持守重“道”抑“文”,还是可以文道并重?郝经没有简单地奉从前人之说,对宋学的反思,对经史文融通的学术观,让他终至超越了北宋诸家的说法,并且从哲学本体论思维提出了“文道合一”的理论建构。这可以说是郝经在文论史上的一个突出贡献。虽然前人有过类似思想,诸如最早荀
17、子 校儒 中云“圣人也者,道之管也故 诗 书 礼 乐 之归是矣”,13(P133)唐宋古文运动中有柳冕“夫君子之儒,必有其道,有其道必有其文”,或韩愈“修其辞以明其道”、柳宗元“乃知文者以明道”、欧阳修“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苏轼“吾所为文必与道俱”,但都没有像郝经这样上升到哲学本体论上的系统阐论。郝经最大的特点,是把文与道的关系同文与自然的关系合二而一,把“自然”概念和理学家的“太极”观念引入文道论,提出了“道即文、文即道”的“一体用”说。他在为垂范后世编选的 原古录 文选“序”中作出如下的义理阐发:昊天有至文,圣人有大经,所以昭示道奥,发挥神蕴,经纬天地,润色皇度,立我人极者也。故自书契
18、以来,载籍所着,莫不以文称,天曰天文,人曰人文,尧曰文思,舜曰文明,禹曰文命,西伯曰文王,周公曰文公。仲尼之以道自任也,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皆言文而不及道,则道即文也。观夫揭日月,翳云霓,干星汉,组布綦列,焕乎有文,覆冒磨荡,庶物出焉,则天之道可知矣。载泰华,振河海,敷原隰,固溪壑,涵负崛岉,穆若有章,发育蕃衍,庶物生焉,则地之道可知矣。家焉而生聚教育,国焉而经理安定,耕凿疆畛之有限,宫室车服之有数,贵贱亲疏之有叙,爵禄上下之有分,典则采物,粲然有法,庶事治焉,则人之道可知矣。非是,则三极之道,莫得而见也,则文即道也。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自有天地,即有斯文,所以为道之用而经因以立
19、也。14(P2180-2184)在郝经看来,“文”与“道”其实一也,皆为“太极”本然而固有矣。无论天之道、地之道、人之道,其变幻运行,种种情态,即是道也是文,故得出“道即文也,文即道也”的结论。它们二者相辅相成、相依相侯文宜等:近古哲学本体论与郝经的文学批评 672023年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存并相映相现:“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自有天地,即有斯文,所以为道之用,而经因之以立也。”由此郝经实现了“文道合一”的理论确证,并将“文”的价值地位提高到了本体论认识。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是对之前文章渊源论的一种超越,得之于宋元理学哲学本体论的支撑。一般关于文章本体,中国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种如
20、颜氏家训 认为文章“原出五经”,即儒家之道是文章的本体;另一种以刘勰 文心雕龙 为代表认为文章本于自然,一切文皆出于自然天成,所谓“夫岂外饰,盖自然耳”“心生而言立,言立丽文明,自然之道也”。12(P1)而到郝经这里,全部都统到了一起,这就是理学的一个总概念“太极”。在他看来,道与天地一,文章又与道一,道与天地、文章都是本然而固有的,而其共同之本便是太极。由此,“文”与“道”也就合二为一,其生成、昭示乃至多彩形态,皆为太极本体所出,无论天文、地文、人文,都是“同一理耳”。这样一种“文道”并生互映的理论,显然远远超出了文道分离或对立之说,实现了对“文道论”的重新构建,开元代文学“文理并重”之先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近古 哲学 本体论 文学批评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