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总结.docx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总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通用版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考点总结 1 单选题 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稀盐酸B.读取液体体积 C.气体的验满D.处理废弃药品 答案:B A、取液后的胶头滴管要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能倒放,防止液体倒流,污染试剂或腐蚀胶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气体验满时,燃着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处理废弃药品,不能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2、如图为金刚、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 B.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 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D.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既可转化为金刚石,也可转化为C60 答案:C A、金刚石、石墨、C60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构成物质的种类不同,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石墨、C60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都是二氧化碳,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不相同,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分子性质不同,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D、金刚石、石墨、C60的组成元素相同,可以相互转化,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题干中有用信息的提取能力。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仪器连接 C.加入药品D.收集气体 答案:C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握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连接玻璃管与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故图示操作正确; C、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故图中操作错误;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先在集气瓶底部聚集,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入,空气从短导管排出,故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C。 小提示: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动脑、动手设计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室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如图所示是小明、小红、张强、李丹四位同学设计的装置,其中你认为符合要求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D.①③④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仪器的使用。 ①大理石在带孔橡胶片上,要产生气体时,打开止水夹,长颈漏斗内的稀盐酸就会下降浸没大理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止水夹,压强增大部分盐酸又被压到长颈漏斗内,使二者分离,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符合要求; ②通过打开和关闭止水夹,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 ③通过试管的上下移动,也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 ④通过粗铜丝的上下移动,也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 综上述分析,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A。 小提示:注意结合压强概念去理解反应装置的原理。 5、由太湖水生产自来水的部分处理过程如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细沙“过滤”可滤除水中的细小颗粒 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上述处理过程应包含“蒸馏” D.经过处理获得的自来水仍是混合物 答案:C A、用细沙“过滤”即相当于过滤操作中使用的滤纸,可以阻止细小的难溶性颗粒状物质通过细沙,起到过滤作用,选项正确; B、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故能吸附有色、有异味的物质,用于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选项正确; C、自来水厂的净水流程是取水静置、过滤、吸附、杀菌消毒,故不包含蒸馏,选项错误; D、经过处理获得的自来水仍含有多种矿物质,属于混合物,选项正确; 答案为:C。 6、小金通过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获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接着利用这瓶二氧化碳气体完成了图示实验,观察到蜡烛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为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B.实验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 C.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D.图示实验可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蜡烛的燃烧 答案:A A、实验室常采用稀盐酸与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稀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和水,硫酸钙为微溶物,覆盖在块状大理石表面不利于反应进行,A错误;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法收集,B正确; C、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先在底部聚集而后向上聚集,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C正确; D、蜡烛熄灭,证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D正确。 故选:A。 7、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d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c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装璃管的装置末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答案:B A. 注射器有刻度,通过推压性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正确;B. 稀硫酸和块状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常使反应停止,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应为稀盐酸,而不是稀硫酸,错误;C. 利用该装置进行试验时,将玻璃管内的abcd四处分别放置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纸,ad处放置湿润的,bc处放置干燥的,可观察到,湿润的试纸变红,且d处先变红,a处后变红,而干燥的试纸不变色,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正确;D. 该装置的左半部相当于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故也可用于过氧化氢法制取氧气,正确。故选B。 8、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 A.降低着火点B.清除可燃物C.隔氧又降温D.产生二氧化碳 答案:C 灭火的三个原理: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隔绝空气、移除可燃物,不慎将少量酒精洒到桌面上着火了,用湿抹布覆盖能灭火,湿抹布能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一下,同时湿抹布又起到隔绝氧气的作用; C。 9、山西低碳转型迎来新“风口”。云冈热电厂排出的烟气补集加工成为高纯度液态二氧化碳,最终转化为碳纳米管,它是汽车锂电池的电极材料。关于碳纳米管说法正确的是 A.提炼过程发生物理变化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 C.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D.由碳原子构成 答案:D A、高纯度液态二氧化碳最终转化为碳纳米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碳纳米管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不符合题意; C、碳纳米管属于碳单质,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符合题意; D、碳纳米管由碳原子构成,符合题意。 故选D。 10、如图实验设计,能制取二氧化碳并可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是( ) A.B. C.D. 答案:B 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硫酸钙会附着在大理石的表面而阻止反应的进一步发生,不合题意; 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装置中若在导管上关闭止水夹,装置内的压强增大,大理石与稀盐酸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后,气体排出,装置内的压强减少,稀盐酸与大理石接触,反应开始,符合题意; C、该反应无法控制的反应的停止,不合题意; D、该反应无法控制的反应的停止,不合题意。 故选B。 11、用“W”型玻璃管进行微型实验,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 B.a处的反应为CO +Fe2O3=2Fe+CO2 C.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生成 D.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 答案:B A、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a处红棕色粉末变为黑色,故A项正确; B、该化学方程式没有注明反应条件,且配平错误,正确书写为3CO+Fe2O3高温2Fe+3CO2,故B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b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生成,故C项正确;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利用点燃的方法进行尾气处理,故D项正确。 故选B。 12、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极难溶于水 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D.具有可燃性 答案:D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含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毒性、酸性、碱性、还原性、氧化性等。 A、无色气体属于物质的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极难溶于水,溶解性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密度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 13、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A.金属光泽B.质软C.导电性D.可燃性 答案:D 分析: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14、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降低氧气浓度使煤燃烧的更充分 B.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可以灭火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是燃烧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答案:B A、增大氧气浓度可以使煤燃烧的更充分,故错误; B、灭火的原理是破坏燃烧的条件,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正确; C、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可以是缓慢氧化,不一定是燃烧,故错误; D、人类利用的能量大部分都是通过燃烧获得,还有一部分可通过太阳能、风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获得,故错误。 故选B 15、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一中X溶液显酸性,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图二转化1实现了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化 C.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A A、图一中X溶液,即碳酸溶液显酸性,但是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图二转化1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叶绿体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无机物,葡萄糖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实现了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化,不符合题意; C、图一中二氧化碳和水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碳酸,图二中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叶绿体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故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不符合题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多选题 16、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叫做同素异形体,如O2与O3。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A.CO和CO2B.金刚石与石墨 C.铝条和铝粉D.红磷与白磷 答案:BD A、CO和CO2都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化合物,故A错误; B、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两种不同的单质,则它们属于同素异形体,故B正确; C、铝条和铝粉是同一种物质铝,只是形态不同,故C错误; D、白磷和红磷都是磷元素组成的物质,于两种不同的单质,则它们属于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 故选BD. 17、下列图像能正确反应实验过程中相应量变化的是 A.一定量的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氢气还原一定质量的氧化铜 D.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答案:AB A、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直至完全反应,故A正确; B、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后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的总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减小,直到完全反应,所以固体中锰元素质量分数开始不变(未开始反应),开始反应后逐渐增加直至反应结束后不再改变,故B正确; C、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水,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减小到0,故C错误; D、过氧化氢制氧气,加入催化剂可加快反应速率,所以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故D错误。 故选AB。 18、石墨烯是首个发现的二维空间材料,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制得。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碳单质,下列关于三种碳单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三种碳单质都是黑色固体 B.三种碳单质分别在氧气中充分燃烧时都生成二氧化碳 C.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相同 D.将石墨剥离制成石墨烯发生了物理变化 答案:AD A、金刚石属于无色透明的正八面体形状的固体,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为正八面体的立体结构,石墨为六边形的平面结构,C60分子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因此又名足球烯,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石墨和石墨烯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所以将石墨剥离制成石墨烯发生了化学变化,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AD。 19、以下气体发生装置中,与启普发生器一样具有随开随停功能的是 A. B. C. D. A.AB.BC.CD.D 答案:AB A、固体放在有孔的塑料板上,通过气压差能使固液分离,关闭止水夹,内部气体增多,压强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气体输出,压强减小,液体重新进入试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故选项正确; B、在制取气体时打开止水夹,由于装置内外压强相等,液体药品会从下端的管进入装置内,与装置内固体接触,反应开始,当关闭止水夹后,由于产生的气体不能排出,装置内气体压强越来越大,把液体从下端的管口压出,是液体与固体分离,反应停止,所以可以做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故选项正确; C、有孔的塑料板如果放在右边就可以了,放在左边不可以,故选项错误; D、固液不能分离,故选项错误。 故选:AB。 20、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微型实验的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A.滴加稀盐酸后,大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B.a处的溶液先变红,一段时间后又变紫 C.烧杯中的蜡烛由上而下先后熄灭 D.b处澄清的石灰水开始时逐渐变浑浊 答案:AD A、滴加稀盐酸后,大试管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正确; B、二氧化碳向右移动时,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一段时间后不会变为紫色,故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故蜡烛应该由下至上逐渐熄灭,故错误; D、b出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逐渐变浑浊,正确。故选AD。 21、下列有关二氧化碳气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利用此反应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C.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稳定的碳酸 D.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 答案:AD A. 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利用此反应可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此选项正确;B. 二氧化碳能与紫色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此选项错误;C.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此选项错误;D. 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此选项正确。故选AD。 22、下列CO2的制备装置中,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 A.B.C.D. 答案:BD A、将干燥管浸入液体中,关闭止水夹,固液反应产生气体,压强增大,将液体压出干燥管,反应停止,打开止水夹,液体进入干燥管中,反应发生,故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不符合题意; B、固体放在大试管中,酸放在小试管中,酸和固体无法接触,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符合题意; C、该装置将固体放在铜网上,铜网放入液体,反应生成气体,将铜网拉出,固液分离,反应停止,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不符合题意; D、固体置于多孔塑料隔板上,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长颈漏斗下端在液面以上,即使关闭止水夹,也无法将液体压入长颈漏斗,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符合题意。 故选BD。 23、如图是科学家根据相关研究绘制的60万年以来大气中二氧化碳量变化和全球温度变化的图线,据图分析可得 A.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引起全球温度的变化 B.全球温度的变化引起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 C.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D.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没有关系 答案:AC 观察图示可知,全球温度的变化随着二氧化碳的含量多少而变化,所以全球温度的变化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变化有一定的关系。 故选AC。 24、甲乙是两套气体制取的发生装置,对两套装置分析正确的是( ) A.都可以用双氧水和粉末状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B.都可以用块状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 C.甲乙装置通过长颈漏斗都能及时添加液体试剂 D.甲装置N处需要添加止水夹 答案:BC A、有孔塑料板上不能放粉末状二氧化锰,错误; B、甲装置中锥形瓶和乙装置有孔塑料板上放块状大理石,盐酸都从长颈漏斗加入,正确; C、甲乙装置通过长颈漏斗都能及时添加液体试剂,正确; D、甲装置中无法把固体药品和液体药品分开,可以不用装止水夹,错误; 故选BC。 25、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都属于氧化反应,则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C.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则能使火焰熄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都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但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答案:AD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此选项正确; B.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的反应,这里的氧指的是氧元素不是指氧气的单质,所以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此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火焰熄灭,则能使火焰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例如氮气也能使火焰熄灭,此选项错误; D.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还有离子,例如钠离子也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此选项正确。 故选AD。 填空题 26、C60的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C60属于 ________ (填“单质”或“化合物”)。 (2)C60这种物质是由 ________ (填“分子”或“原子”)构成。 (3)C60与金刚石、石墨具有相似的 ________ (填“化学”或“物理”)性质。 答案: 单质 分子 化学 (1)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C60由碳元素组成,属于单质; (2)分子是由原子构成,C60是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碳分子,所以由分子构成; (4)C60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相似,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点睛: 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主要是指金刚石、石墨和C60;当然,碳单质不止这些,还有木炭、焦炭、活性炭、炭黑等,以及碳纳米管等。它们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27、激光打印机是常见的办公用品,它所用墨粉的主要成分是极细的碳粉。 (1)碳粉不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填序号)。 A.黑色 B.易溶于水 C.可燃性 D.常温下稳定 (2)将碳粉与氧化铜混合后加强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碳表现出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答案: B C+2CuO=高温 2Cu+CO2↑ 还原 常见的有还原性的物质C、CO、H2 28、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CO2。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 (2)检验CO2是否集满的操作为 _________ 。 答案: CaCO3+2HCl=CaCl2+H2O+CO2↑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分析:(1)根据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来分析; (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验满方法来分析。 (1)在实验室中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故填:CaCO3+2HCl=CaCl2+H2O+CO2↑; (2)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所以验满二氧化碳时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熄灭即可;故填: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小提示:本题综合考查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及其验满方法。 29、下图是实验室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__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 。 (2)装置D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 ,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它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 ________ 。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二氧化碳应从 ________ (填“c端”或“d端”)通入。 答案: 长颈漏斗 CaCO3+2HCl=CaCl2+H2O+CO2↑ 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下层蜡烛先熄灭 灭火 c端 (1)仪器a是长颈漏斗;装置A中是石灰石与稀盐酸的反应,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二氧化碳;装置A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经B进入C中,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2)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故D中的下层蜡烛先熄灭。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灭火。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时,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进入以后占据下方空间,空气被赶到上方空间而易从d端排出,故二氧化碳从c端通入。 30、CO2是如何被发现的?化学家又是如何研究它的性质?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 (1)17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研究发现,木炭燃烧后,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另外他还在地窖、洞穴等地发现过这种气体。“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和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这种气体具有__________的性质。 (2)1755年,英格兰化学家布莱克做了如下实验:煅烧白垩(石灰石),将煅烧生成的固体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物质与煅烧生成的气体又结合成白垩。他将这种固定在白垩中的气体叫作“固定气体”。实验②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实验③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1766年,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实验测得:一定温度下,1体积水能溶解比1体积稍多的“固定气体”。1774年,德国化学家伯格曼将石蕊溶液滴到溶有CO2的水中,石蕊溶液由紫色变成微红色。当时已经发现石蕊溶液是一种酸碱指示剂。卡文迪许和伯格曼两位化学家的实验说明CO2不仅能溶于水,还可与水反应。C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答案: 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CaO+H2O=Ca(OH)2 Ca(OH)2+CO2=CaCO3↓+H2O CO2+H2O=H2CO3 (1)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说明该气体不支持燃烧,该气体长出现在地窖、洞穴等地,说明该气体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易沉到低洼处,故填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由图可知,实验②中所发生的反应是碳酸钙分解生成的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O=Ca(OH)2; 由图可知,实验③中所发生的反应是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到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CO2=CaCO3↓+H2O。 (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O2+H2O=H2CO3。 21-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初中化学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六 单元 氧化物 考点 总结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