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doc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表格式教案.doc(16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一 单元教学计划 个人初备 二次备课 内容分析 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广泛,几乎随时随地都可接触到。尽早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 以后教学集体积累了感性材料。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体会容量的含义,再将这一抽象概念回归到现实的层面上来,引导学生体会“为准确测量或计算容量的多少,就要用到同一的容量单位”,为学习升和毫升埋下伏笔。 在教学“升和毫升”时都设计了从生活实际引出并体会一个单位有多少、用量杯、量筒等教学活动。教材在初步认知的基础上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操作活动、实践活动。 单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 2、通过活动制做量器,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 3、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学生实际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生活总对物体的容量已经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容器越大,能容纳的水就越多!这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的概念的表象只管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 另外,容量与容量单位在生活里经常出现,学生会经常接触,同时也和长度、质量的含义及计量单位一样,单独认识和学习是可行的,只要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容量,通过容量的多少又可以认识容量单位。 教学时间安排 4课时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1课时 课题 认识容量和升 授课类 型 新授课 教学目 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体会描述容量需要有统一的容量单位;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的容量概念,通过实验操作体会1升有多少。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到1升有多少,学会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对1升的认知表象的建立。 教学方 法 实验法 观察法 教学手 段 教具:量杯、水壶、大小不一的玻璃杯、内空是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多媒体、生自带大小不一的容器 教时安 排 1课时 教学过 程 一、故事引入,教学“容量”。 故事:神奇的水缸 1.(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更多?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 当有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可装水倒一倒) 实验,(略)得出结论。 想象一下,如果反过来倒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 完成书上的练一练1.分别让学生把图的意思说一说,再得出某个结论。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看来,我们不能简单地从数字上来判断容量的大小,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1.认识升 谈话: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并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带来的额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 出示例题2 说明:“L”和“ml”是升和毫升的简写,都是容量的计量单位。在数学上,计量液体多少时通常用“升和毫升”做单位,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升”(补充课题完整) 谈话:1升究竟是多少呢?要想科学地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要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教师缓缓向两倍里倒水,够1升后,让学生轮流观察,然后把水倒出) 师:1升水到底有多少呢,我们再来做个试验,请小组长拿出老师给你们的正方体容器,你们看看这个容器是什么形状?看看里面。 师:请你们量一量这个正方体容器口每条边的长度,再量一量容器的深度,把测量的结果告诉大家。 让生把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在导入量杯中,发现了甚么? 2、 深化对1升的认识 (1)出示1升的饮料包装(形状不同 容量都是1升) (2)体验1升 把1升水导入自己平时饮水的杯子,看看大约这样的几杯就是1升。 追问:1升水能倒满几杯?你一天能喝几杯水?你喝的水够1升吗? (3)了解饮水的常识 研究发现,成人 一天的 饮水量为1——1.5升。少年儿童一般在1升左右。要分多次 饮水,不要一次大量饮水。 拓展:取出大于1升的容器。 分别请这部分学生举起该容器,其他同学可估一估其容量大约是几升。 可结合2.5升的可乐瓶,请学生想象一下,家里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 四、 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火眼金睛寻找“升” 出示一些常见物品,让学生判断哪些物品是用“升”做单位的。 2、 发挥想象感受“升” 练一练2 3、 “节约1升”我能行。 一个滴水的龙头,20分钟会流失1升水,1小时就浪费多少水?一天呢?你想说什么? 4、 你知道么?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量器分为合、升、斗等,商鞅研制了标准量器铜方升,器壁刻铭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为一升。不过,那是单位量值每升可比现在小得多。1858年以后,英、法等国侵略中国,“加仑、品脱”等容量单位随之传入,我国的度量衡从此趋于混乱。新中国成立以后,度量衡逐步规范起来。1959年6月,国务院吧公制定为国家的基本制度。升、毫升作为容量单位从而确定下来。 五、全课总结: 畅谈1升的感受 作业布 置 1、 调查:搜集生活中容器的容量。 2、 称量:量出1升水并称一称有多重。 板书设 计 认识容量与升 容量单位(液体) 升 L 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教后反 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2课时 课题 认识毫升 授课类 型 新授课 教学目 标 1.认识容量单位毫升,知道毫升是一个比较小的容量单位,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概念。 2.掌握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知道1升=1000毫升;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联系实际感受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难点:正确感知“毫升”以及“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 法 小组讨论交流法 教学手 段 1升容器、500毫升和250毫升量杯、10毫升量筒、滴管、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 排 1课时 教学过 程 一、 复习引新: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容量单位,是——生接:升。一升有多少呢?用什么符号表示? 2、你能说说下面物体的容量大约是多少? 保暖瓶(1升 2升 4升) 电饭锅(1升 5升 50升) 饮水机(9升 19升 190升)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再认识一个新朋友。 二、认识1毫升 1、出示例3 生看一看、读一读 师:像计量这些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毫升做单位。毫升可以用ml表示 提问:生活中,你还发现那些用到容量单位毫升?生举例。 2、体验1毫升,形成1毫升的概念。 (1)谈话:现在知道了10毫升、几十毫升、几百毫升有多少,你知道1毫升有多少吗?先猜猜看,1毫升大约有多少? 出示10毫升的量筒,里面盛了10毫升的水,慢慢到去9毫升,还剩下1毫升的水 提问:1毫升和10毫升的水我们都看到了,你们有甚么想法? (2) 学生实验:用滴管向空量筒滴入1毫升水看一看,数一数,想一想,多少滴水大约是1毫升。并试着把这1毫升水导入我们的手心里,试一试摸一摸,多吗? 3、估一估指定物体的容量。 针筒、口服液、眼药水、椰子汁、小瓶农夫山泉矿泉水、莫斯利安牛奶 4、 体验更大的毫升数及升与毫升的进率 (1)、提问:如果想又快又准地量出50毫升懂得水?(用量杯)100毫升呢?500毫升呢?把两个500毫升的水倒进一个更大的以升为计量单位的量杯里,你发现了甚么? 1升=1000毫升 (2) 完成练一练 5、教学试一试 (1)试一试 估一估 (2)猜一猜 拿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容器让生估计(旺仔牛奶 墨水等) 师用太大了或者太小了来进行引导 (3) 读一读 一个健康的 成年人血液的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平时大约有3200-4000毫升的 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大约有800-1000毫升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气管内。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为200毫升。献血一般不会损害人的健康。 三、 小结延伸 今天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四 、做一做: 倒出100ml 饮料,数一数你要多少口才能把它喝完。再算一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先交流:做这个实验应该怎么喝?然后多请几个学生自然地喝这100ml水。算一算。(我自己:4口;100÷4=50ml) 作业布 置 课作:《补》第2页 家作:《练》第2页 板书设 计 认识毫升 容量单位:毫升 ml 1升=1000毫升 教后反 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3课时 课题 练习一 授课类 型 练习课 教学目 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能正确地使用合适的容量单位。 2.能通过一些常见容器的测量和估计,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认识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进一步深化升与毫升的认识,并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教学方 法 练习法 教学手 段 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 排 1课时 教学过 程 一、 回忆复习升和毫升的相关知识 小组回忆、交流、 汇报 互相补充 二、深化认识升与毫升 1、练习一1 先小组交流再多请几个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发现。 2、 练习一2 指名口答 3、 练习一3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4、 练一练6、7、8 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指名回答。 三、升与毫升的换算 1、练习一4 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结合提问是怎么想的? 2、练习二9 3、练一练10 四、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练习一11、12 五、全课小结。 作业布 置 动手做 板书设 计 练习一 升 (水、油、饮料等) 毫升 (计量比较少的液体) 1升=1000毫升 教后反 思 附录(混合运算) 单元教学计划 个人初备 二次备课 内容分析 为了与新教材有效衔接,本册在最后安排了《混合运算》这个单元,教学两步混合运算(数学新课程标准将此内容放入第一学段)。这部分内容之所以放在这里进行教学,是为了方便学生学习《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时,能够计算两步混合运算式题。 本单元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 单元 教学目标 1、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含有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规则意识。 学生实际情况分析 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对四则运算这块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应该能够很快掌握这部分内容。 教学时间安排 6课时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1课时 课题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授课类 型 新授课 教学目 标 ⒈ 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 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 法 讲授法 观察法 教学手 段 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 排 1课时 教学过 程 一、复习 ⒈口答列式: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下,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1。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们试着自己解答。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⑷请同学们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板书:5×3+20 学生试算 提问:你是怎么算的? ⒉教学例2。 ⑴出示问题:小红买2盒水彩笔,付了50元,应找回多少元? ⑵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想一想综合算式应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 集体订正。提问:算式中50、18、2分别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应先算什么?为什么? ⒊总结运算顺序。 ⑴比较算式。提问: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解答时,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⑵提问:如果题中同时出现乘法和加、减法,你应先算什么? ⑶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通过解决问题,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再让学生计算。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指名说。提问:在计算这样的综合算式时要注意些什么?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比较:每组中两题有什么是不同的?想一想,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2)提醒:在计算时,要看清运算符号,按运算顺序计算。 四、全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五、布置作业:完成“想想做做”第3、5题 作业布 置 书后习题 板书设 计 混合运算 5×3+20 20+5×3 50-2×18 =15+20 =20+15 =50-36 =35(元) =35(元) =14(元) 递等式 乘加、乘减都先算乘法。 教后反 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2课时 课题 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⑵ 授课类 型 新授课 教学目 标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引导学生归纳出除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运用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规则。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并理解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方 法 讲授法 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手 段 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 排 1课时 教学过 程 一、复习 1、说出下面每道算式计算的第一步。 6×3+3 70-20×3 46-28+4 提问: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什么? 2、揭示课题。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 ①出示例图:提问,文具让里卖了哪几种文具用品?这些商品的标价分别是多少? ②通过看图,你还知道什么?从营业员话中你能知道什么? ③你能帮小红算一算她所要花的钱吗? ④指名说说怎样列式。提问:说说你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为什么? ⑤提问:在这题算式中含有哪几种运算?我们是先算什么? ⒉教学“试一试”: ①出示:列综合算式计算一盒水彩笔比一枝钢笔贵多少元?指名读一读。 ②请同学们列出综合算式,并算一算。 提问:算式中的18、80、10分别表示什么?这道算式你是先算什么的?为什么? ③提问:在这道算式中含有哪几种运算?你们是先算什么? ⒊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学们进行计算。提问:这组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⑴同学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⑵分别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提问:这一题的运算顺序与前2题不太一样?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⑴同学们分组进行计算。 ⑵小组讨论,组内交流。比一比: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⑴同学们估计每组算式中哪道题的得数大一些。指名说说,并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⑵同学们分组计算,与自己的估算结果比一比。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的3个小题,第5、6题 作业布 置 家庭作业:《补》和《练》相关练习 板书设 计 含有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40÷5+12 12+40÷5 =8+12 =12+8 =20(元) =20(元) 答:。。。。。。 教后反 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3课时 课题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授课类 型 新授课 教学目 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2、让学生初步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在教学中适时渗透法制,德育教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方 法 观察法 讨论法 教学手 段 多媒体 教时安 排 1课时 教学过 程 一、复习引新 ⒈口答: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结果。(小黑板出示) 60+30×3 42×2-20 63×7×4 20+30-40 160×80×30 52+420×70 提问:以上几题综合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的? ⒉出示例题图 请同学们列综合算式并解解答。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⒊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二、教学新课 ⒈教学例题: ①引导学生看图。出示问题:用50元钱买1个书包后,还可以买几本练习本? ②请同学们先分步算一算,再试着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50-20=30(元)30÷5=6(本) ③指名说说解题思路,并分别说说每道算式求出的是什么? 你如果要列综合算式必须要先求出什么才行?能不能这样列式50-20÷5 为什么?应该怎么办?板书:(50-20)÷5 ④请同学们算出结果 提问:在这道算式中有哪几种运算?我们是先算什么的?在这样的算式中为了要先算减法,我们是怎样做的?追问:加小括号的作用是什么? ⒉教学“试一试”: ①出示题目,请同学们独立算一算,指名板演。 ②提问: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之处? ③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算式中有小括号时,应先算什么?(板书)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同学们算一算,指名板演。 ⒉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之处?有有什么不同? 请同学们计算。说说为什么计算结果会不同? ⒊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指名读题,说说题中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说说解题思路及算式。提问:为什么在综合算式中添上小括号? 四、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在列综合算式的过程中用到了什么符号?算式中有它,会有什么作用? 五、布置作业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第5题。 作业布 置 《练习与测试》《补》相关练习 板书设 计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50-20)÷5 =30÷5 先算小括号里的 =6(本) 答:。。。。。。 教后反 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4课时 课题 练习 授课类 型 练习课 教学目 标 1、 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并体会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适时渗透法制、德育教育,让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制理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系统地总结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方 法 练习法 教学手 段 多媒体课件 教时安 排 2课时 教学过 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90÷30 12×57 8×2 270÷90 3×15 57÷3 200÷50 27×39 6×12 280÷40 4×19 60÷15 2、学生小组合作,整理本单元的知识,在讨论交流中形成认知结构。 3、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将前几节课学习的混合计算进行练习,比一比谁练习得最好。(板书课题) 二、整理混合运算顺序 1、出示:280+120÷10 280+120×10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出示:30÷6×5 30-6+5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3、出示:(120+150)÷90 17×(78-29) 请同学们算一算,说说这两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师生共同小结运算顺序 三、 实际应用 书练习中2—10题 四、全课总结 作业布 置 课作1:113页第3题;家作1:小练习1份 课作2:114第8题;家作2:订正小练习、书9、10两题、补充:158-64-36 158-(58+47) 450÷(9×25) 800÷25÷4 板书设 计 练习 (学生板书) 教后反 思 第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个人初备 二次备课 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本套教材教学整数除法的最后一个单元。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学生完整地理解和掌握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形成计算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相关除法奠定基础。本单元的重点是理解并掌握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试商和调商;理解和掌握商不变规律,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 的除法;能正确解答连除问题。教学难点是掌握用“四舍”或“五入”法试商后需要调商的除法笔算方法,能根据简便计算的过程确定除法计算的余数。 单元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联系具体的实例,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是 一位数(表内除法的扩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理解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的算理,掌握相应的计算法则,能正确进行笔算和估算;理解并掌握商不变的规律,能用渐变方法计算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理解连除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进行解答。 2、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商不变规律,以及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体验,主粗形成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提高主从学习的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学生实际情况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过表内乘法和除法、两三位数乘、除以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及用连乘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等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学时间安排 15课时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1课时 课题 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 授课类 型 新授课 教学目 标 1、 让学生经历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方法以及两、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能正确进行口算和笔算,并会验算。 2、 了解口算和笔算之间的联系,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 3、 让学生在主动探索并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能积极和同学交流学习过程,积累与他人合作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用整十数除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难点:独立思考并交流笔算的计算过程,尤其是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方 法 小组合作交流 教学手 段 多媒体 教时安 排 1课时 教学过 程 一、复习引入。(小黑板出示) ⒈笔算: 48÷4= 65÷6= 93÷3= ⒉指名学生板演,说一说计算过程。 二、新授。 ⒈创设情境,出示例题图。 提问:从图上你知道了些什么?要帮助解决什么问题?要求“要打成几包”怎样列式? ⒉学习口算方法: ⑴提问:60÷20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 ⑵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口算方法并汇报讨论情况,师小结。 3、变式练习 600÷200 600÷2 600÷20 4、 练一练 让学生口算,对比上下两道算式,说说你发现了被除数、除数和商有什么规律。优化口算方法。 5、 揭题 6、 学习笔算方法: ⑴60÷20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试列,指名学生板演。 ⑵订正:说说自己笔算的方法,错误的学生请你找出原因。 ⑶练习:80÷40。学生独立完成,并同桌交换批改,说说笔算过程。 7.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96÷20 150÷30。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说说笔算过程,结合提问:第一道算式商为什么是4?写在哪一位上?为什么?余数是多少? (3)提问:怎么样才能知道自己算得对不对呢?怎样验算? 学生们验算,注意格式的讲解。 三、巩固算法练习。 ⒈口算下面各题: 80÷40 160÷80 200÷50 210÷70 270÷90 ⑴学生口算。其中一、二题说说口算方法,口算方法合理就可以,不强求统一。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82÷30 240÷80 学生练习并验算。说说计算方法,商的位置,验算方法。 3、完成表格,探索规律 被除数 10 20 40 200 400 除数 2 4 8 40 80 商 结合提问:你发现了什么?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布 置 布置作业: 1、预习例2 2、完成《补》、《练》相关内容。 板书设 计 除数是整十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口算和笔算 口算:60÷20 96÷20 150÷30 想:6÷2=3 竖式计算过程 学生板演 教后反 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2课时 课题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 授课类 型 新授课 教学目 标 1、 结合具体情境,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 让学生通过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一位数和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过程进行比较,学会概括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运用学过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主动学习的意愿,培养细心计算,认真检验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结合估算探索并掌握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理解三位数除以整十数的计算步骤及算理。 教学方 法 小组合作 教学手 段 多媒体 教时安 排 1课时 教学过 程 一、复习引入。(小黑板出示) 1、口算下面各题,指名说出其中一、两题的思考方法。 120÷40 560÷70 420÷60 240÷80 320÷40 2、 补充:用竖式计算。 87÷30 67÷20 38÷30 二、新授。 1、出示例题图,指名说说题意。 提问:要求“可以分给几个班,还剩多少棵”算式怎样列?学生列式。 2、提问:380÷30得多少,你们能估计一下商大约是多少吗? ⑴估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估算的结果和方法。 ⑵笔算出结果。 ①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②提问:你是怎么想到要商1的?这个1为什么要写在商的十位上?30怎么来的?… ③组织验算。 让学生独立进行验算。 比较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使学生明白两者的相互支持作用。 ④小结笔算方法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可以先看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前两位够除,就先用前两位除以除数,得到的商要写在十位上。如果不够。。。。。。 3.教学试一试。 ⑴学生独立完成“试一试”的两题,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⑵比一比:这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同样是425除以一个整十数,为什么一个商是两位数,而另一个是一位数? 4.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 ⑴同学们分小组说一说,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算? ⑵师小结,补充完整。 笔算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应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前两位不够除,再看被除数的前三位数,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下面各题 526÷40 526÷80 630÷60 600÷30 ⒉先找出错在哪里,再订正。 (补) 学生独立找出错误,全班交流,分析错误原因。 3、 王大伯准备围一块360平方米的长方形地种植树苗。如果长方形地长是90米,宽应该是多少米?长如果分别是60米、40米、30米或20米呢? 长(米) 90 60 40 30 20 宽(米) (1)学生独立阅读题目,理解题意。 (2)独立填写表格。 (3)根据表里的数据,你有甚么发现? 4、食堂买来40框西红柿,用去800元。 (1)平均每框西红柿多少元? (2)如果每框西红柿的价钱降到原来的一半,用800元可以买多少框这样的西红柿? 备注:对于第二问要鼓励学生多种解题方法,对于”40×2“这样的方法应给予鼓励和表扬。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 置 计算并验算下列各题 510÷90 850÷50 800÷40 716÷70 板书设 计 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商是两位数) 380÷30=12(个)......20(根) 竖式的过程 答:可以分给12个班还剩20棵。 教后反 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3课时 课题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四舍五入试商) 授课类 型 新授课 教学目 标 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笔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把握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 在探索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让学生在探索、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学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做是 与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 难点: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试商的理解与掌握。 教学方 法 合作交流法 观察法 教学手 段 多媒体 教时安 排 1课时 教学过 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新的学期开始了,有几个同学正围在一起制定读书计划呢。你们能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制定计划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吗?(出示例3) 二、 探究算法、掌握算理。 (一) 1、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明确条件和问题,口头列示,教师结合板书 2、揭题 (结合板书课题:两位数除以两位的笔算) 3、探究问题解决方法。 鼓励学生运用之前学习的除法经验,小组合作,尝试计算。可以结合提问:今天这道算式与前几天学习的除法有甚么不一样?我们能不能先把它看成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去试商呢? 小组交流,总结算法 (二)教学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挑战,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同学也可以和同桌讨论、交流 指名板演 集体讨论算法 小结: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通常把除数看做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后,要用商和除数相乘。 思考:用“五入”法试商,初商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怎么处理?用“四舍”法试商又是什么情况? 三、巩固深化,运用拓展。 1、完成练一练 2、先说说把除数分别看做几十来试商,再计算。 210÷42 274÷29 450÷63 362÷48 3、练习三2 四、全课总结 作业布 置 计算并验算 91÷27 279÷31 258÷64 414÷78 板书设 计 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四舍五入试商) 96÷32=3(天) 192÷39=4……36 学生板演 教后反 思 个人初备案 二次备课 课时 第4课时 课题 用连除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授课类 型 新授课 教学目 标 1、 理解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决这类问题。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进一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在自我探究、小组合作等过程中,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激发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信心,感受成功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数量关系,会列示解答。 难点:弄清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会选择正确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方 法 讲授法 教学手 段 多媒体 教时安 排 1课时 教学过 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书馆场景图。让生明确条件和问题。 2、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3、四人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集体交流并结合板书各种不同的思考方法,同时让学生说一说怎么想的,第一步:算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他?他是根据那两个条件来求的?第二步:是根据哪两个条件来求得?(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结合板书每一步的意思) 5、列综合算式 6、讨论比较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形成结论 相同点:都是两步计算,第二步都是除法,最后一步都求得是“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 不同点:第一步用的计算方法不一样。第一种解法:第一步用除法求出每个书架平均放多少本说;第二种解法:第一步用乘法求出两个书架一个有多少层。 提问:这两个综合算式有甚么不同点和相同点? 7. 小结。 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连除,也就是我们这节课-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四年级 上册 数学 表格 教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pc****0】。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pc****0】,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