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随堂优化备课资料-语文版.doc
《九年级语文上册-随堂优化备课资料-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随堂优化备课资料-语文版.doc(1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随堂优化 九年级(上)语文版 备课资料 1. 白杨礼赞 重点1 文章开头描绘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美”,雄伟壮阔的黄土高原,宛如并肩的远山的连峰,给人一种壮美之情。接下来文章从干、枝、叶、皮四个方面描绘了白杨树的“外形美”。它的干是笔直的,它的枝一律向上,它的叶片片向上,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通过细致的描绘,白杨树笔直、挺拔的“外形美”就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了。然而,文章的主要目的还在于表现白杨树的“内在美”,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继而揭示它的“象征美”:它不仅象征了北方的农民,而且象征了我们民族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重点2 文章开宗明义,点出“我赞美白杨树”的原因就在于它的“不平凡”。接着通过介绍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引出那“傲然地耸立”的白杨树,继而描述了白杨树的外部形象和内在气质,突出了它“不平凡”的特点,并再三赞美它“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然后紧扣这“不平凡”展开联想和想象,由树及人,道出了它的象征意义,进一步表明:“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于是水到渠成,揭示出文章托物言志的主旨。最后,巧借楠木作比,反衬出白杨树的“不平凡”,更以激昂的语调发出“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的呼声。自此照应开头,情感聚焦,中心突出,使本体(北方农民)和象征体(白杨树)都形象鲜明,令人振奋。全篇脉络清晰,一线串珠,层层推进。 难点 文章开篇就交代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西北高原,为下文引出白杨树设置了廓大的背景,渲染了粗犷、豪迈的气氛,并且抓住“黄与绿主宰着”这一特色,突出了“雄壮”、 “伟大”,对下文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色泽起了正面烘托的作用。同时,又用“单调”、 “恹恹欲睡”与白杨树的“傲然地耸立”相对照,起了反衬作用;在描述白杨树的外形和精神时,又反复用“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与“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和“决不是平凡的树”相对比,突出白杨树的美;紧接着就其外形用“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反喻先行一抑,转而用“它是树中的伟丈夫”设喻一扬,对比映衬,形神兼美。文章结尾把白杨与楠木作比,怒斥国民党反动派,高声赞美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显示了文章鲜明的爱憎感情和战斗风格。 2. 囚绿记 重点1 为了让绿色与自己“更接近”、“更亲密”,“我”要囚住这绿色,“拿绿色来装饰我这简陋的房间,装饰我过于抑郁的心情”,“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比喻猗郁的年华”,要它“为我作无声的歌唱”。“我”从案前的枝条中发出了“生的欢喜”,这一绺青藤成了“我”的“绿友”。“我”爱绿至极,即使它不了解“我”的爱抚和善意,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仍固执地还要“囚系住它”。而被幽囚的常春藤,“它的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哪怕枝叶病损,仍执著地“永远向着阳光生长”。这些描写,为表现青藤的性格染上浓重的感情色彩,不甘被囚、追求光明的青藤形象跃然纸上。如果说“我”原想在离开的时候恢复“绿友”的自由,是由于对它的挚爱,那么,后来“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却是发自内心深处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 重点2 结构精巧、变化多端是这篇散文的特点。文章以对“绿”的情感为线索,按赏绿、囚绿、放绿、思绿来建构文章,形成作品特有的节奏。在“赏绿”部分作者用大量篇幅极言对绿之爱,为“囚绿”作铺垫。接着,用繁笔写“囚绿”之执著,甚至在第九段还轻宕一笔,写从前在乡间草屋的事情,这些都在致力于表达对“绿友”的爱之深,以至恼之切。“囚绿”如此固执,却为何又要“放绿”?“放绿”是文章主题之所在。有了前两部分的恣情抒写,步步“放纵”,到这一部分文意逆转,猛然收住,就像逆水行舟,先有意识地竭尽全力将船推至感情激流的高峰,而后突然篙松桨停,不仅造成了文势的变化多姿,在主题的揭示上更是发人深省。“思绿”部分虽只有短短三句话,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一枝青藤牵动了作者的情思,也打动了读者的心灵。作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让读者去思索回味。结构的跌宕多姿,与作者的感情起伏相关联。 难点 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有几种不完全一致的说法,如: ①以常春藤来象征作家以至整个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追求光明的形象,从而表达自己渴求民族解放的执著的爱国主义情怀。 ②因为爱一样东西至于极点,便想把它牢牢占据,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这是人类的共性,可爱而愚蠢。对于那些有生命的东西来说,让它生活在最适合的环境,即是一种真爱、最爱,这也许就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吧。 ③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颂扬忠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抒发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重点1 文章写“海棠花开的时候,叫人那么喜爱,但花落的时候,它又是静悄悄的,花瓣落满地”从而引用了这两句诗。“花开的时候叫人喜爱”照应上文写周恩来喜欢海棠花,但周总理已经离开十二年了,那么这里写花落,引诗句,看似闲笔,其实有它深刻的寓意,以花落写人的去世,也是文章中常用的写法。“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周总理的光辉写照。 重点2 融情于事,即在叙情之中寄寓情感。如第8段一方面回忆自己与周的事迹“就在这次运动中我们相见了,彼此都有印象”,“我那时对婚姻抱着一种悲观厌恶的想法”,以至“当时就没有考虑结婚的问题”,接着由忆事上升到情,“我们建立起来的友情,是非常纯正的”,“特别是我们都建立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要为共产主义奋斗”,这样写,使得内容丰富,感情真挚。 难点 他们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所以是“同志”;他们的一生都在为共同的革命理想而艰苦奋斗着,所以是“战友”;他们的婚姻“是两个具有相似出身与相似思想的共产主义革命者的终身结合”,“是具有信念的婚姻”,所以是“伴侣”。 4.草 莓 重点1 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作者并不是消极地感伤逝者如斯,因为尽管流年似水,“有所剥夺”,但更“有所增添”。虽然时间飞逝,“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却“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从而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现了作者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重点2 这样写,一方面表现了季节更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从行文思路看,也是为了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 5. 孔乙己 重点1 咸亨酒店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是孔乙己生活的典型环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色彩。开头对酒店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描述属于社会环境描写。通过这样的描写,写出了当时世态炎凉、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为孔乙己的出场设置了一个典型的活动场所,也为下文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作了铺垫。总而言之,小说以“咸亨酒店”为中心舞台展开情节,使孔乙己悲剧的一生得到了完整而深刻的表现。 重点2 (1)社会原因: ①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 ②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侵蚀下,民众麻木不仁。 ③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者的残酷摧残。 (2)自身原因: 热衷科举、好喝懒做、麻木不仁、至死不悟。 难点 “笑”字。孔乙己是一个在当时的社会中找不到自己位置的苦人和弱者,用众人的哄笑来贯穿这样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烘托并加强了小说的悲剧效果。这种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却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乐景写哀情,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且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也就更加深刻了。 6.一厘米 重点1 本文的线索是“一厘米”。围绕这条线索写了这些情节:陶影坐公交车,为不够1.1米的儿子买票;吃西瓜时,给儿子做一个好榜样;参观寺庙公园两次量身高;写信讨回公道。 重点2 (1)陶影用目光包裹着儿子,随着小也的步伐,这目光像柔软的蚕丝从茧中抽了出来。 分析:这句话形象地写出陶影看儿子时充满的温柔和慈爱的目光,这种爱是绵延不断的,这爱里有责任,她要好好地养育儿子,保护他,让他快乐,让他健康成才。 (2)陶影的手像折断的翅膀僵在半空。 分析:这句描写形象地写出了陶影意识到小也对自己的不信任后的惊愕神情,在儿子心目中的美好形象将被击碎,陶影感到巨大的不安,甚至是恐惧。 难点 她之所以要这么做是为了向儿子证明自己没错,因为“她对谁都不重要,可有可无,惟独对这个男孩,她要成为完美而无可挑剔的母亲”。所以她要求的是“只请两位爷爷把那天的事情同孩子讲清楚,告诉他,妈妈没错儿……”她要的只是自己在儿子心目中完美的形象和作为一个母亲的尊严。 7. 差半车麦秸 重点1 “差半车麦秸”初到游击队时,是一个憨厚、质朴、善良的农民,但他愚昧落后、懵懂无知,身上有很多陋习,有着小生产者的狭隘自私的观念。他不理解反抗侵略斗争的意义,缺乏反抗意识。参加游击队后,集体斗争生活教育和锻炼了他,使他从昏睡中觉醒并奋起抗争,逐渐成为一名勇敢干练的革命战士。 重点2 (1)解析:这两段读起来是有点令人恶心,但又非常的真实,表现了他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举止粗俗,不讲卫生。正是这样的农民在革命队伍里受到了教育和锻炼,成为了出色的革命战士。 (2)解析:他费劲了心思,只是为了把灯火吹灭,真令人捧腹,但对于一个曾是贫穷的农民来说,他十分心疼那些香油,因为他闹不明白,睡觉点灯不是白费油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令他坐卧不安,他又不敢直截了当的把火吹灭,而是采用了迂回的办法,这表现出主人公的质朴和无知。 难点 这个形象表现了我国广大农民对乡土的热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展示了蕴藏在老一代中国农民子孙身上无穷无尽的反抗侵略者的强大潜力。在民族解放斗争中,他们逐渐觉醒,甩掉压在中国农民头上几千年的精神枷锁,彻底告别昨天,走向新生。 8.清兵卫与葫芦 重点1 父亲呵叱儿子:“什么话,你懂什么,也来多嘴!”可见在父亲眼里清兵卫只是一个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子,只要听话就行;他使劲揍了清兵卫一顿,清兵卫被骂做“没出息的孩子”。可见,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希望孩子“有出息”,因为在他看来清兵卫痴迷葫芦只是贪玩,是毫无意义的事,是玩物丧志。由此可见父亲爱他的儿子,并希望按他自己的想法去塑造儿子。 重点2 课文第二至第六段集中写清兵卫对葫芦的痴迷,尤其是课文写清兵卫竟然把老头子的秃顶看成是葫芦的细节尤为生动传神,如果不是痴迷到一定程度,绝不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当然如果你认为是其他地方的描写,只要言之有理也可以。 难点 象征着个性解放精神的曲折胜利——在压迫下寻找新的出口。但是,这新的出口也仍然是为压迫势力所不喜欢的。这就蕴涵了新的矛盾。小说在此戛然而止,后续故事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并在自己的生活中去完成——也许每个人都是一个清兵卫。 9.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重点1 第1~2段,摆出对方论点论据,树立“箭靶”。 第3~5段,揭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言论的欺骗性。虽然论据是事实,但只是他们中的一部分人的事实,而不是全体中国人。他们把自己这一部分中国人当作了全体“中国人”。实际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指出其论据不能证明论点,即通过驳论证来驳倒对方的论点) 第6~8段,确立自己的观点:我们有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并列举了实事论据,从而否定了诬蔑“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的无耻谰言。 重点2 因为只有称得上“脊梁”的才算得是真正意义的中国人,为人民着想,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永远也不会失掉自信力。评价中国人应该去评价这部分人,在当时只有中国共产党和广大的抗日军民才能算是“中国的脊梁”,而不是开头提到的“自夸……”“只希望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的国民党官僚和“社会名流”。 最后,文章再次强调了上段所立的观点。 难点 由这句中的“一部分”和“全体”可知,“中国人”只指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而不是所有中国人。指出了本文批驳的突破口,是论敌在论证上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即论据不能证明论点。 10.吴汉何曾杀妻 重点1 明确:从史料一(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家贫,给事县为亭长。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可以看出,《吴汉杀妻》中吴汉娶王莽的女儿为妻,吴汉与王莽有杀父之仇等情节都是无稽之谈;从史料二(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可以看出,吴汉的家庭关系和夫妻关系都很正常,看不出有“杀妻”之类的变故;从史料三(汉但修里宅,不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也。)、史料四(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可以看出吴汉的为人质厚,杀妻的可能性也很低。如果吴汉确曾杀过王莽的女儿,而后投奔刘秀,那么《后汉书》上一定要大书特书,夸奖他的忠孝,决不至于一字不提。 综上所述:吴汉没有杀妻,《吴汉杀妻》有悖史实,是剧作者捏造情节,胡乱编出来的剧本。 重点2 本文的论据和结论可组成如下的推理: ①如果吴汉确曾杀妻,那么《后汉书》必有记载;②《后汉书》没有“吴汉杀妻”的记载; ③所以吴汉没有杀妻。 以上推理形式就是演绎论证。 11.大小猫洞 重点1 中心论点:故事里面有道理。 分论点一:牛顿开猫洞的故事里面,有开猫洞应当从人出发,还是从猫出发的道理。 分论点二:晏子使楚的故事里面,有门的开设应当以人为准,还是以国为准的道理。 重点2 晏子认为,门是代表国家的,门的大小反映国家的大小。晏子以楚国让他进小门而推论出楚国是小国。晏子把门和国家形象联系起来,使楚王自觉理亏。楚人认为门以人为准,晏子认为门以国为准,这是从两个不同的坐标出发看人和门的关系。 12.世上没有傻问题 重点1 是儿童。因为他们刚来到这个世界不久,对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也因为他们渴望了解这个世界。 重点2 这些原因是作者通过猜测和观察找出的。因为文中有“我猜测”和“我发现”之类的字眼。作者分析原因是为了对症下药,因为原因越清楚、越全面,解决的办法就越多、越有效。 难点 照顾、呵护和鼓励儿童;对一些问题不能引导他们找出答案就不能使他们得到发现的喜悦。 13.致蒋经国先生信 重点 1 中心句:“贵我两党举行谈判,同捐前嫌,共竟祖国统一大业。”作者围绕着共同完成祖国的和平统一,共同抛弃过去的嫌怨,劝说蒋经国先生为这一伟大事业做出贡献。他是从三个方面阐明的:(1)“祖国和平统一,乃千秋功业”;(2)国共“三次合作,大责难谢”;(3)“实践于统一大业”,“可谓忠孝两全”。这三个方面,从国家、民族利益,国民党的存亡前途以及蒋家的个人名利的角度考虑来劝说的。 重点2 表达出了作者对蒋经国深切的关怀与慰问,及对台湾问题的痛心。 难点 作者在这封信中采用先说理后反驳的表达方式来对蒋经国进行劝说。如:国共“三次合作,大责难谢”就是通过两次合作的有利因素和三次合作的必然,进行说理,然后从所谓“投降”、“屈事”、“吃亏”、“上当”之说进行反驳。 从内容上说,上段已从国家、民族利益角度说明,接着又从国民党的兴亡利益来阐明信旨。一方面申明大义,晓之以理;另一方面又反驳错误言论,做到了批评中肯,说理透彻,语气委婉,鼓励热情,措辞适当,既坚持了原则,又有利于对方接受。我们在生活与学习中,如遇到此类需解劝的事情,在写信中注意学习这种方法。 14. 给儿子的一封信 重点1 作者在这个重要关口给儿子写这封信,是企盼儿子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打造生命辉煌的篇章。 重点2 信中提出了儿子的优点:一是“心地善良”,一是“具有平民思想”;还对儿子提出了希望;一是“应有博大的胸怀”,二是“要有铁一般的意志”。 难点 (1)赞许、欣赏之情。作者认为儿子具有优秀的品行,“心地善良”,“具有平民思想”,这些都是作者赞许、欣赏的地方。文中列举了他对大自然充满爱心的事实,同时还称赞他诚实、不说谎,并且我们“反过来也被你的行为所教导”。“平民思想是现代化和现代政治最重要的灵魂”,谈儿子的“平民思想”时,写他喜欢去平民居住的胡同,不以高干子女自居,儿时坐小汽车“宛如做了亏心事”,有时在街上拾起别人扔的废纸放进垃圾筒。事情虽小,却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儿子的这两个优点,正是修身养性、为人处世之本,故而作者充溢着赞许、欣赏之情。 (2)担心、忧虑之情。儿子身上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举轻若重”,“意志稍缺”等。“小时候,别人批评一句,你牢记许久。考试前,你如临敌;考试若小挫,你总苦苦焦虑不安”,“有时候做题答案与同学一致,明明是自己做的,却怀疑:我是不是抄同学的?”这种拿不起、放不下的性格对儿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儿子“考试小挫后也屡次发誓不玩游戏机,但常挡不住它的诱惑”,意志力还不够强,所谓“坚强者办大事”,因而父亲对儿子的缺点本能地充满担心、忧虑之情。 (3)希望、渴盼之情。基于儿子的不足之处,父亲提出了两点希冀:一是“应有博大的胸怀”,二是“要有铁一般的意志”。这两点正是一个人感悟人生真谛、追求生命价值的基石,正是一个人战胜挫折、迎来胜利、迎来成功的桥梁。作者饱含真诚的目光渴盼着自己的孩子能早日拥有这两笔财富。 15.给女儿的信 重点1 故事中,上帝自己没有创造爱情,起初,他仅仅把人看做一般的生物;是人类自己创造了爱情。爱情的无法毁灭使上帝“勃然大怒”、“怒不可遏”,但最终“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这意味着爱情的力量征服了上帝,他终于意识到人与其他动物的不同,意识到人必须主宰自己的精神和幸福。这是上帝对人性力量的认可和屈服。这正说明了“爱情,它高于上帝”,人“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重点2 作者在这封信里谈论爱情,主要是谈“情”与“性”、或人的“精神性”与“生物性”的关系,强调人类高尚的爱情应该远远超越“传宗接代”的生理需要。这一思想,可以说是贯穿在作者所有爱情论述中的一个主旋律(见作者著《爱情的教育》)。但是,毋庸讳言,“性”也是人生的重要内容。作者曾批判“西方资产阶级”受弗洛伊德“性本能”学说的影响,夸大了性本能、性欲对于人格的作用。对此,我们应客观而辩证地分析。作者之所以强调他的爱情观,既是与当时苏联弘扬的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合拍,也是和他所面对的教育对象(中学生)有关的。我们在研讨本文及爱情问题时,应该坦诚而审慎地把握“情”与“性”的分寸,而不能偏执一端。 16.给巴特勒的信 重点1 先作总评,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 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1)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2)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由概括到具体到再概括,讲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然后讲耗费劳动之巨。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重点2 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讽刺强盗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难点 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能将政府与人民相区别,“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他指出,这个强盗政府颠倒黑白,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厚颜无耻。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 雨果之所以难能可贵,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到底,是属于全人类的。正因为珍视人类文明成果,所以对文明创造者非常尊重。他盛赞圆明园的文化艺术价值,盛赞这一世界奇迹的创造者,盛赞中华民族是一个“超人的民族”。这封信不仅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同情,也表达了他对中国人民的敬重。 17.茶 馆 重点1 《茶馆》全剧没有一个中心情节,只是写了众多人物各自的故事,这些故事必须有一个交融点,作者把这个交融点选择在了一个百年大茶馆——裕泰茶馆。正如老舍先生所说的:“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重点2 我们将课文中上场的人物分分类:下层劳动者;恶势力;“中性”人物。可以发现:第一类:李三的困苦,难民的哀告,康顺子求工——人民生活的苦难;第二类:巡警摊派索贿,大兵强取豪夺,特务蛮横敲诈,地痞流氓肮脏交易——黑暗势力横行霸道,鱼肉百姓;常四爷愤世嫉俗,参加义和团,痛恨洋人和洋奴,松二爷软弱无能,回忆大清国——劳动者朴素的爱国和反抗意识,遗老遗少的哀叹。综合起来,剧本真实反映了民国初年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看似“无事的悲剧”,实际上揭示的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 难点 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也是贯穿全剧的人物。他从父亲手里继承了裕泰茶馆,也继承了他的处世哲学,即多说好话,多作揖。他胆小、自私,又精明、干练、善于应酬,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在黑暗的旧中国,尽管王利发善于应酬,善于经营,不断改良,却无法抵御各种反动势力的欺压。他对此也抱有强烈的不满,但表达得十分含蓄。就是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仍然没能逃脱破产的命运。王利发的悲剧,是旧中国广大市民生活命运的真实写照。 18.陈毅市长 重点1 陈毅:课文选场写陈毅市长为了恢复、发展生产,解决国产西药的问题,抵制帝国主义的封锁,深夜访问化学家齐仰之,说服齐改变看法,接受人民政府的聘请,出来工作。他的语言机敏、生动、风趣、幽默、深邃,谈话中常夹些方言和文言,既不失共产党高级领导人的身份,又给人以诚恳、亲切之感,反映出他的高深修养,显示了他豪爽、直率、坚定、泼辣,富于雄辩的性格特征。 齐仰之:是一位爱国的老化学家,政治观念淡薄,性格固执、清高,专心研究化学,深居简出。 重点2 “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起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是齐仰之坚持的原则,说明他潜心钻研,惜时如金。由于他门上的这张字条,使陈毅吃了“闭门羹”,后来陈毅终于进了屋,但是还有“三分钟之限”,可一谈便取得了“尽情尽意言之”的胜利,随着剧情发展,最后愿意“秉烛夜谈”“三天三夜”。两人之间矛盾的产生、发展变化和解决,都与“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有关。 难点 矛盾冲突是陈毅与齐仰之之间的矛盾冲突,即陈毅说服齐仰之参加祖国医药事业的建设与齐仰之不问政治、闭门治学之间的矛盾冲突。齐仰之固执、倔强、不讲情面的性格源于对国民党腐败政治的愤恨,他把与国民党腐败政治的“绝缘”关系也移用到与新社会政治的关系中来,因而,陈毅与齐仰之之间的矛盾有着深刻的社会内涵。 19.开国大典 重点1 课文共写了四件事:(1)吃羊肉泡馍;(2)宴请程潜;(3)接待乡亲;(4)与儿子交谈。 重点2 (1)吃了东西,拿不出钱来,能赖账吗?好尴尬,最后只得由护卫人员把钱交了。这里把他的平凡朴实可亲可爱,与百姓平等的可贵品质表现得十分感人。 (2)当他得知率部起义的程潜来京时连忙“亲往车站迎接”,在与程潜交谈中得知当年要开除自己的张干校长现在度日艰难,他不计前嫌要“把他请到北京住上一年半载”。表现了他胸怀宽广的大家风度。 (3) 面对自己的乡亲要来打秋风攀亲的时候,毛主席热情接待,却直言拒绝了他们提出的要求。说到成分,他强调自家的成分应“公事公办”地划成富农。这些事件都表现了一代伟人那种大公无私的崇高品质。 (4) 当儿子毛岸英的工作被安排在政务院的时候,毛泽东坚决不同意,他要求儿子的权力只有一个,那就是劳动,而不是“浮在上边”。这些事件都表现了他不徇私情、严于律己的崇高品质。 拓展点 毛主席居安思危,严于律己、不徇私情,不计前嫌、大公无私,一心为公等思想品质都还值得我们永远发扬光大。这样我们的人民才会更团结幸福,我们的国家才更繁荣富强。历史上那些自私、无远见、心胸狭窄的人,只有让百姓贫穷而伤心失望,国家衰败而灭亡,历史的教训值得后人借鉴。 20.秋 水 重点1 (1)至于:古义,到了。今义,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 (2)面目:古义,面孔。今义,面貌;面子脸面。 (3)大方:古义,深明大道的人,或精通某种学问的人。今义: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 (4)河:古义,特指黄河。今义,天然的或人工的大水道,泛指河流。 重点2 (1)词性活用:①秋水时至(时:名词做状语,按时);②顺流而东行(东:名词做状语,向东);③东面而视(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朝向);④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轻:形容词用做动词,小看、轻视)。 (2)特殊句式:①闻道百(定语后置);②以为莫己若(宾语前置);③我之谓也(宾语前置);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 难点 河伯望洋兴叹的一番话中,包括三层意思:先是引用俗语“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尽在己”的狂妄自大;然后说自己曾经不相信“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批评自己的盲目自大,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阔,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得不到改正;最后,河伯认为自己的浅陋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河伯的望洋兴叹,表明了河伯认识到自身的缺点,这点难能可贵。人难免犯错误(对自身的认识过高),贵在能够改正。只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想方设法去改正,不能夜郎自大,令人耻笑。 21.愚公移山 重点1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理想,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不怕吃苦,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令人尊敬的老人形象。作者通过塑造这一形象,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重点2 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想象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跟宣传轮回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有本质的不同。 难点 明确:这儿的“愚”,没有讽刺的意味,他看似“愚”,实则不愚,而是“大智”,就像社会上有些人说“雷锋傻”,雷锋在“智叟式”的人物眼里是“傻”,实际上他是崇高伟大,愚公也是如此。这儿的“愚”不但没有讽刺意味,还有“贬词褒用”的作用,从“愚”字中透露出顽强、坚毅、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劲。至于“智叟”的“智”,那是所谓的“小聪明”,自以为“智”,实则是“愚”,他没有克服困难的智慧,目光短浅,“智叟”的“智”有讽刺的意味,是“褒词贬用”。 22.扁鹊见蔡桓公 重点1 扁鹊——医术高超,尽职尽责,机警果断。如:(1)通过观察就可知道蔡桓公的病情一次比一次加重,反映了他的医术高超;(2)连续四次给蔡桓公提出建议,说明他尽职尽责;(3)蔡桓公的病由轻而重,终至不可救药,扁鹊于是“还走”,“已逃秦矣”,避免了惨遭迫害,这体现了他的机警果断,也从侧面反映出蔡桓公为人的蛮横与残暴。 蔡桓公——刚愎自用,讳疾忌医,蛮横残暴。如:(1)“寡人无疾”表现蔡桓公固执、自信;(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表现对医生猜忌、反感;(3)“不应”“又不悦”说明对医生冷淡、反感,拒之千里之外。 重点2 蔡桓公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具有明显的劝喻色彩,它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应该防微杜渐。 难点3 从蔡桓公的角度说,它给人们的启示是:切不可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要虚心接受批评,勇于改正缺点错误。为此,人们应加强自身思想修养,培养自己虚怀若谷、从善如流的宽阔胸怀。 从扁鹊的角度说,它启示人们:杜绝犯罪应采取防治结合的办法,预防是主要的,宣讲道理要深入人心,提高人们的思想免疫力才是最根本的。一旦发现“病”情,疗治要及时,措施要得力。 从蔡桓公身边的侍臣的角度说,它启示人们:杜绝犯罪还应从客观上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民主建设,净化社会环境,保障人民能自觉承担监督的义务,有效地行使监督的权力。《扁鹊见蔡桓公》的现实意义不仅适用于过去,同样适用于现在、将来,不仅适用于个人,同样适用于集体、国家。它的时代性不仅具有历史的久远性,而且具有层面的广阔性与内涵的丰富性。 23.捕蛇者说 重点1 这是作者设置的一个悬念,为下文埋下伏笔,暗示了当时的世上还有比毒蛇更毒的东西,使读者产生了急切读下去的愿望。 重点2 乡邻因赋税而受悍吏的骚扰,闹得鸡犬不宁,赋税之苦使乡邻“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死者相藉,十室九空”。与这种现实相比,蒋氏以捕蛇独存,只要蛇在,蒋氏便“弛然而卧”“熙熙而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原因是当时统治者对劳动百姓的残酷剥削,苛捐杂税“猛于虎”,使得像蒋氏这样的人铤而走险,以捕毒蛇而生存。 难点 蒋氏的第一次“戚”,为自己所“专利”工作的艰险而忧伤;第二次“戚”,为担心失去自己的捕蛇专利恢复纳税而忧伤。作者的第一次“悲”,为蒋氏一家的不幸遭遇而悲伤(为个人);第二次“悲”,为广大人民受到的赋敛之毒而伤悲(为社会)。 24.诗词五首 重点1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重点2 共营造了三幅画面,分别是暮春伤别、别后相思(想象)、别时寄语。在第一幅画中,诗人写了东风无力、百花凋零这两个意象。这两个意象既交代了离别的时间,也为诗歌渲染上了一层凄凉无奈的意境。在第二幅画中,诗人选用了春蚕丝尽、蜡炬泪干,晓妆对镜、月夜苦吟四个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思之逾切的强烈感情。第三幅画,诗人写自己的意念活动,选用云鬓、晓镜、月光、青鸟等意象,表达诗人对前途渺茫感到失望但仍不放弃的心情。 重点3 烟、水、月、沙四个意象,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图。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隐含着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诗人首先创造出一个很具有特色的环境气氛,给人以强烈的吸引力,造成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25.论语十则 重点1 主要涉及了三个方面的人生道理。一是讲做人的道德修养,要多“自省”,讲恕道;二是讲人要有追求、有抱负,对财富要取之有道,要重实践,能成人之美;三是讲人要有艺术修养,要亲近自然,锻炼身体。 重点2 每则相对独立,不能连贯成篇。《论语》记录的都是一些精要的话,语言精练,立意深刻,不少成了格言警句,流传至今,有的闪现着思想的光辉,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在今天仍有很强的借鉴、启迪作用。 拓展点3 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中很多的思想观点仍然不会过时,对我们的为人处世、学习无不具有指导意义。学生在讨论时,可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事例来谈对其中语句的理解。 26.鱼我所欲也 重点1 “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重点2 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作者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1)比喻论证。文章一开始就用“鱼”和“熊掌”来设喻,得出的结论是“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以此引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显得通俗形象。(2)举例论证。作者举出“一箪食,……乞人不屑也”的典型例证,有力地证明了义重于生的观点。(3)对比论证。第一段从正反两面说明为什么要“舍生”,第三段中把“向”与“今”对“万钟”的不同态度作了对比。 难点 文章围绕“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立论,从正面论述生死与“义”的关系,指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心;从反面论述见利忘义是丧失人的本心,从而再次重申文章论点。结构严谨,层层深化。 27.订 鬼 重点1 中心论点即篇首第一句话:“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立论开门见山。 难点 首段提出论点,2、3句设问引出“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的阐释。从根本上否定了“鬼”的存在,展示了唯物主义对世界的看法。 第二段用伯乐相马无非马、庖丁解牛不见生牛的事例来证明“思念存想,自见异物”的道理;又用“二者用精至矣”与“思念存想,自见异物”构成相似点,用类比论证的方法证明世上并没有鬼,而是人生病时“思念存想”所致。第三段分两层来论述,首先分析病人的心理,指出所谓“鬼”是“病痛恐惧,妄见之也”。然后又分析病的不同程度有不同感受,从而证明了鬼乃“存想虚致,未必有其实”。 第四段从“精念存想”表现于目、耳、口的现象证明“鬼”是人的主观思想,并非实有。 拓展点 本文中王充的观点是科学的,是被现代科学所证实的。人是生命的物质存在,人的精神是附着于人的生命体的,生命不存在了,精神也就随之消失,决不会有什么“灵魂”存在。王充在近两千年之前就否定鬼的存在,这对于现代人中的迷信鬼神者,是一个极大的讽刺。 28.马 说 重点1 “千里马”比喻人才,“伯乐”比喻圣明的君主。“食马者”比喻不认识人才或埋没人才的人,这里暗指封建统治者。 重点2 “其真不知马也”,也就是封建统治者摧残埋没人才的原因。“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难点:要有千里马的才能,要有展示的机会,要有识别人才,欣赏人才的伯乐等等。 29.诗词五首 重点1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如梦令》:“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重点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表达的是杜甫在四川听到平叛官军打了大胜仗收复了蓟北的喜悦心情,这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句可看出,诗人高兴得纵情饮酒放声歌唱,想象着在春天和家人一起回故乡。而《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则是辛弃疾在江西造口抚今追昔,想象着金人当年的残酷,表达了自-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优化 备课 资料 语文版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