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doc
《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语文第二单元教案表格式.doc(2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备课人:梁文潇 教 学 内 容 5 古诗词三首 口语交际·习作二 6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回顾·拓展二 7 祖父的园子 8 童年的发现 9 儿童诗两首 教 学 目 标 1、 让学生通入情入境地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童年时光的珍贵,丰富情感体验,更深切地感受正在经历着的童年生活。 2、 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文章的一些表达方法。 3、 引导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4、 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的生活。 教 学 重 难 点 重点: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并学习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难点:学习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 课 时 划 分 5 古诗词三首 (2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4课时) 6 冬阳· 童年· 骆驼队 (2课时) 回顾·拓展二 (1课时) 7 祖父的园子 (1课时) 8 童年的发现 (2课时) 9 儿童诗两首 (1课时) 共计:13课时 复 习 要 点 及 时 间 复习要点: 1.复习本单元所学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积累好词佳句。 复习时间: 早读、随堂进行。 5、 古诗词三首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童年生活的纯真和美好。 2、通过背诵、默写古诗词,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词的意思,背诵默写古诗词,体会童年生活的无邪和美好。 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思路:以第一、二首诗为例,学习理解诗的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想,第三首词则放手让学生自学,通过交流来理解诗意,通过讨论和教师的点拨来比较写法,通过诵读来积累语言。在体会相同情感的同时,感受语言,揣摩表达方式的不同。 五、教学准备:了解诗人的生平资料。 六、教学时间:2课时 七、教学活动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牧童》《舟过安仁》,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 学习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3. 想像、研读所描绘的情景,并能写出来。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体会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学习环节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学习《牧童》 (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 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配乐范读。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1、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铺,铺开。 弄,逗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3、指名诵读,正音。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新 课 标 第 一 网 ①说说 “铺”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②说说 “弄”字又表现出怎样的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扬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表达出来了。) ③这里的“六七里”“三四声”是不是确指的数字?(为了突出草原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④他躺在月夜的早地上,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的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理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6、说说自己从诗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你的体会: (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感到宁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天有牛和牧童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对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 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学生回忆学过的儿童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2、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同桌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 3、指名读。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学生反馈并质疑。 http://w ww.xkb 4、学生朗读诗句,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二、学习《舟过安仁》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另外一首写儿童的诗,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 2、介绍作者,复习作者的其他相关古诗。 (二)自读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 2、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3、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1、学生从作者生平及作品内容等方面进行交流。 2、学生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3、交流不理解词语的意思。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桨。 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4、交流诗意: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你怎么理解“怪生”这个词?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老师加以点拨: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儿童的诗,请读给大家听听。(拓展作业) 1、 自由读诗,感悟诗中描述的情景。 2、全班交流。(“怪生”是“怪不得”的意思,还包括了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 3、感情朗读,诵读古诗。 4、交流课外搜集其他的描写儿童的古诗。 板书设计: 第5课 古诗词三首 《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 《舟过安仁》:淘气可爱,天真顽皮 (快乐美好的童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清平乐.村居》,了解有关“词”的情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词意,想像课文描绘的田园生活,感受其美好,并能口头阐述。 教学重点: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情景。 教学过程: 学习环节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词是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的“乐”要读成“lue”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 “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1、学生从《长相思》入手,回忆学过的有关词的知识,对作者生平及作品内容等方面进行交流。 (二)初读,正音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方法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此来指导本节课的学习。 1、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 2、难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茅、檐、相、媚、翁、媪、亡赖、剥 (这首词要读好,读正确对学生来讲是有一定难度的,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在形式和时间上确保学生读通,读熟。)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 ⑴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谁能有条理地说说? 过渡:一对白发夫妻操着吴音正在亲密地聊天,他们为什么感到这样幸福呢?请同学们细细体会。 ⑵追问:作者是怎样写出孩子们的可爱呢? 提示: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写三个儿子的行动,刻划他们的形象。小儿剥莲蓬吃的那种活泼天真的神情状貌,最有趣了! ⑶配乐朗读。 1、学生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重点词语解释: 茅檐:茅草搭的屋子。 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 吴音:吴地的方言。这里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 翁媪:老翁、老妇人。 锄豆:在豆田里锄草。 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皮、可爱。 3、全班交流诗意 ⑴屋檐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长满了茵茵绿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这是谁家,一对白发苍苍,公公,姥姥。 ⑵大儿子,在小溪东岸,豆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一个逗人喜爱的顽皮佬。 (四)、展开想象,描述词境。 过渡:是的,这户人家虽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围的环境很美——“溪上青青草”,这户人家翁媪之间——“醉里吴音相媚好”,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多幸福的乡村生活啊,那对白发夫妻陶醉了。 1、请同学们选取课文中描写的一个情景,结合课文的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写出来,或者选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和大家交流。 2、交流、评价。 3、小结: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词也一样。作者用精炼、生动的语句,通过写景与叙事,创造了具有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描绘了一幅宁静、悠闲的乡村生活图。这样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欢、而且非常的——热爱、向往、羡慕。我们一起再来背一背这首词吧。 (五)、布置作业: 1、从本课中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改写成一篇短文。 2、背诵课文。 3、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写下来。 4、拓展诗词。 1、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 2、请学生自由谈理解诗意的方法:借助想象,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充分的发挥想象,感受诗词的意境。 3、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 5课 古诗词三首 清平乐 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 翁媪 吴音 相媚好 醉 大儿 中儿 小儿 无赖 教学反思: 第6课 《冬阳·童年·骆驼队》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二、教学重点: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三、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两段。 四、教学思路: 教学中,可从课题入手,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营造情感基调,通过自主学习一件件趣事,理清文章脉络,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同时结合生活实际,回忆自己曾做过的傻事,趣事,充分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五、教学准备: 1、歌曲《送别》 2、电影《城南旧事》片断 六、教学时间:两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意,感受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3.了解作者围绕课文写了哪些事情,体会作者童年时骆驼的关注。 教学重点: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解释课题引入: 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学生将三个词语联系起来,产生联想。 (二)简介作者与背景 教师总结,出示: “冬阳下的骆驼队”是作者林海音女士童年记忆最深刻的一个画面。林海音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她原籍台湾,1918年出生于日本,童年时随父母回国住在北京城南,1948年举家迁回台湾。林海音女士根据在北京生活的点点滴滴写成了《城南旧事》一书,深受读者喜爱。《冬阳·童年·骆驼队》一文正是《城南旧事》这本书的序言。 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 (三)初读课文, 步入童年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注意指导学生区分文中嚼”字和“禁”字的不同读音。 3、指名读课文。 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 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片断,分别在课文中的哪些自然段? (1)看骆驼咀嚼。 (2)看骆驼脱皮毛。 (3)关于铃铛的遐想。 (4)怀念骆驼队。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2、全班汇报、交流:课文以季节的推移为顺序记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这几个片断: (四)、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1、作者的童年生活中最有意思是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①读读这个句子,从这些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什么? ②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③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2)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不是的……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①读读这段话,想一想:“我”为什么会有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②比较句子 ◇我幼稚的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我幼稚的心灵中有一个和大人们不同的想法。 课文中为什么用“充满”而不用“有一个”?“充满”说明什么? (说明“我”常常在想这个问题。说明“我”已经想了很久,深思熟虑了。……)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3)骆驼也脱掉了它的旧驼毛袍子啦!……因为太不整齐了。 ①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里你又看出了什么? ◇“我”很关心骆驼。 ◇“我”很喜欢骆驼。 ◇“我”很善良。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作业 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1、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交流对重点句子的体会: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 3、学生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去理解和体会,但一定要在课文中找到依据,比如: ◇“我”很喜欢骆驼,不希望它遇到什么危险,他是不会遇到狼的。 ◇“我”很同情骆驼,他要走那么多的路,一定很孤单,铃铛不但可以给寂寞的旅客增加情趣,也可以给骆驼增加情趣。 ◇“我”可能把自己也当作了骆驼,觉得自己更知道骆驼的心思。 …… 第2课时 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文,深入阅读,感受作者对童年深深的怀念之情。 2.背诵喜欢的段落。 3.激发热爱童年,珍惜童年的意识。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学习最后两段,体会怀念之情 这些童年生活的片断,像一朵朵洁白的浪花,翻滚向前汇成了一条记忆的长河,以至于多年以后仍然记忆犹新。 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 2、你读懂了什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找出句子读一读。 3、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还”和“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童年“一去不还”是因为“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来了”,说明时间过得很快,转眼“我”已长大,不再是童年了;“童年重临我的心头”,这个“童年”是指童年时那段有趣、难忘的生活,是因为当“我”又看到冬阳下的骆驼队时,触景生情,不禁想起儿时的那段难忘的生活) 4、细细地品读这些句子,从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淡淡的忧伤 ◇暖暖的心情 ◇失落和怀念 1、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之情。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骆驼声。童年又重领于我的心头。 X| k |B| 1 . c|O |m 2、说说自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3、带着自己的感悟读一读句子。 (二)、继续品读,感悟童年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我”如此的想念童年和童年的生活?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朗读体会。 2、学生品读感悟,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或者看法。 3、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1)童年可以有漫无边际的想法。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不是的,爸!他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我真想拿把剪刀替他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 ……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2)童年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 ①找出有关的句子。 ◇我站在骆驼面前,看他们咀嚼的样子…… ◇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②把两句话联系起来,你心里有一种什么感觉,体会到什么? ◇童年的傻事多么美好。 ◇“我”的心中充满了留恋 …… ③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句子。 ……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3、结合句子谈谈对句子的体会。新-课- 标- 第-一-网 (三)拓展延伸──说童年 1、童年是美好的,光阴是宝贵的,这正是这篇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而你此时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许多有趣的经历呢? 2、(课件出示书的封面)最后,在这欢快的旋律中老师给你们推荐两本书,一本是林海音的《城南旧事》,另一本则是高尔基的《童年》,这两本书都非常的棒,大家可别错过了这些好书。 1、鼓励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2、学生课外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6 冬阳·童年·骆驼队 学骆驼咀嚼 (4) 想象驼铃用处 (5—9)} 对童年生活无限怀念 想替骆驼剪毛 (10) 追问骆驼去处 (11—14) 7、 祖父的园子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二、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三、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如何表现“我”在园子里的心情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思路:教学中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前的“学习提示”,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新 课 标 第 一 网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读通文章内容,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 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读诗导入,揭示课题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上一篇课文,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今天,我们要走进《祖父的园子》,与作者一同感受童年在园子里的心情。 1、 认识萧红(1911-1942)黑龙江人,1935年出版代表作《生死场》,1941年发表的《呼兰河传》,就是对故乡的一本回忆录。也就在写完后的一年,这个女子就从世间消失了,只有31岁。但她把她对乡土农家的爱恋,把她对生活的严肃思考,传达给了她的读者,世世代代的读者。在《呼兰河传》里,她用了许多的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重点描写了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 交流作者资料。 二、初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按阅读提示再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文。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先自己练读,再读给同伴听。思考: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并在文章找出相关的句子谈谈理解。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指名读阅读提示。 3、四人小组合作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学习课文、交流对重点句子的理解。(祖父的园子为什么让人久久不能忘怀?) 你觉得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 1、对园子的印象 文章开头的描写:“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从这几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祖父的园子里昆虫丰富多彩;昆虫非常可爱;“我”对它们非常喜爱;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等等。) 2、“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你觉得“我”在祖父园子里做的事情哪一件最有趣?说说为什么? (1)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 ①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有的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踢飞了。 ②其实哪里是铲;……把狗尾巴当做谷穗留着。 ③一抬头,看见一个黄瓜长大了,……于是丢下黄瓜追蜻蜓了。 ④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大喊着:“下雨啰!下雨啰!” 3、感受园子里所有生命的自由 文章后面的几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 (1)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后面三段话,要求通过适当的语气把“我”的快乐心情读出来。 1、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有感情地读这几句话,要求读出园子充满生机、热闹和我对园子喜爱的语气来。 学生交流自己觉得有趣的原因: (理由是多元的,可以是:“我”爱祖父的模仿行为;“我”的举止很天真、幼稚;“我”的举止很可爱;等等。) (理由可以是:“伏在”“乱勾”,说明“我”的举止很天真可爱;把“谷穗”割掉,把“狗尾巴”留着,这样的举止让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干的傻事;等等。) (理由可以是:“我”“见异思迁”,是“我”对园子里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心,都非常喜爱的缘故,这样的事情,在孩子中间是经常发生,读了这样的句子,能引起我们的共鸣;“我”在园子里的生活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等等。) (理由可以是:“我”很天真、顽皮;祖父对我十分宽容、喜爱和呵护;“我”在园子里十分自由快乐;等等。) 学生交流自己体会后有感情的朗读。(用园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的心情;“我”内心充满了快乐和自由,所以,在“我”的眼里,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快乐,都是那样美好,充满活力。) 五、总结全文,领悟写法 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写得这样有趣? 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过程中相机归纳: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感受,把“我”──一个小孩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把孩子的天真、顽皮写出来,写作就得真情实感。作者还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描写的具体生动,使我们如亲眼所见。 1、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童年的纯真和美好。童年是一幅画,绚丽多彩;童年是一首诗,耐人寻味。让我们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再次感受童年的美好。 2、摘抄课文能体现童真童趣的句段。 (这篇文章为什么能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使人心驰神往?缘于作者细腻的笔迹,选取的例子看似平常的事,却最易打动人,印证了“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 朗读课文,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7、祖父的园子 对园子的印象 和祖父在园子里干活、玩耍 感受园子里生命的自由 (自由自在,快乐无忧) 8、 童年的发现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2、认识本课7个生字,能用具体事例说明课文中有关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新 课 标 第 一 网 二、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么发现的。 2、感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培养学生发现、创新的意识和积极关注生活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 理解句子:“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四、教学思路:抓住“发现”这个文眼,引导学生对课题提出疑问,了解“我”发现了什么,重点了解“我”是怎样发现的,理清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 五、教学准备: 1、回忆自己童年的“发现”。 2、通过查阅课外书,上网等途径收集有关科学家发明发现的资料。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2.朗读课文,梳理事情经过,初步感受本文的童真童趣。 3.了解“我”发现了什么。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发现和作者是怎样探索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像的精神 学习环节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谈话揭题,激发兴趣 1、在难忘的童年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成长着,有笑,也有泪,有喜也有忧……今天我们的学习它能带给我们哪些感受?(学生质疑,组织教学) 学生大胆的提出对文章的质疑,明确课文的主要学习任务。 二、循题读文,理解“发现” 1、自由朗读文章,学习生字,注意“澄”字的发音。 2、默读课文,思考:“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 3、反复朗读课文的第十三自然段,在这段话中画出集中描写“我”童年的发现的句子。 人是由细胞构成的……从细胞变成小鱼,经过了很长的时间。现在,这一段时间就折合成一个月。从小鱼变成青蛙又得经过很长时间,又折合成一个月。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4、再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有没有这样一句话:说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达更简洁。──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5、体会当我发现这个规律时,是怎样的心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段。 3、仔细地读读着几句话,并用自己的话转述。 4、朗读这两句话,比较两句话表达上的不同,体会表达的具体和概括。 5、学生抓住“绞尽脑汁、想啊想啊、嘿、哈”等词语体会发现的来之不易,从而更能体会到发现后的兴奋心情。 三、围绕“发现”,了解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我”那非凡的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2、探讨交流,理清脉络。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解答。 “为什么只有晚上睡觉才长?”“那么人为什么在生长的时候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道理?人为什么会是鸟呢? (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想象“我”研究以条鱼的样子,朗读这句话。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1、学生分小组,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2、小组汇报哪些句子体现了发现的过程。 3、想象这些话描写的情景,体会飞行的无比快乐。 4、联系自己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类似的经历,大胆想象,带者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5、画出“我”都想过哪些问题。这些问题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一个问题套着另一个问题,每一个问题都是对前一个问题的追问) 想象当时的情景,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人物的心情。 6、初步感受我的执着探索精神。 四、转述发现,小结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执着的探究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及结果。 2.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3.交流有关“发现”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潜质和想像力。 教学重点:重点体味感受作者的探索精神。 学习环节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批注 一、回忆导入,激趣朗读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 二、再读课文,体味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秘密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学生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3、理解“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举例,比如:哥白尼热情地宣传新天文学说,被教会视为异端,教会将他押到了罗马的宗教法庭,在监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残酷的毒刑,最后被押至罗马百花广场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烧死。 我们无论想做一件什么事情,还是要做一件什么事情,都要冒着危险,都要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 1、学生在文中找出句子,说出自己的理解。 2、、老师为什么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 3、、结合自己的实际回忆讲述生活中探究秘密的小事。 4、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通过哥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的理解。 新 课 标 第 一 网 5、通过朗读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三、结合课文,赏析作者 1、默读课文,思考:从“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中,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课堂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我”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里做梦我都会飞……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②人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样推算下来,到变成人,正好是九个月。 当“我”发现或者是幻想了这样一个规律时,“我”是怎样的心情?新-课- 标- 第-一-网 (格外高兴、得意……) (2)“我”是一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你觉得“我”会翻来覆去的看些什么?会想到一些什么? (3)“我”是一个幽默的孩子。 ①幸亏他没有容我解释……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或发现,有时还会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你觉得这段话哪些地方很幽默,为什么让你读着想笑? ②听完这句话,你大概会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当众受到了惩罚。你觉得哪有趣呢? 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依据,画出相关的句子。 1、轻声朗读这段话,闭上眼睛想象这段话描写的情景。 ◇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学生重点说说“我”的执着探索的精神。 X k B 1 . c o m 学生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5、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的幽默和机智。 四、联系生活,总结交流 1、从“我”的童年发现中,你有什么启发或体会?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自由的讨论,教师要鼓励支持。比如: (1)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遇到问题要敢于动脑思考,要大胆创新,最为重要的是有坚持不懈的勤奋钻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乱想就是一种“发现”。 (3)童年很美好。 …… 2、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自己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交流。 教学反思: 板书设计: 8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第二 单元 教案 表格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