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
《高三语文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一)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doc(1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高三语文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虚词(一)人教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高三总复习 文言文虚词(一) 二. 教学步骤: 1. 而 A. 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一)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荆轲刺秦王》) (二)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或不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 (三)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然后”,或不译。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石钟山记》)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 (四)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师说》) 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阿房宫赋》)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荆轲刺秦王》)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 (五)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荆轲刺秦王》) 伏尸而哭(《荆轲刺秦王》) 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荆轲刺秦王》) 项王按剑而跽。(《鸿门宴》) (六)表结果关系,可译为“因而”。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荆轲刺秦王》) (七)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八)表比喻,译为“如同”。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察今》) B. 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C. 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已。(《李贺小传》) 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D. 副词,译为“就”“才”。 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2. 乎 A. 用作语气助词。 (一)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吗”“呢”。 儿寒乎,欲食乎?(《项脊轩志》) 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将军岂有意乎?(《荆轲刺秦王》) 今不听吾计,后虽复欲见我,尚可得乎?(《苏武传》) 信义安所见乎?(《苏武传》) (二)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三)用于感叹句,可译为“啊”“呀”等。 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捕蛇者说》)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归去来兮辞》) (四)用在句中的停顿处。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民之有口,犹土之有山川也,财用于是乎出;犹其有原隰衍沃也,衣食于是乎生。(《召公谏厉王弭谤》) 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召公谏厉王弭谤》) 定乎内外之分。(《逍遥游》) (五)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赤壁赋》)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五人墓碑记》)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赤壁赋》)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赤壁赋》) (六)表祈使语气,译为“吧”。 长铗归来乎,出无车。(《冯谖客孟尝君》) B. 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师说》)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捕蛇者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逍遥游》) 3. 其 A. 用作代词,可代人、代事物,可以是单数,也可以是复数,又分几种情况。 (一)人称代词。 1. 物主代词,用在名词之前,作领属性定语,可译为“他的”,“它的”(包括复数)。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荆轲刺秦王》)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荆轲刺秦王》) 武帝嘉其义。(《苏武传》) 2. 第三人称,作主语或宾语,应译为“他”“它”“他们”。 秦王恐其破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 疑其有改悔。(《荆轲刺秦王》) 3. 可活用为第一人称。可用作定语或小主语,译为“我(自己)”或“我的”。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4. 第二人称,译为“你”“你的”。 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触龙说赵太后》) (二)指示代词。 1. 远指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游褒禅山记》) 其人居远未来。(《荆轲刺秦王》) 2. 近指代词,可译为“这”“这个”“这些”“这里”等。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荆轲刺秦王》) 3. 表示“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苏武传》) B. 用作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常为主谓之间),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在句首时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或省去。 (一)表测度: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二)表反问:其孰能讥之乎?(《游褒禅山记》)( 难道 ) (三)表商量:吾其还也。(《烛之武退秦师》) (四)表祈使: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C. 用作连词。 (一)通常放在句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故哉?(《送东阳马生序》) 其若是,孰能御之?(《齐桓晋文之事》) (二)连用“其”,表疑问性选择,可译为“是”“还是”。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祭十二郎文》)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祭十二郎文》)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D. 用作语助词,凑足音节,无意义。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离骚》) 4. 焉 A. 代词。 (一)用作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哪里”“何”等。 1. 问处所,译为“哪里”“在哪里”。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2. 问情况、方法,译为“怎么”“从哪里”。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3. 问事物,译为“什么”。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归去来兮辞》) 4. 问人,译为“谁”。 寡人即不起此病,吾将焉致乎鲁国。(《公羊传·庄公三十四年》) (二)用作人称代词,相当于“之”。 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予得专而名焉。(《愚溪诗序》) (三)指示代词。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游褒禅山记》) 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游褒禅山记》) 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召公谏厉王弭谤》) B. 助词。 (一)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陈述语气,译为“了”或不译。 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寡人之于国也》) (二)用于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赤壁赋》) 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三)用于疑问、反诘、感叹语气,可译为“呢”。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四)形容词、副词、动词词尾,译为“地”“然”“如……状”。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C. 兼词,译为“于之”。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D. 副词,译为“为什么”。 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5. 以 A. 用作介词。 (一)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方法,可视情况译为“用”“拿”。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使工以药淬之。(《荆轲刺秦王》) (二)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手段,方法,可译为“凭借”“靠”。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三)表示标准、身份,可译为“按照”。 斧斤以时入山林。(《寡人之于国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四)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对象,可译为“把”。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沛公言报项王。 (《鸿门宴》) 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荆轲刺秦王》) (五)表示时间、处所,可译为“从”、“在”。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登泰山记》) 汝殁以六月二日。(《祭十二郎文》)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苏武传》) (六)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由于”。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廉颇蔺相如列传》) 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捕蛇者说》)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荆轲刺秦王》) B. 用作连词。用法和“而”有较多的相同点,只是不能用于转折关系。 (一)表示并列或递进关系,常用来连接动词、形容词(包括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短语),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例如: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二)表示承接关系,“以”前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后一动作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可译为“而”或不译。 樊哙侧其盾以撞。(《鸿门宴》) (三)表示目的关系,“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或结果,可译为“而”“来”“用来”等。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荆轲刺秦王》) (四)表示结果,可译为“以致于”。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出师表》)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五)表示因果关系,常用在表原因的分句前,可译为“因为”。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六)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可译为“而”,或不译。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归去来兮辞》) 余与四人拥火以人……(《游褒禅山记》) 不孝不慈,而不得与汝相养以生,相守以死。(《祭十二郎文》)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荆轲刺秦王》) (七)表示假使,可译为“如果”、“假如”。 以啮人,无御之者。(《捕蛇者说》) C. 动词。 (一)译为“认为”。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译为“率领”“带领”。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 (三)译为“任用”。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四)复音虚词“以是”“是以”,相当“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D. 副词。通“已”,已经。 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荆轲刺秦王》) E. 名词,译为“原因”“缘故”。 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春夜宴桃花园序》) F. 助词。 表时间、方位、范围。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张衡传》) 6. 为 “为”在文言中经常用作动词和介词,也可以用作语气助词。用作动词,意思是“做”,还可用作判断词“是”。这些都属于实词范围。下面介绍作虚词用的几种用法。 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读去声。 (一)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向”“对”“跟”等。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二)表示动作、行为的替代,可译为“替”“给”等。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 (三)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 向为身死而不受。(《鱼我所欲也》) (四)表示动作、行为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庖丁解牛》) (五)表示被动关系。读阳平声,可译为“被”。“为”引出施动者;有时亦可不出现施动者;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李贺小传》) (六)表动作、行为的时间,译为“在(等到)……时候”“当……”。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 B. 用作语气助词。读阳平声,放在疑问句末,表示诘问,前面有疑问代词跟它呼应,可译为“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何辞为?(《鸿门宴》) 何以女为见?(《苏武传》) C. 用作连词。用于复句的前一个分句,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秦为知之,必不救也。(《战国策·秦策四》) D. 用作动词,读阳平声。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孔雀东南飞》)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必以长安君为质。(《触龙说赵太后》)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 下列句中“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 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 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④ 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⑤ 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⑦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⑧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 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B. 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C. 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 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2. 下列句子中“乎”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② 曰:壮士,能复饮乎 ③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3. 下列句中“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 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A. 徐公何能及君也 B. 大王来何操 C.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D.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4. 下列各句中“其”字意义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 ①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②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④ 则或咎其欲出者 ⑤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⑥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⑦ 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⑧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⑨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 ①⑧相同,②⑤相同 B. ③④相同,⑥⑨不同 C. ⑥⑦相同,⑧⑨相同 D. ②⑤不同,④⑥相同 5. 下列句中“若”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 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② 视之,形若土狗 ③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④ 天若有情天亦老 ⑤ 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⑦ 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⑧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A. ①②/③⑤/⑥⑦⑧/④ B. ①②⑥/③④/⑤⑦⑧ C. ①②⑥/③④/⑤⑧/⑦ D. ①②⑥/③④⑦/⑤⑧ 6. 下列句中“也”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故曰:“弊在赂秦也!” A.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B. 廉者,赵之良将也 C.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 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E.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7. 下列句中“则”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 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D.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E.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8. 下列“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B.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 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E. 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 F.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G. 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 H.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 下列“且”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 吾攻赵,旦暮且下 D.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E.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F.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10. 下列“所”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B.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C. 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D.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试题答案】 1. C(①⑥转折连词②④修饰连词③⑦顺承连词⑤⑧递进连词) 2. D(①用作介词②助词,表疑问语气③助词,表揣测语气④词尾) 3. D(A怎么B什么,宾语C什么,定语D为什么) 4. B(①他的②其中的③那④那⑤其中的⑥他,他们⑦我,自己⑧他,他们) 5. C(①如,像②如,像③如果④如果⑤你们,你⑥像,如⑦及,比得上⑧你) 6. A(A助词,表感叹语气B助词,表判断语气C表停顿D助词,表疑问语气) 7. AE(A就,承接连词B乃,是就是C连词,用在对比句中D转折连词E就,承接连词) 8. ADG(A才B是C竟然,却D才E就F这样G才H你的) 9. CEF(A将近,几乎B暂且,姑且C将要,马上D尚且E将要,马上F将要,马上) 10. CD(A地方B助词,与“为”合起来表被动;C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D助词,与后面的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 用心 爱心 专心-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 高考 第一轮 复习 文言文 虚词 实验 知识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