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docx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 1 单选题 1、填涂答题卡需要用2B铅笔,铅笔芯中含有石墨。下列属于石墨化学性质的是 A.金属光泽B.质软C.导电性D.可燃性 答案:D 分析:通过化学变化才能体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A、金属光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质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体现,属于物理性质,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图是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CO B.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C.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黑色逐渐变成红色 D.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 答案:C A、得氧的过程是氧化反应,失氧的过程是还原反应,B处玻璃管内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是氧化还原反应,还原剂是CO,选项正确; B、CO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点燃或加热时可能发生爆炸。在点燃酒精喷灯前,应先通入CO气体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事发生爆炸,选项正确; C、氧化铁是红色固体,铁粉是黑色固体,该实验可以观察到B处固体从红色逐渐变成黑色,选项错误; D、一氧化碳是大气污染物,该模拟实验缺少尾气处理装置,会污染空气,选项正确。 故选C。 3、下列有关CO2实验的图示正确的是( ) A.制取CO2B.收集CO2 C.验证CO2已集满D.验证CO2能与水反应 答案:D A、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故A不正确;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如果用的话也要短进长出,故B不正确; C、验满时要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故C不正确; D、通过观察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就可以验证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故D正确。故选D。 4、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A.绿色出行B.火力发电C.植树造林D.节约用电 答案:B A、绿色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B、火力发电需要用到化石燃料,会排放很多污染性气体,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D、节约用电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中“墨”的主要成分是 A.碳B.硅C.磷D.碘 答案:A 古代的墨是由砚台加水研磨而成,而砚台是石墨矿雕刻而成,故主要成分是碳,故选A。 6、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稀盐酸B.读取液体体积 C.气体的验满D.处理废弃药品 答案:B A、取液后的胶头滴管要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能倒放,防止液体倒流,污染试剂或腐蚀胶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气体验满时,燃着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处理废弃药品,不能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7、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和水反应,用四朵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完成下图四个实验。实验I、Ⅳ中小花变红,实验Ⅱ、Ⅲ中小花不变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 D.上述实验说明二氧化碳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答案:D 分析:Ⅰ可得出稀醋酸能是紫色石蕊小花变红,Ⅱ、Ⅲ可得出水、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小花变红,由Ⅳ可得水和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使紫色小花变红,说明它们反应后生成了酸性物质。 A、由实验的现象可知,实验Ⅰ、Ⅱ说明醋酸可以使小花变红,故A正确; B、实验Ⅲ说明二氧化碳不能使小花变红,故B正确; C、实验Ⅱ、Ⅲ、Ⅳ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故C正确; D、实验说明碳酸和醋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和醋酸不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D不正确。故选D。 小提示: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但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不是二氧化碳,也不是水,是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8、“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不具有导电性B.C60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D.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答案:C A、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B、C60由C60分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结构疏松多孔,具有吸附性,符合题意; D、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原子构成,但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答案:D 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分子的构成不同,决定了化学性质不相同,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 故选D 小提示:了解碳和碳的化合物的性质、结构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10、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A.导管连接B.胶塞塞紧 C.气体验满D.气体收集 答案:A A、连接导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符合题意; B、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不符合题意; C、气体验满,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且导管不能伸入集气瓶过长,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动脑、动手设计能随时控制反应发生或停止的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室温下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如图所示是小明、小红、张强、李丹四位同学设计的装置,其中你认为符合要求的是( ) A.①②③④B.②④C.①D.①③④ 答案:A 分析:本题考查实验仪器的使用。 ①大理石在带孔橡胶片上,要产生气体时,打开止水夹,长颈漏斗内的稀盐酸就会下降浸没大理石产生气体,不用时关闭止水夹,压强增大部分盐酸又被压到长颈漏斗内,使二者分离,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符合要求; ②通过打开和关闭止水夹,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 ③通过试管的上下移动,也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 ④通过粗铜丝的上下移动,也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符合要求。 综上述分析,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A。 小提示:注意结合压强概念去理解反应装置的原理。 12、2019年5月30日,中国石墨烯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在无锡举行。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电导热性能很强、硬度很大的一种新材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石墨烯是一种单质B.石墨烯是一种化合物 C.石墨烯具有导电性D.石墨烯具有导热性 答案:B A、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是碳的一种单质,选项A正确;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石墨烯是由碳元素一种元素组成的,不是化合物,选项B错误; C、题中已知,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电性能很强的一种新材料,因此石墨烯具有导电性,选项C正确; D、题中已知,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组成的导热性能很强的一种新材料,因此石墨烯具有导热性,选项D正确。故选B。 13、NO是一种无色气体,实验室制备NO必须用排水法收集。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NO难溶于水B.NO会与氧气反应 C.NO有毒D.NO密度与空气接近 答案:A 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说明NO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至于它为什么只能用排水法收集,而不能用排空气法收集,原因可能有多种,如密度与空气接近或能与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反应等。 故选:A。 14、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 答案:C 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碳原子构成的不同种单质。 A、构成金刚石、石墨的原子大小相同,故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结构不同,故说法错误; C、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碳原子构成的,所以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故说法正确; D、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都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故选C。 15、构建知识网络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下图为有关CO2的知识网络图,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物质①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物质②中阳离子符号为Ca+2 C.物质③由2种元素组成 D.物质①和⑤发生反应转化为④的化学方程式为:C+CO2高温2CO 答案:B A、物质①是CO2,根据化学式代数和为0,其中氧为-2价,因此C为+4价,A选项不合题意; B、物质而为CaCO3,其阳离子为钙离子,符号为Ca2+,因此B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C、物质③为CH4,其是由C、H两元素组成,C选项不合题意; D、①和⑤发生反应转化为④的反应为C和CO2在高温条件下生成CO,方程式为C+CO2高温2CO,因此D选项不合题意; 故选B。 多选题 16、兴趣小组利用压强传感器研究氢氧化钠溶液和饱和澄清石灰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情况。用3个250mL的烧瓶收集满纯净的二氧化碳,连接压强传感器,同时采集数据,用注射器同时等速度分别注入三种溶液各5g如下图1所示。片刻后,同时振荡烧瓶,等待反应完成。采集的数据如下图2所示。关于该实验,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资料:(1)过量CO2与NaOH溶液反应时生成NaHCO3,(2)20℃时,Ca(OH)2的溶解度是0.16g。 A.600s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若实验1对应的曲线是b,该实验中CO2完全反应 C.若实验2对应的曲线是c,则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小于10% D.若实验3对应的曲线是a,可得结论:NaOH吸收CO2的效果好于Ca(OH)2 答案:BC A. 由图像可知,600s时烧瓶内压强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此选项正确; B. 若实验1对应的曲线是b,比较b、c曲线,b的最终端压强大于c的压强,因此b中还有二氧化碳剩余,即二氧化碳是过量的,则氢氧化钠完全反应,此选项错误; C. 比较b、c曲线,b的最终端压强大于c的压强,因此b中还有二氧化碳剩余,若实验2对应的曲线是c,则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大于10%,此选项错误; D. 若实验3对应的曲线是a,比较曲线最终端压强可知,a的最终端压强最大,因此二氧化碳剩余最多,可得结论:NaOH吸收CO2的效果好于Ca(OH)2,此选项正确。 故选BC。 17、下列有两项的现象或事实可以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它们是 A.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 B.施用二氧化碳可以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C.用石灰水浸泡过的鸡蛋可以长时间保鲜 D.二氧化碳的水溶液长期溶蚀石灰岩,形成了美丽的溶洞 答案:AC A、久置石灰水的试剂瓶中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故有白膜; B、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淀粉和氧气; C、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可以把鸡蛋上的小孔堵住,使氧气和细菌无法进入蛋壳; D、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遇到溶有二氧化碳的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受热或压强变小又会发生分解反应重新生成碳酸钙沉淀。 故选AC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用然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B.一氧化碳气体难溶于水 C.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D.在实验室中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要在装氯酸钾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 答案:BC A、燃着的木条伸入气体中熄灭,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也可能是氮气,因此不能用燃着的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应该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A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B选项正确; C、氧气密度比空气略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因此在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可以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故C选项正确; D、实验室中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无需在装氯酸钾的试管口放一团棉花,故D选项错误。 故选BC。 19、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氧化铜和木炭粉 观察颜色 B 证明蜡烛中含氢元素 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小烧杯内壁是否产生水雾 C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的燃烧情况 D 从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剩余物质中回收二氧化锰 过滤、洗涤、烘干 A.AB.BC.CD.D 答案:AC A、氧化铜和木炭粉都是黑色的,观察颜色,无法区分,符合题意; B、将干冷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小烧杯内壁是否产生水雾,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说明蜡烛中含有氢元素,不符合题意; C、氮气和二氧化碳均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燃着的木条均熄灭,无法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符合题意; D、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剩余物质为二氧化锰和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故可通过过滤、洗涤、烘干回收二氧化锰,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20、如图所示CO2的制备装置中,可以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的是 A.B.C.D. 答案:ACD A、球形干燥管,关闭出口气体无法排出,气压增大,液体被排出球形干燥管,固液分离反应结束,打开出口气体排出气压减小,液体流入干燥管,固液接触反应发生,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正确; B、分液漏斗只能控制反应的速率,不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错误; C、铜丝可以上下移动,能控制固体和液体接触分离,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正确; D、有孔塑料隔板上放固体药品,关闭出口气体无法排出,气压增大,液体被压入长颈漏斗,固液分离反应结束,打开出口气体排出气压减小,固液接触反应发生,此装置能起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效果;故选项正确; 故选:ACD。 21、CO、CO2和CaCO3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B.②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 C.③只能通过分解反应实现D.①②③反应的基本类型相同 答案:CD A、①为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CO具有还原性,CO还原氧化铜生成CO₂,化学反应方程式:CO+CuOΔCu+CO2,①可通过物质的还原性实现,不符合题意; B、②为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CO₂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②可通过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现,不符合题意; C、③为碳酸钙转化为二氧化碳,CaCO3不稳定,受热分解,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高温CaO+CO2↑,该反应符合“一变多”,属于分解反应;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也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CaCO3+2HCl=CaCl2+H2O+CO2↑,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符合题意; D、①为一氧化碳转化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方程式:2CO+O2点燃2C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②为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钙:化学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不属于任何反应类型;③反应为分解反应或复分解反应,①②③反应的基本类型不相同,符合题意。 故选CD。 22、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微型实验的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有 A.滴加稀盐酸后,大试管中有气泡产生 B.a处的溶液先变红,一段时间后又变紫 C.烧杯中的蜡烛由上而下先后熄灭 D.b处澄清的石灰水开始时逐渐变浑浊 答案:AD A、滴加稀盐酸后,大试管中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故正确; B、二氧化碳向右移动时,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变红,一段时间后不会变为紫色,故错误; 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故蜡烛应该由下至上逐渐熄灭,故错误; D、b出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故逐渐变浑浊,正确。故选AD。 2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氧气中的燃烧时,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答案:BC 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符合题意;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符合题意;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没有白雾,不符合题意。 故选BC。 24、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法中,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木炭和二氧化锰 分别取样,在空气中燃烧 B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 闻气味 C 除去氮气中的氧气 通过红热的碳层 D 除去CO2气体中的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A.AB.BC.CD.D 答案:AD A、木炭具有可燃性,二氧化锰不能燃烧,可以通过灼烧的方法进行鉴别,故选项正确; 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无法鉴别,可以用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熄灭的为二氧化碳,燃烧更旺盛的是氧气;或者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若变浑浊的为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错误; C、除去氮气中的氧气,通过红热的碳层,氧气会和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生成新的杂质,可通过灼热的铜除去氮气中的氧气,故选项错误; D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铜可以通过灼热的氧化铜除去CO2气体中的CO,故选项正确; 故选AD。 小提示:有关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是中考的热点之一,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注意用最少的药品和最简单的方法;关于对实验设计方案的评价,要在两个方面考虑,一是方案是否可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二是设计的方法进行比较,那种方法更简便。 25、用如图实验装置制取干燥的气体正确的是 A B C D X 大理石与稀盐酸 锌粒与稀硫酸 双氧水与二氧化锰 二氧化锰与氯酸钾 Y 浓硫酸 浓硫酸 浓硫酸 浓硫酸 Z CO2 H2 O2 O2 A.AB.BC.CD.D 答案:AC A.大理石与盐酸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属于固液常温型,且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二氧化碳不能与浓硫酸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选项正确; B.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但氢气密度比空气的小,不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选项错误; C.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氧气,属于固液常温型,且氧气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且氧气不能与浓硫酸反应,能用浓硫酸干燥,选项正确; D.二氧化锰与氯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不能用图中实验装置制取,选项错误; AC。 填空题 26、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1)氧化铁________。 (2)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________。 (3)氯化镁中的阳离子是_________。 (4)2个氮原子________。 答案:(1)Fe2O3 (2)CO2 (3)Mg2+ (4)2N 解析:(1) 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则氧化铁的化学式为Fe2O3; (2) 二氧化碳含量增多,能引起温室效应。 (3) 氯化镁中的阳离子是镁离子,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则镁离子表示为Mg2+; (4) 原子的表示方法就是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所以2个氮原子表示为:2N; 27、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五个步骤: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搭配装置 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 ④向反应器中放入小块大理石 ⑤收集气体.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 答案:②①④③⑤ 制取气体前,首先组装仪器,然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经检查装置气密性良好,向装置内先加入固体物质,再加入液体物质,最后收集气体,故填②①④③⑤。 28、近年来我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彰显了我国科技力量的日益强大。 (1)某种火箭推进剂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该反应的产物有N2和______。 (2)“天宫课堂”广西地面分课堂上,某同学提问“空间站的氧气是怎么来的?”, 太空教师叶光富解答是通过电解水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太空教师王亚平将泡腾片塞入蓝色水球中,产生很多小气泡,还闻到阵阵香气。“闻到香气”说明分子具有______的性质。航天员用过的水净化后可循环使用,其中利用活性炭的______性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等。 答案:(1)水##H2O (2) 2H2O通电__2H2↑+O2↑ 不停运动 吸附 (1)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2个氮原子构成的分子(氮气)和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分子(水),故填水或H2O。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2O通电__2H2↑+O2↑;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具有香味的物质的分子运动到人的鼻孔处,使人闻到香味,故填不停运动;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够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可用于净化水,故填吸附。 29、碳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利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Ⅰ.碳的多样性 (1)金刚石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因是__________。 (2)从石墨中分离出的单层石墨片(石墨烯)是目前人工制得的最薄材料,单层石墨片属于____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Ⅱ.“碳中和”的实现 “碳中和”是指一定时间内CO2的排放量与吸收量基本相当。CO2的捕集、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 (3)CO2的过度排放会造成_________的加剧。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直接贡献的一种措施:___________。 (4)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经吸收剂处理可实现CO2的捕集。 ①NaOH吸收。NaOH溶液吸收CO2生成 NaHCO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②CaO吸收。CaC2O4在高温下分解制得疏松多孔的CaO,同时产生CO、CO2。该反应所得CO、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 (5)CO2与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CH4(反应过程如图所示,虚线处部分中间产物略去),可实现CO2的再利用。 ①该反应中,除CH4外另一种生成物为__________(填化学式),MgO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已成为居民的生活用气,是因为CH4在空气中燃烧时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答案:(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单质 (3) 温室效应 尽量采用公共出行(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4) CO2+NaOH=NaHCO3 1:1 (5) H2O 催化剂 放出 (1)金刚石和C60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却存在着很大差异。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单层石墨片是由碳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3)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 尽量采用公共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为实现“碳中和”做出直接贡献; (4)①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NaOH=NaHCO3; ②CaC2O4在高温下分解制得疏松多孔的CaO,同时产生CO、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O4高温CaO+CO↑+CO2↑,故该反应所得CO、CO2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5)①由图可知,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烷和水,故另一生成物为H2O; 由图可知,化学反应前后,氧化镁不发生变化,故作用是:催化剂; ②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已成为居民的生活用气,是因为CH4在空气中燃烧时放出热量。 30、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A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2)实验B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澄清石灰水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实验C中,观察到气球浮起,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______(填“大”或“小”),因此实验室里常用向______排空气法收集CO2。 答案:(1)不能 (2) 试管 Ca(OH)2+CO2=CaCO3↓+ H2O (3) 大 上 (1)木炭与氧气发生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实验前后,气体的体积变化不大或无变化,瓶内气压变化不准确,导致实验结果不正确,所以实验A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故填不能。 (2)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故填试管; 澄清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Ca(OH)2+CO2=CaCO3↓+ H2O。 (3)实验C中,观察到气球在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烧杯中浮起,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故填大; 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则收集二氧化碳可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故填上。 22-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2023 初中化学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第六 单元 氧化物 知识点 汇总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a199****6536】。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a199****6536】,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