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管理学习题集.doc
《消防管理学习题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消防管理学习题集.doc(3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消防管理学》习题集 第一篇 消防基础知识选择判断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 的现象,称为燃烧。A、 火焰、发光 B、发光、发烟 C、火焰、发烟 D、火焰、发光和(或)发烟 2、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必要条件是 。 A、可燃物、助燃物、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B、可燃物、氧气、引火源 C、可燃物、氧化剂、引火源 D、助燃物、温度、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3、近代链式反应理论认为:燃烧是一种自由基的链式反应,其反应机理大致可分为 三个阶段。 A、链引发、链催化、链终止 B、链分解、链传递、链活化 C、链引发、链催化、引火源 D、链引发、链传递、链终止 4、凡是能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反应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称为 。 A、助燃剂 B、还原剂 C、可燃物 D、燃烧产物 5、与可燃物质相结合能导致燃烧的物质称为 ,也称为氧化剂。 A、助燃物 B、引火源 C、可燃物 D、燃烧产物 6、下列物质中, 不可作为氧化剂。 A、氧气 B、氯气 C、氢气 D、氟气 7、大多数物质的燃烧是一种 的化学氧化过程。 A、放热 B、吸热 C、聚合 D、热量不变 8、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的区别在于 。 A、可燃物浓度 B、氧气含量 C、点火能量 D、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9、光和热是燃烧过程中发生的 现象。 A、物理 B、化学 C、氧化 D、还原 10、一般碳氢化合物的气体或蒸气在氧含量低于 时不能维持燃烧。 A、16.4% B、15% C、18% D、20% 11、下列物质中, 一旦受热后能自动释放出氧,不需外部助燃物就可发生燃烧。 A、氯酸钾 B、硝酸铵 C、赛璐珞 D、环氧乙烷 12、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称为 火灾。 A、A类 B、B类 C、C类 D、D类 13、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A类火灾的是 。 A、纸张 B、钾 C、石蜡 D、沥青 14、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B类火灾的是 。 A、麻制品 B、煤气 C、木材 D、原油 15、液化石油气火灾属于 火灾。 A、A类 B、B类 C、C类 D、D类 16、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 A、一氧化碳和水蒸气 B、乙炔 C、丙烷、丁烷、丙稀、乙烯等 D、甲烷 17、C类火灾指 火灾。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金属 18、下列物质发生火灾,属于D类火灾的是 。 A、木材 B、汽油 C、煤气 D、钾 19、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和公安部办公厅《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公消[2007]234号)分类,特别重大火灾是指造成 人以上(“以上”含本数,下同)死亡,或者 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A、30,50 B、50,50 C、30,100 D、10,100 20、依据《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和公安部办公厅《关于调整火灾等级标准的通知》(公消[2007]234号)分类,重大火灾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下同)死亡,或者 人重伤,或者 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A、30人以上50人以下,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B、50人以上100人以下,3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C、30人以上100人以下,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D、50人以上100人以下,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21、下列选项中, 是化学灭火方法。 A、隔离法 B、窒息法 C、冷却法 D、抑制法 22、窒息法灭火的主要灭火机理是 。 A、减少可燃物 B、降低温度 C、降低氧浓度 D 降低燃点 23、泡沫灭火剂灭火的主要机理是 。 A、降低温度、降低氧浓度 B、抑制链式反应 C、减少可燃物 D、稀释可燃物 24、干粉灭火剂灭火的主要机理是 。 A、降低氧浓度 B、降低温度 C、抑制链式反应和降低氧浓度 D、降低氧浓度和降低温度 25、 主要依靠冷却和窒息作用灭火。 A、水 B、干粉灭火剂 C、沙土 D、卤代烷灭火剂 26、七氟丙烷灭火剂主要依靠 灭火。 A、降低温度 B、降低氧浓度 C、稀释可燃物 D、破坏和抑制链式反应 27、卤代烷灭火剂主要依靠 灭火。 A、降低温度 B、降低氧浓度 C、稀释可燃物 D、破坏和降低链式反应 28、IG541灭火剂主要依靠 灭火。 A、降低温度 B、降低氧浓度 C、降低燃点 D、破坏和抑制链式反应 29、二氧化碳灭火剂主要依靠 灭火。 A、降低温度 B、降低氧浓度 C、降低燃点 D、破坏和抑制链 30、二氧化碳灭火剂灭火机理的本质是 。 A、物理作用 B、化学反应 C、抑制链式反应 D、物理作用和化学作用 31、下列物质中,除 外的气体可用于降低氧浓度进行窒息灭火。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氯气 D、氩气 32、在液体表面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气,遇火能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称为 。 A、闪燃 B、自燃 C、燃烧 D、爆燃 33、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液体挥发的蒸气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 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定),称为闪点。 A、环境 B、液体 C、气体混合物 D、蒸气 34、 是衡量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重要参数。 A、燃点 B、自燃点 C、闪点 D、氧指数 35、在低于某液体的 温度下,就不可能点燃它上面的空气和蒸气的混合物。 A、闪点 B、自燃点 C、燃点 D、沸点 36、液体的闪点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同系物的闪点随 的增加而升高。 A、分子含碳比率 B、分子含氧氯 C、分子量 D、氢原子的含量 37、液体同系物的闪点随其沸点的增加而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成比例降低 38、液体同系物中异构体的闪点 正构体的闪点。 A、低于 B、高于 C、等于 D、不一定低于 39、等比例的低闪点液体和高闪点液体形成的混合物,其闪点与这两种液体闪点的平均值的关系是 。 A、低于平均值 B、等于平均值 C、高于平均值 D、无比然联系 40、车用汽油的闪点是-38oC,照明用煤油闪点是40oC,若二者按1:1的比例混合,则混合物的闪点 。 A、高于40 oC B、低于-38 oC C、低于1 oC D、高于1 oC 41、 的液体,其产生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属于甲类。 A、闪点<45 oC B、闪点<28 oC C、闪点≤45 oC D、闪点≤28 oC 42、 的液体,其产生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乙类。 A、闪点<28 oC B、28 oC≤闪点<60 oC C、闪点=60 oC D、闪点≥60 oC 43、 的液体,其产生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丙类。 A、闪点<28 oC B、闪点=28 oC C、28 oC≤闪点<60 oC D、闪点≥60 oC 44、下列物质中, 的闪点小于28 oC。 A、丁醇 B、甲醇 C、煤油 D、柴油 45、下列物质中, 的闪点大于60oC。 A、汽油 B、乙醚 C、煤油 D、机油 46、下列物质中, 不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液体。 A、苯 B、丙酮 C、樟脑油 D、石脑油 47、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应用外部热源使物质表面起火并持续燃烧一定时间所需的最低温度称为 。 A、闪点 B、燃点 C、沸点 D、自燃点 48、燃点对于可燃固体和 的可燃液体的防火,具有实际的意义。 A、闪点较低 B、闪点较高 C、浓度较大 D、浓度较小 49、 是燃烧的开始,且以出现 为特征。 A、着火,表面炭化 B、受热分解,火焰 C、着火,火焰 D、闪燃,温度升高 50、下列易燃液体的闪点分别为:乙醚-45,乙烯醚-30,乙胺-18,甲乙醚-37,按闪点划分,其火灾危险性的排列顺序为 。 A、乙胺>乙烯醚>甲乙胺>乙醚 B、乙烯醚>乙醚>甲乙醚>乙胺 C、乙醚>甲乙醚>乙烯醚>乙胺 D、乙醚>乙胺>甲乙醚>乙烯醚 51、初始温度对液体燃烧速度的影响是 。 A、很小的 B、初始温度越高燃烧速度越快 C、初始温度越高燃烧速度越慢 D、没有规律的 52、对于同一种固体物质,其比表面积对燃烧速度 。 A、没有影响 B、有影响,越大越快 C、有影响,越大越慢 D、影响无规律 53、根据物质燃烧的机理可知,燃烧速率最快的是 。 A、胶体 B、气体 C、固体 D、液体 54、液体在燃烧过程中,不是液体本身在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液体蒸气被 达到燃点而燃烧,即蒸发燃烧。 A、分解、氧化 B、裂变 C、链引发 D、链传递 55、固体可燃物必须经过 ,固体上方可燃气体浓度达到燃烧极限,才能持续不断的发生燃烧。 A、加热、通风、蒸发 B、受热、蒸发、热分解 C、受热、热分解 D、热分解、蒸发 56、沸溢性油品是指含水并在燃烧时可产生热波作用的油品,这类油品含水率一般为 。 A、0.1%~2.0% B、0.3%~2.0% C、0.3%~4.0% D、2.0%~6.0% 57、一般来讲, 的燃烧较为简单。 A、气体 B、液体 C、固体 D、含碳物体 58、在可燃气体的燃烧方式中,往往造成爆炸,也称爆炸式燃烧或动力燃烧。 A、扩散燃烧 B、预混燃烧 C、分解燃烧 D、蒸发燃烧 59、管道、容器泄漏口已发生的气体物质燃烧,天然气井口发生的井喷燃烧均属于 。 A、扩散燃烧 B、预混燃烧 C、分解燃烧 D、蒸发燃烧 60、物质无可见光的缓慢燃烧,通常产生烟和温度升高的现象,称为 。 A、闪燃 B、自燃 C、阴燃 D、爆燃 61、阴燃是 的一种燃烧方式。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固体、液体、气体 62、下列物质中, 可能发生阴燃。 A、塑料 B、煤 C、橡胶 D、蜡烛 63、物质在无外界引火源条件下,由于其本身内部所发生的 变化而产生热量并积蓄,使温度不断上升,自然燃烧的现象称为自燃。 A、物理、化学 B、化学、生物 C、物理、生物 D、生物、物理和化学 64、从物质燃烧的过程来看,物质能够发生自燃的条件是 。 A、物质氧化的放热速率大于散热速率 B、物质氧化的放热速率小于散热速率 C、物质氧化的放热速率等于散热速率 D、物质氧化的放热速率小于或等于散热速率 65、固体可燃物颗粒 ,比表面积 ,自燃点越低。 A、越粗,越大 B、越粗,越小 C、越细,越大 D、越细,越小 66、下列物质中, 可能因吸附生热发生自燃。 A、锯末 B、活性炭 C、金属硫化物 D、硝化棉 67、油棉纱、黄磷发生自燃的方式是 。 A、分解反应 B、氧化反应 C、聚合反应 D、发酵反应 68、硝化棉、赛璐珞发生自燃的方式是 。 A、分解反应 B、氧化反应 C、吸附生热 D、发酵生热 69、在一定的环境下,稻草、树叶发生自燃的方式是 。 A、分解反应 B、氧化反应 C、聚合反应 D、发酵反应 70、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材料在 混合气中,进行有焰燃烧所需的最低氧浓度称为氧指数。 A、空气 B、氧气、空气 C、氧气、氮气 D、氮气、空气 71、 是衡量可燃固体物质燃烧难易程度的主要参数。 A、燃点 B、自燃点 C、闪点 D、氧指数 72、下列物质的氧指数分别为:聚乙烯17.4,聚氯乙稀46,聚氟乙烯22.6,氯丁橡胶26,上述4种物质中最难燃烧的是 。 73、对于建筑物中使用的窗帘、幕布、家具包布等装饰用纺织品,若材料燃烧性能为B1级,则氧指数应大于或等于 。 A、22 B、26 C、27 D、32 74、可燃固体生产和粗÷储存的火灾危险性为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75、下列物质中, 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属于甲类。 A、蚁酸 B、二硫化碳 C、氨气 D、氟气 76、下列物质中, 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乙类。 A、镁粉 B、钾 C、动物油 D、过氧化钠 77、下列物质中, 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丙类。 A、氧气 B、松节油 C、蜡 D、漂白粉 78、助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属于 类。 A、甲 B、乙 C、丙 D、丁 79、镁、铜的燃烧属于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80、木材、棉花的燃烧属于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81、硫、沥青的燃烧属于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82、木炭、焦炭的燃烧属于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83、如采用冷却灭火,对于木材燃烧必须将其冷却到 之下时,燃烧才会中止。 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沸点 84、如采用冷却灭火,对于汽油燃烧必须将其冷却到 之下时,燃烧才会中止。 A、燃点 B、闪点 C、自燃点 D、沸点 85、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为甲类的气体,其爆炸下限 。 A、≤10% B、<10% C、≥10% D、>10% 86、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为乙类的气体,其爆炸下限 。 A、≤10% B、<10% C、≥10% D、>10% 87、在确定生产和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时,使用、生产、储存 ≥10%的气体为乙类。 A、爆炸极限 B、爆炸上限 C、爆炸下限 D、燃烧上限 88、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反应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者两者同时增加的现象,称为 。 A、爆震 B、燃烧 C、轰燃 D、爆炸 89、因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和高温而发生的爆炸,称为 。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粉尘爆炸 D、核爆炸 90、 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产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A、易燃气体、水蒸气或粉尘 B、可燃气体、水蒸气 C、易燃气体、水蒸气 D、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 91、气体、蒸气的爆炸极限,通常以 表示。 A、浓度百分比 B、质量百分比 C、体积百分比 D、温度 92、爆炸温度极限 。 A、只有上限,没有下限 B、只有下限,没有上限 C、没有上、下限之分 D、有上、下限之分 93、浓度高于爆炸上限的混合气体遇火源 。 A、可燃可爆 B、不燃不爆 C、可燃不爆 D、不燃可爆 94、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当含氧量增加时,爆炸下限 ,爆炸上限 ,危险性增大。 A、上升,降低 B、降低,上升 C、降低,降低 D、上升,上升 95、充装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容器管径越小,爆炸极限 。 A、上下限之间范围越小 B、上下限之间范围越大 C、上限越高 D、下限越低 96、煤气的爆炸极限是 。 A、1%~5% B、4.5%~40% C、15%~39.5% D、37.5%~46.5% 97、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是 。 A、1.9~33% B、4.5%~40% C、5.3%~15% D、4.1%~74.2% 98、氢气在空气中的爆炸浓度下限是 。 A、2.0% B、4.1% C、4.7% D、5.0% 99、物理爆炸和化学爆炸的主要区别是 。 A、爆炸发生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有无变化 B、释放的能量多少不同 C、能否直接造成火灾 D、爆炸的微力不同 100、粉尘爆炸属于 。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气体爆炸 D、蒸气爆炸 101、粉尘爆炸的条件之一是粉尘必须具有 。 A、相当大的体积 B、相当大的粒径 D、相当大的比表面积 D、相当小的比表面积 102、 是粉尘爆炸的最大特点。 A、连续性爆炸 B、较大压力持续时间较短 C、爆炸压力上升较快 D、爆炸所需点火能量小 103、颗粒度大于 的粉尘一般无爆炸危险性。 A、10-3cm B、10-4cm C、10-5cm D、10-6cm 104、可燃气体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明火发生的爆炸,属于 。 A、物理爆炸 B、化学爆炸 C、核爆炸 D、蒸气爆炸 105、烟头中心火焰的温度一般为 oC。 A、500~600 B、600~700 C、700~800 D、800~900 106、醇类物质燃烧时,通常具有透明的 火焰。 A、红色 B、蓝色 C、紫色 D、橘色 107、 是火灾中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毒性在于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高亲和性,阻碍人体血液中氧气的输送,引起头痛、虚脱、神智不清等症状。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一氧化碳 D、氰化氢 108、火场中,通风孔洞面积越大、位置越高,热对流速度 。 A、愈快 B、愈慢 C、不变 D、影响不大 109、热通过流动介质,将热量由空间中的一处传到另一处的现象,称为 。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交换 110、发生火灾时,火焰由起火房间延烧至楼梯间、走廊,主要是 的作用。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蔓延 111、 是影响室内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交换 112、热辐射以 形式传递能量。 A、光波 B、电磁波 C、介质流动 D、物体接触 113、当火灾处于发展阶段时, 是热传播的主要形式。 A、热传导 B、热对流 C、热辐射 D、热交换 114、固体物质导热系数愈 ,厚度愈 ,传导的热量愈多。 A、大,小 B、大,大 C、小,大 D、小,小 115、固体、液体、气体物质中, 物质是最强的热导体。 A、固体 B、液体 C、气体 D、混合液体 116、下列物质中, 的导热系数最大。 A、空气 B、水 C、铁 D、木材 117、控制可燃物是防火防爆的措施之一,其原理是 。 A、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 B、破坏燃烧爆炸的助燃条件 C、破坏燃烧的激发能源 D、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防止火势扩大 118、隔绝空气是防火防爆的措施之一,其原理是 。 A、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 B、破坏燃烧爆炸的助燃条件 C、破坏燃烧的激发能源 D、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防止火势扩大 119、消除引火源是防火防爆的措施之一,其原理是 。 A、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 B、破坏燃烧爆炸的助燃条件 C、破坏燃烧的激发能源 D、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防止火势扩大 120、阻止火势蔓延是防火防爆的措施之一,其原理是 。 A、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 B、破坏燃烧爆炸的助燃条件 C、破坏燃烧的激发能源 D、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防止火势扩大 121、火灾中,关闭有关阀门,切断流向着火区的可燃气体和液体通道的灭火方法是 。 A、隔离法 B、窒息法 C、冷却法 D、抑制法 122、充惰性气体保护生产或储运有燃烧爆炸危险的容器、设备,其基本原理和措施是 。 A、控制可燃物,破坏燃烧爆炸的基础 B、隔绝空气,破坏燃烧爆炸的助燃条件 C、消除引火源,破坏燃烧的激发能源 D、阻止火势蔓延,不使新的燃烧条件形成 123、用不燃物或难燃材料代替可燃材料属于防火防爆基本措施中的 。 A、隔绝空气 B、消除引火源 C、控制可燃物 D、阻止火势蔓延 124、防止撞击火星和控制摩擦生热属于防火防爆基本措施中的 。 A、隔绝空气 B、消除引火源 C、控制可燃物 D、阻止火势蔓延 125、留足防火间距、设置防火分隔属于防火防爆基本措施中的 。 A、隔绝空气 B、消除引火源 C、控制可燃物 D、阻止火势蔓延 126、阻止或隔绝新鲜空气进入燃烧区,稀释或降低燃烧区的氧浓度属于哪种灭火机理? A、隔离法 B、冷却法 C、窒息法 D、抑制法 127、使着火物与未着火物隔离,防止扩大燃烧范围属于 灭火机理。 A、隔离法 B、冷却法 C、窒息法 D、抑制法 128、通过干扰抑制自由基,中断燃烧的链式反应属于 灭火的原理。 A、隔离法 B、冷却法 C、窒息法 D、抑制法 129、降低燃烧物的温度于燃点之下属于 灭火机理。 A、隔离法 B、冷却法 C、窒息法 D、抑制法 130、在灭火过程中,拆除毗连的可燃建筑物属于 灭火。 A、隔离法 B、冷却法 C、窒息法 D、抑制法 131、封闭着火的空间进行灭火属于 灭火。 A、隔离法 B、冷却法 C、窒息法 D、抑制法 132、火场上不间断向着火物附近的未燃烧物喷水降温属于 灭火。 A、隔离法 B、冷却法 C、窒息法 D、抑制法 133、下列特性中, 不是易燃固体的危险特性。 A、自燃危险性 B、熔点、燃点低、易点燃 C、遇酸、氧化剂易燃易爆性 D、带电性 134、下列特性中, 不是自燃物品的危险特性。 A、遇空气(氧)自燃性 B、遇湿易燃性 C、挥发性 D、受热分解自燃性 135、下列特性中, 不是遇湿易燃物品的危险特性。 A、遇湿易燃易爆性 B、挥发性 C、自燃危险性 D、遇氧化剂、酸着火爆炸性 136、下列特性中, 不是氧化剂的危险特性。 A、强烈的氧化性 B、自燃危险性 C、混合接触着火爆炸性 D、可燃性 137、下列特性中, 是有毒品的主要危险特性。 A、毒害性 B、易爆性 C、氧化性 D、易燃性 138、城市消防通信指挥系统从接警到消防站接到出动命令的时间不应超过 。 A、45s B、60s C、30s D、15s 139、城市消防规划由 负责组织编制。 A、城市公安消防机构 B、城市规划主管部门 C、城市人民政府 D、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140、城市规划区内消防站的布局,一般应以接到出动指令后 min内消防部队可以到达辖区边缘为原则确定。 A、2 B、5 C、10 D、15 二、多项选择。 1、发生有焰燃烧的充分条件是 。 A、一定的可燃物浓度 B、一定的氧气含量 C、一定要有明火 D、一定的点火能量 E、未受抑制的链式反应 2、自然界中的可燃物种类繁多,按其物质形态可分为 。 A、有机可燃物 B、气体可燃物 C、无机可燃物 D、液体可燃物 E、固体可燃物 3、下列物质中, 可作为氧化剂。 A、氧气 B、氯气 C、氯酸钾 D、氮气 E、甲烷 4、根据引起物质着火的能源来源不同,生产生活实践中引火源通常有明火、光能、核能以及 等。 A、高温物体 B、机械热能 C、电热能 D、化学热能 E、生物能 5、燃烧的类型主要有 。 A、闪燃 B、着火 C、自燃 D、阴燃 E、爆炸 6、下列选项中, 等现象不属于燃烧。 A、白炽灯发光 B、炽热状的焦炭 C、铁生锈 D、炽热状的铁铸件 E、为增强舞台效果施放的烟雾 7、气体物质燃烧的主要方式有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扩散燃烧 E、预混燃烧 8、可燃液体能否发生燃烧、燃烧速率的高低与液体的 等性质有关。 A、闪点 B、密度 C、蒸气压 D、沸点 E、蒸发速率 9、一些固体可燃物在 情况下可能发生阴燃。 A、空气流通 B、空气不流通 C、加热温度较低 D、含水率较低 E、含水率较高 10、固体可燃物的燃烧方式主要有 。 A、蒸发燃烧 B、分解燃烧 C、表面燃烧 D、阴燃 E、扩散燃烧 11、下列选项中, 的燃烧方式是分解燃烧。 A、纸张 B、钨 C、麻织品 D、合成橡胶 E、合成高分子的热固性塑料 12、下列选项中, 的燃烧方式是蒸发燃烧。 A、石蜡 B、磷 C、松香 D、钾 C、热塑性高分子材料 13、引起可燃物本身自燃的主要原因有 、聚合生热、发酵生热。 A、氧化生热 B、摩擦生热 C、分解生热 C、吸附生热 D、活性物质遇水和可燃物与强氧化剂的混合 14、引起可燃物受热自燃的主要原因有化学反应、 。 A、接触灼热物体 B、直接用火加热 C、摩擦生热 D、绝热压缩 E、热辐射作用 15、影响液体、气体可燃物自燃点的因素主要有 。 A、压力 B、受热时间 C、氧浓度 D、催化剂 E、容器的材质和内径 16、影响固体可燃物自燃点的因素主要有 。 A、压力 B、受热熔融 C、固体的颗粒度 D、受热时间 E、挥发物的数量 17、爆炸是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地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地现象。按照爆炸地能量传递速率,化学爆炸有 。 A、爆燃 B、爆炸 C、爆震 D、核爆炸 E、液化气钢瓶爆炸 18、爆炸通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3种形式,下列选项中, 属于物理爆炸。 A、炸药爆炸 B、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物爆炸 C、蒸汽锅炉爆炸 D、液化气钢瓶爆炸 E、煤矿瓦斯爆炸 19、下列选项中,可能发生化学爆炸地是 。 A、炸药 B、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物 C、可燃液体蒸气与空气混合物 D、可燃粉尘与空气混合物 E、高压氮气 20、影响爆炸极限地因素主要有 。 A、初始温度 B、初始压力 C、惰性介质及杂质 D、混合物中氧含量 E、引火源 21、粉尘爆炸的条件是 。 A、粉尘本身必须是可燃性的 B、粉尘必须具有相当大的比表面积 C、粉尘必须悬浮于空气中,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极限范围内的混合物 D、有足够的点火能量 E、粉尘必须在密闭空间内 22、粉尘爆炸的特点是 。 A、连续性爆炸 B、所需的最小点火能量比较高 C、压力上升较缓,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 D、释放的能量大 E、破坏力大 23、影响粉尘爆炸的因素主要有 。 A、颗粒的尺寸 B、粉尘浓度 C、空气的含水量 D、含氧量 E、可燃气体含量 24、下列物质中, 等粉尘可能发生粉尘爆炸。 A、硫磺 B、铝粉 C、有烟煤粉 D、松香 E、硬质橡胶 25、以闪点作为火灾危险性分类重要参数的物质有 。 A、气体 B、液体 C、固体材料 D、可熔化固体 E、核物质 26、闪点是 火灾危险性分类的重要依据。 A、固体 B、液体 C、液化气体 D、生产厂房 E、储存物品仓库 27、易燃、可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可分为 。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E、戊类 28、下列物质中, 属于甲类火灾危险性液体。 A、汽油 B、煤油 C、乙醚 D、柴油 E、丁醚 29、下列物质中, 属于丙类火灾危险性液体。 A、汽油 B、煤油 C、-35号柴油 D、润滑油 E、机油 30、下列物质中, 储存的火灾危险性属于甲类。 A、黄磷 B、液氨 C、电石 D、-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消防 管理学 习题集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