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下乡:改革开放以来村庄规划的发展脉络及其实现逻辑.pdf
《规划下乡:改革开放以来村庄规划的发展脉络及其实现逻辑.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下乡:改革开放以来村庄规划的发展脉络及其实现逻辑.pdf(12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 2023 年第 4 期政治学研究规划下乡:改革开放以来村庄规划的发展脉络及其实现逻辑吴春宝(华中师范大学 政治学部,湖北 武汉 430079)摘 要:以规划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发挥规划的宏观引领和战略指导等功能,对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规划下乡大致经历了起步探索、快速发展以及优化成熟三个阶段。这其中,村庄规划也呈现出从“有规可依”到“多规并行”再到“多规合一”的发展脉络。从实现逻辑来看,规划下乡是自上而下的国家意志与自下而上的农民意愿双向互动的过程。具体而言,国家意志作为规划下乡的外部推动力,有助于实现村庄规划的
2、专业化和规范化,对乡村的有序建设发挥着强有力的引导与调控作用。同时,农民意愿作为规划下乡的内部驱动力,突显了乡村的地方性特点及乡村建设的自主性,增强了村庄规划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可见,国家与农民之间双向互动的复线关系,体现了规划下乡的深层次逻辑。这为当前切实增强村庄规划引领乡村振兴的活力与效力,提供了有益的政策思路。关键词:乡村振兴;规划下乡;国家化;发展脉络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23)04-0064-12“规划治国”是中国共产党实现“中国之治”的实践底色,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特点与制度优势。作为一种消弭各种不确定性的工具或手段,“规划”逐渐被政
3、府广泛应用于各项社会治理领域1。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现代化进程加快,规划行为不再简单地停留在如何应对各种自然界的不确定危险,而是关注如何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即社会共同体的构建与治理问题。由此,规划也从“自发”转变为“自觉”,成为有意识地引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村庄规划作为国家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作出的前瞻性谋划和战略性安排,在引领农业农村发展、引导资源配置、优化政府职能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实践来看,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一张蓝图绘到底,久久为功搞建设,从根本上保障了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村庄规划的发展历程及其内在逻辑,这对当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具
4、有重要现实意义。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村庄规划是乡村建设的前提。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村庄规划,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全面部署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工作。2018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2019 年出台的中共中央、46作者简介:吴春宝,男,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春宝.规划下乡:改革开放以来村庄规划的发展脉络及其实现逻辑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由乡镇政府组织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2021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积极有序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
5、划编制,对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尽快完成村庄规划全覆盖”。2023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加强村庄规划建设,提出“坚持县域统筹,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庄分区分类编制村庄规划,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建设边界。将村庄规划纳入村级议事协商目录”。可见,村庄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是今后乡村振兴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学术研究而言,与规划相关的议题备受关注。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国家规划引领国家发展,规划已成为当代中国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特色2。同时,规划治国与规划治党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能力基础3。因此,战略规划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和独特优势4。规划下乡作为国家规划实现的重要方式,
6、学界存在两种颇具争议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村庄规划对乡村建设发挥着积极作用。此种观点主要集中在物质环境规范理论和社会关系调节理论这两个视角。从物质环境规范理论视角来看,村庄规划能够促使乡村外在物质生产环境的规范化和合理化。相关学者认为,村庄通过规划能够改善村庄内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保护与塑造村庄历史文化特色,提升人居环境水平5,同时还能够优化配置空间资源6,实现城乡统筹发展7。从社会关系调节理论视角来看,村庄规划可以维系乡村建设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社会关系。村庄规划是一种调节社会矛盾的形式8,是协调各方利益的磋商平台6,在村庄规划的编制实施过程中能够协调与改善国家、基层政府、市场主体、村委会
7、、村民之间的关系,提升村庄建设水平。但当前村庄规划在促进乡村建设的同时也面临着规划层次不清9、方法不当10、乡村治理逻辑矛盾11、规划实施机制缺乏12等问题。与之相反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村庄规划对乡村建设发挥着消极作用。对于这一观点的解释,学界大多基于斯科特(James C.Scott)的“国家的视角”来展开讨论。斯科特指出,村庄规划作为国家推动的一项社会工程,在简单化、极端现代主义、强制化、忽视农民反馈的逻辑下推动实施,不可避免地存在不足并最终导致失败131-15。具体而言,这类观点认为规划具有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其一,国家规划通常具有简单化和清晰化的特点。国家在进行规划时往往简单地关注顶层
8、设计的管控,认为合理的控制就能实现其他目标14。而在既定的目标主导下,这种简单化的规划理念容易形成“精英决策”,加剧对农村价值的损害15;同时,这种顶层设计的简单规划模式,容易忽视其他利益相关方特别是当地村民的主体地位16。其二,国家规划的理念过度追求城镇化与现代化。国家推行的规划具有线性和单向性的特点17,为了实现乡村的快速发展,城市规划理论往往被应用于村庄规划。将村庄建设成为更像城市的社区,容易忽视村庄发展的基本特征15,进而导致村庄规划千篇一律,呈现出千村一面的效果,破坏了乡村地区原本的特色风貌18。其三,国家与上级管理部门通常会直接干预规划。一方面,强力干预会对村庄规划带来诸多限制,这
9、种限制没有经过与利益相关者的协商19,往往很难取得很好的建设效果;另一方面,自上而下的组织方式往往过于强调城市的发展意志,而忽视农村基层的发展诉求20。其四,国家推行的村庄规划往往会造成基层社会的反馈无力。由于缺少非政府组织的参与21且村民参与缺乏保障措施22,顶层设计的村庄规划作为“正式制度”难以与村庄社会关系网络的“非正式制度”相融合23,村庄的发展诉求容易被忽视。56 2023 年第 4 期政治学研究综上所述,村庄规划不仅成为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被学界所关注。丰富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功能来看,无论是发挥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规划下乡已成为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10、、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于是,如何有效发挥规划对乡村建设的引领作用便成为本文研究的基本议题。基于此,本文通过回顾村庄规划的演进历程,探究村庄规划下乡背后所蕴含的内在逻辑,进一步讨论提升村庄规划效果的可行路径,进而助力乡村振兴。2 改革开放以来规划下乡的发展脉络村庄的建设和发展不仅是农民自主建设的自为过程,也是被外力不断规划与塑造的过程。因此,村庄规划便成为国家规范乡村建设行为,改善村庄生产、生活与生态环境,以达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目的的重要手段。一般而言,村庄规划主要包括两种类型:一类是法定性规划,为村庄规划工作提供原则上的方向指引;另一类是政府执行“三农”政策的重
11、要举措,指导各类村庄规划建设行动的具体方案,如村庄建设规划、村镇布局规划、美丽乡村规划、村庄整治规划、乡村土地规划等。上述两种类型的规划均是本文所要论述的规划下乡内容。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不断发挥村庄规划的指导作用,以实现乡村建设的阶段性发展,同时又依据乡村社会的变化适时调整村庄规划的理念、目标以及方案,从而使得村庄规划发展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依据不同时期规划下乡所承载的内容以及指向的目标任务,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规划下乡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如图 1 所示)。图 1 改革开放以来规划下乡的发展历程2.1“有规可循”:规划下乡的起步探索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12、制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改革拉开序幕。农户对耕地的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修建住房的积极性也随之高涨。同时,国家开始鼓励个人和集体在农村采用多种方式建房,于是农村掀起了一波建房热潮,乡村建设陷入人多地少的困境。在“家家备料、村村动土”的背景下,国家于 1979 年和 1981 年分别召开全国农村房屋建设工作会议,整治村民无序建房的行为。1981 年,国务院颁布村镇规划原则,对乡村规划作了原则性66吴春宝.规划下乡:改革开放以来村庄规划的发展脉络及其实现逻辑规定,将其分为总体规划与建设规划两个阶段。自此,乡村建设走上有规可循的轨道,村庄规划进入起步探索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经济得到快速恢复与发展
13、,村庄规划也在不断完善。在两次全国农村房屋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后,1982 年国务院颁布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指出要经济合理利用土地,防止村镇建房乱占滥用耕地,保障农业生产的发展能够适应农村建设的需要。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的出台为从根本上遏制农村地区乱占耕地、随意建房的现象提供了法律依据。此后,为便于实现乡村更好、更优发展,各地纷纷加快乡村建设步伐,但由于我国村庄数量庞大,规划编制技术难度较大,加之一些政府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村庄规划依然滞后。许多村庄的规划难以落实,无法发挥指导村庄发展的功能,乡村布局杂乱、环境脏乱差等问题逐渐突显。在此背景下,1993 年国务院发布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首次
14、以法规形式确定了村庄规划的目的、原则、依据等。随后,国务院配套出台村镇规划标准,提高了村庄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国务院于 2000 年又出台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进一步规范村镇规划的编制方法,提高村镇规划的质量。综上,由于这一时期城乡二元体制的存在,生产力分布的特点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客观决定了农村在城乡关系中的弱势地位24。村庄规划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村庄建设也就陷入缺少规划的尴尬境地,农村地区往往是“只见新房、不见新村”或“只见新村、不见新貌”。即便是一些村庄有了规划,但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也存在问题,“图上画画、墙上挂挂”的不实用规划普遍存在,村庄规划在指导村庄的有序发展
15、方面难以发挥根本性作用。不过,单就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而言,这一时期的村庄规划在理论基础、方法、技术标准等方面都进行了有益探索,并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道路,为后续村庄规划的完善搭建了基础性框架。2.2“多规并行”:规划下乡的快速发展阶段在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下,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被进一步拉大。就乡村建设而言,一方面,因欠缺科学规划,乡村建设呈现出无序、布局混乱的状态;另一方面,早期村庄规划多以住房建设为主,并未涉及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内容。村庄道路不畅与饮水困难等问题广泛存在。因此,为推进乡村建设,国家确立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的发展目标。20
16、05 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成为国家发展建设的重点关注对象。于是,开展村庄整治工作、提升村容村貌便成为这一时期基层治理的重要任务。由此,村庄规划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的村庄规划,聚焦村容整治,引导新建合理布局,并取得了明显的建设效果。这一阶段的村庄规划编制与实施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规划体系建设不断完善。2006 年建设部印发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规范了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工作;200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实施,规定了村庄规划的编制、审批办法和步骤,明确了村庄规
17、划的法律地位;2010 年国务院颁布镇(乡)域规划导则(试行),突出了对镇(乡)全域发展的指导,协调了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布局。二是规划内容设置不断丰富。这一时期的村庄规划以新农村建设为主要内容,着力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全面改善农民生活76 2023 年第 4 期政治学研究环境。同时,规划逐渐向乡村不同领域延伸,规划类型多元。三是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日趋规范。一方面,规划编制的主体逐渐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明确指出,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村庄规划,且村庄规划应当从实际出发,体现地方和农村特色;另一方面,规划编制实施过程中的公众参与权利得到保证,农民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简而言之,这一
18、时期各地进行了大量的村庄规划实践,并总结出丰富的工作经验,为村庄规划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发展的背后也暴露出不足:其一,城乡互动的发展模式使得城市规划的理念、原则、目标被直接简单地套用到村庄规划上,造成乡村形态的城市化倾向严重而农村特色缺失;其二,不同类型的村庄规划纷繁复杂、重复交叉,内容详细却缺乏精准,且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与协作,造成了多规分立的局面;其三,村庄建设规划专注于物质建设,过于强调居民点的发展和建设,对于生态、生产空间缺乏全域统筹,导致乡村发展失衡。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村庄规划的精准实用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2.3“多规合一”:规划下乡的优化成熟阶段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
19、展,村庄规划在推动乡村建设和乡村发展的同时,也出现“千村一面”、村庄“城市化”、生态破坏等乡村建设难题。为破解上述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实践新篇章。对村庄规划而言,“乡村建设规划模式”转型升级为“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规划模式”,村庄规划迈入新时代。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国家空间规划体系,开启了“多规合一”的试点工作。2018 年国家颁布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这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将中央一号文件“规划化”。自此,村庄规划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政策的引导下,村庄规划进入优化成熟时期。从主体功能来看,村庄规划从“城
20、市取向”转变为“农村取向”。一是全域统筹,村庄规划更“适用”。在新型城镇化及乡村振兴背景下,村庄规划升级为生产、生活、生态统筹发展的空间规划,从过去重视物质环境建设逐渐转变为综合考虑乡村社会经济、文化传承以及人居环境等诸多方面;同时规划目标也更加多元,在关注乡村发展长远目标的同时,对乡村的多样性需求有了更为深入和理性的现实考虑,充分发挥了规划对乡村振兴的先行带动作用。二是“多规合一”,村庄规划更“管用”。乡村由乡镇政府组织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在村域层面全面整合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乡村振兴规划以及其他相关规划,不同规划之间实现融合发展;同时充分考虑村庄发展的不确定性,实现规
21、划刚性管控与弹性引导相结合,村庄规划管控动态化。三是以人为本,村庄规划更“好用”。通过广泛参与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实施过程,村民成为亲身参与者,同时也是受益者。一方面,村庄规划转向“人本规划”的思维模式,紧紧围绕村庄发展的实际特色与村民诉求,合理安排产业、生态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构建出以人为核心的村庄规划体系;另一方面,村民参与村庄规划的全过程,从编制到决策再到规划的实施,农民意愿得到充分吸收和采纳,规避了“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规划乱象。总体而言,新时代的村庄规划秉持城乡一体化的理念,更加注重多元关系统筹,坚持村庄发展与城市发展相协调,其体系框架也得以优化。在“多规合一”的实践背景下,村庄规划与
22、乡村振兴战略紧密结合,不断丰富村庄规划编制的目标理念,为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86吴春宝.规划下乡:改革开放以来村庄规划的发展脉络及其实现逻辑基础。整体来看,回顾村庄规划的演进历程(见表 1),改革开放初期村庄规划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由村庄自主编制实施的规划以助推城市扩张为主要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后,村庄规划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城乡统筹的时代背景下,国家与相关部门开始参与并主导村庄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村庄规划进入优化成熟阶段,这一时期的村庄规划由国家主导、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规划建设全过程,致力于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表 1 改革开放以来村庄规划发展阶段演变及其特征规划
23、发展阶段规划的主要任务规划与建设的主体规划与建设的关系规划的主要类型部分重要政策文件起步探索阶段助推城市扩张国家单向主导城镇化下的村庄自主规划与建设先建设、后规划村庄集镇规划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1982 年)村镇规划标准(1993 年)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 年)快速发展阶段促进城乡统筹国家主导下的乡镇政府规划建设边建设、边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2006 年)城乡规划法(2007 年)村庄整治技术规范(2008 年)镇(乡)域规划导则(2010 年)优化成熟阶段助力乡村振兴国家主导下的多元主体共规共建先规划、后建设多规合一导向下的村庄详细规划美丽乡村建设
24、规划(2013 年)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 年)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2019 年)关于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工作的意见(2019 年)关于加强村庄规划促进乡村振兴的通知(2019年)改革开放以来,村庄规划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过程,其内涵日益丰富、体系逐步完善、技术日趋成熟。在此过程中,村庄规划实现了三个转变。其一,规划理念从侧重技术方法到注重精准、应用的转变。实用性村庄规划更加关注村民意愿,村民不再是被动的主体,而是参与规划过程,规划更能满足农民需求。其二,规划方式从粗放布局到精细管控的转变。“多规合一”的村庄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乡村的详细规划,整合了
25、村庄土地利用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等内容,实现了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的有机融合。其三,规划内容从物质建设到空间整体的转变。当前村庄规划统筹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空间,注重社会、经济和环境多维协调,带动乡村全面发展,反映出村庄规划的整体性特点。在这个转变过程中,仅仅依靠村庄的自主探索是远远不够的,国家行为成为提升规划先行效力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可见,探究规划下乡背后的实现逻辑就显得尤为必要。3 改革开放以来规划下乡的实现逻辑村庄规划在协调城乡关系、优化人居环境、促进农业安全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从96 2023 年第 4 期政治学研究规划的本质来看,规划下乡就是通过制定计划、方案和行动对城乡社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规划 下乡 改革开放 以来 村庄 发展 脉络 及其 实现 逻辑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