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特的法律-道德观是自相矛盾的吗.pdf
《哈特的法律-道德观是自相矛盾的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特的法律-道德观是自相矛盾的吗.pdf(1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哈特的法律道德观是自相矛盾的吗?王威智内容摘要:我国学界流行 观点认为哈特“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和“太邪恶的法律不能被服从”的观点具有很强的自然法色 彩,与哈特作为实证主 义者 所主张的分离命题相背 离,因而他在法律与道德关系问题上 是自相 矛盾的。对哈特法律道德观之融贯性的辩护建立在其对法律与道德关系 问题的区分之上。哈特 认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问题存有四个面向,即历 史因果性上法律与道 德内容的重叠,法律与道德 概念上的分离命题,对法律的道德 批判 和道德的法律强制。“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强调 法律与道德在事实与内容上的联系,其与两者 在概念上的分离并不矛盾;哈特反对把 道德 作为法律
2、的合法性标准,但不反对将 道德视为法律的评价性标准,因此上述两个批评错在混淆了问题的不同面向。批判道德 哲学与自由主义 是 哈特的重要 底色,贯穿了他的法律道德理论;哈特坚持“法律是法律”,但又对法律及其实践在道德上 始终保持 着审慎的态度。哈特的分析法哲学家 和自由主义理论家的双重身份 是互相 支 撑的,他在法律与道德关系问题上是自洽的、立场鲜明的。关键词:法律与道德分离命题批判性道德对法律的道德批判道德的法律强制赫伯特?哈特()是当代最为著名的法理学 家之一,在法王威智,北京 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西方法理经 典命 题疑义律与道德的关系这一法理学不 可绕开的问题上,作出了很多影响深远的论述
3、。在英美学界,论战通常关注和涉及他的某个单一命题,比如罗纳德?德沃金()、朗富勒()与哈特 就分离命题的交锋,帕特里克?德富林()、罗伯特?乔治()与哈特就道德的法律强制命题的切磋。而我国 的很多学者对哈特提出了一种“整体性”的批评,认为哈特在法律与道德关系 问题上的诸多观点是不融贯的,最突出的批评是其某些观点带有 太多的自然法色 彩,因而与其实证主义的立场自相矛 盾。这其一就表现在哈 特对于“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的阐述,它被我国部分学者解读为哈特“向自然法靠拢的倾向”?,哈特“一方面主 张法律与道德的分离,同时也认为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其二在于他关于不能服从邪恶法律的观点,有
4、 学 者就认为哈特的“与道德冲突的法律不应被适用”?之类的论述“由于它强 调 道德在识别法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它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具自然法学说色彩的观点”,进而认为这是哈特的“异己”观点,与其实证主义者的身份冲 突,“哈特对于法律与道德问题的认识没有给出一种完整的、首尾一贯的实证主义法学的解释”。?本文认为,哈特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观点或许并非坚不 可摧,也并非自相矛盾;试图论证哈特在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问题上的观点是成体系的、自我 融贯的,我国学界对于哈特的观点存在认知误区。参见何 勤 华主 编:西方法学名著述评,武汉大学出版 社年版,第 页;徐爱国、李 桂林:西方法律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
5、社 年 版,第页;严 存生 主编:西方法律思想史,法律出版社 年版,第 页。陈景辉教授 指出:“这 种将哈 特的理 论界定 为自然法与 实证主义的融合的观点,是我国法学界的通常认识。”陈景辉:法律的界限,中 国政法大 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参见何 勤华主编:西方法 律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比如哈特 说:“(纳粹 政府的法律)这 是 法律,但是它太邪 恶了,以至于不能 被服从。”,。!,(),吴玉章:哈特法律与道德思想新论处自相矛盾的表述,载现代法 学年第期。金陵法律评 论(年卷)法律与道德关系问題的四个基本面向哈特在其代表作法律、自由与道德(,;,?)指出,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关
6、系存在着多个值得单独考量的不同问题,哈特将其归纳为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一个历史性的()和因果 性的()问题,即法律的发展是否曾受到道德规范的影响。哈特认为此问题的回答显然是“是的”,同时他也认为道德的发展亦曾受到法律的影响。紧接着哈特警告说,在历史性的和因果性的 问题上的肯定性回答,并不意味 着同样可以适用于其他截然不同面向的问题之上。哈特对第二个问题就做出了否定性回答。第二个问题是分析性(?)或定义性()问题,即对法律或法律 体系的适当 定义是否必须以某种方式援引道德。哈特作为法律实证主义者,坚持法律与道德的分离命题;他的多部代表作,如法律的概念(外)和实证主义和法律与道德的分离?)对此
7、做出过详细论证。第三个问题是对法律进 行道德批判的可能性和形式。哈特将这个问题解释为“法律对于道德的批判是开放性的吗?”抑或“承认一个规则是 有效的法律规则是否排斥基于援引道德标准或原则的道德批判或谴 责?”对于这个问题,哈特并没有直接给出自己的回答,而是首先 借用了凯尔森()的观点。凯尔森在其法与国家一般理论(?:)中指出,实在法规范同道德规范 在意义上相互冲突,逻辑上相互排斥,不能同时被推定为有效;但是这种矛盾 是应然层面的,当在“是什么”和“应当是什么”存在着经验现实层面的冲突时,同时出现是有可能的,这并不是逻辑上的冲突。凯尔森的例子就是一个人“具有服从国家 ,西方法理经典命题疑义元首的
8、动员令的法律义务”与其“由于道德理由而认为自己不应如此做”在逻辑上并不冲 突,因为前者相应的法律规范具有“应当”的效力,后者是一个具有道德要求内容的概念或意志的经验事实。?哈特认可凯尔森所做的基础工作,但他认为该问题的讨论仍然是不充分的。比如是否存在对法律的独特的道德批判形式,功 利主义对于社会机制 的道德批判是否充分,这些都是值得深人探讨的 问题。在哈特的理论讨论中,这一问题通常 与另一实 践难题直接关联,即“法律就是法律”是否意味着“法律就应当被服从”。尽管哈特在此并没有对法律的道德批判问题给出直接且鲜明的回应,但 是 我 们可以从他的其他论述中窥见他对该问题的立场,简单说来哈特认为法律对
9、于道德批判应当是开放性的,并且赋予了它很重要的意义。这个问题会留待下文展开。第四个问题是道德的法 律强 制问题,即特 定行为不符 合道德 标准 是否就因此而可以成为法律惩罚的行为,以及强制执行道德 本身是否是 道德所许可的。哈特重申了密尔的伤害原则,即强力()的正当使用仅是为了防止对他人的伤害;同时在此基础上主张 家长式的干预,防止自杀自残,认为法律可以基于特定原因保护 弱 势人群。哈特一生对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着墨颇多,有 着诸多的真知灼见,基于这四个面向的阐述或集中或零散地体现在其作品之中。需要注意的是,只有第二个面向是与其法律 实证主义者身份或者说实证主义与自然法的论辩直接关联的,其他
10、三个问题上的立场当然是哈特法哲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它们并不能直接 用 来 表明法律实证主义的立场。哈特对于法律与道 德的关系问题的 阐述和论证远超出 了实证主义与自然法之争。为求清 晰,笔者将哈特这四个面向的 问题及其立场,分别标注为面向一,即:?,金陵法律评论(年 卷)面向:在历史性和因果性的 问题上,哈特认为法律的发展必然受到道德规范的影响。面向:在分析性和定义性的概念问题上,哈特坚持对法 律的定义不必援引道德,即分离命题。面向:在对法律的道德批判问题上,哈特认可对法律的道德审视,认为法律应当对道德批判保持开放,否定法律是法律即意 味着必须要服从。面向:在 道德的法律强制问题上,第一,特定
11、行为仅因违背道德并不一定 能成为法律惩罚 的行为;第二,强制执行道德需要经受批判性道德的考验,即需要正当理由来证成。再次强 调的是,笔者行文目的并 非论述哈特在法律与 道德问题上某一具体面向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而是试图证明哈特在这 个复杂的多面向问题上是自洽的,本文将基于哈特自己的体系着重反驳我国学 界的两个误解:一是哈特承认道德与法律的某些 联系(批 评者最常用的是“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 法”)意味着对自然法的妥协,这与其 实证主义立场是矛盾的。本文将通过澄清面向与面向的关系问题来回应。二是一方面哈特将道德分离出法律,意味着对“恶法亦法”的肯定;另一方面却在说“法律太邪 恶了,以至于不能被服从”
12、,这是一种自相矛盾。本文将通过阐明面向与面向的关系来反驳这一观点。在此 之前,需要将两个误解都涉及面向也即哈特最重要观点“分离命题”作出澄清。二、批评与回应的起点:分离命题法律实证主 义的核心观点是:“法律 有效性的条件是由社会事实所决定的”,社会事 实命题()和分离命题()是它的两个 支柱命题。分离命题主 张,法律的有效性不以其道德评价为必要条件;与其针锋相对的自然法学 者否认这种观点并坚称,“一项特西方法理经典命题疑义定的规 范只有通过了某个特定的道德门槛,才能成为 在法律上有效的规范”。哈特所称的“法律”,是指实证法,一种广 义上的人为制定法。这既区别于那些因信仰和感觉而存在的神法、理念
13、中的法,也不同于最理想意义上的、道德上完美无缺的理想的法。对于“道德”,哈特避开了其意义上的含混和哲学上的争议,而在一种很宽泛的、常识性的意义上使用它。?哈特对道 德持可知论的观点,并不否认存在可被社会公众所共 享和被人的理性所认知的“正确的”道德。?在阐 明道德的本质和特征时,哈特从重要性、豁免于人为故意的改 变、道德过错的任意性以及道德压力的形式四个“形式性”方面展开,并且指出在这四个方面上,道德的行为原理、规则和标准等特征与法律(以及其他社会准则)存在诸多差异。?出于不同的论证目的 和需求,哈特对道德做出过诸多不同的分类,比如强制性的道德义务与理想的美德,私人面向的道德与社会道德等。?其
14、中最为重要的是,哈特在阐述道德的法律强制问题时 将道德区分为两个层级,即实在的道德()与批判性道德()。前者指实践中为特定社会 群体所接受和共享的道德,后者指用以批判现行社会制度(包括实在道德)的一般性道德原则。?对于理解哈特的分离命题而言,很 重要的一点在于理解哈特所称的“必然”。在 哈特的论述中,法律与道德的“必然性”联系是存在两种类型的。?,:,年月日访问。,哈特对“道德”含义所持的观点,及对其观点的批判 可参见:,:?(),哈特对道德的 可 知论立场也可以通过其与德富林的论战体现出来,后者坚持道德判断的相 对性及非认知 主 义 的立场,哈特对非认知 主 义立场进行了批评。论战 的梳理可
15、参见:,茗,。,?,?,金陵法律评论(年卷首先是基于事 实的必然,这也是所有人都承 认的“法律与道德之间 的某种必然 性联系”?。一方面,法 律的发展必然受到道德的影响。?笔者认为这至少意味 着两点:第一,法律制度的发展受到道德观念强有力 的影响,许多法律法规的内容反映了道德规范 或精神;第二,通过法律明确规定,道德原则可被引人法律制度,成为法律规则的一部分,立法者和法官也负有依社会善恶标准而制定法律和作出判决的法律义务。另一方面,哈特称之为“自然的必然()也是这种事实上的必然,即法律制 度和道德在人类的诸多根本性的关键问题上是一致的,法律必须满足最低限度的自然法,以满足人类的生存目的。?自然
16、的必然亦是基于人类特定历史事实而产生的重 要价值目的,因此 可以被归属于事实上的必然。可以发现,哈特对于“事实的必然”的承认和阐述,印证了其在四个关系命题中面向、的立场;尽管“事 实的必然”可以支持面向道德的法律强制,但基于后 文所提到的更重要的理由,他否定了这一点。其次是概 念性的、分析性的必然。哈特认为,道德欲与法律产生概念上的必然联系,那么意 味着如果没有道德,法律和法律体系就不能存在 或持续下去。分离命题和法律与道德的事实 联系无关,它重在 指出,在概念上可能存在规则的法律 效力不取决于其道德上是 非曲直的 法律体系。欲摧毁哈特的分离命题,必须证成如果没有道德评价蕴含其中,法律就不能成
17、为法律。因此,针锋相对的自然法学家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将道德放置于法律的概念之中,使道德与法律 产生概念上的必然联系。可见,这种必然主要与面向问题关联。此外,欲明晰何为分离命题,还需理解哈特的研究视角和方法论立场。其一,从外部来看,哈特的研究是对法律科学的哲学研究,主张法理学 家的研究视角 与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以及一般的法 律工作人员有所区别。在历史 学 家、社会学家眼中,法律与道德的必然联系因为这些事实 的存在而得?,?,?,?,西 方 法理经典 命题疑义到反复强调和夸大,而哈特认为法理学和法哲 学要运用哲学的思想和方法来描述和评判法律,对法律、法律体系、法律概念做概念分析。?其二,从内部看,
18、哈特的“目标是要提供一个一般性和描述性的关于法是什么的理论”,其中 的描述性就是指法律“在道德上是中立的,不以任何证立为目标的”?,这意 味 着哈特将法律描述为一个规则体系,作为规则体系法律并不能保证其内容具有实质的正义性或者能 确保道德价值的实现,这种对于法律和法律概 念的分析体现出了其中立的、价值无涉的研究立场和方法论。同时,哈特在分离命题上的研究方法,是一种对概 念在真实社会实践中用法的类型学分析()?,正是从法律与道德、命令、规则的比较和区分出发,才构建起自己关于法律本质的实 质性建构。综上,即使我 们不对哈特在分离命题上的关怀、方法和观点抱有完全的认可,但想要证明哈特在 实证主义立场
19、上是不彻底的、自相矛盾的,至少要论证在概念性的、分析性的维度上,哈特曾表明过道德上的真是法律有效性的必要条件。然而目前这些批评并不能达到这一要求。三、对两个批评的回应(一)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与分离命题哈特通过对思想史的梳理,得出自然法的产生发展基于一个 很重要的理念,即自然的目的论概念,它认为“万物都会趋向自身最完美的层次”?。自然法为我们理解人类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关系提供了重 要启发奠基于人类、自然环境和意图 的基本真理上,产生了一些法律和道德所共有的、被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哈特将之称为“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外,?,?,金陵法律评 论(年卷)哈特的“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法”理论认为
20、自然法由“一个自然目的和五个自然事实构成”。自然目的是 指人类的固有目的是生存和自我保存,而五个自然事实则是人的脆弱、近乎 平等、有限的利他主 义、有 限的资源、有限的理解和意志力量。?前面提到,有观点认为“最低限度内容的自然 法”理论是哈特吸收自然法合理因素的结果,这是哈特及实证主义者向自然法靠拢的有力依据,甚至将其作为战后自然法学说战胜实证主义 法哲 学的一个标志。笔者并不认可这种 判断,理由如下:第一,联系的偶 然性。第一个理由来自哈 特本人的论 述,在他看来,尽管最低限度的自然法至关重要,但它却是一种基于偶然联系 的预设。哈特指出,“生存是人类行为的本有目的,而这假设奠基在一个单纯的偶
21、然事实,即大部分人在大 部分时间里都希望继续 存活下去”,理论家在“自我保存的谦卑意图里,发现了赋予自然法以经验性的善的必然要素”。但是,对于自我保存的欲求是 个富有争议的问题,很多人对于生活目的和善的想法可能截然不同,严格来说这是一种“可以违反的偶然事实”。?第二,联系的事实性。正如前文论 及的,自然上的联系是特定事实的必然,而非概念上的、分析性的必然。如果停留在 第一点上,显然给批评者的辩驳余地过于狭小,哈特因此也做出了让步,他指出对于自我保存目的的争论是复 杂的哲 学问题,当我们直接进人法律和道德规范关系的讨论时,我 们可以将人类具有自我保存的目的作为前提预设,毕竟这符合人类正常的社会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法律 道德观 自相矛盾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