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文化习俗.doc
《元宵节文化习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元宵节文化习俗.doc(11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元宵节文化习俗 篇一:元宵节传统习俗 元宵节传统习俗 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元宵节“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元宵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元宵节“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元宵节“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篇二:古代文学中的元宵节习俗 古代文学中的元宵节习俗及文化功能 李 成 辽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文学博士 教授 摘要:本文从古代文学和元宵节民俗文化关系的角度探讨古代文学中的元宵节祭祀、走桥、张灯、燃灯、观灯、舞灯、猜灯谜等元宵风俗事象,及其元宵节习俗的文化内涵,揭示古代文学中元宵节习俗所体现的文学意义、审美价值和民俗研究价值,以及其促进当代年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元宵节 古代文学 民俗 审美 文化 价值 民俗文化是历代文人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富源泉,古代作家从节日民俗中获得创作灵感,创作了各种载体的文学作品,并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和艺术魅力,影响着历代读者,成为人文精神的载体。古代文学中的元宵节丰富多彩而且就有多方面的文化功能和审美愉悦功能。 正月十五称为上元,是年俗春节后大地回春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是年俗文化春节后的又一个庆祝活动和情感释放狂欢的高潮。沉浸在在喜庆氛围中的人们又团聚在一起共同欢庆,亦称为元夕、上元节,因为这天的食俗是吃“元”宵,故称为元宵节,寓意和象征团园。节日中人们喜欢张灯结彩庆祝,故又称为“灯节”。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有诗词曲赋和戏曲小说等各种艺术形式对于元宵节的习俗进行了多方位的的艺术描绘,形象的反映了古代人民元宵节日的习俗和人文情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民俗文化与古代文学的角度较为全面的考察古代文学中的元宵节习俗及其文化内涵及艺术价值,是具有理论价值和民俗学意义的重要课题。 一、文学作品中反映的元宵节习俗的发展历程 《史记·乐书》云:“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童男童女七十人俱歌。” ,唐欧阳询主编的《艺文类聚》卷四:“《史记》曰:‘汉家以望日祀太一,从昏时到明。’今夜游观灯,是其遗迹。”由此可见元宵节起源于汉代祭祀太一天神,祀神、走桥、张灯等元宵风俗事象。 晋代元宵节己有张灯现象,《艺文类聚》卷八十《灯》引晋习凿齿诗云:“煌煌闲夜灯,修修树间亮。灯随风炜烨,风与灯升降。”描写灯笼挂在树间,随风摇曳,即元宵节的“火树银花”,梁简文帝《灯赋》中说:“何解冻嘉月,值萱荚盛开。草含春而色动,云飞彩以偕来。南油俱满,西漆争燃。”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萱荚是传说中的一种瑞草,从每月初一开始,日长一叶,长至十五日则止。从十六日开始,日落一叶,到三十日落光。所以“值萱荚之盛开”指十五日。梁代元宵张灯的描述。梁代文学家萧纲,即南朝梁简文帝有《正月八日燃灯应令诗》、南北朝时代南朝陈国皇帝陈后主有《光壁殿遥咏山灯诗》、隋场帝有《正月十五日于通衙建灯夜升南楼诗》。由这些帝王诗可知在隋代以前元宵张灯主要是皇家贵族的雅习。 至唐代,元宵张灯之俗才风靡于世。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正月十五夜闻京师有灯恨不得观》诗云:“月色灯光满帝都,香车宝荤隘通街。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诗中既描绘了京师长安花灯满街的元宵盛况,也描述了乡间 元宵迎赛紫姑神的仪式,说明无论城市和乡间都盛行观灯习俗。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介绍了宋代元宵节“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的龙灯盛况,还有“奇术异能、歌舞百戏”的演出。不但百姓观灯游赏,皇室也张灯结彩。柳永、李清照、刘辰翁、辛弃疾等词人创作了元宵词,元宵词作中展现和渗透着鲜明的时代气息。东京汴梁和杭州作为宋代都城,当时的一些习俗在这里充分的展现,以示帝国风尚及其折射的北宋开国盛世和末期的衰微、南宋偏安一隅的的悲凉。 金元元宵节习俗也为北方民族所接受,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金贞元年间已有元夕之庆。《大金国志》卷十三载, 贞元元年(1153年)春正月,元夕张灯,宴丞相以下于燕之新宫,赋诗纵饮,尽欢而罢.不过,此后金朝上层对元夕张灯之俗的态度有一段反复。金世宗在大定十年(1170年) 命宫中元宵无得张灯 (《金史》卷六)。元宵张灯对金人的吸引力毕竟是挡不住的。到大定二十六年(1183年)正月, 元夕张灯,疏璃、珠璎、翠羽、飞仙之类不一,至有一灯金珠为饰者。都人男女盛饰观玩,至十八日而罢 (《大金国志》卷十八)。至此,金人比宋人对元宵的热情毫不逊色。 金王寂《拙轩集》中《元夕有感》:一生能见几元夕,况是东西南北人。残梦关河鳌禁月旧游灯火马行春。岁华投老送多感,节物对愁争一新。自笑区区成底事,天涯流落泪沾巾。 《中州集》载:朱弁诗《元夕有感》:朔雪余千里,东风偏九州。关河中土异,灯火上元愁。绿蚁尝新酿,青貂恋故裘。紫姑无用卜,世事正悠悠。 《元夕厅设醮》:春容先督府,月色满江城。灯赏无仙梦,斋居绝市声。两年忧旱虐,八郡望秋成。凭藉刚风力,青章达九清。 无名氏的元散曲【中吕·迎仙客】《十二月》中的《正月》:“春气早,斗回杓。灯焰月明三五宵。绮罗人,兰麝飘。柳嫩梅娇,斗合鹅儿闹。”(隋树森《全元散曲》,中华书局,1964,1681页)曲中描绘了元宵节的节气、节日风物习俗“柳嫩梅娇,斗合鹅儿闹”、 “春气早,斗回杓”“灯焰月明”的节日景物和“绮罗人,兰麝飘”节日人们的盛装。马致远【仙吕·青哥儿】《十二月》里有写“元宵”的一首:“春城春宵无价,照星桥火树银花。妙舞清歌最是他,翡翠坡前那人家,鳌山下。”“妙舞清歌最是他”引人瞩目。 元代曾瑞的杂剧《留鞋记》(《录鬼簿》作《佳人才子误元宵》)。描写了卖胭脂女子王月英和秀才郭华的爱情故事,他们的约会就在热闹的元宵节里发生、发展。 明·弘治温州府志载:“元夕之张灯??属邑有五,大略皆同,惟平阳、乐清习或颇异,泰顺山乡,朴率尤甚。上元自十二、十三夜点灯起,谓之试灯。十 四、十五、十六谓之正夜。或结鳌山、搭灯棚、放烟火,仕女通衢游赏。十七夜以后谓之残灯。”可见,当时元宵灯节时间之长,规模之大。 清代阮元有羊城灯市诗云:“海螯云凤巧玲珑,归德门明列彩屏,市火蛮宾余物力,长年羊德复仙灵。月能彻夜春光满,人似探花马未停;是说瀛洲双客到,书窗更有万灯青。”清末诗人姚元之的《咏元宵节》诗“花间蜂蝶趁喜狂,宝马香车夜正长。十二楼前灯似火,四平街外月如霜。”晚清宋令修的《上元夜》:“软绣明如昼,香尘一径通。笙歌人影外,萧鼓月明中。火树连春晓,华灯彻夜 红。风来弦管近,疑是在帘栊。”清代小说《红楼梦》中的元宵节成为贯穿全书的重要节庆习俗事项。 古代文学中的元宵佳节,从汉代到清代从具有浓郁的宗教文化气息观灯佳节仪式逐渐演变为官民同乐的传统有观灯、闹社、演百戏的节庆习俗。 二、 古代文学形象生动记录了元宵节民俗事项及其功能 1、饮酒为乐吃元宵 元宵饮食习俗主要有吃元宵和饮酒。元宵节食用的“元宵”称谓在古代文学中有多种叫法,如”油锤” 、“浮圆子”、“汤元”等。在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荆楚岁时记》是南朝梁代宗懔撰写的一部记载荆楚岁时习俗的著作,也是保存到现在的我国最早的一部专门记载古代岁时节令的专著。正月十五日南朝有“作豆糜,加油膏其上,以祠门户”的风俗。《荆楚岁时记》引用《齐谐记》说:“正月半,有神降陈氏之宅,云是蚕室。若能见祭,当令蚕桑百倍。??今州里风俗,是日祠门户。其法先以杨枝插于左右门上,随杨枝所指,乃以酒脯饮食及豆粥糕糜插箸而祭之。”南宋周必大的《平园续稿》书中有:“元宵食浮园子,前辈似未曾赋此”的记载,《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尝赋此坐间成四韵》: 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诗中揭示了吃元宵象征团园之意。 南宋诗人姜白石诗《咏元宵》: 贵客钓帘看御街, 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 不得金钱不肯回。(注:珍品这里指元宵) 诗中描写了轿中客人钩帘看街时遇见卖珍品汤圆的情景,表达了不吃到汤圆不肯回去的喜爱心情:“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 ”清代符曾的《上元竹枝词》则赞美了元宵的原料和馅的美味以及“马家”好品牌:“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见说马家滴粉好,试灯风里卖元宵。”清代李调元的《元宵》诗描绘了争看元宵莲等的热闹场景及深夜风雨卖汤元的情景:“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饮酒习俗 唐初四杰之一的卢照邻写下了《十五夜观灯》中对元宵宴的描写: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北宋词人晁端礼的《鹧鸪天》:“阆苑瑶台路暗通。皇州佳气正葱葱。 半天楼殿朦胧月,午夜笙歌淡荡风。 车流水,马游龙。万家行乐醉醒中。”柳永的《归去来》: 初过元宵三五。慵困春情绪。 灯月阑珊嬉游处。游尽、厌欢聚。 凭仗如花女。持杯谢、酒朋诗侣。 馀酲更不禁香醑。歌筵罢、且归去。 “凭仗如花女。持杯谢、酒朋诗侣”欢宴后思归之情溢于言表。 宋代毛滂《元日·玉楼春》词云:“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祇与东君偏故旧。” 2、张灯结彩燃花焰 元宵节燃灯民间叫放灯,隋代隋炀帝在《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中咏道:“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唐代徐坚《初学记》云:“《史记·乐书》曰汉家祀太一,以昏时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游观灯是其遗事。”大约在唐代已有此习俗。唐代卢照邻《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宋太宗赵炅时地理总志《太平寰宇记》中有“永嘉士贡竹丝灯”之记载,这说明当时温州一带就能制作精美的贡品竹丝灯,可见温州那时已有元宵放灯的习俗。 “鳌山宫阙隐晴空” “鳌山”是一种灯景,彩灯堆叠,并加以神仙动物等多种形象,做成山的形状。《雍洛灵异小录》云:“唐朝正月十五夜??山棚高百馀尺。”山棚又名鳌山、灯山、彩山、山车等。以彩绸结为山形,上悬彩灯为饰,下面是车轮,可巡回展示。宋人向伯恭【鹧鸪天】《上元》词有“鳌山宫阙隐晴空”句。元人郑玉《元宵诗》有“对簇鳌山十万人”,可见观赏者人山人海。 南宋著名词人张孝祥《忆秦娥》云: 元宵节。凤楼相对鳌山结。 鳌山结。香尘随步,柳梢微月。 多情又把珠帘揭。游人不放笙歌歇。 笙歌歇。晓烟轻散,帝城宫阕。 元代词人王丹桂《瑶台第一层·元宵》: 时令相催。又还是,元宵报春回。 桂轮新满,金莲乍坼,不待栽培。 六街三市遍,列鳌山、辉映楼台。 竞追陪,簇香车宝马,驰骋多才。 ?? “夜夜莲灯十里红”的莲灯 北宋词人晁端礼的《鹧鸪天》: 阆苑瑶台路暗通。皇州佳气正葱葱。 半天楼殿朦胧月,午夜笙歌淡荡风。 车流水,马游龙。万家行乐醉醒中。 何须更待元宵到,夜夜莲灯十里红。 影灯 南宋范成大《灯市行》: 吴台今古繁华地,偏爱元宵影灯戏。 春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 诗人表达了“偏爱元宵影灯戏”的情感,展示了为了迎接欢庆元宵灯节,人们“春 前腊后天好晴,已向街头作灯市”。 冰灯 清代唐顺之 元夕影永冰灯 正怜火树千春妍,忽见清辉映月阑。 出海鲛珠犹带水,满堂罗袖欲生寒。 烛花不碍空中影,晕气疑从月里看。 为语东风暂相借,来宵还得尽余欢。 转灯 南宋诗人、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词对转灯有形象生动的描绘“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玉壶:指月亮。 鱼龙舞:指舞鱼、龙灯。月转灯亦转,一夜欢舞。 龙灯、火树烛龙 《东京梦华录》卷六介绍了宋代元宵节“望之蜿蜒如双龙飞走”的龙灯盛况,还有“奇术异能、歌舞百戏”的演出。 唐代诗人韩偓 《元夜即席》元宵节之夜“烛龙”:“元宵清景亚元正,丝雨霏霏向晚倾。桂兔韬光云叶重,烛龙衔耀月轮明。” 宋代诗人陈与义 《元夜》 “悟知烧灯夕,节意亦满目”。 朱淑真的《忆秦娥》以女性的细腻情感写出了具有女性特征的元宵女性观看“烛龙火树争驰逐”的观感: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 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 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诗歌中的“烛龙火树争驰逐” 的场面表演情景极具动感和艺术魅力。 3、“元宵似是欢游好”的 娱乐功能 篇三:元宵节与中国传统文化 元宵节与中国传统文化 老师们同学们:新年好!按照中国传统,不出正月十五,不算过完年。我们刚欢度了喜庆祥和的春节,再过三天,我们又将迎来元宵节了。元宵节目前虽然还没有像除夕、清明、端午、中秋这四个传统节日一样被确立为国家法定假期,但从古至今,元宵佳节同样也承载了中华民族太多美好的希望和祝福,被历代文人墨客反复歌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元宵是热热闹闹中国年的“压轴戏”。 这一天,一切活动的主题强调一个“闹”字。然而,这里面传承的是怎样的一种传统文化呢?下面请允许我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天上明月,人间情怀,元宵节的明月这一特殊天象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月亮节、团圆节、狂欢节。 元宵节也称灯节,元宵燃灯的风俗起自汉朝,到了唐代,赏灯活动更加兴盛,皇宫里、街道上处处挂灯,还要建立高大的灯轮、灯楼和灯树,唐朝大诗人卢照邻用“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的诗句来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把元宵节燃灯比作天上明月、流星雨一样耀眼绚烂。 宋代更重视元宵节,赏灯活动更加热闹,赏灯活动要进行5天,更是留下了许多歌咏元宵节的优美诗篇,如“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佳句更是千古流传。明代要连续赏灯10天,这是中国最长的灯节了。清代由于满族入侵,赏灯活动虽然只有3天,但是赏灯活动规模很大,盛况空前,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写灯迷,猜灯谜的人众多。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民间过元宵节还有吃元宵的习俗。人们把这种食物叫做“汤团”或“汤圆”,这些名称与“团圆”字音相近,取团圆之意,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闹元宵的活动越来越丰富,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老百姓认为这些民俗它能驱邪镇妖、保佑人畜平安,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这个传承已有两千多年的传统节日,不仅盛行于海峡两岸,就是在海外的华人也年年欢庆不衰。 我们松江一中这所百年名校历来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欢度元宵佳节已成为我校传统民俗文化校本课程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去年我校就成功地举办了一次闹元宵的盛会,被《松江报》、松江电视台等一些媒体争相报道,获得了很好的社会反响,那欢度元宵佳节的情景大家还记忆犹新吧! 教室门上一幅幅学生自拟、自写的春联,一盏盏形态可掬、造型各异的元宵灯挂满了校园,表达了同学们的奇思妙想和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福。夜幕降临时,校园内张灯结彩,璀璨的烟火更是映得校园一片火树银花、流光溢彩,顿时整个校园成了欢乐的海洋。 最热闹的要属同学们猜出灯谜后参加的抽奖活动。同学们看完烟火后涌进了挂满灯谜的教室,仔细琢磨着藏在谜面背后的答案,一旦猜中谜底就立即冲向抽奖处抽取奖品,欢呼着自己的智慧和幸运,而根据这个活动拍摄的校园电视片《一中师生庆元宵》,也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校校园电视评比中喜获金奖。 老师们同学们,一系列的传统节日,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折射出丰富的人文内涵, 凝聚着千百年来中华儿女的情感精髓,是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重要源泉,而传统文化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传统节日则是传统文化的最好载体之一。 11-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元宵节 文化 习俗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