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范本.docx
《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范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范本.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 苏政办发〔2012〕71号 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江苏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江苏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一二年四月十七日 江苏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 序 言 “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江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时期,也是推动能源又好又快发展、开创能源工作新局面的重要时期。 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07-2020)、《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等,编制《江苏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 本规划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我省能源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是未来5年我省能源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根据《江苏省发展规划条例》,在本规划指导下,省能源主管部门编制和实施煤炭、电力、电网、新能源、天然气、石油基础设施发展规划,作为本规划的补充和细化。 本规划以2010年为基期,规划期为2011年-2015年。 第一章 发展现状 第一节 取得的成绩 “十一五”时期,我省紧紧围绕富民强省、“两个率先”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抢抓机遇,锐意进取,抓规划、促投资、稳生产、保供应,推进能源快速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能源供应稳定。全力以赴推进能源发展,加强开源节流,增强保障能力。到“十一五”末,省内累计建成发电装机6458万千瓦,形成“四纵四横”500千伏主网架和“分层分片”220千伏次输电网。2010年,实现76亿立方米天然气和1680万吨成品油(指汽油和柴油)供应规模。2010年,能源消费总量2.58亿吨标准煤,“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8.47%。 附表1 全省“十一五”能源消费总量及变动情况 指标 计算单位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能源消费总量 万吨(标准煤) 17167 18742 20948 22232 23709 25774 能源消费增速 % 9.2 11.8 6.1 6.6 8.7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当年现价) 18599 21742 26018 30981 34457 41425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2005年价) 18599 21377 24571 27691 31139 35100 地区生产总值 环比增幅 % (可比价) 14.9 14.9 12.7 12.4 12.7 注:能源消费总量、地区生产总值、地区生产总值环比增幅(可比价)来源于2011年《江苏统计年鉴》;能源消费增速依据前述数据计算而得。 (二)能源结构优化。在稳定煤炭生产、增加煤电供应的同时,突出加强核能利用,加大可再生能源开发力度,优化能源结构。2010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2700万吨标准煤,其中化石能源1789万吨标准煤,非化石能源911万吨标准煤,分别占66.26%和33.74%;可再生能源405万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15%。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和非化石能源分别占75.44%、15.52%、3.54%和5.5%;可再生能源占3%。到“十一五”末,非煤发电装机并网规模达到1024万千瓦,5年净增700万千瓦,占全省发电装机的比重由7%上升到15.9%;太阳能光热利用建筑面积达到6887万平方米。电力消费结构继续优化,服务业和居民用电占比上升。 附表2 全省“十一五”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变化情况 计算单位 2005年 2010年 实物量 折标量 占比(%) 实物量 折标量 占比(%) 一次能源 生产总量 万吨标煤 2268 100.00 2700 100.00 煤炭 万吨 2817 1963 86.55 2122 1516 56.15 石油 万吨 165 235 10.36 186 266 9.85 天然气 亿立方米 0.45 6 0.26 0.5 7 0.26 核能 亿千瓦时 157 506 18.74 其他 万吨标煤 64 2.82 405 15.00 一次能源 消费总量 万吨标煤 17167 100.00 25774 100.00 煤炭 万吨 19155 13682 79.70 27220 19445 75.44 石油 万吨 2072 2960 17.24 2800 4000 15.52 天然气 亿立方米 9 108 0.63 76 912 3.54 核能 亿千瓦时 40 141 0.82 200 644 2.50 其他 万吨标煤 276 1.61 773 3.00 注:(1)一次能源生产总量及其构成,指省域范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及其构成,包括外部调入因素。(2)2005年,区外净来电101亿千瓦时,其中,核电40.4亿千瓦时,水电60.6亿千瓦时。2010年,区外净来电356亿千瓦时,其中,煤电205亿千瓦时,核电43亿千瓦时,水电108亿千瓦时。(3)核电、水电等电量折算标煤时,供电煤耗取值为2005年350克,2010年322克。(4)其他是指风能、光能、水能、生物质(秸秆、垃圾)能。 (三)能源效率提高。积极推进“上大压小”,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28.6万千瓦。加快大容量、高参数、低排放发电机组建设步伐,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占比由“十五”末的12.8%提高到46.2%。燃煤电站供电煤耗由350克下降到322克,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3克。加强电网建设与改造,降低电网损耗,全省线损率由8.7%下降到7.6%。加强能效电厂建设,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提高用户能效。坚持“以热定电”原则,推进热电联产建设和区域供热方式优化,提高综合热效率。按不变价计算,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费由2005年0.923吨下降到2010年0.734吨,累计下降20.45%。加强脱硫设施建设,125兆瓦以上燃煤机组(总容量4318万千瓦)纳入在线监控,系统投运率由2006年60.2%提高到97.9%,脱硫效率由51.4%提高到93.4%,平均排放浓度由952毫克下降到130毫克。在5年净增发电装机2188万千瓦的同时,电力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削减13.4万吨。 附表3 全省“十一五”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变动情况 地区 单位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全国 吨标煤 1.276 1.241 1.179 1.118 1.077 1.032 江苏 吨标煤 0.923 0.891 0.853 0.803 0.761 0.734 注:全国数据依照统计年鉴、统计公报推算;江苏数据2006年-2009年来自国家统计局等三部门公报,2010年为国家公告数据。 (四)能源装备提升。“十一五”以来,煤矿采煤综合机械化程度显著提高;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建成投产,核电、风电等新型发电机组陆续投运;特高压电网装备快速发展,电网自动化控制水平进一步提高。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初步形成3000亿元产业规模。风电装备领域,3兆瓦双馈式海上风机设备实现批量生产,2.5兆瓦直驱式海上风电机组研制成功并顺利下线,风力发电机、高速齿轮箱、回转支承等关键部件产量占全国50%,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光伏制造领域,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产量分别占全国的50%和70%,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以管道、阀门等为主的核电用配套设备、材料加快发展,竞争能力逐步提升。 (五)对外合作深化。以煤炭、电力、天然气等为重点,加强多层次、多形式合作。“十一五”期间,我省与山西、陕西、新疆等省(区)政府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大型能源企业分别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煤炭方面,积极拓展安徽、内蒙古、陕西等市场,省外矿点增加到20个,基本形成2000万吨生产能力。区外来电方面,山西阳城电厂二期工程建成投产,皖电东送规模逐步扩大,国信集团山西高平和古城项目加快推进,全省区外来电协议容量由400万千瓦增加到750万千瓦。油气方面,如东LNG项目一期工程于2011年上半年投入商业运行,如东LNG二期、连云港LNG、盐城(滨海港)LNG、连云港炼化一体化基地和徐矿新疆煤制气等项目前期工作逐步展开。 第二节 存在的问题 (一)能源资源严重匮乏。在原煤、原油、天然气、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一次能源中,原煤、原油、天然气等主要一次能源储量少、产量低。全省主要一次能源资源以外调为主,92%以上的煤炭、93%以上的原油和99%以上的天然气依靠外省或者进口,保障供需平衡的难度很大。 (二)外部约束明显增大。受地质储量、开采技术、民居和重大基础设施布局等多种因素影响,原煤、原油等自给率持续下降。风能、太阳能利用受到土地资源、海上施工技术、投资成本以及近海布局规划的影响,部分项目难以顺利实施。严格控制和持续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对布局和发展燃煤机组产生制约。可选“过江通道”岸线资源减少,对电网和油气管网建设带来严峻挑战。 (三)能源效率尚待提高。虽然全省能源效率已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41倍,但能源强度仍高于北京、广东、浙江和上海,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更大。按现行汇率计算,能耗水平约为美国的3倍、欧盟的4倍、日本的8倍。虽已建成“四纵四横”500千伏主干网架,但配网相对薄弱,线损较高,调峰成本较大,“削峰填谷”、提高效率的任务很重。 (四)应急保障亟待健全。全省日均耗煤约70万吨(其中发电用煤40万吨),亟需形成布局更加科学、分工更加合理的煤炭中转、储备、配送体系。日均消费成品油近5万吨,急需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输送管网和储备体系提供支撑。日均消费天然气约0.21亿立方米,但部分地区尚未纳入主干管网,储备能力尚不足2亿立方米。发电用煤和天然气运输能力、区外来电接纳能力、新能源接纳能力、电力需求侧管理能力和电网供需互动智能调峰能力等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体制机制有待创新。能源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缺乏科学的准入制度和有效的竞争机制,民间资本进入能源领域还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煤炭、电力等上下游企业之间尚未形成良性协调机制。能源价格未能充分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和外部成本。能源监管处于起步阶段,制度不够健全,手段较为缺乏。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更加有力有效的政策支持。 第三节 面临的形势 “十二五”时期,全省能源发展进入合理控制消费总量和调整优化结构的新阶段。要准确把握新要求,紧紧抓住新机遇,积极应对新挑战,努力化解新风险。 (一)新要求。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以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为目标,明确提出了新阶段能源发展的新要求:调整优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坚持节约优先战略,切实加强能源节约和用能管理。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作出了坚决贯彻“六个注重”,全力实施“八项工程”,又好又快推进“两个率先”的战略部署。城市化快速发展,工业化加速推进,信息化全面渗透,低碳化广泛兴起,也对能源种类、产品质量、供给方式和空间布局等提出新要求,电力、蒸汽、热水、冷源等二次能源需求将快速增长,居民生活能源消费比重将逐步提高。 (二)新机遇。“低碳经济”、“低碳技术”、“近零排放”日益受到全球关注。发达国家和主要发展中国家加快开发新一代能源技术,努力推动传统能源向“低碳能源”和“近零排放能源系统”转变。以煤为重点的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技术、节能减排技术,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重点的经济性规模化开发利用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将为能源发展增添新动力、创造新机遇。 (三)新挑战。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持续高度关注气候变化,先后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达成“巴厘路线图”,确定“两轨”谈判进程,召开气候变化大会,确立“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国家将非化石能源占比、能源消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纲要。环境对能源发展的约束力不断增强,要求将发展重心转向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能源;强化节能行动,提高能源效率;发展低碳产品,倡导低碳消费。 (四)新风险。能源发展面临资源、价格等多重风险。原油、天然气进口依存度仍将提高,资源获取难度逐步加大,安全保障面临挑战。全球主要能源价格上升趋势逐步显现,国际油价可能进入新一轮上升通道,并对国内油价形成压力。进口天然气比重上升,出口国谋求油气价格挂钩,以及推进国产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将对天然气价格形成压力。煤电价格矛盾持续积累,火电环保成本增加,新能源发电比重上升,可能加大电价压力。新能源产业规模化发展面临革命性技术“替代”的潜在压力。 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能源科学发展、构建现代能源体系”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能源发展方式为主线,着力加强能源建设,着力优化能源结构,着力推动科技创新,着力深化区域合作,着力提高能源效率,加快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为我省在新的起点上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节约优先。把节约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作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因地制宜,合理开发,推动建立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坚持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快实现从偏重能源生产供应向能源供应和需求管理并重的转变。 (二)多元开发。把内部挖潜与外部开拓、化石能源清洁利用与非化石能源加快发展结合起来,加快建立以煤炭、电力、天然气为主,内外并举、品种多样的稳定的生产供应基地,构建主体多元、多层互补的能源储备体系,提高能源保障能力。 (三)创新驱动。把科技进步作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增强能源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推动和引领能源产业变革,加快实现能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高效的转变。 (四)绿色发展。把调整能源结构作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关键措施,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提升传统能源低碳利用水平,加快实现从主要依靠化石能源向清洁高效、低碳优质能源结构转变。 (五)惠民优先。把改善人民群众用能条件作为转变能源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统筹城乡、区域能源协调发展,加强城乡用能基础设施和能源普遍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应急保障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第三节 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全省能源发展总体目标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合理控制总量,调整优化结构,创新体制机制,变革供能模式,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一)能源总量 坚持一手抓总量控制,一手抓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全社会科学合理高效利用能源。2015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力争控制在3.36亿吨标准煤(包括国家政策允许的非化石能源“增量”),年均增长5.44%。到2015年,全省全部电力可供装机容量达到11000万千瓦(包括风电600万千瓦等省内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以及各类区外来电装机)。 (二)能源结构 能源生产结构。结合我省一次能源资源禀斌、发展基础、开发条件,稳定发展煤炭、石油,推进发展核能,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2015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量力争达到3250万吨标准煤,年均增长3.78%。其中,非化石能源1415万吨标准煤,占43.53%,比重提高9.79个百分点,年均增长9.21%;可再生能源908万吨标准煤,占27.93%,比重提高12.93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7.52%。 附表4 全省一次能源生产结构 计算单位 2010年 2015年 实物量 折标量 占比(%) 实物量 折标量 占比(%) 总 计 万吨标煤 2700 100.00 3250 100.00 一、化石能源 1789 66.26 1835 56.46 煤炭 万吨 2122 1516 56.15 2200 1571 48.34 石油 万吨 186 266 9.85 180 257 7.91 天然气 万立方米 5000 7 0.26 5000 7 0.22 二、非化石能源 911 33.74 1415 43.53 核能 亿千瓦时 157 506 18.74 160 507 15.60 可再生能源 万吨标煤 405 15.00 908 27.93 能源消费结构。在积极推动省内一次能源生产结构调整的同时,积极开发利用天然气、核电、水电等外部清洁能源,增加供给,优化结构。2015年,全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中,力争非化石能源达到2350万吨标准煤,占7%,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0.65%;可再生能源达到1706万吨标准煤,占5.08%,比重提高2.08个百分点,年均增长17.16%。 附表5 全省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计算单位 2010年 2015年 实物量 折标量 占比(%) 实物量 折标量 占比(%) 总 计 万吨标煤 25774 100.00 33600 100.00 一、化石能源 24357 94.50 31250 93.00 煤炭 万吨 27220 19445 75.44 32010 22867 68.06 石油 万吨 2800 4000 15.52 3600 5143 15.31 天然气 亿立方米 76 912 3.54 270 3240 9.64 二、非化石能源 1417 5.50 2350 7.00 核能 亿千瓦时 200 644 2.50 203 644 1.91 可再生能源 万吨标煤 773 3.00 1706 5.08 (三)节能减排 能源消费强度。通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新兴产业比重,推广先进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等措施,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按2005年不变价计算,由2010年0.734吨标准煤,下降到0.594吨标准煤左右(按2010年现价计算,由0.622吨标准煤下降到0.504吨标准煤),5年累计下降18%以上,力争下降19%,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发供电效率。2015年,发电厂供电煤耗下降到317克/千瓦时以下,全口径线损率(包括配电损耗)下降到7.3%以下。 二氧化硫排放。扩大脱硫范围,加强脱硫监管,提高脱硫效率,2015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累计削减14.8%。 氮氧化物排放。采用低氮燃烧技术,推行脱硝改造,13.5万千瓦以上燃煤机组全部建成烟气脱硝设施,脱硝率达到90%,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0年累计削减17.5%。 能源行业碳排放强度。2015年,力争比2005年下降30%以上。 (四)能源服务 居民生活用电。城乡居民人均生活用电800千瓦时,年均增长10%。 绿色能源示范县。2015年达到8-10个,新增3-5个。 城镇燃气普及率。城市和建制镇全部纳入全省天然气管网,实现县县通气、重要乡镇通气。按人口计算,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煤制气、沼气等燃气普及率达到80%以上,其中,城镇和农村分别达到90%、65%以上。 农网改造覆盖面。全面完成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农网改造率达到100%。 第三章 重点任务 紧紧把握合理控制总量、积极调整结构、强化能源约束“三个导向”,始终坚持资源开发、节能优先、绿色能源“三大战略”,以千万千瓦区外来电基地、千万千瓦核电基地、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千万吨级LNG接收基地和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基地等“五个千万”工程为重要抓手和标志,全面推进落实“十二五”能源发展重点任务。 第一节 积极开拓重要能源资源 坚持“内稳外扩”,统筹规划能源布局,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国际、国内能源合作,努力开拓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电力等能源资源,提高资源控制力、保障力。 (一)煤炭 主要任务是稳定省内企业煤炭产量,开拓省外煤炭供应渠道,提升煤炭中转储备能力,实现煤炭来源多元化、运输通道多样化。 稳定省内企业煤炭产量。据预测,2015年,全省煤炭需求3.2亿吨(实物量,包括区外煤电折算的耗煤,下同),5年累计增加4800万吨。通过“内稳外扩”,新建4个省外生产基地,力争我省煤炭企业2015年煤炭产量(省内外合计)达到9000万吨左右。加强本地煤炭资源勘探,提高开采效率,稳定省内煤炭产量,稳定自产率,确保2015年省内煤炭产量达到2200万吨,占本省煤炭企业供应总量的24.4%。支持跨地区联合开发、独资新建,积极利用省外资源,提高本省企业外省资源自供率,力争2015年省内企业实现省外煤炭产量达到6800万吨。 开拓省外煤炭供应渠道。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巩固老渠道、拓展新渠道,鼓励省内煤炭企业“走出去”,取得一定规模的采矿权、探矿权,增强煤炭资源控制能力。加强与产煤大省合作,扩大与山西、陕西、新疆的合作规模,拓展内蒙古、安徽、宁夏、甘肃等地煤炭资源。采用联合开发、直接交易等方式,相机开拓澳大利亚、印尼、越南等进口煤炭,形成煤炭来源多元化。 提升煤炭中转储备能力。以电煤运输为重点,充分挖掘和利用“海进江”、大运河和铁路等运输能力,形成以京沪、东陇海、宁西等线路为主的铁路运输体系,以海运、“海进江”、京杭大运河为主的水路运输体系(见附图1)。以改造提升为手段,增强连云港港、南通港、徐州港、南京港煤炭接卸中转能力。以增强保障能力为目标,结合建设国家煤炭出海通道、实施《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在沿海、沿江和沿大运河地区规划建设6个煤炭中转储备基地,形成1.75亿吨中转储备能力,其中沿海地区5000万吨。 专栏1 重点煤炭中转储备基地 煤炭中转、储备事关稳定发电。“十二五”时期,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坚持中转与储备相结合、现货储备与资源储备相结合,布局和建设6个煤炭中转储备基地。 北部中转储备基地。依托徐州港,建设以苏北腹地为主要服务对象、兼顾苏南,以大运河等内河运输为主要疏散方式,年吞吐量达到5000万吨的北部中转储备基地。 沿海中转储备基地。依托滨海港、大丰港,建设以沿海地区为主要服务对象、兼顾苏南,以铁路、水路运输为主要疏散方式,年吞吐量分别达到2500万吨的沿海中转储备基地。 沿江中转储备基地。依托太仓港、靖江港、镇江港,建设以苏南地区、扬泰地区为主要服务对象,以内河运输为主要疏散方式,年吞吐量分别达到2500万吨的沿江中转储备基地。 促进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依托徐州矿务集团、上海大屯能源和华润天能煤电等骨干企业,以省外资源为重点,加快实施改扩建和新建工程,到2015年,煤炭产量分别达到6000万吨、2500万吨、500万吨。 (二)石油 主要任务是积极引入外部资源,逐步扩大炼油能力,加快完善输送储备设施。 积极引入外部资源。稳定苏北油田原油产量,保持一定的原油自给率。根据国家石油储备战略和“进油方便、出路通畅、靠近炼厂、快速反应”的布局原则,充分利用港口、航道、后方场地等条件,以沿海为重点,建设千万吨级石油储备基地。进一步加强与中石化、中石油等大型能源企业的合作,推进建设连云港、南通等大型原油码头和储油设施,扩大进口原油“一程”到港、“一管”到厂输送能力。加快实施中石油“长江基地项目”,确保“十二五”建成成品油集散中心,形成多元保供格局。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支持和鼓励各类企业“走出去”,开辟省外原油资源,提高国际市场直接获取资源的比重。 逐步扩大炼油能力。加快扬子石化、金陵石化“油品升级”改造工程建设步伐,确保“十二五”中期建成投产,到2015年,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900万吨。推进中石化连云港千万吨级炼化一体化基地项目,争取“十二五”开工建设。 附表6 炼化“一体化”及油品改造升级工程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总投资 备注 中石化连云港炼化一体化 千万吨级炼油 200 争取“十二五”开工 扬子石化油品升级改造工程 新建、改造17套生产装置 73 2012年建成 金陵石化油品升级改造工程 增加550万吨一次加工能力 51 2012年建成 完善输送储备设施。结合油品升级改造工程建设,加快日照、连云港-仪征“Y型”原油管道建设进度,实现原油输送管道化。立足减少损耗、降低运费、保护环境、确保运输畅通,统筹成品油管网布局,推动有序建设,形成布局合理、覆盖全省的成品油输送网络(见附图2),到2015年,成品油干线管道突破1000公里,成品油一次输送管道化率提高到85%以上。根据市场需求和油库合理保障半径,努力构建以炼厂和成品油接收基地为龙头,地区中心库、区域配送库、县级分销库为主体的成品油四级储备体系,到2015年,形成600万吨储备能力,保持200万吨基本储备。 (三)天然气 主要任务是增加气源,引导消费,强化储运基础设施,提高天然气安全、稳定、增供能力,提高天然气利用经济、社会效益。 积极增加气源。按照国家天然气资源配置政策以及省政府与中石油、中石化等资源企业签订的供气协议和《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天然气年度计划衔接,积极增加“西气东输”一号线、二号线、冀宁联络线和“川气东送”管线等入苏管道协议用气实际供应量。积极落实苏新《清洁能源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我省能源企业发展新疆煤制天然气,并通过中石油天然气管道“代输专送”。到2015年,确保供气270亿立方米,力争达到300-330亿立方米,其中,中石油260亿立方米,中石化20亿立方米以上。 专栏2 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系统) 分布式能源,一般是指以天然气为初始能源,经过能源转化设备转化,可以向特定临近用户提供热、冷、电等能源产品,具有分散布局、梯级利用特征的能源供应系统。 分布式能源,一般采用两种系统流程。除通过“燃气轮机——发电机”提供电力负荷外,一是通过“燃气轮机——余热型溴化锂机组”,提供制冷负荷、供热负荷、热水负荷;二是通过“燃气轮机——余热锅炉——蒸汽轮机——蒸汽型溴化锂机组”,提供制冷负荷、供热负荷、热水负荷。 分布式能源,因其服务范围不同,一般分为两类。一是为独栋楼宇客户提供服务的楼宇分布式能源系统(BCHP)。二是为同一区域多栋建筑用户提供服务的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CCHP)。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明确,能源为科技发展的第一重点领域,工业节能为第一优先主题。能源梯级综合利用技术为工业节能的重要内容。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能源局《关于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指导意见》提出,“十二五”时期建设1000个分布式能源项目,10个示范区域,2020年,在全国规模以上城市推广使用分布式能源系统,形成5000万千瓦装机规模。 引导合理消费。在加强计划衔接和管理,确保天然气计划逐年增加的同时,按照天然气利用政策,科学有序地推进天然气利用项目。在保障城乡居民和公共服务用气的前提下,适度发展燃气发电和工业用气。研究制定天然气分布式能源专项规划,推进分布式能源示范工程和示范区建设。加强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逐步扩大苏中、苏北地区用气范围,提高用气比重,推进城市化。统筹规划建设城镇天然气利用支线管网和配套储气设施。 强化储运设施。立足增加气源、提高稳定性、扩大覆盖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天然气基础设施。遵循“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多元供应、互联互通、安全稳定”的原则,制定实施《江苏省“十二五”天然气发展专项规划》,统筹布局和规范管理天然气接收、输送、储备、终端服务设施(见附图3)。重点支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企业加快建设“西气东输”二号线、三号线、冀宁复线、“川气东送”等干线管道及金坛、刘庄、赵集等配套储气工程,扩大入苏天然气输储能力。全面建成中石油如东LNG一期接收站及外输配套工程,力争2012年开工建设二期工程,确保“十二五”建成投产。加快推进中石化连云港、中海油滨海港LNG接收站和新疆广汇启东LNG转运分销站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十二五”建成投产,努力形成多气源、多形式供气格局。支持城市、开发区(园区)以及终端服务商建设应急调峰储气设施。鼓励天然气经营企业管网互联、应急代供。 (四)电力 主要任务是坚持省内与省外相结合、输煤与输电相结合,着力优化省内煤电布局,有效利用区外来电,切实提高电网水平,适应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需求。 优化省内电源结构。在推进核电建设、加强海上风电开发、推进光伏发电应用的同时,科学规划、有序发展煤电。根据国家东部沿海地区严格控制新建、扩建燃煤发电项目,继续实施“上大压小”的煤电发展政策,在国家和省电力规划指导下,优化燃煤电厂区域布局,重点向沿海、苏北地区倾斜,规范有序地重点建设大容量、高参数、低排放燃煤发电“上大压小”项目,为“十二五”初期和中期全省电力平衡提供重要条件。根据“区外来电”实际进展,及时启动电源储备项目。同时,在气源保障的前提下,主要在负荷中心地区有序发展先进、大型、高效天然气热电联产和调峰发电。在沿江、沿海地区交通、水资源等条件适宜的地点布局建设一体化煤气化联合循环多联产示范工程。 积极利用区外来电。加强跨省合作,推动省外煤电基地建设,扩大区外来电规模。到2015年,控制月(指每年8月迎峰度夏高峰期间)区外来电规模达到2250万千瓦左右,比2010年增加1500万千瓦。研究新增区外来电布局、开发模式和输电方式,充分利用西南水电、三峡水电等“西电东送”电力,逐步扩大内蒙古、山西、陕西等“北电南送”规模,确保稳定安全受电,促进跨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见附图4)。 切实提高电网水平。按照电源与电网协调发展、供电与用电智能互动、服务与价格统筹兼顾的要求,以跨区电网、区域电网主干网架为重点,加强电网建设,提升输送能力,提高管理水平,改善服务质量,降低社会成本(见附图5)。突出加强特高压输电能力,加快锦屏-吴江同里直流特高压工程建设,确保2012年建成;推进内蒙古锡盟、山西晋东南、陕西榆林、蒙西鄂尔多斯等地区至我省送电工程前期工作,力争尽早报批和建设,形成4条1000千伏交流、3条800千伏直流“区外来电”通道。继续完善并形成500千伏“五横五纵”核心主网架,加强和完善省内“北电南送”和苏南地区“西电东送”通道,提高与华东电网的输电交换能力。新增“北电南送”过江通道一条,增加输电能力400万千瓦。加强配网建设,解决城市电网薄弱环节,降低网损和售电成本。开展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着力解决重点地区、重点环节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改善农村用电条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到2015年,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综合电压合格率分别达到99.87%和99.695%。 第二节 着力发展非化石能源 把加快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作为优化能源结构的重要抓手,重点发展核电、风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同时配套开发抽水蓄能,示范建设风光储能,为2020年建成千万千瓦核电基地和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奠定基础。 (一)核能 主要任务是加强建成机组运营管理,推进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千万千瓦级沿海核电基地。 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坚持把安全放在核电发展的首要位置,一手抓好在役机组安全运行,一手抓好田湾核电站扩建工程。积极做好田湾核电站3-6号机组扩建工程项目核准、配套条件准备等工作,力争开工400万千瓦装机,推进7-8号机组扩建纳入国家规划。 (二)风能 主要任务是有序开发陆上风电,突出开发海上风电,促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努力打造千万千瓦风电基地。到2015年,形成600万千瓦装机容量;到2020年,形成1000万千瓦以上装机容量;远期形成2100万千瓦装机容量(其中,陆地风电300万千瓦),建成江苏沿海风电“海上三峡”。 专栏3 江苏沿海风电“海上三峡”工程 江苏沿海风电工程,是国家确定的重点风电工程。该工程遵循“统筹规划、示范先行”的原则,实行“陆地-潮间带-海上”梯次开发,最终将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装机规模,堪称“海上三峡”。 时 间 合 计 陆 地 海 上 2010年 137 137 2015年 600 240 360 2020年 1000 300 700 加快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建设。风电发展的潜力和重心在海上。坚持科学规划、综合协调、区域控制、合理利用原则,以建设射阳、滨海、大丰、东台等4个国家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合计100万千瓦)为契机,加快推进响水、如东等7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合计120万千瓦)的核准和建设进度,力争到2013年建成项目12个,形成238万千瓦发电装机。 积极推动陆上风电项目建设。按照《江苏省沿海地区能源发展三年实施方案》,加大协调推进力度,着力推动12个陆上风电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进度,确保到2013年形成134万千瓦装机容量。同时,在加强内陆测风的基础上,开展低风速风力发电示范。 (三)太阳能 主要任务是坚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推动太阳能光热利用、光伏发电协同发展,逐步形成较大规模。 加快发展光伏发电。全面贯彻落实《江苏省光伏发电推进意见》和《江苏省“十二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以校区、园区、成片公共建筑、成片厂房、沿海滩涂等设施和场地为重点,实施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示范工程,建成8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其中,地面光伏电站50万千瓦,屋顶和建筑一体化光伏电站30万千瓦),力争达到100万千瓦。 积极推动光热利用。将太阳能光热利用纳入建筑设计标准规范,对12层以下住宅以及有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统一设计、建设太阳能热水系统,加快普及太阳能热水器。结合新农村建设,引导和鼓励建设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暖房、太阳能暖棚、太阳能暖圈,并通过聚焦、聚热实现太阳能炊事利用,优化农村用能结构。到2015年,力争形成2亿平方米光热利用建筑面积。 (四)生物质能 主要任务是创新机制,加强示范,推动生物质直燃发电、生物质沼气发电、沼气直接利用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应用,形成适应不同条件和不同需要的生物质能利用体系。 不断完善收储流通机制。积极推广和应用泗阳县“三抓三建”秸秆收储机制,“抓网络”,建立秸秆收储流通机制,“抓奖补”,建立秸秆收储激励机制,“抓考核”,建立秸秆收储保障机制,确保生物质发电原料充分收储,及时供应。结合城乡生活环境整治,完善垃圾收集、处置体系,开展资源化、能源化利用。结合餐饮行业废弃油脂清理整治,以生物柴油示范企业所在地为重点,依托骨干企业,建立废弃油脂收储流通体系,促进生物柴油稳定发展和推广利用。 专栏4 泗阳县秸秆收储流通机制 泗阳县面积1418平方公里,人口100万,可用耕地105万亩,年产秸秆总量65万吨。2007年,江苏国信集团在泗阳县投资3亿元建设秸秆发电项目。该项目于2009年3月投入运行,当年消耗秸秆23万吨,发电1.1亿千瓦时,实现产值8200万元、利税1000万元,带动200多人本地就业,促进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 为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保障电厂稳定运行,泗阳县政府出台《关于秸秆收储与综合利用工作的意见》,建立了“3-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二 能源 发展规划 范本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