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代表大会讲话.docx
《省代表大会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代表大会讲话.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省代表大会讲话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XX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是在我省加快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处于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题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富民兴赣,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的新跨越。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XX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回顾不平凡的五年,全省发展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省发展史上不平凡的五年。全省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大力弘扬伟大的井冈山精神,积极探索加快江西发展新路,成功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和频繁的自然灾害挑战,着力解决前进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省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五年来,全省最显著的变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江西崛起的态势初步显现。全省经济快速平稳增长,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强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结构明显改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乡面貌明显改观,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初步预测,**年全省生产总值4610亿元,比**年增长1.12倍;人均生产总值10660元,同比增长1.04倍;规模以上工业 增加值1150亿元,同比增长2.73倍;财政收入520亿元,同比增长1.59倍;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0亿元,同比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00元,同比增长70.7%;农民人均纯收入3572元,同比增长60%;三大产业的比重由23.3: 36.1: 40.6调整为16.9:50: 33.1。经过全省人民努力奋斗,“十五”计划提前一年全面完成,实施“十一五”规划开局良好,一些重要的发展指标在中部地区和全国位次前移或进入前列。 ——五年来,全省最突出的变化是形成了全面开放、深化改革的格局,赣鄱大地充满生机活力。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和人均水平居中部地区首位,利用省外资金大幅增加,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落户江西。对外贸易成倍增长,与沿海发达地区和国际经济的对接与互动向纵深发展,与港澳台的经济联系和对外交往日益加强。提前一年全面实施农村税费改革和取消农业税。在全国率先全面进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信用社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市场体系建设等取得较大进展,民营经济加速发展,全民创业方兴未艾,县域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五年来,全省最难得的变化是着眼长远发展,积聚了巨大的发展能量。近五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比前五年增长2.63倍,一大批重点工程和项目先后竣工或正在抓紧建设。出省主通道及省会至各设区市公路均实现高速化,县乡和农村公路改造取得重大进展,铁路和机场建设大力推进,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电力建设和电网改造取得重大突破。综合通信能力显著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和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取得新的进展,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防灾抗灾能力明显增强。94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六大支柱产业不断发展。人才跨省流动进出比由1:7转变为1:1,其中高层次人才实现进多于出。全省综合发展环境明显改善,经济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五年来,全省最可喜的变化是围绕加快崛起,形成了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良好局面。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卫生、体育、人口与计划生育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就业、社会保障和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省工作稳步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和国防动员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安全生产形势显著好转,促进和谐平安的各项工作进一步强化,全省政治社会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加大,干部制度改革迈出新步伐,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水平明显提高,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继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深入推进,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 ——五年来,全省最深刻的变化是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变了、干事创业氛围浓了、自信心更强了。在深入持续的解放思想学习教育活动推动下,全省上下破除各种束缚发展的思想观念,市场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求新思变、加快发展的意识大为增强,专心干事、齐心创业、共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广大干部群众在亲身感受全省的发展变化中,对江西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这些成绩和变化来之不易,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不断进取、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共XX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赣部队、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向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向所有关心、支持江西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回顾我省这几年的发展历程,集中到一点,就是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本省实际,把握发展大势,抓住发展机遇,初步走出了一条符合XX省情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道路。实践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探索和完善正确的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进入新世纪以来,为开创全省发展的新局面,我们从经济欠发达的基本省情出发,注重把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同本地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注重抓住机遇、用好机遇,积极探索加快崛起、富民兴赣的发展路子。在发展视野上,坚持跳出江西看江西,自觉把江西的发展置于全国乃至全球的发展格局之中去谋划;在发展目标上,针对我省农业比重大、工业化滞后的实际,坚持以加快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把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有机统一起来,全力推进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在发展路径上,着眼于“环境是最大的品牌”,坚持从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入手,一方面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另一方面充分激发内在活力,大力推进全民创业,实施外源型发展和内源型发展双轮驱动;在发展理念上,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调既要兴赣更要富民,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实践证明,从XX省情出发,不加快发展不行,不科学发展更不行。把加快发展与科学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显著特征,是江西崛起之路的鲜明特色,也是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必须遵循的基本思路。 (二)必须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大力推进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的创新。观念就是财富。我们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关键环节,采取每年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双周日新知识讲座”、组织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和挂职锻炼等多种办法,不断清除小农经济、计划经济和“官本位”思想观念的影响,不断推动解放思想由领导层向全社会延伸,由浅层向深层延伸,由注重统一思想认识向更多地解决实际问题延伸。同时,坚持破立结合,大力塑造江西人的新形象,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开创性、操作性、坚韧性的有机统一,既注重创新思路,更注重操作落实,既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发展思路,又坚持经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发展思路不动摇,切实做到不争论、不折腾,看准了的事一抓到底,认准了的路坚定不移朝前走。实践无止境,解放思想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旗帜,进一步推进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实现发展的新跨越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必须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形成加快崛起的强大合力。发展是永恒的主题。万众一心、团结奋斗是我们这些年战胜各种困难、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力量源泉。我们坚持以发展的硬道理统领各种道理,以发展的目标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以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激励全省上下同心同德、共同奋斗;坚持用辩证和历史的观点看待和处理前进中的问题,注重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全省上下众志成城促崛起的强大向心力、凝聚力和创造力。这一局面来之不易,我们务必十分珍惜、全力维护、不断发展。 (四)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稳定是发展的基础,和谐是发展的重要目标。在推进江西崛起进程中,我们始终注意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紧紧抓住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这个基本点,既着力做大“蛋糕”,又尽力切好“蛋糕”;紧紧抓住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个关键点,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入手,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紧紧抓住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这个着眼点,努力营造和谐创业、和谐兴赣的社会氛围,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 (五)必须坚持大力加强党的建设,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成就江西崛起的伟业,关键是加强全省各级党组织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我们坚持把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融为一体,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着力提高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领导水平,着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着力增进各级领导班子和全省干部的团结,为加快崛起、富民兴赣提供了有力保证。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伟大事业与伟大工程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五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是巨大的,也是初步的、阶段性的。江西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的地位尚未根本改变,一些指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实现江西崛起的任务还很艰巨;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利益的调整,社会矛盾日益增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还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一些党员领导干部思想素质、领导能力和工作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败现象还比较严重,极少数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的案件仍时有发生,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解决前进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开创全省工作的新局面。 二、牢牢把握发展的新机遇,努力在中部地区崛起中有更大作为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江西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知识经济和网络化潮流奔腾而来,科技创新和技术扩散日益加快,国际产业分工向纵深发展,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们发展有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推进,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加速升级,服务业、社会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为我省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为我们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进入实施阶段,对中部省份的支持力度加大,与我省发展能量不断积蓄、自主发展能力显著增强两大动力汇聚,国际和我国沿海地区产业重组及生产要素加快转移,与我省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投资发展环境大为改善双重因素叠加,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与国内部分产能过剩并存,将使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方面区域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经济增长质量和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另一方面空前的社会变革,既给我们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经济总量小、经济增长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竞争力不强等问题还比较突出,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实现江西崛起任重道远。综合分析各种因素,江西正处在从人均生产总值1000美元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的关键时期,正处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阶段,正处在崛起进程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不进则退,慢进也会退。我们不能松劲,更不能懈怠;我们耽误不得,更失误不起。 党的十六大后,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两次视察我省工作,殷切希望我们“齐心协力,富民兴赣”,并指出“江西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以而且应当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有更大的作为”。全省上下一定要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宽广的时代眼光,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敢有作为、善有作为,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的新跨越。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努力建设创新创业江西、绿色生态江西、和谐平安江西,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新时期党的建设,为加快富民兴赣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在新的起点实现江西崛起的新跨越,就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放在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上,努力做到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综合经济效益比较好,资源利用效率比较高,城乡发展比较均衡,人与自然关系协调,整个社会和谐,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惠和幸福感,为建设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山清水秀、和谐平安的新江西迈出关键性的一大步。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是: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全省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两个翻番”,力争全省生产总值达到或接近一万亿元、财政收入超过一千亿元;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较大幅度下降;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和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就业、社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保和人口与计划生育等社会事业取得新的发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实现上述要求和目标,必须把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同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有机结合起来,深入实施以下发展战略: 第一,深入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加速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转变。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我省实现工业化的任务还相当艰巨,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进一步发挥工业化与信息化在统筹城乡发展、解决群众就业、加快富民兴赣中的主导性作用。 第二,深入实施统筹发展战略,促进城乡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把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系统工程,在着力增强农业农村自我发展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探索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不断提高全省人民的文化、教育、健康、社会保障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深入实施大开放和改革攻坚战略,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积极探索更高阶段开放和更高效益开放的新途径,不断提高开放水平。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要把大开放与深化改革更紧密地结合起来,以改革和开放的相互促进、双向推动,加快建设更具活力和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 第四,深入实施科教兴赣、人才强省战略,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深入实施科教兴赣和人才强省战略,保护创新热情,鼓励创新实践,完善创新机制,落实创新配套措施,培养高水平的创新人才,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进一步强化科技、教育、人才的支撑作用,提高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第五,深入实施生态立省、绿色发展战略,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把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生产建设、生活消费的各个方面,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坚持在集约利用资源中求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中谋崛起,巩固和发展我省的生态环境优势,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培育生态文明,使崛起的江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资源永续利用。 第六,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和谐发展战略,进一步增进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推动全民创业,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地变成人民群众的财富;坚持追求物质富有与精神富有的统一,着力推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也是解决社会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进一步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在扩大总量的同时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扩大总量、提升质量和效益,是我省发展面临的双重艰巨任务。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把扩大总量与提升质量效益统一起来,通过加快转变增长方式,扩大有效总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切实增强全省经济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产业发展层次和园区建设水平。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把工业化与信息化、生态化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以六大支柱产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基础产业、农产品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以市场为导向,以大企业为龙头,加强新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做大做强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业、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业、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业、食品工业、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业以及材料工业等六大支柱产业。加强资源整合,按照“科学规划、集约利用、提高附加值、拉长产业链”的要求,培育和壮大矿业经济,使优势资源转化为优势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产业技术升级。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打破行业、区域和所有制限制,合理引导企业重组,发展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软件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传统产业与新型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工业园区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极为宝贵的发展资源。要强化效益观念,搞好产业规划,选准发展项目,加强产业配套,创新管理模式,完善服务体系,节约使用土地,不断提升园区集约化发展水平、产业带动能力和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继续把加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战略地位,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快高速公路路网建设和农村公路建设,进一步扩大铁路、水运、航空的运输能力,形成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电力、煤炭等能源建设,建立稳定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以提高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开发利用和防洪抗旱能力为重点,建设调控有力的水利工程体系。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增强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领域的普及应用,建设更加完善、安全可靠的信息网络体系,提升普遍服务能力。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节约优先、环保优先,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广清洁生产,鼓励支持节能环保型产品产业的研发与生产,着力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逐步形成节约型、环保型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严格执法,加强监管,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生产能力,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提高工业废水废气达标排放率和城市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率。加大水土保持力度,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推进生态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生态效益。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强化政府、企业和全社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责任,切实保护好江西的青山绿水。 (二)以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和农民增收为重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新产业、形成新机制、建设新村镇、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创建好班子的工作目标,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遵循客观规律,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树立现代农业理念,按照“希望在山、潜力在水、重点在田、后劲在畜、出路在工”的思路,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切实保护耕地,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优质商品粮基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一村一品”,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做大做强一批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壮大一批覆盖面广、效益好的农业支柱产业。大力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水平,推进励农民兼业创业,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切实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快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逐步将自然村落改造建设成现代文明的新型村落社区,使广大农民成为有文化、讲道德、守法纪、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以村镇规划为龙头,加大乡村道路、洁净能源、安全饮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进村庄整治,加快改善农村面貌。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制度。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加强农村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大力开展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核心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努力建设富裕文明的新农村。 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以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深化乡镇机构改革;以落实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重点,深化农村义务教育改革;以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为重点,深化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稳妥推进国有农(林)场改革,继续搞好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多元投入和稳定增长机制。 (三)着力增强中心城市的集聚力辐射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心城市是江西崛起的脊梁。要把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摆到突出位置,以中心城市的崛起带动全省崛起。大力支持省会南昌加快发展,全面提高产业、人口、资源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强化核心增长极的作用,使之建成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区域物流商贸中心、金融中心。赣州和九江、上饶要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加快产业发展,加大建设力度,分别建成对接珠三角、长三角的“桥头堡”和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功能的区域中心城市。**、萍乡、新余、鹰潭、宜春、吉安、抚州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明确城市定位,加快人口和生产要素集聚,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设区市XX县区人口达到或超过50万,形成以更多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增长板块。同时,加快建设一批经济实力较强、功能比较完善、特色比较鲜明、环境优美的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在发展沿京九线城市带和沿浙赣线城市带的基础上,进一步打破行政区划,建立城际间协调发展的机制,大力促进城市间的合作与联系,积极创造条件,构建以南昌为核心的环鄱阳湖城市群。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城市网络体系,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对外发挥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作用,将我省经济更好地融入全国经济之中,对内促进区域经济分工,有效整合资源,带动全省经济繁荣。 要高度重视城市发展的内涵,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大力发展与城市定位相适应的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增加就业岗位,提升经济实力。提高城市规划水平,注重发挥我省独特的生态优势,凸显城市人文个性,提高城市建设品位。坚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城市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努力营造适宜人居、适宜创业的环境。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结合点。要以促进农民增收、增加财政收入、壮大经济实力为主要任务,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着力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经济板块,培育壮大一批经济强县。进一步处理好条块关系,凡是有利于县域经济发展、法律法规没有明确限制下放的权力,原则上都要下放,使县级的责任和权力统一起来。进一步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充实和增强县级财政实力,提XX县区级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强化科技、人才和信贷支持,为县域经济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推动开放型经济与全民创业更紧密结合,加快富民兴赣步伐。全面开放、全民创业是促进江西崛起、加快富民兴赣的两个战略支点。必须将两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促进外源型发展与内源型发展紧密结合,加快江西崛起、富民兴赣进程。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并举,深入推进区域合作,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不断提高“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建设水平,努力把我省建设成融入国际国内分工体系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优质安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高素质劳动力培养输送基地和面向海内外的旅游休闲“后花园”。在充分发挥我省区位、资源、生态等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创造体制机制、产业配套、综合服务等方面的新优势,不断提高对外吸引力;在大力推动工业领域开放的同时,加快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领域的开放,拓展对外开放的领域;在继续扩大利用内外资总量的同时,更加注重招商选资、提高利用内外资的质量,加快引进全球500强企业和境内外大企业来赣投资落户;在积极“引进来”的同时,努力提高出口对全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加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劳务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拓展发展空间。 深入推动全民创业。大力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使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发展热情转化为生动的创业实践。进一步激活各类创业主体,支持经营管理和科技人员领头创业,吸引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大力扶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自立创业,推动广大农民致富创业,引进省外人才和归国留学人员来赣创业,激励各级干部在富民兴赣中干出一番事业,使“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成为赣鄱大地奔腾不息、蓬勃发展的创业潮。进一步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让更多的创业者拥有施展才华的平台,使更多的民营企业通过不断创业做大做强。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远大目光、时代精神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队伍。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是推动开放型经济和全民创业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所在,要强化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强化法治理念,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透明,廉洁高效;强化诚信理念,坚决杜绝不兑现承诺、“新官不理旧事”的行为;强化“人人是环境”的理念,坚持以发展为大局,使优化和维护全省发展环境成为每个地方、部门和公民的自觉行动。要建立健全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 (五)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进一步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科技是支撑发展的持久动力,也是引领未来的主导力量。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统领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基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发挥比较优势,集中有限资源,以优势领域的重点突破带动整体科技水平的提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科技工程,下决心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紧密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着力强化企业创新能力,推进大中型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积极发展各类科技企业,加强高新技术园区及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大对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激励机制。坚持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加快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当今世界,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要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教育投入,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幅度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以建立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为重要支撑,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教育结构调整,整合优化教育资源,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引导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加快建立网络化、开放式、自主性的终身教育体系,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培养造就一批创新型的领军人才、创业复合型人才和有潜力的中青年人才,加快培养更多的优秀党政人才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抓紧培养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坚持在创新实践和公平竞争中发现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激情和活力。 (六)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体制优势是最有竞争力的优势,体制保障是最根本的保障。实现江西崛起的新跨越,必须实现改革的新突破。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体制,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监管和经营的有效形式,完善授权经营制度,提高国有资产的控制力和增值率。资产流动,是市场经济的一种必然现象。我们既要采取切实措施防止国有资产在流动中流失,也要注意国有资产“不流动”、凝固化而造成的流失。要积极引进国内外有市场、有技术、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加快推进国有大企业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增强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以及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凡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够自主解决、市场竞争机制能够调节、行业组织或者中介机构通过自律能够解决的事项,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行政机关不应干预,切实把工作重点转到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上来。要统筹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事业单位改革和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攻坚任务十分艰巨。我们既要进一步增强改革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又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和改革成果的普惠性,协调和兼顾各方面利益关系,确保各项改革有序平稳推进。 四、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新世纪新阶段,既是一个发展机遇期,又是一个矛盾凸显期。我们要始终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遵循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的基本思路,加强和谐平安江西建设,努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 (一)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公平。公平是和谐的基础,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是促进公平的关键。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扩大就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发挥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对促进就业的作用,努力增加就业岗位。进一步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扩大就业、再就业扶持范围,健全再就业援助制度,实现经济发展与增加就业良性互动。依法扩大城镇养老、失业和医疗等社会保险覆盖面,积极探索建立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完善城乡社会救助制度,发展社会福利、慈善事业和商业保险,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保障人民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力争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大财政投入,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特别是农村贫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完善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制度,切实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新增财力继续重点向困难群体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在实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的基础上,明后两年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和贫困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城乡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全覆盖、农民和缺乏基本医疗保障的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全覆盖。进一步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积极发展老龄事业。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完善职工工资稳定增长机制,努力实现群众收入水平与经济增长水平同步增长。注重分配公平,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缩小行业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的差距。 (二)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现阶段的社会矛盾主要是人民内部矛盾。要高度重视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加强社会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要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干工作、搞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顺应民心民意,严格依法办事。任何一项改革发展措施的制定,都要考虑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兼顾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群众的利益,避免因决策失误和工作不当引发社会矛盾。要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及信访工作,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着力提高新形势下解决各类社会问题、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村落社区建设,完善基层服务和管理网络。切实加强各行业、各领域的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依法加强对互联网和民间组织的管理,加大对服务性、公益性、自律性民间组织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化解矛盾、规范行为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加强先进文化建设,大力培育和谐文化。文化是民族之根、国家之魂,也是实现江西崛起、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教育干部群众,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凝聚力量、激发活力,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规范道德行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发展我们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营造科学发展、和谐兴赣的浓厚氛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和公民文明素质。 和谐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扎根社会生活,引领现实社会向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要把弘扬井冈山精神,塑造江西人“求新思变、开明开-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代表大会 讲话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