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内陆河流坎儿井式灌溉与排水工程研究.pdf
《干旱区内陆河流坎儿井式灌溉与排水工程研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旱区内陆河流坎儿井式灌溉与排水工程研究.pdf(8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 年第 期水利规划与设计科研与管理:/干旱区内陆河流坎儿井式灌溉与排水工程研究裴建生 徐 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寒旱区水资源与生态水利工程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新疆 乌鲁木齐 新疆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 新疆 乌鲁木齐)摘要:坎儿井式灌溉与排水工程是一种创新的水利工程型式 其目标是提高干旱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文章分析研究了干旱区中小河流的地形地貌、水文、水文地质特性及现有的灌溉与排水工程的缺点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合干旱区中、小河流的灌排工程型式 它借鉴了传统坎儿井的技术精髓 工程的效果将使干旱区的洪水、泉水和咸水资源化 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最终使干旱区绿洲最大化 工程的特点在于“藏水
2、于地下”、“取水于自流”、“输水于管道”和“上排下灌”文章扼要论述了工程的布局、结构和原理 并通过实例说明了其量化效果关键词:干旱区 坎儿井 灌溉与排水工程 水资源高效利用 绿洲最大化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新疆水专项()作者简介:裴建生(年)男 正高级工程师:前言与大河流相比较 干旱区中小河流具有明显的差别 纵坡陡、径流小、泥沙多、洪水峰高量小、蒸发强烈、河流出山后大量地表水迅速入渗转化为地下水 是干旱区中小河流的普遍特点 然而它的灌溉与排水工程却一直延用大河灌区的常规技术方案 多年的运行经验表明:现有的灌溉与排水工程难以克服灌区普遍存在许多问题 极大地限制
3、了干旱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工程型式 以期寻找到一种适合干旱区内陆河流灌区特点的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方案 干旱区中小河流的特点 地形地貌、水文及耗水特点干旱区内陆中小河流域在地貌上沿河流纵轴向 由山区、山前冲洪积扇、细土平原、绿洲与沙漠过渡带和沙漠组成 山区是河流的产流区或径流补给区 径流由冰川、融雪水和雨水组成 水流相汇成为流域的干流 山区地形峻陡 河道纵坡大 河床窄深 水流相对集中 流速湍急 出山口后 纵坡变缓 流速降低 水流分叉 进入细土平原中下游 河道游荡 水流浅而宽 并逐步湮灭于沙漠前缘 河流的径流特征是年季相对稳定 年内变化较大 迅期多集中于 月 水量占全年的左右 洪
4、水虽峰高量小 但在汛期径流中仍占有较大比重 由于中下游河道平坦 地下水位较高 地层垂直入渗较弱 加之蒸发强烈 洪水大部分入渗于山前冲洪积扇 转化为地下水外 另一部分多以水面蒸发的形式散发于大气 细土平原是现代灌区 所形成的人工绿洲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场所 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是水资源的两大竞争性消耗区 人工绿洲对水的矿化度有要求 灌溉水源一般为小于/的淡水 天然绿洲以野生的红柳和胡杨以主 以地下水为主要水源 它对水的矿化度基本没要求 一般为大于/的淡咸水或咸水 天然绿洲区是阻挡风沙侵蚀人工绿洲的屏障是干旱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主要水文地质特点 山前冲洪积扇受构造挤压运动的影响 随着山区地形的抬
5、升形成山前冲洪积扇凹陷区 凹陷内沉积了巨厚的砂砾石层 是地下水赋存的良好空间 该区域内含水层颗粒粗 河道渗漏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 水循环条件好 导水性强 含水层一般为单级地层 渗科研与管理水利规划与设计 年第 期透系数 /水质良好 与地表水基本一致 矿化度一般小于 /上游地下水埋深大由于沿河道纵向含水层颗粒由粗变细 同时地下潜水流量逐步增多 其下游的地下水位便逐步升高进入细土平原地层的透水性进一步变差 地下水便在山前冲洪积扇缘处溢出地面 储水构造外部轮廓随河流的大小而异 沿河流方向一般长度为 宽度约 其总储水量十分巨大 往往数十倍于河流的年径流量 水的更新周期 年 是区域内地下水流系统中最主要
6、的水源 也是储存地表余水的理想场所 细土平原区及过渡带细土平原区是山前冲洪积扇的延续 随着河水的流量变小 速度降低 挟砂能力随之变弱 从上游至中游 含水层颗粒相对较粗 区域地下水流系统的水循环条件较好 与冲洪积扇凹陷区的区域地下水的流的交换强烈 沿河道地表水与地下水有局域的交换 但含水层变为多层结构 层间夹杂厚度较薄且不连续的细颗粒的不透层 渗透系数 /水力坡度 地下水位 水质依然良好 矿化度一般小于 /主河道或山洪沟等地形低洼处发育有纵向泉水溢出带 地下水的补给源主要有两部分 其一为侧向水平流入的区域地下水流 其二为渠系及田间的垂直入渗 区域内的地下水主要由泉水、机井、植物的蒸腾和裸地的蒸发
7、向外排泄细土平原区下游至过渡带 仅洪水期地表水可到达本区域 含水层颗粒相对较细 区域地下水流系统的水循环条件较弱 含水层变薄并为多层结构 层间多为较为连续分布的细颗粒的不透水层富含承压含水层 地下水补给条件差 更新周期十分缓慢 一般为 年以上 渗透系数 /水力坡度 地下水位 部分流域仍发育有纵向泉水溢出带但水量变少并不断消耗 表层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大于/个别流域可高达/以上 只有部分深层滞流区地下水矿化度小于 /地下水位较高的区域 由于强烈的裸地蒸发 水去盐留 盐碱地发育 地下水主要由裸地蒸发和植物蒸腾向外排泄 灌溉与排水工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灌溉与排水工程现状干旱区中小灌区虽然具有自身的特
8、点 但一直延用常规的灌溉和排水工程体系 其主要特征是将灌溉与排水工程分而设之 灌溉工程主要含有水库、机井、引水工程、引水干渠和相应的输水渠系 水库和机井是水源工程 水库的主要作用是在时空上调蓄灌区内的地表水资源 机井用来开发利用灌区的地下水资源 主要作用有两点:其一是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来满足灌区的需水要求 从而形成所谓的混灌区 其二是独立形成以地下水为水源的纯井灌区 干旱区的排水工程一般布置在地下水位较高、地下水渗透性较差的细土平原区中、下游区 工程由干、支、斗、农排水渠组成 农排的作用有两点:其一是控制田间的地下水位 为田间垂直排水创造了条件 其二是直接承接田间的洗盐水 为田间水平排水创造了条
9、件 干排是总汇水排渠 它汇集上级排渠的水体 并将其排入河道尾闾或灌区低洼的容泄区 从而形成了“干排盐”的排水体系 现有的排水系统一般仅能将田间的地下水位控制在 左右 干排中水体的矿化度一般为 /随季节变幅较大 其水量一般被视为灌区中的污废水 多数以裸地蒸发或水面蒸发的方式消耗 灌溉与排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蓄工程能力相对不足 损耗大效率不高山区水库是干旱区河流目前共认的理想的调蓄工程 然而由于大水大沙的径流特点 大多数山区水库只能采用“蓄清排洪”的运行方式 汛期死水位运行 以防大量泥沙淤积库中影响水库寿命 山区水库的这种运行方式 限制了灌区“洪水资源化”能力 一些缺乏建设山区水库的河流 普遍
10、采用平原水库对地表水进行调蓄 然而强烈的水面蒸发和渗漏 使干旱区的平原水库库损率高达 不仅如此 无效的渗漏还造成水库周边灌区的地下水位上升 为其带来了次生盐碱化问题由于调蓄不足“浇白地”现象普遍 播前灌改为冬季“浇白地”灌溉定额需由/亩增加到/亩以上 浪费严重 地下水开采量的量化困难 能耗高上、中游灌区地层的导水性强 富水条件好单井出水量大 是灌区最适宜开采地下水的区域地下水的适度开采 有利于将当地的地下位调控到合理区间 从而减少无效或低效的蒸发、蒸腾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难以准确量化地下水开采量始终是困惑人们的问题 虽然水均衡法告诉我们区 年第 期水利规划与设计科研与管理间地下水的可开采量
11、的计算方法 但相应的侧向流入、流出量、渠系利用系数等均难以准确测量 并随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变动 因此 地下水开采量的准确量化十分困难 这些因素致使一些灌区的机电井或者超采地下水 使区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 或者本身可开采量富足 但因缺少外区域输水工程加之高昂的运行费用 不能将机电井群的水量向外调配 最终使地下水不能完全高效利用 中下游灌区的地下水位高合理科学的地下水位是减少灌区内潜水的无效或低效蒸发量的根本保障 地下水位过高所造成的大量潜水的裸地蒸发既是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碱化的根源 又是灌区表层地下水矿化度增高的主要原因 干旱区土壤的潜水蒸发十分强烈 如图 所示是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均衡试验站多年潜水蒸
12、发试验资料 现有的排水工程只能将中、下游灌区的地下水位控制在 所产生的无效裸地蒸发和低效的植物蒸腾量十分惊人 而浅层地下水又往往由于矿化度高 无法加以利用 使该区域的灌区水资源利用既不合理 灌溉条件又差图 干旱区典型河流土壤潜水蒸发试验资料 天然绿洲与河道地表水联系薄弱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是干旱区的两大竞争性受水区 天然绿洲主要依靠汲取地下水而繁衍 人工绿洲大量引水灌溉或多或少影响了天然绿洲的地下水量 多年来 即使人们发现灌区排水渠中水源的矿化度低于天然绿洲地下水的矿化度 也没人工回补绿洲地下水的工程措施 而是认为只要下泄相应的生态基流 天然绿洲的植被便可“自然”生长然而由于河道出山口距离天然绿
13、洲遥远 所下泄的生态基流往往仅在洪水期才能到达天然绿洲区 加之中下游河道宽平 有的河流甚至没有明显的河床 所下泄的水体多以水面蒸发的方式消耗于宽平河床中 输水效率十分低下 产生的综合生态效果也十分有限 一种干旱区内陆河流坎儿井式灌溉与排水工程 工程的设计思路及技术方案以流域为单元 将流域内的人工绿洲和天然绿洲看作地位平等的两大受水灌区 把地表水和地下水作为一个水资源总体 视全灌区的地层为一个统一的巨大储水构造 利用灌区内的水文、地形和水文地质条件条件 采用现代水利工程构筑方法 使全灌区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连为一体 并将全灌区的地下水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通过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合调度 高效率低能耗地利
14、用水资源 来满足两大绿洲的需水要求 是本灌溉与排水工程的总体设计思路“藏水于地下”、“取水于自流”、“输水于管道”、“上排下灌”是本灌溉与排水工程的设计思路“藏水于地下”是指将富余的地表水通过回补工程引渗入地下含水层“取水于自流”是指在灌区需水之时 如同坎儿井一般 利用灌区的地形的自然坡度将地下水自流引出地面“输水于管道”是指在输送地下水时最好采用管道输水 以提高输水效率并尽可能满足高效节水灌溉的压力要求“上排下灌”是指通过上、下游两道地下集水廊道的上、下拦截 一方面将区间的地下水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另一方面可利用上游集水廊道中的地下水作为灌区的灌溉水源 工程的总体布局及主要结构本灌溉与排水工
15、程含有:地面引水工程、引渗回补工程、地下集水廊道、引水干管、自流输水干管等水工构筑物 本灌溉与排水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如图 所示 工程剖面示意图如图 所示 工程布局特点在于灌区内至少布置两道地下集水廊道灌区地形较为平坦时 廊道可沿灌区等高线线布置横向布置 廊道中的设计水位低于地下水位 井与井的间距 两排廊道的间距一般 沿廊道轴线布置有辐射井群 它作用是均匀地拦截控制该断面的地下水和地下水位 考虑到灌区内地层为多元结构 为了增加灌溉水量辐射井内还布置有管井 井和井之间的设有连通管通过将引水干管与廊道相连 将灌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连成一体 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网 末排廊道设有通往天然绿洲的输水引渗暗渠
16、它的功能是将灌区余水或将矿化度较高的水体输至天然绿洲区科研与管理水利规划与设计 年第 期并渗入地下的地下水系统之中 以增加天然绿洲的受水面积 保证天然植被的耗水量图 本灌溉与排水工程平面布置示意图工程由自流输水干管将地下集水廊道中的地下水自流引出地面 一方面节省了大量的电力消耗另一方面 自流引水 是定水位取水 其水量受水位的限制 水位降低出水量自动减少 因此 工程是一种取之有度的水源工程 它不会也没有能力超采地下水 而机井抽水是定流量取水 当水量不足掉泵时 则可以增加井深 降低水泵的安装高程保证水量 极易发生井越打越深 地下水位越来越低的超采地下水现象当灌区内纵向山洪沟较为发育 为了减少廊道的
17、工程量 廊道还可以采用纵向布置方案 当灌区较宽时 也可以采用分段的技术方案 将廊道分成段 形成若干相对独立的条块状布置方案 以有利于工程的建设 当地形坡度过缓时 还可以在廊道合适处设定水位泵站 以代替自流输水干管的作用 在实施过程中 应依据灌区的现状、地形、水文地质、施工技术等条件 通过具体的分析计算和方案比选择优而定 工程的基本原理及调度运行 基本原理工程的水力学原理说明示意图如图 所示 为河流地表径流量 灌溉期 河道的径流由地面引水工程优先配置于上游地表水灌区 而非灌溉期的地表径流以及洪水期的地表余水 经自然入渗和引渗回补工程引入地下 储存于冲洪积扇凹陷区 成为灌区的地下水源 灌区的这两大
18、独立水源 共同承担着灌区的灌溉任务 显然 它们的总水量为 其中 地表水源的水量为()地下水源水量为 地表水源在输送的过程中大部分输向最终目的地 田间地头 小部分水量在输送过程中 由于各级渠系的渗漏转换为地下水 并成为可重复利用的地下水资源 同理 地下水源在输往田间的过程中 大部分亦到达田间地头 小部分在水的输送过程中 亦再次转换为地下水 成为可再次重复利用的地下水资源 和 分别是无廊道取水时 断面和 断面的区间泉水溢出量和土壤潜水蒸发蒸腾量 对应于田间的农作物的需水而言 泉水资源仅在灌溉期是有效的 非灌溉期是无效的其水面所产生的蒸发也是无效的 总体而言是低效的 中的蒸腾量在作物生长期是有效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旱区 内陆 河流 坎儿井 灌溉 排水工程 研究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