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会上的讲话.docx
《在全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全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会上的讲话.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在全市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会上的讲话 大会上的讲话 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倪玉平 (2011年 月 日)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会议,目的是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理清发展思路,全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奋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稍后,姚书记、侯市长将作重要讲话。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意义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导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将其作为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摆上紧要日程,强力予以推进。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充分认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明确方向,突出重点,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1、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改革开放以来, 我市逐步摆脱铜采选冶单一工业发展模式,建成了特色鲜明的重要工业基地。但随着经济发展,我市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一是在三次产业中,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2010年比重仅为25.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7.8个百分点。二是第二产业内部轻重工业失衡,重化工业比重高达94.8%,资源性产业占全市工业产值的比重高达80%以上。从根本上改变我市能源资源型产业比重过大状况,缓解由此带来的资源和环境压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迫切需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引领和支撑未来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破解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要素瓶颈。一是发展空间狭小。全市土地总面积仅占全省0.8%,建设用地较为紧张,发展空间十分有限。二是资源依赖性强。铜精砂、磷矿、钛矿等重要资源,基本需要进口或外购。三是生态环境脆弱。我市是全国典型二氧化硫和酸雨“两控区”,2010年二氧化硫排放量达4.03万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1137万吨,环境容量基本达到承载极限。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亟需通过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降低创造单位价值所耗用的资源和生态代价,提升和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促进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 3、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构建竞争新优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迫切需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国际社会后金融危机时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国内各地区也不约而同地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十二五”主攻方向,新一轮产业竞争渐趋激烈。从我市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一定的发展条件和基础。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涉及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1家,集中在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产业,2010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73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15.7%。同时,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一是产业规模小,对整个行业的带动能力不强。二是产业集聚度低,中小企业多、领军企业少,关联性不强,产业链不长。三是大部分企业对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不够,创新能力不强。要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及相关知识产权,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构建发展新优势。 4、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幸福铜陵的重要支撑。我市人均gdp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一些发达地区,但社会建设、生态环境、收入水平却与发达地区还有一定的差距。无论从体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要求,还是从 体现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社会发展相协调的角度,都到了改善民生促发展、促和谐的共建共享阶段。当前,我市正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和幸福铜陵进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发展质量。实现这一目标,就是要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结合点,有效拓宽人民群众的就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就是要大力培育发展服务型、消费型、环保型等新兴产业,创造新产品,进一步拓宽我市转型升级的发展之路;就是要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营造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理清思路,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指出,要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立足我国国情和科技、产业基础,现阶段重点培育和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我省出台的《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意见》,明确了包括国家七大产业和公共安全产业在内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力争到“十二五”末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 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大力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机遇,认真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根据《意见》要求,现阶段重点培 育和发展铜基新材料、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现代物流和文化创意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所以提出这六大产业,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根据国家和省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点,在工业领域选择条件较好、有一定基础的铜基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和新能源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将国家和省确定的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等产业纳入到选定的四个产业中。二是考虑到我市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突出结构调整和升级,将现代物流和文化创意两个服务业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中,促进“服务经济”与“工业经济”协调发展、双轮驱动,推动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体系。 综合考虑现有基础条件和未来五年发展,我们提出通过实施“千百十工程”(即开工建设项目超过1000个,培育和引进100个以上规模企业,打造10个特色产业集中区),努力实现“124”发展目标,即“一千亿元、两个高于、四大产业基地”。 ——一千亿元:到201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力争达到1000亿元; ——两个高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同期水平,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大产业基地。建设铜基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现代物流四大新兴产业基地,努力建设国家级铜基新材料产业基地。 实现以上目标,工作中要坚持三个导向: 一是在发展原则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发展重点,分清先后次序,从最有基础、最能见到成效的产业抓起。把铜基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位产业,重点支持,率先突破。同时,兼顾产业协调,以点带面,实现新兴产业的整体推进。 二是在发展重点上坚持领军企业牵动、重大项目带动。强化领军企业、重大项目的引领作用,调动企业主体的积极性,切实抓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聚集上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打造新的支柱产业。 三是在发展动力上坚持创新驱动、开放带动。放大科技和人才优势,积极“引智借脑”,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加强铜基新材料、节能环保等领域技术和产品研发,下大力气引进一批先导性产业,争取更多高端产业来我市发展。 三、突出重点,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当前,要按照“全面发展、梯度推进,重点突破”总体要求,进一步细化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各项工作措施,紧紧扭住着力重点,形成有力的工作抓手,从战略层面 向战术层面深入推进。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着力培育产业主体。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的基础上,积极引入市场机制,着力培育和扩大市场主体。围绕“十二五”时期培育和引进100个以上新兴产业规模企业的目标,我们要把壮大企业主体摆在突出位置,做到“三个注重”: 一要注重领军企业的引进。立足我市发展重点,积极面向国内外相关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题招商,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带动力强的大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引进要知己知彼,新兴产业发展需要从哪里突破、最好的企业在哪里必须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比如pcb产业,现在竞争很激烈,国内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等地,这就需要我们点对点抓好战略合作者的引进。同时,要借助与央企、知名非公企业的战略合作,摸清国内大企业的优势和意愿,深入谋划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合作项目,着力引进一批大企业落户我市。 二要注重传统优势企业的植入。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信息技术和先进工艺设备,改造提升铜、化工、电子等传统优势产业,引导其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转型升级。有色公司要继续发挥光荣传统,加大铜资源开发力度,提高铜冶炼水平,承接国内外先进铜加工业。特别是要集中力量,在发展铜基新材料方面有新的作为,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 出应有的贡献。铜化集团要全面创新化工产业发展的路径,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不断完善现有化工产业链条,加快向消费领域延伸,努力建设沿江绿色化工基地。 三要注重种子企业的培育。坚持把本土的中小科技企业作为实现自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活力之源,完善扶持办法,促进创新型中小企业不断涌现和发展壮大。每个产业要摸排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创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业,建立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型中小企业库。每个产业要选择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科技水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进行重点培育。要设定培育发展目标,实行动态管理,并在研发、管理、人才、用地、金融、上市、项目申报等方面予以政策倾斜和优先扶持。 第二,着力实施项目带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落脚点在于项目建设。没有项目,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就是一句空话。 一要抓项目推进实施。重点实施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今年,要加快推进总投资168亿元的31个在建及新开工新兴产业重点项目进度,争取年内完成投资35亿元,力争10个以上项目建成投产。今后,每年每个产业都要确定3-5个重大项目作为示范项目,集中财力物力扶持,强化协调调度,实现重点突破,带动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发展。 二要抓项目招商引入。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招商重 点,大力开展新兴产业专题招商。在招商对象上,要把大企业、龙头企业和专业配套企业作为主攻方向,把能够带动产业整体发展的核心企业作为重点,重视引进行业内具有特色的中小型下游企业。在招商方式上,要改变单纯比拼税收优惠政策、比拼土地价格、比拼环境承载能力的招商模式,大力开展规划招商、环境招商、产业链招商和以商引商。年内,要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举行铜基新材料、光电光伏等专题招商活动,力争引进15-20家规模以上企业。要重视做好下半年的央企合作招商活动,争取签约15个以上项目,引进投资100亿元以上。各县区要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年内至少开展一次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题招商。 三要抓项目谋划储备。在现有130个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围绕重点产业链和产业基地建设谋划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在项目的谋划上,要把产业发展的高端环节放在首要位置,尽可能遴选出关键技术水平领先、生产工艺先进、产品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努力占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要突出谋划一批战略性、牵动性的大项目,以大项目带来大产出,增强市场竞争力,形成爆发性增长源。要突出抓好铜基新材料产业链、光伏光电产业链等相关项目的谋划,补齐缺失链条、壮大薄弱链条、提升关键链条,力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先一步。 第三,着力打造产业基地。当前,我市在铜基新材料、先 进装备制造等领域已初步形成一定规模和发展优势,但仍存在技术领军企业数量少和规模不大等问题。要千方百计地提高产业聚集度,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努力形成若干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基地。 一是加快建设一批产业集中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是各类产业园区内成长起来的,要充分发挥园区在引领新兴产业发展中的培育、集聚和带动作用,加紧建设有一定发展基础的产业集中区。开发区要紧紧抓住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契机,进一步优化布局,强化产业特色,提高承载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铜基新材料、装备制造和pcb产业集中区建设。XX县区要进一步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加快光电和新型阀门产业集中区建设。XX县区要依托金桥工业园,加快铜加工、电子材料和机械制造产业集中区建设。到2012年,初步形成一批产业集中区,培育企业120家以上,实现产值380亿元以上。 二是谋划一批产业集中区。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建设各类专业园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功能,谋划建设示范园区装备制造、横港铜再生、展圣现代综合物流等产业集中区,推进多尼尔房车、汽车精细拆解再制造等项目进程,努力形成一批有特色、有体量的产业集中区。到2012年,力争新的产业集中区内新增落户企业85家以上。 三是打造新兴产业基地。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技术 密集的特点,走规模化、集聚化和特色化发展路子,加快建设铜基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基地。把铜基新材料产业作为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位产业,重点建设铜基新材料产业园和pcb产业园,争取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家,总产值达到300亿以上,在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推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争取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30家以上,总产值达到40亿以上。加速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建设,争取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20家以上,总产值达到40亿以上。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基地建设,争取2012年规模以上企业10家以上,总销售收入达到20亿以上。努力将产业基地建设成我市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着力强化技术保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环节,必须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创新成果产业化,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大力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程,启动“千名人才”计划,培养、造就和引进一批领军人才和技术、管理骨干。积极帮助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组建面向新兴产业的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力争每年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以上创新11 型(试点)企业15-20家,建立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企业技术中心等企业研发机构5家以上。 二是提升产学研合作水平。引导骨干企业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共建产学研实体,引进高校院所在铜设立新兴产业研发平台。力争在铜基新材料、光电产业等新兴产业领域组建1—2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每年建立20个产学研合作实体,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0项,与中国科学院共同组建中科院皖江新兴产业技术发展中心。 三是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进一步提高中科大创业园孵化能力,完善孵化管理体制,促进科技企业孵化器向县区延伸,建立晶体材料及元器件、it信息、led光电子、精密模具等一批专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培育和形成一批新兴产业集群。力争每年新增孵化面积1万平方米,新入驻孵化企业20家、毕业企业10家。 四是加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立科技成果交易与转化服务平台建设,建立面向新兴产业集群的创新资源共享和公共服务平台。力争每年建立生产力促进、专利代理、科技咨询等科技创新中介服务机构2—3家,建成1个新兴产业创新资源共享、试验检测或技术转移等公共服务平台,建成省“科技路路通”铜陵分中心。 四、强化落实,加快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工作合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必须加快 形成政企互动、市县联动、部门合力强势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环境和氛围。 一要制定发展规划。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抓紧修订完善文化和现代物流两个产业发展规划,启动编制铜基新材料、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四个产业发展规划,科学确定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统筹规划产业布局、发展规模和建设时序等。各县区、开发区也要结合各自重点培育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制订规划实施方案。抓紧制定六个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引导项目投资和企业发展。做好与国家、省规划的紧密对接,加强与我市“十二五”规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市规划的衔接。 二要加大政策扶持。根据《意见》精神,今后政府关于扶持资金、建设用地、金融服务等优惠政策将优先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我市即将建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安排资金不少于1.5亿元,同时,建立战略性新兴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年内启动运作1-2只5亿元资金规模的基金项目,重点支持新兴产业发展。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竞争择优、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集中力量办大事,切实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刀刃上。要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撬动作用,引导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投资的格局。 三要形成工作合力。市里成立了高规格的战略性新兴 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各县区要相应成立工作机构,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要加强目标管理,分年度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主要任务、重大项目、重要工作等,要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统计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运行分析,及时掌握产业发展动态。要加强督查考核,重点检查各地、各部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提高新兴产业考核权重,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体系。要建立健全部门帮扶和领导联系制度,帮助解决企业发展、项目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营造全社会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氛围。 第二篇: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见 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密集、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是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的产业。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是省委、省政府推动产业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我省科教资源较为丰富,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特别是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平台。各地各部门要更新发展理念,高度重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作,采取超常规措施,确保“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翻一番以上,为科学发展、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皖富民提供强大支撑。 一、目标任务 1、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历史机遇,集中力量,以领军企业为主体,以核心重大项目为主抓手,以技术和人才为支撑,着力完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力争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省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2、基本原则。 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充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的同时,加强政策引导,促进资源汇集,共同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明确重点,集中突破。根据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和国家政策导向,立足我省的特色和优势,选准主攻方向,明确发展重点,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开放合作,加快发展。在加快省内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培育中小科技企业的同时,瞄准重点领域的国内外领军企业和关键技术,加大招商引资和技术人才引进力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创新驱动,强化支撑。强化创新体系建设,广泛集聚创新人才,加大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果,集聚一批新创业团队,加快推进产学研联盟,牢牢掌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3、发展目标。 到2015年,力争新兴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产业生产值超过千亿元,部分行业居全国领先地位;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建成若干国家级和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 二、发展重点 1、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新型显示、智能家电、集成电路、软件和物联网。新型显示优先发展液晶显示器件、等离子体显示面板、oled、激光显示,特种显示模块和组件等;智能家电优先发展以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人工智能产品;集成电路优先发展芯片设计、封装、测试、鼓励引进芯片制造生产线等;软件优先发展系统软件、嵌入式软件、数字语音系统、各类应用软件等;物联网优先发展传感器、射频器件及中间件、智能仪器仪表等物联网感知产品制造,推进物联网在经济、社会上的应用。 2、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装备、节能产品、资源综合利用。节能环保装备优先发展工业生产过程中余热利用系统及关键设备,大气污染及水污染防治系统及装备,生活垃圾、污泥等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系统及设备,智能电网输变电设备,高耗材装备轻量化制造。节能产品优先发展led外延片、芯片及配套器件,绿色照明产品,节能家电,节能材料。资源综合利用优先发展再制造、废弃物资源化。 3、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金属材料、硅基新材料、电子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碳纤维材料等。高性能金属材料优先发展新型高强合金材料、轻量化功能材料;硅基新材料优先发展光伏玻璃、显示玻璃、节能建筑玻璃、半导体材料,硅基新材料关键装备制造等;电子材料优先发展高端电子铜带、超薄电子铜箔、金属粉体材料、磁性材料等;新型高分子材料优先发展新型工程塑料、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等。 4、生物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生物制造和生物农业。生物制药优先发展各类新药、品牌仿制药、特色原料药、重大传染病疫苗和诊断试剂、再生医学、高端医疗器械等;现代中药优先发展中药新品种、动植物提取物、中药保健品等;生物制造优先发展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生物基高分子材料、新型酶制剂等;生物农业优先发展生物育种、绿色农用生物制品等。 5、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光伏、生物质能源、洁净煤。光伏优先发展硅基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薄膜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新能源并网发电装置及系统、大容量储能电池等;生物质能源优先发展非粮生物乙醇、生物石油、生物柴油,秸秆成型燃料、气体燃料;洁净煤优先发展煤层气岩层气开发、煤基气体转换及利用。 6、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发展数控机床等数字化、柔性化及系统集成的重大基础装备,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及电子制造设备,能源、交通、采选、冶金、化工等领域的重大成套技术装备,新型基础零部件。 7、新能源汽车。重点发展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重点发展高性能电机,单体电池、电池模块及其控制系统,车身电子,促进新能源汽车整车产业化。 8、公共安全产业。重点发展通讯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产业。通讯安全优先发展量子通信、北斗导航、微波通信、网络安全等系统和装备产业化;生产安全优先发展安全生产监控、大空间火灾探测预警、矿山采选灾害防控及矿用防爆、工业过程安全保障等系统与设备,新型阻燃材料;食品安全优先发展食品筛选检测材料、仪器和设备。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选择有基础、有条件的若干产业重点培育发展。鼓励各地积极发展其他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 三、主要措施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千百十工程”,到2015年,开工建设1000个左右重点项目,培育和引进100个左右重点企业,培育10个左右特色产业基地,形成“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格局。围绕“千百十工程”,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关键技术攻关、创新平台建设和体制机制创新,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强有力支撑和发展动力。 l、壮大一批领军企业。大产业需要大企业牵头担当。要充分调动企业积极性,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激发发展活力。引进一批掌握核心技术、带动力强的行业领军企业;鼓励在皖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发展新兴产业。扶持一批高成长性中小高新技术企业做大做强。 2、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大产业需要大项目带动。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每年支持建设200个左右重点项目。抓住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重大项目在我省布局。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项目库,超前谋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 3、打造一批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建设产业基地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抓住国家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机遇,鼓励现有各类园区发展新兴产业,引导企业和各种要素向园区集聚,支持符合条件的园区建设省级新兴产业基地,并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4、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是关键。实施“111人才聚集工程”,有针对性地培育引进扶持100个左右创新团队、1000名左右国内外技术领军人才和1万名左右高技能人才,为新兴产业提供力支持。加快实施股权激励机制,鼓励专利、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投资和分配。优化高校学科设置,发展与新兴产业相适应的新兴学科专业,大力推行“订单式培养”,积极培养产业发展亟需的各类专业和实用技术人才。 5、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是支撑。要围绕制约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制定技术路线图和技术发展指南,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进行技术攻关,争取部分项目列入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计划,突破核心关键技术。 6、建设一批创新平台。创新平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要素、推动成果转化的有效载体。要加快建设一批技术研发、检测实验、技术转移等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产学研战略联盟,加强与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究院(所)、实验室或设立分支科研机构。鼓励骨干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提升企业核心技术能力。 7、培养一批中介组织。积极发展技术交易、咨询、科技评估、科技招投标等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为各类企业的创新活动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 8、创新体制机制。鼓励企业创新激励机制,对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行股权、期权激励。增强国有企业创新活力,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创新投融资体系,鼓励企业上市,积极引进培育风险投资,加快建立产业投资基金,解决企业快速发展的资金“瓶颈”。创新土地管理机制,优先保证用地需求。 四、支持政策 l、财税政策。一是统筹现有相关各类专项资金,形成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合力。省各类与产业培育、技术开发相关的专项资金,根据自身职能,在不改变现有管理权限和管理渠道的前提下,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二是省政府一次性安排2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各地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资金和风险投资引导基金。从2010年起到2015年,省政府每年拿出5亿元,设立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支持重大项目、重点企业、产业基地等,省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项目管理办法。省引导资金由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相关部门提出初步安排意见。为避免重复投入、提高引导效率,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项目和实施效果报送制度,相关单位每年二季度前,将各类专项资金、引导资金支持的项目,汇总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导小组,年底前报送实施效果。三,是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融资的方式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产业基金,基金按市场方式运作,适时退出,滚动支持。各市要设立相关资金,共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用好用活各类政策资金,集中用于扶持重点项目,用出成效。 2、金融政策。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骨干企业通过上市、发行企业债、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等方式筹集资金。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兴产业的支持,开发适合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支持以专利等无形资产作为抵押进行融资。加快设立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 3、市场政策。组织实施重大应用示范工程,选择创新药物、节能产品、废弃物处理、新能源汽车等尚处于产业化初期、社会效益好、市场机制暂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的重大技术和产品,组织一批应用示范工程,培育新兴产业市场,拉动产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新兴产业企业成为直供电试点企业。支持发展有利于扩大市场需求的专业化服务、增值服务等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支持创新药物优先进入医保目录。对于符合经济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技术发展方向的重大创新产品,由政府首购和订购。 4、开放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境外、省外企业投向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国内外企业在我省设立研发机构,支持外资企业与省内企业、研究机构合作申请省科技开发项目和产业化项目。支持我省企业开展全球研发服务外包,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开展联合研发活动,申请国际专利和注册商标。扩大企业境外投资自主权,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融资。 五、组织保障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省政府负责同志任组长(方案另定),省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负责日常组织、协调、督查、调度和推进工作。 2、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在项目核准备案、工商登记、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认定等方面,减少、简化审批程序。对新兴产业领军企业、重点项目申报等开辟“绿色通道”。健全政府信息网络,向企业界及时发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使企业家能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产业政策。切实解决部门利益分割、多头管理和职能交叉错位等问题,使政府财政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政策充分发挥协同作用。 3、实行责任制。各市要高度重视,进一步解放思想,找准比较优势,切实做好“无中生有”的文章,有重点地尽快培育和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省直相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制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具体政策措施,促进相关产业发展。 4、加强评估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新兴产业统计指标监测体系,每年年初分解目标任务,逐季对新兴产业发展状况和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进行调度和通报。将各市、各部门推进新兴产业情况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对工作扎实、成效明显的市予以表彰,在下一年度加大支持力度。 芜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准确认知、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不少企业。做小家电出身的德豪润达,原本只想把在广东的家电产业转移到芜湖,在当地腾出空间发展led产业。但到芜湖考察后,这家企业下定决心直接把led项目放到芜湖,把这里作为企业“二次创业”的战略要地。三安光电负责人也坦言,在与芜湖决策层的交流中,发现他们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比自己还超前,这是促使三安从最初打算投资30亿元追加到120亿元的重要原因之一。 点上寻求突破,链上寻求规模,芜湖专门成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加强顶层设计和高层推动,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聚――产业基地”的思路,统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该市还完善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库编制工作,目前已谋划重点项目238个,总投资1890亿元。 如何推动项目“盆景”转变为产业“风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扩张和技术提升。芜湖的做法是,在尊重和顺应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发挥政府主导力量,集中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自主创新、人才引入等事关新兴产业长远发展的领域重点扶持。 芜湖结合市情制定了一揽子扶持政策,其中技术创新、人才引进、改制上市、科技成果转化和金融支持政策等是其中的重点。例如,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11年到2015年,市、区两级财政每年安排40亿元,用于支持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和产业基地建设。针对新兴产业的融资需求,加快创业风险投资发展,壮大基金规模。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资金不如引进技术,引进技术不如引进人才。”按照这一理念,芜湖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家库,还大力实施产业振兴“千名人才计划”,引进了一批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留学归国人员和境外人才来芜发展。 按照芜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路线图”,到2015年,芜湖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收入将突破4000亿元。围绕目标,芜湖将实施“6122”工程,即“十二五”期间打造6大产业基地,5年培育100个领军企业,投入各类资金200亿元,撬动重大项目投资2000亿元,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撑。 “腾笼换鸟”和“就地输液” 为实现XX市高XX县区战略性发展思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针对区域内原有的传统产业,芜湖高XX县区采取“腾笼换鸟”和“就地输液”的整合措施。高XX县区划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北面8.6平方公里为核心区,南面23平方公里为拓展区,核心区将重点引进科技含量及产品附加值高的新兴产业,而逐步淘汰那些污染大、产品附加值低的传统产业,将土地资源有效利用起来,进行“腾笼换鸟”。根据要求,落户核心区的高新技术企业必须要有自己的研发中心和研发队伍。通过引导、改造已经落户高XX县区核心区的老企业,帮助企业调整战略思路、加强研发队伍,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营销渠道,让传统企业重新焕发活力。实现“就地输液”的目标。 土地资源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大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只有更加节约有效的将土地资源利用起来,提高容积率,企业厂房更多向空中发展,让单位土地的效益最大化。同时,高XX县区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严禁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以及破坏生态环境的相关行业进入高XX县区,努力提高土地节约利用水平,制定严格的企业投资强度准入标准和用地退出机制,加强对闲置土地的清理。严格把握进区项目的准入条件,支持企业建设多层厂房。 发展新兴产业,加大自主创新 高XX县区大力实施“二次创业”战略,核心是“双轮驱动”模式,以增强创新能力和发展特色产业为两大驱动力,通过自我发展和外部引进,推动园区发展,实现对芜湖经济发展的示范、引领和带头作用。高XX县区服务外包产业园,参观了落户于此的佳景设计公司,与传统工厂不同,整洁干净的4栋4000平米的小楼里,设计人员正在用着最先进的cae系统,完成各种车型各环节的设计工作,佳景目前具有整车和各零部件的设计能力,目前为奇瑞及国内各家汽车公司承担二三十个车型的设计任务。 虽然没有工厂流水线机器的轰鸣,这些年轻的设计者们正在满怀激情的为社会创造着价值,促进这个国家更快的发展。“一般工作五年以上的,年薪在10到15万左右”,企业优厚的待遇,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了一个个优秀员工孕育的环境,最终促进企业的快速成长。 产业园一期目前已投入使用,30万平方米的产业园二期正在加紧施工,届时将建成软件中心、汽车电子信息中心、数据中心和呼叫中心等专业楼宇,同时配套专家楼、商务中心、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等。 高XX县区通过产业转型,孕育了一批批像佳景这样的“小巨人”公司,同时在奇瑞新能源汽车、华光集团、海螺集团、中集瑞江、中航集团、美国德尔福、日本川崎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带动下,形成了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服务外包等四大主导产业。这些新兴产业无一例外的加大自主创新,在人力资源方面,坚持“引资金不如引项目,引项目不如引团队,引团队不如引人才”的思路,形成人才资源高地,提高创新效率。 第三篇: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研报告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调研报告 罗河镇人民政府:汪金龙 当前,全县上下正紧紧围绕市第十次党代会XX县区委十一届三次全体-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市 加快 培育 发展 战略性 新兴产业 大会 讲话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xrp****65】。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xrp****65】,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