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pdf
《“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pdf(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第 46 卷第 S1 期2023 年 5 月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Vol.46 No.S1May,2023 收稿日期:2023-01-05.基金项目: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学项目(AC22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202241772174、41911530235)、云南省人才专项项目(202201AT070211).通讯作者:韩非,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地球科学.E-mail:hanfei doi:10.3969/j.issn.1001-4616.2
2、023.S1.008“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肖 萍1,韩 非2,游 伟3,张玉慧4,于 佳1,5,王锦涛1,叶 丹1(1.玉溪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2.云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3.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北京 海淀 100083)(4.玉溪师范学院化学生物与环境学院,云南 玉溪 653100)(5.云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云南 昆明 650500)摘要 课程思政融入大学专业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其实施需要以学生为中心,将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地球系统科学”是将地球作为一个完整系统来研究的学科,具有
3、跨学科性、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特点.在地球系统科学的课程思政建设中,注重跨学科整合的同时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要坚持知识传授、人才培养,同时也要将思政教育贯穿始终.作为一种注重实践、跨学科整合的教育理念,STEAM 教育为思政教育融入“地球系统科学”提供新的视角和手段,能较好地将专业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深度融合.此外,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BE)运用于“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的评价体系,有利于检验其实施效果,还有助于课程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达成.关键词 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STEAM 教育,OBE 理念中图分类号P9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4616(2023)S1-0045-09E
4、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Earth Science System”Xiao Ping1,Han Fei2,You Wei3,Zhang Yuhui4,Yu Jia1,5,Wang Jintao1,Ye Dan1(1.School of Teacher Education,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 653100,China)(2.School of Earth Science,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3.School of
5、 Information Technology,Renmin University,Beijing 100083,China)(4.School of Chemistry,Biology and Environment,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 653100,China)(5.Faculty of Education,Yunnan Normal University,Kunming 650500,China)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into university pr
6、ofessional courses is an important part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and its implementation needs to be student-centered and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education and teaching.Earth System S
7、cience is an interdisciplinary discipline that studies the earth as a whole system.To ensu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professional courses of Earth System Scienc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and integrate ideological an
8、d political elements,not only adhering to knowledge transmission and talent training,but also runn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out.As a practice-oriented and interdisciplinary educational concept,STEAM education provides new perspective and way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
9、ion to integrate earth system science,and can better integrat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ransfer and value guid-ance.In addition,applying the OBE concept to 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Earth System Science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is conducive to testing its implementation effect,and also helps t
10、o achieve the knowledge goals and skill objec-tives of the courses.Key words:Earth System Science,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STEAM education,OBE concept54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46 卷第 S1 期(2023 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0)和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2022)等文件的颁布施行1 3,进一步明确“课程思政”全面融入高校学科专业教学的意义:(1)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11、2)“三全育人”体系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和全方位协同育人效应的重要抓手4 5.作为一种全新的综合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是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机融合,而如何实现融合则成为新时代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命题5 8.“地球系统科学”是以“地球系统”作为研究对象,将地球的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连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强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演化的一门综合性学科9 17.如何从理论探索到教学实践,将思政育人元素融入到“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教学中,以期达到相应的德育目标,需要重点把握两方面内容:(1)注重“地球系统科学”跨学科整合、理论与实践并重的特点;(2)凸显“课程+思政”培养体系,在学生夯
12、实专业根基的同时厚植爱国情怀.STEAM 教育是一种注重实践及跨学科整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的教育理念,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实践,完成项目任务并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从而适应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和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18 23.基于传统教学模式,将 STEAM 教育理念运用到地球系统科学人才培养中,尝试性改善地球系统科学课程与思政教育在教学体系和内容上相互割裂、互为碎片的局面,从而体现思政育人的有效性、时代性和科学性.此外,将成果导向教育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运用于“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建设的
13、评价环节,不仅有利于检验其实施效果,还有助于课程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的达成,从而提高课程的整体教学质量24.本文分三步展开,首先简单阐述“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其次,从四个方面(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模式、评价体系)探索“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实践;最后,探讨“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实施的保障措施,并且将地球系统中的碳循环和水循环作为课程思政实施的典型案例来举证如何将思政、育人元素融入到“地球系统科学”这门综合性学科中,以期供同行参考.1“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1.1 课程性质决定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地球系统科学是高等院校地理学和地学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必修
14、课程,其内容涵盖了地球科学领域多个二级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9,15 16.地球系统科学主要讲授地球系统的深空起源与内部组成、壳幔相互作用、水圈与大气圈、生物圈与地球系统、人类与地球系统的相互作用、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和重大地质事件与气候突变的耦合作用,是多门学科融合的结果,具有揭示整个地球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因而,在地球系统科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愈发凸显.该课程具有如下几个特性:(1)“地球系统科学”是研究地球系统整体行为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地球表层系统,是不同圈层与人类圈的交集区,通过认识地球系统的运行机制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的自然和人为触发机制和
15、变化趋势,规范、控制和调整人类自身的行为,在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2)“地球系统科学”阐述人地关系(如何衡量人类活动对系统的影响,评估未来地球系统变化对人类生存环境和资源环境的影响),以及人类如何调整个体行为和整体社会发展模式,以服务于人类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科学目标.通过该课程内容的讲授和学习,促进学生们增强对地球系统的科学认知,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3)“地球系统科学”是古老的、基础性科学,同时又是新兴的、发展的、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更是未来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科学基础,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掌握本
16、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进一步引导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较快地进入“地球科学”研究领域,为后续课程学习和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打下扎实基础.简而言之,“地球系统科学”主要讲授地球系统的深空起源与内部组成、壳幔相互作用、水圈与大气圈、生物圈与地球系统、人类与地球系统的相互作用、地球系统的碳循环和重大地质事件与气候突变的耦合作用,是多门学科融合的结果,具有揭示整个地球系统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因而,在“地球系统科学”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愈发凸显.64肖 萍,等:“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1.2 学科人才培养特点决定了
17、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地球系统科学”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特点,其蕴含了科学精神、家国情怀和职业道德等丰富的思政元素.在学科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该课程旨在引导学生从更大的时空尺度、圈层交叉的宏观视角来认识地球的演化历史和行为,培养学生形成基本的系统性地球科学思维能力,并激发其认识、探索和保护地球的意识.(2)“地球系统科学”课程的开设促使学生了解地球科学研究体系和方法,启发学生对自然、社会以及个体职业发展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研究态度,使其认识到人类对于维护地球自然环境,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负有重要责任,最终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述目标使得课
18、程兼具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双重性质,同时包含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和实践性等特征,更加直面现实问题,培养学生通过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课程思政在“地球系统科学”课程融入的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地球要从了解地球开始,从学习地球系统开始.与此同时,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让学生了解到随着全球社会经济的飞跃发展,人类生产和社会活动对地球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和生态的扰动和破坏规模也日益扩大,人类社会正面临着重大挑战,即地球环境的变化正在加速,并且使地球系统正在进入一种新的、人类从未经历过的状态,而面对当前日益加剧的全球变化,有效降低风险是人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综上所述,“地
19、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教育比其他专业课程更迫切需要思政育人元素的融入,强调科学素养的同时,重视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这既是地球科学领域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又是地球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推动“地球系统科学”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相得益彰,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教育和引导学生提高专业自信、掌握专业技能,树立“以技报国”的人生志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严谨求实的职业态度,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2“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在理工科类专业教学过程中需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1 4:(1)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教育与科学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提高学生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理学类,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3)工学类,要注重强化学生工程伦理教育,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由此,对于理工并重的“地球系统科学”而言,在推动其课程思政建设时应充分挖掘课程自身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加强专业教学团队的思政育人情怀,改进教学模式,构建课程思政的成效评价体系.本研究认为建设“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可从课程内容、师资队伍、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展开(图 1).图 1“地球系统科学”课程思政建设思路(据刘宪锋、李晶 2023 修改)Fig.1 Constr
21、uction concept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Earth System Science(after Liu and Li,2023)2.1 课程内容建设课程是思政建设的载体,也是学校育人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地球系统科学”将大气圈、冰冻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岩石圈等作为一个系统,通过大跨度的学科交叉,构建地球系统的演变框架,理解当前74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第 46 卷第 S1 期(2023 年)正在发生的过程和机制,并预测未来的变化,包含全球系统观、整体与相互作用观、动态变化观、多学科交叉集成观四大理念9,1
22、1.“地球系统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和推动作用,对于人类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对全球变化的理解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地球系统科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能有效改变传统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在教学体系、内容相互割裂的状况.因此,在课程建设方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强化课程顶层设计.对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进行系统设计,分清与其他课程之间的支撑关系,以及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角色及价值.(2)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思政元素挖掘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基础,通过思政元素和专业内容的有机融合,形成较为全面、特色凸显的“课程+思政”人才培养体系,使学生打牢专
23、业根基同时厚植爱国情怀.此外,将家国情怀、专业精神、社会担当和核心价值这些思政元素融入现有专业课程,以实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同步提升.(3)建立思政育人案例库,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学生.相关案例可以从课程发展简史中寻找老一辈科学家在学科创立及发展中的艰苦奋斗历程,如黄大年英雄事迹等.通过典型案例学习激发学生奉献报国的热情,增强对专业的认同感.2.2 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团队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核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其自身的育德意识、育德能力以及教育情怀是教学团队建设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保障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元素有机结合的重要支撑.此外,“地球系统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的特点,决定
24、了该门课程教学团队需要多学科融合交叉构建.由此,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24 27:(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借助多元化的线上和线下培训、学习与交流,建立并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评价机制,切实提高教师的德育能力、德育意识和教育情怀,促进师德素养的全面提升.(2)加强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作为课程教学实施的主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尽管经过 30 多年的发展,“地球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尚处于奠基之中,总体框架尚未成形,这就对教师的专业认知能力和对前沿热点的把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每位专业教师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这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引
25、领作用至关重要.(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还应具备全面分析学生思想、态度和价值观的能力,充分了解不同学生的思想意识的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找准最佳的德育切入时机,做到因材施教.2.3 教学模式创新课程思政建设的主阵地(渠道)是课堂.“地球系统科学”课程兼具跨学科性、技术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特性9 11,这就要求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理论素养和实操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此外,广义的课堂不仅仅指传统的教室,也包含了各种场景式的教学环境,如野外及实验室教学等.场景式教学不仅突破了原有教室的限制,使学生能够沉浸在真实的教学环境当中,同时也是理论知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球 系统科学 课程 建设 探索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