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量范畴到假设条件的演变——从重庆话“二回”谈起.pdf
《从数量范畴到假设条件的演变——从重庆话“二回”谈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数量范畴到假设条件的演变——从重庆话“二回”谈起.pdf(1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从数量范畴到假设条件的演变 从重庆话“二回”谈起雷冬平李飞燕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提要语言类型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存在着从时间范畴到条件范畴的演变路径。其实,这一演变路径还可以进行扩展,至少在汉语中,存在着一条由数量范畴到时间范畴,再经由时间范畴到条件范畴的演变路径,却鲜有人注意。在重庆话中,数量短语“二回”表示“两次”或“第二次”;当“二”的数词义弱化时,“二回”凝固为时间词,泛指“下次”;在时间域内,如凸显时间段时,由表时间点的“下次”义引申为表时间段的“以后”义。当“以后”义的“二回”常用在表示假设关系复句中的背景条件小句句首时,“二回”虚化为
2、表假设的条件连词。从数量到时间再到假设的演变路径同样存在于在西南官话、中原官话等方言区以及汉语史中,甚至英语中也存在上述同样的演变路径。关键词数量范畴时间范畴条件范畴重庆话二回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引言从时间范畴到条件范畴是一条单向性的演变路径,各学者主要从历时的角度,结合相关例证证实了这一演变路径。值得注意的是,表“将来”义的时间词同样是假设条件连词的一个重要来源,吕叔湘(:)就曾指出有一些时间关系句总是包含有条件关系,其中未来之事是很重要的来源。如董正存()就对既表将来义又表假设的“且”和“当”进行了探讨;徐朝红()则以“还”“向”为例对“持续义”和“追溯义”时间词是否会导致
3、条件范畴中语法功能的不同进行了探讨。然而我们注意到,在现代汉语方言及汉语史上,从将来时间范畴到条件范畴的演变路径还可以扩大,即存在着一条由数量范畴到时间范畴再到条件范畴的演变路径。这一现象却鲜有关注。重庆话中的“二回”就存在这样一种演变路径,“二回”可以表示数量或次序,也可以用来表示具有“下次或以后”义的时间词,还可以用作表示假设的连词。重庆话“二回”的各个义项是从何而来?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本文拟先从共时角度对重庆话中“二回”这种多功能用法进行描写,再从历时的角度对“二回”所体现的演变路径进行探讨,然后结合汉语史及英语材料来论证上述演变路径的普遍性。重庆话“二回”的多功能用法研究“二回
4、”作为西南官话中一个使用频率非常高的词语,对其语义认识还不够充分。梁德曼、黄尚军(:)在 成都方言词典 收录了“二回(子)”一词,但是只收录了“下次、下回”一个义项;许宝华、宫田一郎(:)在其主编的 汉语方言大词典 中也收录“二回”一词,释之为“下次、以后”,并用了西南官话中云南腾冲方言的例子来说明。许宝华、宫田一郎(:)还收录了“二回头”一词,将“二回头”解释为“第二次”义。其实,“头”相当于“二回子”中的“子”,是一个后缀,因此“二回头”就相当于“二回”。可是在释义上,该方言词典并没有注意“二回”与“二回头”的相关性。从方言词典解释的不足中可以看到,对“二回”的认识还是有所欠缺的。其实,“
5、二回”在西南官话中是一个多功能的词语,我们以重庆话为例对其用法进行逐一描写。作数量短语,表“两次”义的“二回”()一回二回不得行的话,下回再来嘛一次两次不行的话,下次再来。()你搞一回二回就行了撒,不要紧到搞做一次两次就够了,不要一直做。例()例()中的“二回”通常和“一回”连用,表示“两次”之义。值得注意的是,调查中发现,重庆话中“二回”表“两次”义的使用频率在逐渐减少,表“两次”义更常用的还是“两回”。这种现象很可能是由于“二回”具有的多功能性导致的,因为“二回”成词后,特别是具有时间和条件用法后,其最初的源结构用法受到了压制,从而导致使用频率的减少。当然,这也很可能就是受到了普通话“两回
6、”表达的影响,从而年轻一代少用“二回”来表达“两回”义。但是从实际语言调查的结果来看,年龄在 岁以上的人的话语中,“二回”还经常使用。作数量短语,表“第二次”义的“二回”()这种事我不希望还有二回第 二 次。()一回生,二回第 二 次熟。以上二例“二回”表示的是一种次序。上述例()和()中的“二回”在句中实际上表达的就是“第二次”的意思,验证这种语义的方法就是,在理解时,其前都可以补充“第”字,而意义不发生改变。作时间词,表“下次”义的“二回”()你已经来了几回了,二回就晓得路了你已经来了几次了,下次就知道路了。()二回来记到把我的伞带来下次来记得把我的伞带来。以上二例的“二回”表示“下次”的
7、意思。值得注意的是,从表“第二次”的“二回”到表“下次”的“二回”,表示数词义的“二”的语义已经开始弱化。可以发现,这里的“二回”已经不再确指两次或者第二次,而是泛指紧接着某一次之后的一次。如例()中“二回”表示的“下次”义就非常明显,因为在前一小句中的“几回”就是“二回”表示“下次”义在句法上比较明显的形式标识。在语义上的鲜明特点就是,“二回”表示“下次”义主要是表示时间点,凸显的是一个动作事件在某个点上再次发生。雷冬平等从数量范畴到假设条件的演变为了使表达更加明确清晰,本文将表“两次”义的数量短语二回记为“二回”;表“第二次”义的数量短语记为“二回”;表“下次”义的时间名词记为“二回”;表
8、“以后”义的时间名词记为“二回”;表“假设”义的连词记为“二回”。文中重庆话用例来自于作者之一的母语内省和田野调查。调查人:钟昊东(重庆奉节人,岁,自由职业)、张启月(重庆黔江人,岁,普通职员)。作时间词,表“以后、将来”义的“二回”当 小节中的“二回”表示的“下次”概念不再是指某个时间点,而是指某个时间段的时候,“二回”应该理解成表示将来的时间词“以后”义。如:()他在纠结二回下次以后去还是不去?()春天一点都不冷,二回以后冬天才是冷哟。如例()中的“二回”可以有两种理解:理解成时间点时,表示的是“下次”义,如果“二回”理解成时间段,则“二回”是表示“以后”义。当“二回”不能理解成时间点的时
9、候,它就只能理解成“以后”义,如例()。因为冬天相对于春天来说次序是排在后面的,从春天到冬天显然要经过一个时间段。且也没有“下次冬天”这样的说法,所以“二回冬天”是一个纯时段的表达。在重庆话中,“二回”“二回”的区别还可以有句法搭配上的形式验证。二者都可以跟“再”共现,如形成“二回再”结构,则既可以理解成“下次”义的“二回”,又可是理解成“以后”义的“二回”。如:()一起吃饭这个事,二回下次以后再说嘛。()别灰心,二回下次以后再试一下。可以有两种理解是因为不管是在时间点还是在时间段上,当然还可以“再”发生某个动作行为或事件,因为汉语大都还是遵循时间顺序原则的。但如果“二回”与“再”共现形成“再
10、二回”结构时,则“二回”只能理解成表示时间段的“以后”义。如:()你再二回以 后还是莫搞忘记了。()你再二回以 后一定记得带个外套来。这是因为“再”表示动作的又一次发生,所以后面的“二回”凸显的动作发生就是时间段。如果理解成时间点,会与前面的“再”的重复累加语义发生冲突。因此,从凸显时间点到凸显时间段,“二回”语义越来越远离其源结构的数量语义,这也说明凸显时间段的“二回”比“二回”的凝固度要更高。作连词,表“假设”义的“二回”()你二回如 果有时间的话,准备去哪儿耍你如果有时间的话,准备去哪儿玩?()二回如 果你有翅膀了的话,就可以到处飞了。()你们打算去哪儿,二回如 果他回来了?上述三例中的
11、“二回”可以理解成表示假设的连词,义同“如果”。前一个小句表示假设的条件,后一个小句表示假设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且两个小句的位置一般可以互换。“二回”与“二回”的区别在于,“二回”不能用在单句中,它所在的小句前或后必须有一个照应的小句,语义和句法上才能自足。虽然语义上“二回”好像也能理解成“以后”义(如例),这是因为“二回”小句表达强调的刚好是时间,但根据上下文所表达的条件语义来看,理解成“如果”更符合语法的要求。而且如果“二回”是用于像例()这样表示虚拟的条件中,即这种条件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这样的“二回”就只能理解成表示假设的“如果”义了。而且从句法搭配上,“二回”与“二回”也
12、具有形式标记上的区别,即表现在与副词“再”的搭配上。前面我们说“二回”与“再”可以形成“二回再”和“再二回”两种紧邻共现结构,但是“再”却不能与“二回”形成紧邻共现结构,二者只能分置于前后不同的小句中,如:语言科学 年月“二回”经常和后缀“子”一起使用,形成“二回子”,意义基本和“二回”一致,但在交际中经常使用,添加了“子”缀后,表达上有舒缓语气的作用。重庆话中,这样的词语不限于“二回子”,还有“上回子”“下回子”“头回子”等。也就是说,“二回”作为一个名词可以添加词缀进行构词,而“二回”却不可以进行这样的构词,这说明“二回”比“二回”的词汇化程度要高。()二回如 果碰到了的话,再转告他这件事
13、。()再可以一起玩,二回如 果他回来了。如以上二例中,“二回”和“再”不再紧邻共现,“二回”位于假设条件小句之前,“再”则位于内容小句之前,形成“二回,再”句式(同样,二小句位置可互换),这样的“二回”只能是假设连词,它们在语义上已经完全虚化了,更多的是表达一种语法连接功能。“二回”类概念从数量范畴向时间范畴的演变从上文“二回”的五种功能来看,它们不是处于离散的状态,这五种功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后一功能都是从前一功能演变发展而来的。本节就从历时的角度来考察它们的演变路径。“二回”虽有五个功能,但是真正关键的演变环节主要有两个:其一是从数量短语“两次”义的“二回”和“第二次”义的“二回”向“下
14、次”义的“二回”和“以后”义的“二回”发生演变,这一过程是从短语结构向词的演变,是一个词汇化过程;其二是从“二回”向表示假设条件义的“二回”演变,这一过程从具有实义的时间词向语义虚化了的连词演变,是一个语法化的过程。本节先看第一个演变过程。我们把第一阶段演变前的短语结构看成是数量范畴,因为无论是“两次”义的“二回”,还是“第二回”义的“二回”,从它们所表达的语义上来看都是一个数量短语,而“在汉语中,数量短语表示的就是数量范畴”(陆俭明 :)。而且我们认为在这一阶段的数量范畴主要包括时量和动量,虽然时量短语和动量短语蕴含了时间概念,但不能将它们看成是时间范畴,因为在形式上它们还是“数量”的短语结
15、构,因此,二者在语义上也只能是属于数量范畴。“二回”表示的是动量,后文涉及的“一朝”“一旦”等则属于时量。要弄清“二回”从数量范畴向时间范畴的演变还需要从其源头说起。“二回”表“次数与次序”义数量短语的溯源许慎(:)说文解字囗部:“回,转也。从囗,中象回转形。”“回”本义为“回转”,用作动词。早在先秦时期已有用例。如:()倬彼霄汉,昭回于天。(诗经大雅云汉)()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楚辞离骚)例()中的“回”,郑玄笺释为“回转”;例()写作“”,王逸则注“”为“旋也”,“”“回”一也。二字仅繁简之别,皆为动词。刘世儒(:)认为“回”作为一般动作“往返”次数(“往返”一次就叫“一回”)的
16、动量词最早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大约到了唐代,“回”用作动量才大量通行开,如白居易诗:“一章三遍读,一句十回吟”“几回人欲聘,临日又踟蹰”。刘著的观察非常正确,“回”由动词表示“回转”义转喻为表示动作回转次数的量词,前加数词表示数量,这种演变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虽然“回”作为动量词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出现,但表达动量“两次”义的“二回”则要到唐宋时期才能见到用例,这与量词“回”到唐代才大量使用是密切相关的。如:()隔日三日二回,取旧汤袋依前法踏之,得汗还止。(唐王焘 外台秘要方 卷十八)()日供其二回食,以饭缁流。(宋普济 五灯会元 卷二十)例()义为“第二日第三日的时候,按照之前的方法再用
17、脚踏旧汤袋两次”,这是“二回”,义即“两次”。例()中“日供其二回食”表达的是“每天提供他们两次食物”之义。雷冬平等从数量范畴到假设条件的演变 感谢匿名审稿专家指出数量短语与时间的联系与区别。专家认为“两次 确实应与数量有关,但是 两次 本身也内涵了时间”。审稿专家的意见加深了拙文对动量短语和时间范畴之间存在联系的认识。从历史文献来看,“二回”的“两次”义用例最先出现,这说明“两次”义的“二回”是其他用法的源结构。表达“第二次”义的“二回”也是从“两次”义的“二回”发展而来的。这符合数量发展一般规律,即序数是从基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具体到“二回”,二义关系也非常清楚,“二回”表达“两次”的语
18、义,说明包含了一个第一回与一个第二回,当“二回”凸显的不是数量的总和,而是凸显数量的“第二次”义时,与之对应的“第二回”就形成了。这种在数量前加表次序前缀“第”的表达形式最早见于宋代。如:()头边总未见得,此是第二回勘他。(宋圆悟克勤 碧岩录 卷八)这种用例宋元很少,明清渐多。如:()蛋子和尚一月前又转到云梦山下,走到洞边,刚刚雾气敛尽,蛋子和尚喜不自胜。这是第二回了,越发胆大,信步行去,早过了那三丈长一尺阔的不测桥梁。(明罗贯中 三遂平妖传 第九回)()我只吃过一回,这是第二回了。(清曹雪芹 红楼梦 第四十一回)汉语中的序数一般都是通过在数量前加上“第”来表达,而且这种“第二回”的表达一般都
19、有上文表示“第一回”等相关语义的照应,如例()()画波浪线部分。这是很自然的语义逻辑,因为只有先有了第一次,才会有“第二回”这样的表达。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上下文语境的呼应,有时即使没有“第”,“二回”也能理解为“第二回”义,这种用法到清末才见到用例。如:()里面秦相一看就明白了,头一回错打监寺的,二回打了骑肩头的,这回又打了骑腿的,这必是和尚妖术邪法。(清佚名 济公全传 第十九回)()兆璧,我看你还是招了罢,现在已经吃苦,难道再受二回么?(清佚名 闺门秘术 第二十三回)以上二例中的“二回”都是表示“第二回”的“二回”。前者形成“头一回,二回,这回”这种对照语境的表达形式,从前后的对照凸显中,能够
20、使得“二回”的“第二回”义得到凸显;后者也有“现在已经吃苦”这样的句子与“二回”形成照应,所以“二回”的“第二次”义也容易得到解读。随着“二回”表次序用法的发展,到了清末,“二回”单独用来表次序的“第二次”义也较为普遍。如:()不一时,打手收拾停当,奔孙家来了。此二回去打,弄得孙家人离财散,叫做祸从天上来。(清佚名 剑侠奇中奇全传 第三回)例()中,前一小句或者较大一些的上下文中都没有提到“第一次打”的事情(虽然在更大的原文故事情节中有这样的交代),我们认为这种“二回”表达“第二次”的用法已经完全不依赖于字词等形式照应标记了,这种独立表达“第二次”义的用法说明“二回”已发展成熟了。“二回”表“
21、下次或以后”义时间词的形成我们上文说“二回”和“二回”还没有成词也主要是从语义上来判断的,无论是“两回”还是“第二回”,二者的语义都还能够理解成“二回”,没有脱离数量的范畴。只有当“二回”的语义不再能够理解成“二回”的时候,“二回”则已凝固成词。如:()俊章吃了一回苦子,二回明白啦,他换了一个地方上东墙。(清杨德茂 大八义 第三回)例()乍看与前文例()相同,都形成“(头)一回,二回”这样的结构,实则不然。例()中的“头一回”“二回”“这回”后所搭配动词都一致,都是“打”,因此“头一回”“二回”在语义上具有类推传语言科学 年月 匿名审稿专家的意见非常正确,认为“次”不管理解为“次数”还是理解为
22、“序次”,“两次”“第二次”都表达基于前次的量的累积和增加,就是说,“两次”要求有相对的参照时间或事件,不表示绝对时间或事件,即使到了表达“以后”义的阶段也依然是需要有个相对的时间或事件参照。专家意见与我们观察到的实际用例是一致的,而这恰恰说明,“两次”“第二次”义的“二回”是属于数量范畴而不能是时间范畴,因为这个数量短语最重要的是存在一个数量的累积,而时间是蕴含在这个累积过程中的附加语义。递性,就容易解读出“头一回”接续“第二回”这样的语义。但是例()中的情况不同,如果前一分句说“吃了(第)一回苦”,后一分句说“吃了二回苦子”,则“二回”是“第二回”之义,可是现在后一分句是说“二回明白啦”,
23、则“二回”就不宜理解成“第二回”,因为“第二回明白啦”在语义上是不通的,因此这种“二回”应该理解成更泛化的“下回”才更准确。如果说例()还具有勉强理解为“第二回”义的语境,那么失去这种上下文特有照应格式且泛化了的“二回”就只能理解成时间词“下次”或“以后”义。如:()吴家太太多贤惠,到衙中,已买偏房一个人。二回信到言怀孕,姑老爷,无子之忧可放心。(清陈端生 再生缘 第二十一回)()便叫家丁取了一口剑,暗暗的开了库门,换出马俊的宝剑,晚间好交还马俊。二回做审语详文报详上司。(清杨瑞芬 争春园 第三十六回)例()中“二回”是凸显与这一次所言内容的不同,这次写信告诉你已经买了一个偏房,下次(二回)你
24、收到信的时候我估计就会和你说怀孕的事情了。如果没有“这一次”的参照,而是笼统的言说动作在以后的时间发生,那么“下一次”的语义就可以泛化成“以后”义,如例()的“二回”就是更强调“先完成了一件事情,以后再完成某一个动作”语义。所以,“二回”是理解成“下回、下次”义,还是理解成“以后”义,取决于该词使用的上下文语境和说话人想要凸显的语义重心,如凸显具体的时间点,则“二回”表达“下次”义,如凸显将来的时间段,则“二回”表达“以后”义。这一点我们前文也谈到了。再如:()我劝你快戒酒,免得二回再丢丑。(清末刘省三 跻春台 卷二)()老姆大喜,叫他二回又来唱。香远从此唱歌乞食,倒还快乐。(同上,卷四)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量 范畴 假设 条件 演变 重庆 二回 谈起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