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万物生化之逻辑结构探微——以《庄子》之“道”“气”“形”为例.pdf
《道家万物生化之逻辑结构探微——以《庄子》之“道”“气”“形”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家万物生化之逻辑结构探微——以《庄子》之“道”“气”“形”为例.pdf(5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道”“气”“形”共同构成庄子中万物生化的逻辑结构,其中“道”是生成万物的本根和本原,“道”既是万物生化的起点,也是万物复归的终点。庄子之“道”既是“造物者”,也是“造化者”。“气”是万物互相转化之必要条件,庄子提出“通天下之一气”,肯定“气”在万物生成以及转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以“气”之聚合解释万物的生成,以“气”之消散解释万物的灭亡。“形”是万物生化最基本的呈现形式,基于构成万物之“气”的同质性,庄子提出万物皆可以不同的形式互相转化,肯定一物有转化为他物的可能。庄子揭示出万物由道而生、由气而化、由形而显即“道生一气化一形显”的逻辑结构。关键词:庄子;道;气;形;生化;造物中图分类号:B22
2、3;B2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6 7 2-3 6 0 0(2 0 2 3)0 5-0 0 0 7-0 5道家将万物生成化育的根源归结为“道”,“道”被视为天地万物之本根,所以庄子借助“造物者”“造化者”的概念形容“道”。“道”生物却不主宰物,生成万物之后便任物自生、自化。可以说,“道”是万物生化的起点,没有“道生”万物便谈不上物之化。“气”是庄子中万物“生化”的重要条件,庄子借助“通天下一气”“游乎天地之一气”,将“气”看作天地万物的共同本质。“气”不仅是构成生命体的重要元素,而且充斥于整个宇宙,“气”在不停地运动,处于不断凝聚和消散的过程之中,“气”之凝聚导致生命体的形成,而“
3、气”之消散意味着生命体的终止。基于天地万物都是由同“一气”构成,而“气”具有同质性和流动性,使得天地万物也具有同质性且能互相转化,从一种存在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存在形态,此即“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道生成各式各样的事物,而一类事物区别于另一类事物的典型特征就体现为不同的“形”,一事物通过改变其存在形态而成为另一个新事物,庄子明确提出“万物以不同形相禅”“万物皆出于机,人于机”。庄子肯定变化的绝对性,今日之物相较咋日,已然发生变化。无论是针对同一种属内的事物或是不同种属间的事物,其生、长、成、毁都体现于“形”上。一、作为万物生化之本根的“道”“道”本义是人所行之道路,后引申为道理,道家以“道”
4、指称万物的本原和本体,赋予了“道”更加深刻的含义。“道”是道家哲学最为根本的范畴,它既是天地万物的本原,也是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据,在老子中“道”被称作“万物之宗”“天地根”“天地母”,据此表达“道”的本根地位: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老子第四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玄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老子第六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日道,强为之名日大。(老子第二十五章)“道”被称为“万物之宗”,揭示了万物的共同来源。“道冲”之“冲”,古字即“盅”,虚空之意,憨山对此章的注解契合文意,他认为:“冲,虚也。盈,充满也。渊,静
5、深不动也。宗,犹依归也。谓道体至收稿日期:2 0 2 2-1 0-0 6作者简介:徐会利(1 9 9 6 一),女,河南濮阳人,博士研究生。下文所引庄子文本均出自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 0 0 7 年版),以下不再一一标注。木药山白鼓应儿戈子注全译儿(商条印五馆2 0 0 3 年版标江下文所引庄子文本均出自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 0 0 7 年版),以下不再一一标注。下文所引老子文本均出自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商务印书馆2 0 0 3 年版),以下不再一一标注。2023年8商丘师范学院学报虚,其实充满天地万物。但无形而不可见,故日用之或不盈。道体渊深寂漠,其实能发育万物,而为
6、万物所依归。但生而不有,为而不宰,故日似万物之宗。或,似,皆不定之辞。老子恐人将言语为实,不肯离言体道,故以此等疑辞以遣其执耳。”1 2 6 憨山强调道体虚空的特点,虽然道体虚空,却能容纳天地万物,“道”无形无象,但它的作用却广大且深奥难测,“道”生出万物,同时育养万物,却不主宰万物,如同万物之主,“道”是万物之依归。老子中常借助“似”字表示道体玄妙难以捉摸之意,如“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之所以用“似”这般恍之词,是因为对“道”的任何肯定性描述都不足以概括道体之妙,“道”的玄妙就在于难以描述,用“似”字正好与“道”之恍、玄妙特征相契合。若无此“似”字,“道”就具有了能被人具体描摹之状
7、,任何肯定性的描述都成了“道”的特点,其玄妙性也不复存在。“道”被视为“天地根”,这揭示了道生天地万物的本根地位。“谷神不死”之“谷”也是虚空之意,“神”和“不死”都是对道的描述。关于“玄”的理解,王安石之解恰好揭示了“道”生万物之功劳,“牡,取生物之意,生物而不见其迹,故谓之玄。其门,则天地所由生之本也”2 1 2 7。道生成万物却不见道之踪迹,因此以“玄”著称,“道”被视为天地之根,即天地万物来源于道。“道”被视为“天地母”,强调的是道生生的特性。之所以称之“母”,是因为道能生成万物。“天地母”与“天地根”一样,都是指代“道”,但以“母”称之,更凸显其能生生的独特性。关于“有物混成”,王弼
8、认为:“混然不可得而知,而万物由之以成,故日混成也。不知其谁之子,故先天地生。”3 1 9他认为“有物混成”是指道,“道”是万物得以生成的原因,就其“混然不可得而知”解释“混成”。河上公则认为:“谓道无形,混沌而成万物,乃在天地之前。”4 1 0 1 他认为“有物混成 是说道混沌无形。综合注家意见可知,老子所言之“道”先于天地而存在,“道”无形无象,却是天地万物之母,天地万物都依赖此道才存在。可见,“道”在老子中被赋予本根的地位,是生养万物之主,是被尊崇的对象,正如道德经所言:“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老子第五十一章)老子中“道”不仅是生成万物的本原,还是万
9、物得以存在的本体依据,万物存在的根本性质均依赖“道”。老子还以“二”指称“道”,如“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老子第三十九章)。其中“二”指“道”,天地万物均依赖此“道成就自身,憨山注解为:“一者,道之体也。其体至虚而无为,精一无二。凡诸有为,莫不以之为本。以,用也。意谓天地万物,皆以道体而为本也。故天得之而清覆于上,地得之而宁载于下。神,指人心而言,谓人得之而为万物之灵。谷,即海也,海得之而容纳百川,故长盈。万物得之而各遂其生,侯王得之而为天下正。正,犹长,所谓君长也。”1 9 可知,道体虚无,世间之有为均以道为本,天因为
10、得道而清明,地因为得道而宁静,人因为得道而成为万物之灵,大海因得道可以容纳百川成其大,君长因得道可以御下成就其地位。可见,天地万物存在的根本属性均依托于道。“道”的本根地位同样延续到庄子。庄子以“造物者”“造化者”指称“道”,道生成天地万物,作为万物的本原和存在依据的地位没有改变。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庄子之“道”又有了新发展。庄子之“道”相较于老子发生了如下改变。其一,从道物关系角度看,老子偏重于强调“道高于物”的层面,道虽然不可见但是在万物之中无不体现道,道虽然无名无形却生出有名有形的万物,无名、无形的道高于有名、有形的万物。老子关于道物关系比较特殊的方面在于道有时被称之为物,如:“道之
11、为物(帛书甲乙本作:道为物),惟恍惟。兮恍兮,其中有象;兮您兮,其中有物”(老子第二十一章)。此外还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寒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老子第二十五章)一般将“道之为物”译为“道之存在”,“有物混成”译为“有种存在混成”,论述主体仍然是道而不是物。关于老子中的道物区别,“从原因与结果来看,道是万物生成、存在的原因或依据,道不同于物;从形而上和形而下角度看,道是形而上的,物是形而上之道在形而下世界的具体落实,道不同于物,道、物分属不同的层次;从完善性角度分析,道是超越经验事物的存在,具有最高的完善性,不生不灭,没有任何局限,而经验世界之物有生灭、兴衰、成败等倾向,是有局
12、限性的不完备的存在;从体用关系角度看,道是本体,物是发用;从一与多的角度看,道是一,而万物是多”5 O庄子强调,道遍在万物,道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道需要借助万物,使自身的功用得以发挥,即使在最不起眼、污移之地也同样有道。物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抬升,拉近了道物之间的距离。在庄子中,万物无不是“道”的化身,道物之间的界限被取消,使道物融为一体。杨胜良认为:“老子之道在天地万物之先之外,道与万物有截然9徐会利:道家万物生逻辑结构探微第5 期不同的规定。庄子把道(无)与物(有)的界限打破,把道引入有形可见的有 的世界,从而道、物混合、有与无融为一体。”6 他准确地指出了老子、庄子关于道物关系的思
13、想差异,前者强调道物有别,道物分属不同层次,而后者则打破了道物之间的界限,实现了道物一体。庄子强调道寓于物中,借助物来彰显自身,道物虽然融为一体,但道物仍然有别,不能混同两者。关于老子、庄子道物关系的差异,王玉彬认为庄子主张淡化“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论,而力倡“道通万物”的本真存在论 7 。他准确地指出了庄子思想与老子思想的差异,庄子更关注存在论视域的道通万物,而老子更强调宇宙论视域的道生万物,这的确是老庄关注重点的差异。确如其所言,基于关注重点的差异,老庄思想最终的归宿也不同,老子走向圣王的治理模式,庄子走向心性修养之路。老子中强调道对于物的主导性地位,从而走向由侯王治理民众的政治模式,而庄
14、子的确更为强调道与物、人之间的相通,从而走向对于“心一物”或“人一道”之间的心性修养问题。其二,道物之间的生成关系发生了改变,老子以母子关系描述道物之间的关系,道生成万物之后,同样独立于万物而存在,如同母亲生下孩子之后变成两个主体,母亲独立于孩子而存在;但在庄子中道生成万物,不再是简单的母生子式的生成关系,而是分化式的生成关系,万物分有了道得以存在,道寓于万物之中,但道并不是物。道不再独立存在,而是存在于万物之中,如同“七窍凿而浑沌死”,道与物成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部分组成整体,道统万物而成为整全之“一”,但当各部分分开时,整体也就不复存在了,道在庄子中被看作是无所不包的全、遍。庄子借助浑沌凿
15、七窍的故事说明道本应是整全的:和忽分别是南海之帝名和北海之帝名,中间之帝名为浑沌。和忽为感谢浑沌之好,所以便仿照人的模样给浑沌凿七窍,七窍即口、两只耳朵、两个眼晴和两个鼻孔。凿到第七天的时候,七窍虽然完备但浑沌却死了。在这个寓言故事中,“浑沌”代指整全的道,是整体之“二”,七窍是对整全之道的分割,是“多”而非“一”,被分割了的道便不再是当初的整全之道。可见,庄子之“道”是浑沌未分的整全,任何人为的分界都是对整全之道的破坏。如杨胜良所言:“庄子的道是一,是全,是所有时间与空间,是整个宇宙,是有与无、一与多、古与今的统一。把道看成是整个宇宙,才是庄子道论的主旨。”6 他还指出了庄子之道的独特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庄子 道家 万物 生化 逻辑 结构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