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古典诗词中秋的主题.doc
《读中国古典诗词中秋的主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中国古典诗词中秋的主题.doc(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读中国古典诗词中秋的主题 ——兼谈作品分析中的同类比较方法 孙绍振 欣赏经典诗歌最忌孤立地研读,作品的权威性,可能造成一种错觉,以为经典的就是惟一的。事实上,经典的文本,之所以成为经典,就是因为它有突出的创造性,创造性就是突破性,或者独特性。在一个历史时代,一个题材总有许多作者在写,大家都竭力追求独特,但是,往往却免不了局限在权威文本的想象境界中,难以突围;大多数作者往往只能达到经典文本的边缘。经典文本一方面让我们目光明亮,一方面又成为套路,遮住了我们的眼睛,扼杀了自己的个性。要真正读懂经典作品,最起码的就是要读出个性来,读出它的与众不同来。感觉不到经典文本的独特,就是没有真正读懂。但是,孤立地考察任何事物的特点,因为没有参照系,是难以有直接感知的。对于独特性的感知,要建立在可比性上。一般情况下,不同类的作品之间,缺乏可比性,须要相当高的抽象力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可比性。这对一般读者来说,难度是很高的。但是,同类题材的作品却能提供现成的可比性。同类经典文本组合起来进行比较为研究提供了入门。 同样写秋天,你这样写,我也这样写,叫做落入套路;你这样写,我偏不这样写,这叫做别具一格。这个格,也许是人格,也许是作品的风格,不管是人格还是风格,都是突破,都是出格。同样是秋天,不同时代、不同作者的作品,感兴各不相同,才显出个性的多彩,心灵的丰富,语言的出奇制胜。 在语文教育界,有一种流行的观念,就是写文章的要义是“贴近生活”。不是一般地贴近生活,表面地贴近生活,因为生活的表面现象可能是不真实的,歪曲生活本质的,因而要深刻地贴近生活,因为生活是有一种“本质”的,越是贴近本质,越是真实。生活的本质是客观的,是不能以人的主观的个性为转移的。据此,不言而喻的是:同样贴近生活本质的作品,应该是一致的,至少是大同小异的。 第一,从温度和湿度以及物候学的变化来说,至少在我们国家的很大一部分地区,秋天的景象是相同的,至少可以说是相近的。 第二,从人的生理反应来说,天气逐渐寒冷,光照强度和时间减少,有时阴雨连绵,草木摇落、凋零,甚至枯萎、衰亡,给人以某种生命消逝的联想,难免产生某种悲凉之感。 第三,在人的大脑底部,有一种叫做松果体的腺体,能分泌一种“褪黑激素”,诱人入睡,容易产生某种心情不开朗,抑郁不乐之感。特别是连绵阴雨之时,光照渐弱,松果体分泌的褪黑激素相对增多,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相对减少,人体细胞,每每因而“怠工”,人的情绪就可能比较郁抑,故秋风秋雨,往往有引人忧愁的倾向。 第四,正是因为这样,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秋的意象,大抵是倾向于悲的。早在宋玉那里,就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草木摇落露为霜”的名句。在我国古典文学中,悲秋形成了一种传统的主题,产生了以欧阳修的《秋声赋》为代表的大量经典文本,肃杀几乎就成了对于秋的习惯性联想。 经典文本的权威性,形成了一种不言而喻的规范,似乎离开了这样的联想,就没有任何可能似的。 然而,杜牧的《山行》却反其道而行之,“霜叶红于二月花”,偏偏把秋天写得相当的明艳。杜牧这首诗的可贵就在于: 1.打破了这些年来天经地义的想象机制。 秋天并不一定是肃杀的,色彩也不一定是暗淡的。在杜牧笔下,秋天的叶子,不是草木摇落的暗淡色调了,不但比一般春天的景色鲜明,而且比春天最为鲜艳的花朵还要鲜艳。这表现了一个诗人的精神的活跃,不为常规所拘的艺术想象的突破。 2.这首诗的灵魂,全在最后这一句,以一个比拟而使这首诗经受了千年时间的考验,保持其鲜活的艺术生命力。这个比似的生命的奥秘在于,它是一种“远取譬”。朱自清在《新文学大系诗歌集•导言》中提出,比喻分为近取譬和远取譬。所谓远取譬,是从空间距离来说的,为了求新,不在人身近处,而是在人身的远处,在人的想象遥远的、为流行的传统的想象所忽略的空间展开。当然,严格说来远取和近取,并不是朱自清先生第一个提出的,而是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提出的。但是,许说的不是比喻,而是传说中文字的创造,近取诸身,远取诸大自然。当然不管是许慎还是朱先生都是从空间来看近取和远取,但是实际上,从文学,尤其从诗的角度来看,这不是一个空间概念,而是一个心理观念。有时从空间而言并不远,但是,从心理来说,却处于被遗忘的地位。杜牧把秋天的叶子比作春天的花就是一例。从秋天想到春天,从时间的角度来说,是远取譬,而从叶子想到花却是近取。我们还是觉得它新异,这是因为从心理,从想象和联想的角度来说,这是被忽略了的,因而是出奇制胜的,是突破性的,个性特别突出的,是很有创造性的。 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不能不从根本来研究一下比喻的特殊规律: 比喻的矛盾是: 第一,它发生在两个东西(秋天的叶子和春天的花朵)之间。用修辞学的术语说,是本体(叶子)和喻体(花)。所以朱熹对比喻下过一个定义,“以彼物喻此物也”。这话说对了一半,并不是任何不相同的两个东西放在一起,都能成为比喻的。要成为比喻,还得有一个条件,那就是,让这两个东西,在共有的一个特点(红)上联系起来。这是从正面来说的,从反面来说,就是要构成比喻,就得有一种魄力,除了这一相通的一点以外,其它的一切性状都暂时略而不计。在这里,就是叶子和花的区别不管有多大,都放在一边,把“红”当作全部。 第二,这从表面上来说,是很有点粗暴的,但是,从深层来说,这又是很精致的。联系必须是很精确的,不但表层的性质要相同,而且隐含的联想的意味也要相近。据《世说新语》,有一天下大雪,谢安和他的侄儿侄女聚会。谢安说,下这样大的雪,如何来形容它好呢。一个侄儿就说了:“撒盐空中差可拟。”但是,谢安的侄女谢道韫却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赞成谢道韫的。这是因为,盐和雪在“白”的字面意义这一点上,虽然是相同的,但是,盐和雪所引起的联想却不太相同。盐有一定重量,下降是直线的,速度也比较快,而柳絮比较轻,下降的速度不但比较慢,而且运动的线路飘飘扬扬,方向是不固定的。 就“霜叶”和“二月鲜花”而言,它们在“红”这一点上,不但相通,而且所引起的联想,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热烈,红得有生命力,也是自然而然的。 第三,通过对于红色的强调,杜牧表达了从秋天的叶子感受到生机勃勃,这表现了诗人的内心迥异于其它诗人的特点。从这里,我们至少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美的欣赏,对于生命中哪怕是走向衰败的过程,都充满了热情,不惜以美好语言加以赞美。 第四,从这里可以得到启发,要把作品写出个性来,主要的并不完全靠观察、贴近生活,而是要通过贴近生活来调动自己的内心深处的情感、经验、记忆和思想。这个过程与其说是贴近生活不如说是贴近自己,贴近自己心灵深处的感触。也许有人会感到这是一句怪话,一句废话,自己就在身边,不是已经很贴近了吗,还要贴近什么呢?不然。这恰恰是人类的一个弱点,越是自己的内心的,属于自己的,有个性的东西,越是难以接近。这是因为,每一个人往往被一些现成的套话包裹住了,一开口,一写文章,它就冒了出来。因为它很现成,不费劲,因为不费劲,所以它有一种自动化的、自发的倾向。正是因为这样,在写作过程中,要有个性,不排除现成的(别人的)套话,自己的个性就不能顺利地表现出来。 第五,从这意义上来说,文章、诗歌中的个性是排除现成话的结果,同时又是自觉调动自己被套话掩埋的深层情思的结果。会写文章的人,就是善于调动自己内心深处储存,找到自己话语的人。 这首诗之所以动人,当然不仅仅是因为这样一个为读者赞叹了千年以上的比喻,而且还因为诗的结构很有层次。诗人并没有把这个比喻放在第一层次的前景位置上,而是把它放在第二层次的位置上。在第一层次,他先引诱读者和他一起欣赏寒冷山坡的石路。一个“斜”字,就有很大的潜在力量,不但写出了山的陡(不陡,就不用“斜”,而是“横”了),也表现人家的高,居然在云端里。这样的人家有诗的味道,是因为它很遥远,不管是在白云“深”处还是在白云“生”处,它都有点朦胧,有点飘渺。对于读者,这很能引起遐想,产生超越世俗的神往。 如果作者满足于这样的美景,很可能使有修养的读者产生一种缺乏个性的心灵感悟,虽然在文字上(构图上)不能不说有点功夫,但是,没有心灵特殊的感悟,就不能不令人产生比较平庸的感觉。在唐诗中,有许多这样的诗,文字可以说无可挑剔,但缺乏心灵微妙的感兴,只能停留在很普通的水平线上。 这首诗的精彩在于,在目光欣赏着自然的美好景色的时候,情绪上突然来了一个转折。在这以前,寒山石径、白云人家固然是美好,诗人还是让车子按常规行进着。但后来他突然把车子停下来,原因是,枫叶美丽到如此的程度,要停下来慢慢品味,让视觉更充分地享受。动人的奥妙就在于用突然停车的动作,表达他内心对美的瞬间的惊异和发现。 从结构上说,好处在于,不是以单层次的平面,而是以第二个层次的提升来强调心理的转折。多少人对霜叶司空见惯而无动于衷,或有动于衷,而不能言,而诗人却抓住了这突如其来的、无声的、只有自己才体验得到的欣喜,把它表达了出来,“霜叶红于二月花”就这样经受住了千年以上的历史考验,成为千古绝唱。 景色的美好固然动人,然而,人的惊叹、美的顿悟却是更加动人的。 文学形象凭什么来动人,当然要靠所表现的对象的特点,但是比之对象的特点更加重要的,是人的特点,人的心灵特点,那怕这个特点是无声的、瞬时的、潜藏在无意识中的,如果不加表现,它也许就像流星一样,永远消逝。但是,一旦艺术家把它独特地表现出来,就可能像这首诗一样,获得千年的——甚至像一些人说的那样——永恒的生命。-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古典 诗词 中秋 主题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