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区域协调发展.pdf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区域协调发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区域协调发展.pdf(1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中图分类号:F2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621(2023)03-0001-10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的区域协调发展孙久文王邹蒋治(中国人民大学 应用经济学院,北京 100872)摘要: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阶段,中国式现代化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要求协调好人口集聚与地区差异、培育经济增长极与追求空间正义、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总量增长与结构转型、发扬本地优势与融入全球市场这五对矛盾关系。瞄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重点明晰区域协调发展的三个重大问题,即在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以高质量发展确定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以共同
2、富裕作为区域协调发展的价值目标、以新发展格局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空间动能,最终可统一归结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为了更好地以区域协调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亟需顺应经济规律,引导人口空间再布局,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增进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普惠性,推动绿色低碳成为主流发展方式。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新发展格局作为一个世界性的概念,现代化是数百年来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变革的基本趋向,生动展现了人类由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演进的历程1。党的二十大报告集中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要求、原则,成为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行动指南。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区域协调
3、发展正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从理论逻辑看,作为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经济思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以“美”“实”“效”“协”“共”为鲜明特征2,其中“协”即对空间发展提出了均衡、协调与包容的基本要求。从现实逻辑看,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拥有多达960多万平方公里的陆上国土,造就了多样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环境,使得区域协调发展注定将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从实践逻辑看,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中心主题,提出了16项重大战略,其中与区域协调发展直接关联的就多达4项,可以说,区域协调发展是紧密内嵌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顶层设计体系中的关键子系统。站在继往开
4、来的时代交汇点上,亟待以中国式现代化为基点,全面剖析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重大问题与实现路径。本文将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梳理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讨论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问题,即以高质量发展解决总体思路问题,以共同富裕解决价值目标问题,以构建新发展格局解决空间动能问题,最后设计以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方案。一、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区域协调发展的科学内涵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广泛吸收了全球现代化的一般性经验,更充分彰显了符合中国国情的独特风貌。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五大特征,旨在突破西方现代化面临的困境3。中国式现
5、代化为区域协调发展提出了需要处理好的重点关系,为深刻理解区域协调发展的丰收稿日期:2023-03-10基金项目: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研究生科学研究项目“集聚经济下 劳动力岗位 的匹配研究”(2021000945)作者简介:孙久文(1956),男,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邹(1997),男,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蒋治(1995),男,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期特稿-1富内涵提供了全新视角。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中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需要自觉纠正重经济增长、轻质量优化,重效率提升、轻公平正义,重物质成果、轻人文价值,重眼前利益、轻长远福祉的不良倾向,
6、避免社会经济发展陷入失衡状态4。为此,在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过程中,需要平衡好人口集聚与地区差异、培育经济增长极与追求空间正义、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总量增长与结构转型、发扬本地优势和融入全球市场这五对矛盾关系。(一)协调人口集聚优势与地区差异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要求区域发展协调好人口集聚优势与关注地区差异之间的关系。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口规模巨大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而言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人口规模巨大意味着拥有庞大的劳动力数量、广阔的统一大市场、较强的抵御外来冲击的能力;另一方面,人口规模巨大还意味着缩小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分配差距面临着巨大挑战。现代化的本
7、质是人的现代化。我国的现代化绝不是为少数地区、少数群体服务的现代化,而是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现代化,以此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据此,区域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超大人口优势,在空间上引导生产要素形成集聚态势,凭借更高密度下的学习、匹配等机制,进一步提升劳动力生产效率5;另一方面,也要关注在各地区自然禀赋差异较大的国情下,人口的技能素养、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存在的显著分化。当前我国人口数量仍保持世界第一,仍有一部分农业剩余劳动力持续向外转出,能够满足“制造大国”优势下所需的密集劳动需求。同时也要注意,随着人口增速见顶和替代技术应用,现代化的人口驱动力将愈发转向结构上的突破,包括更多居民享受到城市的现代
8、化生活环境、大城市之外区域的内需得到更大释放、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综合技能不断提升、人口和产业在空间布局上更加协同,等等。总之,新形势下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既要按照客观规律强化利用集聚经济效能,引导人口实现合理有序转移,也要因地制宜完善调整区域政策体系,不断帮助特殊类型地区开辟合适发展道路,实现在集聚中走向普遍发展,在发展中营造相对平衡。(二)协调经济增长极培育与空间均衡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要求区域协调发展协调好释放经济增长极潜力与维护空间正义之间的关系。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达成后,中国式现代化
9、将共同富裕作为接续奋斗目标,着力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人群间收入分配差距,不仅能更充分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能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从空间经济学视角出发,培育增长极和追求空间正义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两大条件,前者是“做大蛋糕”,后者是“分好蛋糕”,两者辩证统一,不可偏废。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考察资本主义城乡发展历程时就发现,在以工业化、城市化为形态的聚集活动中,区域之间的空间分化往往也会加大,容易导致以人为本价值丧失、资源空间分配不均、污染空间转嫁等为典型特征的空间非正义现象。在经济生产高效集聚的基础上追求进一步的空间正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区域发展的基本要求。据此,区域发展
10、一方面要促进人口、资本、技术、土地等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以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为重点主体,加快提升发展优势地区的经济活动和人口承载力;另一方面,也要增强其他地区在保障特定产业、粮食农业、自然生态、边疆领土等方面的功能,不断缩小人均生产总值和平均生活质量差距,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生产力布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套区域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得以建立健全,区域战略统筹、区域合作互助、区际利益补偿、区域结对帮扶、区域市场一体化等机制发挥显著成效。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东部沿海地区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其他地区同样享受到了发展的成果。在迈向物质生活的更高阶段的过程中
11、,人民对正义的感知和追求愈发强烈,城乡之间、城市群之间,甚至同一个城市内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更加凸显,一些违背机会均等和社会公平的深层次制度束缚亟待松绑,发达地区发展的外溢范围和涓滴效应需要加强,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空间还很大。伴随社会发展转入效率与公平并重阶段,未来在壮大优势增长极潜力的基础上,区域发展要重点紧抓保障人民发展机会均等、推进公共物品供给侧改革等分配领域的优化工作。(三)协调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承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区域发展协调好促进区域经济生产与保护地方特色文化的关系。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车之双轮、鸟之两翼。中国式现代化
12、在夯实人民群众幸福生活物质基础的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本期特稿-2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同时,还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融合地方历史文化的人文价值和经济价值,广泛发挥地域精神对凝聚当地社会力量的主心骨作用。通过挖掘、发扬各地优秀的文化内涵,激发出人民群众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出谋划策的主观能动性,最终促进物的充实丰裕与人的全面发展。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但仅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却缺乏先进的思想文化引领,极易坠入虚无主义、享乐主义的陷阱。据此,区域发展一方面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高效生产提升社会发展实力和人民生
13、活水平;另一方面,也要高度关注当地教育事业和居民精神世界,保护、传承、发扬好本地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区域经济产业和文化保护协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6。近年来,一系列创新举措得以落地:一方面,形成了新型区域文化开发保护体制机制。例如,在2021年正式设立了首批国家公园,突破了长期以来自然文化资源由行政单元负责的弊端,跨区域的自然文化资源由中央层面牵头统一保护,为盘活地区宝贵文化要素,满足更高文化消费需求提供了优质平台。另一方面,以地方独特文旅风貌为抓手,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例如,在特色红色文化、
14、民俗文化的地区,当地政府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开辟了有效创收渠道,实现以文化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了区域内生发展动力。又如,在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确立后,各主体、全流域聚力挖掘黄河文化宝库,建立起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1+3+9”规划体系,为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四)协调经济总量增长与结构优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求区域发展协调好保证增量合理水平与加快发展方式转型的关系。处在现代化建设更高的发展阶段上,发展在“量”的基础上,也对“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受经济利益最大化驱使,西方国家在工业文明初期多采取了“先污染、后
15、治理”的粗放模式,引发了一系列环境公害事件。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生产模式与生活方式问题。为缓解资源环境约束,中国式现代化恪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以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向着美丽中国愿景进发。为绘制生产空间高效集约、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美丽中国蓝图,需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到区域协调发展实践中,在集约利用资源要素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维系和谐的人地关系。据此,区域发展一方面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上持续配合发力,建立完善现代经济体系,保证区域经济平稳顺畅运行;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探索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模式,推动人口、
16、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要辩证认识这一关系总量增长并不排斥结构转型,方式转变也并不意味着牺牲经济利益。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和主体功能的地区,要制定科学可行的异质性方案,对于先发优势地区(通常是城市化地区),需要渐进式地推进产业转型,以自主科技创新和现代化治理为催化剂,强化当地经济发展内生活力,更好地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并舒缓转型中的阵痛。在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等特殊功能区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则是守住环境安全、粮食安全等底线,在此基础上与跟进地区、先发优势地区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五)协调国内统一大市场与全球市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要求区域发展协调好壮大本
17、地比较优势、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与融入全球市场体系的关系。历史表明,战争、殖民、掠夺是西方国家推进现代化的主要手段,给发展中国家的广大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国际进步力量一道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同于许多国家受限于国土面积小、禀赋条件弱等因素,我国在广阔的市场前景和丰富的地域环境支撑下,能够以国内统一大市场为基础,走出一条“内涵式”发展的和平道路,从而天然地规避了以商品倾销、对外扩张为典型手段的“侵略式”现代化模式。此外,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与世界保持紧密友好交流的优良传统,能够在当代经济全球化
18、和后发国家现代化的大势中发扬光大。据此,区域发展一方面要立足本地比较优势和全国战略大局,培育壮大当地优势产业,加快融入国内大循环系统,在打破行政区域壁垒、畅通要素流动、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对接、产业关联本期特稿-3配套等方面久久为功,避免陷入要素争夺、重复建设、市场封锁的负和博弈;另一方面,也要放眼海外广阔机遇和全球分工市场,将“走出去”和“引进来”更好地结合,加快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系统,推动更多蕴含中国智慧的产品、服务和标准走向世界,吸引更多全球各地的优质资金、技术和人才进入交流。总之,在国内区域协调共进的过程中,我们也能更好地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国发展的普惠红利,为全球各地推进现代化事业贡
19、献中国方案。二、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思路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赋能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高质量发展能确保先发地区率先完成转型目标,同时带动并支持后发地区,以其先进的理念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两步走”蓝图,保证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平稳实现。(一)中国式现代化主线转向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由1978年的3678.7亿元增至2022年的121.02万亿元,年均增长率突破10%,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在2019年底跨越10000美元大关,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增长奇迹。但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过于重视经济体量增加的传统发展模式愈加不
20、可持续,中国步入增速下行、结构调整、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转型阵痛期。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将“实现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面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向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进军的新时代长征路上,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更加凸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762-63。据此,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紧密契合,符合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8。中
21、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包括:(1)在创新驱动方面,高端创新要素供给增加,创新成果转化速率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平稳推进,创新活动的正外部性逐渐增强。(2)在协调共进方面,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驱动产业链、供应链良性运转;消费的基础性作用、有效投资的关键性作用充分释放,激发内需活力;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消解,城乡深度融合加快。(3)在绿色高效方面,资本、劳动、土地、技术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单位产出的污染物排放量下降。(4)在开放共赢方面,商业贸易规模扩大、结构升级,“引进来”和“走出去”向纵深推进,步入国际分工价值链的中高端。(5)在共享和谐方面,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要,达成
22、“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大同目标。(二)以高质量发展为总体思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为科学谋划区域战略、全面实施区域政策、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提供了参照系。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区域发展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高质量发展驱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总体思路包括:第一,四大板块高质量发展驱动区域协调发展。从1999年起,国家先后出台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战略,与东部率先战略相配合,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基本成型。为打开中国式现代化新局面,四大板块围绕高质量发展进行了系列探索,增进了区域发展的平衡性9。东部地
23、区发挥创新要素集聚优势、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参与高层次国际经济合作并举;中部地区在长江与铁路沿线打造中高端产业集群、承接新兴产业布局和转移、夯实粮食生产基础、支持淮河汉江生态经济带建设并行;西部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并重;东北地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改善营商环境、改造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并进,以“穷”“堵”“老”为主要表现的区域问题迎刃而解10。四大板块差距会在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逐步弥合。第二,五大经济区高质量发展驱动区域协调发展。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
24、略,为区域发展重大战略添砖加瓦11。为开拓中国式现代化新境界,五大经济区立足高质量发展久久为功,提高了区域发展的协调性。京津冀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与北京城市副中心、盘活产业链与创新链并举;长江经济带整改全流域生态环境问题、设计江海陆交通运输体系、释放产业联动优势并行;粤港澳大湾区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快交通枢纽建设、破除广东与港澳制度壁垒并重;长三角对标国际先进科创能力与产业体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本期特稿-4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系、强化开放型经济集聚功能、改善公共品供给并进;黄河流域以水定产、以水定城兼顾,区域差距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趋向缩小。第三,
25、三大功能区高质量发展驱动区域协调发展。推动人口、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2021年3月,“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完善以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为骨架的主体功能区制度,同2011年6月的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一脉相承。为形成优势互补的国土空间格局,三大功能区紧扣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助力区域发展在可持续发展中迈向协同。城市化地区不断优化中心城市与城市群的综合承载力,农产品主产区持续增强农业生产能力,生态功能区稳步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践行了维护人地关系和谐的高质量发展要求,国土空间协调共进的新机制渐趋成熟12。第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驱动区域协调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式 现代化 视域 区域 协调发展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