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击中的矛盾.doc
《碰击中的矛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碰击中的矛盾.doc(6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碰击中的矛盾 案例一: 区角活动中,婷婷突然大叫;“蒋老师,我的袜子勾住了。”哎,这些破椅子啊,经常有钉子钻出来,小朋友的裤子经常遭殃,昨天就有赵欣忆的奶奶跟我说孩子的新裤子给钩破了,于是我找来铁榔头,敲打钉子的声音一下子吸引了一部分孩子,孩子们围着我俩七嘴八舌说:“老师你在干什么?咦,这是榔头,这是铁钳”“老师,鹏鹏说得对吗?”“老师,我想和你一样,用铁锤和铁线把钉子敲进去,好吗?”我想了想说:“这不是你们玩的玩具,这是铁做的工具,你们不会用,会伤到的,危险!知道吗?”,面面相觑的孩子们愣了愣,突然间几乎一口同声的说:“我们不怕危险”。鹏鹏和陈涵颉等个别孩子还接着说:“我们小心一点,不就行了吗?”看着孩子恳求的目光,我想既然孩子对榔头、铁钳这些平时他们几乎或较少接触的工具这么感兴趣,难道我还忍心拒绝吗?于是,我小心翼翼地让孩子轮流尝试使用榔头、铁钳这两样工具,我在旁边护着。孩子们都很兴奋,有几位幼儿还高兴地跑到盥洗室里把其他同伴都喊来了,一下子孩子们都围着我等待着玩这两样工具。由于人多、加上时间、安全等因素,当时的我敷衍让孩子们象征性的“用了”一下榔头和铁钳,然后就草草收场了。收场时,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同样带着恳求的目光说:“老师,我还要玩……”当时我装没听见似的、没任何的交代、也没给孩子再次探索的希望,就终止了孩子这种强烈的探索欲望。 在后来的几天里,孩子们的“我还要玩”的呼声一直萦绕在我脑边。《纲要》中强调孩子的学习不但要有生活化,还要重视发展孩子们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们面对和需要解决的是有关周围事物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解决这些问题的探究活动,孩子不仅能学会学习,还将发展在社会生活所必要的能力和行为。孩子探索榔头、铁钳工具的浓厚兴趣就源自于生活,而当时的我却因为安全顾虑没有及时把握好孩子的兴趣点,没有以此为契机引导孩子生成相关的探索实践活动。我对自己的实践行为进行反思:难道为保证所谓的安全,只能以牺牲孩子的探索欲望为代价吗?带着这一疑问、也为祢补这一遗憾,我认真做了再次探索铁锤等工具的准备,接着在日常生活中,有目的的制造机会激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我大胆的进行了一些尝试,自制了一些玩具榔头、钳子,组织了“剪铁线”“钉钉子”等系列小组活动,由于有充分的准备和做好安全方面的工作,活动中,并没有出现我所担心的安全问题,相反,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体验和探索的乐趣,从而初步学会了怎样使用日常生活的一些工具的方法,也使他们懂得怎样安全使用、怎样保护自己和别人等等。 案例二: 整理桌子时,我突然发现桌上有一撮头发,一定是哪个小家伙自己动手剪头发了!我看看沈天一的头发好怪,忙问他是不是自己剪头发了,他点了点头,想想我把剪刀放在柜子里,一定是他自己动手拿的,孩子对剪刀的兴趣很浓厚,也很想让他们玩玩剪刀,但是怕他们用剪刀的过程中出现危险啊。 接下来我组织孩子们开展动物的花花衣活动,活动开始前,我想让幼儿撕纸后再黏贴,我想可不可以让一部分幼儿使用剪刀呢?于是我拿出操作的用具——剪刀,被竟周润、何纬婷等孩子看见了,只见他们不约而同的拍手高兴的喊了起来:“Yeah,今天可以玩剪刀了”然后情不自禁地奔走相告别的同伴,随后,到处听到孩子们高兴议论的言语。活动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安全事项,同时也非常担心孩子使用这些锋利剪刀时会伤到自己,因此活动中我特别的谨慎,不时地提醒孩子们要小心,但是活动还是出了意外。操作中,婷婷手持剪刀站起来取蜡光纸时,不小心剪刀刮伤了坐在她身边的佳佳的手,还好只是擦破点皮。 处理好佳佳的伤口后,我担心安全问题就想让孩子们快快结束活动,可是,看到孩子们投入的兴致,尤其是受伤的佳佳兴趣似乎压倒一切,又和婷婷有说有笑地继续完成他们的作品,我立刻打消了自己的念头。难道因为有不安全的因素,就要剥夺孩子们学习、探索的兴趣?这个疑问再次呈现在我脑海中,最后,我决定尊重孩子的兴趣,延续活动。当看见孩子们带着成功的喜悦在相互欣赏剪贴作品的神情,我的歉疚感油然而生,自己平时常挂嘴里要改变观念、要充分尊重孩子、要以孩子为主体,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快乐和满足,然而瞬间的念头差一点又扼杀了孩子学习、探索的机会。 案例的反思: 案例一:“老师,我还要玩”和案例二:“Yeah,今天可以玩剪刀了”,这两个不同阶段孩子相续出现的兴趣点,表面上并没有什么联系,但实质上它们都是同一范畴的活动、都是探索、尝试使用安全隐患相对较大的生活工具。在案例一中,当时自己从内在思想上也知道教育是在孩子的关注点、兴趣点中不断生成的,不能轻易地放弃任何有价值的教育契机,正如孩子们在偶然围观老师做挂钩中产生共同兴趣点“操作铁锤和铁钳”,在孩子恳求的目光中,我带着既要满足孩子的探索欲望、又要顾虑孩子在活动中的安全问题的矛盾心理,再加上这是孩子们偶发的兴趣,如果开展探索很大程度上受到条件和时间不成熟因素的影响。但实际上重要的是引导者自身的思想观念是否与行动相统一。我当时敷衍地让孩子们“玩”铁锤、铁钳的形式正是暴露了思想与行动不统一的问题。再一个最令我过后感到遗憾的问题是:抛开活动条件不成熟等因素,我并没有把握好时机引导孩子生成尝试探索生活常用工具的主题活动。过后,通过反思,我也做了相关的祢补,虽然在延迟的活动中孩子们都得到探索的满足,但多少还是有些遗憾,不过这将成为一种鞭策,将激励我不断努力领悟二期课改理念,不断丰富自身的教育经验。正如后来的案例二中出现的小插曲,我又差点因为安全的问题和自己认识的肤浅,而再次剥夺了孩子们探索实践的机会,然而正是因为有了案例一的教育经验,让案例二趋于了完美的结束,使孩子们真正体验到了快乐和满足。 在幼儿园的常规教育中,教师同样肩负着“孩子安全”的重责。在确保孩子安全同时,教师过多的担心、害怕也约束了孩子的行为,束缚了孩子的发展。相信在教育实践中我们的许多教师也常常疑惑:“保证安全,能以牺牲孩子的探究兴趣为代价吗?”教师们在对“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产生的探究活动,让孩子在自由、自主的活动中获取主动的发展”等教育理念的认同与“幼儿安全为首位”的强烈责任心的碰击中常常产生矛盾。在此,我想解读两个教育实践中真实的案例来揭示基于尊重幼儿自主探索的理念,以引发教育实践中有关安全顾虑问题的重新审视与反思。 案例的策略: 以上两个活动实践起初正是受两种责任心的影响,在心有余悸中造成了内在思想和外在行为的无法统一,因此或多或少留下活动的缺憾。在祢补缺憾的同时,也给了我们以下的启示。 1、保证安全,并不能牺牲孩子的探索兴趣。 在教育活动中,我们提倡以尊重、顺应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为前提,把握好幼儿真正的需要,弄清亟待解决的生活等实际问题。而在日常的活动中,幼儿经常会表现出一些带有安全隐患的“寻常时刻”,并且对一些出现安全隐患较多的活动特别地好奇,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虽然,幼儿的兴趣是无限的,而且教师的回应又是有限的,但孩子的这些欲望往往是最有效的教育契机。面对幼儿的探索欲望,我们除了有选择、尽可能的回应外,不要因为怕不安全,而忽视孩子的探索欲望,重要的是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既满足他们的探索欲望,又让他们学会基本的安全方法,从而做到安全意识与探索实践协调共存。 2、抛开顾虑,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孩子的兴趣。 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的一些兴趣、想法常常是突发的、不可思议的,且蕴藏着一定的挑战性、危险等因素。然而,只要仔细分析、设身处地地以孩子的视角看待他们的兴趣点,用心去领悟孩子的想法和行为,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孩子,不难发现这些自发的兴趣、想法中隐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纲要》中提到来源生活中的学习是孩子最容易接受的。由于孩子的探索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他们将会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因此在实践活动中,老师要克服一切困难、抛开来自自身的各种顾虑,灵活调整教育活动安排,真正做到尊重和支持孩子们自发产生的探究活动,还给孩子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的空间。 3、提供实践,和孩子一起面对生活中的安全问题。 我们知道教育强调生活化,而社会生活、生活实景正是幼儿产生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场所。当今的幼儿,个性独立,对于成人认为有安全问题的生活行为有着太多的好奇和探索的冲动。因此,在安全教育方面,我们不妨提供一些日常生活中、真实而需要孩子具备的最基本的安全实践活动,让孩子尝试运用经验、自主探索、内化体验、解决生活中的基本安全问题。不要因为所谓的担心等安全考虑,而逃避让孩子面对所谓担心的安全活动。其实,与孩子坦然地面对生活中有安全问题的活动,就是幼儿获得安全意识的最佳途径。 在教育实践中类似案例中的矛盾还很多,但是只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去解读、用心去分析二期课改理念,潜心合力解决实践操作层面上遇到的种种矛盾,我们将会找到“观念内化为行动”的途径,会让矛盾在内化中协调统一,让我们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碰击 中的 矛盾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