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客观统一标准”下再议游戏直播中主播玩家的表演者地位.pdf
《“主客观统一标准”下再议游戏直播中主播玩家的表演者地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客观统一标准”下再议游戏直播中主播玩家的表演者地位.pdf(1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主客观统一标准”下再议游戏直播中主播玩家的表演者地位李昊摘要:游戏直播中主播玩家表演者地位的认定立足于表演行为,适用“主客观统一标准”进行判断.表演行为的主观要件包括行为主体和行为方式,表演行为的客观要件包括行为客体、发生环境和行为结果.主播玩家是否享有表演者地位取决于游戏操作的具体形态,应区分不同形态的操作行为产生的著作权法效果.主播玩家的游戏操作符合表演行为的主观要件,同时满足客观要件中对表演客体以及发生环境的要求.但是“竞技性操作”未产生创造性的表演结果,故不属于著作权法上的表演行为.而“非竞技性操作”在游戏整体画面中加入了与游戏进程无关的创造性内容,兼具表演行为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
2、主播玩家可据此享有表演者地位.关键词:主播玩家;表演者;表演行为;主客观统一标准;游戏操作作者简介:李昊,武汉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引言网络时代的到来对著作权法的制度体系造成冲击,表演者权制度也不例外.我国现行 著作权法以及 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没有明确规定表演者的构成要件.根据著作权法的基本原理,行为人可以通过实施表演行为在法律上享有表演者地位.同时,在法律无特殊规定的情况下,表演者对其表演行为享有一系列权利即表演者权.由于表演行为兼具文化性、地域性和时代性的特征,其形式样态和公开方式也在不断更新.随着文化产业逐渐步入网络化、数字化的新阶段,线上直播平台的快速发展让网络直播表演趋于常态.“直播表
3、演是否属于表演行为”以及“视频主播是否属于表演者”已经成为近几年的热议话题.作为网络直播的主要表现形式,游戏直播中的著作权法问题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重点.网络游戏领域目前存在两种直播类型.一种类型为“电竞赛事直播”,是由赛事主办方负责组织,有职业的参赛选手以及专业的解说员共同参与的即时直播;另一种类型为“个人游戏直播”,是由视频平台上的主播玩家自主发起,将其操作游戏的过程通过互联网设备向公众进行同步传播,有时还会伴有解说、评论以及与观众互动的行为.对于前者,以追求游戏胜利作为根本目的的电竞选手已经超出了自娱自乐的范畴,将其游戏操作认定为非表演行为不存在疑议.对于后者,以吸引观众观看直播作为根本目
4、的的主播玩家会尽可能地“秀”出精彩的游戏操作,理论界对其是否享有表演者地位尚未形成一致的看法.反对者认为,主播玩家的游戏操作未向外界传递出文学或者美学价值,更类似于足球比赛中的运动员而非钢琴演奏家.支持者则认为主播玩家的游戏操作不同于传统体育赛事中的竞技行为,具有供他人观赏的目的,与皮影表演如出一辙,还能够促进游戏作品的传播,游戏开发商与玩家之间的法律关系相当于剧本的作者与表演者,而且美国司法实践中已经出现将游戏操作认定为表演行为的真实案例.可见,既有研究试图运用类比分析法或者意义分析法来解决问题,但未能提出完善的标准用以判断表演行为和表演者.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主播玩家的法律地位以及游戏操作的
5、法律性质悬而未决.为解决争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进行研究:第二部分首先明确表演行为是认定表演者的关键,而后确立“主客观统一标准”为表演行为的判断标准;第三部分是对表演行为的主观要件即行为主体和行为方式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得到主播玩家的游戏操作符合要求;第四部分是对表演行为的客观要件即行为客体、发生环境和行为结果进行阐述,据此分析可得主播玩家的“竞技性操作”不构成表演行为,但主播玩家可凭借“非竞技性操作”享有表演者地位;第五部分为结语.一、主播玩家表演者地位的辨析思路首先,表演行为是行为人具有表演者地位的前提和基础.表演者的认定不能严格遵循主体“主客观统一标准”下再议游戏直播中主播玩家的表演
6、者地位 参见秦栋炜:电子游戏直播画面的作品性质再研究,载 政法学刊 年第期.对于电竞选手是否为表演者,有观点认为由于玩家“参加电子竞技游戏比赛活动可能获得相应的报酬,应为网络游戏的 表演者.”参见丁春燕:网络游戏相关主体权利审视,载 法治社会 年第期.这种因果逻辑显然是站不住脚的,选手的工费与表演费不能混为一谈.参见陈虎:论视频游戏玩家行为的著作权法定性,载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参见蒋一可:网络游戏直播著作权问题研究 以主播法律身份与直播行为之合理性为对象,载 法学杂志 年第期.参见崔智伟:电子竞技游戏网络直播相关著作权问题研究,载 公民与法(法学版)年第期.参见冯晓青:网络
7、游戏直播画面的作品属性及其相关著作权问题研究,载 知识产权 年第期.参见孙明飞、刘军、张浩淼:从 梦幻西游直播案一审判决探讨网络游戏直播的法律边界,“知产力”微信公 众平 台,原文 链接:h t t p s:/m p w e i x i n q q c o m/s/d z S c u P X K D b R d V i e Om S w,最 后访 问时 间:年月 日参见夏佳明:电子游戏直播中知识产权保护研究,载 电子知识产权 年第期.参见朱艺浩:网络游戏直播画面的著作权定性及归属规则,载张牧君主编:人大法律评论(第 辑),法律出版社 年版,第 页.参见徐红菊:网络直播视野下游戏作品的视听作品保
8、护模式的反思与重塑,载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年第期.类型法定原则,而应当基于表演行为来灵活判断.其次,理论界目前存在多种表演行为的判断标准,亟需明确“主客观统一标准”的适用地位.而后,再用之分析主播玩家的游戏操作是否构成著作权法上的表演行为.(一)基于表演行为判断是否享有表演者地位综观世界各国的立法文本,大多是采用“列举兜底”的方式对表演者进行定义.二者中,列举项是对表演者常见主体类型的规定.列举项中的一部分内容首先是源于国际公约.例如,保护表演者、唱片录制者和广播组织的国际公约(以下简称“罗马公约”)第条之(a)与 视听表演北京条约(以下简称“北京条约”)第条之(a),都明确将“演员、歌唱
9、家、音乐家、舞蹈家”规定为“表演者”,而这也完整地体现在 俄罗斯联邦民法典第 条.其次,列举项中的另一部分内容与各国民族文学艺术的历史以及文化产业密切相关.“足球王国”巴西就曾立足于本国国情和体育产业的发展,在巴西 著作权法(年版)第 条中明确赋予运动员(足球、田径)表演者权.而在杂技艺术领域富有盛名的法国则在其 知识产权法典(年版)第L 条将杂耍、马戏、木偶剧中的“演员”规定为表演者.相比之下,兜底项是对表演行为的形式样态进行规定,用以判断其他主体是否属于表演者.例如,罗马公约在前述条款中将“表演、歌唱、演说、朗诵、演奏或以别的方式表演文学或艺术作品的其他人员”作为表演者的补充,而 北京条约
10、第条还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表现”(i n t e r p r e t)行为.根据以上分析,著作权法上表演者的认定思路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基于列举项的直接认定思路,遵循主体类型法定原则来界定表演者;另一种是基于兜底项的间接认定思路,通过判断行为主体是否实施表演行为来界定表演者.对此,司法实践中应当适用第二种认定思路.首先,列举式定义本身具有封闭性,无法在法律上赋予所有表演主体应有的表演者地位.一方面,立法者的纰漏很可能会将一些表演者排除在保护范围以外.另一方面,作为“技术之子”的著作权法,其保护水平需要适应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固守列举项的内容会使新型表演主体无法受到应有的保护,从而阻碍表演者
11、权制度的与时俱进.其次,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表演主体的类型有时会对表演者的认定产生干扰.虽然生活用语和法律术语有时会采用同一种表达(例如表演),但是二者在不同视界具有不同的含义,法律视界中的术语是对生活视界中的事项进行评价.如果不加区分地使用生活认知进行判断,可能会导致一些应有表演者地位的新型表演主体未受保护,而使一些不应具有表演者地位的主体受到保护.最后,表演者权之设立源于著作权法对表演行为的保护.正如著作权法为了鼓励作品的创作,而赋予创作作品的自然人作者地位一样,表演者地位的设立同样具有激励目的.通过给予表演主体特殊的法律地位,立法者对作品的表演行为提供法律保护,以此激励其他主体通过实施表
12、演行为来传播作品.总之,表演主体只有实施了受著作权法保护的表演行为,才能享有表演者的法律地位.(二)基于“主客观统一标准”来认定表演行为表演行为的概念具有包容性、概括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国内外立法目前均未明确规定表演行为的构成要件.前述相关定义只是从形式样态上界定了表演行为的类型,未能阐述表演行为区分于其他行为的特征属性.与其说这是给著作权法上的表演行为下定义,倒不如说是对表西部法学评论 年第期 美保罗戈斯汀著:著作权之道,金海军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参见易健雄:从生活视界与法律视界的融合看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西南知识产权”微信公众平台,原文链接:h t t p s:/m p w
13、 e i x i n q q c o m/s/i E P j a b G q b N n_L T V p wA,最后访问日期:年月 日.参见原晓爽:表演者权利研究,法律出版社 年版,第 页.演行为的形式样态下定义.理论界提出了四种标准用于判断游戏操作是否属于表演行为.第一种是基于“娱乐性标准”来判断,认为主播玩家的游戏操作构成表演行为.有观点指出只要行为具有观赏性和娱乐性,都属于著作权法上的表演行为.一些评论家据此主张网络游戏是玩家展示自我的舞台,主播玩家的游戏操作带有表演的性质.著作权法领域也有学者持有赞成的态度.例如,有观点认为游戏直播的可看性并非源于游戏设计者制定的舞台布景和赛事规则,而
14、是这一造景和规则之下游戏操作者带来的表演.滥用“娱乐性标准”显然会降低表演行为的保护门槛.这些脱离著作权法基本原理的分析辞藻就好比是将作品喻为作者的儿子一般,所得结论在法律上难以具有信服力.第二种是基于“受控行为标准”来判断,认为主播玩家的游戏操作属于机械表演.著作权法遵循“以受控行为定义专有权利”的基本原理,每一项专有权利都能够控制特定的作品使用方式.根据 著作权法第 条第项的规定,我国的表演权可以控制两种行为,分别是“公开表演作品”的“现场表演”,以及“用各种手段公开播送作品表演”的“机械表演”.一些学者认为主播玩家的游戏操作属于机械表演.一方面,主播玩家呈现的表演结果即游戏整体画面是通过
15、运行计算机程序得到,不存在个性化表达的空间;另一方面,与通过自身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或者借用乐器等现场表演方式不同,主播玩家的游戏操作更类似于机械播放音乐或文字作品.由于机械表演未产生新的视听效果,国内外立法都未赋予实施机械表演的主体表演者权.这意味着游戏操作是否构成机械表演,与主播玩家表演者地位的认定毫无关联.更为关键的是,“受控行为标准”会限缩表演行为的保护范围.我国表演权控制的现场表演和机械表演未穷尽所有公开状态下的表演行为,后者才是表演者权保护的客体.因此,主播玩家的游戏操作是否属于著作权法上的表演行为,不能基于表演权的受控行为来判断,而是要看其是否属于表演者权保护的行为.第三种是基于“
16、创造性标准”来判断,认为主播玩家的游戏操作构成表演行为.作为邻接权保护的客体,表演行为是以一种非创作和非复制的方式来再现作品,具有创造性.通过主播玩家的游戏操作,游戏设计者预设的游戏资源可以在游戏画面中以动态方式得到展现.有观点认为,经游戏操作产生的画面内容虽未达到演绎作品的创造性程度,但是足以构成对游戏作品的表演.表演行为理应满足邻接权客体的保护要求.但是,具有创造性只是用于判断邻接权客体的标准之一.因此,即便游戏操作可以产生具有创造性的画面内容,也不足以证明主播玩家的游戏操作是一种表演行为.第四种是基于“主客观统一标准”来判断,认为主播玩家的游戏操作是或不是表演行为的观点皆有.“主客观统一
17、标准”是指表演行为需要同时满足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才能成立.表演行为的主观要件通常是指表演主体的个性化表达,而客观要件通常是指表演对象或者表演行“主客观统一标准”下再议游戏直播中主播玩家的表演者地位 参见胡云红:论我国著作权法中表演者的范围,载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年第期.参见陈伟军:网络游戏的表意逻辑与价值向度,载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年第期.参见张惠彬,沈浩蓝:论电子竞技运动的法律治理,载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年第期.参见祝建军:网络游戏直播的著作权问题研究,载 知识产权 年第期.参见崔国斌:认真对待游戏著作权,载 知识产权 年第期;许安碧:网络游戏直播中的著作权问题探究,载 政法
18、学刊 年第期.参见焦和平:类型化视角下网络游戏直播画面的著作权归属,载 法学评论 年第期.参见邱国侠、曾成敏:网络游戏直播著作权问题研究 以游戏整体画面性质与权利归属为对象,载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第期.参见王国柱:邻接权客体判断标准论,载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年第期.为呈现的内容.主播玩家的游戏操作是否兼具表演行为的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理论界存在“全有”和“全无”两种观点.支持者认为游戏整体画面是主播玩家通过游戏操作对游戏软件进行个性化表演的视觉效果;反对者则认为游戏整体画面不具有可表演性,游戏操作难以彰显主播玩家的个性.本文赞同适用“主客观统一标准”来判断主播玩家的游戏
19、操作是否构成著作权法上的表演行为.某一行为的法律意义需要遵循“主客观统一标准”的原则进行评价,不但要分析行为本身和行为结果,还要兼顾分析行为人的主观意识.主观要件用于判断行为主体的真实意思,客观要件用于分析表示行为的外部特征,二者在行为的法律评价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主客观统一标准”原则上会得到一致的定性结论,定性结论相悖的缘于非规范适用.前述两种观点对表演行为的主观要件与客观要件存在不同理解,而且二者选取的分析对象也存在差异,最终造成定性结论截然相反.一方面,凡是具有规范意义的行为特征都应当在法律概念中得到体现.因此,“主客观统一标准”的构成要件中理应包括表演的行为主体、行为客体、发生环境、行
20、为方式和行为结果等各项具有规范意义的基本要素.另一方面,网络游戏是一个复杂的著作权客体.我国目前采用计算机软件和视听作品的二元思路对网络游戏进行全方位的保护.无论是静态的程序文本还是动态的游戏画面,其中都含有多种类型的作品元素.在具体分析的过程中,应当全面审视具有著作权法意义的一切游戏元素,从而尽可能确保游戏操作的定性准确.二、游戏操作是否具备表演行为的主观要件之分析“表演”之“表”与“里”相对,是指“把思想感情显示出来”.表演活动中的“思想感情”不单指原作品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应融入表演者的个性化理解.尽管人工智能已经具备类似人类的思维能力,但技术原理表明其输出的结果未超出人类的意志.表演行为
21、的主观要件既要求行为主体是具备表演意志的自然人,同时还要求行为方式能够提供个性化阐释作品的空间.据此分析,主播玩家的游戏操作符合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具备表演行为的主观要件.(一)网络游戏的虚拟角色不是表演主体主播玩家实施游戏操作的过程与传统意义上的表演存在不同.一般认知下的表演行为是人类主体借助自身的肢体动作、语言和表情等直接呈现的视听效果.而游戏操作则是利用计算机程序,在游戏资源库中即时调取预设的声音、图像等原始数据样本或者即时传输渲染技术处理后的加工数据样本,从而形成游戏整体画面中的视听效果.换言之,主播玩家未通过自身本体直接主导整个游戏画面的输出过程,网络游戏的虚拟角色是间接展现视听效果的
22、工具.由于“画面炫技”与“幕后操纵”的主体分别是虚拟游戏角色和主播玩家,这似乎造成表演主体发生错位的情况.在此情形下,有必要对虚拟游戏角色是否可以独立成为表演主体进行分析.虚拟游戏角色的上位概念是虚拟人.目前,有关虚拟人的法律地位尚无规定,理论界中存西部法学评论 年第期 参见刘银良:网络游戏直播的法律关系解析,载 知识产权 年第期.参见郝其昌、陈绍玲:论我国著作权法中表演者的内涵 兼论电子游戏玩家表演者地位之否定,载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年第期.参见李琛:法的第二性原理与知识产权概念,载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年第期.参见刘然主编:现代汉语辞海,辽海出版社 年版,第 页.参见龙文懋、季善豪:作品
23、创造性本质以及人工智能生成物的创造性问题研究,载 电子知识产权 年第期.在“财产说”“同一说”和“独立说”三种学说.概言之,“财产说”认为虚拟人是基于自然人与网络平台服务商的合同产生,是自然人在网络世界中享有的虚拟财产;“同一说”认为虚拟人实施的任何行为直接反映自然人的意志,是自然人行为在虚拟世界的延伸;“独立说”认为现有的民事法律制度无法解释虚拟人的特征,应赋予其独立的人格权和财产权.从虚拟人产业的发展趋势来看,虚拟人的主体类型逐步经历了终端时代的虚拟游戏角色、人工智能时代的驱动型数字人以及元宇宙时代的身份型数字人三个阶段.三类主体采用的技术原理不同,各类虚拟人的拟人化程度也存在显著差异.法
24、律不应采取一视同仁的态度来处理虚拟人的法律地位,转而采用类型化的方式来分析各类虚拟人主体更为适宜.虚拟游戏角色一般是由自然人通过注册的方式生成,或者是由一些网络游戏等程序自动生成.从游戏画面生成的过程来看,虚拟游戏角色实施的行为高度依赖主播玩家的游戏操作.缺乏独立意志的虚拟游戏角色就如同皮影表演中的提线木偶一般,本质上是自然人用于表演的工具而非表演主体本身.此外,根据著作权法的基本理念,表演行为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自然人是作品创作和传播过程中一切利益的享有者.著作权权利体系的设计应当遵循“以人为本、为人设权”的立法原则,建立一种以自然人为基点的利益秩序.为此,我国 著作权法在 年修法之际,将旧
25、法第 条第款中有关“表演者(演员、演出单位)”的表述删减修改为“表演者”,同时在第 条对职务表演制度进行了特别规定.这意味着在一场表演活动中,诸如剧团、歌舞团等作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的拟制主体只能是表演行为的权利主体,真正实施表演行为的人是自然人.我国现行民事法律关系中的拟制主体尚且不能享有表演者地位,虚拟游戏角色更不可能以实际的表演主体来看待.(二)主播玩家具备实施表演的主观意志表演主体需要具备表演作品的主观意志.根据民法学原理,表演主体的主观意志本身不会设立、变更或者终止法律关系,事实行为的法律效果完全由法律单独规定.相比之下,无论各种学说对法律行为的具体构成存在何种分歧,理论界始终认为法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主客观 统一标准 再议 游戏 直播 中主播 玩家 表演者 地位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