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四边形.doc
《第十九章四边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九章四边形.doc(30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第十九章 四边形 19.1平行四边形 19.1.1 平行四边形及其性质(一)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和平行四边形对边、对角相等的性质. 2.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计算问题,并会进行有关的论证.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2.难点: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引入 我们一起来观察下图中的竹篱笆格子和汽车的防护链,想一想它们是什么几何图形的形象? 平行四边形是我们常见的图形,你还能举出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吗? 你能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吗? 2.新课讲解 (1)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表示:平行四边形用符号“□”来表示.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AD∥BC,那么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ABCD记作“□ABCD”,读作“平行四边形ABCD”. ①∵AB//DC ,AD//BC ,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判定); ②∵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 AD//BC(性质). 注意:平行四边形中对边是指无公共点的边,对角是指不相邻的角,邻边是指有公共端点的边,邻角是指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而三角形对边是指一个角的对边,对角是指一条边的对角.(教学时要结合图形,让学生认识清楚) (3)探究:平行四边形是一种特殊的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 让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定义画一个一个平行四边形,观察这个四边形,它除具有四边形的性质和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外以,它的边和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度量一下,是不是和你猜想的一致? 由定义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知,在平行四边形中,相邻的角互为补角. (相邻的角指四边形中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注意和第一章的邻角相区别.教学时结合图形使学生分辨清楚.) 猜想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下面证明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已知:如图□ABCD, 求证:AB=CD,CB=AD,∠B=∠D,∠BAD=∠BCD. 分析:作□ABCD的对角线AC,它将平行四边形分成△ABC和△CDA,证明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即可得到结论. (作对角线是解决四边形问题常用的辅助线,通过作对角线,可以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的关于三角形的问题.) 证明:连接AC, ∵ AB∥CD,AD∥BC, ∴ ∠1=∠3,∠2=∠4. 又 AC=CA, ∴ △ABC≌△CDA (ASA). ∴ AB=CD,CB=AD,∠B=∠D. 又 ∠1+∠4=∠2+∠3, ∴ ∠BAD=∠BCD. 由此得到: 平行四边形性质1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平行四边形性质2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3.例题讲解 例1(教材P84例1) 例2(补充)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E=CF, 求证:AF=CE. 分析:要证AF=CE,需证△ADF≌△CBE,由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因此有∠D=∠B ,AD=BC,AB=CD,又AE=CF,根据等式性质,可得BE=DF.由“边角边”可得出所需要的结论. 证明略. 4.随堂练习 (1)在□ABCD中,∠A=,则∠B= 度,∠C= 度,∠D= 度. (2)如果□ABCD中,∠A—∠B=240,则∠A= 度,∠B= 度,∠C= 度,∠D= 度. (3)如果□ABCD的周长为28cm,且AB:BC=2∶5,那么AB= cm,BC= cm,CD= cm,CD= cm. (4)如图已知:在□ABCD中,AC为对角线,BE⊥AC,DF⊥AC,E、F为垂足,求证:BE=DF. 5.课堂小结 (1)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对角、对边相等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2)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时的方法与注意点。 6.布置作业 (1)教材P84 1、2、3 (2)补充:如图,AD∥BC,AE∥CD,BD平分∠ABC, 求证AB=CE. 7.教学后记 19.1.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二) 一、教学目标: 1.平行四边形中心对称的特征,掌握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 2.能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决平行四边形的有关计算问题和简单的证明题. 3.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2.难点: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引入 (1)什么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是: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①具有一般四边形的性质(内角和是). ②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2.请学生在纸上画两个全等的□ABCD和□EFGH,并连接对角线AC、BD和EG、HF,设它们分别交于点O.把这两个平行四边形落在一起,在点O处钉一个图钉,将□ABCD绕点O旋转,观察它还和□EFGH重合吗?你能从子中看出前面所得到的平行四边形的边、角关系吗?进一步,你还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吗? 结论:(1)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2.例题讲解 例1(补充)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过点O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 求证:OE=OF,AE=CF,BE=DF. ※【引申】若例1中的条件都不变,将EF转动到图b的位置,那么例1的结论是否成立?若将EF向两方延长与平行四边形的两对边的延长线分别相交(图c和图d),例1的结论是否成立,说明你的理由. 例2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10cm,AD=8cm,AC⊥BC,求BC、CD、AC、OA的长以及ABCD的面积. 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得BC、CD的长,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可得AC的长.再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可求得OA的长,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高为此底上的高),可求得ABCD的面积. 3.课堂练习 (1)在平行四边形中,周长等于48, ①已知一边长12,求各边的长 ②已知AB=2BC,求各边的长 ③已知对角线AC、BD交于点O,△AOD与△AOB的周长的差是10,求各边的长 (2)如图,ABCD中,AE⊥BD,∠EAD=60°,AE=2cm,AC+BD=14cm,则△OBC的周长是____ ___cm. (3)ABCD一内角的平分线与边相交并把这条边分成,的两条线段,则ABCD的周长是__ ___. 4.课堂小结 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以及性质的应用。 5.布置作业 (1)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C=6、BD=4,则AB的范围是__ ______. (2)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已知AB、BC、CD三条边的长度分别为(x+3),(x-4)和16,则这个四边形的周长是 . (3)公园有一片绿地,它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绿地上要修几条笔直的小路,如图,AB=15cm,AD=12cm,AC⊥BC,求小路BC,CD,OC的长,并算出绿地的面积. 6.教学后记 19.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一) 一、教学目标 1.在探索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条件中,掌握用边、对角线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解决问题. 3.培养用类比、逆向联想及运动的思维方法来研究问题.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2.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灵活应用.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引入 (1)欣赏图片、提出问题. 展示图片,提出问题,在刚才演示的图片中,有哪些是平行四边形?你是怎样判断的? 2.问题:小明的父亲手中有一些木条,他想通过适当的测量、割剪,钉制一个平行四边形框架,你能帮他想出一些办法来吗?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硬纸板条通过观察、测量、猜想、验证、探索构成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思考并探讨: (1)你能适当选择手中的硬纸板条搭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 (2)你怎样验证你搭建的四边形一定是平行四边形? (3)你能说出你的做法及其道理吗? (4)能否将你的探索结论作为平行四边形的一种判别方法?你能用文字语言表述出来吗? (5)你还能找出其他方法吗? 从探究中得到: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1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判定方法2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例题分析 例1 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E、F是AC上的两点,并且AE=CF. 求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欲证四边形BFDE是平行四边形可以根据判定方法2来证明. 问:你还有其它的证明方法吗?比较一下,哪种证明方法简单. 例2(补充) 已知:如图,A′B′∥BA,B′C′∥CB, C′A′∥AC. 求证:(1)∠ABC=∠B′,∠CAB=∠A′,∠BCA=∠C′; (2)△ABC的顶点分别是△B′C′A′各边的中点. 3.课堂练习 (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 ①若AD=8cm,AB=4cm,那么当BC=___ cm,CD=__ _cm时,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②若AC=10cm,BD=8cm,那么当AO=___cm,DO=__ _cm时,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2)已知:如图,ABCD中,点E、F分别在CD、AB上,DF∥BE,EF交BD于点O. 求证:EO=OF. 4.课堂小结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及应用 5.布置作业 (1)下列条件中能判断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对角线互相垂直 (B)对角线相等 (C)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 (D)对角线互相平分 (2)已知:如图,△ABC,BD平分∠ABC,DE∥BC,EF∥BC。 求证:BE=CF。 6.教学后记 19.1.2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二)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用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来判定平行四边形的方法. 2.会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四种判定方法和性质来证明问题. 3.通过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的应用,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平行四边形各种判定方法及应用,尤其是根据不同条件能正确地选择判定方法. 2.难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引入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 (3)探究:取两根等长的木条AB、CD,将它们平行放置,再用两根木条BC、AD加固,得到的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吗? 结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例题分析 例1(补充)已知:如图,ABCD中,E、F分别是AD、BC的中点,求证:BE=DF. 分析:证明BE=DF,可以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也可以证明 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比较方法,可以看出第二种方法简单. 例2(补充)已知:如图,ABCD中,E、F分别是AC上两点,且BE⊥AC于E,DF⊥AC于F.求证:四边形BEDF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因为BE⊥AC于E,DF⊥AC于F,所以BE∥DF.需再证明BE=DF,这需要证明△ABE与△CDF全等,由角角边即可. 3.课堂练习 (1)在下列给出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 (A)AB∥CD,AD=BC (B)∠A=∠B,∠C=∠D (C)AB=CD,AD=BC (D)AB=AD,CB=CD (2)已知:如图,AC∥ED,点B在AC上,且AB=ED=BC, 找出图中的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 (3)已知:如图,在ABCD中,AE、CF分别是∠DAB、∠BCD的平分线. 求证:四边形AFCE是平行四边形. 4.课堂小结 平行四边形各种判定方法及应用,如何根据不同条件能正确地选择判定方法. 5.布置作业 (1)延长△ABC的中线AD至E,使DE=AD. 求证: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 (2)四边形ABCD中,(1)AB∥CD;(2)AD∥BC;(3)AD=BC;(4)AO=OC;(5)DO=BO;(6)AB=CD.选择两个条件,能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共有________对.(共有9对) 6.教学后记 19.1.2 行四边形的判定(三) 一、教学目标 1.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掌握它的性质. 2.能较熟练地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 3.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 4.能运用综合法证明有关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结论.理解在证明过程中所运用的归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2.难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引入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你能说说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定的用途吗? (3)创设情境 实验:请同学们思考: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你是如何切割的?(答案如图) 图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你是如何判断的? 2.例题分析 例1 如图,点D、E、分别为△ABC边AB、AC的中点。 求证:DE∥BC且DE=BC. 分析:所证明的结论既有平行关系,又有数量关系,联想已学过的知识,可以把要证明的内容转化到一个平行四边形中,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来证明结论成立,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这就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来构造平行四边形. 方法1:如图(1),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CF,由△ADE≌△CFE,可得AD∥FC,且AD=FC,因此有BD∥FC,BD=FC,所以四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BC,DF=BC,因为DE=DF,所以DE∥BC且DE=BC. (也可以过点C作CF∥AB交DE的延长线于F点,证明方法与上面大体相同) 方法2:如图(2),延长DE到F,使EF=DE,连接CF、CD和AF,又AE=EC,所以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AD∥FC,且AD=FC.因为AD=BD,所以BD∥FC,且BD=FC.所以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所以DF∥BC,且DF=BC,因为DE=DF,所以DE∥BC且DE=BC. 定义: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思考】: (1)想一想:①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几条?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有什么区别?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 (答:(1)一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共有三条;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中线的区别主要是线段的端点不同.中位线是中点与中点的连线;中线是顶点与对边中点的连线. (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拓展〗利用这一定理,你能证明出在设情境中分割出来的四个小三角形全等吗?(让学生口述理由) 例2(补充)已知: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 AB、BC、CD、DA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分析:因为已知点E、F、G、H分别是线段的中点,可以设法应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找到四边形EFGH的边之间的关系.由于四边形的对角线可以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所以添加辅助线,连接AC或BD,构造“三角形中位线”的基本图形后,此题便可得证. 3.课堂练习 (1)如图,A、B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外选一点C,连结AC和BC,并分别找出AC和BC的中点M、N,如果测得MN=20 m,那么A、B两点的距离是 m,理由是 . (2)已知:三角形的各边分别为8cm 、10cm和12cm ,求连结各边中点所成三角形的周长. (3)如图,△ABC中,D、E、F分别是AB、AC、BC的中点, ①若EF=5cm,则AB= cm;若BC=9cm,则DE= cm; ②中线AF与DE中位线有什么特殊的关系?证明你的猜想. 4.课堂小结 (1)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2)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及辅助线的添加方法。 5.布置作业 (1)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35cm,过三角形各顶点作对边的平行线,则这三条平行线所组成的三角形的周长是 cm. (2)已知:△ABC中,点D、E、F分别是△ABC三边的中点,如果△DEF的周长是12cm,那么△ABC的周长是 cm. (3)已知:如图,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6.教学后记 19.2.1 矩形(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矩形的概念和性质,理解矩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与联系. 2.会初步运用矩形的概念和性质来解决有关问题. 3.渗透运动联系、从量变到质变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矩形的性质. 2.难点:矩形的性质的灵活应用.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引入 (1)展示生活中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实际应用图片(推拉门,活动衣架,篱笆、井架等),想一想:这里面应用了平行四边形的什么性质? (2)思考:拿一个活动的平行四边形教具,轻轻拉动一个点,观察不管怎么拉,它还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动画演示拉动过程如图) (3)再次演示平行四边形的移动过程,当移动到一个角是直角时停止,让学生观察这是什么图形?(小学学过的长方形)引出本课题及矩形定义. 矩形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矩形(通常也叫长方形). 矩形是我们最常见的图形之一,例如书桌面、教科书的封面等都有矩形形象. 【探究】在一个平行四边形活动框架上,用两根橡皮筋分别套在相对的两个顶点上(作出对角线),拉动一对不相邻的顶点,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形状. ① 随着∠α的变化,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② 当∠α是直角时,平行四边形变成矩形,此时它的其他内角是什么样的角?它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操作,思考、交流、归纳后得到矩形的性质. 矩形性质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矩形性质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如图,在矩形ABCD中,AC、BD相交于点O,由性质2有AO=BO=CO=DO=AC=BD.因此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的一个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2.例习题分析 例1 已知: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AOB=60°,AB=4cm,求矩形对角线的长. 分析:因为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它具有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特殊性质,根据矩形的这个特性和已知,可得△OAB是等边三角形,因此对角线的长度可求. 例3(补充) 已知:如图,矩形ABCD中,E是BC上一点,DF⊥AE于F,若AE=BC. 求证:CE=EF. 分析:CE、EF分别是BC,AE等线段上的一部分,若AF=BE,则问题解决,而证明AF=BE,只要证明△ABE≌△DFA即可,在矩形中容易构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3.课堂练习 (1)矩形的定义中有两个条件:一是 ,二是 . (2)已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与一边的夹角为30°,则矩形两条对角线相交所得的四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 、 、 . (3)已知矩形的一条对角线长为10cm,两条对角线的一个交角为120°,则矩形的边长分别为 cm, cm, cm, cm. (5)已知:如图,O是矩形ABCD对角线的交点,AE平分∠BAD,∠AOD=120°,求∠AEO的度数. 4.课堂小结 矩形的概念和性质 5.布置作业 (1)在直角三角形ABC中,∠C=90°,AB=2AC,求∠A、∠B的度数. (2)已知:矩形ABCD中,BC=2AB,E是BC的中点,求证:EA⊥ED. (3)如图,矩形ABCD中,AB=2BC,且AB=AE,求证:∠CBE的度数. 6.教学后记 19.2.1 矩形(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矩形的判定方法. 2.使学生能应用矩形定义、判定等知识,解决简单的证明题和计算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矩形的判定. 2.难点:矩形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引入 (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做矩形? (2)矩形有哪些性质? (3)矩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共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 (4)事例引入:小华想要做一个矩形像框送给妈妈做生日礼物,于是找来两根长度相等的短木条和两根长度相等的长木条制作,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检测他做的是矩形像框吗?看看谁的方法可行? 通过讨论得到矩形的判定方法. 矩形判定方法1:对角钱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矩形判定方法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指出:判定一个四边形是矩形,知道三个角是直角,条件就够了.因为由四边形内角和可知,这时第四个角一定是直角.) 2.例题分析 例2 (补充)已知 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AOB是等边三角形,AB=4 cm,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分析:首先根据△AOB是等边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的性质判定出ABCD是矩形,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边长,从而得到面积值. 例3 (补充) 已知:如图(1),ABCD的四个内角的平分线分别相交于点E,F,G,H.求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 分析:要证四边形EFGH是矩形,由于此题目可分解出基本图形,如图(2),因此,可选用“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来证明. 3.课堂练习 (1)(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一组对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B.对角互补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C.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D.有一组邻角是直角的四边形一定是矩形 (2)已知:如图 ,在△ABC中,∠C=90°, CD为中线,延长CD到点E,使得 DE=CD.连结AE,BE,则四边形ACBE为矩形. 4.课堂小结 矩形的判定方法 5.布置作业 (1)工人师傅做铝合金窗框分下面三个步骤进行: ①先截出两对符合规格的铝合金窗料(如图①),使AB=CD,EF=GH; ②摆放成如图②的四边形,则这时窗框的形状是 形,根据的数学道理是: ; ③将直角尺靠紧窗框的一个角(如图③),调整窗框的边框,当直角尺的两条直角边与窗框无缝隙时(如图④),说明窗框合格,这时窗框是 形,根据的数学道理是: ; (2)在Rt△ABC中,∠C=90°,AB=2AC,求∠A、∠B的度数. 6.教学后记 19.2.2 菱形(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菱形概念,知道菱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2.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性质1、2;会用这些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会计算菱形的面积. 3.通过运用菱形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提高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4.根据平行四边形与矩形、菱形的从属关系,通过画图向学生渗透集合思想.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的性质1、2. 2.教学难点:菱形的性质及菱形知识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1)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什么叫矩形?平行四边形和矩形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我们已经学习了一种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其实还有另外的特殊平行四边形,请看演示:(可将事先按如图做成的一组对边可以活动的教具进行演示)如图,改变平行四边形的边,使之一组邻边相等,从而引出菱形概念. 菱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强调】 菱形(1)是平行四边形;(2)一组邻边相等. 让学生举一些日常生活中所见到过的菱形的例子. 2.例题讲解 例1 (补充) 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F是AB上一点,DF交AC于E. 求证:∠AFD=∠CBE. 证明:∵ 四边形ABCD是菱形, ∴ CB=CD, CA平分∠BCD. ∴ ∠BCE=∠DCE.又 CE=CE, ∴ △BCE≌△COB(SAS). ∴ ∠CBE=∠CDE. ∵ 在菱形ABCD中,AB∥CD, ∴∠AFD=∠FDC ∴ ∠AFD=∠CBE. 例2 (教材中例2)略 3.课堂练习 (1)若菱形的边长等于一条对角线的长,则它的一组邻角的度数分别为 . (2)已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是6cm和8cm ,求菱形的周长和面积. (3)已知菱形ABCD的周长为20cm,且相邻两内角之比是1∶2, 求菱形的对角线的长和面积. (4)已知:如图,菱形ABCD中,E、F分别是CB、CD上的点, 且BE=DF.求证:∠AEF=∠AFE. 4.课堂小结 菱形的定义及性质1、2 5.布置作业 (1)菱形ABCD中,∠D∶∠A=3∶1,菱形的周长为 8cm,求菱形的高. (2)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13cm的菱形,其中对角线BD长10cm。求: ①对角线AC的长度; ②菱形ABCD的面积. 6.教学后记 19.2.2 菱形(二)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会用这些判定方法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在菱形的判定方法的探索与综合应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菱形的两个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判定方法的证明方法及运用.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1)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2)菱形的性质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性质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并且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3)运用菱形的定义进行菱形的判定,应具备几个条件?(判定:2个条件) (4)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菱形,除根据定义判定外,还有其它的判定方法吗? (5)用一长一短两根木条,在它们的中点处固定一个小钉,做成一个可转动的十字,四周围上一根橡皮筋,做成一个四边形.转动木条,这个四边形什么时候变成菱形? 通过演示,容易得到: 菱形判定方法1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注意此方法包括两个条件:(1)是一个平行四边形;(2)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通过教材中菱形的作图,可以得到从一般四边形直接判定菱形的方法: 菱形判定方法2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例题讲解 例1 (教材中的例3)略 例2(补充)已知:如图ABCD的对角线AC的垂直平分线与边AD、BC分别交于E、F. 求证:四边形AFCE是菱形. 例3 已知:如图,△ABC中, ∠ACB=90°,BE平分∠ABC,CD⊥AB与D,EH⊥AB于H,CD交BE于F. 求证:四边形CEHF为菱形. 3.课堂练习 (1)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 ; (2)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 (3)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________; (4)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对角线 的四边形是菱形. (5)画一个菱形,使它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6cm、8cm. (6)如图,O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的交点,DE∥AC,CE∥BD,DE和CE相交于E,求证:四边形OCED是菱形。 4.课堂小结 菱形的定义及两个判定方法 5.布置作业 (1)下列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菱形的是 ( ). (A)两条对角线相等 (B)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C)两条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 (D)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2)已知:如图,M是等腰三角形ABC底边BC上的中点,DM⊥AB,EF⊥AB,ME⊥AC,DG⊥AC. 求证:四边形MEND是菱形. (3)做一做: 设计一个由菱形组成的花边图案.花边的长为15 cm,宽为4 cm,由有一条对角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四个菱形组成,前一个菱形对角线的交点,是后一个菱形的一个顶点.画出花边图形. 6.教学后记 19.2.3 正方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通过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定义及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 2.教学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的关系及正方形性质与判定的灵活运用.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1)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如图所示)折出一个正方形. 学生在动手做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问题: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指出:正方形是在平行四边形这个大前提下定义的,其定义包括了两层意: ①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 (菱形) ②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 (2)正方形有什么性质? 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所以,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 2.例题分析 例1(教材中的例4) 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如图). 求证:△ABO、△BCO、△CDO、△DAO是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例2 (补充)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的交点为O,E是OB上的一点,DG⊥AE于G,DG交OA于F. 求证:OE=OF. 分析:要证明OE=OF,只需证明△AEO≌△DFO,由于正方形的对角线垂直平分且相等,可以得到∠AOE=∠DOF=90°,AO=DO,再由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可以得到∠EAO=∠FDO,根据ASA可以得到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故结论可得. 例3 (补充)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分别过点A、C两点作l1∥l2,作BM⊥l1于M,DN⊥l1于N,直线MB、DN分别交l2于Q、P点. 求证:四边形PQMN是正方形. 分析:由已知可以证出四边形PQMN是矩形,再证△ABM≌△DAN,证出AM=DN,用同样的方法证AN=DP.即可证出MN=NP.从而得出结论. 3.课堂练习 (1)正方形的四条边____ __,四个角___ ____,两条对角线____ ____. (2)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 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 ③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④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⑤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 (3)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E、F分别为CD、CB延长线上的点,且DE=BF. 求证:∠AFE=∠AEF. (4)如图,E为正方形ABCD内一点,且△EBC是等边三角形, 求∠EAD与∠ECD的度数. 4.课堂小结 (1)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 (2)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 5.布置作业 (1)已知:如图,点E是正方形ABCD的边CD上一点,点F是CB 的延长线上一点,且DE=BF. 求证:EA⊥AF. (2)已知:如图,△ABC中,∠C=90°,CD平分∠ACB,DE⊥BC 于E,DF⊥AC于F. 求证:四边形CFDE是正方形. (3)已知:如图,正方形ABCD中,E为BC上一点,AF平分 ∠DAE交CD于F。 求证:AE=BE+DF. 6.教学后记 19.3 梯形(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梯形的有关概念和基本性质,探索、了解并掌握等腰梯形的性质. 2.梯形的有关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问题的论证和计算,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计算能力. 3.添加辅助线,把梯形的问题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问题,使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方法和转化的思想. 二、重点、难点 1.重点:等腰梯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2.难点:解决梯形问题的基本方法(将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及正确运用辅助线),及梯形有关知识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课堂引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出梯形概念. 观察右图中,有你熟悉的图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画一画:在下列所给图中的每个三角形中画一条线段, (3)思考:①怎样画才能得到一个梯形? ②在哪些三角形中,能够得到一个等腰梯形? 2.新课讲解 梯形 一组对边平行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强调:①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区别和联系;②上、下底的概念是由底的长短来定义的,而并不是指位置来说的.) (1)一些基本概念(如图):底、腰、高. (2)等腰梯形: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3)直角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做—做——探索等腰梯形的性质(引入用轴对称解决问题的思想). 在一张方格纸上作一个等腰梯形,连接两条对角线. 【问题一】 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有哪些相等的角?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画图并通过观察猜想; 【问题二】这个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 结论: ①等腰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上下底的中点连线是对称轴. ②等腰梯形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③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3.例题分析 例1(教材中的例1)略. (延长两腰 梯形辅助线添加方法三) 例2(补充)如图,梯形ABCD中,AD∥BC,∠B=70°, ∠C=40°,AD=6cm,BC=15cm. 求CD的长. 分析:设法把已知中所给的条件都移到一个三角形中,便可以解决问题.其方法是:平移一腰,过点A作AE∥DC交BC于E,因此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由已知又可以得到△ABE是等腰三角形(EA=EB),因此CD-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九 四边形
咨信网温馨提示: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仙人****88】。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仙人****88】,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关于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