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传统建筑概述.pdf
《藏族传统建筑概述.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族传统建筑概述.pdf(9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非遗研究101藏族传统建筑概述甲日巴洛桑朗杰著尕藏本译【摘 要】建筑是历史的活化石,也是一种文化的静默叙事。它不仅表现了一个民族或区域的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表现出特有的生活方式、生产力发展的程度和独特的审美趣味。藏族传统建筑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不断提高丰富,曾有过辉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藏族传统建筑以它独特的风格,在藏族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西藏的民居、宗堡、宫殿和寺院等建筑工艺之起源和发展历程,以及建筑风格和建造流程等做了较详细的阐述,以期为青藏高原民族地区的城镇建设、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特色提供基础性、技术性的参考。【关键词】藏族;传统建筑;建筑工艺;建筑风格;建筑流程中图分类号:
2、J 5 9文献标识码:A文 章 编 号:I S S N 1 0 0 4-6 8 6 0(2 0 2 3)0 2-0 1 0 1-0 0 9一、藏族建筑的发展从各类藏文史书的记载a来看,藏族建筑技艺的起步通常被认为是从“第一座宫堡雍布拉康”b的建成开始的。事实上,近几十年来发现的昌都卡若遗址和拉萨曲贡遗址等都是距今约三四千年的房屋遗址,足以证明藏族建筑技艺在当时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因此,所谓的“第一宫殿”(),其实仅指赞普最初居住的宫殿,而并非指整个西藏的第一座建筑。因此,雍布拉康并非是西藏第一座建筑物,而是指吐蕃先祖雅砻c部落的本文系2021年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喜马拉雅南麓历史地理文献搜
3、集、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1&ZD330)阶段性成果;2.2022年国家住建和城乡建设部项目“拉萨古城八廓历史保护更新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22-R-035)阶段性成果。a阿底峡尊者.柱间史(藏文)M.兰州:甘肃民族出版社,1989;巴卧 祖拉城瓦著.贤者喜宴(藏文)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译者注释)此论文选自1988年 西藏研究 第4期,有所修改。b“雍布”意为母鹿,“拉康”意为神殿,此宫殿位于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雅砻河支流颇章区的北面,是一座建造在半山腰上的古堡式建筑。(译者注)c雅砻为山南乃东雅砻藏布河谷一带的总名。(译者注)d山南琼结县城对面的半山腰上还有其遗址。(译者
4、注)e索南坚赞.西藏王统记M.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38.(译者注)第一座宫殿。此后,大约在公元前100200年,建筑技艺不断提高,聂赤赞普时期新建的雍布拉康宫殿成为文明形成和发展到了一定程度的象征。建筑技艺逐步改善和发展,到了雅砻部落第十代赞普俄肖列时期,新建了称为“青瓦达孜”()d的宫殿。据一些藏文王统记和宗教史料记载,该宫殿是在六代赞普的长期关怀下才得以建成的。由此可知,当时在材料选择、测量技术、石木技艺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据记载e,在赞普囊日松赞时期,已经有了称西藏艺术研究 2023 年第 02 期102之为“赤孜蚌都”()的宫殿,虽然现在很难辨认其具体的地理位置,
5、但从文献所载该建筑的布局、材料运用、营造技艺的难度等方面来看,建筑水平毋庸置疑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先后迎娶泥婆罗和唐朝公主为王妃。根据两位王妃的建议,新建宫殿和寺院。从赞普新建“镇肢镇节”十二镇魔寺来看,当时西藏在原有的建筑技艺基础上,引进了唐朝和泥婆罗的建筑技艺,实现了建筑技艺水平的重大飞跃。据藏文史料记载:“大王妃泥婆罗赤尊公主在红山之巅新建布达拉宫,九百九十九所,合顶上赞普寝宫共计室千所,还在四周建造城墙三围”a。从拉萨大昭寺和布达拉宫三层殿门抱厦()b的壁画中看,当时布达拉宫的外形除多一圈围墙外,与雍布拉康宫殿并无多大区别。但其建筑规模、工程设计、技术难度等方面与雍
6、布拉康相比已经有了极大的改进,且建筑更为复杂。此外,泥婆罗赤尊公主新建大昭寺时从泥婆罗召进当地工匠,唐朝文成公主亦有新建小昭寺的功德。各寺院的建筑风格基本为藏式,规模和形状等各有特点。8世纪,赞普赤松德赞建造桑耶寺时,融合了印度、汉地和吐蕃三地建筑技艺风格,在西藏本土建筑风格的基础上,结合了其他民族的技术优势和特点。这些建筑比之前的众多宫殿更为雄伟,艺术和技术的结合,造就了今天这般引人注目的建筑。7世纪以来新建的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和桑耶寺等大型古建筑,从其建筑工程技术层面与最古老的雍布拉康等宫殿相比,其内外格局、材料运用、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等诸多方面都丰富了许多。从内外结构来看,最古老的宫
7、殿如雍布拉康,大多a索南坚赞.西藏王统记M.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58.(译者注)b殿门抱厦是寺院大殿或佛堂正门以外、门楼下面的厅庑。c后殿是寺院中背靠大殿后面的内殿。d热莫切即小昭寺,清文书作“老木即”。“甲达”二字有许多异写,有作“虎纹”理解的,谓此寺最初是由文成公主招来汉族工匠修建的缘故。(译者注)e欧达丹普梨寺,意译能飞城。古印度一寺庙名。约建于狮子贤论师的施主、印度法王达磨婆罗之前时间。静命论师即摹仿此寺格局而建成西藏桑耶寺。是用小的石块砌牢的,小石块砌成一堵墙,墙面宽,室内面积很窄;宫殿依山而建,从低到高虽然没有刻意的造型,但依然显得层次丰富,石梯通达顶层、联通哨所
8、,墙面有用以向外投石防御的洞口和天窗。至今,在西藏的工布、浪卡子和仁布等地区仍有许多这样造型奇特的建筑和城址。比如,仁布县帕当乡普村东面河谷中,一座叫“西木萨”()的旧城,据说曾经是西木萨女王的故居。在吐蕃赞普赤松德赞时期行使政令所颁关于普村庄园的占有法令规定中有确切记载,可见古代藏族地方官员们的房屋建筑与雍布拉康宫殿是相似的。拉萨大昭寺、小昭寺和桑耶寺皆为结合了异域技艺的建筑。其中拉萨大昭寺的外观造型是外围四壁构建四方“雍仲”,也成为西藏古风永恒不变的风貌。诸多佛殿中,后殿区域中央供养主尊;每间后殿()c皆无窗户,光线直接通过天窗照进房内,用雕刻装饰圆柱及大门四翼。圆柱粗短,梁头雕狮。平整的
9、墙壁上绘有佛本生传记、菩萨以及各种佛教故事的画图。由文成公主从内地召进工匠、仿照唐朝寺院而新建的小昭寺或“甲达热莫切”()d,意为“汉虎大院落”,其建筑基本的工艺特点是藏式砌墙和柱梁,房屋规模宏大,室内宽敞,殿门抱厦()的视线与后殿()正门相对,使室内采光充足。金顶建在后殿的屋顶上,金碧辉煌,高耸艳丽。公元8世纪,赤松德赞时期修建的桑耶寺外形取制于印度欧达丹普梨寺()e,四面由城墙包围,四周建有象征四大洲和八小洲的十二座佛殿。寺院中央修建有赞普用“一箭之地”()确定规模的三层乌孜大殿,顶层为印度风格,中层为汉地风格,底层为吐蕃风格,取名为“桑耶楼非遗研究103松弥居伦珠祖拉康”(),即“桑耶三
10、种式样不变自然成就神殿”。室内规模大,中层与顶层采光充足,内、外、中回廊皆为丰富多样的壁画和雕塑,一眼就能看出与以往历史遗迹建筑物有很多不同的特色。上述佛殿、寺院在西藏传统建筑技艺的基础上,都吸收了能适应青藏高原高海拔的异域技术优势,从而发展成为地区文化精髓中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技术。这种包容开放、兼容并蓄的发展方式,使藏族建筑技艺不断发展创新,逐渐形成藏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体系。在传统基础上技艺创新,使得建筑的内外布局亦充满了灵活和丰富的多样性。据文献资料记载a,公元11世纪新建热振寺时,由于石匠和木匠发生矛盾,石匠们没有完工就撒手离开。于是,木匠们在大殿外侧四方立了十二根柱子,柱子间建造木篱隔
11、墙取代石墙,粉刷装饰后完成了中间双柱的宝顶佛殿。传统建筑在这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下,不断摸索、创新发展。现在康区和墨竹工卡县境内有些地方还能看到房屋木柱之间木篱隔墙柳枝编织后粉刷装饰的构造。公元11世纪新建的萨迦南寺大神殿与以往不同,大多采用夯土的墙体,大经堂规模宏大,柱子采用简单修饰枝丫的原木材,无多余装饰。天窗檐()b明亮度高,殿外环绕高墙,四周各大门左右和城墙四隅分别设有角楼和城堡;城墙上口形成可容几人出入的墙宽和垛口,战乱时期有防御的作用,后来建造的城堡几乎都有设这种城墙和角楼的习俗。公元15世纪初,新建的甘丹寺等一些寺院的建筑与以上这些建筑有所不同,过殿门抱厦通经堂大门,大殿中长柱天窗檐
12、下为“三解脱门”的隔扇。后殿另设天窗,殿门抱厦上方为向阳窗()c,楼顶房屋设有窗户等,后期修建的寺院几a伦珠曲培.热振寺志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188-191.(译者注)b天窗檐是屋顶天窗上的遮雨部分。c向阳窗是房间向阳一面所开大窗。d楼脚屋是为使屋基坚固,在地上纵横砌墙,上架梁木所构成的下房。乎都是这样的风格。公元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和第司桑杰嘉措时期,先后修建了布达拉宫白宫和红宫。现在我们看到的布达拉宫就是那个时期修建的。其石砌营造由经过加工的料石砌筑而成。主楼下多有用于山地落基而用的楼脚屋()d。砌墙面较宽,墙面从下而上逐渐收分。下房是通风透光的三角形洞口,上方是安有围栏
13、的窗户,房屋的窗户自下而上逐渐增多、增大。下房窗户设栏杆,顶楼窗户有窗眉和窗棂。此后,于20世纪20年代建成的罗布林卡“坚塞颇章”,其建筑特点是,汉式金顶飞檐覆盖在向阳窗上(后来布达拉宫东寝宫噶丹囊塞、罗布林卡康松四轮、达旦明久颇章和拉萨大昭寺拉章的宫顶都有这种飞檐),上下三层楼房都是花格玻璃窗棂,同时道路体系便捷,极少有不好走的小路和弯道,梯级与台阶皆为圆圈形状。此外,像罗布林卡“林周噶采”()是仿照汉地凉亭而建造的。建于20世纪10年代的拉萨“策墨林卓康”,据说其内部只用梁直接造房。这种属于拉萨地区无柱一梁架房的开创性的技艺,至30年代后期,从印度订购使用螺丝钉开始,到1959年还在建。建
14、于1956年的罗布林卡“达旦明久”颇章的建筑外形具有一定的民族风格,室内的装饰布局与时代同行。从西藏传统建筑的发展历程来看,建筑内外的布局进行了改进和创新,进一步形成了地域民族特色。公元7、8世纪,藏族建筑营造技艺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材料加工技术亦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大部分藏文史书上都记载了拉萨大昭寺兴建时所使用的地砖。近几十年前,维修大昭寺古墙时,人们曾亲眼看到红砖和青石板砌成的砖墙。我们至今还能从桑耶寺当地随处看到拆除的桑耶寺蓝色琉璃塔的瓷砖。1945年左右,桑耶宗本西藏艺术研究 2023 年第 02 期104土登列默在大规模开荒时,大家看见了地下出土的大红砖和铸造的铁块,后来,这些铸铁
15、多拿去做犁口等。1961年,格吉强玛林被拆毁时,当地百姓亲眼看到砖墙被铁水粘住。由此不难看出,当时的西藏建筑材料运用与营造技艺都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同时,在这一时期,一种建筑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新型民族特色的技术传统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例如,桑耶寺的布察色康林,因其外无墙、内无柱等13种建筑特点而成名。木条和象鼻相互叠加着,加长的木条和加大后的象鼻盖住屋顶,是一座与西藏其他建筑不同的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建筑。在公元9世纪,赤热巴巾所建的九层“乌香都无双吉祥兴善寺”的面积与拉萨大昭寺相等。下三层为石砌,中三层用砖垒,上三层系木结构。每层均有飞檐、门、半满璎珞等装饰。寺顶为变幻式宫顶,若有风吹便似
16、宝伞自行旋转。这些建筑在藏文史书中虽然清晰记载,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了,但仍觉得可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发展史的典型例子。总之,藏族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是在几千年形成的传统技术基础上不断内外结合、博采众长,总结经验而形成的,其建筑形式的不断创新和民族特色的形成,都是藏族建筑工匠们运用智慧提炼出来的,是人类传统建筑文明的杰出代表。二、造型的差异及特点 藏族传统建筑大致可分为寺院、宫殿和一般民居三种。神殿的建筑特点与寺院相似,宗堡和贵族府邸属于宫殿建筑,民居又因城乡、生业等生活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寺院殿堂建筑的格局多为中心大殿、内部后殿、大殿正前殿门抱厦,大殿由通顶长柱(不少于两根)及其四周短柱
17、支撑,大殿正门上方有狮子和挑梁面板()a装饰。殿门抱厦前为石梯,殿门抱厦上a挑梁面板是藏式建筑门上雕楣的一部门。b边玛墙是寺院、拉康和宫殿等藏族建筑正房屋顶四周用边玛草紧叠而造的女儿墙。c女儿墙是屋顶周围短墙,藏式屋顶短墙,碉棱顶上短围墙。d净厨指的是僧众食物依戒律可以存放一日的房间。方的中间房屋设有向阳窗,其他部位有各种大小窗户。向阳窗除了门板之外,没有安放窗棂的习俗。大殿内长柱天窗檐下为“三解脱门”()的隔扇,四周为各种大小房屋。屋顶处有汉式屋顶或屋脊宝瓶,墙角处有牛毛幢、向阳窗上方的左右为金铜或布制宝幢,中间为金铜的法轮和宝兽,墙体上方四周为边玛墙()b,边玛墙面多有用金铜的八瑞相、十相
18、自在等图案的装饰。边玛墙上方的女儿墙下椽头板上用雕刻的圆木椽头装饰。屋顶处若有汉式屋顶和女儿墙()c,边玛墙角则用金或铜的狮子和四角的飞檐下悬挂铃铛装饰,殿门抱厦左右和向阳窗前挂着牦牛毛编织的帘子,寺院大殿的左右一方为净厨()d,一般大型的殿堂另设有与其净厨直接相通的一扇大门。大部分神殿与寺院的建筑风格相似。宫殿建筑的格局多为底层库房,中层食品储藏室、管家办公室、工作人员住所和厨房,上层主要为寝室。下层大多为楼脚屋,楼脚屋常设用来通风的小窗。中上层房屋的窗户逐渐增大,房屋正面中间为向阳窗,上方为玻璃窗。房屋中央为大厅,设有长柱和天窗。大厅为佛像、佛经和佛塔的陈设空间和举行大型仪式的场所。大厅的
19、柱梁上有用木堆砌的13层美饰和雕塑装饰的传统。称之为“阳光寝宫”()的顶层宫殿为举行日常活动的小规模仪式的场所,亦是赞普经常居住的房屋。夜间寝宫、祈祷殿和御书房等的柱梁、门、窗户和窗棂皆用各种形态的木雕和壁画装饰。仆人住处、过道和走廊等的墙壁有进行粉刷和简单刷漆的传统,而底层只做墙壁的粉刷。殿门抱厦由排柱构成,大门用象鼻和“雀替”()装饰。顶层处有汉式屋顶、宝瓶、牛马幢和宝幢等饰品。尽管与寺院相似,但宫廷顶楼墙角各插立树枝风马旗杆。宗堡和贵族非遗研究105府邸等的样式虽属于宫殿建筑,但顶层用彩色布料的宝幢、牛马幢和经幡等,无其他豪华装饰。以前的宫殿、宗堡和贵族府邸等大型建筑用殿门抱厦,后来建筑
20、风格发生变化就不再应用殿门抱厦了。宫殿和贵族府邸的园林里,常有一座两层或者一层的“卓康”(),是有很多玻璃窗户的亭台楼阁式供休闲娱乐的建筑,属于主楼旁边一组安静且非常华丽建筑群。因城市与农村生活方式的不同,一般民居的式样亦有差别。城市里也有私房和公房的区别。一般临街的城市房屋,底层为商铺,商铺背街面多无窗,常堆积杂物,商铺之上采光日照较好的房子作为寝室、厨房等居住空间。城市中的居住建筑,一般为小窗户的底层房屋(沿街道开店外)。中间和上层式样美观,采光充足,在木料工艺上亦有少量装饰的习俗。农村的民居,底层的后部和左右两边为牲畜圈和草料房。民居多为平顶屋(低海拔的河谷地带除外),利用民居错层退台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藏族 传统 建筑 概述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