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民族国家”为轴:“中国”的镜式认知_任剑涛.pdf
《以“民族国家”为轴:“中国”的镜式认知_任剑涛.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民族国家”为轴:“中国”的镜式认知_任剑涛.pdf(14页珍藏版)》请在咨信网上搜索。
1、法律与政治以“民族国家”为轴:“中国”的镜式认知任剑涛 摘 要:“中国”的国家形态是一个聚讼纷纭的问题。中国不是一个西方意义上的“民族国家”,似乎成为中国学术界的某种共识;但这一共识并没有促成“中国”国家形态的另一个共识:“中国”是一个文明体、一个帝国或其他什么国家的歧见,引人瞩目。为此,需要确立辨识中国国家形态的基本坐标,不能在不同坐标系中寻求达成“中国”国家形态的共识。在现代国家基本形态、现实准则、国际交往等指标体系中,可以确认一个国家的国家形态。据此,“中国”只能被认定为民族国家,而不能被认定为文明体、帝国或其他国家形态。唯有如此,“中国”才能有一个准确的自认,也才能以这样的国家形态与国
2、际社会相处。故,对镜画像与互镜观照,不能偏废。关键词:中国;文明体;帝国;民族国家;镜式反映作者简介:任剑涛,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北京 100084)自踏入现代门槛,“中国”的国家形态似乎就处在一个被给定的状态。中国在两个给定的国家形态中获得自我认知与外部定位:中国的国家历史形态是帝国,现代形态是民族国家。前者是历史给定的国家形态,后者是中西冲突中被给定的国家形态。对现代中国而言,两者都具有一种国家认知的被动性。相比而言,受古今之变驱动的前一种国家形态,虽然也与现实认知发生冲突,但中国自身接受起来相对较易。而受中西之争所引导的后一种国家形态,则因为中国与先发现代国家的关系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
3、难于为国人所接受。因此,中国或隐或显地存在一种抗拒这一给定国家形态的心理。但从总体上讲,古今中西四维都对中国人的现代国家认知发挥着压迫性作用,让中国的国家形态认知处在不断的重建、重构状态。中国国家形态的认知,需要在中国对镜画像的自认与互镜观照的国际互鉴之间,达成共识,方才可能盖棺论定。这一方面依赖于中国从根本上改变落后于世界的态势,让国家可以具备理性的自我认知条件;另一方面则仰赖一个辨识中国国家形态的理性争辩环境,以便凸显趋近共识的中国国家形态认知。一、紧迫的“中国”自我认知中国的自我认知,明显区分为古典与现代两个模式。这与中国的古今处境发生的巨变,直接联系在一起。中国古代的自我认知,虽然也充
4、满了紧张,但从总体上讲,中国古代国家的自我认知算是比较从容、自信的。这可以从中国的自我命名上得到印证。古代中国自命是“中央之国”“中华之国”,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对自己国家中心性、文明性的自我信从。中央之国是从地理角度定位中国的。这样的定位之刚性,以至于在传教士进入中国,受到中国地理思维以及地缘理念的影响,在绘制世界地图的时候,便将地理上处在“远东”位置的中国,依照中国人的文化惯习与地理观念,而安顿在了世7712023 年第 4 期(第 38 卷)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4 2023(Vol.38)DOI:10.13613/ki.qhdz.003263界地图的中央位置;中华之国则是从
5、文明发展程度上界定中国的。古代中国一直认定,中华文明是天下最光辉灿烂的文明形态,它的使命就是以优越的华夏文明,去改变周遭的野蛮民族,所谓“华优夷劣”、中华中心周边是为蛮夷戎狄的关联性认知,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围绕华夷关系结构建构起来的朝贡体系,则从古代中国的“国际”制度上得到呈现。尽管朝贡制度的实际运行,并不如国人所期待的那样,展现过所谓“万国来朝”的盛世景象。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古人认定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在这样的自我认知氛围中,当然不会出现国家认知上的紧张感与急迫性。相反,中国古代常常是以一种非常自信的心态待人,同时又以一种非常自信、自负乃至于自恋的心态对己。中国的自我认知,在国家层面上呈现出的
6、紧张,出现在从传统转向现代的关头。这种紧张,从总体上讲,显示为国家对自己的处境不知所措,既丧失了筹谋政治经济方略的国家能力,也失却了社会文化发展的自主与自信。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紧张体现为一种对自己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感到无解;对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深感迷茫。从现象上看,这样的紧张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其一,中国遭遇了在规范意义上与自己国家形态完全不同的现代国家的挑战。就中国的古代国家形态而言,从不同的侧面审视,会有不同的归类:中国古代从政治体的形式结构与更迭继起上讲,属于王朝国家。从国家结构的角度看,则属于地域广袤、民族众多、统治层次不同的古代帝国。从国家精神结构上讲,则是由“罢黜百家,独
7、尊儒术”之后的“复调儒学”,构成古代国家的价值支持系统。从国家的统治方略上讲,中国古代国家属于阳儒阴法、“霸王道杂之”的高强度统治国度。从社会要素的角度看,中国古代国家属于小农经济支撑的君主专制国家。从国家间关系上看,中国古代属于自足性基础上的延伸体系,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天下”国家。总而言之,中国古代国家自成一系,完全无需借助别的国家形式来弥补其国家功能的不足或缺失。相反,在与邻国发生关系之际,一向是以“出超”书写其古代国际关系史的。但在晚明,中国开始遭遇一个在总体上与中国完全异质的西方国家体系。尽管晚明进入中国的传教士,并没有传入当时已经初成体系的现代西方国家知识与实践模式,传入的还是西方
8、古典的知识与实践形式。但西方古典科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差异,已经为人们所感知。不过,明朝上层社会对西方古典文化的认取,被明清朝代更迭所硬生生打断。以至于到清朝中晚期,中西文化再次相遇之际,两者间高度紧张的悲剧关系已经落定:中西文化被置于古今之变的框架中,中国古代文化在整体上丧失了与西方国家的竞争能力。在西方国家的步步紧逼之下,中国毫无还手之力。这种总体的乏力感,体现在方方面面,但集中体现在国家无力与西方国家抗衡的弱势处境上:西方国家形态在形式结构上是民族国家,秉持的基本理念是法国大革命凸显而出的自由、平等与博爱,国家的规范结构是立宪民主政体,其与非西方国家、尤其是中国打交道的方式是以现代帝国
9、对待传统帝国,国家的经871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传教士利玛窦在绘制第一张中文世界地图两仪玄览图的时候,就受中国古代地理思维的影响,将中国置于世界地图的中心位置。参见龚缨晏等:利玛窦在华所绘世界地图及其收藏情况 纪念两仪玄览图问世 400周年,地图2003 年第 5 期。利玛窦所绘世界地图有多种,中间容有不同,参见王绵厚: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和两仪玄览图的比较研究,辽海文物学刊1995 年第 1 期。从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的角度看,华夷观念不是一种基于平等的国际关系建构,而是一种等级秩序。参见谢桂娟:“华夷”国际观再批判 中西国际关系理念比较,国际观察2021 年第 2 期。这里所谓的自恋,
10、不具有任何贬意,仅仅是指中华民族对自己历史上取得的巨大文化成就感颇自豪的群体心理。这与完全不思进取,满足于既得成就,无心面向未来的文化自恋主义不同。参见克里斯托弗拉什:自恋主义文化:心理危机时代的美国,陈红雯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年,第 15 页。任剑涛:复调儒学 从古典解释到现代性探究导论,台北: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3 年,第 123 页。晚明由传教士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主要还是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古典文化,以托马斯阿奎那为代表的中世纪神学思想,以及形成与古希腊的古代科学思想。参见张西平:中国和欧洲早期思想交流史上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 年。济基础是工业,
11、现代科学与技术成为西方国家强盛的最有力手段。这都是中国传统范围内的国家所稀缺、甚至是完全缺乏的国家知识观念与实践方式。中国古代国家之遭遇全方位的挑战,完全属于意料之中的事情。其二,中国遭遇了在行为逻辑上与自己国家完全不同的西方国家。中国的传统国家是一个具有自觉而稳定特点的等级秩序结构,这是自周礼奠定国家统治秩序以后,就一直顽强延续着的社会治理秩序。这样的等级秩序,也在华优夷劣的话语中,扩展到国与国关系的建构中。中华中心与周边的蛮夷戎狄,也是一种建立在中华文化优越性基础上的政治机制。即便中原受到军事征服,但最后征服中原的少数民族,也不得不接受儒家的国家统治哲学。因此,以文明统治国家,成为一种非常
12、顽强的国家治理思维。这让中国在中西相遇之际,让人秉持一种中体西用的理念,也就是西方在物质器用上有其长处,但中国在精神上优越于西方,因此当维护中国传统文化本体,仅将西方文化作为功利之用。因此,中国总是想方设法拒斥西方国家为人类探索出来的制度进路与现代理念,试图以洋务运动的方式应对中国的现代转变。于是,在中西的国家行为上,西方国家尝试以现代的国际条约机制打通进入中国的通道,而中国则顽强地坚持自成体系的家国天下理念。因此,在中国一方,对于国际条约体系,处于一种被迫加入(订约,但视其为不平等条约)、尽力退出(毁约)、大力改变(修约)与重订条约的循环之中。这些行为方式,在中国古代都属于纵横捭阖的政治机巧
13、行动,故而不会遭遇重大的心理挑战。但在西方国家方面,订约、守约与履约是连贯的行动模式,并不会将之视为可以游戏态度对待的事情。否则,订约、违约与战争,就成为另一条行为进路。这两种行为模式,正是中国近代与西方国家一再陷入战争悲剧的直接原因。至于这背后存在的宗教因素差异、制度制衡体系与国际政治逻辑,就更加显示出中国与西方的国家行为方式的古今之别。在此,这一对比性描述,仅仅对为了呈现中西的国际行为逻辑的差异,不存在对西方国家对外无力扩张的认同意味。其三,中国遭遇了在与现代国家互动时刻被强制的逆转性历史处境。中国的现代建国,不是一个自主自愿的事件,而是一个被迫接受的事情。自秦以降,中国一直是王朝国家、古
14、代帝国。其国家的稳定形态亦如前述。迄于晚清,中国的国家形态并无结构变迁的内部动力。虽然在由秦至清的两千来年历史上,中国古代的国家机构不断出现局部的修正;但总体结构并未发生变动,而且在儒家政治思想的引导下,中国古代的政治思想虽然存在矫正“暴秦”、推动“法天而治”的周政,但总的说来,这对皇权的限制作用是极为有限的。阳儒阴法、“霸王道杂之”的思想机制与权力体制,让中国在王朝国家的更替中保有了结构上的连续性。由于中国政治世界中缺乏替代理念与制度想象,中国在固有的政治轨道上发展出高度成熟的帝制及其关联机制。但在近代,中国受到 1648 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催生的民族国家的多方施压,不得不面对一个与自己熟稔
15、于心的古代王朝/帝国相左的、替代性的国家体系。这就是世界史上的新生国家形态 民族国家(nation state)。这一国家结构的基本形态,犹如前述。民族国家,本就是帝国内部冲突的产971任剑涛:以“民族国家”为轴:“中国”的镜式认知罗森堡小伯泽尔:西方致富之路:工业化国家的经济演变,周兴宝等译校,北京:三联书店,1989 年,第 380382 页。对之做过最系统阐释的,当属美国中国学界的冲击回应学派。参见费正清等著:冲击与回应:从历史文献看近代中国导论,陈少卿译,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 年,第 19 页。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
16、6 年,第 115150 页。李育民:中国废约史绪论,北京:中华书局,2005 年,第 113 页。金观涛、刘青峰将之称为“超稳定系统”。如果在承认中国古代国家内部仍然存在变动因素和变动事实的情况下,金刘二人的结论,至少对中国古代国家形态的形式结构的概括是可以成立的。至于他使用的“封建社会”一词的不当,乃是时代使然。参见金观涛、刘青峰:兴盛与危机 论中国封建社会的超稳定结构,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 年,第 116 页。物,而且催生这一国家形态的条约,本身就凸显了这一国家形态的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促使诸社会民族建构政治民族,进而建立国家权力机制,因此具有瓦解帝国这样的庞大古代国家、促成现代
17、民族国家的定势;二是帝国始终是民族国家降临的一个背景因素,因此,在世界各国不得不为着建立属于各个民族的国家之际,还得面对国家背后的超国家或国际社会的背景问题。中国就是在两种因素的作用下,一方面不能不由古代帝国转型为现代民族国家,另一方面则不得不同时应对国家结构的变化与国际社会的挑战。这让中国的国家转型,同时具有了强大的内外压力,转型因此极为艰难;在时间的维度看,如从晚明算起,这个过程历近 400 年尚未成功;在空间维度看,一个现代国家在中国尚未成型。而且,由于中国的国家转型主要是受外力驱迫的,让国人在面对中国的现代国家建构时,便总是面临理智与情感的剧烈冲突,由此形成中国国家转型的巨大阻力。复加
18、民族国家的规范建构总是以驯服权力为旨归,建立立宪政制,而千百年来自把自为惯了的中国国家权力,便一直顽强地抗拒这样的变迁,这就更是显著加大了中国建构规范现代国家的难度。从国家结构与功能角度看,中国古代国家转型为现代国家,既是结构的新造,也是功能的重组。其间,两个历史性翻转,注定了中国国家转型与国家认知的困局:一是中国从强者处境翻转为弱者定势,为此逐渐建构起完全缺乏自信,或者仅仅试图从历史中寻找自信的弱者哲学。二是中国从市场经济的尝试中获得了经济的强势增长,从而在弱者哲学的精神氛围中勉力建构强者哲学。但规范现代的选择性认同,让两种国家转型建构都陷入了困境。换言之,无论是中国国力处于弱势,或者已呈强
19、势,对于中国形成健康的现代国家理念与合理进路,都会是一种障碍。原因无他,那就是中国的现代国家转型,太过剧烈与持久,让人们的国家建构心态出现长期的扭曲。一种学习性的建构现代国家之谦恭心态,遭遇一种千百年领先世界的领袖心态,让人们难以从容地面对并完成现代国家建构任务。但在“落后就要挨打”的弱者处境与“中国复兴”的走强处境中,国人正视与消解前述兀自对立的国家心态,是一件确属必须但也很难迅即完成的艰巨任务。如果说过去所谓的“挨打”,催人建构现代中国;那么,当今所谓的“挨骂”,就更促使人们进入规范国家行列。不能不说,这是中国建构现代国家的一种双重紧张。二、自误?人误?进入现代历史阶段,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
20、样的“国家”,中外学者给出了多种多样的答案。中国被描述成相互悖反的国家形态,如一些人将中国确定为王朝国家、帝国、宗法国家、文明体、政党国家、民族国家、民主国家,而另一些人则将中国描述成与王朝国家不同的儒教国家、与帝国不同的传统国家、与宗法国家不同的郡县国家、与文明体不同的皇权专制国家、与政党国家不同的理想化国家、与民族国家不同的天下国家、与民主国家不同的专制国家。这些对中国国家形态的悖反性界定,让人难以确定中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对于中国来讲,徒增内政外交上的两类困难:从内政上讲,由于对中国所建构的民族国家形式结构未曾了然于心,因此,在国家基本法、也就是宪法上,对社会民族与政治民族的规定
21、很难吻合,对少数民族的权利惠及与对汉民族的权利规定,处于一个不对称的状态。这就等于将公民权利进行了多数群体歧视、少数群体优惠的不平等规定。与此相关,国家区域发展的不对称性,也就势必纳入宪法条文,以此保证与群体权利不对称规定的对称性要求。但这样便更形强化了因群体权利的特殊规定而对个体权利进行规定的平等性保障难度。换言之,个体权利在相当多的情况下不得不服从群体081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任剑涛:中国的现代国家构造上卷总论,香港: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19 年,第 154 页。任剑涛:现代中国何以转型艰难:追寻古今中西的冲突根源,学术界2020 年第 1 期。权利的规定。于是,宪法便不得不
22、将人的权利分切开来处理,从而难以形成宪法层次上统一的权利哲学。而由于在宪法层次上权利主体的复杂性,因此国家究竟如何安顿基本的公民权利,也就成为难题。首要的一个难题,就是对公民财产权利主体的规定,不得不区分为国家、集体与个人三种主体。尽管宪法明确规定三种主体的权利获得一致性保障,但财产在三个主体或层次那里如何有效区隔开来并一统保障,实在是一个无法在法条上清晰规定的事项。同理,由于中国没有明确确认社会政治契约的基本原则,也就是公民交付权力给国家行使,而保留自己不可褫夺的生命、财产与自由权利。因此,权力与权利的边际界限就很难廓清,因而宪法不成其为保障公民权利的基本法,反而成为必须清晰规定公民义务的最
23、高法规。这就与现代宪法的宪法规定性有了距离。循此思路,人们完全可以理解当代中国法规制定与公共政策制定与实施上的所有困难。从外交的角度看,如果中国不落定在民族国家的国家平台上,就很难搞清楚自己如何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打交道。如果以帝国或准帝国的国家形态与其他国家打交道,那无疑会唤醒其他国家、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国家对帝国主义的创痛记忆。这对中国致力打造一个友好相处的国际环境,显然是不利的。而且中国建构现代国家的一个历史背景,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与欺凌,如果中国试图以帝国或类似国家形态出现在国际社会,那就与自己反对的国际秩序直接矛盾和冲突了。假如中国以一个“文明体”与国际社会打交道,似乎免除了
24、以帝国面目出现在国际社会的历史尴尬和现实难题,但却无法明确捍卫自己的国家利益,也无法在一种双赢的氛围中赢得国际合作的先机,遑论积极介入国际事务、参与国际组织的领导工作、获得国际社会的尊重、进而发挥国际领导权。倘若中国以“天下”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社会,这种国家形象不仅会给人以帝国主义的印象,而且因为那是一种以中国为中心的国家观,其他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就相形下降,变成中国绝对主导的国际秩序。这不仅挑战中国的国力,也挑战中国的国际友好关系。进而,如若中国以消灭国家为目的的意识形态化国家出现在国际社会,那么就会与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处在敌对状态,很能建立起有利于国家发展的经济政治合作机制,
25、而且与大多数国家处在一个你死我活的竞争状态,这无疑无益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而且无疑将使中国自外于国际社会。就中国的国家形态而言,究竟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形态,何以久决不下,难以形成定论呢?导致这种国家形态认知困境的,究竟是中国人自己对国家描述与分析不清,因此是一种自误误人的困局呢?抑或是被先发的西方国家所误导,将他们关于国家的种种认知直接挪用来定位中国的国家形态,以至于人误误己呢?稍加分析可知,两种原因都存在,且交错作用于人们对中国国家形态的认知,因此形成了中国国家形态认知的重重误区。需要承认,定位中国当下的国家形态,在政治理论上大致是以现代西方国家的民族国家理论为基本参照的。在中国处于明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族国家 中国 认知 任剑涛
1、咨信平台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是提供信息存储空间和展示预览,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所展示的作品文档包括内容和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用户和作者上传投稿,我们不确定上传用户享有完全著作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权益或隐私,请联系我们,核实后会尽快下架及时删除,并可随时和客服了解处理情况,尊重保护知识产权我们共同努力。
2、文档的总页数、文档格式和文档大小以系统显示为准(内容中显示的页数不一定正确),网站客服只以系统显示的页数、文件格式、文档大小作为仲裁依据,个别因单元格分列造成显示页码不一将协商解决,平台无法对文档的真实性、完整性、权威性、准确性、专业性及其观点立场做任何保证或承诺,下载前须认真查看,确认无误后再购买,务必慎重购买;若有违法违纪将进行移交司法处理,若涉侵权平台将进行基本处罚并下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用户上传,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已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虚拟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款(未进行购买下载可退充值款),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如你看到网页展示的文档有www.zixin.com.cn水印,是因预览和防盗链等技术需要对页面进行转换压缩成图而已,我们并不对上传的文档进行任何编辑或修改,文档下载后都不会有水印标识(原文档上传前个别存留的除外),下载后原文更清晰;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PPT和DOC文档可被视为“模板”,允许上传人保留章节、目录结构的情况下删减部份的内容;PDF文档不管是原文档转换或图片扫描而得,本站不作要求视为允许,下载前自行私信或留言给上传者【自信****多点】。
5、本文档所展示的图片、画像、字体、音乐的版权可能需版权方额外授权,请谨慎使用;网站提供的党政主题相关内容(国旗、国徽、党徽--等)目的在于配合国家政策宣传,仅限个人学习分享使用,禁止用于任何广告和商用目的。
6、文档遇到问题,请及时私信或留言给本站上传会员【自信****多点】,需本站解决可联系【 微信客服】、【 QQ客服】,若有其他问题请点击或扫码反馈【 服务填表】;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 版权申诉】”(推荐),意见反馈和侵权处理邮箱:1219186828@qq.com;也可以拔打客服电话:4008-655-100;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